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拿起画笔,快乐的心情就不断地涌上心头,美术让我感到快乐,也让我很有成就感,从小到大也囊括了不少校内或校外的美术比赛奖状,是我最得心应手的一科,做起来游刃有余,不管是画漫画、作立体造型、素描、或画海报,我都乐在其中。
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美术呢?从打草稿构思到剪剪贴贴开始,一步一步专心努力的做,从开始的期待到完成的喜悦,以及伴随而来的赞美声,那种满足感真是无与伦比,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微不足道了,我常常待在书桌前,一开始动手玩美术,就会一头栽进去美术的世界,如果不被外力中断(例如想上厕所、肚子饿、被妈妈威胁不许再做了),我可以做到地老天荒。
还记得有一次去石门小学参加学生创意设计比赛,那是四人一组,参赛者需针对比赛单位现场所规定的主题,在两小时内做出相关的立体设计,我们经过短暂的小组讨论后,立即分工合作将手边能派上用场的工具都用上去,结果,我们还拿到中年级组第三名的佳绩,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
美术是我在忙碌生活中释放压力的万灵丹,每当我被课业逼得喘不过气时,忙里偷闲画个小插画,就可以让我再次充满电,扫掉所有的不愉快,屡试不爽。我很感谢我对美术还有这么点小小的天分,让我可以自娱娱人,不只从中得到许多成就感,也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会继续保持这个小嗜好,继续爱上美术。
作文标题: 美术是我的最爱
关 键 词: 美术 初中初三 500字
字 数: 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三500字的作文,题目为:《美术是我的最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优秀作文
从小的我就酷爱美术,再加上家庭里姥爷、妈妈留给我的先天性美术细胞,所以在小时候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就有一种长大要当画家的梦想。来源:作文网
我一直都很偏爱欧式田园油画和日式动漫,欧式田园油画体现出了欧洲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从油画笔开上色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欧洲的田园的一点一滴,就如同一幅名叫《塞纳河畔上的鲜花》的名画一样,作者用油画画出了河畔边的鲜花,强调了色彩的鲜明,饱和与暗,用笔在画上一圈又一圈地上色。仿佛就像草地上的花在舞。不仅如此,日式动漫也正如所说的电脑制作出来的漫画,一秒由24格定格然后再像放幻灯片一样放映出来,把静态、动作表现出来就像是真人一样。
总体来讲,美术包括、油画、漫画、素描、水粉画等。对于每个人来言,美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当你走进大型商店,里面的广告牌上都会不时地出现动漫人物的形像或者古色古香的异国风情。或者你走进卖杯子的商店时,货架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杯子出现在你面前,你难道不会被这些形态各异的杯子挑的眼花了乱吗?
当然美术对于我来说那更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语言。如果我失去美术就像小鸟失去了双翼般一样痛苦。每次我拿起画笔开始作画时,那时郁闷、烦恼、和平静的心情我都会用画纸表现出来。只要我拿起画笔,我会忘我地开始画画。
美术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理想。我的理想伴着我的爱好一起飞翔。
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一二班 田子千
要了解美术作品,就应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就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直观形象的艺术。所以,大自然中美的东西不能称之为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内部形式,即“构图”;二是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
构图就是画面中诸形象、形式因素的组织安排,即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织成艺术整体的方法。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和表现手法,对各种构图类型的欣赏可以从相关的构图形式法则知识入手加以把握和分析,但更重要的是要体会构图的整体形式与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是否相得益彰构。
美术语言就是画面中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即作品的外在形态。美术语言由不同层次的语汇构成,即“媒材语汇”、“手法语汇”和“形象语汇”等。这些语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欣赏美术语言时,一方面可以分别欣赏不同层次语汇自身的美感意味(如对中国写意画水墨笔法技巧的欣赏),更重要是要把握作为作品整体创作风格的审美特性。
在一般意义上,所谓形式美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中,主要是指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既和谐(符合一般规范)又具有创造性(显示个性色彩)的组合。在美术的发展历史中已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如圆形、球体、三角形、黄金分割律、蛇形线等等)和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平衡、秩序、和谐、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等)。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普遍性,是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感受等方面相吻合、相联结的,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文化积淀的产物。正如康德在谈到审美欣赏时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时,也由于形式美是人类审美历史不同文化积淀的产物,它必然具有不同时代、民族、地域,甚至不同个体的经验、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形式美的欣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形式美”表面,而应进一步深入到意义的层面。
另一方面,形式美在美术作品中还指与不同美术种类或不同媒体材料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美术语言和语言表达方式,诸如油画的色彩感、塑造感、笔触肌理感等,中国画的水墨趣味、描法、皴法等,以及所谓油画味、国画味、版画味、雕塑感等等。这些作为由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和艺术创作、欣赏实践积累的产物,也具有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也是美术形式欣赏的重要内容。
奥维德在凯撒遇刺一年后出生,他的第一部作品出现在奥古斯都执政初期
奥维德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各种各样的作品,但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来说,没有一部像他的《爱的艺术》(Ars Amatoria)那样有见地,乍一看,Ars Amatoria的三本书是一本短诗集,用爱情故事的共同比喻:被禁锢的情人、奴隶中间人,以及爱情,富有的对手,女巫的狂吠,不忠,偶尔成功的 邂逅
然而,他们也包括挽歌,教读者如何成为一个好情人
接下来是814行诗《爱的治愈》(Remedia amoris),教读者如何善于分手,《奥维德塑像》(CC by-SA 3
0 ro),尽管它是用2 CE写成的,但Ars Amatoria的许多建议和方法都是有帮助的,不管是哪个世纪
奥维德给男人的建议包括:外表体面,气味好闻,用阿谀奉承,不要忘记妻子的生日,永远不要问女人她的年龄
奥维德还为女性提供了许多在当今杂志上不会过时的技巧,如调情技巧、日常美容习惯的建议、发型、服装和化妆
普布利乌斯·奥维迪乌斯·纳索出生于公元前43年,罗马东部亚平宁的苏尔莫镇
奥维德来自一个富裕的马术家庭,他们把他和弟弟送到罗马接受教育,让他们以后在公共生活中从事职业
哥哥去世后,奥维德放弃了学习法律和政治,开始了一段旅行
奥维德回国后,曾担任过一些次要的公职,直到他最终辞职认真地从事诗歌创作
老人塞内卡形容奥维德生性情绪激动、冲动冲动
事实上,奥维德在塞内卡回忆早期奥古斯都时期的宣言学校时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塞内卡的说法,奥维德在学生时代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牧师
塞内卡甚至评论了奥维德的聪明,并补充说“除了他没有固定的顺序浏览那些平凡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成见的开始,这种成见通常会被奥维德运用,奥维德缺乏判断力(或可能有错误的时间感),奥维德在《阿玛托利亚》中也有关于通奸的文章
如果不是因为奥古斯都皇帝刚刚通过了公元前18年的朱利安婚姻法,提倡一夫一妻制以提高人口出生率,并有效地禁止通奸,奥维德在《爱摩利书III
4》中的声明“事实是,没有一个女人像她那样激动人心,她会低声说:“如果我们被抓了怎么办?以及“如果你想要一个忠诚的妻子,你为什么选择一个美丽的妻子?”?“虽然很受欢迎,也很有趣,但在公元前8年,他被逐出罗马,流放到黑海上的托米斯市,因为他们似乎颠覆了皇帝的道德法规,托米斯遗址(罗马尼亚康斯坦尼亚)(抄送BY-SA 4
0),鉴于这部作品(1 BCE)和流放(8 CE)出版时间的长短,一些学者认为奥古斯都仅仅用这首诗作为一种更私密的理由
在他的流亡诗中,奥维德自己描述的原因相当神秘,正如卡门的错误(“一首诗和一个错误”),他讲述了一对“罪”导致他被皇帝奥古斯都在8 CE中流放
尽管奥维德将自己的一项罪行描述为一首卡门(carmen,下称“诗”),据称是指导读者通奸的艺术,但他不愿描述另一项罪行是什么——据说是出于不冒犯皇帝的愿望,这幅画名为“奥维德被逐出罗马”(公共领域),奥维德的谨慎并没有阻止学者们猜测他被流放的可能原因
最流行的理论似乎是,他被流放与他在活跃的社交圈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关,这个社交圈是围绕奥古斯都的女儿茱莉亚成长起来的,茱莉亚是艾尔所以在那个时候就被放逐了
阅读更多…,这个免费的预览只是一个伟大的好处,你可以在古老的起源溢价,加入我们那里(方便,即时访问)并收获回报:没有更多的广告,没有弹出窗口,获得免费电子书,加入网络研讨会,探险,赢得礼品赠品和更多!马蒂尼·费舍尔是一位神话学家和作家
她的著作包括《时间地图:语言和文字的演变》,上图:庞贝城卡斯蒂阿曼蒂(Casa dei Casti Amanti,IX 12,6-8)宴会场景的罗马壁画
(公共领域),由马蒂尼费舍尔,马蒂尼费舍尔来自一个历史和文化爱好者的家庭
她毕业于澳大利亚麦格理大学,获古代史学位阅读Mor
美术欣赏与感悟
上了美术欣赏课,感受颇多。
美术欣赏课使我的视野由古希腊、古罗马倏而转到了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古罗马、古希腊的宏伟的宫殿建筑、众多的雕刻作品,展现了这两个伟大时代曾经的辉煌。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局面。使我知道了中国的陶瓷艺术的源远流长,和陶瓷艺术对于世界的贡献。通过中西方美术艺术的差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西方美术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及增加了我对于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之情,也使我更加了解了西方的美术艺术。
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对于绘画艺术的欣赏,而且是对于雕刻、建筑、陶瓷艺术等等艺术中所体现出的美术艺术的欣赏。我想上美术欣赏课给我的最深课的感受莫过于此了。这使得我的眼界大开。
美术欣赏当然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的,各个艺术流派的,不同方面的。有古罗马、古希腊的最具特色的建筑、雕塑。有文艺复兴时期各个艺术大师的杰作。还有近现代的各种新兴的流派的介绍。这些都是西方的艺术中的美术艺术的具体体现。那么对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要数陶瓷艺术,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更加不同于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是中国独有的山水画的艺术手法。我在选修《中国水墨画基础》课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中国的山水画很是不同于西方的绘画。他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他有一个外国留学生跟他学习中国的山水画法,但是不管怎样这位外国的学生都画不出中国山水画的那种真正的味道,尽管他的画功很好。从这个例子中,我想中国山水画是凝结了中国人民的特有的情节在里面的,所以外国的画家很难画出中国话的味道来。当然,西方和东方的绘画艺术分别属于不同的画法,各有千秋。因而我们应该相互学习,才能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而不能顽固守旧。尤其在当代不断发展的世界里,加强彼此的交流学习更加显得重要。
中国画注重画山水等自然景物或者虫鱼鸟兽等动物,并且善于运用空气透视法,而且善于想象,这样可以使得绘画有远有近,画面有种旷远阔达的气象在里面,并且中国的画更加注重使内心的情感表达在画上。而西方的绘画主要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表现的绘画作品多为描摹人物、事件为多,展现的空间不够开阔,所以常有种压抑的感觉。
看中国画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善于运用留白的画法,而且多描摹大河高山等雄伟的景物,所以有种壮美之感。而描摹的花鸟树木却给人一种伶俐轻快、聪慧灵性之感。而观看西方的绘画则多为油画,色泽虽然浓重,但却看起来大多有种灰暗之感。很少可以感受到空灵之感。我想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因为西方受宗教的影响深远,宗教气氛浓厚。而中国则不太相信宗教,相反中国的儒、释、道教则更多的是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方面,因而束缚较少,所以中国的画更让人感觉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当然和作画的工具的运用也有很大关系。西方用画笔,中国则是毛笔。这种工具的差异自然导致了做出的画会有差异。还有就是颜料的使用了。中国画用墨先画好画,然后再经过一种工序叫做装裱,这样给画加上各种鲜亮的颜色。使得中国的画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而完好,不退色。但是西方就很是不同了,用画笔在画布上作画,颜料用化学颜料,画好后保存就很麻烦,比较容易褪色。当然这些都是古代的一些做法了,现在西方的保存技术是大大的提高了,我们反而落后了。
现在当然是有很大的改变了,以前是东学西入,后来是西学东入,到现在东西方的交流是不断地加强,相互的影响。所以绘画艺术也不断的相互的学习借鉴。
中国的建筑和西方的建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房屋时用木材制作的,而西方的建筑则是用石材制作的。这和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古代处于长江黄河流域,土地肥沃,深林茂密,地势平坦,所以盛产优质木材,因而房屋多为木材制作。而西方则多山地,山产石材,所以他们必然会以石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另外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石雕雕刻雕像繁荣的原因之一。我原先以为石材造的房子当然会比木头造的房子坚固的多,但是我的猜想是错的。石材耐压但是韧性差,而好的木材不但耐压而且韧性很好,甚至比钢还要好。这是我叹为观止。而更加令我感到惊叹的是,中国房屋使用了斗拱的结构,这使得每个梁柱环环相扣,使得屋顶的巨大重量通过斗拱的精巧的结构而转移到支撑房屋的大柱子上去。这就使得屋子的墙壁不用承担重量而仅仅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这俨然是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雏形。而且这种斗拱的结构还有利于房屋的扩充,而不用费很大的功夫。也就是说可以在原来的房屋上面通过梁柱来扩充,而不用推到重新来建。而西方的石材不仅韧性不好,而且还要承担很大的重量。并且可扩充性也不好。当然它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加高。中国的房屋却多是一层的。中国常见的高层建筑恐怕要数塔了,然而塔的建筑形式去时舶来的,因为佛教的传入而传进来。西方石材建筑的集大成恐怕是凡尔赛宫了。中国的木材建筑的集大成当然非皇家的宫殿了。中国的房屋建筑多主张对称美,建筑群往往有一条中轴线,而西方的的建筑则多曲线,典型的教堂大多有圆形的穹顶结构。
较之,我认为中国的木材建筑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而感觉西方的石材建筑则多是一种凝重深沉。另外中国房屋的顶部的铺设的瓦也是中国的特色了。瓦的使用使得雨水可以轻易地留下来不易造成屋内漏水的情况。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瓦在中国可能很少再见到了,瓦因而成为中国文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常用的对象。当然不仅仅是怀念瓦,大概可能是怀念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在迈向新时代时发出的叹息吧。
谈到文艺复兴,我们自然会问那么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发生呢。也许我们不应该这么问,而应该问,文艺复兴为什么在当时发生,而且发生在意大利呢。因为欧洲的思想受中世纪的宗教影响太深了,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地束缚,人们想摆脱这种束缚追求自由是他们神圣的权利。所以不管迟早,文艺复兴都会发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之所以叫做文艺复兴,是因为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时代曾经有过辉煌的文艺、科技、思想的繁荣。因而要打破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束缚,那自然是人想到的就是文艺复兴的提法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发生在当时的意大利。因为当时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很快,新兴的阶级自然不愿继续收其他力量的阻碍,所以就会寻找新的思想来冲破旧的思想。再加上许多的天才人物的出现所以便形成了当时十分繁荣的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带给欧洲人们新的思想,逐渐的使得人们从宗教繁重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可以说为以后欧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促进的作用。而在文艺复兴中崭露头角的天才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的知识和财富。
中国的制陶瓷的工艺可以追溯到商朝开始制造青铜,青铜虽然不是陶瓷,但是可以称得上是陶瓷工艺的原始阶段。后来出现了黑陶,大约唐朝时候产生了瓷的工艺。这是很大的进步。瓷的出现弥补了陶的表面不光滑的缺陷,使得瓷的应用广泛的深入了人民的生活之中。景德镇成为我国的制造瓷器的中心之一,饮誉海内外。陶瓷甚至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陶瓷文化。很多士大夫都参与陶瓷的制作。这就使得中国的陶瓷技术当时遥遥领先与世界。西方的国家通过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等不惜重金来购买中国的陶瓷,把中国的陶瓷当做稀世珍宝对待。几个世纪以来在西方形成瓷器热,经久不衰。中国的瓷器上面可以绘画、可以有文字书法等等。不仅仅是器物,更是一种人文的精神的表现。当然随着瓷器制造技术被西方所掌握,陶瓷的制造的技术不再是秘密,但是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西方的美术艺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的地方,那就是追求美。我想中西方在不断的交流中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促进彼此更好的发展。当然我们也要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能抛却我们古代的灿烂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西方的交流融合中把握住前进的方向,永远有自己的归属。
我想美术欣赏课教诲我很多的东西。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课。
注,楼主请根据自己情况更换人名,地名,等不妥之处!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在教育过程中对美术的感受为例,详细写出美术的内涵以及实践。
正文:
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对美术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总之这次的学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学习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一、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整堂课中教师应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得到升华。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
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之,这次学习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明白美术课是怎样上的,明白美术老师是怎样做的,明白和学生是怎样互动的。这真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最真实、最纯朴的美术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我对美术课有了全新的目标,全新的方向,开发自己的美术校本课程,让学生接受最生动的美术课。
写美术老师的作文篇1
我的老师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笑星”语文老师,“严星”数学老师。但在我眼里,美术老师这颗“美星”是最闪亮的,最动人的,最美丽的,她永远向同学们发出耀眼的熠熠光芒。
教美术的方老师永远是那么美,身材苗条,虽然三十多岁了,可看起来还很年轻。瞧,一位“模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来了。定睛一看,原来是方老师!一头酒红的头发瀑布般垂直而下。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星星,像露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两个深深的酒窝映衬着洁白的牙齿,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蜜。时髦的衣服总是跟随着她,红的、黄的、白的。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还真像一位时装模特。她常说,“人靠衣装,美靠梳妆”。猫儿步给方老师打造了优美的姿态,印证了美的标准。一股淡香味不时从方老师的身上散发出,让每一个人如痴如醉。方老师似乎成了每个同学心中美丽的化身。
方老师不仅是美丽的化身,而且画技高超。廖廖几笔,几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跃然纸上,让我们大饱眼福。方老师,只要大笔一挥,栩栩如生的机器猫、蜡笔小新、米老鼠就要在黑板上和你打招呼了;德夯的瀑布、凤凰的吊脚楼、隘口的吊桥,则带你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在方老师的纸上诞生了;一条呼风唤雨的真龙在方老师的笔下出现了。美丽的凤凰、威武的雄狮被方老师画活了。剪刀一动,大熊、小小猫、青蛙都赶来和你聚会了;小狗、小鸡、小鸟便从方老师的手中跳了出来。那一幅幅精美的窗花成了我们的抢手货,盘中餐。可是,对方老师来小说 ,还真是小菜一碟。
方老师上课可幽默了。一句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的语句经常脱口而出,可吸引人了!记得有一次,陈汝豪写作业,被眼尖的方老师发现了,立刻甩出一句“哈哈,今天我有大丰收了!”话音刚落,陈汝豪手中的橡皮立刻“跳”到了方老师的手中,第三组辛辛苦苦挣得的五十分,立刻变成了五根牙签。另一次,同学们正在认真地作画,忽然,方老师包里传来一阵手机铃声,“上课还有音乐伴奏啊!”同学们又被方老师脱口而出的这句话逗得前俯后仰。
方老师,你是我心中一颗明亮的星星,你散发出的睿智光芒永远照耀着我。
写美术老师的作文篇2
漫长的假期之后,终于在周三再次见到美术老师。张老师将往昔的短发束了起来,一条短小的辫子坠在脑后。额头依旧是齐齐的刘海,带着微染的金黄。她微笑着,眼眸愈加的明亮。我喜欢她,她从来没有多高高在上,当我们笑着向她摆手时,她会露出孩子般的羞涩,真诚地咧开嘴笑。这是一种亲切的姿态,所以每个人都爱她,也爱这周三最后一节美术课。
说实话,我总觉得美术老师是一名才女。第一次见到她,她的俊美着实让我惊异,而她嘴中不迂腐,不陈旧的道理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她字字句句都极纤细地说进我的心里,她将美术出神入化地融入生活,又于生活中总结出美术。那是我最为喜欢的开场白,很长,却不无聊,她说出了我心底最深的向往,使我听着听着,潸然泪下。她是特别的,永远会用略带幽默,略有通俗的话带我们去热爱生活,她似乎便是孩提时的万花筒,我们透过她,可以看到这世界间种种的纯净与美好。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灵,总是受到美术老师这缕阳光的照耀,足以驱散种种阴霾与哀愁,让爱和光明生长。
今天学习的,是关于那幅名画《蒙娜丽莎》的鉴赏——小小的精致的`画印刷在我们美术书的扉页。这往往是容易被遗漏的角落,美术老师却每每会极认真地备课,介绍那些我们极有兴趣的故事。
大家统统屏住呼吸,静静地听她讲述。她说,达芬奇是一个难得的天才,他是横跨各种领域并且有极高造诣的第一人,拥有无人超越的智慧,甚至有人怀疑他不是人,而是神,是来自外星球的。因为他是一个左撇子,可以随意地将字正反调过来写,或是上下调过来写,所以写出的文字常常复杂难于看懂。教室里一阵惊叹,我的心猛烈地跳动着——虽然关于达芬奇精通各个领域的智慧我早从书籍中读到过,但却没有美术老师所带来的这种极强烈的震撼。这便与一个老师自身的语言魅力有关吧。她说着话,而并不忘幽默,说到有些人认为达芬奇不是人的时候,她戏谑道:“达芬奇是人,不是九天仙女下了凡。”大家“哈哈”大笑,而我望着她脸上的温柔,深深地沉醉,也深深地钦佩着。
课堂极其匆匆,当铃声响起,同学们的欢呼声压过一切。我看见,她脸上带着笑,柔声细语地说:“下课了,同学们再见!”,又极轻轻地鞠了一躬,汇入人群中,走出了教室,那个小小的辫子响着的依旧是轻快的节奏。我想,她已经向每个人诠释了“灵魂的工程师”的真正意义。
写美术老师的作文篇3
我与梅老师认识至今已有七八年了。还记得那一节课,我们的小手中都拿着彩色粉笔,来到操场上,梅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画出我们心中的高楼。那是小学的第一节美术课,而梅老师就是我的第一任美术老师。
梅老师长得高高瘦瘦,大眼睛,脸上总挂着一副让人舒心的笑容,洋溢着阳光气息,似乎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他的美术课。
四年级时,梅老师叫我加入美术小组。每天放学后都去练习画画。记得那时,美术室里挂着一幅人像素描,是梅老师画的。我十分敬佩他有如此好的画功。于是,我就暗下决心要学好画画。每天我去练习画画时,梅老师总是问我一句话:“你的画画好了吗”其实这并没有丝毫催促责备之意,只是要关心了解学生罢了。当我把画交给他时,他总是要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然后再把画中的不足之处一一指出,然后再让我修改。当我遇到困难的地方,他总是先示范一遍,然后再让我练习,日日如是,我的画技也渐渐有了一些长进。
到了五年级时,梅老师带着我去参加市的比赛。我在赛场上紧张地比赛,而梅老师就在赛场外紧张地等待,还不时给我一些指导。梅老师在赛前就为我花了大片心思:为我找素材、修改、提意见。但我最终还是令他失望了,我只得了优秀奖,与三甲无缘。而梅老师却鼓励我说:“这次不要紧,‘初生牛犊不怕虎’嘛!明年的比赛继续努力!”听到老师的鼓励,我也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是,没等到我参加第二次比赛,梅老师已经调到其他学校任教了。
再次之后,我们要参加一次集体画比赛,梅老师还特地回校指导我们。我感到无比的高兴,特别努力地练习。可在那一次之后,我与梅老师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如今,我仍是那么喜欢画画,仍是那么努力地学画画。每当我画画时,我就想起梅老师,是梅老师带我进入画画这个世界,是他在画画上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梅老师,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无论我与梅老师能否再次见面,我都想跟他说一句——梅老师,谢谢你!
写美术老师的作文篇4
两个学期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我来到了六年级。新学期新气象,我们迎来了几位新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术吴老师。
周一下午最后第二节课,我们迎来了新美术老师。她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有点像刚毕业的大学生。戴着普普通通的眼镜,梳着整整齐齐的头发,穿着朴朴素素的衣服,一点也不特别。所以同学们也没把她放在眼里,该干嘛接着干。而老师也似乎没有给我们一个“下马威”的意思,只是讲了一大通的规则,大家说说笑笑,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谁知道,这位仁兄居然是只“母老虎”,这下可有苦头吃了:又要上美术课了,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大家更是“肆无惮忌”。有的同学连美术工具都没带,带了的,也只是随意的灌了点水,又玩去了。美术老师自然是“大气过望”,一声“河东狮吼”把我们震醒。又把我们班和六班比较,说人家六班什么什么好,什么什么积极,而我们呢,样样不如人家,还不努力。听得我们是咬牙切齿,暗暗发誓,下节课一定要证明给老师看,我们不必六班差!接下来,老师又开始“论错行罚”,对刚上任的美术课代表、组长,一人“赏”一顿臭骂,我们无可奈何,只好无可奈何的听着。唉,不愧是专职老师啊,咱惹不起。
这只是新来的三位老师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如果我们不努力,可有好果子吃咯!
写美术老师的作文篇5
我的美术老师是汤老师,他相貌平平,算不上“帅哥”,但汤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感动了我。
汤老师是一位笑口常开的老师,只要上他的课,“哈哈哈”的笑声就连绵不断,活脱脱就是来听笑话的!
汤老师还有一个神器:金龙银鞭。当风声划过教室,当猪叫声弥漫全班,当“啪”声响彻云霄时又一名受害者诞生了!于是,汤老师就用一把软尺堵住了全班同学的嘴。尽管也有勇敢者多次挑战,但汤老师屡试不爽。
汤老师也极具有独特魅力,当全班都捧腹大笑,“生命垂危”时。汤老师一句“好了!”全班瞬时鸦雀无声,不知是害怕,还是对汤老师的敬畏感,总之,汤老师不怕我们笑得收不回来!
汤老师一点儿也不偏心,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在家隔离了七天,返校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白传》早已读完;英语课的进度如长蛇般,数学新的一个单元讲完,美术我则少画了六张画!更“可悲”的是:没画完的,放学后要留下来完成!
放学后,同学们快乐自在地回家了,而我则挥汗如雨地奋笔疾画。汤师并没有悠哉悠哉地坐下来,一脸得意地瞧着我,跷着二郎腿在那里讲大道理,而是仔细地教我画,耐心地给我讲绘本的版式与技巧,我很快补完了四张。而汤老师见我已经学会了,就让我先回家了。
汤老师还很开放,让我们到楼下写生银杏,在三角大厅仔细观察书包写生!让人忍俊不住的是,汤老师竟让大家把“鞋”脱下来放在桌上给鞋子写生!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听着《命运交响曲》自由挥洒的画出一副抽象画。在艺术的世界里,汤老师将文学﹑美术﹑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好玩又有深度!
汤老师,这位头发乌黑,眼神慈祥,身材中等,爱吸烟的爱心老师,他那笑眯眯的脸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
艺术具有超越语言的力量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近年发展的一种以多元艺术性媒材所进行的广义艺术性活动,着重于透过运用媒材,在自由创作中探索生命故事、捕捉内在心灵流动的轨迹,并展现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的内心情感。所呈现的整体成品,建构出一座连结创作者心灵内在与外在的桥梁,也提供外界与创作者进行沟通的管道。
此一治疗取向已逐渐在精神医疗、心理治疗∕咨商、教育、社会工作、医疗复健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身、心、灵全人照护的触媒之一。
回溯人类发展历史,在没有画笔颜料的远古时代,人们已懂得运用自然界的材料作画记录。史前岩画显示,绘画可以不受媒材、阶层或心智年龄限制,并兼有传达讯息的功能。取材便利的现代人,投入时间于各种学习,往往致力于更社会化、更知识化、更先进有效能;工作讲究专业,休闲讲求品味,艺术追求精美,然此同时,却常忘了纯粹玩乐的童心,忘了自然、忘了自己,也忘了只要愿意尝试,随时可以拿起手边各种工具,天马行空地创作。
我记得国小时,有一门「生活与伦理」课程。导师总在每周六指派我额外作业:在家将次周进度的课文插图,照本宣科地手绘在一张图画纸上,隔周一导师再将这幅画张贴在教室后面看版;周周如此。尽管我很不喜欢刻板地模仿现成作画,却还是默默接下,一次次完成这个无趣任务。
苦不堪言的时光中,所幸也有温馨的片段
在一次磨磨蹭蹭中,父亲走过来信手拿起蜡笔,很自然地在画纸上一边着色、压抹、混色,一边告诉我:「这颜色叠上哪几个颜色,就可以调和成你想要的颜色。」
瞬间得到提点,仿若开窍般的经验,是铭印甚深的私房启蒙。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父亲,发现他弹起钢琴竟也是无师自通,音阶准确地自弹自唱、怡然自得。我惊艳于父亲的天赋,也对人们在无所为、本性真情流露的放松状态中所释放的潜能感到惊叹。
被迫仿效的经验并没有激发出我的由衷兴趣,反而局限了我的想像与绘画能力。年少时的我对几项才艺都有着好奇与信心去尝试,唯独对绘画总是感到挫折没劲,直到接近而立之年,参加了艺术治疗成长团体。
在团体中,我发现不论使用哪些媒材,进行何种形式的创作,我或团体任何成员都有各自独特可辨识的个人印记。这现象深深令我着迷。借由创作与作品,「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再是标语宣示,而是可以被体验的真实。
自此,我仿若打开另一只眼,饥渴地看画展、赏画册、阅读荣格心理学。不过,我仍没有「我可以画」的把握或固定绘画的积极行动。
直到陪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儿童绘本这个大宝库。我注意到有些绘本使用极少文字,甚至只有图画,不拘媒材或创作形式,却能够将作者想表达的意念与情感跃然纸上,且老少读者都能心领神会。
例如李欧.李奥尼出版逾五十年的经典童书《小蓝与小黄》,简单线条搭配鲜明色彩,故事与图像虽然简单却寓意深远。艾瑞.卡尔将近四十岁才开始为童书配插画,童年绘画的乐趣不断涌现,他清楚自己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并自1969年迄今,已创作超过七十本书籍,而今八十岁了,他还是继续为老少孩子创作斑斓的图画故事;《失落的一角》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以简练生动的线条和文字,阐述有关「完满与缺陷」、「成长与追寻」的寓言;英国首位桂冠童书画家终身贡献奖得主昆汀.布莱克,以流畅如舞动般挥洒的线条色彩,在画面上构成的旋律节奏中,即使不藉用文字,却也道尽了满溢的深情与幽默。
与子女共读或独自翻阅这些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绘本时,我屡次被其间强烈的色彩与意象触动而哽咽落泪而开怀大笑。当时神往不已的我依然怯步于自己不可能会画,充其量只是爱好绘本的品赏收藏者。然而,绘者以绚丽色彩与惊人意象交织透显的不可思议想像力与创造力,日复一日地煽惑著,我竟悄悄燃起了「我也要画画看」的念头火苗。
真正重拾画笔,其实始自不得不的生命历程
约莫四十岁左右,我面临了身体受伤、机能退化与认同危机的挑战,死亡焦虑不时啃噬着我。在这多重难题的驱迫下,我再无余裕思前想后,凭著直觉与驱力,放手让自己开始乱画以寻找出路。画著画著,那个渴慕作画却极不喜欢也不愿临摹他人作品的小女孩,释放了自己,一笔一画地重拾久违的自由。
就这样,我业余作画到现在
抛开过去制式化美术教育的障碍与限制,此阶段的绘画对我而言,是毫无压力和负担的,既非锻炼技能,亦非追求画得好不好或像不像。随着深入探寻心灵内在,恣意奔放的心灵图像即是我的画作内容。意象与能量不断涌现,我和我内在的许多部分重新交朋友,也体验到整合与疗愈的力量。与此同时,个人的绘画风格水到渠成、了然呈现。
十多年来,我非常喜欢这个持续面对自己内在的深度旅程,亲身力行的体验,让我在接受训练、跨入表达性艺术治疗领域后,也很享受将这方法运用在团体工作上。
这几年在带领直观式历程绘画工作坊的经验中,我有幸见证到每位成员在作画过程中,透过画笔色彩诉说著既具个人独特性且在深层彼此相通的心灵故事。记得曾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男性,在画面上长时间反复与自己对峙又妥协、趋近又远离,逐渐穿透层层的自我设限与人格面具的阻挡,再历经与其信仰精神力量之对质及和解,终而在画纸上浮现襁褓时的家庭景象,以及久已不复记忆的几位早逝至亲面容,当下涕泣汹涌。
对我而言,绘画与其他表达性艺术媒介,是发现、表达与整全自身心灵的一种实践途径,在这过程中,我们聆听与回应自己、和自己相认、进一步支持并疗愈自己。每一幅来自心灵深处的意象所构成的图像,因为它的原创与真实性,自有其丰厚的美感与力量。人们在知名美术馆内与艺术经典交会时,固然偶有深刻的高峰经验,但只要愿意打开深邃而视野无垠的内在心眼,更可以在生机处处的日常生活里,时时有美好隽永的体验。
<本文由旭立文教基金会咨商心理师 吴佩璇口述,旭立文教基金会行销专员郑竹霞文字整理>
<本文刊登于旭立文教基金会,授权杂志使用。>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