大观园儿女们的诗社本应在三月初二开社,由于探春生日和贾政外出等原因,一直拖到三月底。
这个时候,林黛玉写了首《桃花行》,充满“离丧”味道,很是伤感。众人把这首诗拿给李纨看,她是贾府真正的“离丧”之人,因此很欣赏《桃花行》的意境,对这首诗称赏不已。

在南京话中,桃与曹谐音,实际代表着曹家。诗中有“人与桃花隔不远”、“花之颜色人之泪”、“憔悴花遮憔悴人”等“离丧”句子 ,深刻反映了悲惨的现实,宝玉一看就流下泪来。
在填词的时候,黛玉还写了一首《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黛玉重建桃花社,其实也暗示着曹家重新过上了“好日子”。但她对此是非常“愁”的,因为曹家的“好日子”只是美中不足、为人作嫁,不过是 “ 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 ”,并不会长久。
宝钗的词看起来比较乐观,无根的柳絮漂到了皇帝身边,算是“出人之上了”,但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终仍免不了“随流水 ”、“委芳尘”。这首表面上看起来很乐观的词,实际隐含着深刻的担忧和讽刺意味。但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表明宝钗一心想往上爬的心志,因此不太喜欢她 。

宝琴的词中说:“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不到三年的“好日子”很快就“付东风”了,成为一场梦。曹家受到打击,真正的“离人”最恨最痛。
有人认为,宝琴把“三春”称为事业,说明它并不是指曹家三年的“好日子”,否则,不能叫事业,应该是指弘皙闹了的三年。
其实,秦红玉在这些日子里,为曹家做了不少事,这也是一种事业。秦可卿的“三春”和薛宝琴的“三春事业”是同一概念,都是指秦红玉入宫经历的三个春天。
史湘云柳絮词写的也是秦红玉,这首词流露出深深留恋、惋惜情绪,说明秦红玉的美好生活极其短暂,紧接着就陷入悲苦的境地 。

在重建桃花社一回,曹雪芹主要写了柳絮和放风筝两件事物。这两种事物的特点都是飘忽不定,是“离丧”的象征,预示着曹家的“好日子”很快就会结束。对于秦红玉的入宫,曹雪芹“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
探春放的风筝是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她正要剪掉,又来了个大凤凰和一个喜字风筝,三个绞在一起,飘走了。在薄命司的册籍上有一图画,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人们一般认为这是探春将要远嫁的暗示。其实,这是说曹家不到三年的“好日子”是秦红玉用婚姻换来的,其结果是“离人恨重”,这也是一种“晦气 ”。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该剧播出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姑苏城仁清巷内的葫芦庙住着一名叫贾雨村的穷书生,他受乡宦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只因他贪赃枉法,不上一年就被革了官职。他来到扬州,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幕客,教林黛玉念书。过了一年,林如海的妻子去世,林黛玉由贾雨村护送,到了京都荣国府。贾雨村因此得到黛玉舅父贾政的帮助,不上两月,便复职选任金陵应天府,从此,官运亨通。京都贾家是显赫的贵族,有荣国府、宁国府两座府邸。黛玉住进荣国府后,外祖母贾母疼爱她,与表兄贾宝玉相处得也十分亲密,晚上住在一起,白天也一道玩耍,过后不久,薛姨妈带着儿子和女儿薛宝钗进了荣国府。
薛宝钗比贾宝玉年长一些,有一只能同宝玉的通灵玉配对的金锁。她到贾府后处处随分从时,不像黛玉孤僻自傲,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贾府上下的喜欢。黛玉对此很苦恼,常与宝玉发生口角,暗中伤心落泪。元春回家省亲,赐省亲别院名为“大观园”,对园内房舍也赐了名称,并叫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大观园外,贾府上下安富尊荣,荒*享乐,但经济状况已大不如前。大观园的生活表面上看十分平静,姐妹们成天吟诗作画,猜谜逗趣,实际上危机四伏:丫鬟金钏不堪羞辱跳井自尽;贾宝玉不愿意作仕途文章,遭到父亲贾政的杖责;王熙凤遭人嫉恨重病缠身;尤二姐被逼无奈吞金自杀。邢、王二夫人后又听信谗言,将大观园大肆抄检一番,从此群芳流散,大观园一片萧条,宝玉不免时时幽叹伤感。南安郡王出征被虏,南安太妃倚势将探春认作义女,代替郡主去和亲。宝玉送别探春,又被父亲贾政命令去西海沿子见识一番,不料途中遇盗,下落不明。黛玉闻得此信,哭得肝肠寸断,病势日重,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宝玉回来,泪尽而逝。黛玉逝后,宝玉和宝钗奉旨完婚,但宝玉意中只有一个林妹妹,二人虽相敬如宾,“到底意难平”。贾家终因官场争斗被政敌击败,贾府被抄,王熙凤、贾宝玉等人下狱。贾母在打击中去世,从此贾家全面败落,史湘云流落烟花巷,凤姐的女儿巧姐嫁到平民家庭做了普通的农妇。一朝显赫的钟鸣鼎盛之家,顷刻间大厦倾倒,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宝玉演员 欧阳奋强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演员 陈晓旭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宝钗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演员 张莉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王熙凤演员 邓婕
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是干过的。但世人只道凤姐之毒辣,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苦,王夫人为了自身利益把她娶到贾家,后因有了更亲近的宝钗又要拿她的权,这是不用八十回后的篇章也能猜到的,又有丈夫怨恨,下人忌惮,自然是“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
贾母演员 李婷
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总之贾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史湘云演员 郭霄珍配音 张卫宁
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后来嫁了如意郎君,可惜夫婿痨病而死,她立志守寡,也就很苦
贾探春演员 东方闻樱配音 刘柏弘
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后远嫁海南。
贾惜春演员 胡泽红配音 于晓林
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郭霄珍,出生于安徽省,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前安庆黄梅戏剧院演员。在央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出演重要角色——史湘云,其出色的演出得到众多红迷的喜爱。后曾两度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未果,被迫返回黄梅戏舞台。982年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分配到安庆市黄梅戏三团工作。1983年,一部黄梅戏**《杜鹃女》女主角杜鹃甜美、纯真的艺术形象赢得了广大观众及影视导演的青睐。片约纷沓而至,一发不可收拾。
郭霄珍1984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饰演史湘云。1986年,应北京电视台邀请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钟鼓楼》饰演郭杏儿。1987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饰演谭玉龄。1987年,应青岛电视台邀请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娥子》饰娥子。该剧荣获1988年度“飞天奖”二等奖。1990年,应安徽电视台邀请拍摄黄梅戏电视剧《黄山情》饰山妹,该剧获1991年电视剧金鹰奖。1992年,应安徽电视台邀请拍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半把剪刀》饰梁惠梅,该剧获本年度电视剧金鹰奖。
1998年,应安徽、安庆电视台邀请拍摄黄梅戏电视剧《不倒的汉子》饰杨银华一角,荣获安徽“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参加省“黄山杯”青年演员大奖赛荣获省十佳演员称号。1999年,参加省小戏调演,《岳母渡》获演员二等奖。2005年调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2007年调至安徽省黄梅戏学校(现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任教。再忆红楼《艺术人生》节目时,郭霄珍再来北京,脸上充满了兴奋,她带着一本当年的相册走上舞台,从她的脸上看不到蹉跎岁月留给她的阴影,她没有一滴眼泪。说起往事,她都在笑,只是说自己文化水平低,没那个运气。她介绍自己是安徽黄梅剧三团的演员,还兴奋地邀请爱唱黄梅戏的朱军能有空去安徽看看。当她与扮演柳湘莲的侯长荣合唱完《夫妻双双把家还》后,王扶林导演流下了眼泪。他说:“当年拍《红楼》一遇到困难,我就要请郭霄珍和侯长荣给我唱这段黄梅戏,那里面有种力量。”故乡给了郭霄珍在他乡梦想破灭后坚强生活下去的力量。
有人喜欢林黛玉的娇弱孤傲,有人喜欢薛宝钗的圆融周到,有人喜欢贾探春的精明强干,自然也有人喜欢史湘云的开朗豪爽,而且还绝不是少数人。
大多数现代的男士喜欢史湘云,甚至称“娶妻当娶史湘云”, 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率真豁达,平常大大咧咧的,有点儿男孩子的帅气。用现代的话来说,她便是不折不扣的“假小子”。
且看第四十九回里,下了大雪,湘云穿了男装,紧身窄袖,鹿皮小靴,越发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而且史湘云毫不忸怩,大大方方展示给人看。黛玉笑她是“孙行者”、“小骚鞑子”,众人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第三十一回,经宝钗和黛玉之口,又说到了她女扮男装的两次经历。湘云换上男装,可以以假乱真,就连贾母也被哄住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说到女扮男装,第一个想到的是花木兰,她替父从军,是不得已而为之,湘云则大不同,是率性而为,活泼调皮,喜欢就去做。
那一天下雪,大伙儿约好在芦雪庭作诗。而湘云和宝玉俩人跑去BBQ,烤鹿肉吃。薛宝琴嫌脏,但还是加入了众人啖鹿肉行列,平儿一来也加入了,独黛玉嘲笑说是“一群叫花子”, 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史湘云的身上有着魏晋人的风度,魏晋时期是一个乱世,但是乱世中有一批人活得十分潇洒,他们追求的是顺从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这一批人被称为“名士”。他们可以登山吟啸,纵情而歌,喝酒谈玄,享受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率性而自由地做真实的自己,漂亮地活在乱世之中。
湘云身上就有这种男子气概,风流名士之态,热情不羁,自然随性 。吃鹿肉时,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做诗。”在宝玉的生日上,湘云更是毫无顾忌,捋袖划拳,一股豪气跃然纸上。
“假小子”史湘云还不乏侠义之气 ,当她听说邢岫烟受了委屈,就为之打抱不平,要去质问迎春,骂婆子丫头一顿,黛玉就说她“充什么荆轲聂政”,虽是玩笑之语,但是这一作喻,又显现出了湘云的义气。
若论诗才,湘云不在薛林之下,正如她自己所说,吃了酒才能作诗,她饮酒赋诗的样子,微醉大笑的样子,哪有女儿家的矜持温柔,多像是一个无拘无束的风流名士,倒有点像诗仙李白的斗酒诗百篇了。芦雪庭联诗,她一人力战群芳,和她叫阵的,先有宝钗、宝琴、黛玉,最后只留宝琴和黛玉,那情景“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湘云为了抢着联诗,先是“丢了茶杯”,再是“忙着”,全程笑声爽朗不断,“笑弯了腰”,“伏着已笑软”,她自为得趣,尽情宣泄浑然天成的才情。
有湘云在的地方,就充满了笑声,十分热闹。 初次登场时,就以“大说大笑”的姿态出现,而这几乎成了她的主要特征。她会笑得“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更能笑得连人带椅一起歪倒,就连睡觉都不安稳,“叽叽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些话”。有湘云的聚会,都不觉得冷清,她很会暖场。宝玉过生日那天,众人抓阄行酒令,抓了个“射覆”,又抓了个“拇战”,湘云笑着说“拇战”简断爽利,合了她的脾气!嫌弃射覆闷人,于是就和宝玉猜拳去了。
湘云可不是“女汉子”,她既有开朗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这种人很招人喜欢,也容易跟男生打成一片。她的别样风流之中又有女孩子的天然风韵。
湘云的美貌自不必多说,且说她喝醉了酒, 由此引来了一段极美的场景——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个醉,把湘云睡姿的风情勾勒了出来。她还在说梦话作酒令,“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醉者的姿态有很多,梁山好汉醉酒是孔武有力,西晋人刘伶醉酒狂放不羁,湘云醉眠是静态美,少女的美,醉者无心,稚子无心,展现出了自然之韵。
第二十一回,也写到了湘云的睡姿。“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一幅桃花绸被,只齐胸盖着;衬着那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看见了,说她“睡觉也不老实”。 湘云的风情不是闺阁女子的娴雅气质,也不是放荡低俗的市井之气,而是既有女子的妩媚,又有少女的单纯,落落大方,还有点儿孩子气的娇憨可爱。
群芳开夜宴扯花签,湘云的是海棠花,题的是“香梦沉酣”,诗句是苏东坡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海棠花瓣娇媚,花色可人,且有“睡美人”之誉。贾耽在《花谱》中称赞海棠花为“花中神仙”, 湘云性格超凡脱俗,开朗爽真,人人皆爱,正符合海棠花的神仙品性。 湘云正是一朵醉人的解语花,她不仅爱笑,更爱说。不仅在姐妹中湘云有着极好的人缘,就连和底下丫鬟交往时,湘云也是如鱼得水。她愿意对谁好,跟谁交心,跟谁玩,全是取自她自己的好恶,和身份地位那些东西无关。
李后主有词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湘云是贾府的客,她不会因此而拘谨,反而是一向贪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如趁着梦还在,及时行乐。
湘云说话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众人在贾母处看戏,凤姐说那做小旦的扮上活像一个人,宝钗心内知道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不敢说。湘云却接口道,“我知道,像是林姐姐的模样儿。”湘云就是这样不懂避讳,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那样敢说真话,真人快语。她这是无心,有时虽然是有心要说,却不会打哑语,嘴太直了。但是湘云不会因此而与别人生了间隙,她的口直反倒让人觉得可爱,这样的人我们的身边也有,她们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湘云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有一点点“瑕疵”。她说话有点儿咬舌,发音不准,把“二哥哥”说成是“爱哥哥”,黛玉打趣说“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湘云也打趣黛玉说她以后遇着个咬舌儿林姐夫。两个女孩子之间的默契玩笑,活灵活现,让读者心动。
湘云出身名门,身居绮罗丛中,但幼年丧了父母,行也孤苦,无人娇养,叔叔婶婶待她的态度也一般,甚至不好。她的婶婶生活节俭,节俭到家里人的衣服不让外人做,湘云就要为此深更半夜的熬着。 她不会刻意的说可怜诉苦楚,不品孤独,不求解脱,她追求属于她的那一份自由。
在一个寂寥的中秋之夜,湘云和黛玉两人逃开本就人丁冷落的宴席,跑到凹晶馆坐着联诗,言谈间交换心事,湘云终于承认,宝钗的家去,让她明白她一向所依傍的那些温暖未必是真实的温度。两个儿时曾经同塌而眠的姐妹时隔已久又重新睡在了一张枕席上,当然,这一夜谁都不如小时候那般睡得安稳。
湘云说“寒塘渡鹤影”,黛玉说“冷月葬花魂”,这两句预示两人结局的诗,在中秋节这个本应团圆快乐的日子里,显得格外凄冷悲凉。假小子名士风度的背后,终究有着女儿家的细腻心思。鹤,也是一种名士风度的象征,这个乐观热情的女儿家, 让我们知道,心若向阳,何惧悲伤。
如同她写诗的名号“枕霞旧友”一般,湘云可以枕着晚霞入眠,携着快乐入梦。这个热情奔放、帅气阳光的“假小子”,比一些自诩为“名士”的人风流倜傥多了。用现代的话来说,她也是一个外柔内刚的“氧气美女”,她总能带来正能量,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者周围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