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唐代
霍山黄芽在唐朝即负盛名,明代被列为贡品,清朝更定为内用,清末民初作为贡茶忽然绝迹。霍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古籍测之当始于秦汉,如华佗《食论》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华佗(~208)三国谯人,谯即今亳县、距霍山不远、可证。但尚未见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文字的当推陆羽《茶经·八之出》(书成于758年左右):“淮南以光州上,义阳 郡 ,舒州次(原注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稍后李肇《唐国史补》(书成于806~858年为翰林 学士时作):“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此时方见霍山黄芽的名号。盖霍山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划归六安,故所谓寿州黄芽实乃产自霍山。又据《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书成于1005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多、地位之重。
唐时茶叶虽然饼茶、散茶与末茶并存,甚至还有炒青的出现,如刘禹锡(772-843年)的《西 山兰若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咀,斯须炒来满室香。”但这仅是极少数或偶尔为之,仍 是以饼茶为主的。霍山黄芽当亦系此种蒸青饼茶。杨华的《膳夫经手录》(书成于858年)中 有:“寿州霍山小团”之语可证。饼茶又叫团茶、片茶。据唐《食货志》:“贞元(785-804 年)江淮茶为大模一斤到五十两”,所谓“霍山小团”当系指此斤把重的小饼茶。饼茶制法 、陆羽《茶经》记述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 霍山黄芽之制法当亦如是。
宋代
宋朝制茶改捣为碾,并向小巧精致发展,反受其局限,加之“失茶真味”,故逐渐改饼为散并终为散茶所替代。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书成于1310年)中说:茗有片有散、片即龙 团旧法,散则不蒸而乾之如今之茶。始知南渡以后茶渐以不蒸为贵矣。”其同时人王桢在《 农书》(书成于1313年)上始有:“鲜叶微蒸放筐箔上摊晾,然后乘湿用手揉捻,最后入焙烘 干”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绿茶制茶工艺在元朝已基本形成,而此时霍山黄芽在制法上当亦系如此。
明代
明朝是中国制茶工艺全面发展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元朝贡茶仍为团茶,饮茶仍为烹饮。到了明朝“杀青”就改蒸为炒(粗茶蒸、嫩茶炒),饮茶亦由烹改为冲泡(点)末茶产量也大减, (末茶在今天我县,山区仍未绝迹),从而形成散茶独盛的局面。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命罢贡龙团凤饼改为制芽茶以进。明人许次纾在其《茶疏》(书成于1597年)中说:“炒茶:生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久 于铛中过熟则香气散矣,甚至枯焦不堪烹点。炒茶之器最忌新铁,铁腥一入不复有香。尤忌脂腻害甚于铁。……炒茶树枝不可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燃易灭。铛必磨莹、旋摘旋炒。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用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微俟香发,是其侯矣。急用小扇之被笼,纯棉大纸衬底烘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人力若多 、数铛数笼。人力若少仅一铛、二铛、亦须四五竹笼,盖炒速而焙迟。燥湿不可相混,混则 大减香力。一叶稍焦全铛无用。然虽忌猛,尤嫌铛冷则枝叶不柔。以意消息、最难最难”。这里描述的制茶方法与我们今天绿茶的制法何其相似。同书中他对霍山茶的制法亦有专门记 载,则是:“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 ,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枯焦,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其同时人屠隆在《茶笺》上(书成于1577年)说:“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 ,茶之本质实佳。”这里记述的制法与今天霍山黄大茶制法基本相同。特别提到绿枝、紫笋 辄就萎黄这当是霍山黄芽(黄小茶)制法滥觞。这也正是黄茶与绿茶制法上的区别所在——“ 渥黄”过程(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渥闷)。
清代
到了清王朝,所谓康、雍、乾百年盛世,农民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因为茶叶比其他农产品更富有商品性。但芽茶仍属贡品,霍山黄芽更被定为内用。据《清会典》(书成于1690年、阿世坦等撰);载:“顺治七年(1650年)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后十天起解(贡茶)转送该衙门供用。各有定数具列于后…江南省六安州霍山县芽茶仍另委官起解。于进到时会同光禄寺〖ZZ( 〗交送内务府以供内用〖ZZ)〗,并定额数为:“庐州府六安州霍山县三百斤(原注:实解三 百六十袋,每袋一斤十二两,共芽茶六百三十斤)。又据姚范《援鹑堂笔记》(书成于18世纪 60年代):“六安茶产自霍山。第一蕊尖、无汁。第二贡尖、即皇尖,皇尖只取一旗一枪。第三曰客尖。第四曰细连枝。第五曰百条。……六安茶以谷雨前为上品,立夏后则无毛而生 骨。其产地周回八百里,可用者仅六处。仙人冲、黄溪涧、乌梅尖、佛寺岭〖KG-3][H T5,6]蒙〖HT5〗潼湾共五处、脱一。其不佳者沿口东、西石笋、次则管驾渡、舞旗河、野鸡 岭、石盆、傅埠园。”这段文字对霍山黄芽的产地、采摘时间、标准和质量关系清楚道出。明清时黄芽仅取一芽一叶曰贡尖、皇尖;一芽二叶曰客尖;一芽三叶的细连枝则属黄芽(黄 小茶)之次者。黄小茶有白毫。有枝有梗的则为黄大茶矣。
历史的重复如同当年龙团饼茶一样,明清之际绿茶大量的兴起(特别应该说这是在我们霍山 ,因为绿茶在全国来说比黄茶早,比黄茶广)并逐渐取代了黄小茶。民国以后贡茶随着末代皇帝垮台而被取消。据徐柯《可言》(书成于1924年)卷十二上载:“六安茶之通行者曰毛尖 ,亦有旗枪之名,与龙井同。”这里指定是绿小茶。可见民国时黄芽已濒绝迹。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县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为了发掘历史名茶,恢复黄芽生产 ,曾组织专人深入茶区调查。在技术人员、老茶工、老茶农的共同研究针对“黄”字与“芽 ”字上反复揣摩,终于在一九七三年第2次试制出“霍山黄芽”并送交广交会展销,及时投放市场颇受好评。85年获省优,90年获部优。年产量在3万~35万公斤左右。新的“霍山黄芽”采制要求极严,有“一要雨前采、二要芽头齐,三要槲炭火、四要炒烘功”之说。质量要求条索紧凑,体态匀称,芽头壮实。峰毫显露,有独特的甜和清爽的“熟板栗香”。要达到外观 金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的“三黄”。形成上述优良品质和原因除要求茶芽具有优良的内 质因素外,在加工工艺上对“渥闷”—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堆闷”—过程要掌握 恰到好处。虽然“渥闷”对茶叶机理作用及变化情况尚未完全弄清。但国内外专家认定 :“渥闷”不是通过化学作用,而是在“湿热”作用下破坏酶的活性,促进叶内化学变化, 使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裂解作用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原来的苦涩味。从而形成 黄茶特有的金**和较绿茶醇和独特滋味。
由于黄小茶采制技艺难度较大,不能象黄大茶那样普及和畅销不衰。故清王朝除贡奉朝廷的黄芽外,我县绿茶生产有很大发展,有梅花片、兰花头、松萝春、银针、雀舌 等名茶。民国以后黄芽濒绝。当时霍山黄芽的产地也似乎不 是今天的大化坪金字山。因之我们恢复黄芽生产应主要着眼于“黄”字与“芽”字上狠下功 夫。要突出名茶的特点来。应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划片生产,严格掌握茶芽嫩度,保证茶芽具有优良内质,采制工艺要定型,逐步走向工艺数据化,产品规范化。要达到“三黄”的要 求和其独有的“熟板栗香”与甜和清爽的滋味来。霍山黄芽-中国名茶――霍山黄芽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中国名茶――霍山黄芽2008北京推介会于4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霍山黄芽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为了提高霍山黄芽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霍山县委、县政府跨出山门,走向市场,把名茶推向都市。这次活动邀请了有关领导、中直部分单位、近30家在京茶叶企业、6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霍山县委书记束学龙、县长陈俊率四个班子的领导、县直单位、产茶乡镇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这次推介会。
霍山自古产名茶,有据可考的种茶历史已有2000年,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史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在陆羽《茶经》、李肇《国史补》中均有记载,可见霍山茶叶历史悠久。
霍山自然环境优越,属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境内群峰竞秀,竹茂林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所产霍山黄芽,滋味浓郁,清香持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霍山茶叶基础良好,全县115万亩茶园,年产干茶4500余吨,产值15亿元。全县90%农户拥有茶园,10万多人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营销,销售网络已遍布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销售行情呈上涨趋势。
霍山茶叶品质优良,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到位,霍山茶叶已有近10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可望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的验收。喝霍山茶叶就是喝放心茶叶,就是喝健康饮品。
2008年春,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霍山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加强霍山黄芽茶质量保护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促进霍山茶叶、霍山黄芽的健康发展。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
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 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 ,但徽制叶,霍制全叶)。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枝干长大,而味胜东山之雨前)。次曰连枝,有白连、泉城红、泉城绿、绿连、黑连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也。至茶 既老而不胜细摘,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 ,皆为头茶。至五月初,复茁新茎,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涩。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是为子茶。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
《史记记载》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
货之属,茶为第一。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罅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绝伦,故南乡之雾迷尖、挂龙尖二山左右,所产为一 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茶商就地收买,倩女工检提分配花色,装以大篓,运至苏州。苏商薰以珠兰、茉莉,转由内洋至营口,分销东三省一带。近亦有与徽产出外洋者。次则东北乡与西南近城一带,多北运至亳州及周家口,半薰茉莉,转售京都、山西、山东,而西乡自土地岭以西,迤逦而南,茶叶厚,微苦,枝杆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齐茶商于大化坪 、五溪河收买,运销山东一路。诸佛庵以北数保,则由土人运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买,自行焙制,运销山西、外蒙古等处。极西之九五保,所出极微,味制具逊,多为鄂人收买。至前志所载诸名目花:如银针、雀舌,则茶始萌芽者; 梅花片、兰花头、松罗春则茶初放叶者;统名之为小茶,价既数倍,采以维艰,故惟近城及 柳林河、诸佛庵数处有之,运销京都为多。气候则东南稍暖,谷雨前即可采摘,故有雨前、 毛尖之名。西山谷雨后,始能开山,间数日,采摘一次,须二旬始毕。故有头道、二道、三 道、四道之分。最后,并宿叶而撷雉之,曰翻 柯老茶,为民间常用。春茶既毕,五六月复生 新苗,谓之子茶。其干扁而味微涩,价亦半减。然爱惜茶株者,恒蓄不采,取次春茶必茂盛。
又一种名苦丁茶,虽名为茶,实则木本,枝叶似茶而大,有二种:一叶小上有刺;一叶大而 圆,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间,无子种,与茶同时采制,味苦,其性极凉,可入药,极难长成。
《博物志》
饮真茶者,令人少眠。
《潘志》
六安茶,六与霍所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山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不及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亦傅会。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吴志》
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 端犹未能尽除也。按茶之为利虽厚,工则最勤苦:日采摘,夜炒焙,恒兼旬不得安枕。人力不足,又须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犹可相偿。军兴后,厘捐日益浮费繁多。商人成本既重,则转而抑减民值。行户渐增,竟有汇缘茶商,预计价值把持行市者。黠贩收买,则又搀老叶加水潮,茶商得以借口,故茶价愈趋愈下。光绪以来,每斤银不过钱余,贱时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绌。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本邑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利权操之于我,诸弊不禁自除矣。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较胜徽产。
《霍山县志》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 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本县农户拣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依法择制,以黄绢为袋封贮,共四箱,用龙旗龙袱恭进。康熙四十七年,贡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办一百袋。乾隆元年贡茶七百二十袋。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县志·茶考)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 ,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驾车路线:全程约3298公里
起点:南京市
1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府前路行驶110米,稍向右转进入北京东路
2) 沿北京东路行驶60米,左转
3) 行驶420米,过珍珠桥,直行进入兰家庄
4) 沿兰家庄行驶330米,右转进入北京东路
5) 沿北京东路行驶750米,右转进入龙蟠中路
6) 沿龙蟠中路行驶290米,稍向左转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内环东线
8) 沿内环东线行驶41公里,过左侧的鸿意地产大厦B座,朝内环南线/大明路/赛虹桥立交/长江隧道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双桥门立交
9) 沿双桥门立交行驶760米,过雨花桥约220米后,直行进入应天大街高架
10) 沿应天大街高架行驶130公里,直行进入应天大街高架
11) 沿应天大街高架行驶20米,进入浦口大道
12) 沿浦口大道行驶29公里,左后方转弯上匝道
13) 沿匝道行驶370米,直行进入宁合高速公路
14) 沿宁合高速公路行驶72公里,朝合肥/南京三桥/芜湖/机场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5) 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710米,过张店枢纽,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6) 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92公里,过军民渠大桥约18公里后,直行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2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19公里,稍向左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3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836公里,朝六安/蚌埠/武汉/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陇西枢纽
4沿陇西枢纽行驶560米,过陇西枢纽约120米后,直行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5沿合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61公里,朝新桥国际机场/六安/武汉/信阳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过合肥西枢纽,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7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744公里,朝霍邱/霍山/阜阳/景德镇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徐集枢纽
8沿徐集枢纽行驶870米,过徐集枢纽约480米后,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9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263公里,在长集/霍邱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640米,左转进入S310
11沿S310行驶340公里,直行进入光明大道
12沿光明大道行驶37公里,过左侧的新华大厦约300米后,左转进入蓼城路
13霍邱县内驾车方案
1) 沿蓼城路行驶180米,直行进入蓼城路
2) 沿蓼城路行驶90米,过右侧的鑫源广场约160米后,在第1个出口,朝公园路方向,右后方转弯进入西湖路
3) 沿西湖路行驶410米,右转
4) 行驶1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霍邱县
驾车路线:全程约3434公里
起点:南京市
1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北京东路行驶140米,过右侧的南京科学会堂约160米后,直行进入兰家庄
2) 沿兰家庄行驶340米,右转进入北京东路
3) 沿北京东路行驶750米,右转进入龙蟠中路
4) 沿龙蟠中路行驶310米,稍向左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内环东线
6) 沿内环东线行驶37公里,过通济门桥,稍向右转进入机场连接线
7) 沿机场连接线行驶14公里,朝内环南线/大明路/赛虹桥立交/长江隧道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双桥门立交
8) 沿双桥门立交行驶230米,过晨光立交桥约720米后,直行进入应天大街高架
9) 沿应天大街高架行驶129公里,直行进入应天大街高架
10) 沿应天大街高架行驶60米,直行进入浦口大道
11) 沿浦口大道行驶29公里,朝G40/G2501方向,左后方转弯
12) 行驶130米,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26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3沿沪陕高速行驶1153公里,过郑坝河桥,朝六安/蚌埠/武汉/G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陇西枢纽
4沿陇西枢纽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5沿京台高速行驶57公里,过合蚌路立交桥,朝六安/信阳/武汉/淮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路口枢纽
6沿路口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7沿沪陕高速行驶1144公里,朝霍邱/霍山/阜阳/景德镇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徐集立交桥
8沿徐集立交桥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9沿济广高速行驶519公里,在霍山/舒城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霍山立交桥
10沿霍山立交桥行驶320米,直行
11六安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210米,直行
2) 行驶230米,在第2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迎宾大道
3) 沿迎宾大道行驶37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经六路
4) 沿经六路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迎驾大道
5) 沿迎驾大道行驶95公里,左前方转弯
6) 行驶810米,稍向右转进入S318
7) 沿S318行驶300米,直行进入黑石渡大桥
8) 沿黑石渡大桥行驶100公里,左转进入X067
9) 沿X067行驶480米,右转
10) 行驶7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孔雀河漂流
驾车路线:全程约6398公里
起点:亭林镇
1上海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华亭路行驶340米,过亭林大桥,右转进入松金公路
2) 沿松金公路行驶690米,左转进入亭枫公路
3) 沿亭枫公路行驶84公里,过小张泾桥,右转进入鸿尊路
4) 沿鸿尊路行驶520米,左转进入东日路
5) 沿东日路行驶90米,直行
2行驶620米,直行进入上海绕城高速公路
3沿上海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40公里,朝安亭/G2/G42/虹桥枢纽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0公里,过墨玉南路车城桥约380米后,直行进入京沪高速公路
5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964公里,朝南京/G4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6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过无锡枢钮,直行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7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217公里,过塘河大桥,朝常州(南)/禄口机场/金坛/溧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横林枢纽
8沿横林枢纽行驶12公里,过横林枢纽约470米后,直行进入常合高速公路
9沿常合高速公路行驶1854公里,直行进入天潜高速公路
10沿天潜高速公路行驶300公里,朝巢湖/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马鞍山西枢纽
11沿马鞍山西枢纽行驶380米,过马鞍山西枢纽约740米后,直行进入芜合高速公路
12沿芜合高速公路行驶550公里,朝蚌埠/淮南/六安/G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13沿合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900米,过陇西枢纽,直行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14沿合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57公里,朝新桥国际机场/六安/武汉/信阳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5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过合肥西枢纽,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744公里,朝霍邱/霍山/阜阳/景德镇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徐集枢纽
17沿徐集枢纽行驶870米,过徐集枢纽约480米后,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18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263公里,在长集/霍邱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640米,左转进入S310
20沿S310行驶340公里,直行进入光明大道
21沿光明大道行驶37公里,过左侧的新华大厦约300米后,左转进入蓼城路
22霍邱县内驾车方案
1) 沿蓼城路行驶180米,直行进入蓼城路
2) 沿蓼城路行驶90米,过右侧的鑫源广场约160米后,在第1个出口,朝公园路方向,右后方转弯进入西湖路
3) 沿西湖路行驶410米,右转
4) 行驶1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霍邱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