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战女兵周秀莲,73年后再见“丈夫”,瞬间哭得像个孩子

百岁抗战女兵周秀莲,73年后再见“丈夫”,瞬间哭得像个孩子,第1张

1907年,周秀莲出生在新卯村的一个大户人家里。当时正值晚清,政府衰败,周秀莲的父亲受过新式教育,极为痛恨世间流传的封建糟粕思想。

因此周父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一到记事的年纪,周秀莲便被送去学校上学。

在学校里,周秀莲上午学习缝纫、做衣服,下午便是读书识字时间,一想起自己的读书时光,周秀莲便滔滔不绝地回忆起来:

一说到爬树, 周秀莲 老人瞬间来了精神,面对前来慰问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这位百岁老人说道:“那时候能爬特别高的树,学校里几乎没人能比得过我。”

周秀莲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洒脱,和其他旧时候的女性完全不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周秀莲又受到了三民主义的洗礼。

1925年,年仅十八岁的周秀莲为了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妇女联合会,投身革命事业,为妇女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奋斗。

在妇联工作中,她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旧 社会 的顽根劣疾。 不破不立,只有革命才能打破旧 社会 ,带来一个民主共和、人人平等的崭新时代。

从那时起,周秀莲就成为了一个思想独立自由的新时代女性。

1931年,周秀莲结识了同村人杨平,周秀莲被这同为优秀革命青年的张平深深地吸引,两人坠入爱河,步入婚姻。

当时杨平刚刚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随后便担任了关连中将军麾下第25师部第75旅第150团二营第5连连长的职位,成了部队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新婚后的二人并没有时间过宁静的生活,便双双投入到繁忙的革命事业中去。

1932年周秀莲随夫出征,跟随杨平的部队从长沙出发,经过江苏徐州九里山,并从这儿向河北抗日前线开进,在谜云、抗庄府和长城一带抗击日寇。

1933年, 杨平率领麾下参与了古北口战役和争夺居庸关的战役,由于其出色的表现,晋升为中校。

而周秀莲的记忆里,随夫行军的日子是格外的艰苦,她骑着马或者骡子翻山越岭,每天小腿肚子都疼痛难忍。

行军道路崎岖难走,时不时还会有一些膝盖那么深的坑洼,一不留神便会栽个大跟头。

那时候的部队中,为了不让日军认出女人,行军途中女眷都要把帽子沿压得低低的,遮住额头和脸。头顶的日军飞机轰隆隆的盘旋,周秀莲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1938年12月,杜聿明的第200师扩编成第十一军,后改番号为第五军,驻地也从湖南湘潭迁军到了广西全州,成为了抗战初一只机械化新军,由杜聿明担任军长。

杨平不久后调入第五军第22师第66团担任二营中校营长,成为了杜聿明的属下。

而周秀莲也加入了杜聿明夫人曹秀清担任厂长的被服厂,为前线生产战略物资。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为抗战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被服厂的工作十分艰辛,以至于后来112岁高龄的周秀莲仍然备着膏药,经常擦拭疼痛的手臂,这就是当年高强度工作留下的后遗症。

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生产部门,那时候前方战士到哪里,她们就需要跟在其后方几十里,转移生产物资,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

周秀莲还因为腰痛住过两次院,也是当时搬挪重物造成的。

不久后杨平因为带兵出色,被杜聿明升任为66团上校副团长。而周秀莲也迎来了升职。

当时军队中由眷属组成的后勤工厂逐渐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周秀莲一开始做着简单的粗活累活

后来曹秀清发现她读过书,就让其担任中尉收发员,之后因为其工作出色,又升为了上尉收发管理员。

关于被服厂的工作,即使过去了几十年,周秀莲仍记得每一个细节,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她绘声绘色地向志愿者们回忆到:

“当时军长杜聿明看我小孩子多,就优待我,把我从中尉升到了上尉,还下了令,有张委任的纸。”

那时候整个被服厂有500多人,周秀莲管的是收线发线。她说

而且被服厂的工作也和部队一样严谨,容不得马虎。

每逢战时吃紧的时刻,周秀莲她们也会忙得不可开交,为前方部队提供军备补给,所有需要的军服、军被、军帐都需要她们来赶工。所以赶工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周秀莲在被服厂练就的女工手艺一直都在发挥着功效。

直到后来返乡, 周秀莲也经常自己动手织手套、毛衣、帽子送给邻里,而年过百岁的她仍然坚持自己缝补衣物,袜子破了老人还会用针线在破洞处缝上别致的图案。

战争岁月是艰苦的,但是人们总会苦中作乐,部队也不会每天打仗,每逢修整的时候,大家便会想尽各种办法调整自己,释放压力和苦闷。

而周秀莲也在这部队修整的空隙之中学会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爱好 “骨牌博戏”。

周秀莲的骨牌博戏是在部队在北京北苑以及南京修整的时候学会的。一开始,这个来自小地方的人对骨牌博戏一窍不通,每每碰上牌局,她便只能在一旁“观战”。

丈夫作为部队将领,在部队修整中经常会参加军长杜聿明组织的聚会,而聚会上的军官之间难免会坐下来对弈一番,这也是周秀莲的学习时间。

丈夫杨平在和杜聿明以及其他军官的时候,她便端坐一旁,看得聚精会神。

甚至就算是官太太们之间的聚会,她也毫不拘谨,常常在大家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提出一些很基础的问题,比如这牌为啥这么打之类的话题,引得大家爆笑连连。

说道自己见过的人,这位112岁高龄的老人瞬间年轻了100岁似的,语气欢快了起来,她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军队里的“大人物”,只见她又着竖起了大拇指,一会又伸出了小指头。

大拇指代表着跟她见过的大角色,小指头代表着她自谦的小角色。 “杜聿明、邱清泉他们都是大角色,我们都是小角色,经常能看到,但是能有交集的时候不多。”

经常露面的周秀莲便在官太太圈子里活跃了起来。那时候杜聿明的妻子即被服厂厂长曹秀清便在空闲时候经常约周秀莲来家里参加聚会。

周秀莲除了参加杜聿明夫人、邱清泉夫人等官太太圈子组织的聚会之外,偶尔还会去杨平的同学家走动走动。

其中有一位团长田萼云,是杨平十分要好的同学,他们在空余时间经常聚会碰面。周秀莲对这个丈夫的老同学印象十分深刻:

“我跟他去田萼云团长家吃过饭,田团长是益阳人,后来在昆明牺牲了。他们两口子在家里做饭招待我们,饭菜做得特别好吃,我记得他夫人长得可漂亮了。”

显然,这段往事里周秀莲十分的幸福快乐,而这也是那段硝烟密布的年代了,最宝贵的片段。

周秀莲随着丈夫杨平奔赴前线、南征北战的岁月,虽然是最艰难的岁月,却也是最精彩幸福的岁月。

在途中杨平为了保护妻子周秀莲的安全,曾多次提议她向后方撤退,周秀莲每每听到杨平这样的建议都会十分激动,她说 :“ 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离别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永恒的主题,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对爱人分隔两地,甚至阴阳两隔。

深爱着彼此的周秀莲杨平夫妇,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初,日军进犯缅甸区域,并火速占领了缅甸首领仰光,战火直逼中缅边境。

而当时缅甸是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同时和中国的西南部接壤,是国外援助进入我国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所以在英国的求助下,由杜聿明出任代理司令官,以第五军为首,成立了集结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杨平升任第五军军官干部技术训练大队上校大队长,并跟随远征军出征,在云南密云、腾冲一带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43年6月20日下午,第五军在中缅边境丛林的一次对日作战中,杨平身负重伤,最后没能挺过来,壮烈牺牲。

得知噩耗的周秀莲,和几个孩子相拥在一起,哭成了一个泪人。 面对离去的丈夫,她只能一边感叹着命运的艰辛,一边抚养着前途未卜的子女。

部队给杨平烈士举办了追悼会,将其职位晋升为少将,并派人护送着棺柩返回杨平的家乡。

周秀莲带上孩子,将丈夫送回了新卯村安葬,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随军生活,在新卯村的杨家老宅住了下来。

命运却没有停止对周秀莲的折磨。1944年9月17日,周秀莲正带着孩子在田里劳作,远处一位邻居飞速地奔了过来,向正埋头苦作的周秀莲喊道:

“秀莲啊,你家着火了,快,快回去看看!”

周秀莲听后傻眼了,直到孩子领着她回家,然而火势早已势不可挡。望着熊熊燃烧的房子,周秀莲瘫坐地上,她明白,除了她身上带的东西,这几乎是一无所有了。

这把大火烧光了周秀莲为数不多的财物,也烧光了一切杨平留在世间的痕迹,他的所有照片、同学录、军官证、抗日纪念章、远征军证件等都被烧成灰烬。

从此,丈夫杨平的容貌也只能停留在周秀莲的脑海之中。

然而并未等周秀莲调整,抗日战争第四次长沙会战打响了,周秀莲的故乡瞬间被战火笼罩。周秀莲只好带着一个箱子,拖家带口的领着孩子们四处逃难。

这段漂泊不定的回忆中最让周秀莲难以忘怀,至今回忆起那段时光,都让周秀莲心惊不已,反复地强调着:“吓得要死嘞。”

带着孩子逃难,让本就没什么财物的周秀莲更是心力交瘁,生活过得穷困潦倒。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在长沙市抚恤金联络处遇到了故人——邱清泉。

碰见故人,让周秀莲唏嘘不已,一边感叹着物是人非、一边哭诉着自己目前艰难的境遇。

见周秀莲如今的境遇如此之惨,邱清泉自掏腰包拿出100块给她救急,还一个电话打到了周秀莲原来工作的被服厂,让其召回周秀莲继续工作。

就这样,周秀莲在邱清泉的帮助下,得以度过最艰难的战争岁月。

一直到解放前夕,周秀莲才回到了家乡,隐姓埋名的生活了起来。回乡生活的她却一直改不掉军队作风,内务整理得非常整齐,衣物洗过后也都叠放得没有一丝褶子。

在周秀莲的小儿子杨兰桂的记忆里,母亲就一直是个和周围格格不入的女性:

“她现在还能把被子叠成五种花样,起床后所有的整理就只要五分钟。她还总是能机智地处理一些事情,前不久家里来了陌生人,她一个人在家,感觉那个人有些问题,她就假装大声朝着楼上喊,来客人了,你们怎么还不下来,那人一听便赶紧离开了。”

周秀莲有四个孩子,对于母亲,家里的子女们在志愿者面前都有说不完的话。大儿子说:

在他们的口中,志愿者们得知,眼前这位百岁老人每天都有三大爱好: 织毛衣、栽花和玩骨牌博戏。

老人的床是红棕色的,虽然已经非常老旧了,但床头却挂着几个格格不入的粉色毛线球,那就是老人闲来无事的手工作品。

“母亲特别会织毛衣,一说织毛衣都能算得上天下第一。她生活也特别将就,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都是她种的,每天都会自己亲自打理。”

回乡生活的周秀莲依然是个骨牌博戏爱好者,以至于村子里男女老少很多人都跟着她学会了玩骨牌博戏。她还总是嫌弃村子里的老人打牌墨迹、出牌慢。

随着身边老人们的相继离世,如今周秀莲也不外出打骨牌博戏了,只有子孙回家的时候,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她才会偶尔摸摸牌动动身子骨。

回乡生活的周秀莲,对于自己安定幸福的生活感到满足。虽然记忆里那些峥嵘岁月、那些难忘的故人总是让她神往许久,但是和平、安稳幸福总该是每个人的归属。

听完周秀莲的传奇一生,让在场所有听众都久久不能平静,在感受到老人现如今平稳幸福的生活之后,志愿者们便无意继续打扰,起身告辞。

周秀莲见到想要离去的大家,犹豫了许久,终于说出了一直压在自己心头的一桩心事,这个愿望一藏就是73年。

“能不能请大家帮我一个忙,帮我找到杨平的照片,我想留个念想,也给我家的子孙后代,留作永久的纪念。” 周秀莲缓缓地开口说道。

志愿者队伍中的贺佳,听到老人的愿望,动容不已。戎马一生的丈夫牺牲在异国,留下的印记却被一场大火烧得一干二净。

对于这个老人,每分每秒都十分珍贵,贺佳突然充满了使命感,他决定帮老人完成这个愿望。

贺佳平时的工作是网络编辑,所以对于资料检索他也十分在行。

但是所有的线索都在当年的那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他所知道的只有周秀莲老人给出的三个关键信息: 姓名杨平、长沙新卯村人、黄埔六期军官。

所以他开始了第一步,网络检索。通过输入3个关键词,他在各大网站中搜寻信息,但是由于资料少之又少,能搜寻到一些于杨平有关事迹、战争的文字信息,却没有一张照片。

在那个年代,照片极其珍贵,能有的地方应该都在那些被大火烧尽的证件上。所以贺佳明白,光靠那些信息要想在信息海洋找到照片,几乎不可能。

放弃网络检索之后,他决定召集更多的人来帮忙,于是他通过各大渠道发布信息,召集全国抗战研究者以及志愿者帮助寻找。

而这一次好消息来得特别快,两三天后,贺佳便在这片大海中收到了回音。

浙江的一名志愿者回复贺佳说道: “浙江博物馆里,馆藏着黄埔军校当时的资料库。”

贺佳连忙从网络登录到了浙江博物馆的数据库中,果然在其中找到了一张疑似杨平的照片,照片上附着信息 :杨平、长沙、步兵第三大队、步兵第九中队。

但是本就十分模糊的照片,通过多次扫描、转载以及网络的压缩,照片像素很低,很难辨认这到底是不是杨平。

但是比起最开始的大海捞针,显然他们已经离成功进了一步,贺佳和志愿者们都十分兴奋,他们计划着把照片送去给周秀莲老人辨认。

但还没等他们动身,远在对岸的中国台湾传来了更大的好消息。

一名专门研究抗战 历史 的台湾志愿者,主动联系上贺佳,他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一张杨平的个人照。

这名志愿者传来了照片的电子扫描版,和之前在浙江博物馆找到的十分相像,但是要清晰不少。贺佳暗自里更加确定了就是这张照片。

他们将这张台湾传来的照片打印出来后,第一时间赶往了新卯村周秀莲老人的家里,把照片送到了老人的手里。

老人只是看了一眼,泪水便夺眶而出。这就是脑海深处那戎马少年的模样,他身披着军装,眉宇之间定格着那段峥嵘岁月。

看着照片,周秀莲老人久久不能平息,这个舍不得骂她的人、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人已不再自己身边,但是随他南征北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周秀莲杨平夫妇这样的人,在敌寇欺凌之时勇敢地挺身而出,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才为我们营造了如今这样安定繁荣的环境。

人们终究会在岁月面前消逝,但是怀抱着同样的信念,便会不断地有新人站起来。

-完-

1 用电视剧雪豹,亮剑写作文

这两日在家,没有演出,我买个套电视剧《亮剑》,本来想消磨一下时间,以前在电视里都是断断续续的看,没有想到一看不得了,从早上看到了凌晨3点看了整整21个小时,创造了我的历史之最了!

也许是因为当过兵的缘故,对战争题材的片子一直情有独衷,这次之所以创造了记录,看后感慨颇多,《亮剑》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个角色,把他好战、善战、的精神显出的是一种久违的男人味道!

全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给我感动和震撼的还有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剧中所说的“亮剑”精神。

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抗日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老子老子”的“粗口”不仅不让人感觉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个人感觉,这才更像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

有了以上几点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无缺的几要素,《亮剑》不亮都不行了。在韩剧当道的今天,国产电视剧《亮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它的演员,也不是它的题材,而是它所塑造的一批让人看过后“血脉贲张”的男子汉形象,让人看完后大有“干净透彻,豪气万丈,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是刚刚看完后才写这个心得的,就当作观后感吧!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哦!

2 观抗战电视剧后作文(600字)

说实话,那是一个被风与火劫掠的时代,耳边接连的枪声,空气中弥漫的硝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色。

我很后悔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亲眼目睹一下日军的暴行,也没能为抗日救亡而“捐躯赴国难,视忽如归。”但我又很庆幸生于今天和平的中国。

历史不容更改,屈辱的近代史使古老的中国蒙上了一层又一层黑纱,让中国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耻辱,抗日战争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的经济、文化遭成了空前的衰退。要知道,经过列强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蹂躏,泱泱华夏一步步丧权辱国,几乎到了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地步,而小小的倭国——日本却通过种种卑劣的强盗手段,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他们贪心不足,歇斯底里,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

于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繁华的南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大片大片的国土沦陷敌手,大批大批大同胞们开始过着牛马般的亡国奴生活。 然而,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越是国破家亡的时刻,希望就在此时出现,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折。

日寇的惨无人道的暴行,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防御、相持阶段,牺牲了无数的男儿热血,最后,国共两党终于发起对日寇的最后一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在中国土地上敢于顽抗的一切之敌,迫使日本投降,在中国人的面前,他们终于低下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

这样,八年抗日战争结束了,日本人被逐出了中国,中国人经受住了历史的又一轮考验。其实,历史也无非就是这样:有喜、有愕、有成、有败,但是,无论是喜愕,还是成败,都是一种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进程带来的除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必然也会带来新一轮血雨腥风般的磨练,周而复始正是历史的本性。可以说,日军的暴行让中国人饱受折磨,但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惕与忧患意识呢?我们的民族是不会灭亡的,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的规律之一。

3 描写一个电视剧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作文介绍一部电视剧的精彩片段500字400字小英雄海娃——描述《鸡毛信》精彩片段今天,我看了《鸡毛信》这部**,其中海娃被鬼子抓住后用自己的智慧送鸡毛信的片段最让我难忘。

海娃带着鸡毛信逃出鬼子营房,来到一个山头前,山头上有一个鬼子在放哨。鬼子向海娃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布挥舞着。

糟了,被鬼子发现了。海娃急中生智,脱下自己的外套也跟着挥舞起来。

鬼子一看暗号对了,便放海娃过去。可是,鸡毛信却被海娃甩掉了。

天亮时,他发现鸡毛信不见了,赶忙顺着来路找。总算找着了鸡毛信,但是鬼子也追了上来,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了。

鬼子又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趁机把他们带进了八路军布下的地雷阵里,只听“轰”的一声,地雷在敌群中开了花,把走在前面的鬼子炸得七零八落。海娃又骗鬼子说大路上还有地雷,把鬼子带上了山路,好乘机逃脱。

鬼子的马不能上山,海娃赶忙逃到山上。鬼子的头儿对着海娃打了一枪,把海娃的左手打伤了。

海娃一边奋力往上爬,一边大喊:“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听到了海娃的叫声,急忙赶来,把鬼子都一举歼灭了。海娃也把鸡毛信安全地交给了张连长。

看完这个片段,我感到海娃真是一个机智勇敢,在鬼子面前临危不惧的小英雄。

4 关于抗日的电视剧的作文

想当年,日本燃起的侵略战火几乎把中国人民没有被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打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拼了自己最后一口气也要保卫我们祖国,通过各位战士们的热血奋战,抗日终于成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也成为中国人几十年来的骄傲。

只要你听过《松花江上》这首歌,就不会不知道“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日8夜10时20分,日本河本末手中尉率领日本士兵来袭击中国。

由于中国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又得不到增援,所以连连败阵。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从此,东北的土地完全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掌握之中。

东北同胞不想做亡国奴,就向关外逃难。没有想到,日军竟在路上拦截、屠杀逃亡的中国难民。

大家知道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吗?那真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日子。日本鬼子对我们实行了烧杀*掠等极其残忍的手段。

他们不仅把我们残杀了,而且还把坦克行驶到我们的尸体之上,另外还把尸体抛入长江,不到几天,长江上的尸体堆积如山,腐臭味充满着南京城。残暴的日军还举行了骇人听闻的杀人比赛,有的还因为不清楚谁赢了,还要再杀人。

再这段时间中,南京城成了间地狱。 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丰衣足食,都是先辈们的功劳,我们不该忘记抗日的历史,忘记历史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而是一个叛徒。前辈们把历史铭记在心,我们也应永世不忘。

5 介绍一个抗战的电视剧或**的作文200字

今日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

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

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

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

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

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6 看完一部电视剧写600字作文

你是独一无二的靳八一灰霾密布的硝烟战场,打开了第一个画面。

已经成为历史书上一个文字符号大历史背景下,一个普通人面对牺牲在自己眼前战友,那种错愕和悲痛,从他的眼里清晰可见。没有任何格式化或夸大的表演,从回忆里醒来的胡八一,是那个在火车上,脱离了部队生活的普通青年人。

牛仔外套,军鞋,海魂衫,大背包,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女歌星的海报贴纸和录音带,都是那个年代的回忆啊。凭着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暗号认出好兄弟,三轮车颠簸着回去,为兄弟出谋划策化险为夷该动手动手该动脑动脑,如此有担当又靠谱的胡八一,才不是一个痞可以概括的人物。

或者换句话,如果一个人物在一出场就打下固定的烙印,会不会太脸谱化了呢?喜欢看他不动声色地转脑子,聪明又低调,偶尔习惯性的皱眉,损一句,贫两句,默默欺负胖子。平时嫌弃你,却总为你出头,习惯罩着你的好兄弟,多让人暖心。

到回家乡的路上,景色壮美,天那么蓝,草原无边无际的绿浪延绵,车上高歌玩笑,慢慢看到靳东熟悉的一字笑,眯起来的眼睛,笑成弯弯的嘴角,洁白的牙齿,人在熟悉的环境里回归自我的那种自由和热情,和我看书时的胡八一慢慢重合在一起了。再到去野人谷的路上,虽然有怨言但一直听英子妹子的安排,不固守成见,不自以为是,勇敢,冷静,谨慎,兼顾所有成员的安全,又能在险境中做出准确的决定,这就是团队中的领导者。

出了野人谷,拿着九死一生拼回来的那一份,只想着给自己死去的战友亲属汇去,只想给老支书,只想给那些乡亲们分一分。餐桌上他那么平淡地说出来,不煽情,不伟大,甚至都没有过多的脸部表情变化。

他好像总是这样,把该做的事做了,实实在在行动永远大于花里花俏的语言。当然,帅嘴皮子吐糟毒舌的时候不算。

因为是靳东,所以甚至不觉得是在演,就像他本该如此。他是胡八一,是靳东的胡八一,二者气质不断磨合,相融,这就是演员的表演呈现给我们的魅力。

所有的学识积累在胡八一的言行中慢慢显现,就像跟着什么都懂的老前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靠谱地科普,也能偶尔糊弄打趣,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有这个暖心的大哥哥在前头打着手电,说一句别害怕,大概再胆小如鼠的我们,也只想大步跟过去。

再在最危急的关头喊一句,胡大哥!回头,大哥肯定会来救我们的。

7 写一个主要用语言描写一部电视剧的作文500字

一集电视剧给我的启示 星期天,我和爸爸在家看《少年黄飞鸿》第26集,我被其中的一个片段深深吸引了:黄飞鸿和鬼脚七比武,第一次,他们比得不分上下。

第二次比武之前,黄飞鸿的师傅只让他拥有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了,而鬼脚七的师傅则让他继续练功必须得第一。第二天,黄飞鸿和鬼脚七开始比武,几招后,黄飞鸿趁鬼脚七不注意,一脚便把他踢出了梅花桩,获得了一本武功秘籍。

这时,我不禁想到:为什么鬼脚七与黄飞鸿功夫本来是不分上下的,结果却截然不同?难道做什么事都不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吗?其实,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并全力以赴反而会促使你成功。 就拿我来说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而我更紧张了,我怕考试时忘做题了,我怕语文考试时把课文给忘了,我怕……就这样,我紧张得无与伦比。

“本身我的数学成绩就不好,这一次别再考个80几分啊”。在考试前一个晚上,我在床上紧张得辗转反侧,心里如兜了一只小兔子,在“嘭嘭”地跳着,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妈妈说:“不要这么紧张,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妈妈在考大学时就没有给自己太多压力,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反而是超长发挥,取得了好成绩。”

我听了,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但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忐忑不安,到了很晚还没睡着。第二天,我来了学校,心里更紧张了,仿佛又有无数只小兔子在我的胸膛疯狂地乱蹦乱跳,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结果可想而知,数学又考了一个89分。这时我既喜又悲,喜的是终于考完了,悲的是我数学又考了80几分,寒假估计又要强化训练了,哎!…… 看着《少年黄飞鸿》,再联系以前的事,我想:如果考试时我真正使自己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并全力以赴地去做,这样,应该是一个不同的结果。

所以“平常心”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只要你怀着一个荣辱不惊的平常心,不管结果如何,你也永远是胜利的!!。

8 写一个主要用语言描写一部电视剧的作文500字

一集电视剧给我的启示

星期天,我和爸爸在家看《少年黄飞鸿》第26集,我被其中的一个片段深深吸引了:黄飞鸿和鬼脚七比武,第一次,他们比得不分上下。第二次比武之前,黄飞鸿的师傅只让他拥有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了,而鬼脚七的师傅则让他继续练功必须得第一。第二天,黄飞鸿和鬼脚七开始比武,几招后,黄飞鸿趁鬼脚七不注意,一脚便把他踢出了梅花桩,获得了一本武功秘籍。

这时,我不禁想到:为什么鬼脚七与黄飞鸿功夫本来是不分上下的,结果却截然不同?难道做什么事都不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吗?其实,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并全力以赴反而会促使你成功。

就拿我来说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而我更紧张了,我怕考试时忘做题了,我怕语文考试时把课文给忘了,我怕……就这样,我紧张得无与伦比。“本身我的数学成绩就不好,这一次别再考个80几分啊”。在考试前一个晚上,我在床上紧张得辗转反侧,心里如兜了一只小兔子,在“嘭嘭”地跳着,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妈妈说:“不要这么紧张,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妈妈在考大学时就没有给自己太多压力,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反而是超长发挥,取得了好成绩。”我听了,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但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忐忑不安,到了很晚还没睡着。第二天,我来了学校,心里更紧张了,仿佛又有无数只小兔子在我的胸膛疯狂地乱蹦乱跳,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结果可想而知,数学又考了一个89分。这时我既喜又悲,喜的是终于考完了,悲的是我数学又考了80几分,寒假估计又要强化训练了,哎!……

看着《少年黄飞鸿》,再联系以前的事,我想:如果考试时我真正使自己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并全力以赴地去做,这样,应该是一个不同的结果。所以“平常心”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只要你怀着一个荣辱不惊的平常心,不管结果如何,你也永远是胜利的!!!

9 写一部关于战争电视剧中最感动人的角色作文故事作文

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小村子叫做鬼不灵,村里有个名叫“嘎子”的孩子,他不仅聪明机灵、坚强勇敢,也做出了不少嘎事。

真是“深山藏虎豹,乱世出英雄!”嘎子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英雄!我眼中的嘎子出身贫寒却异常坚强。在战争中,他与奶奶相依为命,但是奶奶在一次日军扫荡中不幸被害,于是小小年纪的他立志参加八路军。

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那可敬可爱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促使嘎子化悲愤为力量,迅速成长为一名英勇的小八路。在一次战争中,他 上中了一枪,虽然痛苦万分,但他忍着疼痛,不怕牺牲,奋力追赶敌人,多么坚强啊!我眼中的嘎子也有平常孩子的调皮、活泼,也有八路军战士的勇敢、机智。

有一次,他与胖墩打赌摔跤,竟用牙咬人。还有一次,他被关到鬼子的炮楼中,他不仅不害怕还十分乐观,最后与八路军里应外合点了鬼子的炮楼,立了大功。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嘎子那种乐观面对艰苦生活和为祖国勇敢忘我的精神,让我十分佩服。我仿佛听到了八路军战士铿锵有力的步伐,看到了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动人场面,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抗日英雄与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我深切地知道了我们和平和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一切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立志成才,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审美创造中穿越历史——以绥西抗战长篇小说为例的文学对话

◎荆竹 马濯华

荆竹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家与现实之间究竟应该保持怎样一种关系?从自觉拒斥到不自觉地认同,然后成为现实世界的同谋,最后沉沦于现实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典型的“萎靡心态”。由于我们赋予文学不堪重负的使命,所以在严峻的现实世界面前,文学必然表现出某种无能、无力和无奈。这种现象从闻一多的《死水》中就开始存在,其后在不少作家的作品中氤氲散漫,不绝如缕。他们因无力、无奈,最终认同并沉潜于现实困境之中,以消解自己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和失败感。现实世界强大得近乎荒谬,人的生存原始得近乎动物,这就是他们所叙述的同一绝望的“死水”。不同的是文学后来者失去了闻一多当年的真诚、挚爱与独善其身的精神品格。我认为文学应该走出单一的现实关怀,更多地去表达对于苦难、黑暗世界中的人文关怀,去探索自然环境之谜、生命之谜,去发现与歌颂艰难困苦中的人性之美、生命之美、思想之美、存在之美,在生命的悖谬、历史的荒诞、人性的黑暗之中去寻找思想的火与光!你的《碧血1940——绥西抗战往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以下简称《碧血》)和姊妹篇《喋血1941——绥西抗战往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以下简称《喋血》)这两部长篇小说,不仅标志着宁夏抗日战争文学不仅是中国“二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反法西斯战争文学在宁夏的首次出现。这两部小说,首先体现的是厚重的抗战历史意识与历史精神,这也许是有别于其他小说的主要特点。在这两部小说的历史叙述中,“过去式”的时间标识以及历史意象、历史人物既是叙述展开的依据,也具有本体意味,因为作品探求的正是人性、命运与历史存在的冲突。这样,《碧血》与《喋血》呈现出的历史性就成了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情境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指向与价值取向。作品以文学的手段描摹历史风云,以神来之 揭示了人性之谜,在激活民族痛苦记忆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我认为文学对话作为一种最自由、最活泼、最生动的文体,它能最有效、最直接地表达和凸显对话者主体的心灵质量、精神向度和思想积淀。让我们的对话尽量能够稍微展开一点,尽力延伸至文学的普遍性意义和价值取向方面来进行。

马濯华 :你谈到一些作家在文学价值取向上的问题,我以为导致的主要因素是作家对于自己笔下的人与事、历史与现实,缺乏一种应有的叙事立场、情感态度和价值导向,以及思考的深度、思想的高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作家扮演的代言人身份的理念和现实奴役的结果。一直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信仰。我们的思想要么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要么是底层民间社会实用、本能生存的价值观。在作家构想的现实关怀的大大小小的故事中,几乎看不到作家自己思考的影子,作家永远都是现实的旁观者,永远都是轻描淡写的或带着调侃的姿态叙述他人的、别一时代的苦难,这些苦难与己无关。置身苦难,他们不是感同身受,而是缺席叙事。我在《碧血》与《喋血》中,尽量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战争”困境的历史叙事状态之中,怀着一种悲悯的情怀,与笔下人物一同受难,共同承担。因此,关于生命苦难的叙事,我绝不放弃作为人类良知的独立的立场和观念,站在民间的立场,用民间的价值观念与生命态度去说话。这里的立场观念,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精神的提升与引领,对沉沦的人性的拯救与抚慰。

我的创作 主要来源于绥西抗战历史对我心灵的震荡。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的库布齐沙漠,经过三分之二世纪风雨的剥蚀,使恩格贝台地一具具抗战烈士的白骨 于墓穴之外,这个白骨累累的“死人塔”情景,对我心灵的震荡非常大。后来我归结这是一种“悲悯”情怀,这个比附我不觉得有矫情之嫌。唐代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一下子涌上我的心头。金戈铁马、春闺惊梦的意象和意念,开始兀地迸发,血液奔流在加速。我觉得作为文学创作,这个题材绝不能错过。宁可站着死,也不能跪着生的绥西抗战,赋予了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永恒主题。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些模糊的人物开始在脑海浮现;在梦中,我常常徘徊在当年硝烟未退的战场,仿佛听见枪炮声和喊杀声……在后来的田野调查中听人说:多年后人们偶然经过恩格贝台地时,看见人头骨上的牙齿整齐坚固,足见死去的士兵都是些年轻人……历史被尘封与遗忘,烈士遗骸 使人感到很凄凉。八旬老人徐双虎是当年的埋尸人,他说:“……光这边就埋了480个人,那边就埋了500多人”。这些,促使我开始查找文献、梳理史料,为创作做准备。直到活生生的人物在我心中一个个站起来,甚至和我有了奇妙的“神交”时,我才决定要以文学的手段为抗战英烈们树碑立传。

另外,《碧血》出版两年后的2010年,我和一个年轻记者,根据线索寻访到了内蒙古达拉特旗店壕村的“西军墓”地,幸运地采访到了石伟士老人。他是在1941年一个凛冽的残冬,帮助掩埋500多名宁夏抗战烈士的见证者之一。一条不宽不窄的公路穿墓地而过,载重卡车一辆辆来去疾驶,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被遗忘的墓地旁,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此前,两位本地的女教师还记录了绥西抗战士兵在寒冬穿着短裤的情景。有个叫杨三成的当地老人,他与死者非亲非故,坚持每年清明节都要背一袋“纸钱”,到绥西英烈墓地去祭奠亡灵。如今杨三成老人已经故去……这些真实的历史细节,让我的心灵产生了一种激烈的震荡。原来在人们的心中,还伫立着一座英烈的浮雕!尽管战死的士兵有些卑微,烧纸的人也很平凡,可中国人并不卑微,人心并未泯灭。这是我创作《喋血》的初衷与准备。

荆竹 :人们常说描绘历史生活最好的方式不是史著,不是史学,而是文学。文学是想象的历史,它未必处处征诸事实,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的真实,亦非一般史著可比。从绥西抗战的两部小说中,也能感受到当时的历史脉络、历史细节,从而使这段历史生活变得更丰富、更真实。也有论者说,文学比历史更可靠,至少马克思就说自己从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所了解的法国比历史学家笔下所描述的法国要丰富得多。莫洛亚在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时也说,没有任何历史文献会像托尔斯泰那样去描写一个皇帝:皇帝的手又小又胖。像“又小又胖”这样的词语,在历史文献里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但会出现在小说里面。小说就这样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肌理与脉络给补上了,从而有效地保存了历史的肉身部分。通观《碧血》与《喋血》,不仅年代景观色彩斑斓,且民俗风情、宁夏“花儿”、陕北民歌、西北秦腔、晋绥“二人台”、蒙古“漫瀚调”等民俗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这些表现战争艰难困境中的生活、人生、风情,都是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书写的。而最能体现这种审美想象方式的则是文本中审美意象的创设,这不仅仅因为审美意象正是在情感和想象的渗透与契合中诞生的,而且也是这两部小说的美学魅力所在。

马濯华 :用文学对话历史尤其是抗战历史,自然是一个有血性的作家的担当。就近代文学而言,我们就从《子夜》《家》《春》《秋》《阿Q正传》《四世同堂》等小说,以及《雷雨》《日出》等戏剧中,看到了近代中国转型时的彷徨、阵痛、苦闷与觉醒,以及苦难和呐喊的民族历史记忆。人们常常感叹往事如烟,因为历史极易被时光冲淡、被岁月湮没。我写“绥西抗战往事”,就是想用笔墨记录这段历史,将黄河后套土地上国破家亡的一段历史,宁夏士兵饥寒交迫、日寇刀下人头滚滚、日寇皮鞋蔑视中国“毛鞋”、日军半工厂化炊事对我军怀揣冰坨干粮、飞机坦克大炮加毒气弹压制“汉阳造”等历史……这里须得说明:日本兵的皮鞋是用绥远沦陷区出产的牛皮制作;“毛鞋”,是中国士兵自己用生毛线织成袜子外面套上草鞋,在严寒中打仗。若要将这些历史呈现出来,就得有人描写(记录)下来,小说虽然不是回忆录,但这些历史却绝对不能不写。为了使小说氛围不至于显得过于残酷,我将作品底色尽量赋予“温暖”的色调,用温馨的“酸曲”歌咏、高亢的秦腔吼唱等再现世态之本真;用战火中的苦恋,把爱情纠结宣泄出来,如唢呐王血染黄沙时用唢呐朝天吹出了最后一声长音。可是,我让读者感到刹那间四野却是死寂无声。因为此时,广袤的恩格贝沙漠死了,机枪射手何贵打出最后一颗子弹时,躺倒仰天喊到:“小珍子,我回不去了……”下一刻我的脑际就出现了他和她又相逢的幻象。写到此处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让小珍子到宁夏省城的陋巷二道巷去打听,看见曾经的邻居何贵的瞎老娘孤坐在炕上,便烧了一点热水给老人洗了头,默默帮她梳理着凌乱的白发。两人当然不知,她们思念的亲人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荆竹 :小说就是塑造人物的,无论什么样的人物,皆可以成为小说关注的目标,用劳伦斯的话说,即使是雨中的白菜,也应该是一株“活着的白菜”。因此,人物作为小说中一种特殊的性格造型,被所有作家所倾心关注。《碧血》与《喋血》,通过表现特定历史时空下人物的生活状态,作家主流历史意识的包容,以及作家主体情感渗透的方式等方面,充满了一种诗性表达的意味,而作品的艺术世界,即对于人性与存在的书写则具有了强烈的普遍性意味。这主要是对战争环境中日常生活的审美表达。如作品中所展示的主要人物在艰难困境中的生活片断,作家截取的人物的生活细节和普通的人生经历,作家对每一个人物在战争中特定历史时空的人生经历的展现,也是同基本的、感性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从单纯的战争生活体验上升为审美体验的过程。审美体验的认知指向是指向主体的,是与人性、文化、存在等命题相联系的,是作家立场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正是基于此,作品才显示出那些血肉丰满、卑微坚韧的个体生命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独特生命形式。这些人物在带有强烈历史意识色彩的时空中的生命律动,解读了普通弱小生命之坚强、无助、挣扎、悲喜,这些个体存在所具有的普遍性,最终昭示了人与战争、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之间的命定关系。这些人物造型具有某种深广而独特的艺术魅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别有洞天。

马濯华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授奖大会上首先自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故事只是载体,当读者在阅读或聆听故事时,便能感受到作家在叙述时若隐若现的某种情怀。历史小说的故事架构,是作家描绘情景、思考感悟和采撷历史真实的糅合。由于要描述绥西抗战历史,所以要设置一组或多组“群像”,直白地说,摹本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栩栩如生的群像。《碧血》的主要人物白武耕、刘子斌、金虎彪等在笔下出现,唢呐王、巴特尔、尤素福也应运而生,周嫣红、丁巧巧、马兰草及老鸨子小红鞋、日军歌舞伎秋子等也随即登场……历史人物马鸿宾、马鸿逵及蒙古族王爷达理札雅、敌方日酋野田花部、川板英夫和伪蒙军团长杨云斋等亦穿插其中。我是想表达恩格贝这段抗战历史中人物与战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折射绥西抗战历史的伦理变迁。就人与战争的关系而言,人们虽远离战争,但对那场战争并未失去记忆,“战争”对人们的意义将永远不会消失。

荆竹 :我们的文学究竟如何与外部地域的文学对话?首先这里不存在何方为话语中心的问题,从我们借助于国内外的话语资源构筑文学历史伊始,我们就已经主动地纳入了整个话语体系,如果我们不借助于国内外整个的话语资源,我们只能成为文化和文学的双重缺席者。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文学价值的缺席,而且是文化、文学全方位的缺席。所以人道精神、价值关怀、终极意义、爱与悲悯、责任与使命,不能成为衡量文学的规范与准则,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我们的尴尬是,既不愿意也不能够用西方意义的文学和价值与世界对话,也不能够用本土意义的文学和价值与世界对话,因为我们毕竟没有自己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泰戈尔,既不能像大江健三郎那样用现代的话语融入世界文学的价值体系,也不能像川端康成那样抛开所谓现实,去关注日本文化的传统之美,揭示日本民族纤细、哀伤的心灵世界,更无从像泰戈尔那样,诠释孟加拉文化中神性之诗意、宗教之光芒,以及灵魂对永恒的追求,无法像泰戈尔那样,以圣徒之虔诚、诗人之忧伤,完美地诠释人与神的关系及其神圣存在的美。但从绥西抗战两部小说所披露的细节与人物关系,仿佛也能找到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契合点,也能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中的自然精神和诗意之美,传统中的浪漫与超然,也似乎打上了现代性思想之烙印。如作品在整体布局上,雅俗相间,互相映衬;在具体展开情节时,艰难生活环境中人物本身熨帖细腻,融情于叙事之中,而并非单纯直抒胸臆或浓墨渲染等。这些,仿佛也是理解两部小说叙述话语的重要切入点。

马濯华 :《碧血》设置的爱情主线有两条:一条是白武耕和周艳红(其中有新娘丁巧巧被日军机“无差别轰炸”杀害的曲折)的爱情线,一条是缉私军官金虎彪和风尘歌女马兰草在绥西草原生死邂逅之后的苦恋爱情线。爱情副线也有两条:一条是逃兵黄河筏子客纳三娃和沙枣叶,另一条是机枪神射手城市贫民何贵和小珍子(干脆是惺惺相惜的“ ”)。当然还有多条“隐线”埋伏在故事中,如山西汉子唢呐王怀揣着被鬼子掳走的儿子虎孩的一只虎头童鞋,吹着低音唢呐《走西口》的荡气回肠曲调,在营长金虎彪带领下不减军威地去与日军对接电话线,准备绝境搏杀慷慨赴死前,心中闪现出年轻妻子“豆花上身只穿着红肚兜在炕上纺线的身影……”。《喋血》的爱情主线也是两条(略)。这些方面的设置,主要是想通过“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爱情描写及人物心理与情感的暗示,表达诗的意境,是饱含诗情画意的抒情文字。将抒情与议论加入叙述中,让作者、读者与书中人物共之。汪曾祺在谈叙事与抒情的关系时,认为小说的情感表现不应该特别说出,而应蕴含在字里行间,“在叙事中抒情,用水清的笔触叙事”。将主体情思融入叙述,注重情与人、物、景、事的融洽,但主观性情的抒发,受小说叙事性的限制,尤其对于抗战历史题材的小说来说,其战争性、社会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诉求,对我的章回体小说创作来说也提出了挑战,我也试图想在这一方面做点尝试与探索。

荆竹 :在如今的小说写作中,坚持人文精神写作的人大概越来越少了。在一个普遍狂欢的时代氛围中,美学气质也似乎影响甚至主宰了写作的内容,使之朝着迎合公共趣味的方向一路下滑。我这样说或许有偏颇之处。因为“公共趣味”似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追求思想深度也不是人文写作者的专利,这样说只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区分,事实上任何写作都很难界定其身份。从你的小说来看,一方面是没有将自己的写作立场与风格,消融到世俗化的、狂欢化的潮流之中,而是坚持了自己的精神向度与趣味;同时又以时代的责任感与自觉性,从一个历史的侧面,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抗战历史中的这个比较重大的命题进行执着的诉求。在小说中运用了“悬疑”“美人计”,以及“神枪擦顶”骗术的江湖神秘色彩和具有戏剧传奇色彩等手法,将历史的精神命题装入复杂的人物关系与结构中进行处理,而且还坚持了人物内心化视角——即对主体的个体动机,特别是历史世界状况的深入探察,这些活动,往往是主要人物命运和某些历史关节中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这大概是你带有历史“唯物论”“宿命论”哲学与历史观念的一部分。

马濯华 :我使用的“悬疑”直白说就是拨云见日,或者说是层层剥笋。而白武耕对刘子斌的身份猜测应该早有察觉,只是一直没有说破,因为同是杀鬼子的生死战友和弟兄。包括他敢于冒死劫法场营救刘子斌,这是他慷慨大度的胸襟。对金虎彪的刀法神武有足够铺陈,川板英夫原本是三代侵华日军世家子,他的“阵太刀”倭刀刀法自不寻常。金虎彪的胜算多了一筹天助:那就是正义的精神力量。29军在长城抗战中,中国大刀的近战威力曾让狂傲的日军胆寒,让全国民众振奋。这也不是偶然的。九一八事变之后,29军特请北方武术大师教练指导,快速抢步近身格斗,破解了“三八大盖”加上刺刀的过长枪身。至于枪决犯人的“神枪擦顶”,确实传有江湖秘籍,民国文人笔记有所记载,京津一带民间盛传不衰。换言之,都有着历史的生活依据,并非纯虚构。据史载:绥西抗战开始后,日军间谍与奸细在宁夏与绥西交界偷撒霍乱病菌,制造恐怖。中毒者口吐黄水,人畜死亡。日军派特务潜往黄河南岸准格尔旗售卖有毒面粉,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某部官兵中毒,造成死伤。事后检测为“虎拉”(日军称谓,实即“霍乱”)病菌所致。日军女特务井香子的形象原型,就源于此。会说中国话的她与司马河山医官在磴口野战医院不期而遇,后来司马潜入包头被她认出……这自然是小说家的“无巧不成书”了。她与野田设计了“美人计”,诱降司马尴尬失败。这个情节使井香子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富了。精于空手道又杀人不眨眼的她,从磴口逃出与中佐小岛的苟合,及内心滋生的厌战情绪,为“圣战”献身的情结等混杂之下,她骨子里瞧不起中国人但又极想征服中国男儿司马……其实,在小说中个体动机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乃至对于历史的影响——或者相反,历史中个体无助的命运感、偶然事件对人物的控制,都属于探索的核心。

荆竹 :不难发现,两部绥西抗战历史小说人物的气质和言谈举止,明显有别于由主流历史和文学作品所构筑的“正统形象”。个中原因,主要因为小说始终把最为私人领域的爱情叙事作为情节轴心,从而极大地屏蔽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小说历史叙述的渗透。中国古代的小说曾被指认为“稗史”,在西方的巴尔扎克心目中,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可见,小说家的使命在于构想自己心中的历史。用小说家对人性的洞悉,对人生的体验和人对历史的感悟,赋予这一历史时段以主观诗性的样态。小说对历史主体的“人”的诠释和洞悟有多深广,其笔下的历史面孔就有多丰富。因此,与其说我们通过小说对抗战历史多一层认知,还不如说我们对抗战的认识透过历史的瞳孔更进了一层。

马濯华 :两部小说中的大小正面人物,无论贵贱、党派相异、民族不同,直面生死时的行为最终落脚点就是对历史的认知。辛亥革命发生了,“国民”身份感一时还不太纯粹。从1911年的武昌起义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才20年。可叹开启民智之路被屡屡中断,劳苦大众多为文盲。但家国伦理不泯,义薄云天观念之下,“20年后还是一条好汉”的气概仍然笃实。“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还是浸润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在日寇的 下,虽然曾出现过无数叛徒……但中华民族的灵魂仍在。“碧血”与“喋血”作为意象,既包含了20世纪“革命”的理想本身,也包含了文人自古就有的理想抱负。传统的根基与现代理想,在会聚到抗战历史性这一点上时,无疑都是以“碧血”“ 喋血”作为意象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它们作为小说关键词的原因。基于这一点,我有意识地整合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传统资源,并试图在小说世界中体现这个较大的蓝图。

荆竹 :历史在小说中向来都是人各一面。90年代以来,许多小说家写下为数众多的新历史小说,他们纵情恣肆的大胆想象,给历史涂抹出斑斓多姿的七彩面目。每个作家心中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书写的个人化,时至今日,几乎成了常识。但绥西抗战小说对历史的处理比较特别。历史细节、历史场景、重要历史事件(包括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某些重大的历史概念都成为小说中表现人物或自身理想之载体。书中有很多细节与人物行动,被转换为人物超越现实的个体生命追求,成为人物寻获生命意义之步骤,以及达成作家“诗意栖居”家园梦想之途径。因此,《碧血》与《喋血》里展示的历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外在的活动空间,而且内化为个体灵魂之吁求。历史在小说中被缩小了,在个人的生存和内心世界,它被充分地诗意化了,与个体的存在诉求重合为一,强壮而坚硬的历史经过文学的叙述变得柔软而亲切。把历史变得实在又隐约,熟悉又陌生,这一处理方式,实际是对历史进行诗意化的极致书写,也是对历史的人性根由进行追本溯源的“人心考古学”。

马濯华 :你对这两部小说的主旨对象,分析概括得很有味道。我在小说中对人物的两面性作了深入的描写。小说张扬理想主义精神,表达艰难困境对于拯救人心颓败的积极作用,又客观地显示了艰难困境对人的反面危害。这种双面性的呈示显现了小说对历史的深刻描绘。从这个方面而言,我的两部小说也是带有某种寓的,对历史劫难的根源进行了象喻式的透视,同时对在艰难困境中人的内质给予了深邃的解析。两部小说负载的主体意蕴仍是对人性以及人的理想的推崇。小说借助对主人公灵魂世界的披露,把理想这一思想情结表达得比较充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个人气质,寄予了作者尊重历史“唯物论”而又挣脱世俗的热望,透出作者对现实污浊的憎恨与批判。作品中人物的思想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是来自作者的生命深处。

荆竹 :两部绥西抗战小说的色调是温暖的,叙事中作家几乎无处不在。这就让我想到在日本作家宫本辉的小说中,有一种脆弱却高贵的精神,有一颗会哭的灵魂。宫本辉的小说《泥之河》《萤火河》,传达的就是一种苦难人生之中的人间温情和大自然的美。这种对生存苦难的人文关怀及其人文精神,我们在新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依然能够感受得到。相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功利、心机,宫本辉是这样开始创作的:不为一己名利,也没有改变社会和历史的宏图,只是“在生活的痛苦和绝望中拿起了笔,要把心中淤积的悲哀倾吐出来”。哪怕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无论贫穷、磨难、失败,一定要把着充满苦难的生活写下来,留在世界上。他说:“是生活逼迫我走上了文学道路,但也是生活为我提供了素材。我希望我的笔,能给人们生活的勇气、希望和信心。”(宫本辉:《泥水河》,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07页)宫本辉在这里所说的希望、信心、勇气,与美国作家福克纳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中所表达的是同一种精神品质。我讲这些的目的,就是要让文学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艰难曲折的历史,是当代文学创作一个应该倍加珍惜的丰富的文学资源。要真正地激活、穿越这段历史,就需要走出人类自设的种种精神误区,返回存在的本质层面,直面历史和人生的真实,挖掘个人独到的生存体验,从而形成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独到的理解和判断,这是产生无愧于这个时代优秀作品的必要条件。

马濯华 :我们的文学应该从暧昧的人生意义中走出来,给黑暗、苦难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作品就是照亮黑暗、温暖人心的光之源。这些年来的一些抗战文学,都是史实的混沌改写,真正有创新、有洞见的抗战小说并不多见。抗战小说也应该探源一种文明的气象与脉络,思力应该深厚,气势应该壮阔,语言应该庄重,有大格局、大气象。在我们不得不进入现代的同时,不要忘记而且坚守人类文化中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我的这两部小说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这个层面,但我是有意识地在向这个层面追求着。当然,作品的优劣,最终还是由读者来评说。

荆竹,本名王金柱,曾任宁夏文联副主席,著有《智慧与觉醒》《追求真善美——吴正诗文研究》《学术的双峰——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马濯华,宁夏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编辑、记者,在地市级以上刊发小说、散文、杂文等30余万字,发表新闻作品30余万字。

引言

对于人类来说,感情是我们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一个人没有感情的话,那么他的人生也将失去色彩。而在众多的感情中,爱情的地位显然是非常高的,自古以来,爱情就是很多人歌颂的主题,无论是在抗战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中,都会出现很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曾经,有一位抗战老兵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位日本女人,而为了等待爱人归来,他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也始终孤身一人,在他九十八岁的时候,迫于生活的压力,此时的他也已经靠捡废品为生了,而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心愿时,他表示,只想再见女友一面。那么,这位抗战老兵究竟是谁?他与日本女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正文

这位老兵就是周福康,他出生于1922年,在那个年代中,虽然说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不是非常好,但周福康家的经济条件却很不错,对于周福康来说,他不仅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还能够拥有读书的机会,可以说,当时的周福康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了。

但是,就在周福康上中学的时候,抗日战争却打响了,而此时,十七岁的他也离开了学校,成为了一名军人。在参军后,由于周福康曾经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因此,他的文化水平相对于其他战士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周福康就从新兵中脱颖而出,而在此后的日子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周福康也连连高升,最终,在抗战胜利时,周福康也被组织授予了中尉军衔。在抗战胜利以前,周福康就被调到了台湾地区。

在1945年的时候,日本方面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在不久后,周福康也跟随着其所在的部队参加受降仪式,而就在这段时间内,他也邂逅了自己的此生挚爱。当时,周福康所在的部队是驻扎在一所小学附近的,而他所爱上的日本女人边见须惠子就是这所小学的日语教师。虽然说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后,许多中国人对日本人就有着一种天生的排斥,但在周福康看来,边见须惠子是一名温文尔雅的人,与那些在战场之上残忍杀害同胞的日军士兵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驻军台湾的这段时间内,边见须惠子与周福康之间逐渐熟络起来,慢慢地,两个人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的内战也一触即发,就这样,两个刚刚在一起不久的恋人就面临着分居两地的考验。当时,他们约定,当战争彻底结束的时候,边见须惠子就会来大陆找周福康,而在此之后,她也会和周福康一起回到老家生活,从此当一对平凡的夫妻。

没过多久,周福康就接到了上级命令,要回到大陆继续作战,而内战结束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十分紧张了,此时,即使周福康想要再次回到台湾寻找边见须惠子,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就这样,在此后的日子中,周福康也始终等待着恋人的归来,如今,七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周福康也始终没有放弃对边见须惠子的等待,虽然说这种等待看起来是没有结果的,但周福康也从未感觉过后悔。对于他来说,人生最后的愿望就是再见一次边见须惠子了。

结语

由于周福康一生都在等待最初的恋人,因此,在后来的日子中,他也始终坚持不娶妻生子,在周福康晚年期间,他的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不好了,此时,没有儿女照料的他也过着靠捡废品为生的生活。虽然说周福康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在他的心中,却始终记挂着边见须惠子的下落。

对于现在已经九十八岁的周福康来说,他最大的心愿也就是再见一次自己的日本恋人了。虽然在这七十多年中,周福康始终生活在等待里,但每当他回忆起当初的相守时光,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在一个村庄,日本鬼子常来扫荡,还抢粮食。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游击队战士决定在村庄的路口及水中,放置地雷。平时不炸,一旦得知敌人来,就引爆。后来他们又研制了许多地雷,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这个**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特别是在游击队研制地雷时,人民的大力支持,在头发丝雷的研制中,一位妇女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送给游击队员制地雷。这虽是一个普通的行为,但是它却包含了人民对游击队员的支持,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在一次战斗中,许多人被抓。日军竟在第二次扫荡中让这些人走在前面,有地雷就会炸死他们,日军就不会伤亡,但这些人并没有害怕,依然献生报国。

在抗战八年里,那种壮烈牺牲的战士固然了不起。但是这些在后方默默支持前线的人民更了不起。抗战的胜利主要是人民的团结一致。中华民族在困难前才没被吓倒,毅然与侵略者作斗争。在这些人民群众的行动中,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那些支持抗战的人民那里得来的,我们要珍惜。祖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为祖国献一份力。

有这么几本你看看怎么样吧! 《琴动了旋律》[言情小说]

作者:逝影浅懮

七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她最美丽的姐姐走了,也让那些幸福美好的事物一瞬间消失了。因为姐姐为掩护她而死,母亲认为她是杀人凶手,因为他是姐姐最喜欢的人,她将对他的爱深埋于心。在她认为自己便要带着对姐姐的愧疚离去时,却在因钢琴弹奏那熟悉的旋律引领下,她遇见了他,但却发现自己已无法去爱他。之后,她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姐姐并非死于意外车祸,而他竟是七年前午后那神秘男子,姐姐最爱的钢琴家……她该何去何从?

《似水流年(清穿)》[言情小说]

作者:舒晨r

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请让我遇到你,静止在跨越三百年的凝眸。如果可以相守,我愿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

只是这似水流年,从不肯为谁而停留……

谁来告诉我,该怎样面对这时光的洪流?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放不开的爱》[言情小说]

作者:嗜夜

相遇是缘份;相识是意外;相互吸引是无奈;相爱却又倔强地否认;认清彼此的心意后,海阔天空又在哪里;相守是遥不可及;断绝不了的是那放不开的,深入骨髓的爱。

《亲爱的,仅此而已》[言情小说]

作者:颜笑

亲爱的,我想我从来没有这么叫过你。亲爱的,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我只想兑现上万年前我们彼此许下的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仅此而已。

《总裁的神仙女友》[言情小说]

作者:好累哦

哼!她可是玉皇大帝最最心爱的小女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会怕他这个小小人类?不就是不太懂人间的规矩么,等着吧!她一定会要他好看的!可是烦人的事接二连三,她才不要,她只要每天都能和他斗斗嘴玩玩就好了。他家里居然无缘无故来了个大美人,还硬要他负责照顾她,看她长得还不错的份上,就勉强答应好了,可是当她问他那个东西怎么穿时,他彻底傻了这个女人莫非从火星来的?还是故意来整他来了?

《穿越之未来篇:异空之恋》[言情小说]

作者:游游小仙

二十一世纪年轻的女教师陈静,一觉醒来,等待她的是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奇怪的家庭和冷漠的丈夫。为了生存下去,她小心翼翼的伪装成这个名叫天天的女子。在这里,她遭遇了闻所未闻,想也不敢想的各种奇遇……

《天下无邪》[言情小说]

作者:须弥凡尘

红衣少女看着倒在地上没有动静的身体,瞬时阴沉着脸,内心却有一团热血澎湃的恨意。 “呀~”一声凤鸣响彻天际。“曾经师傅叫我不要杀人,看来今天要破戒了。”红衣少女愤怒的看着抢盗,说出的声音让人不寒而粟。大家停止了一切动作,朝红衣少女看来,只见她突然跳起空中,然后像一颗流星陨落,撞去两个盗贼。

《羽绮皇朝》[言情小说]

作者:♀尛湘♀

深深宫门,豆蔻年华,似水伊人,如梦如花。怎奈匆匆岁月空似水,难忍柳眉花娇朱颜调。空悲切,徒嗟叹。何为美善,怎辩丑恶。本没有绝对的罪恶,亦没有真正的善良。每一个女子都是美的代表。或是静如处子,或是可爱活泼。每个人都是一段流传千古的故事,尽管他渺小无力……羽倚皇朝是由我们的演绎群来的灵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很可爱,48716768喜欢宫斗的可以加我们的群。

《爱情的时钟》[言情小说]

作者:木同

一次意外的重逢,一个仓促的婚礼,一次悲凉的初夜。原以为看着他就是最大的幸福,可是当那个她出现的时候,他眼中依旧只有她的身影。算了洒脱点,抽身离开吧,可是上天像是给自己开了个大玩笑一般,为何还是躲不开?每一段感情,之于深陷其中的两个人都有着一台属于各自的时钟。两个人的时钟拨对了那么他们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那么琦航和小瑞可能走入同一时区吗,我不知道,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D调的华丽》[言情小说]

作者:彦非

上帝给你一双手,命你抚出歌唱生命的弦……他的手,承载了母亲的希望!他的手,承载了那唯一可以打动他父亲的音符!面对眼前那黑白分明的琴键!他的手,竟犹豫了!因为——这双手,夺去了!那个与他同父异母的他的——所有!他拥有着那个人所没有的才华,他也同时,拥有着那个女人的——爱!那个他“哥哥”一直深爱着的女人的——爱!看着那刺眼的光,看着那冲向他的车,他明白了——有些事,是无法靠退让——来解决的!

《妹妹,再让我爱一次》[言情小说]

作者:小小胡萝卜

五岁跟随父母移民国外的顾清清,代父亲回国处理公司业务,借住在父亲最好的朋友家里。父亲的朋友有一个儿子,是她小时候的玩伴,她叫他哥哥。哥哥对她很好,好得甚至有些过分。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她最好的朋友的女孩,还有她的初恋男友。但她不认识他们。而温柔的哥哥,在知道她已经马上就要结婚时,立马一改温柔的假象,开始对她强取豪夺……

《错乱》[言情小说]

作者:月巴贝戎

我是一个普通的平凡女子,渴望过上一个平安衣食无忧简单的生活。可是现实让我伤痕累累,当婚姻遭遇红灯,面对金钱和爱情的诱惑,我会跳出围城吗?

《花心为哪般》[言情小说]

作者:池中隆

男主经历了感情的跌宕起伏、事业的峰回路转,由一个痴情少年,变成偷情花王,游弋在情人和**之间,但却始终恪守着一个爱的誓言……偷情谁不会?但偷情亦有道!

犯贱谁不会?要贱得有品位!校园、职场、商海,一个痴情花王的成长历程,一幅芸芸众生的感情长卷……

《我是千年鬼》[言情小说]

作者:孙影

小妖对天狂笑(伸出兰花指)谁有奴家穿的NB……穿越史上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女主角,*家是那般似魔似幻,风中凌乱……小妖穿过来时一身白衣坐于坟地中央的某墓碑,她觉得她是穿越史上最悲惨的人,竟穿到一只无名无姓的厉鬼身上。

《月色蛮香独啸江:月墨天下》[言情小说]

作者:蓝月墨

从出生起就带着显示身份的印记,在龙墨的帮助下,慢慢的从种种阴谋,种种不得已中,渐渐的学会坚强,学会自立,面对着一切。突然的一天触动了印记,打开了沉睡的大门,发现了被封印的一切一切,原来自己竟然是

《大变脸》[言情小说]

作者:红歌

是爱情,还是友情,本故事描写了一个义兄,一个朝夕相处战友,同时关注并爱着一个女人,而这个女子却是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那她在爱情与政治两个旋涡中如何去追求爱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态度。

《大叔我爱你》[言情小说]

作者:紫焰芳菲

一段家族恩怨,一个职场明星。男人35岁,女孩20岁,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穿越之我来玩转古代》[言情小说]

作者:木水帘

多年的好友竟是千年前的兰花!好死不死我偏偏还和前世有缘,叫我穿越,穿越也就罢了,原以为是什么历史上有记载的,可是不知道给我搞哪里去了,想当个预言家都不信!哼,我管你,看我怎么异国恋小说:,《西皇逗美人》和《小鬼跑错边》 耍你们古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639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