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词目邂逅
拼音xiè hòu
英译Encounter;Meet(a
relative,friend,etc)unexpectedly;Meet by chance;Run into sb
基本解释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1]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含义
主要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与遇见不同,遇见能是认识的,能是不认识的,而邂逅只能是陌生的。
“邂逅”有二层意义,其探源如下:
(1)不期而遇。王安石《诸葛武侯》诗:“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也指不期而会的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2)犹一旦、偶然。《后汉书·杜根传》:“邂逅发露,祸及知亲。”,《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裵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出处
不期而遇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觏 ”。
《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赠傅都曹别》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欢悦貌
《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说之貌。” 陆德明 释文:“觏,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觏,解说也。《韩诗》云:‘邂觏,不固之貌。’解音蟹,说音悦。” 余冠英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名词,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偶然 侥幸
汉 王充《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幸传·侯刚》:“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意外 万一
《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注引 晋 张勃《吴录》:“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 刘穆之 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仓猝 突然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红楼梦》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交媾
章炳麟《菌说》:“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啮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7表示假设 假如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8命运
阴阳学中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无论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会影响未来的命运,缘分缔结就不会消失。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只限于自己看的见的,手摸得到的。也是因此,古人认为化解凶煞与祈福是重要的事情,需要带 昱珀
。添加“但马土佐,梦窗疏石,隐岐元简”结押从而可以祈福带来人生幸福的机遇。
3相关词语
近义词:
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识。
不期而遇 可以用来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人是不期而遇之义,又含有一丝缘分。
邂逅不偶: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另外,偶然≠邂逅
偶然强调事件发生发生的偶然性,重点强调是事件发生的性质偶然
邂逅强调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偶然,即强调遇到这个过程
邂逅用做人与人相遇时,相遇的双方可以是曾经已相识也可以是曾经不相识。
这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例如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或者XX小说写的)“我在XX再次与你邂逅”有再次不经意相遇的意思 此时语境中有暗示说明相遇之前双方相识。
如果语境里没有明确暗示则认为之前不相识。
又如某个人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那个青春烂漫的岁月里,不经意间与你邂逅……”这通常认为是相遇之前双方不相识。
很多人把“邂逅”片面理解为双方此次相遇前是不相识的,这是不全面的。
现在这个词被经常使用在男女异性相遇之间,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同性之间也是可以使用“邂逅”这一词的。
定义
两个人之间,尤其指青年男女间偶然而产生某种短暂或长久的情愫的遇见可被称为“邂逅”的最普遍定义。
近义词
偶遇、巧遇
参考资料:
“邂逅”这个词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 它主要指相遇的偶然性,可以用作对事件、人物的相遇,但人们经常用这个词来指带男女相遇,通常带有男女之间情分、缘分的含义。 相关词语 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识。 不期而遇 可以用来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人是不期而遇之义,又含有一丝缘分。 邂逅不偶 :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另外,偶然≠邂逅 偶然强调事件发生发生的偶然性,重点强调是事件发生的性质偶然 邂逅强调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偶然,即强调遇到这个过程 邂逅用做人与人相遇时,相遇的双方可以是曾经已相识也可以是曾经不相识。 这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例如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或者XX小说写的)“我在XX再次与你邂逅”有再次不经意相遇的意思 此时语境中有暗示说明相遇之前双方相识。 如果语境里没有明确暗示则认为之前不相识 。 又如XX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那个青春烂漫的岁月里,不经意间与你邂逅……”这通常认为是相遇之前双方不相识。 很多人把“邂逅”片面理解为双方此次相遇前是不相识的,这是不全面的。 现在这个词被经常使用在男女异性相遇之间,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同性之间也是可以使用“邂逅”这一词的。 同样邂逅是遇见的意思 但是 遇见一个人,可以是熟悉的,认识的,或是陌生的。 邂逅一个人,便只能是陌生的,素未谋面的人。 本来邂逅是偶然相遇的意思,那么也就是偶然的遇见了。可是感情丰富的我们不该只局限在字面的意思,不是吗?邂逅是包含了浓浓情感的,是“暗里回眸深属意”的感觉,是不期而遇的感觉,也或许之后,便是一种伤感,落寞,留恋,想念的感觉。邂逅的过程,对邂逅的幻想通常都是美妙的,可是邂逅之后的结果呢,多半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与开怀了。 不过,我们不都该在意过程,而不是结果吗? 总之,邂逅是种美丽的感觉
1 高中语文必修三有哪些文言文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 可以给我高中语文必修3的文言文注解吗4烛之武退秦师晋伯、秦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1)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以,因为(3)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扎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5)泛(fán)南:泛水的南面,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并且亲近楚国对晋国有二心(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6)佚之狐:郑国大夫(7)若:假如(8)辞:推辞(9)已:通“矣” 译文:(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0)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11)陪:增加 (12)行李:出使的人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13)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句话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14)朝济而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15)厌:满足(16)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17)肆欲西封:往西扩大边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灭秦(18)阙:侵损,削减译文: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9)因:依靠(20)敝:损害(21)知:通“智”,明智、聪明 (2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3)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译文: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文字读音 1秦军泛南:泛,fán; 2佚之狐:佚,yì,音同“易”; 3夜缒而出:缒,zhuì,音同“缀”; 4君之薄也:薄,薄(báo,音同“雹”);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音同“围”; 6共其乏困:共,gōng,音同“公”;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音同“围”; 8夫晋:夫,fú,音同“服”(也有译为“发语词”); 9阙秦: quē ;(也有标注 jué); 10秦伯说:说,yuè,音同“悦”,高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ǐ,音同“起”;逢,páng,音同“旁”;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音同“服”;微,没有; 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音同“智”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
3 人民教育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1)《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2)《劝学》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笔直得合于墨线,但把它熏烤弯曲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再伸直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着。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行为。上帝知道了这些,就会给你大福气。”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学习片刻之所得;我曾经踮起脚跟了望,但不如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见的人觉得很清楚。凭借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渡过江河。君子生性并非与人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4 求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文言文课文《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 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五人墓碑记⑴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⑵,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⑷;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⑸。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⑹,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⑺,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⑼,为之声义⑽,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⑾,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⑿,抶而仆之⒀。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⒁,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⒂,则噪而相逐⒃。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⒄。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⒅,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⒇,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
5 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原文师说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 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主要有: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视频,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
一、邂逅的意思:
1、不期而遇。
2、欢悦的样子。
3、偶然;侥幸。
4、意外;万一。
5、仓猝;突然。
二、拼音:[ xiè hòu ]
三、引证解释:
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扩展资料邂逅的近义词:
一、相遇 [ xiāng yù ]
意思:遇见,遇到。
引证: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如果竟不相遇,我当直接寄到那边去。”
二、相逢 [ xiāng féng ]
意思:彼此遇见(多指事先没约定的)。
引证:鲁迅《题三义塔》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 “文言文”三字的意思是什么
是不是“赤兔之死”还是“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在 初中作文网)里,自己去找。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2 唯美的三个字的古文题目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满著名的一首,最喜欢的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可惜文君一片痴心…… 怨歌行---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好吧,我承认这首哀怨了……但是我就很佩服班婕妤这种有才情的女子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无句不愁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啊~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当时就是被这句迷住的 别诗四首 其一 苏武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用浅显的语言说出了一种人生中的宝贵体验:这就是当一个人要失去某件东西时,会超乎异常地体会到它的珍贵。 留别妻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刚读到的时候真的爱死了,整首背下来,现在还记忆犹新……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娇女诗----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织。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
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形象生动 别赋(节选) ----江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这篇赋,其实我自己是有点看不懂的。
胡诌几句,觉得最好的便是开篇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言浅显,蕴意深刻。
就这些吧,累死我了……。
3 用三字古文来解释固然重要阳明先生致良知三字,真得圣学真脉,有功于吾道不小知善知恶是良知一语,尤为的确痛快,第“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即告子,无善无不善佛氏“无净无垢”之旨,不容不辨,何也?良知知字,即就心体之灵明处言若云无善无恶,则心体安得,又安能知善知恶邪?其灵明处就是善,其所以能知善、知恶处就是善,则心体之有善无恶可知也自己断的,可能不太完善,大概是这样的下面试着理解一下“阳明先生‘致良知’这三个字,真是得到圣学的真正传承啊(指这三个字道出了儒家理学的真谛),对我们的学术有着不小的帮助(功劳)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是良知这句话,确实是痛快啊那‘无善无恶,心之体’那一句话,就是告诉你,没有什么善不善良的佛家说‘无净无垢’的话,不由得不去辩论,为什么呢?良知的‘知’字,就是就心中的灵明之处说的如果说没有善没有恶,那么心中哪来的灵明,又怎么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所谓心中的灵明之处就是善,那之所以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原因就是善,那么心理面是有善没有恶的,就可以知道了”断句和翻译都是个人的理解,希望能一起学习。
4 300字文言文1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 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 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 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 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 波,出无可奈何,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过 秦 论 贾 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托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兵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卒陈利兵而水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陶朱猗顿时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逐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 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六 国 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有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心不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矣。 4《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选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
邂 逅 读作 xiè hòu
邂逅的意思
不期而遇
欢悦
偶然 侥幸
意外、万一
仓猝、突然
交媾
表示假设、假如
命运
邂逅和相遇的区别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邂逅和相遇虽然词义相近,但含义不同。
邂逅是指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第一次见面。
遇见,可以是故友的相逢,也可以是两个陌生人的见面。
译文:
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原文
指南录后序
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
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明,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毘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馀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白话译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
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词打动。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不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职。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陈辞不屈,意气激昂,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先在元人面前说我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以此有所作为啊!”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全部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差不多就在此一举了。
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荒草间行进,冒着露水住下,每天在淮河一带时时与元军相互遭遇。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天不灵,叫地不灵。
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
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
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刚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
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唉!死和生,不过是早晚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地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
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有罪过,做一个孝子,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
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投身军旅,做为先锋,洗雪国家社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唉!像我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死地。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又见到皇帝和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文章气势充沛,用语多变。第四节以述“死”为中心,二十几个带“死”字的句子,一气如注,似强弩连发,奔马骤驰,又像急管繁弦,叠音竞赛。始有“呜呼”兴叹,为奔纵的文势作了准备。继之历述死里逃生经过,一句联属一句,一层紧跟一层,滔滔不绝,径赴纸面。最后一声“呜呼”以下,总览全节。
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整节文字,词短句密,繁音促节,读之停顿不得,胸中荡然而生充畅之气。用语方面,稳重连用动词无一重复,第三节的“避”、“出”、“渡”、“入”等字,各有妙用。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