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书局|邂逅城市书店,品味魔都别样的光影与风情

大隐书局|邂逅城市书店,品味魔都别样的光影与风情,第1张

生活在魔都的人,总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比如,在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偶遇一家书店——大隐书局。书店的名字正是取自“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位于繁华的淮海中路的百年武康大楼里,对面便是宋庆龄故居。大隐书局,隐于闹市,恬淡娴静,怡然自得。

作为上海标志性历史建筑之一,百年来,历经沧桑的武康大楼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这座城市的岁月变迁,甚至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王人美、赵丹、秦怡、孙道临、王文君、郑君里等。

就是在这样的一幢大楼里,开了一家城市书店,古风禅韵与百年历史的大楼融为一体,为上海增添了一丝旖旎风情。小小的门头很容易被来往的路人错过,而我无意中走到这个大隐之中的,被其浓厚的书香气和静谧的氛围吸引。

一座城市的气质的塑造,除了外在的摩天大楼,更不能缺少内在的文化载体,而书店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静谧地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声诉说着有关这座城市故事。

大隐书局的门面看起来毫不起眼,仿佛是藏匿在喧嚣城市的安静一隅。进来之后却发现别有一番洞天,很有人情味儿。窗外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世界,窗内却是书香与禅意,顷刻之间让你的嘈杂的心安静下来,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书局的整体布局和设计简约古朴而不失庄重,原木色的中国风装饰,温暖的色调,清雅的音乐都会让人感受舒适和惬意。

每个城市的书店,都带有这个城市的温度。那些书仿佛变成城市里灯光闪烁的窗口,诱惑地显露出居住在封页之间的百态人生。

在大隐书局里,只有4种书,就是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种类并不多,但是每一本足够值得让你细细品味,回归阅读的本质。

书局的整体布局和谐并不会感到局促,6个包间的名字全部取自曲牌名,分别是醉花阴、天净沙、苍梧谣、青玉案、月下笛和桂枝香,充满诗情画意,古色古韵。读者可以提前预定,相对私密和安静,在这里可以读书、写作、品茗、会友。

书店的吸引来自诸多层面,而大隐书局最让我吸引的是它的风格。厚实的木质桌椅,错落有致的盆栽花卉,书局的灯饰更是独特,别具匠心,整体的氛围让你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大隐书局,专注于“书、艺、茶、食”的文化空间,浸润中国传统人文之美。大隐隐于市,闲逸生活,诗意遐想,何须寻野径,此处即安。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书店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更是照亮我们心灵旅程的一盏灯火。

读书时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愿喜欢读书的朋友,在你的城市里也能邂逅一家书店。

在那里,遇见一个未知的世界。然后,重新认识自己。

©光影流年

在旅行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摄影的世界里窥探人性之美

用心生活,记录当下

— / 行摄生活 / —

水乡项桥依钱库,柴房别院落河畔。

梦里觅寻心安处,何及古宅爱吾庐。

柴房不大,别院别样。柴房即别院,别院是柴房。这里,是一片自然本真娉婷诗意的江南水乡;这里,是一座古朴娴致书蕴香茗的精神家园,这里,是一方温婉淡雅灵性静心的生命桃源。

不知是第几次遇见这座古宅,这方别院,这间柴房了。每一次心灵都被电般触动,每次都强烈地想写点什么的,但每一次都怅惘地搁笔。究其原因:其一,是柴房太雅别院太美了,美的不可方物;其二,是别院的主人写得《柴房别院的今生今世》一文太温情了,温暖的不可言喻,让我有种李白当年有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那种感觉。

柴房别院静静地坐落于百里江南水乡瀛州状元故里项东村,在爱吾庐古柴行一角。据说,这里曾是江南垟最大的柴行交易集散地,当年这里水道逶迤,商船往来,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如今水乡依旧,只是不再有当年的喧嚣繁华,只有“爱吾庐”的一排老围墙和“柴房别院”这座砖墙斑驳的古宅不改当年的风骨,见证着人世的沧桑,却无意中却给别院主人留下一片心灵的净土,一方世外的桃源。

许是缘份,更许是上天的安排。两年前的一个华灯初上的黄昏,徜徉在项桥老家的她,无意间邂逅了一幢古宅。一如绝世的恋人,就是那一刻轻轻的对望,让她深深地恋上这座老宅,仿佛找到了自己永世的精神家园。而后,她与古宅主人的一番协商,许是都有共同的念想,协商很是顺利。此后她用自己那颗灵慧的心,那双灵巧的手,开始了对古宅的精心设计构建整修和打造,特意请了当地老木匠、老水泥匠、老油漆匠、老文化人参与整个工程的实施,试图打造出最具有江南垟风情,最具有项东村风味,最具有自己思想风韵的民宿。整饰一新后的柴房别院依然保存着老房古宅的原汁原味,一如项桥河畔温婉的江南女子,既有让人流连顾盼的姿身姿影,又有婉约典雅的古姿古韵,给人以醇厚的乡愁乡韵。

名之为“柴房别院”,这样一个富有意境和禅韵的名字,流露了她对一种诗意温情田园生活的向往。院庭里植有石榴、葡萄、凌霄、桃树、玉兰等一年四季各类花木,月季、三角梅等爬满斑驳的老砖墙,庭院虽小,却葱茏馥郁,尤其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处暑天,给人颇有“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之感。

别院深深夜静清,柴房炉火透帘明。清风满院月朦胧,浮世人生又一年。别院是由“归心”“静心”“清心”三间各具特色的居室和一间叫“舒心”的榻榻米构成,客人可以“牧心”其间,“虔心”煮茗,“交心”畅谈,“驰心”骋怀。我想,在这样一个星月交辉的夏夜,约二三知己,闲坐小院,别有有一番的惬意和情致。别院最美的时刻,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此时喧嚣褪去醉意的朦胧,一杯清茶,沐浴着凉爽的和风和如水的月光,感受那久违的沉淀、苍凉和孤独,静静的品,慢慢的想,便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此时一个人尽可托腮发呆,亦尽可思接千载,对话苍穹圣哲,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此时,便有这样的心灵微颤:“柴房的惆怅是美的惆怅,别院的忧伤是美的忧伤。静静地伫立在别院柴门,有恍如隔世的岁月失忆。当星星在柴房亮起之时,会升起一段说故事的愿。此刻一个人灵魂与肉体,都融在如此静美之别院。”

夕阳映柴房,清风拂别院。今晚我坐在小院的窗台上,看书品茗听歌聊天,窗外石榴初红,竹影婆娑,凌霄披拂,月季香飘。小院显得如此的雅致宁静,少有烟尘的世俗气。我在想,她该是怎样一位清雅素洁的女子,才能把尘间生活过的如此禅韵缭绕,温热而又清绝?是什么力量和信念,让她从世俗中毅然决然地转身,回归故里,守一方庭院,读书喝茶,种菜植花,悠闲时光,婉约成诗。在这个生命高于信仰,世俗超越真情,唯利胜过唯美,人情猥亵情怀的年代,她用一颗灵素平朴的心,寻一方院落,一杯清茶,一本闲书,一柱清香,过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其灵魂深处肯定有一种强大的期许;在她那方圣洁纯净的心田里,定然沉淀着一个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心灵的青草更青处漫溯。人生不过是云水一梦,我们不止是做梦的人,更是寻梦的人,寻梦的旅程,就是回归自我的历程。人会老,梦会尽,旅卷一生,有梦终伴,是最幸福的。梦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有梦是最美的。那么就让我们以梦为马,为依稀的过往,灵魂的别院,心灵的原野,莹亮的诗意,还有触不可及的远方,为未至而我们终将抵达的明日。

遇见柴房,邂逅别院,安然静守,淡了生活,慢了时光,一起慢慢变老。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八年八月八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94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