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坊——历史与文化的碰撞,美景与美食的融合

永兴坊——历史与文化的碰撞,美景与美食的融合,第1张

2020年元旦期间,我去了西安市的知名文化 旅游 景点——永兴坊。

永兴坊,曾是唐朝著名谏臣魏征的府邸,主要以“坊、肆“、牌楼等形式为主建造的仿古建筑群。

永兴坊不仅展示了古代长安的 历史 文化生活气息,也集合了关中、陕南、陕北等地的各种 美食

在农历新年前,来到永兴坊,既品尝了西安 历史 悠久的多种 美食 ,又能深深地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

上图是入夜的永兴坊正门,挂满了红色灯笼的永兴坊,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各家商铺里,都早早的准备好了过年的商品,小老虎帽、老虎衣都是非常具有年味儿的,也颇有当年唐朝的风韵。

天色略微昏暗,一砖一瓦也均染上了古朴怀旧的 历史 气息。

街道两边的商铺摆列的都是一些西安的特色摆件、挂件等装饰品,颇有古代长安的风貌。

街道上方挂起了一串串的红灯笼,两旁是紧挨着的 美食 ,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品尝。

期间,我还在永兴坊非遗剧场内观看了非遗文化演出,都是一些非常具有浓重 历史 代表性的表演。

进入了永兴坊非遗剧场,扑面而来的直观感受就是古韵与典雅。两旁的参演人员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而观众也大多是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

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 历史 ,蕴含着古人的精神,是古人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前来观看,充分学习了解,让老一辈的传承人看到希望,非遗文化后继有人!

上图是非遗传承人用陶埙吹的《女儿情》乐曲。陶埙[xūn],在远古时代主要作为诱捕猎物时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之一,至今大约已有7000多年的 历史 。

陶埙在周代奴隶制 社会 已相当流行,秦汉以后主要用于宫廷雅乐。陶埙发出的声音空洞幽深,悠扬婉转,绵绵不绝。

上图是非遗传承人表演的合阳提线木偶,引来观众不断的掌声。合阳提线木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是陕西合阳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戏种。

相传,这种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有“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之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 ,拥有“一线提起天下事,两手拨弄古今人”的美誉。

夜晚来临时,在这座位于永兴坊正中位置的“楼中阁”,挂满了红灯笼后,仿佛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古代长安客栈的感觉,这美景,也引来不少游客驻足留影。

上图是一家网红 美食 店,有不少游客在此排队、品尝。

永兴坊的知名 美食 ——彬县御面,尝起来像擀面皮,但吃起来比擀面皮还要更劲道一些。

上图是两位师傅正在打糍粑,热的糍粑很有劲儿,趁热吃十分有嚼头。

烤猪蹄,外焦里嫩,肥而不腻,值得品尝。

上图是制作牛肉饼的过程,制作师傅把过程全部公开,既保证了安全品质,也满足了人们对如何制作牛肉饼的好奇心。

永兴坊,一个兼具 历史 与文化的地方,一个兼具美景与 美食 的地方,在过年时是一个非常值得前来的喜庆之地。

在这里,不仅有众多诱惑你前来品尝的 美食 ,而且在品尝 美食 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古代长安不同的 美食 与不同的文化故事。

中华历史悠久体现在各个方面,美食自然也不落后,菜品名字取自名人或者与名人有关的也有不少。

1左宗棠鸡

事实上,它与清朝的那位左将军没有直接关系。 1952年,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的指挥官雷德福访问了台湾。海军总司令梁旭昭连续三天举行宴会,并邀请彭长贵做饭,雷德福品尝。在询问了菜的名称后,彭长贵随口回答道:“左宗棠鸡”。 1973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彭源请客,吃完“左宗棠鸡”后,他赞不绝口,于是这道菜便成名了。它逐渐成为美国人眼中的排名第一的中国菜。

2包公鱼

安徽省合肥市有一条古时候挖掘的护城河,因为从包氏祠堂经过,所以叫“包河”。河里产出了一种鲫鱼,因为鱼的背部是黑色的,人们看到了它就想到了包青天包拯,所以他给它起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包公鱼。这个菜的原材料就是鲫鱼、莲藕和冰糖,成本香味诱人、鲜嫩可口。

3 太白鸭子

太白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菜肴。这道菜是肉质入口即化、白色的外表,且有滋补的功效。相传李白一直想找机会接近唐玄宗,有一次,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四川吃过的一只美味的鸭子,于是他就用各种配料做了一只肥鸭,亲手献给玄宗。玄宗吃了以后称赞他,并问李白:“你呈上的是什么食物”李白诚实地对他说了,玄宗点点头道:“我感受到了您的用心,这个菜就叫太白鸭吧”。

生命的最后一年,杜甫在​耒阳「 ”啖牛肉白酒”,食物涌入肠胃,没得来及消化,饱死了!时年59岁。 搁在两三百年前,杜甫可能是忧国忧民而死,可能老病死,但绝不大口酒肉而死,因为死亡方式是胡人特色。 纵观唐朝的饮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存在深刻的「 ”胡化”现象。胡是指我们古代对西北游牧民族的称呼。《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年,远方诸国来朝者甚众 ,……户部奏;中国人自塞外归,及四夷前来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掐指一算,有三百万胡人来归附大唐,真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大唐的「 ”胡化”不意味着贬义,反而是博采众长,缔造一个包容的盛世。 怀念完杜甫之后,今天还是聊一些开心的事吧。我们现在所吃的食物有非常多是唐朝时期引入的,多得大家想象不到,菠菜、石蜜、余甘子 今天介绍大家最熟悉的三款食物,它们背后的文化故事。 皇帝、士人都喜欢的胡饼 16岁的白居易来到长安,之后他的青年、辉煌期都在长安度过。长安的小店里贩售形形 的胡饼,尝试了第一口之后,白居易就再也离不开它。 800多年前,胡饼从西域传入大汉帝国,以五谷为主食的 对这款新式食物非常感兴趣,《续汉书》记载: 「 ”灵帝爱胡饼,京师皆食胡饼。” 因为汉灵帝喜欢吃胡饼,所以上行下效,整个京城流行起以胡饼为主食的风气。 胡饼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如果换个称呼大家就懂了「 ”馕”(náng)。「 ”馕”源于波斯语,是经过 尔语转移汉语过来的。「 ”馕”在 尔语是「 ”面包”的意思。话说当年的波斯作为西亚的文明中心,为中国美食贡献良多。 白居易爱吃胡饼,爱吃之后就向胡姬请教胡饼的制作方法。晚唐时期,白居易被擢升为忠州刺史,心情大好之下,他兴致勃勃地亲自下厨,为好友杨敬之制作胡饼,遣人送去并附上一首诗: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白居易亲自下厨请杨大师品尝胡饼,杨大师面上有光。白居易在诗中用「 ”饥馋杨大使”大胆调侃这位老朋友,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乃知音之交。这首以饼传情的诗词,没有用典,只白描了胡饼的「 ”脆、油、油”吐露其美味,传达两人的真诚相待。 到唐朝胡饼也出现在小说情节内。唐代传奇《虬髯客传》记载英李靖与红拂女夜奔太原,在灵石旅店,夜逢虬髯客。当晚他们第一次邂逅吃了什么呢?虬髯客抱怨:饿死人了!李靖马上秀出买来的胡饼。虬髯客抽出匕首,快刀斩乱麻切成肉片,大家分而吃之。事实上,古人行走江湖哪有郭靖、黄蓉般潇洒,一顿吃了十九两银子银子。有随身携带的胡饼就救命了,不然一文钱饿死英雄。 不仅如此,安史爆发之时,唐玄宗西幸(逃),经过咸阳的集贤宫,发现了没有东西可吃,就勉为其难地啃「 ”胡饼”充饥了,毕竟汉唐的饮食差别已经天渊之别,胡饼在汉灵帝眼里是新奇的美味,像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汉堡包,是众人追捧的奢侈品,到唐朝就当小吃用来消遣。 从东汉到唐代,胡饼已经风靡社会的每个阶层,每个角落,从主食成为一种丰俭由人的大众食品。 太平君子——葡萄酒 我想大家都会背王翰的《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酒是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特别,就连琵琶都是西域所出。这是一首充满西域风情的边塞诗,诗中主角欲细细品尝葡萄美酒,但马上的琵琶奏响了,催着出战。这良辰美景烘托了战争的残酷。 唐朝的陇右道已经广泛地种植葡萄树,作为胡人聚居地的凉州更是盛产葡萄。跟胡饼一样,葡萄也是张骞带来的,也是到唐朝才流行。 葡萄在中国古代曾被叫作「 ”蒲桃”、汉朝灭亡后,汉地跟西域切断联系,葡萄在中国的传播也随之中断。但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初唐时期,唐太宗把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突厥和伊朗,葡萄立刻又被大规模引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水果。葡萄的美味折服了罗马人、希腊人、大食人,这次唐人也被折服。 宋代的史书《班府元龟》记载「 ”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公元640年,唐太宗诏令大兵平定高昌。唐朝攻破高昌国后,把收集到的马乳葡萄(状如马 )移植到帝国的宫殿园林,唐人酿酒师还学习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唐太宗还把宫廷出品、质量认证的葡萄酒,赐予大臣品尝。 历史上多位大唐皇族宗室都品尝过葡萄酒,杨贵妃还曾经亲自动手酿造: 「 ”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葡萄酒。” 唐穆宗皇帝喝过葡萄酒后,他评价道: 「 ”饮此顿觉四体融合,真太平君子也。” 唐穆宗的意思是喝完葡萄酒,顿时感觉像四肢融为一体,(葡萄酒)真是太平君子! 太平君子很可能是唐穆宗把葡萄酒神格化,类似于希腊人的酒神崇拜。 杜甫同样也写过葡萄,但他好像开心不起来。 杜甫的《寓目》 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杜甫还在他的诗中使用了一对崭新的对偶,「 ”葡萄树”对「 ”苜蓿多”。两种物产都是汉代的张骞从西域引进。首联是描述大唐的物产丰富,后都是一副衰败气象,深感到天下即将起乱,还真符合杜甫忧国忧民的气质。 无论是葡萄还是苜蓿,杜甫都无心饱餐。不过之后即使经历朝代更迭,葡萄一直是被国人青睐的水果佳品了。 贵如黄金的胡椒 土豆、辣椒是明末从美洲引进的舶来物,是中国人口得以突破2亿的关键。许多误以为在辣椒引入中国前,西川人不吃辣,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看药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里面几百次提到了蜀椒,可以跟汤药一起熬制,很可能唐人已经吃辣。 唐朝出现了蜀椒的优良代替品种——「 ”胡椒”,胡椒与蜀椒药用价值没有区别,但凭借更好的味道,迅速成为调味品的主流。 据据《酉阳杂俎》记载: 「 ”胡椒,出摩揭陀国,呼为昧履支,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胡椒出自印度的摩揭陀国,又叫做昧履支,形状与汉椒相似,极为之辛辣,六月即可成熟采摘,现在的人用胡盘盛肉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唐人吃肉喜欢撒胡椒,现代人嗜好孜然,都是对 性食物的追求,人类的味蕾古今相通。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胡椒最早发源自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地区,然后又从印度传入波斯,因为波斯与大唐的贸易密切,胡椒从波斯转运到大唐境内。胡椒作为名贵的香料曾经给商人带来了巨额财富,商人纷纷争取垄断权,除了诉诸武力,跟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殖民者如出一辙。 777年,唐朝宰相元载因为 ,还得罪了唐代宗,最后被赐处死。元载就是《长安十二时辰》元载的历史原型。《长安十二时辰》的元载见风使舵、见利忘义、懦弱自私就是个跳梁小丑,早早领饭盒退场。历史上的元载却厉害隐忍得多了,生涯巅峰的时候官至宰相。皇帝在派人抄元载的家,发现除了绫罗绸缎、现金、奢侈品竟然还收藏着一百担(折合60吨)的胡椒,难以置信宰相府邸上下有多少人口,他们怎么消化堆积如山的胡椒,不过一百多担胡椒也硬杠杠的财富标志了。 不过胡椒虽然香,但是病从口入,清朝的《《本经逢原》善意提醒大家: 「 ”胡椒大辛大热纯阳之物,走气助火,昏目发疮,多食损肺,令人吐血。” 尾声 大唐的饮食文化,焕发着光彩夺人的魅力,它源自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源自大唐的自信包容,源自皇帝百姓的好奇心 一切一切造就了大唐的珍馐,造福了大唐与后世的吃货。

清明,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做蒿菜粑,吃团圆饭,娘开心,妻子高兴。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题记

4月3日,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是万物复苏、阳光不燥、微风正好。带上妻儿,一起回到了乡下老家,祭祖扫墓。

带上娘,一家人沿着一条山间机耕道,穿过山林田野,来到儿时常来熟悉之地——我家的田地边。六年前,父亲撒手离去,我和娘商量,把父亲葬在这里。

在这里,有我家几块田和地。因父亲离去,娘一个人也耕种不了,也就荒废了。

每年春天,这里便长满了野草、野花。自然也长满了野菜,尤其是那蒿菜,肥大鲜嫩,一根根,站满了田里。

小时候,这些蒿菜,常常被娘和姐姐割回去喂猪喂牛的。村里的人,照样不稀罕它。很多时候,父亲把牛放在田地吃着这鲜嫩肥美的蒿菜。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蒿菜便成了人们的宝贝,走进了高端食府,成了人们的美味佳肴,尤其在凤凰古城里,用蒿菜做成的蒿菜粑粑,中外游客争相品尝,不问价格。

“崽也!九拉乱入税拜社,双罗,襄Y斋,卡点Y初税拜社刚母农!”(苗语:儿子,田里蒿菜好多,又嫩又大,快来和一起我扯,等下我做蒿菜粑粑让你吃!)

妻子和儿子背着她的竹背篓到另一块田里割蒿菜去了。

我和娘便在另一块田边给父亲上纹。我便用镰刀一点一点割去父亲坟上的野草,娘坐在父亲坟前,一边烧些纸,一边哭着跟父亲倾诉相思之苦。

等我和娘给父亲上好纹后,妻子和儿子也割了一满背篓蒿菜。我们一家便又沿着那条机耕道回家去。

回到家里,妻儿坐在老家院子里收拾蒿菜,将蒿菜那最鲜嫩的尖尖搞下来,放进盆子里洗干净。娘从粮仓里取出几斤糯米,去村里有石磨的小姨家磨成细粉。

娘说,难得她孙子回老家一次,让我杀只鸡,一家人吃个团圆饭。按娘吩咐,我就同儿子杀鸡修毛。一家子忙得不亦乐乎!

娘磨好糯米粉回来,妻子和娘两个就做起了蒿菜粑粑。我和儿子做饭做菜。

她俩将蒿菜放在锅里加水煮熟煮烂,然后捞出来再揉细,再加入糯米粉一起拌揉,把蒿菜与糯米粉揉均匀。

娘又取来腊肉和盐菜洗净,腊肉切成小丁颗粒,盐菜切细,再和起拌匀,用作蒿菜粑的馅。

之后,她俩把馅包入蒿菜糯米粉中,蒿菜粑就做成了。看着她俩一唱一和的,儿子也加入她们行列。

最后,把一个个蒿菜粑放进蒸锅里蒸熟。约半小时左右,蒿菜粑蒸熟出锅了。妻子拿出来,一人一个。一家人就在厨房吃了起来。

蒿菜粑韧绵糯滑,有一股浓郁的野蒿香。刚出锅的蒿菜粑粑最美味,唇齿间都是满满的香甜,它们虽然软糯无比,但绝不黏手。人吃上两三个,就能解饿又解馋。吃到肚子里浑身透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小伙伴们,初春时节,凤凰苗家蒿菜粑粑,你吃过吗?

1 关于美食的爱情诗句

关于美食的爱情诗句 1关于美食的诗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释义: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丘浚《咏荔枝》

释义:世上的珍果没有比它更好的,它像雪一样的肌肤罩着一层红纱。

5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释义: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6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8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释义:君返乡后,黄鸡白酒庆祝秋社。

9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释义: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10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释义: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2有关美食的诗词大全

友朋设宴庆云楼,

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

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关于“鱼”

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从古至今都深得人们的喜爱。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宋朝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疱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江上渔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他们在干什么?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早点品尝鲈鱼的鲜美。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

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

儿孙吹火荻花中。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3关于美食的古诗句

一、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翻译: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二、唐代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翻译: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三、宋代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翻译: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四、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翻译: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五、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翻译: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4形容美食的诗句

1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3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4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5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6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7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8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9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5高分

主食类: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释]雕胡: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

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蔬菜类: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释]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露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

------------------------节日中的美食:节日中的美食屠苏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而成的药酒。我国古代的风俗,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喝屠苏酒,可以辟邪消瘟。

元日宋代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上元竹枝词清代 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关于月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关于“酒”诗词与美食中国文化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其中诗文化,饮食文化之间的联系尤为突出。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是诗不离酒,酒不离美食。他们在品尝美酒之时,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请看 --酒酒,可饮,可品,可为之抒之豪情,可展之韵意。少饮则强身健体,提神补气,与友人聚之小酌则添之气氛。

酒之史事自古有之,自杜康酿酒至今几千余年,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把酒叙情,醉酒当歌,写出无数绝句佳作。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一作秋月忽高悬)。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 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杀人。赠刘都使东平刘公翰,南国秀馀芳。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

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

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赠王汉阳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

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对雪醉后赠王历阳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君看昔日汝南市, 白头仙人隐玉壶。

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历阳何异山阴时,白雪飞花乱人目。

君家有酒我何愁? 客多乐酣秉烛游。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

清晨兴罢(一作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一作千里相思明月楼)。赠闾丘处士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一作广)林中期。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赠钱征君少阳(一作送赵云卿)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馀几日? 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一作酒)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四首花间(一作下)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三月咸阳时(一作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

6关于美食的诗

友朋设宴庆云楼,

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

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关于“鱼”

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从古至今都深得人们的喜爱。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宋朝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疱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江上渔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他们在干什么?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早点品尝鲈鱼的鲜美。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

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

儿孙吹火荻花中。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7关于美食的诗词

必须有李渔啊。

《闲情偶赋·饮馔部》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通篇都在吃,把食物写得好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30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