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
意思是: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也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明·冯惟敏《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释义:明明知道烟花路上很辛苦,有去无回,就像有恶虎爬心饿狼掏肚般,我如今是进退两难。
近义词:
1、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 :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释义:又怕这又怕那,还能活多久?
2、优柔寡断[yōu róu guǎ duàn]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释义:行事迟疑而无法成事,性格懦弱而没什么决断,不能决断怎么样做才好,怎么样不好,是要败亡的。
反义词:
1、胆大妄为[dǎn dà wàng wéi]: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这种人要在敝国,是早已明正典刑,哪里容他们如此胆大妄为呢。”
释义:这种人要是在我们国家,早就会受典弄,哪里能容得他们胡作非为。
2、为所欲为[wéi suǒ yù wéi]: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
释义:你就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容易吗?怎能给自己找苦吃,偏要去报仇,不是很难么?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
相关介绍: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自 明 冯惟敏 《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剌剌狼掏肚。我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进退两难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当遇到“前怕狼后怕虎”的情况时,前进也不行,后退也不行,因此是进退两难。
扩展资料
“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相关歇后语:
1张三和老虎抢食-狼吞虎咽
2张飞卖老虎钳-人硬货也咬人
3眨巴眼看告示 -马马虎虎
4在老虎嘴上找食吃-不知天高地厚
5云南老虎蒙古骆驼-素不相识
1形容事不关己,却衰在多嘴的句子
1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2 很多人很多事 只要先管好自己
3 坚守本心
4 最好的礼貌是不要多管闲事
5 在你人生低谷期的时候不要盲从不要失去理智, 如果你盲目地看到一些所谓成功者的办法而去尝试, 那样结果是不可预计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心理满足。
6 河边无青草,不养多嘴驴。
7 事不干己莫出头
8 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9 真的有心帮你,但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管了也不一定好。我净干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还是老实点吧。
10 好的坏的就照单全收吧事情问多了别人会说你多管闲事不要任何事情都跟别人讲这世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只能冷暖自知
11 饱知世事慵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12 最好的礼貌是不要多管闲事。
13 除非事态非常严重,否则就不要多管闲事。只是为了自我满足,而不好好照顾它的人,和抛弃它的人没有区别。
14 我对你千般宠爱,你却说我敷衍了事。
15 凡事事不关己,那才是聪明的活法。你这种多管闲事的家伙才是脑子进水了。不过我就喜欢脑子进水的呢。
听见猫叫身子抖——胆小如鼠
听见猫叫骨子酥——胆小如鼠
树叶落下怕打破头——胆小鬼
胆小鬼坐飞机——抖起来了
胆小鬼偷东西——忐忑(tan te心神不定)不安;惴惴(zhui zhui又愁又怕)不安
胆小鬼打仗——临阵脱逃
扶着桥栏杆过河——生怕掉进去(比喻胆小怕事)
踩着井绳当是蛇——胆小鬼
胆小鬼当兵——上不了阵
胆小鬼的眼睛——见啥怕啥;见什么都怕
胆小鬼走夜路——提心吊胆
属老鼠的——胆小鬼
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胆小鬼
见了猫就怕——胆小如鼠
掉下树叶怕打破脑壳——胆小鬼
手拿鸡蛋走滑路---提心吊胆
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
乌龟脑壳---伸一下,缩一下
打赤脚过刺蓬---小心在意
走路看脚印---小心过度了
近视眼过独木桥---不敢抬头挺胸向前看
捂着屁股过河---多加一份小心
黄鼠狼泥墙---小手小脚
掉下树叶怕打破脑壳---胆小鬼
蚯蚓走路---伸一下,缩一下
鱼口里的水---吞吞吐吐
阎王开饭店——鬼都不敢上门
夏天发抖——不寒而栗
耗子吃猫屎——悄悄的
钟鼓楼上的麻雀——吓破了胆
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胆小鬼
受惊的水老鼠——怕出头露面
狗咬刺猬——两家都怕
狗见扁担——拔腿就跑
苻坚逃到八公山——草木皆兵
枪头上的雀儿——吓破了胆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人拿着麻杆当武器,害怕麻杆对狼造不成伤害,而狼看见人拿着麻杆,害怕麻杆对它造成伤害,所以说两头都害怕。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