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 陶渊明遇见周敦颐

想象作文。 陶渊明遇见周敦颐,第1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周敦颐的一句千古绝唱。

周敦颐,人称周子,今湖南道县人,,我也是对他佩服不已,对他的了解也稍稍有一些。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可见,他小时候就十分聪慧与勤奋好学了。而在周敦颐14岁时,其父病逝。于是他与哥哥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后来郑向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他在职期间,尽心尽力,深得民心,不仅一边办公事,还一边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着作《太极图·易说》。周敦颐后来还创办了理学派,他的学问与气度,有许多人追随与学习,后来还出现了两兄弟,名唤为程颢、程颐,他们俩在周敦颐死后还继续发扬理学派。可见,周敦颐是多么好学呀!

可是在我的心中,周敦颐不仅是好学的,他十分还高洁傲岸。那些自以为自己十分伟大,十分了不起的角色,才是真正的愚蠢与无能,就像臧克家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还有一个贴近于我们生活的事例:柯震东在2002年是拍了央视的一个禁毒宣传片,可令人嘲讽的是,在同年,他也开始接触吸毒……

周敦颐这样一个高尚的人,怎么能不值得大家的崇拜与敬仰呢?周敦颐,我心中的周敦颐啊,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好学,学习你的高尚品质!

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依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草盛豆苗稀”不要紧,“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紧,荷锄归来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再来一壶酒,来个一醉方休!诗兴又顿起,于是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着豪兴跃然纸上。脑海中诗意的空白驱走了所有杂念,物质与精神,他选择了后者。专注而无虑,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许,归隐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于是,这便成了一种精神——“隐士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比如,80后的青春文学掀起一场风暴,这个也是作家,那个也是作家,结果翻开一看,只能感叹:中国的作家真是太多了!与商业挂钩而不能全身心致力于创作,就只能触摸大批肤浅的表面,熠熠生辉的时日就不能长久,这些书就只能挂上所谓“畅销书”的名号,成为人们娱乐的方式。所以,把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互换,当然没有错,但一旦联系起来,就难一成就真正的人才。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应该擦亮慧眼,找到自己的“田园”,将隐士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

心中的陶渊明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记

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清涩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五岁。

有了浅淡的记忆和不完善的意识。爸爸捧着书本教我背唐诗宋词,他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跟着念,也许下意识里存在和陶渊明一样的快乐与悠闲,我很快学会了这首诗,出于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标准的发音引得众人欢笑和称赞,我就更喜欢这两句诗了。

十岁。

年岁的跨度和知识的引领。再次翻阅小时候的书时充满欣喜,随手一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闯入我的视线,两句诗触碰了内心最温暖潮湿的地方,拉着爸爸讲述诗句含义,爸爸说着说着便忆起老家,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老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见底的水塘,连绵不绝的山和感动惟美的夕阳,没有勾心斗角和社会烦琐,快乐得很。”以时差为横轴,发展为纵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在何处,迷茫晕开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岁。

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的见解。课本上正式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我举手,把十岁的记忆连着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笑逐颜开,表扬了我,我格外兴奋……

十六岁。现在。

记得十五岁时,我好像是说:“陶渊明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样,做简单真实的自己,抛掉所有污秽的杂念,享受单纯的美好,用真诚而挚意的新对待每一个人。”是的,做单纯、美好、简单、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说谎话。

九月的田园,如诗;九月的风景,成画。

九月是回归的开始。果实回到大地,叶子回到土壤;太阳回到赤道线,海水回到海平面。

在彭泽县衙,陶渊明,你。

望天上云卷云舒,悲喜不复;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在九月,秋菊,你是一个婉约的女子,面容清秀,亭亭玉立。其实,你是一种植物,能够开花,你的目光悠远。在东边篱笆下。

陶渊明,你这个失意的人,累了,困了,也倦了。你也开始回归。你的回归是鸟的回归,像一只飞翔了很久,也找不到出路的鸟要回到它的天堂――森林;你的回归是鱼的回归,像一条在池塘里束缚了很久,而失去自由的鱼要回到它的乐园――大海。

陶渊明,你这个迷路的孩子,一直走在别人的路上。即使你走的很努力,也走不到尽头。你一直走,走了三十年,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你走进了尘世错综复杂的网,而你只能像一只鸟,一条鱼,越挣扎,网收的越紧。

回归是一种渴望,你渴望如潮;归心像一只利箭,利箭正在弦上。

在此之前,秋菊,你是万千种子中普通的一颗。当风吹过,你选择了自由,追随那欢乐的风。风带着你,你伴着风,开始了旅行。你们漂泊,你们流浪;你们自由,你们跋涉。你们走过许多地方,可是你都不喜欢。

直到一天,你们走到了乡村,你们走进了乡村。你被那黄昏燃起的袅袅的炊烟,你被那桑树林深处孩子们的欢乐所陶醉;你被那夕阳中静静站立的村庄,你被那田园深处孕育的宁静所陶醉。

你告诉风,你要停下来,因为你喜欢这里。风望了望四周,发现东边有一个篱笆,篱笆下面还有别的花草。说,我把你放到东边的篱笆下,你和它们呆在一起,就不寂寞了。你点了点头,听从了风。风伸出手,抚摸着你的脸,接着轻轻将你放下,然后用手抓起厚厚的泥土,盖在你身上,最后挥手,和你说再见。

你被埋在大地的心脏,你嘴里含着泥土。次年春天,你开始了生命的过程,生根,发芽,开花,结籽。你辛苦,但牢牢地守住了脚下的土地。你收获了,变成了母亲。但你依然年轻,在每一个春天重获新生,在每一个夏天经历磨难,在每一个秋天吐出芳香。你不惧风,也不怕雨;你不惧雾,也不怕霜。

你把孩子们放在身边,用心去呵护,让她们和你一样成长,一样经历,一样美丽。一年又一年,你的孩子越来越多,她们挤满了篱笆下的空间。这里是你的国度,你是美丽的王。

陶渊明,家对你而言是一个既模糊又清晰的概念。三十年是人生中一段很长的时间,你走出去没有回来。你和家相距了三十年的路程。清晰是因为你每个晚上都梦回故园,梦里永远是儿时美丽的记忆。

走在回归的路上,你像一只鸟,像一条鱼。你的欢乐是鸟归巢的欢乐,你的欢乐是鱼入海的欢乐。你开始唱歌,用歌声抒情。歌名叫《归去来兮辞》。

当回到故乡,家变成了真切的现实。陶渊明,你看到了欢迎的仆人和着急的幼子;你看到了后檐的榆树和柳树;你看到了堂前的桃树和李树。你像一只归林的鸟,你像一条入海的鱼。你看到了远处夕阳里的村庄,你看到了屋顶上的炊烟;你听到了深巷中狗的吠声,你听到了桑树梢鸡的鸣叫。

那一刻,你的眼泪如大雨磅礴。你喜极而泣。

九月,大雁在天空斜成一条线,挥着翅膀,飞向南方以南;大雁把声音留在大地,声声啼叫,响在北方以北。

九月,秋菊,遗世独立。

你不张扬,也不自卑;你不骄傲,也不谦虚。你的目光如澄澈的秋水,不含任何杂质;你的胸襟开阔,放得进远处的南山;你的气质高雅,如下凡的天女;你的芳香如月光,淡雅而绵长。你本身是一条风景线。

同时,你又是风景中的元素,诗歌的字句。你用花朵托起了秋天,托住了秋天的韵味。你站在田园之中,静静绽放,似在尘世之外。你既在季节之内,又在季节之外。

陶渊明,你是个失意的人,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在灵魂深处,你高处不胜寒。你需要安静,谢绝了所有登门拜访的人;你需要反省,拒绝了所有的嘲笑和安慰。

乡村,像一个母亲,给予你需要的一切;乡村,像一个过滤器,涤荡了你所有的烦恼;乡村,像一个神医,治愈了你心灵的创伤。

你,开始自斟自酌;你,开始自娱自乐。家里,你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外出,你看到树木欣欣向荣,听到泉水涓涓流淌。

陶渊明,你是仁者,也是智者。仁者乐山,你登东皋以舒啸;智者乐水,你临清流而赋诗。

九月,风渐起,雾渐浓,气温也逐渐下降。万物开始凋零。秋菊,你的花开正到最盛时。

秋菊,在风中,你是一个舞者,在风中摇曳,舒展自己的身躯,作飞翔状。在雾中,你站成一个缥缈仙子。你的身躯,若隐若现;你的面容,如梦似幻。

你既不拒绝热闹,也不排斥安静;你既不拒绝温暖,也不排斥寒冷;你既不拒绝赞美,也不排斥贬低。你只是努力,让花开的更盛,让梦做的更美。

在渐起的秋风中,你又开始了醉情的舞蹈,舞姿优雅,舞步轻盈,把香气洒向远处。

在秋风中,有暗香浮动,盈满衣袖。陶渊明,你放下酒杯,循着花的香一路走来。

你们在时间的无涯俟中相遇,没有迟一步,也没有早一步,遇见了,像老朋友一样,轻轻地问一声,噢,原来你在这里呀。

秋菊遇见了陶渊明,便更具追求本真的风骨,便更具含蓄内敛的内容,便更具洒脱的逸质。

陶渊明遇见了秋菊,便有了无话不谈的知己,便有了用以抒怀的寄托,便有了高山流水的知音。

陶渊明携秋菊回家。他们把酒临风,共庆相遇;他们秉烛夜谈,共贺相知。一任时光在身边老去。

他们对酒当歌,他们对月抒怀;他们一起驻足,他们一起行走。陶渊明带着秋菊住进了桃花源。

九月是一个乐器,他们把它擦的锃亮,并且吹出了一曲千古绝唱。

冰心奶奶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虽然她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作品还广为流传。我常常和冰心奶奶的作品约会,常常遨游在冰心奶奶的作品中……

我和奶奶的《谈生命》约会。在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中,奶奶把生命比做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把生命比做一棵壮大的小树。冰心奶奶在文中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没错,人一生中不可能完全快乐,也不会完全痛苦,也一定会有磨难,我们又不何尝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命呢?

我和冰心奶奶的《笑》约会。在这本小说中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中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到五年前田野道旁看到一个孩子的微笑,又想到十年前看见的一个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温柔亲切和善。

我和冰心奶奶的《小桔灯》约会。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爱。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天很黑,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作者,让作者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爱和冰心奶奶约会。

写我眼中的陶渊明的作文950字

 陶渊明,我感谢你的真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之五)

是的,他就是那么一个风姿潇洒、心定气闲的隐逸诗人。这确实是他最好的自画像。因为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留下了类似的墨迹。

从最初五柳先生的“箪瓢屡空,忘怀得失”,到临终前的从老得终、奚所复恋;从辞官归隐时的如释重负,到躬耕田垄后的无怨无悔;从现实生活中与村民相处的自得其乐,到对理想境界桃花源的美好憧憬。凡此种种,无不一以贯之地表现他远离世俗尘嚣、安贫乐道的闲适与潇洒。

所以,他很早就赢得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

追溯我喜爱陶渊明的`原因,起初只是为他的心境所震撼。然而,伴随我对他的了解,我才发现他的内心并非一直静如止水。相反,在不少时候,他的情感显得那样激烈:年少时,他曾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激情;成年后,他在《感士不遇赋》中借古叹今,在《闲情赋》中抒发追求理想的执著;直到晚年,他还“慷慨独悲歌”,以激愤心情赞美敢与命运抗争的夸父、精卫,并在《咏荆轲》一诗中歌颂舍身报国的英雄。

因此,我在思索一直崇尚恬淡闲适风尚的陶渊明,其内心何以如此复杂呢?

我个人以为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优秀诗人是以其内心情感的丰富,彰显出诗歌的真实和不朽。一个人遇到不同的生活处境时,难免流露出不同的情感。特别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南朝)之交,社会动荡,官场黑暗,市朝竞趋。社会的种种丑恶让他深恶人性的虚伪和狡诈。终于,他决定以真诚的人生对抗时代的虚伪,以清新的诗风抵御社会的污浊。

所以,陶渊明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始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坦诚地呈现出来,并在诗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朴素的文字传达他的喜怒哀乐,豁达的胸襟让他看淡诸多名利,笑对贫富生死。我想,这大抵就是自晋朝以后的历代,虽和陶之作汗牛充栋,但是很少能企及陶诗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终于明白了隐居山林的你对我们青少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的原因。这就是你的真诚,你的豁达,你的乐观,你不羁的性格。

陶渊明,愿千载以后更多的读者能体味你的诗文,感受你的真实和执著,领略你的风流韵致。

陶渊明,我感谢你的真诚。

点评

本文的优点较为突出,那就是作者在读陶渊明诗的过程中,发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由此,小作者知人论世,把诗人还原到晋宋之交的动荡社会中,从历史的波诡云谲中窥见了诗人“以真诚的人生对抗时代的虚伪,以清新的诗风抵御社会的污浊”的用心。这不能不说是小作者善读善思的表现。先哲有语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王同学的这种思考确实值得我们称赞。

写作思路: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正文内容:

一次难得的机会,我得以拜访陶渊明。

几经周折,我才找到他的住处。他的房屋建在热闹的街市旁,周围一些达官显贵的宅邸富丽堂皇,门庭若市。反观陶渊明,他不仅宅子简陋,门前更是空无一人。轻敲几下,门就开了,身着粗布衣的陶渊明伫立门后。听说我是来拜访的,他便将我领了进去。

屋内陈设简单古朴,雅致自然。我观察四周时,陶渊明浇了浇自己种的几棵菜,随即拿出了一壶酒 与我对饮。

见他这样怡然自得,我忍不住问道:“您为何在如此喧闹的地方 也这样心如止水、自得其乐呢?”“我认为 ,只要心志高远,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况且这里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确实很清静”, 他的回答几乎脱口而出。

我们开始聊天饮酒,酒本是浊酒,但与陶渊明睿智的话语相融,便成了佳酿。

谈至黄昏,我们的谈话才在陶渊明“观景”的邀请中结束。

我随着他漫步到东篱之下,路旁野菊怒放,他采下一朵捧在手中。旋即起身抬头,极目远眺,我也随他的目光望去。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夕阳下的南山景致分外秀美,山峰间薄雾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许久,我收回视线,却见陶渊明仍在凝望,沉醉其中。 似思考着这之中蕴含的人生的真意,又似在赏景,我们默默无言。

最后,我不敢再打扰他,微一人欠身,悄然离去。

我家阶梯转角有盆石榴花。它的叶子是椭圆形、小小的。枝头上长满了花蕾,是要开花了。我好高兴!

有的才是花骨朵,绿、黄、红色相间,像个五彩灯泡;更大的花骨朵儿,像一个小葫芦,尖上已经有了一条裂纹;有的裂开小嘴,露出了一抹红;有的正开着,只见包着花瓣的那层“皮”慢慢地向外翘,里面的花瓣也跟着一片片张开,好像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姑娘;有的壳翘得不能再翘了,花瓣也全张开了。我发现,石榴花的花瓣是红色的,有6片。低头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它的花蕊是**的。远远看去,像一位娇艳的小公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42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