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彤的诗句
关于彤的诗句 1 带有彤字的诗句
1、[宋] 李重元《忆王孙·彤云风扫雪初晴》
原文选段:
彤云风扫雪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
释义:
红色的云霞被风吹散,雪天里出太阳了,天边孤单的鸿雁三两声的叫着。
2、[唐] 贯休《寿春节进》
原文选段:
金镜悬千古,彤云起四维。
释义:
太阳像一面金色的镜子一样挂在天空中千万年,红色的云霞在太阳的四周升起了。
3、[唐]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原文选段: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释义:
朱漆涂饰的皇宫里呼喊着皇帝万岁,敬贺圣明的君主接纳了隐没不遇的贤士。
4、[唐] 僧鸾《苦热行》
原文选段:
彤云叠叠耸奇峰,焰焰流光热凝翠。
释义:
高耸的山峰快要进入到红色的云霞黎明,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这翠绿的高山给凝固了。
5、[宋] 刘筠《槿花》
原文选段:
紫雾函灯檠,彤霞逼绮寮。
释义:
灯台罩着紫色的雾气,红色的云霞就要逼近雕刻精美的窗户。
2 诗名里带彤字的诗词有哪些
1、《彤弓》
先秦·诗经
彤弓弨兮,受言藏兮。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彤弓。
2、《燕归梁·绰约彤霞降紫霄》
宋·赵鼎
绰约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风标。湘裙明佩响琼瑶。散馥郁、暗香飘。小春。
3、《减字木兰花·彤庭龙尾》
宋·蔡伸
彤庭龙尾。礼备天颜知有喜。九奏初传。耳冷人间十七年。盈成持守。仁。
4、《庆清朝·晓日彤墀》
宋·王之道
晓日彤墀,春风黄伞,天颜咫尺清光。恩袍初赐,一时玉质金相。济济满。
5、《临江仙·闻道彤庭森宝仗》
宋·张抡
闻道彤庭森宝仗,霜风逐雨驱云。六龙扶辇下青青。香随鸾扇远,日射赭。
6、《朝中措·十年班缀近彤庭》
宋·管鉴
十年班缀近彤庭。一笑下霓旌。好是平分风月,新秋特地凉生。华堂燕喜。
7、《菩萨蛮·彤楼鼓密催金轮》
宋·范成大
彤楼鼓密催金钥。沉沉青琐重重幕。宣唤晚朝天。五云笼暝烟。 。
8、《鹧鸪天·忆昔彤庭望日华》
宋·张孝祥
忆昔彤庭望日华。匆匆笔梦生花。郁轮袍曲惭新奏,风送银湾犯斗槎。 。
9、《更漏子·日彤彤》
宋·赵长卿
日彤彤,风荡荡。帘外柳花飞扬。红有限,绿无穷。雨晴芳径中。肠寸结。
10、《导引·彤霞缥缈》
宋·无名氏
彤霞缥缈,海上隐三山。仙去莫能攀。珠宫本是神灵宅,飚驭此来还。云。
11、《菩萨蛮·还彤铅汞将何作》
元·李真人
还彤铅汞将何作。砂须剥面铅沉脚。砂精与铅精。露形不露形。争得相违。
12、《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清·纳兰性德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
13、《彤庭分帛》
宋·罗大经
赤子须摩抚,红尘几送迎。幕张云匼匝,车列鉴鲜明。岂是朘民血,空教。
14、《送兴宗之彤阳》
宋·司马光
赤日裂后土,万家如烘炉。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埃尘稍去眼,云景。
3 有什么诗句带”彤”字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 宋之问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献鄜坊丘常侍 许浑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
柳营远识金貂贵,榆塞遥知玉帐雄。
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4 含有彤的美好诗句
1、元日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译文: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2、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代:李清照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译文: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3、彤弓
先秦:佚名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译文: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庙中藏。我有这些好宾客,赞美他们在心上。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敬酒情意长。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家中收。我有这些好宾客,喜欢他们在心头。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劝酒情意厚。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插袋里。我有这些好宾客,赏爱他们在心底。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酬酒情意密。
4、庆清朝·禁幄低张
宋代:李清照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译文:宫禁中的护花帷幕低低地张蔽遮阳,红色的栏杆工巧地缭绕围护。那里被精心保护的是一种独占暮春风光的名花。这种花淡雅挺立,姿态柔美,朵朵都呈现出天公造化的精巧绝伦。
5、日彤彤,风荡荡。帘外柳花飞扬。——宋赵长卿《更漏子》
译文:太阳红红的,风飘飘。窗外的柳絮如花一般飞扬。
5 含“彤”的美好诗句有哪些
1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先秦《彤工》
释义: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珍重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心中实在很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摆酒飨。
2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先秦《静女》
释义: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3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李世民《元日》
释义: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4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释义:宫禁中的护花帷幕低低地张蔽遮阳,红色的栏杆工巧地缭绕围护。
5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左思《娇女诗》
释义: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6 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释义:朝廷内奏起象征教平音和、君圣臣贤的舜之“韶”乐,像大禹一样全聚各路诸侯。
7 城隅静女谁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苏轼《菩萨蛮·城隅静女谁人见》
释义:城隅的静女谁又能看到。先生日日夜夜歌舞升平。
8 日彤彤,风荡荡。帘外柳花飞扬。——赵长卿《更漏子》
释义:太阳红红的,风飘飘。窗外的柳絮如花一般飞扬。
9 霞影分丹乘浩露,珊瑚秀色满彤墀。——曹勋《浣溪沙》
释义:晚霞的影子洒在露水之上,若珊瑚般的颜色洒满彤墀。
10 保扶仁圣成嘉靖,彤管载音徵。——《导引·九清云杳》
释义:保扶仁圣成了嘉靖,乐器的声音生生不息。
6 带彤字和常字的古诗词
带彤字的: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 宋之问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献鄜坊丘常侍 许浑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
柳营远识金貂贵,榆塞遥知玉帐雄。
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带“常”字的诗词:
1、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唐朝·张说《幽州新岁作》
原诗: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2、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唐朝·王建《寄同州田长史》
原诗: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朝·杜甫《登高》
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唐朝·孟郊《伤时》
原诗: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5、日日花前常病酒。——宋朝·欧阳修《蝶恋花》
原诗: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朝·李清照《如梦令》
原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宋朝·李清照《清平乐》
原诗: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8、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宋朝·苏轼《西江月》
原诗: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 求富有哲理文字优美的文言文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5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 有哲理的文言文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
3 一篇关于爱情的文言文聊斋志异---- 西湖主 陈生弼教,字明允,燕人也。
家贫,从副将军贾绾作记室。泊舟洞庭。
适猪婆龙浮水面,贾射之中背。有鱼衔龙尾不去,并获之。
锁置桅间,奄存气息,而龙吻张翕,似求援拯。生恻然心动,请于贾而释之。
携有金创药,戏敷患处,纵之水中,浮沉逾刻而没。 后年余,生北归,复经洞庭,大风覆舟。
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侥径埂斗缴懈讨粒蚱滟灼停引出之,已就毙矣。惨怛无聊,坐对憩息。
但见小山耸翠,细柳摇青,行人绝少,无可问途。自迟明以至辰后,怅怅靡之。
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无何,呕水数斗,豁然顿苏。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
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于是越山疾行,冀有村落。
才至半山,闻鸣镝声。方疑听间,有二女郎乘骏马来,骋如撒菽。
各以红绡抹额,髻插雉尾,着小袖紫衣,腰束绿锦;一挟弹,一臂青鞲。度过岭头,则数十骑猎于榛莽,并皆姝丽,装束若一。
生不敢前。有男子步驰,似是驭卒,因就问之。
答曰:“此西湖主猎首山也。”生述所来,且告之馁。
驭卒解裹粮授之,嘱云:“宜即远避,犯驾当死!”生惧,疾趋下山。 茂林中隐有殿阁,谓是兰若。
近临之,粉垣围沓,溪水横流,朱门半启,石桥通焉。攀扉一望,则台榭环云,拟于上苑,又疑是贵家园亭。
逡巡而入,横藤碍路,香花扑人。过数折曲栏,又是别一院宇,垂杨数十株,高拂朱檐。
山鸟一鸣,则花片乱飞;深巷微风,则榆钱自落。怡目快心,殆非人世。
穿过小亭,有秋千一架,上与云齐,而罥索沉沉,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罗怯未敢深入。
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生与僮潜伏丛花中。
未几,笑声渐近,闻一女子曰:“今日猎兴不佳,获禽绝少。”又一女曰:“非是公主射得雁落,几空劳仆马也。”
无何,红妆数辈,拥一女郎至亭上坐。秃袖戎装,年可十四五。
发多敛雾,腰细惊风,玉蕊琼英,未足方喻。诸女子献茗熏香,灿如堆锦。
移时,女起,历阶而下。一女曰:“公主鞍马劳顿,尚能秋千否?”公主笑诺。
遂有驾肩者,捉臂者,褰裙者,挽扶而上。公主舒皓腕,蹑利屣,轻如飞燕,蹴入云霄。
已而扶下,群曰:“公主真仙人也!嘻笑而去。 生睨良久,神志飞扬。
迨人声既寂,出诣秋千下,徘徊凝想。见篱下有红巾,知为群美所遗,喜纳袖中。
登其亭,见案上设有文具,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
题已,吟诵而出。复寻故径,则重门扃锢矣。
踟蹰无计,返而楼阁亭台,涉历几尽。一女掩入,惊问:“何得来此?”生揖之曰:“失路之人,幸能垂救。”
女问:“拾得红巾否?”生曰:“有之。然已玷染,如何?”因出之。
女大惊曰:“汝死无所矣!此公主所常御,涂鸦若此,何能为地?”生失色,哀求脱免。女曰:“窃窥宫仪,罪已不赦。
念汝儒冠,欲以私意相全,今孽乃自作,将何为计!”遂皇皇持巾去。生心悸肌栗,恨无翅翎,惟延颈俟死。
迂久,女复来,潜贺曰:“子有生望矣!公主看巾三四遍,冁然无怒容,或当放君去。宜姑耐守,勿得攀树钻垣,发觉不宥矣。”
日已投暮,凶祥不能自必,而饿焰中烧,忧煎欲死。无何,女子挑灯至,一婢提壶榼,出酒食饷生。
生急问消息,女云:“适我乘间言:‘园中秀才,可恕则放之;不然,饿且死。’公主沉思云:‘深夜教渠何之?’遂命馈君食。
此非噩耗也。”生徊徨终夜,危不自安。
辰刻向尽,女子又饷之。生哀求缓颊,女曰:“公主不言杀,亦不言放,我辈下人,何敢屑屑渎告?” 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忽闻人语纷拿,女摇手避去。数人持索,汹汹入户,内一婢熟视曰:“将谓何人,陈郎耶?”遂止持索者,曰:“且勿且勿,待白王妃来。”
返身急去。少间来,曰:“王妃请陈郎入。”
生战惕从之。经数十门户,至一宫殿,碧箔银钩。
即有美姬揭帘,唱:“陈生至。”上一丽者,袍服炫冶。
生伏地稽首曰:“万里孤臣,幸恕生命。”妃急起拽之,曰:“我非君子,无以有今日。
婢辈无知,致迕佳客,罪何可赎!”即设筵,酌以镂杯。生茫然不解其故,妃曰:“再造之恩,恨无所报。
息女蒙题巾之爱,当是无缘,今夕即遣奉侍。”生意出非望,神惝恍而无着。
日方暮,一婢前曰:“公主已严妆讫。”遂引生就帐。
忽而笙管嗷嘈,阶上悉践花罽,门堂藩溷,处处皆笼烛。数十妖姬,扶公主交拜。
麝兰之气,充溢殿庭。既而相将入帏,两相倾爱。
生曰:“羁旅之臣,生平不省拜侍。点污芳巾,得免斧鑕,幸矣,反赐姻好,实非所望。”
公主曰:“妾母,湖君妃子,乃扬江王女。旧岁归宁,偶游湖上,为流矢所中。
蒙君脱免,又赐刀圭之药,一门戴佩,常不去心。郎勿以非类见疑。
妾从龙君得长生诀,愿与郎共之。”生乃悟为神人,因问:“婢子何以相识?”曰:“尔日洞庭舟上,曾有小鱼衔尾,即此碑也。”
又问:“既不见诛,何迟迟不赐纵脱?”笑曰:“实怜君才,但不得自主。颠倒终夜,他人不及知也。”
生叹曰:“卿,我鲍叔也。馈食者谁?”曰:“阿念,亦。
沐英(1345—1392)字文英,凤阳定远(今属安徽)回族人,明初重要将领。
沐英幼年时,父亲早死,随母避兵乱,母又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朱姓,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生活。当时朱元璋已投郭子兴部下为兵,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派徐达攻占镇江,取得战略性的胜利。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十八岁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后擢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今上饶)。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朱元璋派水陆军取福建,沐英将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分水关,下崇安,再破闵溪十八寨,俘陈友定部将冯谷保。又奉命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皆属福建)。
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佥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机务繁积。沐英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剖决无滞,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派沐英前往关陕,体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给予了全权,又命他练兵准备征战。同年十一月,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随邓愈出征吐蕃。次年(1377)四月,邓愈、沐英统兵至甘、青,分三路前进,略川藏,兵威至昆仑山。这次是得胜而回,没有久留。回师途中邓愈死,沐英率师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为征西将军,与蓝玉等统兵征西。初胜土门峡,再进俘洮州十八族头领。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设卫,说:“洮州,西番门户,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遂置洮州卫。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进击屯兵和林的由元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率领的一支残元势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渡黄河,越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营五十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前进,一路袭其背后,两路左右夹击,沐英自率精骑正面冲击,四面合围,一举战胜,俘脱火赤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奉命北征。沐英领兵出古北口,独当一面,再次胜利而归。
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绩。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军征讨云南。朱元璋亲自安排进军路线,谕先取曲靖,出奇制胜,说:“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拼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沐英随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闻讯,派平章达里麻率十万众前去抵御。沐英等率兵冒雾前进,“出奇制胜”,迅速到达曲靖。明军突然出现,达里麻大惊。当时达里麻军列阵白石江一岸,明军临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说敌方已兵陈对岸,扼制水面,这样渡江于己不利。于是只摆出渡江的样子,临江而立,另派数十人从下流潜渡,到达对岸后鸣金吹角,大造声势,致使这里麻军阵势开始动乱,明大军趁机渡江。沐英以勇猛善泅者先行,登岸后破敌前锋,达军后撤。明军渡江毕,与达军展开大战。沐英纵铁骑直捣其中坚,战数合,达军大败,达里麻被俘。沐英将二万被俘士兵悉数放还,各归其业,明军声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沐英、蓝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自九月朔出师,迄下云南,仅百余日”。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被消灭。
云南西部大理一带,存在段氏割据势力。段氏世据大理已数百年。大理依点苍山,面洱海,号称天险。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沐英随蓝玉将兵西攻大理。段氏聚众守下关(点苍山有上、下二关,又称龙首、龙尾关,守此二关大理可确保,下关尤为重要)。沐英、蓝玉遣王弼攻上关,自率兵攻下关,形成犄角之势;另派一旅攀点苍山背后而上,居高临下策应。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段氏不知背后虚实,阵势溃乱,兵败被俘。攻占大理后,沐英、蓝玉或分兵其他地区,或下谕招降,云南西部大部归附明朝。沐英、蓝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胜利。
七月,沐英率师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镇平一些复叛地区。九月,当傅友德、沐英再次领兵征服一些地区时,土官杨苴散布明大军已回,纠众二十万攻昆明。当时守昆明的是冯诚(冯国用子)。城中缺粮,士卒多病,形势危急。沐英闻讯,率兵返回,和冯诚合力,打败段军,确保了昆明,稳住了局势。
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诏傅友德、蓝玉班师,由沐英率数万众留守云南。
早在洪武十五年春,明廷就在云南设置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统理云南的军政机构。地方置卫、所,辟筑驿道,形成一套统辖系统。以后分云南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民政系统亦趋完备。
沐英治理云南,大抓屯田,解决粮食问题。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说“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议。沐英令军士且戍且屯,既解决吃粮又稳固驻守,一举兼得。沐英还招携省外人来滇屯田,朱元璋命外省军人到云南屯田,一时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有增加。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赏罚官员。主滇九年,屯田总数百万余亩,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
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内容。他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
沐英增设府、州、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月赐饮膳,年赐衣服。他本人“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
在沐英统治时期,云南相当安定。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沐英入朝,朱元璋赐宴奉天殿(皇帝办公的正殿),给予厚重赏赐。朱元璋高兴地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卒于云南,年仅四十八。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沐英去世后,他的子孙世镇云南。长子沐春十七岁随沐英征西,以后又征云南,材武有父风,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沐英死后,袭父职,镇守云南。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数万亩,使五千余户民有生业,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仅三十六而卒。
沐春无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继其位。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读书,凝重寡言笑,得到朱元璋喜爱,历官后军左都督,永乐年间征南,论功封黔国公,正统四年(1439)死于出征回师途中,赠定远王,沐晟承其父兄业,久镇云南,名声远扬,沐氏在云南威权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师,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镇云南。以后沐氏子孙相继镇守,直到明朝终了,达二百多年。
回答者:easytangqian - 经理 四级 12-21 15:05
沐英幼年时,父亲早死,随母避兵乱,母又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朱姓,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生活。当时朱元璋已投郭子兴部下为兵,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派徐达攻占镇江,取得战略性的胜利。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十八岁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后擢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今上饶)。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朱元璋派水陆军取福建,沐英将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分水关,下崇安,再破闵溪十八寨,俘陈友定部将冯谷保。又奉命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皆属福建)。 洪武三年(1370),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佥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机务繁积。沐英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剖决无滞,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派沐英前往关陕,体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给予了全权,又命他练兵准备征战。同年十一月,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随邓愈出征吐蕃。次年(1377)四月,邓愈、沐英统兵至甘、青,分三路前进,略川藏,兵威至昆仑山。这次是得胜而回,没有久留。回师途中邓愈死,沐英率师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沐英为征西将军,与蓝玉等统兵征西。初胜土门峡,再进俘洮州十八族头领。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设卫,说:“洮州,西番门户,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遂置洮州卫。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进击屯兵和林的由元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率领的一支残元势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渡黄河,越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营五十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前进,一路袭其背后,两路左右夹击,沐英自率精骑正面冲击,四面合围,一举战胜,俘脱火赤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奉命北征。沐英领兵出古北口,独当一面,再次胜利而归。
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绩。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军征讨云南。朱元璋亲自安排进军路线,谕先取曲靖,出奇制胜,说:“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拼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沐英随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闻讯,派平章达里麻率十万众前去抵御。沐英等率兵冒雾前进,“出奇制胜”,迅速到达曲靖。明军突然出现,达里麻大惊。当时达里麻军列阵白石江一岸,明军临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说敌方已兵陈对岸,扼制水面,这样渡江于己不利。于是只摆出渡江的样子,临江而立,另派数十人从下流潜渡,到达对岸后鸣金吹角,大造声势,致使这里麻军阵势开始动乱,明大军趁机渡江。沐英以勇猛善泅者先行,登岸后破敌前锋,达军后撤。明军渡江毕,与达军展开大战。沐英纵铁骑直捣其中坚,战数合,达军大败,达里麻被俘。沐英将二万被俘士兵悉数放还,各归其业,明军声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沐英、蓝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自九月朔出师,迄下云南,仅百余日”。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被消灭。
云南西部大理一带,存在段氏割据势力。段氏世据大理已数百年。大理依点苍山,面洱海,号称天险。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沐英随蓝玉将兵西攻大理。段氏聚众守下关(点苍山有上、下二关,又称龙首、龙尾关,守此二关大理可确保,下关尤为重要)。沐英、蓝玉遣王弼攻上关,自率兵攻下关,形成犄角之势;另派一旅攀点苍山背后而上,居高临下策应。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段氏不知背后虚实,阵势溃乱,兵败被俘。攻占大理后,沐英、蓝玉或分兵其他地区,或下谕招降,云南西部大部归附明朝。沐英、蓝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胜利。
七月,沐英率师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镇平一些复叛地区。九月,当傅友德、沐英再次领兵征服一些地区时,土官杨苴散布明大军已回,纠众二十万攻昆明。当时守昆明的是冯诚(冯国用子)。城中缺粮,士卒多病,形势危急。沐英闻讯,率兵返回,和冯诚合力,打败段军,确保了昆明,稳住了局势。
洪武十六年(1383)三月,诏傅友德、蓝玉班师,由沐英率数万众留守云南。
早在洪武十五年春,明廷就在云南设置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统理云南的军政机构。地方置卫、所,辟筑驿道,形成一套统辖系统。以后分云南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民政系统亦趋完备。
沐英治理云南,大抓屯田,解决粮食问题。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说“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议。沐英令军士且戍且屯,既解决吃粮又稳固驻守,一举兼得。沐英还招携省外人来滇屯田,朱元璋命外省军人到云南屯田,一时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有增加。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赏罚官员。主滇九年,屯田总数百万余亩,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
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内容。他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
沐英增设府、州、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月赐饮膳,年赐衣服。他本人“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
在沐英统治时期,云南相当安定。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沐英入朝,朱元璋赐宴奉天殿(皇帝办公的正殿),给予厚重赏赐。朱元璋高兴地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六月,沐英病卒于云南,年仅四十八。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沐英去世后,他的子孙世镇云南。长子沐春十七岁随沐英征西,以后又征云南,材武有父风,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沐英死后,袭父职,镇守云南。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数万亩,使五千余户民有生业,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仅三十六而卒。
沐春无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继其位。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读书,凝重寡言笑,得到朱元璋喜爱,历官后军左都督,永乐年间征南,论功封黔国公,正统四年(1439)死于出征回师途中,赠定远王,沐晟承其父兄业,久镇云南,名声远扬,沐氏在云南威权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师,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镇云南。以后沐氏子孙相继镇守,直到明朝终了,达二百多年。
回答者:luzifeng_80 - 魔法学徒 一级 12-21 15:11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稍迁指挥使,守广信。已,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始命复姓。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寻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古
洪武洪武九年命乘传诣关、陕,抵熙河,问民疾苦,事有不便,更置以闻。明年充征西副将军,从卫国公邓愈讨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仑。功多,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拜征西将军,讨西番,败之土门峡。径洮州,获其长阿昌失纳,筑城东笼山,击擒酋长三副使瘿嗉子等,平朵甘纳儿七站,拓地数千里,俘男女二万、杂畜二十余万,乃班师。元国公脱火赤等屯和林,数扰边。十三年命英总陕西兵出塞,略亦集乃路,渡黄河,登贺兰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分四翼夜击之,而自以骁骑冲其中坚。擒脱火赤及知院爱足等,获其全部以归。明年,又从大将军北征,异道出塞,略公主山长寨,克全宁四部,度胪朐河,执知院李宣,尽俘其众。斋
寻拜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军却,师毕济。鏖战良久,复纵铁骑,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长驱入云南,梁王走死,右丞观音保以城降,属郡皆下。独大理倚点苍山、洱海,扼龙首、龙尾二关。关故南诏筑,土酋段世守之。英自将抵下关,遣王弼由洱水东趋上关,胡海由石门间道渡河,扳点苍山而上,立旗帜。英乱流斩关进,山上军亦驰下,夹击,擒段世,遂拔大理。分兵收未附诸蛮,设官立卫守之。回军,与友德会滇池,分道平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立乌撒、毕节二卫。土酋杨苴等复煽诸蛮二十余万围云南城。英驰救,蛮溃窜山谷中,分兵捕灭之,斩级六万。明年诏友德及玉班师,而留英镇滇中。斋
十七十七年,曲靖亦佐酋作乱,讨降之。因定普定、广南诸蛮,通田州粮道。二十年平浪穹蛮,奉诏自永宁至大理,六十里设一堡,留军屯田。明年,百夷思伦发叛,诱群蛮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击破之。二十二年,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英选骑三万驰救,置火炮劲弩为三行。蛮驱百象,被甲荷栏�盾,左右挟大竹为筒,筒置标枪,锐甚。英分军为三,都督冯诚将前军,甯正将左,都指挥同知汤昭将右。将战,令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因乘风大呼,�驳弩并发,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枭将也,殊死斗,左军小却。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左帅见一人握刀驰下,恐,奋呼突阵。大军乘之,斩馘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象,余象尽殪。贼渠帅各被百余矢,伏象背以死。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惧,麓川始不复梗。已,会颖国公傅友德讨平东川蛮,又平越州酋阿资及广西阿赤部。是年冬,入朝,赐宴奉天殿,赉黄金二百两、白金五千两、钞五百锭、彩币百疋,遣还。陛辞,帝亲拊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还镇,再败百夷于景东。思伦发乞降,贡方物。阿资又叛,击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谕降诸番,番部有重译入贡者。知
二十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主
英沉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太祖初起时,数养他姓为子,攻下郡邑,辄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惟英在西南勋最大。子春、晟、昂皆镇云南。昕驸马都尉,尚成祖女常宁公主。古
春,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主
三十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末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斋
春在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无子,弟晟嗣。知
晟,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读书。太祖爱之。历官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比就镇,而何福已破擒刀干孟,归思伦发。亡何,思伦发死,诸蛮分据其地,晟讨平之。以其地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又于怒江西置屯卫千户所戍之,麓川遂定。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归籓,益骄恣。晟稍持之。王怒,谮晟。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古
永乐永乐三年,八百大甸寇边,遏贡使,晟会车里、木邦讨定之。明年大发兵讨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张辅异道自云南入。遂由蒙自径野蒲斩木通道,夺猛烈、掤华诸关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与辅会师。共破多邦城,捣其东西二都,荡诸巢,擒伪王黎季犛,语在《辅传》。论功封黔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斋
交址交址简定复叛,命晟佩征夷将军印讨之,战生厥江,败绩。辅再出帅师合讨,擒定送京师。辅还,晟留捕陈季扩,连战不能下。辅复出帅师会晟,穷追至占城,获季扩,乃班师,晟亦受上赏。十七年,富州蛮叛,晟引兵临之,弗攻,使人譬晓,竟下之。斋
仁宗仁宗立,加太傅,铸征南将军印给之。沐氏继镇者,辄予印以为常。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势炽,诏晟会安远侯柳升进讨。升败死,晟亦退兵。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正统三年,麓川思任发反。晟抵金齿,与弟昂及都督方政会兵。政为前锋,破贼沿江诸寨,大军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明年复破其旧寨。政中伏死,官军败绩。晟引还,惭惧发病,至楚雄卒。赠定远王,谥忠敬。主
晟席晟席父兄业,用兵非所长,战数不利。朝廷以其绝远,且世将,宽假之。而滇人慑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仪出郭迎,盥而后启,曰:“此令旨也。”晟久镇,置田园三百六十区,资财充牣,善事朝贵,赂遗不绝,以故得中外声。晟有子斌,字文辉,幼嗣公爵,居京师,而以昂代镇。主
昂,昂,字景高,初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成祖将使晟南讨,乃擢昂都指挥同知,领云南都司,累迁至右都督。正统四年佩将印,讨麓川,抵金齿。畏贼盛,迁延者久之。参将张荣前驱至芒部败,昂不救,引还,贬秩二级。已,思任发入寇,击却之,又捕斩师宗反者。六年,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将大军讨思任发,昂主馈运。贼破,复昂职,命督军捕思任发,不能得。十年,昂卒。赠定边伯,谥武襄。古
斌始斌始之镇,会缅甸执思任发送京师,其子思机发来袭,斌击却之。思机发复据孟养。十三年复大发兵,使骥等讨之,而斌为后拒,督饷无乏。卒,赠太傅,谥荣康。知
子琮子琮幼,景泰初,命昂孙璘以都督同知代镇。璘字廷章,素儒雅,滇人易之,既而号令肃然不可犯,天顺初卒。琮犹幼,擢璘弟锦衣副千户瓒为都督同知,往代。居七年,先后讨平沾禄诸寨及土官之构兵者,降思卜发,勒还诸蛮侵地。功多,然颇黩货。知
成化成化三年春,琮始之镇,而以瓒为副总兵,移镇金齿。琮字廷芳,通经义,能词章,属夷馈贽无所受。寻甸酋杀兄子,求为守,琮捕诛之。广西土官虐,所部为乱,琮请更设流官,民大便。以次讨平马龙、丽江、剑川、顺宁、罗雄诸叛蛮,捕擒桥甸、南窝反者。卒,赠太师,谥武僖。无子,以瓒孙昆嗣。知
昆字昆字元中,初袭锦衣指挥佥事。琮抚为子,朝议以昆西平侯裔孙当嗣侯,而守臣争之,谓滇人知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为所轻。孝宗以为然,令嗣公,佩印如故。弘治十二年平龟山、竹箐诸蛮,又平普安贼,再益岁禄。正德二年,师宗民阿本作乱,与都御史吴文度督兵分三道进。一出师宗,一出罗雄,一出弥勒,而别遣一军伏盘江,截贼巢,遂大破之。七年,安南长官司那代争袭,杀土官,复与都御史顾源讨擒之,再加太子太傅。昆初喜文学,自矜厉,其后通赂权近,所请无不得。浸骄,凌三司,使从角门入。诸言官论劾者,辄得罪去。卒,赠太师,谥庄襄。知
子绍子绍勋嗣。寻甸土舍安铨叛,都御史傅习讨之,败绩。武定土舍凤朝文亦叛,与铨连兵攻云南,大扰。世宗遣尚书伍文定将大军征之。未至,而绍勋督所部先进,告土官子弟当袭者,先予冠带,破贼后当为请。众多奋战,贼大败。朝文绝普渡河走,追斩之东川。铨还寻甸,列砦数十,官军攻破之,擒铨于芒部。先后擒贼党千余人,俘斩无算。时嘉靖七年也。捷闻,加太子太傅,益岁禄。而是时老挝、木邦、孟养、缅甸、孟密相仇杀,师宗、纳楼、思陀、八寨皆乱,久不解。绍勋使使者遍历诸蛮,讽以武定、寻甸事,皆慑伏,愿还侵地,而木邦、孟养俱贡方物谢罪。南中悉定。绍勋有勇略,用兵辄胜。卒,赠太师,谥敏靖。知
子朝子朝辅嗣。都御史刘渠索赂,朝辅与之,因上章言: “臣家世守兹土,上下相承。今有司纷更典制,关臣职守,率不与闻,接见不循故例。臣疏远孤危,动作掣肘,无以弹压蛮方。乞申敕诸臣,悉如其旧。”诏许之。给事中万虞恺劾朝辅,并论渠。诏罢渠而令朝辅治事如故。卒,赠太保,谥恭僖。知
二子二子融、巩皆幼。诏视琮、璘故事,令融嗣公,给半禄,而授朝辅弟朝弼都督佥事,佩印代镇。居三年,融卒,巩当嗣,朝弼心害之,于是朝弼嫡母李请护巩居京师,待其长而还镇。报可。巩未至京卒,朝弼遂得嗣。嘉靖三十年,元江土舍那鉴叛。诏朝弼与都御史石简讨之,分五军薄其城。城垂拔,以瘴发引还。诏罢简,将再出师。鉴惧仰药死,乃已。四十四年讨擒叛蛮阿方李向阳。隆庆初,平武定叛酋凤继祖,破贼巢三十余。朝弼素骄,事母嫂不如礼,夺兄田宅,匿罪人蒋旭等,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乃罢朝弼,以其子昌祚嗣,给半禄。朝弼怏怏,益放纵。葬母至南京,都御史请留之。诏许还滇,毋得预滇事。朝弼恚,欲杀昌祚。抚按交章言状,并发其杀人通番诸不法事,逮系诏狱论死。援功,锢之南京,卒。斋
昌祚昌祚初以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久之嗣公爵。万历元年,姚安蛮罗思等叛,杀郡守。昌祚与都御史邹应龙发土、汉兵讨之,破向宁、鲊摩等十余寨,犁其巢,尽得思等。十一年,陇川贼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