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瑜气度的诗句

关于周瑜气度的诗句,第1张

1赤壁怀古中描绘周瑜意气风发儒雅不凡的气度的诗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 释义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2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 赏析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4 影响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历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49394aspx

2形容周瑜的诗句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望采纳

3关于周瑜的诗句

关于周瑜的诗词

咏赤壁 (唐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赤壁 (唐 胡曾)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题周瑜将军庙 (唐 胡曾)

共说生前国步艰,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武旌旗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赤壁怀古 (唐 王周)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赤壁风月笛图 (金 李纯甫)

征鼓掀天旗脚红,老狐胆落武昌东。

书生那得麾白羽?谁识潭潭盖世雄?

裕陵果用轼为将,黄河倒卷湔西戎。

却教载酒月明中,船尾呜呜一笛风。

九原唤起周公瑾,笑煞瞻州秃鬓翁。

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 (明 王奉)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赤壁石刻 (明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当年鏖战乘天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旧还英雄。

4有关周瑜的诗句

1赤 壁

杜牧

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意} 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流逝也未使它消蚀;磨出铮铮亮光,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不是东风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

{赏析} 这首诗写历史,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诗人通过一支断戳抒发奇想,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可谓别出心裁

{联想} 竞争的激烈,不是让对手相互撕杀,我们需要的是合作,就像孙刘二家一样,无论是商场上,还是论坛里,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共同的利益,携手共进,实现双赢和多赢

2杜牧《赤壁 》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李端《听筝》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3 赤壁之战

东吴精兵广,

西蜀多强将。

同舟共济谱一曲,

绝唱:

千百年来犹回荡。

饮酒中军帐,

既生周瑜何生亮?

天下无人出其上,

狂妄:

长江为之翻波浪。

4唐•李端《鸣筝》诗云:“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5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有关周瑜的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注释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6描写周瑜的诗句,成语,或句子

描写周瑜的诗句如下:

1、唐代诗人杜牧《赤壁》的诗句中由提到复周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也被关进这铜雀台了。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描写周瑜的句子: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制。

意思是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3、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句子写道:既生bai瑜,何生亮。

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对眼下怀才不遇之感,徒生感叹,既有我周瑜,又为何有了诸葛亮。

4、汤显祖《江东du歌》中有句子写道:

意气周郎三国尽,文情庾信六朝过。

意思是意气风发的周瑜在三国时代之后就没有了,这种文学才情六朝之中也只有刘郎能比。

5、宋代诗人李九龄的《读三国志zhi》中:

武侯星落周瑜死,dao平蜀降吴似等闲。

意思是诸葛亮、周瑜死后,灭掉蜀国和吴国只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

-读三国志

-江东歌

7描写周瑜的诗词

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李九龄《读三国志》

5 谁知顾曲风流客,伯业东南启六朝。(林朝崧《周公瑾》)

6 唯思对公瑾,把酒话江南。(朱松《春晚五言寄梦得》)

7 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陆游《曹公》)

8 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岳珂 《赤壁》)

9 汉灰欲冷宁非天?孔明公瑾皆无年。(邓剡《送钱方立游荆楚歌》)

11 赤壁舞涛头。周郎还到不。(刘辰翁《唐多令 》)

12 久钦乐广怀披雾,一见周瑜胜钦醇。(陈与义 )

13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虞集《折桂令 》)

14 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 邵亨贞《贺新郎 》)

15 旧衣香,留他荀令,新曲误,顾了周郎。(夏完淳《玉蝴蝶》)

16 意气周郎三国尽,文情庾信六朝过。(汤显祖《江东歌》)

17 周郎先自足风流,何须更拟秦箫咽。(李彭老《踏莎行》)

18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范成大)

19 闻道小乔乘凤玉。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朱子厚《谒金门》)

20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张孝祥《水调歌头》)

21 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苏轼《南歌子》)

22 公瑾起江东,翩翩美年少。瞒兵百万来,风流剧谈笑。( 魏学洢《周瑜》)

23 雄姿不可见,遗庙俯江干…独恨三分后,无人忆汉官。(郭钰《题周瑜庙》)

24 江山一曲周郎顾,丝竹中年谢傅陶。(阮元《题陈迦陵先生》)

25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刘禹锡《纥那曲》)

26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郑板桥《周瑜宅》)

27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 《听筝》)

28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曾用孙《赤壁》)

29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阿鲁威 《双调蟾宫曲·咏史》)

30 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范成大《临江仙》)

8关于周瑜的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释义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影响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历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49394aspx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风采的诗句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4、简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望采纳

李白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悦史君点评:这首七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前四句通过对赤壁之战紧张情势的描述,突出了周瑜的伟岸形象;后四句则是他送别友人时的有感而发。

虽然只有寥寥四句28个字,但李白却写得慷慨雄壮,通过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将数百年前的大战重新呈现,可谓想象力大爆发。

李端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悦史君点评:这首五言绝句,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所作,通过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吸引自己所爱慕的人,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优雅空灵的妙境。

在后两句中,李端化用了“顾曲周郎”的典故。

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这么一段描述:“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悦史君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周瑜很精通音律,即使是在喝了不少酒以后,只要演奏乐器的人有微小的差错,他都能立刻觉察到,还会扭头去看那个演奏者。

厉害啊,此次应有掌声!

武能统帅千军万马打胜仗,文能琴瑟和弦奏妙音,周公瑾还真应了东汉名士蒋干的那句话:“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悦史君点评:这首七言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武昌)古战场时所作,通过反转解读赤壁之战,让东风和两位绝色美女“二乔”,成了挤占周瑜雄略的亮点。

那么,赤壁之战的胜利,仅仅归结为东风的巧合吗?在悦史君看来,周瑜在战前早有克敌制胜的把握。

先是,孙权扛不住投降派的压力,请周瑜回朝议事,周瑜即明确表态:“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令孙权下了最后决心:“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其后,在与刘备军队汇合,刘备对他表示军队“恨少”后,周瑜还是很自信的表示:“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这是何等的豪迈!

这充分说明,周公瑾在赤壁之战前,已经有了击破曹操军队的万全之策。

当然,杜牧写此诗主要是借史事,抒发自己抑郁不平之气,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所谓东风和“二乔”,只是一种艺术手法罢了。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悦史君点评:这阙词是北宋文学家、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苏轼,在谪居黄州时所作,时年47岁的东坡居士将周瑜的无限风光写尽,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抒发旷达的人生感怀。

应该说,苏轼在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中,对周瑜的才略、气度和功业,描绘地雄浑苍凉,大气磅礴,不愧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篇。

范成大

吊周瑜诗

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

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

悦史君点评:这首七古,是南宋文学家、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范成大所作,除了对周瑜的一生功业进行咏叹,还特别唏嘘周瑜的英年早逝。

范成大生于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不仅诗文过人,仕途上也屡有进取,但可惜庙堂之高呆不久,只得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通过对周瑜的追思和感慨,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壮志难抒的一种不平。

郑板桥

念奴娇·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悦史君点评:这阙词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不仅有苏东坡“大江东去”般的豪放,写出周瑜的雄姿英发,也为周瑜没有最后成就东吴帝业而惋惜。

郑板桥生平不得志,以一种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姿态示人,也成就了诗、书、画等多方面的才华。

不过,在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写《念奴娇·周瑜宅》时,却是他在赴南京乡试之余,难得的情绪极好,诗兴大发,由此也成就了这一名篇。

好了,6首赞颂周瑜的诗词,到此已经尾声,若问悦史君最欣赏哪一篇,恐怕熟悉的悦友应该都明白: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82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