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及要点: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正文:
老屋已经活了很久很久了。它的屋顶漏水了,墙壁烂的发霉了,好久好久没人光临了。
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一个细小的声音,在门前响起,“能让我再过一个晚上行吗?外面的树都被坎光了,我想做一个鸟窝。”老屋把布满皱纹的脸蛋往前凑了过去:“哦,是小鸟啊!好吧,我就再等一个晚上。”
第二天,小鸟从屋子里飞了出来:“叽叽,谢谢老屋。”
小鸟为了感谢,就在森林镇的每棵树上贴了报告说:“请把老屋的房顶与门板换一下。”小鸟就去找了燕子妈妈,燕子妈妈叼了些枯草把门板里的小破洞补上。燕子妈妈抬头看到屋顶上有个大洞,洞太大了燕子妈妈太小了修不起来,就去请了小象,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把木板举到屋顶上,他们终于把老屋修好了。
老屋为了感谢,就把《小红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从此成了好朋友。
当我翻开家里的多本影集时,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忽然眼前一亮,一张老照片将我的思绪引向那个快乐的时段。
照片上的我那时大概三岁。胖嘟嘟的身上带着一个红肚兜,小手和脸上满是香喷喷、白花花的奶油,一对牛角辫俏皮的扎在头上,双眼散发着欢快的光芒。身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大蛋糕,上面赫然写着“甜甜生日快乐”六个大字。哈,我在过生日呐!
至于为什么满脸奶油,就听我细细道来:那天,妈妈本来要给我买一个小的蛋糕,可我不干,正在闹别扭的时候,舅舅送来了我喜欢的大蛋糕!我兴奋地围着它左看看,右瞧瞧,并竭力想把它抱起来,正当我想亲它一口的时候,爸爸趁我不备,一下子把我的头摁进了大蛋糕的奶油里,妈妈马上给我拍下了这个特写镜头。
一张老照片虽然不值钱,但它却保留下了你人生中难忘的一幕。当你若干年后,再看到这张照片,说不定会惊讶的说:“咦,这就是我吗”
篇二
打开尘封的相册,一张老照片悄然滑落,那是一张已微微泛黄的黑白照片,拍的是一幢老屋,这老照片中的老屋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照片中的老屋是外婆老家的房子,外婆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老屋在外婆出生前就有了,经历了许多许多,显得十分沧桑。瓦片上的青苔在蔓延,墙角的爬山虎也已十分茂盛,老屋墙上的斑驳与这生机成了格外鲜明的对比,更透着一份古老。
http://wwwoh100com
老屋接纳了不知多少代人了,我在那里也有一段记忆。那时我还很小,父母都得上班,只有周末才能休息,我就被送到那里,大概我生来就与老屋有着别样的情愫吧!那里散发着青苔和露水的气息,我没哭,但对老屋还是有些不情愿。那时的我性格十分内向,总是一个人蹲在墙角发呆或坐在椅子上看着忙碌的外婆。有一次不知怎的,椅子向后倒去,年幼的我没有能力去控制,我摔倒了,后脑勺磕出了血,我一下子呆了。忘记了喊叫,外婆看见了,急忙跑过来,把我抱进屋中,又看见老屋了,我趴在外婆的膝头,盯着老屋的石板,之后发生了什么,也记不太清了……
母亲对老屋的记忆更深了,毕竟她出生在老屋,并在老屋生活了二十多年,母亲对我说过她与老屋的故事母亲小时候,一放假就和小伙伴们出去玩,夏天玩得大汗淋漓,一回到家,外婆就会给母亲烧洗澡水,然后母亲就躺在木板床上,就在床上躺着,老屋的墙上透出了阵阵阴凉,有时候天气实在很热,就买一只盐水冰棍,坐在老屋里,也不怕冰棍融化滴在地上。母亲一说起这些就一脸笑容。
再看老照片,它在我的脑海中被重新着色,仿佛就在眼前。现在已
1描写“老屋”的诗句有哪些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宋代:蒋捷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宴清都·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宋代:吴文英
柳色春阴重。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春怨》
唐代: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描写老房子沧桑的诗句子描写老房子沧桑的诗句子
1老屋记载着我的童年,记载着我的梦幻。从我出生起,就生活在老屋中。老屋在我记忆的深处,这里充满着我从小到大的欢声笑语。
2老房子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它伴随明清时期徽商演绎出“无徽不成镇”的传奇,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
3我家的老房子很是清冷,如今只有奶奶与爷爷住在里面。因为老房子在农村,人少地多,家的附近都是极其空旷的。
4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世事沧桑又如何,回首沧凉,珍惜时间,正视今天,展望明天,过去的时光让他如云烟,风絮满腹失意都叫它沉默。
5心是个口袋,东西装少点叫心灵,多一点叫心眼,再多一点时叫心计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6马路旁一座老房子很精致,用红砖和水泥砌成,屋顶是白色,上面刻着许多精美的纹样。
7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
8老屋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温暖,太多太多的伤感。现在,即使我们的离开,它也不会感觉到寂寞。因为我们把眼泪渗进了土壤,让它去品尝。我们把笑脸掺进了土壤,让它去回味。老屋一直看着我成长,现在老屋走了,连同他们一起,走进了我的记忆。
9江南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
10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
3形容老房子和老屋的诗句有哪些1、贺新郎·梦冷黄金屋南宋:蒋捷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译文:梦中的黄金屋已然凄冷,可叹秦筝上斜排的弦柱似雁阵飞行,洁白的筝弦蒙上了灰尘。
她化作娇莺飞回去,还能辨认出纱窗旧日的绿色青痕。窗外正吹过细雨蒙蒙,樱桃加红豆圆润晶莹。
这相思愁恨难以平静,君可知情?它就像琼玉棋枰,弹棋局起伏不定。孤灯相伴映出我消瘦的身影,总嫌那烛光太明。
鸳鸯楼上碰杯饮酒,玉杯碰碎美酒倾。试问她的芳踪,何时再能相逢?实在难以嫌头簪翠钗的丽影。
欲把宫眉画成纤云式样,生绡的画幅描上她的秀容,只怕不是时兴的新妆。歌舞的彩扇、牙板如今都在,只恨无人,能将大宋隆盛的乐曲听懂。
空虚地掩袖拭泪,独倚着寂寞寒冷的翠竹!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3、春怨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代: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5、陶者宋代: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4关于老屋的诗歌春怀示邻里
宋代: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译文
破败的断墙被春雨淋湿,蜗牛爬行留下歪斜的篆字。失修的老屋没有僧人,只有梁燕作案把它当作家。春光绮丽,真想出门去追随欢声笑语,又嫌归来时鬓发蒙尘脸上扑满了灰沙。
春风吹翻蛛网,飞虫尚且可以三面逃生;春雷震动蜂窠,黄蜂有主还能排列成衙。几次爽约,没能赴南邻赏春的约会,只希望现在还能有尚未开放的春花。
扩展资料:
《春怀示邻里》创作背景:
《春怀示邻里》作于1100年(元符三年)春天,当时作者陈师道家居徐州,生活清贫,以读书作诗自遣。
首联极言春雨连绵的萧瑟景象与所居之处的破败冷落。颔联表达虽欲出门寻春又觉心灰意懒的萧然情杯,显示诗人生活的不得意。颈联从小处着墨,描绘了眼前热闹的春景,并暗寓自身不得其时之慨。
尾联切题,对辜负邻居的相邀表示歉意,且写出尚愿前往赴约共赏最后春光之意。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邻里说明自己“屡失”“春事约”的原因,也表达了自己凄苦寂寥的生活和心情。
语言峭拔生新,点铁成金。全诗情感深细,意境新奇。
-春怀示邻里
5老屋沧桑的唯美句子1、这座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2、我看见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危危地立在陌旁,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攀上一棵高树的梢头,将它无声包裹。 3、这间屋子用栅架隔开,里面的小间外婆住着,也堆放着一些方便拿进拿出的货物。
4、江南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
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 5、当我再次仔细端详它时,他显得更沧桑了,生锈的铁栅栏,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
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站在这熟悉的角落,总能勾起过去的回忆。 6、老屋记载着我的童年,记载着我的梦幻。
从我出生起,就生活在老屋中。老屋在我记忆的深处,这里充满着我从小到大的欢声笑语。
7、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 8、我家的老房子很是清冷,如今只有奶奶与爷爷住在里面。
因为老房子在农村,人少地多,家的附近都是极其空旷的。 9、马路旁一座老房子很精致,用红砖和水泥砌成,屋顶是白色,上面刻着许多精美的纹样。
10、老校区的宿舍在一楼,面北所以潮湿而阴暗。现在经常做梦还是住在那里,一屋子的青春吵闹,或者慵懒沉默。
留了一张大一的照片,灿烂的笑容,青涩单纯。 11、老房子那边的小房子里也有一个垃圾筒,那垃圾筒上面是红色的砖瓦,下面是白色的条砖,干干净净,路过的人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是一个垃圾筒呢。
12、老屋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温暖,太多太多的伤感。现在,即使我们的离开,它也不会感觉到寂寞。
因为我们把眼泪渗进了土壤,让它去品尝。我们把笑脸掺进了土壤,让它去回味。
13、还记得院子里的那个大草垛字,麦秸秆,四四方方的、好大一座。 14、虽然是白天,但这栋老房子里的光线暗的惊人,在手电筒的照耀下,走廊墙壁上的花纹才一一现了原形。
15、古街的老房子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只是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门窗,雕花的门窗已不再鲜亮,鲜亮的明堂已织上了蛛网。若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透过雕花的门窗,映在明堂的地上,还可窥见老人安详的脸庞,漫步街上,亦可闻到扑鼻的酱香。
16、五间大瓦房,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小间的厨房,院子的东边是爷爷最好的伙伴住的地方——骡子住的地方,院子的南边是邻居的房子,和一截不高的土墙。 17、老房子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它伴随明清时期徽商演绎出“无徽不成镇”的传奇,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
18、在汉口,中山大道一元路附近,我曾一度以为看到了几年前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老建筑多为民国时期建造,砖木结构,富有欧美、日式建筑色彩,极为坚固。
19、还是老房子的时候,房子经常漏雨,一下暴雨,水就滴滴答答地淌下来,而家里那时候便遭了灾,搬床的搬床,拿脸盆的拿脸盆,忙得不亦乐乎。 20、从远处看,老房子在树荫的遮挡下忽隐忽现,在阳光的照映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正是秋末,墙边积着许多大白菜,白菜旁是一丛丛茂盛的灌木,灌木下闲逛着一群野猫。 21、记忆的扉页是那般透明,我更惊讶的是老屋很美,有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燃着岁月酿成的陈酒般淳淳的香之美,老屋包容着一个世纪的创伤,延续着一个民族不变的精神。
22、老房子屋前和西边是小菜园,没有小城镇的喧哗和污浊,又得到河水辛勤的灌溉和滋养,因此这片菜园得天独厚,长势颇好。 23、我们搬出了那套装修不错的租住房,又租了一套砖混结构的老房子。
老房子的下水管有问题,我们住二楼,一楼的住户都家家外接了排水管,二楼接不了,于是,每次下水道堵塞就从二楼开始。 24、老房子在这里是特指徽州一带的皖南古民居,它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黛瓦、粉墙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25、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
26、以前的老房子又脏又乱,是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但是房间格局极小,一家人只有一间屋子,吃饭睡觉都在这里,而且那时候没有电,只有油灯,即使白天夜漆黑一片。
27、石板路旁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以前这里是很大的集市,后来集市拆迁了,便很少有人走动了。
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的,下过雨留下的积水一滴一滴从屋檐上滴下来,走上去很滑,沾得鞋子上全是污泥。于是,便再次加快速度,想摆脱这条巷子的束缚。
28、在济南,我在公交车上看见一片古老的砖墙,上面盖有刻着花纹的墙头砖和枯萎的爬藤植物。 29、绕过生锈的铁栅栏,在尽头,便是大大的后院,空荡荡的,墙角的飞檐仿佛将在下一秒腐烂,唯有一些杂草野花还开放着。
爬藤的植物显得特别青翠,攀着墙,努力地伸展着,枝藤与清冷缠绕着,遍布整个墙,用自己的。
#读后感# 导语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人生滋味。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自身的启迪。下面是 无 !
篇一老屋窗口读后感400字
数一数天上的星星,闻一闻地上的花朵,童年真美好。
——题记
走远了,童年。
当童年离我们悄悄远去时,保留着的,是我们对童年那宝贵回忆。时间能消耗一切,但记忆却是一座电风扇,虽然有时转动得模糊不清,但永远也不会遗忘。
每个人的童年都天真无邪,没有谁会为了太多的作业做不完而发愁,只会在发糖的时候说上一句我也要。在受到长辈批评时嚎啕大哭,在得到表扬时得意地笑起来。童年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只知道这是一个充满童话和美好的世界。没有人能听懂舞台上明星们的干嚎,只知道父母是自己的榜样。
蓝天留不住白云,小河留不住流水,我们留不住童年。
越是回忆,越是想念,想念童年的一切。想念童年的天真,想念童年的悠闲,想念听年的快乐,想念童年的美好······就让时间的风吹散记忆的蒲公英吧!随风飘扬的蒲公英,就像是一个个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一会儿,就被风吹散了,但却会在土地上生根。就像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一样虽然模糊不清,但永远也不会遗忘。
天黑了,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有一颗星星特别亮。我看到了,那是童年时曾经看到过的一颗星星!
篇二老屋窗口读后感400字
作者的家乡,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作者运用了倒叙的手段,从老屋的窗口写到了红头巾——河英。
贫穷、愚昧的山村,造就了愚昧的人们,十六岁的河英,早早地被逼出嫁。她逃婚来到了小学校,成为一个“比我大十岁”、“学校的第一位女生”。
河英是外村的,思想比较开放。但在运动会上,当她穿上较紧身眼的运动服出现时,竟惹得全场一片怪叫,怪叫之后一片嘁嚓,嘁嚓过后一片寂静。并且河英从此遭到了村里妇女甚至老族长的排斥。多么愚昧无知的村民啊!这些我们现在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在他们的眼中竟然是“浪”,是叛逆的,是看不惯的。
现代的文明与落后的风俗相交锋,总有失败的一方。果然,昔日与传统抗争的女孩,终于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折服于传统的脚下,成了一个“成天干粗活,生了一大堆孩子”的山村的普通女人。那个曾经叛逆过、挣扎过的桀骜不驯的小红点,陨没在茫茫的大雪中了……
中国封建历史太长久了,尤其处在封闭、半封闭的农村,封建意识,旧的传统习惯依然盛行。可见,一个文明的、先进的国度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愿那跳动的红点,能布满中国的广袤的国土。
篇三老屋窗口读后感400字
老屋窗口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叫河英的农村女孩与传统封建思想作斗争,但是最终又归复与传统之中,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河英是作者余秋雨小时候的同学,因为到了十六岁,就被别人挑去做媳妇,但结婚当天,她逃婚了,她逃到了一所小学里,就这样,她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活。
文章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村中举办运动会的那个片段:在几位女教师的精心筹划下,这所偏僻的小学可以举行了运动会了,河英穿着她精心制作的“运动服”参加了运动会比赛,但却被别人说三道四,引起非议……那次以后,同学们都开始疏远她,不和她一起玩耍,很多女孩子都退学了,甚至有位好像是村长的老人找到河英的老师,希望将河英这样逃过婚,年龄又大的人退学。一时间,河英变成了孤独的一个人。直到后来,几十年后,作者又重回故土的时候,遇到那些儿时的玩伴,说起河英的情况,感觉就与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两样了,而且找到河英时,她对儿时的那些记忆也都模糊不清,没什么印象了。就这样,河英西欧那个一个抵制封建传统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传统的农村的老妇人。
其实,一个人要做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就好像河英,一开始逃婚,到上学,都是做了很大的心理斗争才做出的决定。可是有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会让像河英这样的人不得不改变思想,最终又回到起点。
所以,当一个人做出了很重要的决定时,身边的人给予他的应该是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甚至让他放弃,带给他压力。我们应该欣赏这样勇于创造和改变的人,要时刻理解他们,他们的这种勇气是相当可敬的!
篇四老屋窗口读后感400字
今天在看《语文读本》时,看到了一篇余秋雨先生写的文章。我想以前听说过他的名字,还没有拜读过他的文章呢,于是便接着看了下去。
这篇文章叫做《老屋窗口》,是一篇半现实,半回忆的文章。写了作者回到老家住在自己童年时居住的地方,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生活。而又由一场大雪,想起了一位比自己大十岁的女孩子——河英。她是第一个去他们学校上学的女孩,每天都有由她妈妈和老师的目光护送着去上学。而河英到了十五六岁,应该是结婚的时候了,而她却不愿意,希望能够继续上学,所以逃婚。而在几位年轻女老师的帮助下,使得这位女孩子能够重回教室上学。而这位“创新”的女孩的行为引起了乡亲们的议论,他们经常以河英为坏孩子的“榜样”而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当作者回乡后想去寻找她,发现她还是和其它妇女一样,在家中干粗活,照料一大堆的孩子。
作者通过写这样一个希望能够与传统思想斗争而最后还是被传统思想打败的女孩,使作者也使读者引发了深思。在我看来,这个女孩子确实是有很前卫的思想,能够有新的主张,有了现代文明的模式,但很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几个能够形成她那种思想,大多数的人都认为那是荒谬,无耻的。他们还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假如当时有多一些人想到这一点,我想,今天的中国应该是会更加富强的。
作者按照从现实到回忆再回到现实这样的插叙的思路来写,也将故事更好的连贯了起来。作者从老屋窗口这个角度写起,以它作为一条线当作一个着落点更好的引出主题,使得文笔更加自然,并且用“老屋窗口”这个线索为题目。
这篇文章从故事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颇有特点,实在是值得我们一读。
篇五老屋窗口读后感400字
《文化苦旅》,一个萦绕着沉重气息的书名。书是爸爸的,已经比较旧了,微微泛黄,但依然飘溢着些许淡淡的书香。
读这本书,那是我正在独自归乡的火车上。十五小时漫长的车程,苦于无人同行解闷,索性捧起手头的书,埋头细读。一面无形的织锦立即将我包裹起来,隔绝了车上的喧嚣,心,已经踏向了另一个世界。
书中所涉及的地域大多与古代文化有关,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个‘人文山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在这一篇篇深沉而略带自豪的散文里,我也跟着一起无端地感动、喟叹,为了那些失落的秘符,亦为了自身的贫瘠。我无比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这偌大的天地间一点一点渺小下去,渺小下去,成了一个看不见的点。只恨不得把古今中外的文人故事通读一遍,将这些“人文山水”好好游一遍再来品读此书。
我看书并不喜欢按顺序通读一遍,只是信手翻阅,不忍让如此诗意的邂逅落得这般刻意。翻到《老屋窗口》时,我正坐在舅舅的车上从县城奔向那个小镇,那个还保留着我的老屋坐落的小镇。
走进阔别了多年的老屋,和租住在一楼的阿姨打过招呼我便颤颤巍巍地上到了二楼,朦朦胧胧之间似乎想起了什么,待我再仔细想时脑子里又是一片空白了。
老屋窗前是一片草坪,不远处亦是连绵的群山。于是,时空重叠,思绪开始混乱:“山那边是什么呢?是集市?是庙舍?是戏台?是神仙和鬼怪的所在?”这些,亦是我儿时的痴想。
“我到今天还没有到山那边去过,我不会去,去了就会破碎了整整一个童年。”可是,当我离开时却一眼瞟到了门前草坪上修了一半的练车跑道,那一刹那我仿佛听到了我记忆里那个烂漫童年破碎的声音。后来的游玩自然变得十分感伤,心里暗暗后悔,又说不出后悔什么。
晚上,以失没家乡者的名义又将《老屋窗口》拜读了几遍,在惆怅中混然睡去。
醒来,索性借着洒在窗口前的几缕醉人的晨光将书中所有和故乡沾了边的篇目都找了出来。无字的精美牌坊,尼姑庵的美丽女教师,落寞的酒公,这些似乎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它们那么遥远,此刻却真真切切地充斥在我的心里,近在眼前。
这些奇遇简直就是玉环的回眸一笑,使我曾以为斑斓的回忆有如六宫粉黛一般颓然失色了。心里竟渐渐泛起不平。
良久,又呷了一口淡茶,嘴角微微上扬,平息了心中的不甘:是了,也只有秋雨先生的生花妙笔才能如此巧妙地勾勒出那些令人神往的魅力吧。
林语堂故居
那天,与友人一起,漫步在厦门的鼓浪屿。碧海蓝天,绿树成荫,阳光熙暖,轻风吹拂,好一处惬意的所在。被羽绒服裹紧了一个冬天的肌肤,似乎悄然苏醒过来,好喜欢这种轻灵舒畅的感觉,
买了一张鼓浪屿旅游地图,确认着想去看的地方。林语堂旧居,呵,当然是我一定要到的地方。这位现代著名作家,论语派学者,幽默小品文的倡导者,人间世、宇宙风杂志创办者,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的作者。。。在我的大学时代,读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当然;读林语堂梁实秋,那也当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想,没有哪个学中文的同学没读过他的书吧。他的书,是一种绿色的营养,我们毫不困难地接过他的馈赠,带着愉悦感,以及若有所思,继续向前。
举着地图,直奔上面标注的“林语堂新娘”而行,那里就是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洞房之地。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林语堂的婚前恋爱故事,明明喜欢A,却忽然娶了A的好友B,怎么说这也太过戏剧化了。但林语堂结婚后的一个举动,却另有一种浪漫与深情。在征得新娘同意后,林语堂烧掉了结婚证书,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从此夫妇两人相携相伴,恩爱一生。这样的情节,总是很能让女人们动容。
一队又一队举着小旗喊着嗽叭的游客从我们身边潮涌而过,他们都目标坚定,步履匆匆,而我和朋友两个人东张西望,寻寻觅觅,迟疑不定。明明林语堂故居就在李家庄旁边,可是,李家庄已到,林语堂故居却仍没找到,肯定是错过了,于是再原路折返,重新走过。在一条僻静的巷子入口,我止步观察。巷子静消消的,没有任何故居或旅游标记,望去很普通,巷子尽头看得出是一座旧房子,但也并无风采。我迟疑地向巷子里走去。巷子深处是一个大院落,几处破败不堪仿佛被废弃已久的房子半围着空旷的院子,一片寂静。有一处房子边上像是厨房一样的地方,有个妇女出来晾衣服,打量着我们。哦,原来还是住了人的。我拿出地图,再一次对照。原来,这个破败不堪的院落,就是漳州路44号,林语堂故居。打起精神,重新端详,的确,旅游指南上描述的那“长长的台阶”分明还在,只是眼前这座房子的衰败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墙泥剥落,窗棂破烂,鬼气森森,且早已封了门,不让游客参观。当然,还是要上去看一下的。事实上,甚至连往里窥探一下,也是非常费劲,需要弯腰从破了的玻璃窗洞里向里张望,并且张望了好一会,也不过看到昏暗的屋里并没什么东西,仍是一面墙,以及一条窄小的走廊,以及堆积的杂物。
我心有不甘地站在语堂旧居门口,打量着这个院落。两株高大的白玉兰,为这座房子笼上绿荫,长长的青石台阶伸上小山坡,隐约能看出别墅当年的整齐气派。都过去了。
忽然,背后发出一句苍老人声。我转身回到关着的门前,再次弯下腰,从窗洞里向里探望,这次,我看到左边屋子里有一位穿灰衣的白发老太坐在凳子上,背对着门,大声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她在对谁说话?看上去这屋子里没有其他人。她是在对猫或者狗说话?但是连猫也并无踪影。她在自言自语么?周围是一些旧家具和杂物。也许,她就是廖家后人?不,她看上去更像是被历史遗忘了的老宅里的什么人物。那个下午,老太和老屋的灰扑扑静消消的画面,让我有些不自在,如在傍晚或雨夜,这样的居所环境,望一眼只怕也有些渗人。我转身走下了台阶。
正好,一位中年男子从巷子口走进来,手拿地图,东张西望,慢慢走近了这座屋。我想笑,我和友人刚才走进这条巷子时,想必也是这幅表情姿态吧。很庆幸,喧嚣的旅游团都只沿着主路滚滚而过,不会拐到这里来,而这里的清静与萧条,也正适合每一位“林粉”的诚心寻访。这位游客问我们林语堂旧居在哪,对照地图确认之后,仰望着坡上的房屋,梦游般缓步走上长长的台阶,同样,在关闭着的破屋门前弯腰张望,然后转身走下了台阶,出了巷子。
或许,这就是每一个林语堂的读者来到鼓浪屿后的大致经历:寻寻觅觅来此,暗暗失望止步,明知没啥可看,主人亦不欢迎来看,仍要走上那些“长长的台阶”,看一眼这座作家曾经生活过的所在。
据旅游指南上说,旁边这座“立人斋”,就是作家当年的书房所在。立人斋如今已完全封存,无人居住,破败得也只剩一个屋壳仍然撑在那里了。我坐在久未打扫的台阶上,端起相机,照了几张相。
从林语堂故居出来,虽然没看到想象中的名人旧居模样,但好歹是到过了,也觉得不虚此行了。但愿哪天,这处所在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迎接四方而来的寻访旧踪者。
有意思的是,关于林语堂,竟然还有下文。从厦门回去的高速公路上,眼前忽然掠过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是一处高档别墅的房产广告,楼盘景观旁边,写着巨大的“林语堂”三个字,每个字都有一层楼高,像一个震撼的惊叹号,疾速扑向我的眼球。我纳闷,林语堂,为什么和一座奢华的楼盘广告这么亲密无间?林语堂和这处房产有什么渊源吗?或者有什么历史掌故,佚事传闻?又一会儿,同样这块林语堂的巨幅广告再次掠过眼前。我恍然大悟:原来,此林语堂,非彼林语堂。我脑子里想的是作家,可在高速公路旁大做广告的林语堂,却是楼盘的名字!没错,这处房产或者小区的大名,就是林、语、堂!
我哑然失笑。林、语、堂,多么绝妙的楼盘名字! 我不得不惊叹于房产商的灵感。记得多年前,曾经有个上海楼盘的广告,直接引用海德格尔的“人,诗意的栖居”这句名言,赚了不少口碑,而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深意有了一个更加妙不可言的市井版本:“林语堂”。就像那房产广告所描述的,原始森林般浓密的绿色环境,听得到鸟语,哦,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静坐华堂,足不出户,即可倾听森林自然之语,尽享一切;不仅如此,你还可想象会有诗意的可人儿与你低语畅谈。。。
我相信,借了林语堂的光,这片厦门的楼盘,想必可以轻松之间赢得诸多关注。我试着用全新的角度去念林语堂这个名字,发现真的很顺口,富贵气,很有商业包装的潜能。我在脑中搜索着其他著名现代作家的名字,我想了十来个人,但仍然想不出还有哪位的名字比林语堂更适合拿来做广告。呵,这一切一定很超出林作家的想象。
呜呼,林语堂的旧居已经衰败不堪了。这倒也罢,毕竟,林语堂留在后人心中的,主要是他的作品,而不是曾经住过的房产。只是担心,将来,厦门人提到“林语堂”三个字,会不会先以为是在说一处楼盘,然后才恍忽想起,好像过去是有个作家也叫这个名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