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VINCI之博物馆】游走在两千年之间

【DA VINCI之博物馆】游走在两千年之间,第1张

《DA VINCI》由DA VINCI达芬奇家居出品,是一本以艺术、设计、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中英文双语双月刊。定位为高端、前沿、时尚。杂志的精神是“生活艺术家”。我们倡导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人人都该是生活的艺术家。杂志带给读者的感觉更多的是艺术性,及高品味的审美趣味,优雅轻松而兼具收藏价值。

说明:本文经《DA VINCI》杂志授权网络刊登,转载请注明“版权:《DA VINCI》杂志,转自:中华室内设计网”

欧洲建筑的本源在哪里?希腊。希腊建筑的精华在哪里?雅典卫城。雅典的建筑是能够赋予人精神激励的,当漫步在雅典卫城,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希腊的建筑都是带着几千年的故事的,邂逅新卫城博物馆,也许是卫城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

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

玻璃制成的地板并不稀奇,但是在这里,我却触摸到了时光交错的感觉。当一步步走进新卫城博物馆时,两千多年的作坊、庭院、商店和小路……竟然都一一呈现在脚下。

在博物馆入口处,地板大多采用玻璃为原材料,对于尚未踏入博物馆的人来说,这已然是一种文化体验。奇怪的是,厚重的历史感本应产生的顶礼膜拜却在雅典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散去,那些带有沧桑感的古希腊遗迹,在透明中变得亲切起来。

这种亲切感来得并不容易。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家在对新卫城博物馆选址进行考察时以外发现了这片公元前四世纪到七世纪的遗迹。这个发现曾使博物馆的地址一度受到质疑,人们担心原有的估计会受到破坏。于是,100多根网状水泥柱成为博物馆的基底支柱,让整个博物馆在遗迹上空矗立起来,哪怕是在博物馆的三层,玻璃地板都可以让你越过人群,感受到脚下的历史。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触摸到这种透明的亲切感。

穿披肩的少女,公元前530年

新卫城博物馆是一栋玻璃和混凝土构成的三层建筑,2004年1月动工,2007年9月竣工,2009年的6月20日,它在举世瞩目中轻起面纱。新卫城博物馆由来自纽约的瑞士裔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和希腊建筑师米哈利斯合作设计。六年前,屈米在全球性征集方案的竞争中胜出。这位旗帜鲜明的设计师坦言:“我希望这座博物馆最终呈现一种简约的、不刻意追求自身建筑完美的风格,参观的人能把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馆内珍藏的文物上。

” 帕特农神庙西侧雕带的残片,依次为波塞冬、阿波罗、阿 耳特弥思、阿芙洛蒂。

这是一座巧妙结合了古老和现代元素的建筑,它把雅典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活力联接在一起,这种感觉不是刻意而为之,

却有一种柔和的震撼。站在新卫城博物馆里,透过大扇玻璃窗,向北眺望是历经千年风雨的卫城,往南则是密密麻麻挤满各种建筑的雅典城区,置身其中仿佛有时空交错的感觉。那一刻,雅典在我心中的形象模糊起来:她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庄严女神,还是吹着口哨的时尚女孩? 两尊陶土胜利女神雕像,公元1世纪至3世纪

在新卫城博物馆里,雅典的形象色彩斑斓地重叠在一起。无论外观多么令人惊艳,一所博物馆的吸引力始终来自其内在的藏品。对于大街小巷遍布各式各样博物馆的雅典来说,新卫城博物馆则承载了“神圣之地”的辉煌。在新卫城博物馆 内,有关“高丘上的城邦”的4000多件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远古艺廊一角

正如建筑设计者屈米所言,新卫城博物馆里所展示的艺术本身,与帕特农神庙,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4000多件文物被按照年代依次排列:自希腊远古时代到古罗马时代。我并不是特别懂得欣赏艺术品,但在一块公元前七世纪时古神殿顶下的雕刻前,我还是驻足良久。这是一块绘有雅典娜节壮丽游行队伍的帕特农神庙外墙檐壁,据说,这是希腊最珍贵的文物。与国内的博物馆不同,这些展品的外面没有玻璃罩,就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透过博物馆顶层玻璃透射的日光,我仿佛感受到这些残痕碎片在几千年前的样子。偶尔抬头,不远处的卫城也在述说着她几千年来的沧桑。原来遥望古希腊当年的神光与所谓的神与英雄们对话,并没有那么难。 狄奥尼索斯剧院,女性舞者浮雕,公元前1世纪

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余光中写下了一句略带矫情的诗:“今夜的天空很希腊。”今天,在帕特农神庙下的新卫城博物馆,在希腊神话历史与现代科技的强烈撞击中,我亦沉醉。 宁弗圣殿的陶土神像,公元前6世纪。 两尊陶土胜利女神雕像,公元1世纪至3世纪

在新卫城博物馆里,雅典的形象色彩斑斓地重叠在一起。无论外观多么令人惊艳,一所博物馆的吸引力始终来自其内在的藏品。对于大街小巷遍布各式各样博物馆的雅典来说,新卫城博物馆则承载了“神圣之地”的辉煌。在新卫城博物馆 内,有关“高丘上的城邦”的4000多件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远古艺廊一角

正如建筑设计者屈米所言,新卫城博物馆里所展示的艺术本身,与帕特农神庙,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4000多件文物被按照年代依次排列:自希腊远古时代到古罗马时代。我并不是特别懂得欣赏艺术品,但在一块公元前七世纪时古神殿顶下的雕刻前,我还是驻足良久。这是一块绘有雅典娜节壮丽游行队伍的帕特农神庙外墙檐壁,据说,这是希腊最珍贵的文物。与国内的博物馆不同,这些展品的外面没有玻璃罩,就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透过博物馆顶层玻璃透射的日光,我仿佛感受到这些残痕碎片在几千年前的样子。偶尔抬头,不远处的卫城也在述说着她几千年来的沧桑。原来遥望古希腊当年的神光与所谓的神与英雄们对话,并没有那么难。 狄奥尼索斯剧院,女性舞者浮雕,公元前1世纪

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余光中写下了一句略带矫情的诗:“今夜的天空很希腊。”今天,在帕特农神庙下的新卫城博物馆,在希腊神话历史与现代科技的强烈撞击中,我亦沉醉。 宁弗圣殿的陶土神像,公元前6世纪。

博物馆几乎是我抵达一座城市的首选目的地,这是因为:

1有些博物馆本身就是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文化地标,如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有时正是因为这些名声显赫的博物馆的存在,才会专程来到某座城市,奔向某个心仪的特展或仅在书本上一见的宝物。

2博物馆一定是梳理和浓缩了当地 历史 、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演进脉络、发展成就并且集于一堂,可以成为我们快速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是某种文化现象的路径,使我们不会仅仅从较为肤浅和表象的层面,去邂逅和看待一座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灵魂,而灵魂的所在往往就是博物馆。博物馆,留存了整个城市的记忆和留念,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想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古往今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前往当地的博物馆,花上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用心去游览,可以快速了解当地。

其实相对于一些名气很大的博物馆,比如国家博物馆,陕西 历史 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等,这里往往收藏着国宝级的文物,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追捧,特别是像后母戊鼎、清明上河图、莲鹤方壶、利簋等珍贵文物,如果能看到真迹当然是不少人一生中都难得的机会。

相对于这些大博物馆来说,有些地方的博物馆则是代表了城市的过去,虽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对于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怀念,甚至是充满回忆。对于外来旅行的我们来说,能够快速了解城市,通过博物馆也是可以快速实现的。

比如前往苏州,可以前往苏州博物馆,这是以太平天国忠王府为基础修建的博物馆,充满了苏州园林的气息。

来到洛阳,则可以选择前往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是东周王都,而在洛阳发现的天子驾六,证实了周天子的规制,也是周天子留下的难得印迹。

想要寻找最早的中国,则可以前往二里头夏都博物馆,这里据说有最早的夏都遗址,对于喜欢夏文华的人来说,极为难得。

其实,一个城市的灵魂,就浓缩在城市博物馆中,对于我们来说,用心去感受才是最好的,提前可以查询一下攻略,这样可以更有效率。

当旅行过程中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去当地博物馆,因为想知道当地风土人情就去当地博物馆,来了解过去和发展。

旅行中,每到一个城市,最大程度只是看一眼,算不上了解,还好有博物馆,它是除当地菜市场外,另一个快速认知这个城市以及省份的途径,那些图文并茂的展示,有关地理, 历史 ,人文,风俗习惯,甚至景点,让你在一天之内,对陌生之地的前世今生,有更直观的了解,所以,只要不太麻烦,我一定会去参观当地博物馆,难得还免费,逛起来又不累,有些地方的博物馆,甚至比标准的景点还受欢迎,比如埃及博物馆。

当然,并非每个城市的博物馆都会去,那些有着明显地域特色,集中华文明精华所在的,才会比较吸引我,或者至少是省级以上的博物馆,内容丰富到一定程度,才值得花上一天时间,这其中在国内旅行时我逛过的,留下印象深刻的有:

内蒙古博物馆 ,外观是草原天路的设计灵感,里面的硬件设施高大上,其中还原草原游牧人家的场景特别吸引我,马头琴,马鞭,动物毛皮做成的鞋子,手套等等;

锡林廓勒博物馆 ,离城区还挺远的,其实算是草原中的博物馆了,集中展示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精彩缤纷,要知道,如今我们到草原去,多半只能看景,人文早已非昔日模样;

宁夏博物馆 ,建筑外观很特别,只是关于回族的信仰,看不太懂罢了,古兰经对我而言,犹如天书啊,不过有幸遇上伊斯兰风情摄影展,太喜欢,博物馆所在的区域,是很大的广场,可以一并游览。

新疆博物馆 ,到乌鲁木齐必打卡地之一,我却觉得一般,只是关于干尸的部分是个特色,倒是同样有干尸的吐鲁番博物馆,馆藏虽小,却有大于期待的观感,外观也亮眼。

陕西博物馆 和苏州博物馆,大概是带有网红气质吧,人气太火爆,排一小时以上的队是常事,如果你也去西安,如果挤不上,去西安博物院也不错啊,不用排队,不用人挤人。

苏州博物馆 ,胜在建筑艺术佳作的外观,毕竟是大师手笔嘛,恐怕是最适合拍照的博物馆了,馆外还有山水园林景观,感觉不去看一眼,就白来苏州一趟似的。

另外,西昌,泸山上的 奴隶 社会 博物馆 ,位置和内容都够特别,大凉山彝族人对于火的崇拜,超乎想像,看电视屏幕里的非遗表演,令人乍舌,我对彝族人的服装和手工艺品,建筑,都蛮喜欢的,比如鹰爪杯子,有漂亮花纹的木质杯子,碗筷,带回家哪怕不用,也是个很好的摆设和装饰啊。

我喜欢参观博物馆,每到一地 旅游 我都会预留出参观博物馆的时间。 我们国家 历史 悠久,每个地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 历史 文化,要想更好的了解它的独特魅力,去博物馆是最好的方法,博物馆能给你最快、最准、最全的答案。

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博物馆的建设,馆藏文物都是很丰富的,而且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可以免费参观的,我们只要刷一下身份证就OK了。

我参观过多个博物馆,比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 历史 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等。

我喜欢参观博物馆,它可以让我尽快地了解当地 历史 文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就是我喜欢参观博物馆的理由。

当地的博物馆是当地文明发展的集中展示,要更深入了解这个地方,去当地博物馆是很好的方式。比如陕西博物馆,里面很多的珍贵文物。还有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馆也是非常好值得去看看的地方。

自己出去 旅游 时必去当地的博物馆,了解 历史 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如果随团游就需要抽时间了,今年分别去山西博物院,敦煌博物馆,辽宁博物馆,青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在博物馆你能看到许多珍贵的 历史 文物和古迹,驻足讲解版前仔细阅读,你就会了解到书本上以外知识,去博物馆有一点需注意,周一大多是闭馆休息的,遇到这个时间最好确认一下吧!

去一个城市的博物馆,能更了解这座城市的 历史 文化,

最近去到苏州城市博物馆

可以看到苏州古城的 历史 ,

以前苏州城市的面貌,去博物馆是个很好的选择

喜欢去每个地方的博物馆看看,会对当地 历史 的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博物馆是我必去的地方

数智时代,博物馆何以适合少年游

忆言忆语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当博物馆热成为一种潮流,当青少年成为文博铁粉,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数智生活要求博物馆拥抱科技

当代的青少年生活在高速发展的数智化环境里,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心理,青睐高科技产物,偏爱个性化表达。从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如梦似幻的《唐宫夜宴》,到2022年央视春晚一眼入画的《只此青绿》,在科技美学的加持下,青少年看到了教科书中难以呈现的奇幻文博,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这种跨界出圈是博物馆传播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其实,从云游展览,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现代博物馆不断尝试利用前沿科技,努力为公众创造多元互动的全新体验。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5G通信技术,在疫情期间开展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让全球2亿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在线追剧;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对敦煌壁画进行了全新演绎,打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宜的全沉浸式光影世界;依托扩展现实制作系统、物体跟随空间定位技术和AI动作捕捉等技术,大型考古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的主舞台和XR空间副舞台完美契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走进博物馆藏品曾经的居所;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产品提供真实可信的交易保障,使人们对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市场充满期待。这些有益尝试打破了文博对观众有限触达的边界,鼓励博物馆尽情拥抱科技。

更智慧的博物馆能带来什么

更普惠的云端服务,更深层次的大数据运用,更智能化的生态融合迈向数智时代,人们对未来科技社会充满无限想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信息通信、扩展现实、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运用和集成创新,不断让人们看到数字虚拟世界带来的惊喜,高智能、高质量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懈追求。

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融共创的数智化进程中,人类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现代逻辑、当代艺术与先进科技高度融合,让博物馆可以拥有前所未有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现实中的博物馆也将迎来一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变革。

未来,更智慧的博物馆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教育模式。通过构建虚拟空间,博物馆将营造高沉浸感的学习氛围: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体在虚拟世界中与学生们邂逅,那些课堂上触不可及的历史事件被具象化地表达出来。在AI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充当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高度智慧的网络虚拟教学环境,实时互动,没有距离感,能够有效扩大学生交际范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还可以精准记录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生成分众化的授课模式,为青少年认知藏品保护、学习历史文化、模拟传统技能、参与展览策展、取得成果认证提供有效支撑。

变智慧的博物馆要注意什么

高度智慧的博物馆,将给人们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让历史文化更加可知可感可观,前景可期,大有可为。而在热血沸腾的同时,博物馆还需保持一份冷静。创造、娱乐、展示、社交和交易,始终是数智时代必须面对的双刃剑,它们具有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因此,博物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探索发展中,必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一是要引领价值观念。数智化的博物馆,依然要以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为导向,依托馆藏文物和文化资源,把承载的文化价值全方位融入博物馆公共教育中,分学段、多元化地贯穿于青少年教育领域。特别是注重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贯穿。

二是警惕技术主义。尽管现代高新技术可以赋予博物馆文化传播和公共教育旺盛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酷起来、火起来,但博物馆的文化精髓和底蕴不应在炫技中被替代、消磨和扭曲。在真假难辨、虚实混同数字创造中,只有寻根铸魂,做到不停留于表面的体验,保持审美距离与留白,更注重带给青少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打造兼具内涵、创意和特色的智能博物馆教育方式。

三是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数智时代的博物馆,既要有对文化消费进行分层设置的探索意识,更要坚守文化惠民的初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始终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受教育主体的学习成果公平地获得标准认证,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地走近千家万户。

四是要倡导回归真实世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不断被突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将深度融合,为人们带来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博物馆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不要将博物馆定义为单纯的娱乐化场所,同时要鼓励他们回归真实世界获得情感体验,避免在虚拟镜像中迷失自我。

当博物馆遇见科技,获得智慧,犹如打通一股源头活水,为自身公共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充分融合前沿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法,如何在不断传递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的同时,让青少年遨游在云端之际,源源不断地汲取文化养分、滋养精神世界,是博物馆界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作者:陈玲,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86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