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舞即美国现代舞,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节奏型舞蹈,是属于一种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现代舞所表现的一种内敛性的舞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爵士舞入门视频教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学习爵士舞要求
爵士舞跟现代舞和芭蕾舞一样对生理方面是一种很严酷的考验,这使练习前的暖身准备变得份外重要。暖身运动不论在心理或生理上也能为爵士舞者带来好处。
从生理学的立场上看暖身运动的效果包括:可增加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和力量,改善肌肉协调能力,预防或减少肌肉,肌腱及韧带的伤害;尤其对爵士舞者来说,背部与胸,腹等部位的使用程度也相当频繁,所以在做暖身运动时更应该注意。在心理上,能让学习者有准备开始运动的心理与培养情绪的前奏,让学生能更加集中和感觉学习的冲劲。
爵士舞的暖身动作是很有韵律的,而且通常要持续20-30分钟。由于爵士舞课程中带踮脚尖,快速的弹踢,旋转,跳踏,腹部之持续或快速收缩等动作,所以暖身运动中常加入芭蕾的蹲(plié)及踮立动作(relevés)等来帮助预备脚和腿部的肌肉,另外更需要有上身肢体躯干的独立和联合动作来达到全身温暖和肌肉柔韧的效果。
跟暖身运动同样重要的环节是缓和运动。在爵士舞课堂完成的尾段应再做一次主要关节和肌肉的伸展,好让劳累的肌肉得到更自然迅速的舒缓,这有助减轻课堂翌日的肌肉酸痛和疲累。
如果从体适能要素的角度去分析,跳爵士舞的有关考虑包括:
心肺耐力
一般爵士舞的一个动作组合之时间不是很长,但组合和组合之间的休息时间往往很短,所以如果学习者的心肺耐力较好时,一般在多次重覆动作组合后仍保持好的舞蹈技巧,不致有过早疲乏的现象。
肌力和肌耐力
爵士舞中很多快速和讲求瞬速发力的动作,所以基本的肌肉力量是必需的。另外,因为学习舞蹈时往往需要把同一动作重覆练习多次,所以对肌肉耐力的要求是比较高。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耐力必须锻炼好,否则容易引致膝,踝和髋关节和附近的肌肉受创。爵士舞者也透过其他辅助锻炼法(如水中健体,瑜伽训练等)来增强肌肉的能耐。
柔软度
不论跳什么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例外。在进行暖身的伸展动作必须留意,不适宜在身体肌肉未完全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伸展,否则容易弄巧反拙,拉伤肌肉。用静态方式伸展较安全,不过也较需要耐性。柔软度的练习动作之幅度更不应达到痛楚的地步,肌肉有拉紧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维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不等,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连结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身体组合
绝大部份出色的爵士舞者都拥有强健的肌肉,但身体的脂肪量一般都比较少。这令他们的躯体呈现出很明显的肌肉条纹,使他们舞动起来时的动作更觉有劲,有力。较低的脂肪量也避免舞者负担不必要的体重,使舞蹈动作来得更潇洒轻盈。虽然学爵士舞也可以是一个减肥的途径,但身体过重的初学者适宜透过其他模式先行减磅,不然对肌肉及关节的健康构成有一定的危机。
协调性
协调性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除了是手和脚的配合外,还有头,躯干和四肢的动作配合。再加上在爵士舞中,身体不同部位会同时以不同节奏舞动,对舞者的协调能力实在是个大考验。初学时适宜先把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分开练熟,才续步配合成所需动作,那样的成功感会比较高。
灵巧度
爵士舞中常利用不同方向和不同水平的动作来增加刺激和娱乐性,所以舞者的动作必须灵巧纯熟,转向的时候角度更需准确迅速。
平衡力
动态平衡的能力在爵士舞中往往较静态的平衡力之应用更广,也就是说舞者对舞步法的重心转移必须清晰,另外更要技巧地借助目光去做定位,协助转身时得以平衡。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跳舞《再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程:
1 准备:选择一段平坦、宽敞的舞蹈空间,确保周围没有障碍物。穿上舒适的服装和适合跳舞的鞋子。
2 进入节奏:先听几遍《再见》这首歌,感受它的节奏和节拍。尝试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晃身体,找到舒适的感觉。
3 基本舞步:《再见》的舞蹈动作以简单的基本舞步为主。例如,你可以尝试一些常见的舞步,如步伐、转身、侧步等。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随意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4 手势和动作:除了基本舞步,你还可以添加一些手势和动作,以增添舞蹈的表现力。例如,你可以用手势模拟打招呼、挥手、摇头等动作,与歌曲的歌词和情感相呼应。
5 舞台表演:如果你想更有表演效果,可以尝试在跳舞的同时,利用舞台空间进行移动和转向。你可以向前走、向后走,或者围绕自己旋转等。
6 自由发挥: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随着音乐的旋律和情感,尽情跳舞,放松身体,享受跳舞的乐趣。
记住,跳舞是一种个人表达和自由发挥的艺术形式,没有固定的规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舞蹈能力来创造自己独特的《再见》舞蹈。观看一些舞蹈教学视频或参加舞蹈班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技巧和灵感。最重要的是享受跳舞的过程,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激情。祝你跳舞愉快!
相关阅读—儿童舞蹈教学问题
1、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儿童骨骼较软,容易变形,弹力小,收缩力差,容易疲劳,而他们的大脑发育很快,容易兴奋,而且弹跳力较好。所以,我在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考虑到儿童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动作力求舒展,短促有力,节奏欢快,从而表现出了他们活泼可爱的性格。6岁以下的孩子,在做压胯练习、压腰的练习时,其软度非常好,但感觉孩子在做动作时有气无力,松松散散的。
2、精心选材,以曲动人
在音乐的选择上,儿童舞蹈教学要抓紧儿童特点选一些节奏鲜明、动感很强而且歌词琅琅上口的音乐来配合练习,选些具有鲜明特点、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的音乐,也是她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等。在播放音乐同时让她们去模仿或自由的发挥想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培养她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初期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
3、恰当引导、开放身体潜能
肢体是舞蹈的主体,离开肢体就脱离舞蹈的真正含义,少儿舞蹈训练中教师作为舞蹈艺术教育的中介者,其主导作用中不可忽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恰当的指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不要刻意强调规范动作,而是先交流,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音乐听起来是高兴呢,还是难过是有劲的呢,还是听着就想休息这时孩子会你一言我一语地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描述他对音乐的感受。这样让孩子们听觉上把音乐的位置感找着,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根据音乐做一些形体动作。比如在做地面压腿时,我让孩子们坐在地上,根据他们听的音乐感觉去做。
4、孩子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比如脚直,上身立等,然后从他们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改正问题,孩子在父母前非常大方,敢说、敢做,而一进入课堂就变成一个温柔乖乖的小羊羔,有的甚至胆小得连话都不敢说,也不敢做动作。不敢的原因不外乎怕说错、做错而被老师批评,所以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孩子敢说话,而且鼓励孩子们敢做动作;不怕做错,错了没关系,只要敢做,老师就喜欢。即使发现错误也不直接去批评某一个同学,而是由老师示范,把孩子们的错误由老师表现出来,再请同学们找出老师所犯的错误。通过这一过程,使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动作、了解动作,使孩子们既动了脑子,也掌握了技能。
5、用心启迪,以情感人
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内心感情易外露,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我认为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用拟人化的动物动作,具有童话或科学幻想的舞蹈形式,用短小、形象、生动活泼、故事性强的舞蹈特点,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使他们感到亲切易学、易接受,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教一段新舞蹈时,老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让孩子们记住它的路线、动律、节拍等,哪位孩子记得多、表现得好就表扬哪位孩子。这样客观上就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长期这样的训练就使孩子们慢慢养成了高度注意的好习惯。
6、慎重选材,以趣引人
所谓儿童舞蹈就必须从内容上反映儿童的生活和他们的情趣,而不能是成人舞蹈的再版。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表现儿童的喜、怒、哀、乐,并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儿童生活的舞蹈。同时还应掌握各种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风格特点,根据儿童的思想、感情、生理特点以及程度加以变化、发展成为儿童形式的舞蹈。当要求孩子们袭现某种行为特征时,首先要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知识去引导,用孩子们熟悉的对象去比喻,这样一个新创编的舞蹈,孩子们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舞蹈技巧去表现。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如下:
1、舞蹈基础知识和技巧训练,包括舞蹈的基本姿势、步伐、节奏和音乐等基础知识,身体柔韧性、力量、平衡、协调性等技巧的训练。
2、舞蹈形式和表演,包括舞蹈的种类、形式和风格等,如踏板舞、绣花鞋、锅庄、大秧歌、蒙古舞,舞蹈的表演技巧、舞台表现和舞蹈情感等方面的训练。
3、舞蹈历史和文化,包括中国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等方面的了解和学习。
4、舞蹈创作和编排,包括舞蹈的创意、主题、编排和排练等方面的训练。
中国民间舞蹈的类型及文化的传承:
一、中国民间舞蹈的类型。
1、踏板舞和大秧歌。
踏板舞流行于中国北方,是一种以踩板为基础的舞蹈形式,常见于各种庆祝和节日活动。大秧歌是中国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常见于庆丰收、祭祀祖先等民俗活动中。舞蹈动作舒展大方,气势磅礴。
2、蒙古舞和扇子舞。
蒙古舞是中国北方蒙古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雄浑有力,舞步跳跃奔放,以展现蒙古族民族气质和文化特色。扇子舞是中国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女性手持扇子在舞台上跳舞,舞蹈动作轻盈优美,以展现女性柔美和韵味。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中国民间舞蹈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通常是由老师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将自己的舞蹈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以保证舞蹈技艺的传承。
学校教育在中国,一些学校也会开设民间舞蹈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民间舞蹈文化的传统和艺术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