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邂逅,是你不去追求就不会实现的。光靠自己一人努力育儿,不免出现问题而不自知。与很棒的人相遇,接受好的刺激,进一步提升观念,交流分享方法,岂不美哉?昨晚线下参与吴晓颜老师讲座《如何培养好习惯》,便是一次美好的分享会。
特别羡慕目标明确的人,从小就清楚自己的志趣所在,并孜孜不倦钻研。吴晓颜就是这样的人,就读护士专业,但不满足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流程,毅然决然辞职。至今,身兼数职,刺桐棋院执行院长,家庭规划师,两个孩子的妈妈。特别提到,棋院要求老师每天与电脑下一盘棋并打卡,深以为然,每个人都需要积极推动。 因为懒惰是容易的,而进步是不容易的。世人常选择简单省事而避免精进。
历时两个小时的讲座,吴晓颜老师分享了很多身边的亲历案例,亲切又切中要害。 父母问自己:“多年之后,我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将时间的长度拉长,便会预见到坏习惯的危害,开始注意起生活细节,重视习惯的养成。
吴老师举例自己女儿(小学二年级)对食物并无感觉,常常到饭点却充耳不闻,吃饭会挑挑捡捡,最终进食不多,体形相对瘦削。而儿子(幼儿园小班)却截然不同,一喊吃饭总屁颠颠,自己动手,胃口好长得也虎头虎脑。
为什么会差别?小时候长辈总追着女儿喂,一顿饭追下来长达1小时。女儿和食物的关系便是你追我跑,从不曾专注品尝。儿子则固定位置吃饭,并且一岁就开始自己动手吃饭,使用筷子。附加福利,自己动手,锻炼手指肌肉,心灵手巧。
可见,从小良好的进食习惯会影响数十年,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准时好好吃饭。
关于此点,我还联想到武志红所阐述的,当下孩子与食物关系,可以追溯到婴儿与妈妈母乳或奶粉的互动关系。比如说,妈妈喂养女儿或儿子是否有不同?不过,这点并没有提问。 如果吴老师看到,可以分享下。
身教言传。孩子是家长的翻版,也是站在家长的肩膀上认识世界。如果你希望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你至少得假装爱看书。耳濡目染之中,孩子也会越来越爱阅读。
吴老师分享,从小跟女儿就开始进行指读书本了。现在,睡前女儿都会自己主动阅读。
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作业前先解决喝水上厕所洗手,保证作业的连贯流畅性。作业之后,孩子自己检查,家长只负责签字。适时适机让孩子承担面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之前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世上居然有人会打骂双亲,不孝也罢,但居然动手动口,实在刷新认知下限。羊有跪哺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难道人还不如动物吗?
吴老师分享,很可能小时候你用打骂对待孩子,指责辱骂孩子,孩子不能反抗,压抑愤怒到潜意识,长大之后,他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你怎么对待孩子,当你老去,孩子很可能就怎么对待你。
这是讲座结束后,主任做的分享。爱,要大声说出来。孩子会因为你的无条件的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生有可恋,不至于做出极端的事。当时聊到这个月泉州地区三名中学生以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不禁唏嘘。
讲座题目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但更多探讨的是父母如何身教言传。 为人父母,是世上伟大的职业,需要注意自己的思维理念,行为,语言。
注意你的思想。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事。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身为父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思想,摒弃陈旧过时观念。要知道,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子女与你亲近,也就那么几年光阴。
注意你的行为。家长要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更不可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习惯,自己也需要做到。
注意你的语言。孩子是爱面子的,不在外人前指责孩子, 不做孩子的拦路虎。 家长经常无意识地充当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包括负向教子,包办代替,急于求成。
家长要信任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优点特点,每天的进步点在哪里。不要轻易给自己孩子贴标签。几秒贴的标签,可能一辈子孩子都生活在标签阴影下。自证预言理论,孩子很可能就按你所给的标签去生活去长大。
技巧:运用“**回放”跟孩子交流,口头复习今日所得,保证亲子交流时间。
**回放举例:
孩子,今天上学开心吗?
今天你们第几节课是数学课?
数学老师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讲了什么?
留了什么作业?
我们开车时,会根据路况调整方向盘,会固定公里数保养车辆。养孩子,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 愿在育儿道路上,妈妈们持续努力,跟孩子共同成长。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一切美好的相遇,都发生在向前奔跑的路上。
一、
常听人说,要了解一个人的状况,只需要看他周围几个人就可以了。一个人周围三到五人的平均状态就是我们所要了解的这个人的真实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自身的真实情况竟然取决于周围其他人的状况!这样的观点听起来似乎总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我们的状态怎么会由别人来决定?然而,当我们开始考虑人际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时,便会发现其实这样的说法并非天马行空。
人际关系当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相似性,人们在背景、兴趣、品味、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似性越高,那么彼此间相应的吸引力就越强。这刚好印证了我国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谚。既然人际交往中或明显或隐晦地存在着这样的交往法则,那么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以周围人来审视自己的做法就变得再合理不过。
按照吸引力法则的逻辑,一个只在原地打转的人,注定不会碰到自己高于自己意识和价值阶层之外、更加优秀的人。在心理学上,人们总是本能地趋向于寻找跟自己志趣相同、兴趣相投的人交往。按照这样的逻辑循环下去,是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囿于当前的状态而没有机会跳出现在的圈子了呢?并不完全如此。至少我们还有一条可以选择的路,那就是让自己跳出现在的舒适区,在不断提升中找到,更确切地说是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要知道,一切美好的相遇,都发生在奔跑向前的路上。
二、
曾经一度火爆荧屏的《我的前半生》,罗子君作为一个前后反差最大的形象,给我们观众的心里都留下了或好或坏的印象。我们且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她和贺函后来的感情线做过多评价,只是对变化前后的罗子君的生活和境遇进行细细的品味和梳理。
在没有成为被抛弃的陈太太之前,子君仿佛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严重与外面拼杀如战场的职场脱节,不知道工作的辛苦,也不懂得生活的不易。她是一个只知道保养自己、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时时刻刻想留住自己年轻时美貌的女人。那时的她,处处都透露着庸俗,别说是作为职场精英的贺函瞧不上,就连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觉得无比生厌。
当生活真的出现变故之后,我们都以为没有吃过多少苦、曾经那样娇滴滴的罗子君会一蹶不振,至此沉沦。然而在闺蜜唐晶不抛弃不放弃、反复的鼓励、甚至刺激以及不断出谋划策之下,她最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三十多岁的家庭主妇,重入职场,其中的艰难滋味,想想就可感知。生活在逼着她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让她不得不奋力向前。最终,她证明了自己,也回馈给生活一个更加坚强、更加强大的自己。
再后来,她遇到了自己以为的再也不可企及的爱情,尽管那是为我们的世俗和人之常情所难以接受的。能够得到贺函的欣赏和爱,除了她满足了贺函大男子主义的帮助和关怀,更重要的是罗子君在遭受婚姻破裂的家庭变故之后,被重新燃起的不断学习提升的生活的斗志和勇气,以及那个在困境中成长起来变得优秀的自己。就像陈俊生说的,他从来没有想到罗子君是这个样子。是的,就连我们观众也很难想象,罗子君竟然会有这样的一面。当他这么说的那一刻,我们都相信,他是心动的,也无疑是后悔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在宣扬取媚于男性的男权思想,这个世界本就应该男女平等。但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无法排斥一个像后来的子君那样优秀的人。试想,如果罗子君没有这样一段经历,依然是之前那个不懂得提升自己的能力、只知道消费和挖空心思抓小三的陈太太,那么她就不会一路上邂逅这么多美丽的风景。
三、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价值交换是人际交往的实质。就像古时的达官贵族,其交往对象往往要么富贵要么显赫,普通平民百姓一般来说难以进入他们的圈子。当时的科考作为普通人上升的唯一通道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合情又合理的价值筛选渠道。又如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个个走散的小伙伴,其实不是走散,长大后无比理性的我们知道,那是价值选择的结果。现如今,虽然不全似古代,但有一个定律却是恒久不变:你是什么层次的人,就决定了你将处在哪个圈子。我们无法埋怨价值流动的不公,只能怪怨不够具有交换价值的自己。只有当我们自身具备了更优秀的特质,才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也才能看到更多、更美丽的风景。
如果我们不曾见过大海,就永远不能知道世界是多么广阔无垠;如果我们不曾见过高山,就永远不会知晓大地有着怎样的起伏连绵;如果我们不曾拼命向前狂奔,就永远不能邂逅潜藏深处的另一个自己,那个有着无限美好可能的自己。
你能想到的所有美好的事物,进步、机会、前景……都隐藏在我们不断向前的道路上,而我们要做的,只需启程。然后,在路上,相遇美好。
斯诺在旅馆中和董健吾见面,董健吾介绍了自己、西安、以及曾经借张学良的飞机到延安和周恩来见面,达成停战抗日的协定,还让他与邓发认识。邓发是红军特务首领。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篇章概括
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1933,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红军的报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
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的***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
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汉代青铜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人邓发。
通过红色的大门
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造反者
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斯诺心里对这旅程有所保留,可是,结果他花了更多的时间。
斯诺还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贺龙二三事
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贺龙在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贺龙还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会师。
红军旅伴
在路上,斯诺了解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红军投身革命的经历和缘由,对他们团结友爱、严守纪律、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感到钦佩。这些年轻红军几乎全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篇,在延安
苏维埃掌权人物
主要讲述了时任“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领袖毛泽东留给访问他的第一 个外国新闻记者斯诺的初步印象。
***的基本政策
在延安,斯诺根据访问***中央委员会年轻书记洛甫和毛泽东主席而整理阐述了共 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基本政策。
论抗日战争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回答斯诺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采访问题。 (其中也简单介绍翻译员吴亮平同志)
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
主要讲述了斯诺参观红军大学的见闻感受和自己赴“面条宴”的感慨。
红军剧社
主要讲述了斯诺观看红军剧社巡回演出的见闻感受和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情况。剧社作用:以宣传抗日和革命为主旨。消除人民疑虑,让百姓对红军纲领有所了解, 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信任,一起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第四篇,一个***的由来
童年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劳动的经历。
在长沙的日子
主要讲述毛泽东主席在湖南长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的经历。
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比较复杂,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但反帝反封建是明确无疑的了
革命的前奏
主要讲述毛泽东在 1918 年~~1920 年之间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过程。
国民革命时期
主要讲述毛泽东主席在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的人生经历。
苏维埃运动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人生经历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
红军的成长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红军成长的过程及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
第五篇,长征
第五次围剿
主要讲述了蒋介石如何大规模发动第五次围剿以及红军如何突破围剿的过程。
举国大迁移
主要简述了红军主力如何突破敌人“四道防御工程”的过程,同时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红 军如何迂回敌军,绕过层层封锁,不畏艰难,从福建(经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 南,长江两岸等)到达四川的过程。
大渡河英雄
主要讲述了红军如何强渡大渡河的简要过程。金沙江→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饮歃血为盟→林彪先锋队强渡安顺场→三十位英雄“飞夺 泸定桥”(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桥)→进入四川境内。
过大草地
主要简述了红军如何克服困难,战胜雪山、草地,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过程,同时 也讲述斯诺对红军长征的总结评价。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主要讲述了刘志丹在西北开创苏维埃的历程及其自己的人生经历。
死亡和捐税
主要讲述了斯诺在西北大灾年的绥远之行(1929 年 6 月访问)所见到的成千上万的男女 老幼活活饿死的情形,同时引用斯坦普尔博士的报告材料,指出红军到达西北之前,这里农 民所受到的名目繁多、奇形怪状、惊人繁重的捐税。
苏维埃社会
主要讲述了西北***苏维埃社会运动的组织以及受到群众拥护的原因。
货币解剖
主要讲述了苏维埃经及运行方式、货币流通使用情况及财政开支来源等。
人生五十始
主要简述了教书先生老徐~~徐特立的人生经历以及苏区的一些教育问题。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主要简述了斯诺上前线以来一路上同心地善良、殷勤好客的贫苦穷人谈话的经历(如同 周家村农户的谈话),体现了***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 民真正把***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苏区工业
主要简述了南北苏区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特色。
“他们唱的太多了”
主要简述了斯诺参观考察西北苏区吴起镇奇特的“工业中心”的见闻感受。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主要简述了“正规的”红军部队的人员构成及其特点。
彭德怀印象
主要简述斯诺访问司令员彭德怀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及简介彭德怀的人生经历。
为什么当红军?
主要简述了彭德怀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转变直至成长为“赤匪”的过程。
游击战术
主要简述了彭德怀总结斯诺访谈的有关红军采用游击战的原因及发展、取胜的一些主要 原则。
红军战士的生活
主要简述了红军战士的日常的生活情况,重点叙述了“列宁室”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政治课
主要简述了斯诺参观访谈红军在“列宁室”上政治课的见闻感受。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红色窑工徐海东
主要简述了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的人生经历及其留给斯诺的印象,和鄂豫皖苏区 的间立发展情况。
中国的阶级斗争
主要简述了国民党白军如何在围剿期间对鄂豫皖苏区所犯下的罪不可赦、天理难容的 滔天罪行。
四大马
主要简述了西北四大马封疆的统治,回民民族的由来,回民反对四大马的理由和共产 党对回民的诺言。
穆斯林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主要简述了***红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一步步化解回汉矛盾,创建“回汉统一抗线” 的过程。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再谈马
主要简述了斯诺回预旺堡路上对红军防空演习及骑兵队得见闻感受。
“红小鬼”
主要简述来斯诺对少年先锋队“红小鬼”得访谈及其对他们得总结、评价。实践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主要简述了斯诺从军队活动的日记中了解到苏区红军是如何努力从实践中扩大统一战 线的策略,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进行抗日。
关于朱德
主要讲述了朱德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成熟的过程,表明对朱德的赞美之情。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路上的邂逅
主要简述斯诺回到河连湾时的所见所闻。
保安的生活
主要简述了斯诺回到保安以后的二十多天的生活情况。
俄国的影响
主要简述了俄国***(共产国际、苏联)对于红色中国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华苏维埃具 有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主要简述了中俄关系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苏联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
那个外国智囊
主要简述了德国顾问李德(作简要评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别了,红色中国
主要简述了斯诺离开保安返回西安府的一些见闻趣事。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兵变前奏
主要简述了兵变之前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蒋介石总司令之间不断紧张、尖锐的关系。
总司令被逮
蒋介石在临潼被捕,成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阶下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救国要求”及与红军联合抗日宣传遭到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与此同时,由国民党制造的不实谣言却在国内外疯传。但很快,谣言不攻自破,公众逐渐了解到真实情况。在蒋介石被俘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就开始了争夺政权的阴谋活动。同时,总司令在被俘以后不久就开始认识到,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于是蒋介石立即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
蒋、张和***
主要简述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一些经历,***做了积极主要的贡献。
“针锋相对”
主要简述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为了要既不降低他本人或南京政府的威望而又能同反 对派及其***等和解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等措施。
友谊地久天长
主要简述了国共合作之后苏区和国民党地区一些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点滴进步,红军和白军携手和唱《友谊天长地久》,共同预祝大中国的利。
红色的天际
主要简述了斯诺从对***和国民党十年政治斗争过程、目标、结果、经验等总结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这就是斯诺对***对未来局势的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