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第1张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 成的。

 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她们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个地下密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两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门被德国警察叩响,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 ——安妮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传扬女儿安妮的日记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她们都是犹太人,历史学家安妮·罗美 的丈夫看了日记后在文章里写道::“日记结结巴巴地道出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 西斯主义的可怕,连纽伦堡审判都不及它。”

 我觉得,无论犹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宽恕、得到原谅。安妮在藏匿生 活饱尝了艰苦的生活、寂寞的时光、恐惧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点亮着希望之火,她确信 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能坚持到战争硝烟散去的时刻,虽然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满了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安妮,因为她在在纳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对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的,本书的主人公叫安妮,她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犹太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特别憎恨犹太人,虽然这些犹太人对德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1942年的时候,还是大规模的逮捕犹太人,安妮为了躲避犹太人的绞杀,躲到了父亲小公司地下的库房,于是《安妮日记》就是记载了这个秘密小屋里的故事。我想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肯定会令人感叹。

 读完《安妮日记》,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伤感,在文章开始看的时候,只是感觉希特勒的残暴,看到安妮一家在库房生活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怜悯,随着这个避难所人数的增加,就会从心里感觉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白天不敢出门,有时候库房还没有灯,男男女女在那样小的一个密闭空间,不仅生活不方便,而且他们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可想而知,因为他们还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只是为了活着。但是尽管如此,安妮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每一次都能自我鼓励,振奋起来,这也是我读《安妮日记》最敬佩的地方。

 有人说《安妮日记》的读后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触,是啊,在如今经济发达的社会,一个13岁的孩童还什么都不懂,不仅有父母的疼爱,而且基本上要什么有什么,可是现在的孩子还是不知道满足,跟安妮相比,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因此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优美的环境,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这就是我读《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刚开学时Mr彭推荐我们读两本书,一本是《安妮日记》,另一本是《骆驼祥子》。

 我们组组员比我买的早,他看了一些内容后说,安妮一家太惨了。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着实带有一定的哀伤之情。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又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范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被纳粹分子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4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安妮日记》。我被安妮写的日记震惊了,我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两年多来,由于战争的缘故,这个富裕舒适的家庭与范丹夫妇、他们的儿子彼得和杜塞尔医生一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他们感到恐惧和颤抖,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遭受着恐惧、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你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例如玩电脑、看电视、画画等。在学校,你也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例如阅读、跳绳、踢毽子等。周末还可以邀请朋友滑冰、看**、打羽毛球等。

 但是我们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有时候做多几道题目就怨声怨气,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啊。在《安妮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从寒冷的家中跑到被风雨侵袭的街道,跑到没有火的潮湿教室,饿着肚子啃胡萝卜的画面。

 书中,描写了孩子们向街上的人乞讨一块面包的画面,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想想这些孩子,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太羞愧了。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饭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爸爸炒的菜不合胃口,挑三拣四。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和幸福。

 《安妮日记》让我反思自己,学会思考,它就像一盏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安妮日记》读后感5

 这几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产生了许多想法。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吧!

 安妮是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因为希特勒上台后,十分排挤犹太人,所以他们一家搬到了荷兰。

 之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了荷兰,因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许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犹太人中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开始屠杀并囚禁犹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何4个犹太人一起住进了一个“秘密小屋”。

 他们过着提心吊胆、见不得人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没有光的秘密小屋里度过了大约910个日日夜夜。

 这本书也写了许多安妮对人生的感想,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犹太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现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穷人,比如保姆、临时工……

 看了这本书我还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放弃,应该勇敢面对,就像安妮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没有出过那一扇大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了粮食、差点被人发现……在他们的艰难面前,我们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6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安妮日记》读后感7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题记

 无需忘记的身影,从没停止的向前,也是有微笑去点缀生命的快乐,再将它们贮藏成最幸福的菊花……

 无需是二战中的神话——安妮。弗兰克

 人们也许忘不了,希特勒向犹太人兴起血光四溅的屠刀。疯狂的杀虐人间的生灵。

 也许,只有在那个隐密的小房子里,安妮才能得到足够的心里安慰。望着,听着,看着,到 处的一切切早已经面幕全失。而侧耳倾听的只有那轰响的机翼引擎。

 她也渴望着青春,渴望着青春的潋滟,放出夺目的光彩。她用日记记录下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播种对和平的希望。

 她的个性即风格,像每片叶子,展示着生存的锋芒与美艳。

 她甚至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正如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 权力滥用萎缩。

 《安妮日记》是体现当时犹太少女安妮的成长经历,日记中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有一种 勾魂摄魄的感染力。从日记中我们了解这个女孩过早结束而又不寻常的人生,对所处的那个 孕育却吞噬了她的时代以及那个给她欢笑和痛苦的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8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安妮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安妮在密室里的生活,尽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但在她的笔下却显得生动有趣。在日记中,安妮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13岁的她,却表现得如此成熟,与她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上学,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可以无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总是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总是嫌这嫌那的,有许多的不满,有许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觉得很惭愧。

 以前,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点都不懂的尊重他们,总认为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当我看了《安妮日记》后,我觉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现在,珍惜和平,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9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来是居住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非常简短,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复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安妮的日记陪伴她走过了少女成长的几个年头,然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的生命一般。

 故事的开始,或许不是在6月14日的那个星期天——安妮得到这本日记的时候。而是从她出生开始,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开始。

 当你——我亲爱的安妮,开始写这本日记时,你才13岁,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纪,你开始变得成熟,却还有着小孩的童趣。在你的生活中,一切都那么轻松,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让你格外惊喜。

 但好像有些人不想让你这么轻松地长大,他们抓捕同你一般的犹太人。一时间,犹太人四处逃窜。

 你现在大概有些不自在,不自在地生活在密室里。你在这必须小心翼翼,却好像被人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开始反抗父母,或自诩自己为“神经病”。但你还是没有忘记学习,创造着内心世界的财富。“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这是少女内心的独白,却又是不幸之人死守的坚强。

 我从来理解不了战争,它只会让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侵略战争的背后,是侵略者一方的贪婪,如果他真正拥有了什么的话,却失去了人性。希特勒的做法,大同小异罢了,他只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15岁生命,扼杀在纳粹的手下,更何况,不止这一个安妮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安妮是一名与我们同龄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但是却要忍受逃兵般的生活,而一切只是因为他们一家都是犹太人。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读完这本书后, 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有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伤,也有被顽强的犹太人民的斗争精神的感动,更多的是对那种黑暗独裁统治的憎恶、不屑与鄙视。我悲愤,为什么有人在制造不幸,难道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是维护利益的仅有手段吗我怅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样,蒙太奇也好,乌托邦也罢,但那儿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男女老少平等博爱,愉快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世界,但这可能吗是的,我敢说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希冀白色的和平鸽在这方乐土抛下橄榄枝,希冀我们的人生色彩斑斓。

 我发现了 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的自己,和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在阴暗的小房间里,每个人都怀着恐惧,凝望天空。与外界比起来,这里缺吃少穿的处境却是“美好”。

 孩子、大人们会依偎在一起,感受着对方的体温,安静地读书、争吵。与外界的纷乱相比,此处是多么地安宁。对犹太人的排斥虽使他们中的不少人死亡,却也最终让他们获得过一段不同的心的历程。

 因为没有什么乱的为生计奔波或外界的娱乐,这里的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聊天、学习、读书。长时间的危机感终会松懈,他们也能够安逸地过自己的隐居生活。虽然常有饥饿等困难烦扰着他们,但最终风波还是会平复的。这一伙人在争吵中暴露的人的贪婪、自私、悲观,也正是战争的起因之一。

 安妮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也邂逅了爱情。她在恐惧、郁闷中对他人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感情。这时她的情感,早已远远挣脱了“小屋”束缚。

 她身处小小密室中,心却仰望大天空。这也是书籍带给她的丰厚食粮。她隔着布满灰尘的窗子看大自然,少年独有的憧憬、希望也使她写下聪颖的文字。

 再困难,再烦燥,也仍旧是拥有仰望天空的权利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西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人投入了集中营。残酷的现实摧毁一切,最终安妮死了,死于伤寒,这一切多是讨厌的战争和种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历史、战争及种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种勇敢、坚强、不屈服乐观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种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但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儿,却能以乐观的心态一边自学,一边保住生命!

 她们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间仓库里,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安妮说:“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的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率真,个性鲜明的安妮,我认为这样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特别令我们感动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丑恶暴露,世界正在变成荒漠而无比痛苦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之手!

 安妮的故事像一个天然的**剧本,它承载了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我也要向安妮一样坚强,努力学习,好好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读完德国作家安妮弗兰克所著的《安妮日记》后,安妮,从这个比我大几岁的**姐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

 黑夜里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躲避德国侵略犹太人所住的房间:“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二十五个月,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晚上睡觉会被炮声惊醒,被警察的敲门声给吵醒,还会被小偷杂乱的脚步声吓醒……每天连上完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

 安妮虽然也害怕这种恐怖的生活,但她从不曾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么坚强,尽管挫折一次次向她进攻,但她毫不退缩。犹太人——最聪明的民族,常常让人嫉妒,所以安妮——这阳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来……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那么的幸福,从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被父母呵护着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

 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坚强、勇敢、快乐地生活!

主演:萨拉·波莉 阿曼达·普拉莫 马克·鲁弗洛 斯科特·斯比德曼 蕾欧诺·瓦特林 黛布拉·哈里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别名:

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

编剧:伊莎贝尔·科赛特

年份:2003

地区:加拿大 西班牙

语言:英语

片长:106分钟

上映日期:2003-03-07

类型:剧情 爱情

剧情介绍

尚不满24岁的清洁工安妮(SarahPolley饰)被确诊为癌症,只剩下两至三月的寿命,安妮的丈夫是她生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人,丈夫让她在17岁、19岁时分别生下女儿,入狱的父亲无法为她提供庇护,同母亲的关系又不甚良好,一家四口居住在拖车里,所幸丈夫最近得到了修建泳池的工作。安妮决定将病情隐瞒家人,并写了十条身故前的愿望,包括找到又一个爱自己的男人,为女儿准备未来生日的祝词并和一个继母,跟父亲见一次面和享受余下的人生。安妮在洗衣房里偶遇从阿拉斯加归来的测量员,两人彼此摩擦出了爱的火花。但她将满脑子只有节食计划的女同事介绍给丈夫时却遭遇了失败,不久一名与安妮同名的女邻居到来,她似乎是安妮理想的人选。所有事情在按步骤实现,还有安妮的死亡

                                                                                    令人治愈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190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安妮的成长故事。读完小说,我深深地被安妮的故事打动。

                                                                              命运不幸但乐观有趣

      安妮家境艰难,命运多舛。在安妮出生三个月后,曾为高中教师的母亲和父亲相继染病去世。她一个亲戚也没有,后来是一位好心的大婶收留了她。安妮帮大婶照顾四个孩子,可大婶的丈夫不幸被火车压死了,大婶无力再收养她,安妮只好辗转多个人家,却一次次被抛弃,最后进了孤儿院……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

      马修和玛丽拉原想领养一个小男孩,一便帮助兄妹俩做些家务,所以马修初次见到安妮,就不满意,但安妮却大大方方地主动打招呼:

    “您就是马修先生吧,很高兴见到您,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呢,正担心哪。刚才我还想,如果您今晚不来的话,我就爬上对面那棵大樱花树一直等到天亮,隐藏在盛开的樱花中,沐浴在月光下睡觉,这不是很浪漫吗?”

      爬上“樱花树”,沐浴“月光”睡觉,亏她一个11岁的小姑娘能想得出。在随马修回去的路上她的“创意”层出不穷:一会儿说白桦树像穿着“白婚纱的新娘”,一会儿说爱德华岛是“樱花的世界”,一会儿问马修道路为什么是红色的?一会儿给林荫道起名叫“喜悦的洁白之路”,给路过的大湖起名叫“闪光之湖”,听到风吹过树木的声音,便说那是树在梦中说梦话呢……小精灵一样活泼的安妮,富有诗意的想象不但消除了马修的顾虑,而且赢得了马修的喜爱。

      她还给绿山墙很多植物起了名字,比如东厢房窗外的樱花树,雪白雪白的,就叫它“雪的女王”最后也俘获了绿山墙女主人玛丽拉的爱心,如愿以偿地留在了绿山墙。

                                                                                  相貌平平却自尊自强

      林德夫人第一次见到安妮,就口无遮拦地当着安妮的面对玛丽拉说“你也没挑一挑长相啊?”“怎么这么丑呀,骨瘦如柴,还有这么多讨厌的雀斑,一头像胡萝卜一样的红发!”

      安妮听见这些话,并没有因出身不幸就隐忍,而是地冲着林德夫人大声喊道:“我非常讨厌你!你竟然嘲笑我,我真没见过你这种粗俗野蛮、不懂礼貌的神经病患者!”她昂着头,瞪着喷火一样的眼睛,紧握双拳,毫不畏惧地面对林德夫人。她万分生气,热血沸腾:“你竟然那么笑我,挖苦我,我要是说你‘你这个蠢猪,一点也没有头脑’,你能忍受吗!”直到马丽拉竭力呵斥才住嘴。

      班里最优秀的男同学基尔伯特初次见到安妮,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一把抓住安妮长长的辫子尖,尖声说道:“胡萝卜!胡萝卜!”惹怒了安妮,她眼冒怒火,狠狠地瞪着基尔伯特,委屈地流出了眼泪,一边哭,一边喊:“你竟敢欺负我?这么欺负人,还用这种残酷的手段!”接着,拿起板子,照着基尔伯特打了一下。

      这件事令安妮感到很屈辱,她在心里发誓:绝不再看基尔伯特一眼!绝不再跟他说一句话!回家后,她甚至表示再也不要上学了。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她都不原谅基尔伯特,但却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超过基尔伯特,通过勤奋刻苦同基尔伯特竞争,用自己骄人的学习成绩证明自己的强大!

              犯错不断但知错能改

      安妮温顺、机灵、有干劲,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常常心思飘忽,热衷于幻想,为此,马瑞拉不客气地批评了安妮一顿。

      安妮却不可思议地说道:“我真是太幸福了!我力争成为一个好孩子。我想这可能很难吧,不过,我会努力改正缺点的。”

      安妮在遭受林德夫人的无端评价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就以暴风雨般的语言和强烈的态度对其还击。她冒犯了长辈,马瑞拉开导她,希望她去跟林德夫人道歉,马修虽然理解安妮但也劝说安妮“这种事能不能痛痛快快地让它结束呢?”

      安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说道:“如果是为了马修,我就试试吧。这件事我也有错,现在我承认了。”于是就到林德家诚恳地伸出手说:“林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就是用尽一本词典的词汇,也说不尽我的悲哀和悔恨。”“我能留下来已经很幸运了,却给善良的马修和马瑞拉脸上抹了黑,知恩却不图报。因为夫人您讲了几句真话,我就大发脾气,实在太不对了,请您无论如何也要宽恕我!”最后得到了林德夫人的谅解和喜爱。

      还有一次,安妮和好朋友黛安娜第一次看音乐回来,特别兴奋,回到黛安娜家后,不知道祖母约瑟芬祖母在床上睡着,安妮高兴得要比赛“看谁先跳上床”。差点吓死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约瑟芬祖母发了好大的脾气,气得第二天就要回家,并且收回了先前答应的给黛安娜付一个学期的音乐课费用的话。

      安妮觉得自己错了,对不起老人也对不起黛安娜,就立刻给约瑟芬祖母道歉:“昨晚的事应该怨我,是我出的主意,黛安娜是无辜的。”“请您原谅我们,让黛安娜去上音乐课吧,您要是非要出出气的话,就冲我来吧,我经常挨批评,和黛安娜比起来,我习惯多了。”“您一定吓了一大跳,但老奶奶您如果有想象力的话,请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想想看,我们也没想到床上会有人在睡觉,您一喊,吓得我们心脏都好像停止跳动了呢!”

      诚恳的态度和有理有趣的道歉又博得了约瑟芬祖母的谅解和喜爱。

                  志气凌云却知足感恩

      安妮和基尔伯特的成绩都很好,他们的目标都是考上奎因学院。为此安妮付出了很多努力,几乎是拼命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和基尔伯特以并列第一的成绩实现梦想。

      上了大学的安妮依然优秀,上学第一天她就把目标瞄准了奖学金,因为她不想马修这么辛苦供她读书,她想帮家里减轻负担。

      安妮说:“如果说谁努力学习,就会获得奖学金的话,那么我干!具有远大志向和抱负会使人感到充实。有许多想做的事会令人精神振奋。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之后,还会有更新更高的目标等着我去奋斗、去实现,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在那次诗歌朗诵结束后,同学简表示很羡慕那些珠光宝气、戴着钻石的人们,她问道:“姑娘们,你们难道不喜欢变得富有吗?”安妮回答:“我们已经很富有了,我们度过了属于我们的16年,像女王一样快乐。如果我们有了几百万,有了无数串钻石,我们就再也无法享受它们的可爱了。”随即,安妮继续坚定说道:“所以,就算我这辈子都没有钻石也没关系,戴着我那串珍珠项链,做绿山墙的安妮,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知道那串珍珠上积聚的马修给我的爱,绝不少于那些太太们对宝石的爱。

        安妮去上学前,马瑞拉特别舍不得:“安妮,你现在个子长得这么高,人也出落得漂亮极了,简直都让我有点认不出来。一想到你就要离开家了,我心里空荡荡的。”安妮便一头扑到马丽拉怀里,用手捧着那张满是皱纹的脸,说道:“我一点儿也没变呀,无论我走到哪里,表面上怎么变化,心里还是马瑞拉那个可爱的小安妮呀,我要让马瑞拉、马修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

      安妮始终为自己是绿山墙的安妮感到幸福,最后在马修离世、绿山墙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追逐多年的梦想,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与其说是马修兄妹拯救了安妮,不如说是安妮自身的性格拯救了自己——这就是即使身处泥潭,依然有仰望星空的生命力!她身上可爱的想象力和无穷的生命力,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善良的坚守,对亲情和友谊的珍重,让她活成了一束光,让人感到温暖和喜欢。

        1906年,71岁的马克·吐温在病床读到了这本书,安妮的故事拨亮了他晚年的心境,让这位历经风雨,进入生命倒计时的大作家为之振奋,赞叹不已:“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安妮雪莉,她真的令人治愈!

《安妮:纽约奇缘》。据豆瓣**网得知,在**《安妮:纽约奇缘》中安妮被穷鬼丈夫抛弃转身遇见超级富豪,并且在一起。《安妮:纽约奇缘》讲述的是主角安妮经过重重艰难和超级富豪在一起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62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