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集形式、材质、造型等审美元素之大成,既具民族文化神韵也蕴含了现代多元文化要素。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发展,不断吸收各种精华,形成了具有哲学、艺术、美学意蕴的艺术品。本文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要素以及独特审美价值的阐述,进一步分析陶瓷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统美学;美学意蕴;多元思维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6-0233-03
赵彩泉(1951-),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及评论;
余华(1979-),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及西方美术史。(江西景德镇 333000)
陶瓷艺术以其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特定的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奇葩。陶瓷艺术既蕴藏着中华民族卓绝超凡的文化传承,又以“有意味的形式”彰显着时代的脉搏,透射出中华文化的神华异彩。在陶瓷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与特别的便是景德镇陶瓷,它包含着多重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美学意蕴。这些推动了陶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汇流。三省交界之要地,燃料、水源、矿藏等资源十分丰富。为陶瓷工艺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材料,景德镇陶瓷产业唐宋时期迅猛发展,颜色釉、釉下彩,白釉、刻画花均已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元代,青花、釉里红,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中国制瓷史上的杰作。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烧造,标志着当时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进入了更高的境地。“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郎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叶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近代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独特之美
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精巧多姿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向世人展示它的美,同时也包含了不可替代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物特殊的形式美
陶瓷器物,首先因为它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和材质美感,这些美感主要体现在造型与原料、釉色的巧妙结合上。景德镇陶瓷器物的造型,多是以旋削制成,形体、轮廓线条最赋韵味,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济、变化丰富,造型自然、饱满之意趣。其型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间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同时,它在形体方面,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感应。单纯造型不乏味、复杂造型不繁缛。景德镇陶瓷器物在釉色方面享“冰肌玉骨”之誉,釉色以光、色、透、洁的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它凝聚着古今陶瓷艺人的才智,热烈、奔放、沉稳、雅静,体现着火的艺术。鉴赏者从瓷的形式美感和材质美感当中沉醉于对美的感受。
(二)注重意境的表达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并重表现,崇尚质朴、含蓄、自然之美,注重心灵感受的直接性和纯粹性。如,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家龚循明创作的一件现代青花艺术作品《马》,它以大写意的笔触,刻画骏马扬蹄疾奔,显示出雄健凛然的形貌。虽是以寥寥数笔,却是龙马精神,国画与瓷相得益彰尽显中华文化之魅力。
谢赫评论顾恺之的艺术时指出:“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谢赫把“意”作为“迹”的对立面提出来了。如果说“迹”是陶瓷的造型及画面的视觉效果,那“意”就是陶瓷的思想内涵了。我们剥离陶瓷形象的第一视觉感官进入思考状态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揣摩、推测和想象这些“形式”的存在所包含的“意味”。这些符号是物化的心灵,用一种特殊的语音表达着过去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感觉对陶瓷艺术的精深起着支配作用。
(三)特殊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欣赏景德镇陶瓷器物,不可忽略其制作过程和工艺。景德镇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七十二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或环环相扣,或相互交叉,这是景德镇陶瓷制作的重要技术,但这又不仅仅是技巧,它体现着人们对物的感悟和对创造对象的不断发现,制作者“一开始便要关注和开掘隐匿在物理性质之下的精神实质,即要求造物的主体于行工之始便去敏感地把握对象性同构与人类心性的诸种可能”。“伴随着手工艺生产过程的全部动作,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由工匠个体所把握、所决定的不完全规范的动作。它通常与艺人的心性、习惯、兴趣和意愿结合,而在行为的姿态神情、节奏和力度等方面表现出个人的倾向性,形成个性化的制作风格……抵制了技术的自律倾向,而有可能将主体丰富的灵性和渴望宣泄的原始生命冲动带到现实表层,并以动态的空间造型获得表现。”在纹饰的描绘中,更体现出人的灵性和美感追求,比如,用多种兽的部分组合成理想化的麒麟,用多种飞禽的部分组成凤凰等等,这一方面是纹饰在形式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形式需要启发了制作者的大胆创造,突破物理真实而追求美感效果。
二、景德镇陶瓷艺术多维之美
因此,景德镇陶瓷艺术蕴含着多维的美学意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活艺术化的描绘
生活艺术化是说日常生活感悟与体验成为一种“艺术”,在生活情趣中渗透着处事哲学和“技艺”。中国人对于陶瓷艺术的欣赏和把玩,是通过日常生活这一现实“中介”而达到的,中国陶瓷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艺的表现,而有它的深层的蕴涵,它们反映出中国人心灵深处隐藏着的东西。因为陶瓷与人的吃、住等物质生活关系密切,与人的欣赏、玩乐等精神生活相关,陶瓷集实用性与工艺性于一身。作为实用器物,它是生活用品,它首先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人对于生活的乐趣追求、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的意蕴在里面,所以,陶瓷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思想的特点也在作为工艺的陶瓷制作中有着体现。日常用的碗、碟、杯、瓶等,它将美融化在生活情景中,既实用又有美感。对于陶瓷艺术的追求,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因为中国陶瓷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情趣。
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
表现着汉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
摩娑这些与实物逼真无二的作品,想象着先民的困惑、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扩展资料:
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安全卫生指标。铅、镉的存在是由于产品表面装饰图案中陶瓷颜料里含有其成分所致,铅的存在还有可能是为降低产品表层釉的烧成温度而加入了含铅成分所致。
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铅、镉的过量溶出,经常使用这类产品易引起铅、镉重金属中毒。
国家标准GB12651-92《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标准规定:任何单一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允许超过表中规定的允许值。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那么,关于陶艺文化的历史你了解多少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文化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陶瓷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於瓷艺。大约从唐朝开始,瓷器制作开始逐渐取代陶器制作,此后的陶器艺术开始走向下坡路。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对中国古代陶器的欣赏,有助於我们更好地瞭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考古发现证明,远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砂质胎体居多,个别陶器用高岭土作胎。制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志著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1、彩陶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坯打磨以后、未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赭石)、黑色(锰化物)颜料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彩绘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有些地区如豫西一带,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仰韶文化彩陶的烧成温度 b900至1000℃之间,彩绘的工具可能是毛笔。绘饰的内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几何形纹,如∽形,十字形,网形,水波形,涡纹形和勾叶形等;也有造型生动的动物(如鱼、蛙、龟、鹿)和植物(如花果,谷叶,树枝等),以及人物纹样。这些花纹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2、彩陶艺术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批人面鱼纹陶器,上面人物的面部浑圆,眼睛或睁或眯合,头顶饰鱼形装饰或为半圆形束发,耳际腮边各饰有不同方向的鱼纹,造型极为生动亲切。仰韶文化的典型的艺术陶还有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陕西洛南出土的人头形器口红陶瓶等。青海大通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陶盆,画面是三组剪影式的舞蹈人物,手拉手翩翩起舞,形象逼真而富於动态感和节奏感。
不少专家说,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陶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它们都还闪现著不少和仰韶文化遗物相同的特点。这也说明,从陶瓷器的发展历史看,仰韶文化彩陶实际是中国陶瓷器的源,或至少是其中的一个源。它和时代稍晚的龙山文化陶器(黑陶)、良渚文化陶器等都为我国陶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商周陶艺
1、夏代陶艺与馒头窑
古代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造型精美、气魄宏大的青铜器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用品,但民间的实用器物仍是以陶器、竹木器为主。夏代陶器发展的面貌较为模糊,现今被确定的夏代艺术陶制品极少。从现有考古发现可以看出,夏代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已极少见。不过也有少量白陶器。夏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比以前有些进步,出现了能产生更高温度的馒头窑。这种窑窑室呈圆形弧壁,并向上逐渐收敛,封顶隆起形似馒头,所以被称为馒头窑。馒头窑可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陶器的质量因此得以提高。
2、商周陶艺:白陶、釉陶与印纹硬陶
商周时代,民间流行最广的陶器是轮制或轮模合制的灰陶和红陶。商周陶器的纹饰大多是以刻花的拍板在陶坯未乾时依次捺印而成的,纹饰的形式有S纹、人字纹、水波纹、绳纹、回纹和纹(双纹)等。香港南丫岛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这类硬陶,且其花纹(双f)是独特的。於1930年芬神父(FrDanielFinn)在华南地区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像两个小草〝〞英文字母盘曲所组成的纹形,他将它命名为(双f纹)。而双纹是华南地区青铜时代硬陶器的典型纹饰,由於这种纹饰与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相同,故又称为〝夔纹〞。
商周后期还出现一种在适宜光线下能辨别花纹组织结构但又不露凹凸痕迹的暗纹陶,其制作原理是陶坯未乾时在器物表面用拍板和其他工具加力压印研磨,使陶质密度增高,烧成后表面即呈现出发光的黑灰色。这是当时民间陶器的珍品。
商周陶器的最高成就是制作精美的白陶和带有晶莹陶釉的釉陶。白陶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的胎质洁白细腻的陶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即有发现。商代制作的白陶、盉、豆、簋、壶、爵等,泥质洗练精细,造型工整富丽,纯白无暇,加上宛转繁茂的雕式花纹,非常珍贵。到商代晚期,白陶烧制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的白陶器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遗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阳殷墟出土为最多。此时的白陶器不仅选料精细,而且制作相当规整、精致,器表又多饰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精美花纹图案,形制和纹饰都有仿制当时的青铜礼器。商代晚期白陶器是当时陶器中的珍品,也是我国陶瓷器中的瑰宝。商代以后,由於瓷器的出现,白陶便迅速衰落了。
商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很大提高,馒头窑是主要的窑型。在江南地区新出现一种比馒头窑更为先进的陶窑——龙窑。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虞,江西吴城均发现了商代龙窑。这种窑一般依山势建在山坡上,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龙从下而上,故名龙窑。龙窑比起横窑、竖窑、馒头窑来说,有多种优点:因依山而建呈倾斜向上状窑炉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窑炉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据生产需要和技术条件,增加窑的长度,从而提高窑的装烧量,还比较容易维持窑内的窑炉气氛,这就使商代陶器有很大发展,釉陶因此得以被生产出来。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矿物和植物(如烧硷、石灰、草木灰等)涂抹在陶坯上的经烧制而形成陶釉的陶器。这种胎质灰白、坚硬质密、表面上挂有一层透明青釉的釉陶,和粗瓷器的化学成分相近,因而也被称为原始瓷。
夏商西周春秋陶器中,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品种印纹硬陶需要提及。印纹硬陶也是陶器,只是胎质比一般的泥质陶、夹砂陶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些,器表拍印有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叫印纹硬陶。它的特点是:胎的化学成份跟原始瓷器的相似,只是铁的含量多些,器表和器里均多呈紫色、红褐色、灰褐色或黄褐色;器表多有拍印几何形图案纹饰;有的有一种光泽;胎较坚硬,轻轻敲击可发出金石声。夏代遗址中即有此类陶器出土。西周则是印纹硬陶的发展兴盛期,器形有瓮、坛等,有的器高达9厘米。春秋时期印纹硬陶继承前代的发展。印纹硬陶是由陶到瓷过渡的一种具有原始瓷某些特点的陶器。
战国陶艺
战国陶器仍以灰陶为多,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种类有日用器具、陶明器、建筑用陶及少量陶制生产工具等。
战国时期的的日用陶器,主要是泥质灰陶,釜这类的炊器则为夹砂灰陶。一般烧成温度较高,胎质坚硬。常见的器形有:作炊器的釜和甑,作盛器的罐、壶、盆、钵、瓮,作饮食器的碗、豆、杯等。由於各国文化传统不同,各国陶器在形制等方面差别很大,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烧制出较多的大形陶器,如高82厘米、口径41厘米、腹径90厘米的瓮,高55厘米、口径88厘米的釜等,表明此时陶器成型、烧成技术已很高,为秦代烧制高大兵马俑打下了基础。
战国时期由於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贵族们也渐用陶礼器代替青铜礼器随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所以战国时期陶仿青铜礼器的明器迅速发展,陶俑较多出现。陶礼器主要有鼎、豆、壶、簋等,而且制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绘线刻等装饰广为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陶工艺,推动了陶器业的发展。特别是战国陶俑的出现,为我国陶器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品种,影响非常深远。战国陶俑的特点是体小(高5-15厘米),火候很低,制作粗糙,有些身上还留有明显的刮削痕迹,带有很大的原始性。
印纹硬陶仍然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陶器品种,分布范围广,以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使用尤为普遍。此时印纹硬陶的烧制技术较前有所提高,胎体基本烧结,胎质坚硬,多呈紫褐色或砖红色。器形不多,主要有瓮、坛、瓿(大口深圆腹圈足成盛器)、罐、钵、盂等贮盛器。纹饰以米字纹、方格纹、回纹及堆巾的旋涡纹、S形纹为主,前一时期常用的曲尺纹、云雷纹已很少见了。由於各地文化传统不同,器形、纹饰各有特点,有的差别还很大。
战国时的艺术陶制品虽不多,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战国艺术陶是先秦艺术陶的最后一个阶段,亦是由先秦制品向秦汉制品演变的一个过渡。其次,由於厚葬风气盛行,陶俑制作的兴起,使得艺术陶的制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风尚。这类殉葬品被称为“明器”,即冥器。《礼记檀弓》曰:“其曰明器,神明之也,言神明者异於生器。”目前在河南的洛阳和辉县、山西长治、山东临淄和平度等墓葬中,都有陶俑的出土。这些陶俑直接开启了秦朝兵马俑的发展。
秦汉陶艺
1、秦始皇兵马俑
秦朝时代陶质的器皿甚为少见,一般只有属原始瓷的罐类,属灰陶的有鬲、蚕形壶、瓮、鸭蛋壳等以及一些建筑用陶。相比之下,秦代的艺术陶的制作却显得繁荣而独具特色。1974年至1976年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发现了三座埋藏著大型陶雕塑的兵马俑的陪葬坑。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这个重大发现,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包括俑、武士俑、战车俑、战马俑等。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讲究对俑像的各个部位都进行细腻的表现,以尽可能表现出俑像的完整风貌。所以说,在艺术表现上,秦始皇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这是对先秦雕塑艺术风格和先秦陶瓷艺术风格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现实中的人和实物风貌的准确把握。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主要采用塑的方式,这种塑不是一般的捏塑,而是用模塑的手法使俑像形体具有圆润、比例协调的特徵。除了塑,还有对雕的哂谩V饕w现在俑像细部的轮廓表现上。这种表现并不沉缅於琐碎的刻画,而是重在突出俑像的个性和整体气势。如战袍的褶皱,随风徐徐飘动的质感,紧紧地配合著俑像的勃勃英姿和不可战胜的气质。
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灰陶制造水平最高的作品,是我国北方陶俑雄健朴素、明快洗练风格的最辉煌的杰作。作为一种陶器,秦兵马俑在制作方法工艺上,集商周以来数千年我国制陶工艺技术之大成,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分部位(头、手、足、躯干等)合模制作、套合、粘接成初胎(叫定型),再於表面覆加细泥,哂盟堋⒛蟆⒍选①N、刻、画结合的艺术手法制成。在烧成上,我们从卸嗵召附再|地坚硬、通体无形变等特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制作时,胎泥配制成份严格统一,乾湿程度非常恰当,火候恰到好处,陶色统一,确实达到了当时制陶的最高水准,说明了当时已经建造了容积相当大的窑,能较准确地控制窑内烧成的还原气氛。
2、汉代陶艺:铅釉陶
汉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西汉的陶塑继承了秦代艺术风格,深沉雄大。西汉时较有特色的独立俑还有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指挥俑。这个俑像头扎围巾,下垂红色飘带,身穿红白相间的战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间系带,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简洁、洗练的手法,鲜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挥者的神气,十分动人。不过汉代最有特色的独立俑也许要数东汉时的说唱俑。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所塑的说书艺人眉飞色舞,五官舒展,上身袒露,鼓腹挺胸;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指向前方;右足蜷曲,左足前伸。正如汉代傅毅《舞赋》中所说:“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东汉陶俑则以四川陶俑最为典型,造型生动活泼,手法简洁洗炼,具有浓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川汉代陶俑多为泥质红陶,火候较低,胎较粗松。
汉代陶艺最高成就可以说是铅釉陶的生产。我国带釉陶器早在商周时期即有发现,但生产少。西汉宣帝以后,在关中、河南等地较多出现,东汉普及全国,数量大增,成为汉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种。这种釉陶器,胎体是陶,釉是以铜和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的釉。铅釉陶烧成温度低,大多为700℃,所以叫低温铅釉陶器。铅釉陶器的特点是:釉的熔融温度低,高温下粘度小,流动性较大可以比较均匀地覆盖在器物表面,冷却后的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指数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装饰作用。由於烧成温度低,胎体不结实,釉中铅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装饰器和明器,汉代几乎全作明器,器形有:鼎、盒、壶、仓、灶、井、水碓、磨、楼阁、池塘等等。汉代铅陶的大量烧制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
3、瓷器的出现
秦汉时期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瓷器的出现。虽然原始瓷早就出现,但是,我国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东汉晚期才出现的。我国浙江绍兴、上虞、金华等地发现了很多东汉晚期的青瓷窑址。据测定,这些窑址发现的瓷片烧成温度已达到1310℃左右,抗弯强度在710公斤/平方厘米。瓷器胎体硬度高、半透明,具有耐腐蚀、易清洗、造型美观的特点,所以随著三国两晋瓷器的发展,它很快就以绝对优势代替陶器、铜器、漆器而成为人们日常饮食起居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品。
魏晋南北朝陶艺
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陶艺开始走向衰落,瓷艺发展逐渐壮大,并出现了所谓“南青北白”的现象。“南青”,是说南方以浙江为中心的瓷窑多烧制晶莹如湖水的青瓷;“北白”,是说河南、河北一带的瓷窑多烧制洁白无瑕的白瓷。不过,这只是大体而言。因为白瓷的生产是北方工匠在学南方青瓷烧制的基础上发明的,他们不仅烧制白瓷,也烧制青瓷和黑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生产也明显分南北两系。南方生产的陶器主要是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的制品,风格朴实,讲究精巧明快的形式。北方生产的陶器也是以日常用器为主,这些制品的鲜明特色,就是制作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盒等新颖器物,风格一般粗率朴实,但也受南方制作工艺的影响。南方陶器一般为灰陶和红陶,釉彩工艺不是很发达。北方陶器因为是以铅釉陶为主,因而在釉彩工艺上比较讲究,如在黄釉底上加绿彩,在白釉底上加绿彩,或多种色彩混合在一起使用。这些施釉方式影响到后来唐三彩的釉彩特色。南方的陶仓很有特色;北方的艺术陶以俑像为代表,其中典型的有北朝灰陶女仆像、北朝彩绘萨满巫师俑、北朝灰陶老妪俑等。
隋唐陶瓷艺术
1、唐三彩
隋唐是我国瓷器高度发展的时期,相比之下,陶艺发展除了唐三彩依然绽放出瑰丽的色彩之外,开始走向衰落。
唐代艺术陶是盛唐社会和精神风貌的一种写照,集中体现在唐三彩雕塑艺术的成熟与气魄。唐三彩艺术陶在今天的河南洛阳、河南巩县、陕西乾陵、陕西西安等地都有大量出土,其制品一般是明器,即放於墓葬中的殉葬品。唐三彩的造型主要为人物、马、骆驼,其中以人物俑占多数。人物俑分男俑和女俑两种。男俑包括商贩、胡人俑、黑奴俑、文官俑、武士俑等。商贩、胡人和黑奴形象的出现是当时社会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西域各民族互为通商,友好往来的写照。唐代女俑主要是仕女俑,在陕西王家坟唐墓出土的女俑发梳高髻,左手持镜,右手伸指作涂脂状。此制品尤注重色彩的哂茫ㄟ^酱、白、绿等几种色彩的搭配,突出地表现了女俑衣饰的典雅和娇娆。而在西安鲜於庭诲墓出土的女立俑,双手藏在袖中,拱於胸前,面部和体态都较为丰满,神情端庄,色彩艳美。虽然在形象种类方面来说,唐三彩的女俑比男俑要少,但由於女俑形象特徵鲜明,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唐三彩的马俑和骆驼俑形象都非常逼真,造型生动舒展。除此之外,唐三彩艺术陶中还有天王像、镇墓兽,以及一些小动物俑、模型及装饰性物品。
2、唐三彩的釉彩与塑制
三彩釉是由单色釉经变色釉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从汉铅釉陶发明到唐三彩出现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自两汉至隋唐,单色铅釉陶均作随葬明器,即使在三彩最流行的武则天到玄宗开元期间,唐墓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单色铅釉陶明器。单色釉后来发展为变色釉,即将各种颜色和釉施於一器,或黄、绿、褐三色并用。这种工艺以一种色釉为底,再在底釉上加彩,和唐三彩以多种色釉融合辉映的施釉方法不同,但无疑为唐三彩的诞生提供了技术前提。三彩釉实际是多彩釉,用黄、绿、白、红、蓝、黑等釉同施一器,经交融、流串和晕散呈现千变万化的瑰丽画面。
唐三彩艺术陶中塑的成分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捏塑和模塑,前者多见於人物制品,后者多见於马和骆驼制品。捏塑制品一般以手捏制,不特别强调人物形体的协调性,而多注意刻画性格特徵和动态特点。模塑制品一般以印模塑制而成,所以一般能够显示一致的比例特徵。雕的成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模塑制品经过塑制以后,形象轮廓和细部结构还比较模糊,一般都需要精心雕琢,才能使这些轮廓和结构明确地显现出来。如马的眼睛及身体各部分组织的经络都要靠雕的手段才能显得相对鲜明突出。捏塑制品虽然不求轮廓的清晰和细部组织的鲜明,但为了进行传神刻画,精心雕琢也很重要,如激动的眼神,翘起的胡子,微启的嘴唇等,都显露出雕工的痕迹。
唐以来的陶艺发展
和蓬勃兴旺的瓷艺相比,唐朝以后陶艺发展基本乏善可陈,只有明代的琉璃、珐花和紫砂陶尚值一提。
琉璃和珐花是中国古代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在明代达到。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的九龙壁是明代琉璃最著名的制作,全壁用黄、绿、赭、紫、蓝等琉璃砖拼砌而成,色彩光怪陆离,颇为壮观。而明代的珐花制品主要是一组佛像和神像,如弥勒佛、观音像、真武大帝像等。
明代民间陶瓷业的另一大成就是紫砂陶的兴盛。紫砂陶是用紫砂泥制作的一种质地坚硬的陶制品。该陶制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观朴雅,表面越用越光润,极富民族特色。紫砂陶茶具有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馊、耐冷热、急变性能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紫砂陶以江苏宜兴的为最出名。不过紫砂陶多为文人雅士所珍爱,民间流行不多。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引自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瓷的国家,瓷器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象征,瓷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现在世界各国都有生产瓷器的工厂和基地,但是追根溯源中国是瓷器的鼻祖,汉朝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三次前往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和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亚地区,中华大地也因为瓷器和茶叶闻名于世,成为了世界上最有知名度的国家。
在瓷器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成千上百的瓷器类型,我国有五大著名瓷器。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每一个瓷窑都打造出了流传后世的精品瓷器,每一种瓷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藏品。
瓷器的加工工艺和制作工具极为复杂,表现了人的自然观念,瓷器上面雕龙画凤刻画各种图案,一幅幅具有生命力的画作跃然于瓷器之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陶瓷装饰艺术初探
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彩陶文化到汉代瓷器装饰,采用绘画、刻划等技法,以弦纹、水波纹、几何图形。唐宋时期开始,采用彩绘颜料在瓷器上装饰。景德镇陶瓷,从现在发现的古瓷资料中,已有定论的是五代时期的青瓷,以釉色为主要装饰。宋代出现了大量的刻、划、印、雕花装饰;元代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彩绘装饰的起源时期,历经明、清、近代,到现代陶瓷装饰,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展阶段。千百年来,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家从装饰艺术实践中,创造出多彩多姿的装饰技巧,各种奇妙的表现手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陶瓷装饰艺术,既是美化陶瓷的需要,反映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人们追求理想,向往幸福生活的表达形式。用线条、色彩,表现人们的劳动生活、抒发心中的情感、寄托理想和情操。从原始社会的岩画、青铜器、砖雕石刻到居民建筑上的木雕壁画,从古代石窟造像到庙宇教堂的彩绘,都属于美化环境、创造美感的艺术行为。人们在观赏彩陶艺术、岩画石刻时,就会发现,远古时期的艺术表现是以装饰性的绘画表现的。粗犷、古朴的风格,产生出别致的情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陶瓷装饰也在不断提高,以丰富的内涵,多种风格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在民族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陶瓷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崇尚追求,反映了人类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艺术表现手法,在陶瓷装饰上的发挥,显示出艺术家的艺术个性、文化修养,也显示出时代艺术的特色。景德镇陶瓷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而给人们以审美情趣和生活需求的满足。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艺术,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学向,我们从事陶瓷艺术装饰工作,首先就要了解陶瓷文化史,懂得陶瓷装饰的来龙去脉,掌握装饰构图的基本法则。如果只停留在能画好瓷器的阶段上,是不够的。不了解陶瓷装饰的内涵、手法、技巧,绘画表现就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也产生不了艺术个性,只能是依样画葫芦,亦步亦趋。
我国有六千年的文明史,民间艺术丰富生动,反映了民间文化风俗,有很高的成就。陶瓷装饰中最早的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陶器的彩绘装饰,不仅给后来的青铜器饰纹产生了影响,也影响了瓷器、玉器等器皿的装饰雕刻。彩陶,是用红彩、黑彩、白彩等颜料在陶器上装饰花纹的,最早发现于河南淹渑池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因此而天下闻名,彩陶器装饰图案有圆点、钩叶、三角、弧线等几何纹样,造型美观,线条匀称流畅,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品虽然种类繁多,表现手法不同,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造型、装饰、材质的各异。造型有两种,一种是器型设计,躬一种是装饰形式的绘画表现。器型的制造形态和装饰的手法形式,又分为立体形态和平面展开两种情况。造型、装饰,立体、平面,构成了工艺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造型优美的花瓶、茶壶、瓷雕,如果不加以装饰,也可以出现材质、造型美,但是,比较单调,一览无余。陶瓷装饰就是利用造型的各个部位,进行协调的美化,和阶地把造型与画面装饰融为一体。并不是所有的装饰绘画都美,如果装饰形式、纹饰与器型不协调,一味以荒诞、古怪、散乱的色彩在陶瓷器型上涂划,不仅产生不了装饰特色,反而会破坏原有的材质、器型美。陶瓷装饰艺术就是讲究美的表现形式,科学、合理地装饰布局,通过艺术装饰来衬托材质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瓷装饰,分为图案装饰和纹样装饰两种基本形式。图案装饰以规整、概括、对称、对比等构成要素来美化陶瓷;纹样装饰则包括写意、抽象、变形夸张等多种形式的装饰形式。不论是图案还是纹饰,都有其装饰规律和表现形式,两者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现了装饰图案和纹饰的创作手法。线条、细点、块面、图形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陶瓷装饰图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周围各种事物经常接触、认识,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逐步描绘、创作出来的。大自然由,就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太阳、月亮的圆、缺,火焰的光茫,山的形状、水的波纹,鸟的飞翔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就把这些头脑中的印象变成图形,在陶瓷、木材、金属等载体上表现出来,成为美妙的图案、纹饰。
陶瓷装饰在漫长的发展、形成过程中,经过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不断提高了对美的形态的认识,从摹仿到写实,再由具象到意象、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人们掌握了美的构成形成规律,发现了在装饰构图中的多种手法。
用变形、概括、均衡,协调等手法装饰陶瓷,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形式,变形是把物象的形态加以改变,用放大、缩小、扭曲、夸张等方式来组成图案,集中体现了物象的形态特征。概括是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提炼,成为适合器型的装饰图样,产生出简洁、明快之感。均衡有对称的美感,协调中包括均衡、对称、和谐、整齐,体现了特定形式的法则。
追求丰富的构图形式、稳定均衡的画面感,是陶瓷装饰图案的主要特点,给人以丰满、舒畅、充实的印象。在构图方式上,常用重叠式、展开式,开光式这三种形式。
重叠式:画面布局以器型的中间部位为主题,以多层次的图案衬托主题画面,可以有六到八层。在元代青花瓷上,常用重叠式构图,画面层次繁多,层层重叠,多的达到十层。这种装饰形式往往把陶瓷从口沿到器底层层用图案装点, “密不通风”。其长处是布满图案,构图繁密,密而不乱。但是,也有闭塞感,没有空间。
展开式:以长卷式的构图方法,向器型左右延伸展开,适合表现丰富的内容,同时,也显示出主题情节的连贯。现代陶瓷装饰多用展开式构图,以国画表现形式的画法。可以使作者尽情地在作品展现出情感、才智,有更大的表现空间。
开光式:传统陶瓷装饰中就常用“锦地开光”形式,现代陶艺装饰,又发展了“砂地开光”等新形式。开光的形式有圆形、方形、扇面形、菱形、瓷片形等多种。开光式构图往往把连续图案变成分散的局部,又把各个局部装饰图案连成完整的气势,统一的主题。采用“开光式”构图,可以灵活的利用错落有致、疏密结合的多种画面,来形成不同的节奏韵律,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
运用这三种构图形式,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突破常见的空间位置,把不同季节,不同空间的形态、物象,构成一个画面主题。采取散点透视法,根据作品的内容需要来组织、安排画面。把周围与中心结合、衬托,使不同的画面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我经过探索,学习、借鉴老一辈陶瓷艺术家的经验,有了一些体会。我喜欢画有装饰性的画面,在人物画中,常用带变形色彩的图案来装饰瓷艺作品,以穿插、对比、衬托、呼应、夸张的形式,来表现出有新意的艺术形象。
穿插:一件陶瓷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较丰富的内涵,构图平板,就缺乏生命力。用穿插的形式构图,就能使画面生动,出现活力。在人物画中,以古代瓦当的形式组成的篆体书法、与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山石、树枝等错落有致地穿插在一起,使画面动中有静,书画结合,有较强的环境烘托作用。在“童趣”这件作品中,我采用人物与景物,竖形与圆形,纹饰与文字穿插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显得比较别致,又有民间风俗文化的内涵。
对比:动与静、虚与实、疏与密、大与小、人物与动物、山峰与流水等不同形态、不同位置的对比,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反差印象,用对比法构图,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花鸟画中,常用飞鸟、蝴蝶等动物与花卉组合在一起,形成动与静的对比,也就是使画面产生动感。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图案可以装饰在同一个画面,在对比中求统一。
衬托:与对比有相似之处,以环境衬托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以块面衬托线条,以色彩衬托形象,以月亮衬托夜莺,可以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浓墨与淡彩,勾线与晕染,局部与整体,都能起到衬托效果。
呼应:上下、左右、前后、横竖的不同角度的图案,有机地形成协调、平衡作用,就形成了呼应关系。在“荷韵”新彩瓷瓶中,我彩用式笔与写意、小鸟与花草,莲花与荷叶相呼应的方式构图。在色彩的安排上,把红艳的莲花与素雅的荷叶构成呼应对比,较好地表现了“韵”的主题。鸟的飞翔、呜叫产生声韵,花、叶的线条、色彩体现出雅韵,韵味是需要品赏、琢磨才能感觉到的。
夸张:变形处理的形象,扩大其局部结构,打破比例和常规和概念。用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观念,不仅是现代陶艺的常用手法,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也有。我喜欢在仕女画中,用夸张变形的形式来作为装饰。女性的特征是肩窄、腰细,把仕女画成宽肩、丰腰,也能成为一种美感。细颈、宽脸、樱桃小口,是我画仕女时常出现的变形。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如果是这种形态,不会给人以美的印象。但是,在陶瓷装饰中,却不必拘泥于写实。在“闹花灯”这件陶艺作品中,虽然画的是传统仕女,人物的装饰中,采用了夸张变形手法,眼与鼻的距离拉长,手缩小,眼细长,衣纹简洁,以装饰性为主要特征。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民间传统文化风俗,有强烈的地域色彩。由于采用了夸张变形手法,传统题材中呈现出现代艺术意味。
在青花瓷绘制时,很讲究虚实关系,要求画面与空白的位置要协调,这就是“水路均匀”。陶瓷的空白“水路”,往往是画面的组成。经验丰富的陶瓷艺术家,能很熟练地把空白与画面相联系。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荷塘飞雀”作品中,采用了疏朗的构图,瓶体的上部,仅点缀了几只展翅飞跃的山雀,大面积的空白处理,展现了“海阔天空”的浩茫无垠。与莲花、荷叶相呼应的瓶体下面,以空白显示出水塘,其间勾画出几条游鱼,这样,就使画面出现了盎然生机。通过空白处理,不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而且体现出材质美。通过材质与装饰相衬托,较好地体现了装饰的美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画面与空白的关系。
5月26日讯(记者 尤燕姿 洪泓塬 文/图) 泉州市 2022年项目建设巡回集中采访活动,最后一站于25日下午来到瓷都德化,走访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 德化县 文化馆、青少年宫(含科技展厅、工人活动功能厅),德化县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园区等项目。
德化县重点办主任陈伟漂介绍,2022年,德化县共安排在建重点项目215个,总投资94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08亿元,1-4月,德化县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7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366%,超时序33个百分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41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9亿元,1-4月共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368%,超时序35个百分点。
国际陶瓷艺术城
来 德化陶瓷 街,一边游览一边购物,还可欣赏苏清河、陈明良等陶瓷大师的作品。
德化重点项目采风第一站,来到世界瓷都·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
新陶瓷街展示的南海一号模型
该项目办负责人、瓷艺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通川介绍,世界瓷都·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是德化县委、县政府着力补充德化县缺乏高端陶瓷展销平台的短板,响应社会各界特别是陶瓷企业呼声,全力布局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也是做大做强世界瓷都的“一号工程”。
项目以陶瓷营销展示为主题,以凸显德化陶瓷艺术魅力为目的,是集商贸交流、会议展览、陶瓷研发设计、陶瓷文化体验、旅游购物和高品质居住社区等为一体的陶瓷文化主题产业综合平台,旨在打造具有强烈时代感和鲜明特征的“世界瓷都”新地标。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瓷都大道北侧,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120亩,总投资约66亿元,其中财政投资约288亿元。
中国白
陶瓷街销售的产品
主要规划建设陶瓷商城、万达广场、会展中心、博物馆、城市广场、市政道路、安置房、高档住宅区、中小学、幼儿园、大师研创基地、山体公园等。
会展中心正在建设中
会展中心效果图
林通川介绍,截至2021年底完成财政投资268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9306%;2022年计划财政投资19亿元,已完成财政投资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68%。
目前,该项目推进情况如下,①国际陶瓷艺术城·万达广场:于2021年8月27日正式开业,目前处于项目运营管理阶段。②EPC项目陶瓷会展中心和陶瓷博物馆工程:博物馆地上所有墙体砌筑施工完成80%;地上所有墙体粉刷施工完成40%;机电施工完成30%;跨路观景大平台顶棚及梁柱粉刷施工完成100%;金属屋面完成85%;会展中心及辅助(附属)用房机电完成85%;二次精装完成60% 。③EPC项目市政及配套设施工程:纵一路、纵二路、龙津路、福坪路完成主体路面施工,完成福坪路延伸段路路灯安装,交通标牌安装;人行道铺装施工中。④中、小学和幼儿园: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⑤安置房艺都花苑:已竣工验收并交房;⑥片区内电力改造工程:已完成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
文化馆、青少年宫
德化县文化馆、青少年馆(含科技展厅、工人活动功能厅)位于龙浔镇丁墘村霞田片区。
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项目建有面积1400多平方、能容纳400人的多功能演播厅,2800平方的科技展示厅,2400平方的文化艺术展厅,9间文化教室以及配套的“二馆二宫”办公区域、地下公共停车区域和室外文化展示平台。
项目于2022年3月进场施工,计划于2024年4月完工。
现场施工现状
文体园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郑科军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县城的一处新地标建筑物,有效弥补德化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人民群众对科学、科技文化知识的认知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科技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工程部经理为记者讲解
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7800万元,已完成投资3250万元,占年度投资额的4167%,桩基施工及边坡支护施工。
下一步将进行土方外运,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及主体工程的基础施工。
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
德化县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园区建设项目位于城东四期古洋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8亩,总投资约116944万元,总建筑面积约3614万平方米。园区分为三个地块建设。
德化县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
德化县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房建工程部负责人陈建雄介绍,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解决企业生产用房紧张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助力企业“拎包入住、轻装上阵”。同时可以避免中小微企业零星布局和散乱现象,形成企业协同和产业集聚效应。
项目建成后将按照《德化县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运营管理。
通过德化县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使生产用房、办公楼和宿舍楼等配套用房合理布局,有效节约土地资源;通过德化县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园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可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支出和生产成本,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
陈建雄介绍,该项目2022年工作进度计划:一季度完成供地、地质勘察及施工图设计、图审;二季度地块一桩基及挡土墙施工,地块二主体结构施工;三季度地块一桩基检测、基础施工,地块二砌体施工、室内外装修;四季度地块一主体施工,地块二厂房室内外装修、室外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地块三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
目前,地块一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地块二已完成基础,正进行地上一层施工。
现场工人正在施工
项目施工现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