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邂逅为题的散文

与诗邂逅为题的散文,第1张

  我真的不是一个什么诗人,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在诗中迷途的孩子。

 不止一次地,抱紧我衷情的诗歌。就像抱紧了那些摇晃不止的岁月。

 生活里的惊喜与忧伤,我无处宣泄,于是,就全部给了我热爱的诗歌。而诗就像是懂我,溺我的知心爱人。更像是疼我,怜我的,父亲。

 我愿意将我平凡的一生,披上诗的荣光。而我又深切地知道,因为对诗歌理解的浅白,以及文化底蕴的浅薄,而我,最终也成不了一个,诗人。

 或许,诗的高度,我只能仰望。诗的纯洁,我只配聆听,诗的质地,我只可抚摸。而我,而我总是私心太重,我是多么想,多么想和你,相濡以沫。

 多少次幻想在诗歌里,找到一个美丽的影子,找到一裘婀娜多姿的向往,多少次把身心沉到诗歌的最深处,像一只匍匐在地的蚂蚁,祈求着一缕热情的渴望,从某首诗歌里,有韵地走出。

 诗对我来说,像极了一个秘密。它就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它的美丽与光洁,它的`从容与高贵,吸引着我探秘的眼球,撩拨着我发现的思绪。

 曾无数次地因为诗歌,想起“李白”,“李清照”,想起他们的千古诗情,想起他们惊艳的绝句。是诗歌将我们的距离一次次拉近,又让我在对他们的膜拜里,一次次地,羞愧难当。

 诗歌对于他们,像是氧气,是水,是土,是挥洒自如。而对我,则是一垄生活的沉重,是一次次对人生的向往,憋足的搏击。

 放弃吧!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放弃。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一个骨子里装满世俗的俗人,大言不惭地,披着诗人的外衣。

 无数次地怀疑过诗歌,也怀疑过我自己。又无数次地在诗歌的漩涡里挣扎,热爱着我的热爱,叛逆着我的叛逆。

 多少个黄昏,用一颗虔诚之心写诗,并写出声来。写的天翻地覆,写的激情涌动。写的身体里长满,绿色的草,写的眼睛燃起,红色的焰。而诗歌里的翘首企盼,总是黑暗着我的黑暗,绚丽着它的绚丽。

 真的,我不是一个什么诗人,或者说,我还不够格做一个诗人。我怕我的俗不可耐,玷污了诗的圣洁。怕我的急功近利,抹黑了诗的荣光。以及我浅白的思想,扭曲了诗的扭曲。

 原谅我吧!一个极其普通的凡人,却以一个诗人自居。

 原谅我吧!我只是一个在诗中迷途的孩子。一个月夜聆听涛声,仰望群星的,那个诗的仰慕者。

 原谅我吧!我只是偶然爱上了诗在生活中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诗中那些精美绝伦的韵句。就像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次生命的邂逅。一个邂逅里的你。

翻译:清晨,仙鹤的鸣叫声古雅,如同婆罗门梵呗声般。它的叫声就像尘世间难寻的天上仙曲。尽管断了所有虚无的梦想,但是要怎么忍住人生的悲喜感叹?就好像张开孤月般的口形,诉说着明亮星辰般的心境。

既然不是属于人间的旋律,可惜做了人间的鸟儿。不如现在就离开,回到自己天上的巢穴中去。

赏析:《晓鹤》是唐代孟郊创作的诗。这是一首想象奇特的诗。《诗经》曾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史载苻坚的败兵“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可见鹤声是很有特色的。此诗先把鹤声比喻为“弹古舌”,“婆罗门叫音”;又说它是天上乐曲,人间所有,不但由于鹤声奇特,而且鹤又有“仙禽”之称,所以从天外落笔,作此奇想。

下面又从鹤鸣的凄厉,设想它是由于梦想破灭,才忍不住伤心抽泣,想法更为浪漫。破晓前天上有孤月,又有启明星,作者索性牵扯过来,说鹤声如替孤月开口,为大星倾诉心事。可谓奇想无伦,从来未尽人道。

全文: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虚空梦皆断,歆唏安能禁。如开孤月口,似说明星心。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不如相将去,碧落窠巢深。

出自:唐代·孟郊《晓鹤》

注释:

晓鹤:在天将亮时鸣叫的鹤。

婆罗门:原是古印度四姓之一,其后古印度人称己国是婆罗门国。《大唐西域记》二:“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天上律:天国仙人的乐曲。律,律吕之省。此指乐曲。

尘中:指人世间。意谓不让它在人世间找寻(不应在世间听得)。

歆唏:涕泣抽咽声。

孤月:寂寞孤凄的月亮。

明星:启明星,即晓前在东方出现的金星。

相将:相携;相扶。

碧落:指青天。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您问的是《邂逅》作者是riverrr吗?是。

《邂逅》是作者riverrr于2019年开始连载的一篇小说,2019年1月4日正式完结。

《邂逅》是一篇韩国小说,讲述了郁致和韶醇之间的爱情故事。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先秦:佚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译文: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赏析:《诗经》中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一婚恋习俗。这首《野有蔓草》就是其中一首。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漂亮的姑娘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小伙子为她的美丽,一见倾心,一见钟情,立刻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

不由自主的唱出了心声,向她倾吐了爱慕之情。此诗以田野郊外春草露浓为背景,既是一种起兴,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因为这样的场景,一定是春天,有露珠,有青草,而且是长得非常茂盛的青草,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

人不期而遇,爱情也就不期而至了。所以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都不免动心的解释说,“男女相遇于田野草蔓之间,故复其所在以起兴。”

全诗两章,每章六句,重复叠咏,先以写景起兴,再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肖像描写,最后抒情深入主题,一步一步由浅到深,衔接恰当,水到渠成。

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作为一首圣洁自由的婚恋赞歌,无论是作者的诗意想像,还是那岁月静好的真实写照,此诗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似一道明亮而澄澈的光芒,静静地绽放在古老而神秘的华夏沃土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恋歌,写的是牧歌般的自由之爱。《毛诗序》认为是美好心愿的诗意想像,曰:“《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所谓“思遇时”“思不期而会”,即战乱的现实男女失时,只有借诗歌表达心愿。

诗意的满足背后是现实的缺陷。明代季本认为是先民婚恋的真实写照,其《诗说解颐》曰:“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间,乐而赋此诗也。”今人多从此说,且更明确提出这是一首情诗恋歌。从诗歌意境看,《郑风·野有蔓草》确是对先民的自由婚恋的赋颂。

但是《毛序》对此诗背景的分析,确也不能视为纯粹臆测。《郑笺》说:“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月,草始生,霜为露也。《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春秋时期,战争频繁,人口稀少。统治者为了繁育人口,允许大龄未婚男女在仲春时候自由相会,自由同居。《风》诗中许多首诗都反映了这一情况。这首《郑风·野有蔓草》就是其中一首。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1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有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2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堂,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革命活动家、古文学学家、诗人。有诗作《天上的街市》等。

3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志摩,浙江海宁县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有诗作《再别康桥》、《偶然》等。

4宗白华(1897-1986),原名宗之櫆,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祖籍江苏常熟。有诗作《我们》、《解脱》等。

5王统照(1897-1957),现代作家、诗人,山东诸城人。有诗作《花影》等。

6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字友山,湖北黄冈人。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有诗作《一句话》、《死水》等。

7林徽因(1904-1955),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作家。有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别丢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80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