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雅留过灯吗

古丽雅留过灯吗,第1张

非诚勿扰中的15号古丽雅没有给人留过灯。

古丽雅在非诚勿扰中只参与了半年的录制,只为锻炼自己的镜头感,而并不是找合适的人,所以她没有给人留过灯。

古丽雅,乌兹别克斯坦人,1991年生,2009年来中国,本科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多年的中国生活,让古丽雅俨然成为半个中国人。

 电视剧《长相守》正在热播中,剧中的角色也陆陆续续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中,其中原非珏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那么剧中花木槿喜欢原非珏吗?原非珏的身世是什么?让影视达人来告诉你们吧。

 原非珏身世揭秘

 《长相守》这部剧是改编自《木槿花西月锦绣》这部小说的,而在原著当中,花木槿一开始喜欢上的人,其实并不是原非白,而是原非珏,可以说原非珏才是花木槿的初恋,但是在电视剧中对这一点似乎进行了改编。

 

 《长相守》里集结了黑瞳、紫瞳和红瞳,花锦绣和段月容是紫色眼睛,而原非珏双目是红色的,这跟他的身世有关,原非珏身上有一半的胡人血统,他将来是要继承肱月皇位的。

 原非珏是原家四公子,他与原非清、原非白、原非烟是同父异母,据悉原非珏的生母是肱月女皇,所以他一出生就背负着继承肱月皇位的重担。

 原非珏心性纯良,天真率直,不喜欢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好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喜形于色,简单耿直,藏不住任何心事。原非珏很喜欢花木槿,他称呼花木槿为木丫头,总是想着法子去找花木槿玩耍,当他得知花木槿嫁给原非白后,心里十分不快,硬要带花木槿回肱月。

 原著中原非珏的母亲叫阿史那古丽雅,身边一直跟随他的果尔仁对他忠心耿耿,既是他的恩师,也是他的侍从。花木槿是原非珏的初恋,可惜两个人没能走到一起,后来原非珏修炼无泪神功,跟姚碧莹日久生情。

 原非珏继承肱月皇位后,练就无泪经,变得残酷冷漠,杀伐果断,他不再是以前那个单纯贪玩的四公子了,而是天下赫赫有名的肱月王,恐怖且嗜血,这样的反差让人始料未及,不知道剧版会不会按照小说来演。

 原非珏最开始喜欢的是花木槿,后来爱上了姚碧莹,其实前期剧情已经埋下伏笔,姚碧莹受伤被原非珏带回去治疗休养,两个人交流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在这期间,花木槿许配给原非白,原非珏再怎么闹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他的初恋就这样无疾而终,最后原非珏和姚碧莹成了一对,至于两个人的感情有没有善始善终就不清楚了。

 花木槿喜欢原非珏吗

 其实在原著当中,花木槿的初恋并不是现在的原非白,而是四公子原非珏,两人的爱情虽然总是存在阴差阳错,但也十分的相爱,因为练就无泪经的原非珏会有不定时的性格痴傻,但他还是深爱着花木槿,而后神功大成的他更是忘掉了所有的前程往事并且拥有了两种不同的人格。

 

 就这样,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格导致这段爱情的结束,纯真的非珏人格喜欢的是花木槿,但残暴的人格撒鲁尔喜欢的却是碧莹,并且,由于非珏的善良被撒鲁尔认定成了懦弱,从而封印了非珏,等到最后非珏再一次被唤醒的时候,花木槿也因为很多的事情和原非白走到了一起。

 对比原著,电视剧当中的花木槿首先就是和原非白走到的一起,并且,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原非珏,从头到尾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可爱的弟弟,虽然原非珏听到花木槿要嫁给原非白的时候非常的生气,但这个时候的爱情还并没有像原著当中那么的虐,甚至只能算是原非珏的单相思。

 不得不说,这样错开两人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想法,毕竟在原著当中,虐到不行的爱情故事如果再发生一遍,那真的就是再也不能相信爱情了。

 长相守结局

 同样历经坎坷,花木槿犹如向阳而生的太阳花,始终秉持初心、坚守内心道义,苦难磋磨非但没有将她击垮,反而赋予她过人的智慧与心胸,与敌抗衡的过程中,仍保持着爽朗善良的性格,从初入侯府帮助妹妹化解异瞳危机说出紫气东来开始,始终是小五义中的智谋担当,一步步帮助大家化险为夷,自身也得以成长;而妹妹花锦绣原本天性善良,却难以把握内心欲望的天平,嫉妒与不甘扭曲了她眼中的世界,让她逐渐迷失了自我,错过苦苦寻觅的美好,整个人的悲剧色彩随着剧情推进愈发浓重。

 

 除了主线角色之外,剧中每个人物都饱满立体,拥有着完整的成长史,将这群像大戏生动展现。例如小五义的结识和成长为整部剧带来极强的感染力,五个人身上鲜明的个性特征,促使他们面对考验,做出不同的抉择。艺泷饰演的老大于飞燕,为人憨厚老实,英勇善战,一直是兄弟姐妹在侯府的保护伞,多次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陈政阳饰演的老二宋明磊,谦逊又温润,认识木槿后才发觉这世间亦有美好的事物;杨懿饰演的老三姚碧莹,善良坚韧,一心跟着花木槿,在紫园求生努力得到的赏赐也会毫不吝啬的赠予手足。

 他们与花家姐妹在共战乱世之劫的过程中,将情感与志向多面交织,彼此依赖,以爱为出发点互相依托。而诸多黄金配角,也把小说角色从想象化为真实,充分展现了群像人物之间的联结。黄金配角元华,将金谷真人的出世圣人模样演绎的惟妙惟肖;宣萱饰演的花母,温婉贤德,对女儿与丈夫的感情流露在每一个眼神里。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观众在感知人物命运起伏的同时也了解到整个故事中的情感张力。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我心头就自然涌起一种甜美的感情。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五十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这个海角镇的毛丫头,心中一片欢悦。那时我已初识文字,且酷爱读书;接触了书籍,我就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这种正面印画、背面印文字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是每盒香烟的附赠物。这些印着“水浒”“三国”“七侠五义”故事的小画片,就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时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了几本真正的连环画——小学校一位爱好美术的老师的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而动情:《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我也终于有了哥哥的朋友们送我的几册小书了:《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苏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那时,只要手中一有书,我便忘吃忘睡。就是因为对阅读酷爱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才使我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又渐渐不能使我满足了,我终于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上刚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于是,每天一放下书包我就奔向那里。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不敢问津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一遍。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因为那时,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我这样如饥似渴读书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花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故事;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辑他(她)的悲惨身世……

记得上小学时,有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照例援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袍的仙女,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却将明亮和清爽洒向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献给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日丽气爽,爱她的天高云淡,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又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就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自然,这些省悟和小聪明,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了。

上初中后,我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了,学校图书馆那显然丰富得多的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也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精彩的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我觉得我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时看的那些描写人苦恼烦闷心境的词语,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于是,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这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当然这篇完全发自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抄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后墙上;老师还用红笔着重圈出文中写月亮的这一段。但当老师指着其中“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一句,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准确时,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一句描写,这个“特别准确”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动真情,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在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八百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投寄到刚创办的县报,终于在一星期后刊登了出来。看着手稿变成了铅字稿,看到作文被标成了“小说”,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是书籍——人类精神文明的“长生果”——滋养了我。

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也不疼,可大了那次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放了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么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感谢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做出选择。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我的“长生果”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小孩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不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有一次命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誉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

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瓜州:在长江北岸,扬州南岸。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③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②行人:这里只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③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③聒:声音嘈杂。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叫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手叫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来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到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的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7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炮的波纹。当水鸟站在电脑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天旱的时候,这条小溪就会干涸。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衣物,点缀风景。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舞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矮又粗。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刻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多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几十年到一百年。

10 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食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这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慢慢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1 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

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是一本俄罗斯的传记小说。内容简介编辑

古丽雅从小活泼、开朗,惹人喜爱,是天才的儿童演员。她具有少年儿童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在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教育引导下,她通过一件件小事磨练意志,克服缺点,逐步成长为意志坚强、坚韧果断、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优秀青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她毅然抛下年幼的儿子,奔赴保卫祖国的战场。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为了夺回被德寇占领的五六·八高地,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为祖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一名苏联英雄。

编辑推荐编辑

本书自194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青少年读者的欢迎。中文版的《古丽雅的道路》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翻译,由时代出版社出版,半个世纪以来,始终为中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成为影响了几代人的不可多得的好书。此次任先生对以往的译本作了修订,相信它仍然会给现在的青少年读者带来快乐和教益。

  木槿花西月锦绣 作者 海飘雪

  女主 花木槿

  男主 段月容

  放木槿自由

  木槿遇到段月容

  进锦官城

  杨绿水死,木槿中媚……药

  进梅影山庄

  遇张德茂

  捡到夕颜

  进入君家寨

  (非珏到西域成为绯都可汗,轩辕淑环阿史那撒鲁尔/非珏,轩辕淑仪原非清,六月六日,洛阳五君子)

  八月十一,一线天火烧胡勇

  庚戌

  永业四年

  二月初二,蒙华山出生

  木尹出生

  辛亥

  永业五年

  阿纷出生

  君莫问遇到殷申

  打通京都经商通路

  段月容送木槿蛇

  壬子

  永业六年

  二月初二,初画死

  宋重阳出生

  五月遇到齐放

  段月容送木槿天蚕衣

  癸丑

  永业七年

  六月初八,段刚建立大理

  打通吴越经商通路

  张之严灭中原邓氏流寇

  张之严攻打原氏(君莫问暗中资助原氏)

  君莫问买下杭州府邸

  段月容送木槿小白象娜娜

  甲寅

  永业八年

  10月宛城条约,停战

  段月容送木槿几名舞姬

  乙卯

  永业九年

  豆子(11岁)进君家

  段月容送木槿银弓

  丙辰

  永业十年/元庆元年

  三月初九,轩辕翼

  三月初十,孝宗(假轩辕翼)禅位给窦英华,称周世祖,元帝

  木槿遇到非珏

  非白来到杭州

  河豚事件

  七月九日,张之严拥轩辕翼(假的)继位

  十月十日,原氏拥轩辕复昱(yu)继位,建立西庭,称德宗

  七月三十,撒鲁尔统一突厥

  木槿被张之严所俘,后被悠悠带出,遇到鬼爷

  木槿和齐放等四大护卫前往多玛,红红/卜(bu)香凝

  八月十六,被撒鲁尔所俘

  九月十日,段刚统一南诏

  丁巳

  元庆二年

  遇到张老头/非白

  三月初三,果尔仁,古丽雅死

  木槿和撒鲁尔同归于尽

  非珏得紫殇恢复记忆

  段月容昏迷七天,得典雍真人医治醒来,恢复前世记忆

  卓朗多姆生段承嗣

  戊午

  元庆三年

  五月初一,清水寺

  木槿逃出

  遇到林老头/林毕延

  遇到非珏

  遇到法舟

  遇到段月容

  再见大哥于飞燕

  未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81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