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到若尔盖二日游线路推荐+景点最佳观赏时间

2019成都到若尔盖二日游线路推荐+景点最佳观赏时间,第1张

想去若尔盖旅行的小伙伴们看这里,如果你们想要自驾游玩,首先i下那个管的交通信息了解一下,其次就是关于这次游玩的时候相关攻略信息,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成都至若尔盖自驾游路线

线路一:成都—汶川—理县—红原—若尔盖(一条直线)

线路二:成都—茂县—松潘—若尔盖—红原—理县—汶川—成都(一个圈)

说明:由于茂县至松潘G213在修路,目前是封路状态,所以现阶段要出行的朋友请走线路一。后面的话大家出行前可先查看地图和新闻,看线路二是否通行。

这里简单介绍下线路二沿途:茂县和松潘的景点和美食。走线路二的话,第一天可以先到茂县“中国古羌城”了解羌族文化,建筑和里面的手工艺品都挺有民族色彩,这个景点需要门票的噢。然后到松潘古城住宿,第二天早晨可以到“松潘古城墙景区”尝尝那里的“牛杂汤”,分量足,味道鲜美。吃完还可以在这里玩一下,再出发去若尔盖。

Day1:成都—汶川—理县—红原

途经景点推荐:萝卜寨羌文化生态旅游区、米亚罗风景区(理县)、月亮湾(红原)

萝卜寨羌文化生态旅游区:

萝卜寨—“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景色非常好,可以远眺四姑娘山,寨子里面分老寨和新寨,没有什么商业气息,有着很浓郁的复古味,五月底六月初去的话,山上山下的车厘子都熟了,还可以品尝到美味的车厘子。

门票:不需门票,需收取10元停车费

注意事项:上山的路坡陡弯急路窄,需谨慎驾驶

米亚罗风景区(最佳时间10月-11月):

米亚罗为藏语,意为“好玩的坝子”,位于阿坝州理县境内,景区内群山连绵,风光宜人,可以欣赏到大片的红叶,非常壮观。除了漫山遍野的红叶,掩藏在密林深处的藏羌民族村寨是米亚罗风景区的另一大看点。秋天的米亚罗看起来就像一副美丽的油画。

门票:不需门票

注意事项:米亚罗地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3500米,注意早晚温差

月亮湾(最佳时间5月-10月):

位于四川红原县内,其草原宽广,牧草茂盛为整个青藏高原所少有,此地距红原县城仅3公里。月亮湾可以说是红原大草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完美展现了大草原所有的美景,湾湾的河流、鲜花烂漫的草原、蓝天白云朵朵、牛羊满山。

门票:58元/人身高12米(不含)以下和6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不需门票

游玩项目:骑马、射箭、索道

第一天这样玩下来,还是有些累的,也饿了。于是月亮湾玩了之后,就赶紧到红原县,找吃的找住的,我们吃的是“养生牦牛砂锅店”

正宗原汤牦牛肉,菜品丰富,蘸水很棒,汤也好喝,鲜美,总之来说:很好!

坐标:绛熙中街12号(新农村信用联社对面)

如果是饭点,可以先打电话预定,高峰期更是生意好。

吃完饭,就在红原歇下了,入住的是离饭店很近的一个酒店“阿米玛沁酒店”,舒适型,248元起。

房间大,比较干净卫生,还是挺舒适的,市内设备也很齐全,停车场也很大,很方便。

坐标:邛溪镇银珠东路哈拉玛桥旁

或者入住红原盛隆大酒店,经济适用,停车方便。148元起。

坐标:瑞庆中路5号附8号距红原大草原直线20公里,驾车约23公里,预计5分钟

Day2:红原—若尔盖

途经景点推荐:瓦切塔林、黄河九曲第一湾、若尔盖花湖、郎木寺景区

瓦切塔林:

瓦切塔林—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在经幡群旁边还有一片白塔和转经筒,常有藏胞在此转塔、转经。

瓦切塔林是红原至若尔盖必经的地方,去都去了,还是值得去看一下。

门票:20元/人

黄河九曲第一湾:

九曲黄河第一弯岛屿众多,红柳成林、水鸟翔集、渔舟横渡,形成“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景致,同时也是是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被中外科学家称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唐克乡有一座索克藏寺,寺前有一山丘,登上丘顶远眺,但见白河逶迤直达天际,黄河婉蜒折北而逝,两条河流优雅别致,像一对情侣,携手走向西北天边。

黄河九曲第一湾真的是一个可以逗留很久的地方,风景怎么拍怎么漂亮,这里是观赏日出、日落的最佳之地,也有专门的观赏平台,天气好的话,大家可以玩了花海和郎木寺之后在返程的时候再玩黄河九曲第一湾,在山顶等待日落,绝对会不虚此行的。

门票:65元/人

温馨提示:山顶的风很大,最好带上厚衣服和帽子御寒

若尔盖花湖:

“花湖”最美的季节是7月中旬到8月底,湖里的水草都开花了,分外妖娆。“花湖”的另一种美来源于静谧的湖水倒影着蓝天,那时候天是碧蓝的,湖水也是蓝色的,浩淼天地在水草婆娑之间,呈现出水天一色的美景。此外,这里还是观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最佳去处。

同样,这里也是可以玩很久的地方,开车到花湖景区大门口,在那里买票做观光车进景区,大概20分钟车程,下车走木栈道观景,花湖景区的木栈道搭建在沼泽地里,弯弯曲曲,也具有别样的风景。

门票:75元/人,外加观光车30元/人

温馨提示:景区内没有卖干粮矿泉水的地方,大家最好自备点吃的和喝的

郎木寺:

郎木寺是四川和甘肃交界的郎木寺镇,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白龙江源头的纳摩大峡谷景色宜人,寺庙僧侣和信徒虔诚的身影随处可见,之身此处,有一种超凡脱俗。

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这里的藏族居民,过着安静,祥和的农牧生活。

格尔底幅员辽阔的牧场之上,骑着马儿的牧民狂野驰骋于绿色的草场之上。当阳光穿过云层,笼罩在这座美丽的草场之上,牧民尽情驰骋,如同一场不真实的梦境。

漫步在美丽的高原之上,体验淳朴自,这里确是一幅别致的画卷。尤其令人喜爱,且魂系梦牵的,便是那红墙小院,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民穿行其间,极富诗情画意。

第二天都是在玩若尔盖,若尔盖真的是大大大大的,玩完这些之后,便返回若尔盖县吃饭和住宿,休息一晚,第二早便返回成都了。

若尔盖县我推荐大家去吃“西域风情”,是一家中餐馆,餐馆内环境可以,干净卫生,里面的菜品也具特色,但是具体是哪些菜名,我忘了,点菜的时候可以问一下服务员,而且这家餐厅的茶也很好喝。

Day3:若尔盖—成都

若尔盖返回成都大概要开9个小时,所以第三天也不轻松,大家根据自己的行程可以适当调整时间,调整自己想去的景点,不要过于劳累,旅行在于放松心情。

旅行注意事项:

1若尔盖红原都地处高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高原反应的,最好都提前服红景天预防;

2高原地区紫外线很强,做好防晒工作;

3天气变化很大,随时备伞,可能遇上暴雨,下完之后就出现美丽的彩虹;

4在旅程过程中,开车注意安全,有时路上会遇上大群的牛羊马,等他们慢慢过了才正常加速行走;

5自备点一元零钱,那边路边的厕所都是要收费的,且不干净,但是出门在外,不能讲究那么多;

6预备点感冒药,那边昼夜温差大,另外,加冷衣服要备上哦~~~

几经周折,我终于决定和几个朋友利用暑假的几天时间去贵州看看。

我去了贵州一中,因为他离我们近。我开车穿过雪峰山隧道到怀化,车行花了四个小时到了贵州铜仁雅木沟生态旅游度假区。第二,为了刺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湖南等六省身份证居民的高速费和进场费都只有半价,这也是一种诱惑。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以贵阳为中心,分为三部分,一是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周边景区,二是以遵义为龙头的红色之旅,三是黔西南民族风情之旅。三个景点各有特色,但黄果树景点太远,估计有800公里,太辛苦,否定了。遵义景点有点单一。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我们选择了景点集中、民族特色浓郁的黔西南州民族风情游玩。

说也奇怪,听说要去旅游,我居然半夜醒来,睡不着。六点的闹钟响了,我迷迷糊糊的醒了,叫醒女儿,洗漱完毕,去约定的地方吃早饭。

七点整,我们准时出发,一路高速,但是因为隧道多,大多限速100。穿越雪峰山七公里隧道时,我非常紧张。很难想象当时那些施工人员是怎么把整个山脚挖空,然后准确对接在一起的。有了这条动脉的畅通,少怀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旁边的蒋老师回忆,当时他在怀化读书,从武冈转学过来。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进的道路是艰难的。是的,当时的人脑子里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从来不敢奢望会实现。

一路穿越,一路谈心,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雅木沟生态旅游景区。

到达景区时已经十二点了,于是我们决定找个地方吃个饭,开个好房间,然后下午就可以好好领略一下贵州第一沟——崖木沟的美景了。

把车停好,看到旁边一家店里有一群游客,他们刚吃完饭离开。看起来不错。走过去和老板娘沟通一下,三言两语订好房子,然后等着吃饭。吃完饭,把行李拿到房间,休息一下,下午三点准时出发去崖木沟,寻求冒险。

崖木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范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脚下,太平河畔(贵州省著名景点)。它是范静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卫星景点。

雅沟全长50km,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7C左右,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因此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崖木沟,自古被称为贵州第一沟,是贵州旅游观光的地方之一,也是其标志性景点。鸭沟生态旅游区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当我走进亚木沟的大门时,我首先为自己穿休闲鞋的问题。门实际上是流动的水,可以将鞋面淹没在深处。我踮起脚尖,但天气很好。后来进了沟里,看到清澈透明的小溪,很多人都忍不住脱鞋下水。不耐烦的斌哥连鞋都没脱就踏进去了。

水是雅木沟的灵魂。正是因为如此丰富的水资源,雅木沟才成就了天然氧吧的美誉。

一路逆流而上,一路烟雨蒙蒙,一路满目苍翠,这是山脚下炎炎夏日,沟里春意盎然,水清石红。雅木沟不仅有自然美景、天然氧吧,还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景区的土家风情园更是让人难以忘怀!(途鹰户外)

1、草原防火,警钟长鸣。

2、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关爱制

3、保护草原,人人有责。

4、保护草原,利国利民。

5、保护草原光荣,破坏草原违法。

6、保护草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7、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关爱人类生存环境

8、保护草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9、草原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

10、保护草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1、草原防火期内,禁止在草原上吸烟丢弃火种和野外用火。

12、保护草原,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13、保护草原光荣,破坏草原违法

14、改善草原生态,建设绿色家园

15、草原防火期内,禁止在草原上使用枪械狩猎。

16、草原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17、保护草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8、珍惜草原资源,构建和-谐社会

19、加强草原保护,遏制草原退化

20、珍惜草原资源,构建和谐社会

21、保护草原资源,造福子孙

22、建设秀美山川,草原保护当先

23、保护草原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24、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25、保护草原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26、保护基本草原,促进畜牧业发展。

27、保护草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光荣义务。

1、滕头村旅游攻略的简介: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紧倚江拔、甬滕头村临公路,地处萧江平原,剡溪江畔。位于奉化城北6公里,离宁波27公里,至机场15公里。距溪口12公里。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自1993年获联合国“地球生态500佳”以来,又相继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四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40多项荣誉。2008年,滕头村从全球113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以“生态和谐实践”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滕头景区突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互动式体验,以全新的景观营造理念,创造面向未来的新旅游模式。别出匠心的村庄规划和园林营造,自然与人类的巧妙结合,演绎成现代都市的一首田园牧歌。

2、2021年6月,浙江宁波奉化滕头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色天香绿野仙踪是什么项目

国色天香绿野仙踪是一个由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导的国家级森林生态旅游示范项目。它位于中国江西省,面积约25万公顷,包括山地森林、亚热带雨林和草甸等多个不同生态系统。项目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项目背景

中国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生态旅游也愈加受到欢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15年启动了“国色天香”旅游品牌计划,旨在通过打造生态旅游项目,推广中国最美的森林旅游资源。

项目特色

国色天香绿野仙踪的最大特色是其生态环境。该项目地处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红线内,森林覆盖率超过85%,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和景观价值。项目中有很多珍贵濒危物种,如白鹇、白冠长臂猿等。此外,项目还融合了江西特有的文化元素,如庐山的龙虎山文化、井冈山的红色文化等,让游客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项目设施

国色天香绿野仙踪的设施齐全,包括桥梁、观景台、庭院、亭子、博物馆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项目中的玻璃栈道。该栈道位于山谷中,全长超过800米,海拔高度超过200米,是中国最长的玻璃栈道之一。栈道的走向和山脉呈\"V\"字形,中间是一座玻璃桥,能让人们徜徉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项目意义

国色天香绿野仙踪在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境内的生态环境,该项目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和开发例子。它通过有计划地开发生态旅游,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升了当地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中国的旅游业,该项目让中国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旅游品牌,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对于全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该项目也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能让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结语

国色天香绿野仙踪是一项伟大的生态旅游项目,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自然美景,还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该项目通过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让大家认识到了生态旅游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尊重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1

 游客朋友们,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与黑龙江、吉林两省交界的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镇内,距旗政府所在地音德尔镇50公里,距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40公里,距乌兰浩特市115公里。总面积948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 536平方公里,沼泽地面积 2206平方公里,草原面积3689平方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和温带草原与干旱草原的过渡地带。地质、地貌、植被的过渡性特点使之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近年来,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了生态旅游景区。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第一为核心区,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和沼泽生态系统,是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的栖息、繁殖地。第二为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对核心区起缓冲和屏障作用。第三为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是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驯养中心、宣传中心所在地及多种经营生产实验基地。保护区有动物71科309种。其中有鸟类228种,珍稀禽类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bǎo)、丹顶鹤、金雕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仅鹤类就有6种分布在保护区内,是我国鹤类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少有的大鸨繁殖区之一,被誉为大鸨的故乡。保护区是百鸟的乐园。保护区东南部宽阔的水面和大片的沼泽湿地,造就了大面积的浅滩草原区和广阔的深草区,幽幽千亩香蒲摇曳,茫茫万顷芦苇荡漾,为众多鸟类提供了充足便利的觅食条件,也为它们提供了不受惊扰的栖息繁衍的场所。它们一对对,一群群,时而飘然水面,时而云集蓝天,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壮美而幽雅的蓝天碧水百鸟图。每年春秋季节有成千上万只水鸟过境停歇。

 保护区内有4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百灵湖旅游度假村:位于图牧吉自然保护区西北部,三面环山,一处注水,水面2000公顷,蓄水量7000万立方米,最深处17米,平均水深7米。湖中放养鲤鱼、鲢鱼、银鱼、草根鱼、武昌鱼、乌仔头鱼等鱼种,年均捕捞鲜鱼175万公斤,产值超百万元。百灵湖东依哈达山,山脚建有望湖亭、水上餐厅、蒙古包、跑马场等,湖面有游泳区、游船区、钓鱼区等。百灵湖度假村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日接待80人住宿。登上哈达山举目远眺,东部草原辽阔,绿草如茵,百花斗妍,牛羊成群;西面万顷碧浪,波光粼粼,游船往来频繁,真不愧为“草原明珠”。加之湖畔的度假村食宿设施和蒙古包大营,成为游人观天光水色、广袤绿野,同时领略民族风情的好处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3年春季,投资20余万元兴建。现已人工孵化养殖大鸨、丹顶鹤、金雕等鸟类10多种。望远镜、驯养场地等基础设施完备。救护的鸟类14种,总共46只。几年来,经过救护饲养和野化训练,放归自然的苍鹭、斑嘴鸭等鸟类已达40多只,营造了一个“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和谐世界。自然博物馆:投资79万元新建了一处面积为380平方米的自然博物馆,收藏和展出150多种动植物标本。博物馆集“标本收藏、科普教育、科学研究、观赏娱乐”于一体,采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手段,模拟自然界中鸟兽的生活状态,力图再现图牧吉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原貌,架起一座人类与自然界沟通的桥梁,为了解图牧吉保护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打开了一个窗口。展厅分为序厅、电教厅和生态厅,生态厅内有展区、兽类展区和鸟类展区。图牧吉水库:位于保护区东部,库容9900万立方米,坝高32米,长2880米。这里盛产鱼、虾、芦苇等水产品,多种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图牧吉水库始建于1983年,1985年底基本建成。水库主要以保护生态和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养苇、旅游等功能。水库总面积为12万亩,每年春、夏、秋季,库区水域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坐船穿行其间,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水库四周地貌为湿地类型。湿地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们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这里栖息着大量的野生鸟类,其中有世界濒危物种白天鹅、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丹顶鹤、白鹳等,共有鸟类200余种,并常有大集群出现。尤其在春秋两季,候鸟迁移过程中,有数以万计的水鸟集中在水边,飞起时遮天蔽日,与万亩水域相呼应,景象极为壮观,堪称一大奇观。 1993年,水库中心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湖心岛。岛上环境优雅,只能坐船出入。那里碧水环抱、鸟鸣翠柳,鱼戏水中,伸手可触。坐在凉亭下的石桌旁,你可以对着水面吟诗作画,谈古论今,也可和朋友把酒临风,畅叙人生。如在阴雨绵绵的夏季,水雾萦绕岛上,更会使你进入“十里湖心藏孤岛,百重云雾绕孤亭”的诗情画意之中。朋友们,欢迎您再来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2

 宝应与淮安接界,相隔三十多公里,顺着237省道南行,到达宝应后,往东一拐,沿着一条水泥路,傍着一条河流,进入几百米后,在路北边就看到密密集集的植物,不用介绍也知道,生态园到了。

 没有看到明显的生态园标识,也没有水泥路可通行,只有土路南北延伸,在路的西侧看到一个绿色的标牌:黄塍镇义务植树基地。这倒不错,植树造林是造福人类的大事,多多亦善!

 宝应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又叫黄塍优质果园,生态园为什么会建在黄塍镇呢?原来有一个传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想为一皇子造皇城,大臣在宝应东北乡选址,城沟挖好后,有乌鸦围绕三圈后始鸣叫,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爱喜鹊厌乌鸦,大臣认为不吉利,停建。这城沟被人们称为“皇城沟”,后人们取其谐音“黄塍沟”。塍,是圩埂的意思。皇城沟向南两三里的地方,乌鸦绕圈到此,化着一条地龙钻地向南而去,人们称此地为“地龙”。这样一块神奇的地方,沾着仙气的地方,让生态园在此安家落户,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顺着土路信步走去,正值冬季,植物处在休眠期,多数是落叶植物,赤条条地裸露在寒风中。也有部分常绿植物,懒懒地站在严冬中。园内的路呈东西向或南北向,将园区切成一个个方块,每一个方块中的植物都不尽相同。随着道路的四通八达,水沟也傍路前行。只是此时天寒水瘦,水沟基本没水,只有枯萎的蒲草与芦苇立在水沟里,证明着曾经的水流。

 走到东边的一条较宽敞的土路上时,两旁高大的香樟树,让人耳目一新。喜欢香樟,不仅名字好听,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这些树用几十米的高度显示着年代的久远,让这条路也隐隐卓约起来,注视着远方,竟有了何人仰见通宵路,一尺晴天万丈长的意境。夹杂香樟间的还有朴树,长得也不错。大树,根深蒂固,安全可靠,对大树有一种天然的`仰望感。它们是生态园的历史,也体现生态园的价值!

 因为是冬季,这些树木经历了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深秋后,现在遍地落叶遍地枯黄。离开小路,跨过干涸的水沟,踩着松软疏脆的落叶,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仿佛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样。地上落满百果,便知这多刺状的光秃秃的树是百果树;地上四处黄果子,树上还有没落的,始知是练树。小时常常摘练树果,作为弹弓的子弹来到处惹祸。只有玉兰树最精神,发着油油的光泽。大片的玉兰引来阵阵鸟群,它们在玉兰树中落下飞起,追逐嬉戏,又冲向远方,让清冷的园区热闹不少。

 冬天的植物实在萧条,唯有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引得我细看。它的黄叶上卷,远观好似一个个黄澄澄的果实,一树的果子被枯枝举着。被这奇景吸引,到跟前才知道是叶子,上当了。这家伙真不简单,叶老了,不肯落下,卷着的叶子,好像握着一个空心拳,一副与冬天抗衡到底的姿态。

 说来好笑,一直喜欢植物,可又不认识它们,除了常见的几种外,其余的都是一团糊涂。如今走在生态园中,好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样样都新鲜。心中不怪自己孤陋寡闻,却怪园区没有在植物身上标明,要是注上名字,我在欣赏的同时也可以叫出张三李四多好,没准无意中就成了知识渊博的人,可以认识好多种植物的人。因为知识贫瘠,所以分不出哪是名木,哪是果树,在我眼中就是大片林子,有着高低胖瘦不同的植物罢了,也好,我可以将它们一视同仁,列入欣赏之流,只是辜负了园区的苦心。

 走在各种各样的树木中,会觉得每一株植物都很美。遇到美丽的垂柳,轻摆着枝条时,便会想起《红楼梦》中黛玉的前世,天上的一株绛珠草,姿态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一个字美!闲暇之时,丢下琐事,在林中走一走,自己也成了一株植物了,一棵会移动的植物,与植物们约会,诉说着不远的春天的期待,描绘着未来的蓝图,把自己走得满心欢喜,走得心思纯净,走成一个稚子,一个单纯追求快乐的人。

 没有花红柳绿,没有硕果累累,没有蝴蝶蜜蜂,它们都在季节的深处,不在今天不在冬季。有的是小寒风对着吹斜着吹背着吹,有的是不说话的植物横竖成行高矮成片,有的是隐藏在高枝密林中的鸟儿飞来飞去。这些年发展下来,宝应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一是苗木培育与名树、名木相结合形成观赏区;二是优质果树栽培与设施瓜菜种植相结合形成采摘区;三是特种蔬菜种植与龙头企业相结合形成合作示范区。冬季看不出这些特色,相信春天到来时,这儿会是花的海洋鸟的天堂。秋天到来时,会是丰收的期待收获的喜悦。此时,我来了,走在众多植物中,欣赏生态园中最静最简最本真的一面,我也还原成一个简单而本真的我!

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3

 朋友们,“游牧部落”,顾名思义,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蒙古先民的生活方式。那么,现在这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完全原生态的游牧保护区暨旅游景区。它位于巴彦乌拉镇以南35公里处的阿拉腾高勒苏木东部,面积8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200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它的核心旅游区占地约14平方公里,四面环山,牧草茂盛,地势平坦而开阔。

 每当夏季,如茵的草滩上百花竞相绽放,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飘,碧绿的草原马儿奔跑,弯弯的河流环绕青山,洁白的帐房炊烟飘飘!据《魏书》记载,早在1500年前,这里就有许多牧民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游牧文明。今天的游牧部落保护区,也因其原始的自然景色,悠久的民族习俗而成为“草原文化”的活化石。

 这里有最独特、最浓郁的游牧民族风情,最原始、最秀美的草原风光。在这里,找不到一处永久性建筑;在这里,可以品尝真正的草原风味,甚至还可以参与草原生产活动:放牧、挤奶、熬奶茶,观赏套马、赛马、摔跤,做一天真正“牧民”,充分感受淳朴的游牧民族风情,领略古老而细腻的游牧文化,尽情感受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草原牧民的游牧习俗充满了驾驭自然的无穷智慧,游牧的方式也不折不扣地遵循着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规则。四季游牧与走敖特尔的古老生活方式,世代沿传至今,依然闪耀着它无尽的智慧光芒。这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它顺应了自然的发展规律。在影视中常可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家人赶着装家什的大轮牛车,从一地迁往另一地。这就是草原上的生存方式——四季游牧与走敖特尔。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以牧业为主,生活和生产资料都离不开草原。饲养家畜的不同和草原游牧经济方式决定了牧民不可能长期生活在一个固定地方,而是要采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

 据说,成吉思汗就是其母在初秋七月走敖特尔时降生在草原上的。在正常情况下,牧民一年之中要游牧四地,即春营地、夏营地、秋营地、冬营地。那么,这四个营地是如何选择的呢?经过了草枯、多雪的冬季,牲畜膘情大为下降,抵抗能力减弱。因此,春营地要选在可以躲避风雪灾害的草场,以达到保膘保畜的目的;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在山阴、山间平川的细嫩草场,要注意有可乘凉之处(眼前的整个游牧部落地区,就是这里牧民的夏营地);秋季,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选择草质好且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冬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牲畜安全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季,要选择在山阳地带,要特别注意牲畜的卧地,有句民谚称“三分饮食,七分卧地”,说明冬天保膘的重要环节是卧地。营地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牧民能否生存与延续下去。特殊情况下,如遇到大的自然灾害等,就要采取临时走场即走敖特尔的方式。走敖特尔分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近距离走敖特尔是在自己的所属区域内选择较好的草场,远距离走敖特尔则要到较远的地方,借用他乡的草场。

 走敖特尔不分季节,时间长短根据自然灾害的轻重和牲畜的膘情而定。四季游牧和走敖特尔是草原牧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共处中,发明的一种适合草原生态环境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牲畜的膘情,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可以轮歇草场,保护草场,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这种有利于经济与环境长期协调发展的游牧方式,一方面反映出了牧民尊崇自然,适应自然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出了人、畜与草场、山水、气候的和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今天,游牧文化对广大游客的巨大吸引力也证明了这一点。

 就连最普通的蒙古包,其构造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蒙古包的整体框架是木质结构,由四大部分组成,在蒙语中分别称为陶脑、乌尼、哈那、乌德。陶脑,是指蒙古包的天窗,它的大小决定了其下面乌尼的长短与数量。圆拱形陶脑,宛如一把撑开的伞,伞的骨架就是这些木杆了,它们在蒙语中被称为乌尼,长约为陶脑直径的1.5倍。乌尼的下面是哈那,它是用柳条做成的网状墙体,支撑着整个蒙古包。哈那是堵神奇的墙壁,因为它使蒙古包能伸能缩,可以把包建得矮而大,也可以建得高而小。乌德是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南或东南方向,既可避西北风,又有以日出东方为吉祥的含义。

 说蒙古包是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保型居室,主要是因为它很好地适应了蒙古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大草原平坦辽阔,每到冬春季节,狂风不断,蒙古包圆形锥顶的外形正好适应这里的大风气候,它从任何角度都受风阻力小,不易被刮倒。冬季搭建的蒙古包,哈那要尽量降低高度,这就缓减了西北风的风力,还很保暖。而在夏季,则将哈那抻高,让凉风吹进包里,连空调也省了。

 牧民四季逐水草游牧,蒙古包不会在一个地方停驻太久,因而也不会破坏包下面的草地。在蒙古包迁走之后,牧草继续旺盛生长。蒙古包搭建时不用挖土夯地,拆卸时也不会留下任何废墟,这是牧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一证明。

 此外,蒙古包还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审美文化。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为圆锥形;陶脑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这是蒙古族尚圆、尚白、尚日月的表现,蕴含着蒙古民族对天地日月的认识和崇拜。他们认为苍天是圆形的,并且保佑着万物,日月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大地无私地哺育着人类,所以要把蒙古包建成天地日月组合型。更不用说,一旦有大地震,蒙古包还是最为安全的防震棚呢!朋友们,蒙古包是草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辽阔丰美大草原最亮丽的风景线,和谐至美是牧人永远追求的主题!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43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