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故事梗概

边城的故事梗概,第1张

《边城》故事梗概: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在端午节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原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   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事去世了,不久后爷爷也去世了,翠翠一个人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扩展资料:

故事中边城的真实地点: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

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 。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   。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参考资料:

边城—    边城茶峒—

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多彩炫目,让人沉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古往今来,多少美妙地诗句都绕不开一个“秋”字,让人向往,让人流连。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邂逅最美的浙江秋色吧!

一、楠溪江的秋天,一首千年山水诗的婉约…

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独有特色 而闻名遐迩,是中国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有“中国山水画之称”。

秋天的楠溪江,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那金**的稻田,那白色芦苇,那累累硕果的枝头,那沿江的红枫……都展示楠溪江独特的秋韵风光。行走在楠溪江,清清的江水,倒映着两岸的层林尽染,仿佛一幅山水画一样。

楠溪江的秋色,青山上的枫树,滩涂上的芦苇荡,古村中的柿子、银杏,不同的色调,装饰着楠溪江不一样的婉约。她如一个曼妙的女子,秋风吹拂着她,秋水缠绕着她,秋山拥抱着她,她含情脉脉的对着每个来楠溪江游玩的游客,就是那么的热情和奔放,而且很温暖。

二、文成的秋天,一条“浙江最美秋景”的古道

要论浙江省内的红枫之最,温州文成的红枫古道,一条号称 “浙江最美的秋景” 的古道,足以吸引游客们前往一探究竟。文成县,为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故乡,这里群山连绵,旧时因交通闭塞而鲜为人知。这里的大镇小乡之间,那 70余条 至今保存完好的元明时期修建的古道,却依然发挥着它的苍穹和美丽!

红枫古道的沿途,共有枫树3000多棵,多为具有数百年高龄的“老者”。其树干高耸十多米,粗壮得需要几个人才能环抱。透过层层叠叠的红叶,细碎的阳光洒落在条石铺就的山径上,行走其间,宛如漫步在红霞之中。

每到万物萧索的深秋,古道两侧的山岭上,大片的红枫生机勃勃,呈现出奇特的景观:悠远浩荡的群山间,淡金色的阳光下,枫树沿着古道一路起伏,一直延绵到远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诗意美景,你怎么能错过呢!

三、云和的秋天,一幅“浙江最美”的田园风光

云和梯田地处浙西南,丽水市中部。云和梯田最早开发已有1000多年 历史 ,总面积51平方公里,是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

每到秋天,云和梯田就充满了一种令人欢快愉悦的金**。甚至连那里的风,也是金**的。走在梯田中,慢下时光,就这么安安静静的走着,或是停留,或是发呆,都显得无限美好。

云和梯田,顺势而造,坡面垂直平平滑滑,一丝不苟;梯田与梯田首尾相连,层层依偎,高低错落,向远处延伸;一块块梯田,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唱着秋天最美妙的歌曲。约一良人,走在其中,一台相机,一个瞬间,天长地久有时尽,爱在梯田情绵绵。

四、西湖的秋天,一场爱情的邂逅…

杭州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 旅游 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入秋的西湖,西湖铺上了一层蒙蒙的安逸。秋水、秋风、秋树,秋花……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水静静的、风柔柔的,时光静好,在断桥上发发呆,不念不想,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九溪的红枫,北山街的梧桐,西溪湿地的柿子,孤山的林逋,植物园的野趣……西湖的秋天就是这么的静美,让人迷恋,不管走在西湖哪个角落。秋天的味道都是浓浓的,又是淡淡的,真真切切的自然风光,真真实实的人文底蕴,让你在西湖感受时光的美好和生命的灿烂。

秋天走在西湖边,邂逅一段最美的爱情吧!

五、千岛湖的秋天,一场自然的盛宴…

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位于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千岛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秋天的千岛湖,处处都有让人惊喜的景色,秋风一吹,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观。一场秋雨后,洗净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湖水,一山连着一山的层林尽染,着实让人看得如痴如醉。九咆界的瀑多姿,东山尖的山明水净,牧心谷水杉林,红叶湾的一叶知秋……走在千岛湖,每一处的秋色都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千岛湖赏秋,最美的当然是属龙川湾。龙川湾是千岛湖中唯一的湖泊型湿地。每年秋天,龙川湾的红叶就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最爱,一大片枫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天际。

六、台州天台南黄古道 秋来层林尽染

修建已有千年之久的台州市天台县南黄古道,入秋以来红枫遍野,层林尽染,受到驴友的热捧,已成为华东地区热门的赏枫胜地之一。古道沿途遍种枫树,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枫叶古道之一, 已列为与香山齐名的全国八大赏枫基地。

南黄古道源于北宋初,是贯穿浙东的一条重要商贸通道,早在元代,这里的美景就已受了文人墨客的热捧。南黄古道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经非常有名,乾隆皇帝曾下令官员绘制“天台八景图”其中就有南黄古道的身影,不过那时候是叫“南山秋色”。

南黄古道修建于1000多年前,长15公里,至今保存完好。古道沿途遍种枫树,秋风起时,枫叶渐次转红,成为难得一见的美景。

七、临安青山湖,碧波荡漾,万山红遍

临安青山湖被誉为临安第一景,青山湖,顾名思义背靠青山的一座湖。在当地人眼中,青山湖的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树在水中长,船在林间行,鸟在枝上鸣,人在画中游。秋日时光静好,坐上游船,悠哉悠哉地行在青山湖中,碧波荡漾,层林尽染,别有一番滋味。

在青山湖之北有100万平方米,那里生长着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它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碧水之中。每当秋天来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棵棵红杉树高耸入云,浅红、深红、金红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面,如同一幅静止的美丽画卷。

八、绍兴镜湖湿地的秋天,蒹葭苍苍,芦苇荡漾

绍兴镜湖湿地公园,为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156平方公里。 湿地公园内自然资源丰富,湿地景观优美,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区内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

春去苇叶青,秋来芦花白。在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湖水清澈,野鸭群息,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秋天,湿地的芦花开放了,那黄白色的芦花随风飘荡,白茫茫如雪,轻软软似云,令人心醉。摇曳的芦花,如一支支诗意妙笔,抒写着绍兴秋天的风采。

九、宁波四明湖,“浙江最美红杉林”就等你

四明湖位于余姚市南部,千年文化古镇梁弄、四明山第九洞天境内, 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倍 ,湖中大小岛屿点缀其间,四周峰峦叠嶂,环湖古迹众多,以原始、秀丽、自然的风姿,成为久居都市的人们向往的胜地。

四明湖的的红杉林被誉为“浙江最美红杉林”,每年深秋时节都会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

十、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千年的**之恋

十里古银杏长廊,位于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整个长廊长约125公里,宽在5公里到500米之间,十里古银杏长廊中散落着3万株原生野银杏,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树2700多株,如此之多的古银杏着实让人惊叹!

秋日来临,当满眼的绿色被寒潮一夜封杀,十里古银杏长廊银杏身披金甲圣衣以惊艳之姿,穿越千年,美绝尘寰。大片大片的金黄,黄绿相互交叉,构成一副无与伦比的画面,带每位来此游玩的游客极大的视觉上的冲击。落下的银杏树叶铺就了一条松软的路,踩上去有轻柔的声响,秋阳洒下,满目是透亮的金**……人生多美好,就沿着长廊慢慢走吧!

1关于诗画的古诗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唐·白居易)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宋·王慕漪)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明·佚名)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

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宋·杨万里)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如是金丹换骨时(宋·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陆游)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虚一点是吾师(清·袁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宋·李清照)

采石江边一抷土,李白诗名耀千古(·佚名)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唐·李嘉佑)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元·元遗山)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清·丁尧臣)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宋·朱敦儒)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晋·陶渊明)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

误把抄书当作诗(元·元遗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宋·陆游)

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唐·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清·龚自珍)

清诗句句尽堪传(唐·杜甫)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李白)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

出门无侣漫看书(宋·苏轼)

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唐·李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宋·文天祥)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明·佚名)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宋·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百无一用是书生(清·黄景仁)

相见或因中夜梦,寄来多是隔年书(唐·罗邺)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民国·吴芳吉)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宋·陆游)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宋·黄庭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

闲里生忙为著书(清·袁枚)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清·陈恭尹)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宋·晁冲之)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清·丁尧臣)

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

误把抄书当作诗(元·元遗山)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清·陶十璜)

酒是治愁药,书是引睡媒(宋·陆游)

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清·张问陶)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高蟾)

不向情田种爱根,画楼宁负美人恩(民国·林纾)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明·孙承宗)

画图省识春风面(唐·杜甫)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明·思宗)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清·梁绍壬)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宋·苏轼)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唐·温庭筠)

一生依样画葫芦(宋·陶谷)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宋·欧阳修)

资料来自:/ywfj/scxj/scxj87htm

2关于“画”的诗句有哪些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高蟾)

不向情田种爱根,画楼宁负美人恩 (民国·林纾)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余)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明·孙承宗)

画图省识春风面 (唐·杜甫)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明·思宗)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 (清·梁绍壬)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清·袁枚)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宋·苏轼)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唐·温庭筠)

一生依样画葫芦 (宋·陶谷)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宋·欧阳修)

3有关"绘画"的诗句有哪些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高蟾《金陵晚望》

释义: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宋·王安石《明妃曲》

释义: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3、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释义: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4、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唐·杜牧《屏风绝句》

释义:屏风上周昉画的美人丰满而细腰,时间长久画上的颜色大半已褪消。

5、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明·唐寅《画鸡》

释义: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6、唐代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译文: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7、宋代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译文: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8、唐代杜甫《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作画用的白绢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何时让它搏击凡鸟,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4关于绘画的诗句有哪些

1、《画鹰》——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作画用的白绢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何时让它搏击凡鸟,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2、《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唐代白居易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译文: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3、《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宋代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译文: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4、《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代杜甫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译文: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5、《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唐代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译文: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

5关于画画好的诗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6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诗句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代表诗人:王维。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

7有关春天的诗歌杂感谚语成语俗语和二十四节气歌春的诗画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山如笑 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俗语:春水温涨,坐船如在天上飘;老眼赏花,就像隔着一层雾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的诗画:梅兰竹菊

1

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出自清·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

2

画意诗情[huà

shī

qíng]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3

如诗如画 [

shī

huà

]

经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像诗画一样动人。

4

画中有诗[huà

zhōng

yǒu

shī

]指画里富有诗意。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题王维〈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5

诗中有画[shī

zhōng

yǒu

huà]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出自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小品文/PIXIU

  诗画同源,意思是说,“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二者是同根而生的。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们不妨想想,外出时看到一处特别的风景,总是惊呼。“太美了,简直像世外桃园,要是能多呆几天就好了。”事过多年,还念念不忘,甚至会在梦中反复出现。有这样的回想,说明我们的心受到了触动。

 其实,这就是灵感。诗人有感而发,画家禁不住要拿起画笔,虽然他们表现的手法不同,反映的却是同一个内容,都想把一种美的意境、一个画面以及由画面引发的志趣留下来。诗画同源的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是田园诗、山水画的形成基础。

 历代文人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是:诗和画合一,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作品中营造出“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趣”。这方面最杰出的人物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

      下面,让我们沿着王维的人生规迹和田园诗,来一趟诗画同源、格物致知之旅。

    (一)诗中有画,融画入诗

 王维,号称摩诘居士,山西太原人,生于名门望族。爷爷王胄曾担任过朝廷的乐官,父亲王处廉常亲授诗文,但他在王维9岁时病世。母亲擅长画画,尤擅水墨画。母亲不仅教王维画画,还教佛经,因为她还是当时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

      在家族的薰陶下,王维少年时就才华横溢、思维敏捷、能诗会画,在书法和音乐上也很有造诣。15岁时,豪爽地写下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shào)年”的诗句。17岁写出名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1岁到长安应试,状元及第。做官后,修筑了一座小院,有山又有湖,过着山水田园、半官半隐的生活。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被人们视为珍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读这首《鸟鸣涧》,我们的面前马上会有一幅绝美的画面:“春日的山谷不见人影,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一片静谧,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倏然惊动了山中的栖鸟,它们不时高飞鸣叫在春天的溪涧中。”这就是诗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观。

  为了表达意境,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对比加强的手法来营造气氛。(1)静中有动。首先是“人闲”对“花落”,然后是“月出”和“鸟惊”又形成对比,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刚才,山谷里静的还只是花瓣悠然散落,如今连山鸟都因月亮升起、银辉照耀而被惊醒。哗啦啦拍打着翅膀急速飞起。(2)以动衬静。以花落作基础,通过月出、鸟惊、飞鸣作类比和强化推进,让画面彻底鲜活起来。鸟虽惊但并没飞离春涧,只是在林间盘旋鸣叫。这是多么栩栩如生的画面。(3)景中有声。除了画面感,我们还能隐约听到桂花落地、山鸟惊鸣的声音。比如鸟被初惊时拍打着翅膀穿林而出的声音,还有在山涧里回旋鸣叫的声音。诗中的“落花”也很妙,给我们留出许多想像的空间。它可以理解为落在衣襟上的触觉,可以是一种似有似无的声感,当然更可是淡淡的芬芳的味觉。(4)从整体意境上看,言有尽而意无穷,一种空旷寂静的天簌景象,流露于笔墨之外。这首诗可以说是诗画合一的典型代表,意象上以动衬静、有声有色、妙不可言。难怪宋代大文豪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立意?因为他本人既是诗人,又是一位大画家,谙熟诗画同源的道理。他写诗时,是以一个画家的眼光来观察、思考并表达的,这是他区别于普通人所的优势,由此他为诗画哲学开创了新的天地。

  接下来,让我们看另一首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如果从诗境、绘画、音乐性三个角度来解读,就会知道王维的诗是多么的独具匠心、卓尔不群。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从诗境上看,“寒山转秋,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每日每时都在默默地喧响,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立在茅舍门外,迎风细听着暮蝉的吟鸣。远望渡头那边,夕阳快要与水面相切而落入山后;村落里孤烟直上,袅袅不忍散去。这时,碰巧裴迪这个像接舆一样酒醉的友人,再次到来,在恰如五柳先生的我面前狂歌,何不该迎迎他?”

      五柳先生是指东晋田园派诗祖陶渊明。有关他的情况我们后面会介绍。这里,王维自比为陶渊明,意在表明陶渊明就是自己的写照。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的形象相比,表明对友人的好感和欢迎。

  从绘画的角度看,空间、色彩、线条对比互衬,意象无限。(1)空间之美:寒山、秋水、柴门、渡头、墟里,远近高低各不相同,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非常丰富。(2)色彩之美:苍翠的山峦、金黄的落日、潺湲的秋水、孤白的烟影,色彩有浓有淡,搭配映衬,令暮秋的景象显得格外生动醒目。(3)线条之美:山形、水势、日廓、风影、渡头、墟烟,这些线条若隐若现,既体现了光和影的变幻形态,又在色彩和空间上和谐搭配,它们共同成为勾勒画面的骨干与细节,呈现出一幅远近呼应、高低搭配,动静结合、隐显互衬、虚实相生的画韵,如在眼前浮现。

 从音乐的角度看,诗中还有一种抑扬动挫、节律起伏之美。秋水在委婉潺湲,暮蝉在风中忽高忽低幽鸣;夕阳在渡头徐徐斜下,孤烟在村落袅袅升起,醉酒的好友又放浪狂歌而来,主人临风立仗,静静的在柴门外相迎。景象一远一近、声音一响一幽、画面一上一下,人物一等一歌,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王维通诸艺,尤其精通音律。据说他的琵琶弹得非常好,经常在那些皇族诸王家里表演。他的诗里运用了音乐的节律原理,所以才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

      有关王维的音乐才华,有史料记载,他曾用一首琵琶乐《郁轮袍》俘获了玉真公主的芳心。玉真公主为了验证王维的辨音能力,命人现场奏乐,他从中推断出乐师们演奏的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令在场的人大惊,从这件事里足见王维的音乐天赋。好友李龟年在安史之乱时,流落到湖南。在那里,他感怀着人世沧桑,唱着王维曾经送给他的《伊州歌》,泪流满面,最后倒地身亡。“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因为传唱广泛,这首诗后来成了音乐史上有名的曲牌名“伊州乐”。

      由此可见,诗中有画,诗中还有乐,是王维诗文的另一大优势。他以乐家的敏感来倾听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把文字、绘画、声音共同化成了美学。因此,读王维的诗就像是在赏画、听音一样享受。诗、画、乐、情、景、意,几者在诗人的胸中早已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自然神韵。对王维的诗画哲学,后人纷纷效仿,却不得不坦承:“天机到处、学不可及!”

  (二)画中有诗,融诗入画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王维的画。王维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开创者,他一生忠爱绘画,曾专门写过论绘画的《山水诀》《山水论》。他认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渲淡墨法就是王维开创的风格,特点是不施色彩,专用墨的浓淡来渲染画面,不仅清幽淡远,而且能恰当地表现出山川烟云的神韵。

      据说,王维生前有126幅画,其中以雪景为多,因此他也被尊为中国雪景山水画的“开山老祖”,可惜留下来的作品很少。两幅传世名画为《江山霁雪图》和《雪溪图》。

      雪后初霁的世界一尘不染,没有激昂狂放的气势,没有艳丽繁复的色彩,有的只是一种渲淡自然的高旷意境,其实这就是作者心灵与性情的最好写照。我们看这幅画时,除了依然可以窥探到雪的影子外,分明还会感受到一种平和安逸、宁静淡泊、出尘脱世的高雅气息。画的世界就是诗趣和胸中灵气的体现,这幅画的意境正应了他的诗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画中有诗意,画里也有情怀和人生。从本质上说,画以形悦人,为可见之艺术;诗以情动人,为可感之艺术,二者一脉相通,均为言志、表心的手段。苏轼说:“绘画不能单纯描摹外在事物,而要具有深远的意境,寄托域家志趣,使人如读诗歌;而诗歌不是单纯地抒发作者的情志,而是要创造生动的意象,使人如对图画。”如果您感兴趣,可以试着为这幅画配一首诗。若能配的天衣无缝,即说明达到了“诗画合一”的境界。

 什么是诗画合一?它是指诗和画并非两张皮,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完全融在了一起。对此,著名漫画家丰之恺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诗中有画”是指要融画入诗,诗不倚插画而可独立为“有声画”;画中有诗,是指融诗入画,诗不倚插画而可独立为“无声诗”。意思是说,如果一首诗缺了配画就失去旨趣,或者说一幅画没有了诗文想佐,就找不到韵味,这都是诗和画不相融、两张皮的表现。

  有一个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宋徽宗酷爱书画,专设宫廷画院,他常常亲自选拨画家。有一次,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公布天下,以罗集四方画人,凡入选者不必参加科举考试,凭画就可直接做官。有的考生画了骑马的人踏春归来,手里拿着一枝花;有的画了在马蹄上沾着几片花瓣,结果全部落选。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只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连声称妙,马上录取了这个人。这种以画取士的做法推动了中国绘画走向繁荣鼎盛。到了宋代,院体画大兴,追求诗画合一的境界,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名画上都配有题诗,这是为了什么?它们是诗画合一的表现吗? 其实,以前的画是不配题诗的,到了宋末元初,才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营造诗画一体的效果,画因题句可忽然增趣,题句也会因画的衬托而更加活现。题句时,以求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离。反过来说,假如它们分离了会怎么样呢?

      还是拿前面的故事为例来说,假如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一个人骑马而来,马蹄边飞着几只蝴蝶。此刻,您会想到画的意境是“踏花归来马蹄香”吗?若未觉贴近,就说明诗和画未从骨子里合一,仍是两张皮,二者一旦分开,就失了各自的韵味。也许,用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简单地验证什么才是真正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高妙处在于:诗和画是水乳交融的,并不怕分离。对于这一点,他的《画》诗极有代表性。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对这首诗,我们从小就一直在背诵。它可堪称“诗画合一”的典范,如它的名字一样,既是一首诗又是一幅画。读诗,我们马上会联想到有一幅远山、流水、花开、鸟鸣的画摆在面前。反之,赏画,自然会有“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效果。二者不倚一方而可独立存在,各有意境,既体现了诗画同源的道理,又在诗画一体上达到了造化。可谓寥寥数语,信手拈来,以为平凡,背后的造诣和功底却不可小瞧。

 那么,王维是用什么方法达到诗和画一体的?意境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根。意境是什么?它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和领悟到,却又难以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无疑,这与作者本人的心胸、修养、生活历练和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

   (三)物我交融,禅意人生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暴发,王维被叛军捕获。因安禄山知其才,他被迫在叛军中做了官(给事中)。8年后,叛乱被平定,李唐家族的王位恢复,王维却成了朝廷的阶下囚,判死的理由是“变节,为反贼献力,有辱宗庙社稷”。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担任刑部侍郎,上疏天子,请求贬官,替哥哥赎罪。与此同时,王维依靠当年写下的那些怀念皇家旧德的诗句,令皇帝非常感慨,才大难不死,挽回一命。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就是他失国悲哀心际的吐露与体现。就是靠这首诗赢得了人生的反转。

 受到生死攸关的现实打击后,王维看清了政治的风云变幻与官场的黑暗,就此历劫飞升,专心于悟道参禅,彻底过上了隐于水木琴书之间的生活。这就是他的诗中频见佛理禅机的原因,从而也为山水田园诗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诗中无我,诗中有禅!

      事实上,此前,王维的母亲已跟随大照禅师参禅三十多年,她教儿子从小就背诵《维摩诘经》。“维摩诘”是印度的高僧,母亲把此三字拆开来为儿子取名“维”,字“摩诘”,翻译过来就是“净,没有污垢”之意。这似乎在冥冥之中注定了王维终将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

      母亲去世以后,王维把辋川别业贡献成寺院,一有空闲就到终南山隐居,悠悠度过余生。他的生活很简单,屋床同样简单,还有小柴炉,常蔬食,不茹荤血,深信佛法,与他往来的也都是隐士或者高僧。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

      李白的诗浪漫奔放,可“惊天地、泣鬼神”;杜甫的句沉郁顿挫,亦诗亦史;白居易的风格以闲适和讽喻见长。王维却将参禅悟道的修持带进了他的诗画创作,多了一份淡泊空静、平和含蓄气息。

      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者,那么“诗佛”是什么?就是诗中的觉悟者。当心是禅的时候,顺手拈来皆是妙不可言,都可入禅,可入心,禅境也就成了诗境。所以,王维的诗后期十分注重写意和传神,呈现出超然、隐遁、空灵之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鹿柴》诗主要描写了鹿柴傍晚的幽景。最大的特点是: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有情景交融、毫不做作、物我两忘之感。什么是物我两忘?它是指淡然无形,让人遍寻不着。也就是说,物为我,我为物,二者交融观照,不分彼此,融为了一体。

  我们可以分句来看,(1)起笔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很直白,未觉有多美。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境界顿出。“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过后,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表现手法随心自然,毫无牵强附会之感。(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前面的写声转而写色。空山本来幽暗,猛然间一抹斜晖射入,斑斑驳驳映在树下的青苔上。初看,这一线光亮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似乎给林间带来了一丝暖意。但它是微弱又短暂的,一旦夕辉转去,林间便愈加幽暗,一切也归于平静。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来反衬幽暗,二者对立统一,营造出来的意境非常深远。(3)从绘画的角度看,整首诗如在冷色占主导地位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使冷色的印象更加突出。(4)这首诗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在光和影的变幻中隐含着禅意,达到了庄周化蝶般、物我合一的高度。以物赋情,形神化一,至空至静。空静到了极点,便原始到了本真。那些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惊喜与忧恼、挫折与磨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的山水意境已超出了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是那样地平常,那样的理性,又是那样地超越。这就是诗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再次回想,您从诗句中找到诗人的身影了吗?没找到,那是因为王维完全放空了自己,他的身心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了一体,不分彼此。字里行间不见其人,却分明可感受其心。空山、深林、青苔,还有那抹光亮,都是诗人的心与自然归一的体现,不是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竹里馆》与《鹿柴》诗具有同工异曲之妙:“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有谁知我在?只有一轮明月静静相伴,密密的高林在身边陪护。我为谁琴,谁听我啸?那竹梢挂着的明月就是听啸的知己、就是赏琴的知音。”想想这是多么绝妙绝美的一个世界!

     (四)山水田园,自出机杼

 王维作为书香之家,一生忠孝双全。他一直奉事母亲崔氏至离世,据说居丧期间,“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也就是说为服侍老人,自己变得苦瘦如柴,最后连丧服都难以穿住。这是让人何等敬佩的大孝子。王维忠于爱情的表现是,“妻亡不再娶,三十年一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他对亲、对友同样真情厚道,临终之际与平生亲故各作别书,敦厉友们要奉佛修心,最后舍笔而绝。

 这位工诗善画、通音理,把禅礼引入诗歌,开创出山水田园诗新天地的大诗人,只活了60岁,便告别尘世,实在是令人惋惜!

      纵观王维的一生,并非一路平坦,顺心如意。他幼年丧父,壮年丧妻,中年丧母,老来无子,再加上安史之乱的打击,一次次的历经风雨,让他变得愈发坚韧淡定、心如止水、看淡事世。“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他如山涧深处的芙蓉花,不管是否有人来欣赏,依然如故,就那样独自地长,茂盛地开,自在地落,绽放着自我的生命之美,从而也达到诗学的高峰。我觉的,这就是王维思想境界的高度。

  他的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风格,又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借此机会,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田园山水派的两位始祖。

      陶渊明生于东晋时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派的诗人,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据说,陶渊明生性喜酒,但因贫穷不能经常如愿。亲朋好友们知道他的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来。他去就希望喝个尽兴,醉了就回家,从不贪恋,耍酒疯,赖着不走。他的宅旁有五棵柳树,于是用“五柳”作了自己的别号。简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雨都无法遮挡,布衣上打着补丁,碗和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虽然生活贫穷,但他的志气并不贫穷。为官多年,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为三斗米折腰”,上任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世界。他的传世散文《桃花源记》的世界,赢得一代一代的后人向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怡然自乐……”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道家。他工诗善文,兼通史学,还擅书法,通梵文,曾翻译外来佛经,博览群书,一生极爱旅行。

      李白曾在梦中“脚踏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写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豪迈迷离之境,足见他对谢灵运崇拜到何等程度。谢公屐,是指谢灵运登山时穿的一种木鞋。据说,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王维承陶渊明的田园之风、袭谢灵运的山水之派,集二者于一身,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创出山水田园诗的顶峰,他的诗里既充满了画意,又禅意十足,风格独树一帜,自出机杼。公认的评价是,他对自然的体悟极其深刻,诗中见画闻音,又融入禅机佛理,意境高远,回味无穷,成为一代代后人效仿的对象。最后让我们撷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供大家品鉴。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听到竹林喧响,看到莲叶纷披时,才知有浣女和莲舟而来。想想,竹喧、莲动、人归、舟下,这种美是多么的生动、多么的妙不可言。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鹭飞旋,黄鹂鸣啭,一则取态,一则取声;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是“诗中有画”很好的例子。

 3、“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此诗中,“啼鸟”对“落花“,“杨柳”对“渡人”,一派清新雅致、宁静和谐的画面油然出现,让人身临其境。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描写的是凉州(今甘肃武威)的边塞风光。据考证,大漠是指今腾格里沙漠,长河是指石羊河和杂木河。西北边塞风光独特,画面开阔苍茫,意境雄浑,尤其是“直”和“圆”二字用的通俗易懂,却以线条对立之美构成了画面的构图要素,从而达到了空旷辽阔、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千古壮观”,想想这是多么高的评价!王诗中,境界与之相仿的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日落和潮来一上一下,江湖和天地一白一青,相互对比映衬,共同构成绘画艺术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远近结合之美。

      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境浅说》里的评价为,“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其实,人生又何不该有如此境界?当我们在爱情、事业、学问等方面勇往直前时,发现走到了一条绝路上,千万不要悲哀失落。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还有别的路可走;即使根本无路可走,也不要绝望,何不再往天空看看呢?既然心灵还可以畅游,为何要轻意认定自己已经穷途末路呢?求禅是求一份清静,也是求一条通向正途的道路。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烟消云散,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同样诗中有画,不仅是一幅大气的山水画,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回望人生,放下一切,不妨坐在山石上,看看天间的云雾,缭绕变幻,然后用宠辱不惊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遇到的困难。

  总之,王维的诗大多无壮美、华丽之言,均是以平和直白的方式,展现出一股清新自然、心志高洁、空静淡然之气。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实,万事万物,皆由心出,都是我们对外物的理解、对美的一种感悟与追求,最终也是让诗和画形成意境的关健。一句话,诗心画心,都是一颗追求美、热爱生命与大自然、泰然自若、达观随缘的心。

 如果把这种审美观融入到生活中,我们何尝不会有一个平和宁静、淡然从容的人生呢? 如果我们的心气不那么浮躁重利,懂得取舍;不那么贪嗔痴枉,学会放下,懂得给自己心灵留一片净土,又何尝不会感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人与人的偶遇,是一种天命的机缘。

人与诗的邂逅,却是多味人生与纯粹灵魂的淬炼。

——题记

近当代诗歌,自归来诗人、朦胧诗派、后新诗潮之后,日趋式微。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翟永明为代表的女性诗歌似乎让人看到了新一代女性诗歌的崛起。

潇湘妃子,出生于文坛风起云涌的七十年代末;成名于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疯长的时候。多元并包、自由宽广的空间和平等的话语权,让那时的各大文学网站和论坛成为文艺青年们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也成为重拾和普及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重要平台。当时的红袖添香网、后来的起点中文网、诗歌报网站,都成了潇湘妃子挥洒才情的舞台。

熟知潇湘妃子的朋友都知道,她另一个常用的名字叫“Rococo”——洛可可,是法国路易十五时代所崇尚的艺术风格,洛可可以其纤细、轻巧、华丽和典雅著称于世。

潇湘妃子,人如其名、名副其诗。潇湘妃子既有中原女性特有的豪爽、直率、大胆,又兼具南方女子的温柔、细腻与坚韧。而她的诗歌,则是她真实性情最直观的展现,一首首读来,既有红楼“潇湘妃子”的脉脉柔情、婉转惆怅;又有洛可可的细腻温软、华丽典雅。“身藏利刃,娴静若水”(《我的江湖》)是其最真实的写照。

潇湘妃子以其浓墨重彩的丰沛情感、典雅温润的词句入诗,创造了带着江南烟雨气质的雅致的诗词空间;塑造出古典意蕴丰满的诗歌意境;形成了带着深刻个人烙印的、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一、 如歌如诉——人与人的相遇

与潇湘妃子的相遇,源于网络、始于诗歌;与潇湘妃子的深交,则因为相似的性情、审美和相似的文学爱好与世界观。

当我第一次听到诗集名《醉笑陪君三万场》时,不禁莞尔:好古典的名字,既不够时尚亮眼博人眼球、也不够标新立异易于传播。

不过,还能有什么诗句,能比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这句诗更大胆奔放,又豪情万丈,更符合这个女子。真性情,才是这个诗情满怀、言笑晏晏的女子啊。

打开诗集,惊讶于它的排序。首篇竟不是其成名诗,而是诗集临出版之前、今年六月的近作。写给其先生:月隐寒霜(怜幽公子)的酬唱诗。

“恰恰六月,恹恹夏日

散下的长发,遮住的窃喜

你溺爱的沏茶煮饭说江边水绿

然后想起明天有雨,须加衣

这俗世里最普通的爱恋啊

我如此的沉迷入迷痴迷”

用“白描式的记事、状物,抒情、达意”(李泽厚先生语)。前后五节将始于《诗经》的“赋比兴”传统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一个女子的浓浓爱意、两个诗人吃穿住行里的脉脉温情,用这样朴素的词句娓娓道来,配上中国最著名的古典爱情诗歌的名字《陌上桑》。意蕴于文,情深于字句。

读潇湘妃子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类似于《陌上桑》这样集古典韵味和意向于新体诗歌;以比兴、暗喻、化用来抒情的诗篇比比皆是。

如写给闺蜜的《八段锦》,《采薇,采薇》《因为是女子》里的温婉细腻:

“卢沟雪月,风中瘦梅

塞外之路的驼铃,声声思归

暮鼓晨钟,胭脂香味

妹妹,你只是看着我笑,

纵饮千杯不微”

如写给朋友的《贺贾里大婚》、《笑春风》、《莺啼序》的直率奔放:

“依然燕子,无恙桃花

微醺不需千日酒

清歌何须樊素口

如,能拨弦换你回顾

如,能新词博你一笑

便是,春日里最美的好

水媚山长”

桃花、江南、山水、寒霜、梅兰等蒙尘已久的传统审美意向,剥落岁月的封尘,搁下晦涩和干瘪,被潇湘妃子重新抒写、诠释,谱成诗章、华丽绽放。

二、 似画近梦——人与诗的相守

作为一个深谙传统文化、对古典文学有一定造诣的诗人,潇湘妃子的绝大多数诗歌秉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美学传统。

潇湘妃子在网络诗坛声名鹊起于2002年前后,2006年后,淡出网络和诗坛。时隔七载,近不惑之年的女诗人再度重拾诗歌。我们从第一首《陌上桑》“回江南去/回到小巷的起点/那把淡蓝色的油纸伞在终点/回江南/回到汉乐府里去……容我经过易安的词时,有韵的/纵身/投自己”不难看出,诗人面对现实人生的挣扎,和不舍诗词后的果决。

占诗集大半篇幅的酬唱诗,一如其诗中所记“这一世的爱恨/都写进了诗里”,不乏抒情言志之笔,如写给其先生怜幽公子的《醉笑陪君三万场》:

“花满径,曲道长

霄长月短燕衔亭

吹绿风明,摇醉琴声

一弄嘤嘤,两弄卿卿

在梦里行,如此缠绵许多年

是十八长亭,或是荷叶田田

推开漫天花瓣,红尘里不经意的我

落在你的眉间。自此

所有的日子都变浅

牍上摆着雪白的笺纸,不悔衣宽的心事被你

一一说起,多少音韵离合,多少浓重笔墨

在一阕词里,你反复雕琢”

诗中既蕴涵易安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与调皮,又大胆直言“不悔衣宽”的爱恋。婉转间,一个女子情感细腻、性格炽烈的鲜明形象呼之欲出。

炽热不悔的爱情、温香若茗的友情都在潇湘妃子的长短诗行里变得隽永。

而现实的无奈、生活的彷徨,也漫溢成诗行,如“握紧手中的钥匙,带着自己的孤单/堂而皇之的在城市间流浪”(《左手祭祀,右手逝殇》),又如《谁念,东风独自凉》:

“这城市的尘色太重

握一杯茶之浅淡

我已不能作声

乍然相遇又乍然分离

这世间太多的悲喜

收了绵针,藏了柔软

树叶唱花腔

年月如花,如此薄凉”

但即便如此,性格坚韧的潇湘妃子却并不甘于命运的沉浮,诗歌的孤寂和生活的凉薄都不能阻挡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对于幸福的索求和歌吟:”就让我执一朵花的芬芳/在岁月的叹息中寂寞转身、用幸福造句,眼泪成诗”(《谁念,东风独自凉》),“天涯有些远/没有人肯打马回头”(《我今停杯一问之》)。

诗歌如是,生活亦如此。

潇湘妃子多年前与诗歌的怅然别离,及如今千帆过境后,携《醉笑陪君三万场》再度回归,与其说是潇湘妃子个人的选择和挣扎,不如说是当代诗坛一代人的彷徨与失落。在这个市场化甚嚣尘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诗歌的坚守,变得曲高和寡、举步维艰。

但是,我们依然欣喜地从潇湘妃子的诗歌里,看到了桃花薄雨醉江南;看到了北国女子仗剑天涯的豪情;看到了温婉女子含情脉脉的娇羞;看到了一个以古典韵律和意境、丰沛情感和坚定的诗歌梦想所铸就的瑰丽世界。

感觉各有各的特色

丽水金沙

《丽水金沙》以舞蹈诗画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气象、亘古绝丽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择取丽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丽水金沙》共分四场:“序”、“水”、“山”、“情”。

丽江千古情

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用IMAX3D的大片视觉重现《纳西创世纪》、《泸沽女儿国》、《马帮传奇》、《木府辉煌》、《玉龙第三国》等丽江长达千年的历史与传说,引领观众穿越雪山,

在旷远原始的洪荒之域、在泸沽湖畔的摩梭花楼、在挟风裹雨的茶马古道、在金碧辉煌的木府、在浪漫凄情的玉龙第三国、在世外桃源般的香巴拉相约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感受一个美丽的时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宋代诗人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那个人,便是王维。

王维写诗,善于借景抒情,他诗中的景色,栩栩如生,错落有致。读他的诗,会让我们感觉仿佛置身其中,可意会不可言传。

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王维,他的诗和画均来自于自然。他画中的山水,极具神韵,山的颜色形象逼真,花草树木如在眼前,流淌的泉水仿佛能听到潺潺水声。欣赏他的山水画,仿佛在读一首精致的诗,层次鲜明,立体生动。

王维的诗和画完美融合在一起,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他的诗有画意,画有诗魂,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亦或“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王维既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著名画家,他在创作实践中常常把诗、画两种艺术特质渗透、融合在一起。他的画饶有诗意。现存的《江山雪霁图》笔墨洗练简约,有萧疏淡远之致,整个画幅呈现出同他的诗歌一样清幽孤寂的情趣和开阔深远的意境,能引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他的诗,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汲取了绘画的色彩映衬和明暗对比;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注意了线条的勾勒和构图的完整统一;再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远望》),画出了景物的远近层次,的是富于画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10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