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关羽百般优待,为何还留不下关羽?

曹操对关羽百般优待,为何还留不下关羽?,第1张

曹操是一个惜才之人,关羽来到曹营后,曹操为了留下他,不仅为他加官晋爵,保荐关羽为汉寿亭侯,还赏赐他金钱美女无数,但关羽依旧坚持离开曹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关羽义字当先,他已有君主刘备,且他与刘备是结拜兄弟,不愿背叛刘备降伏曹操。二是因为在曹操阵营中关羽地位排名较低,在刘备的阵营中,关羽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如果在曹操阵营中关羽无法有那么高的排名。三是因为曹操与刘备的理念不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野心昭然若揭,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名。

关羽义字当先,他已有君主刘备,而且二人是结拜兄弟,不会背叛刘邦转投曹操。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一段佳话,自刘备起兵之时关羽就一直跟在刘备身边,是刘备的一员猛将,在徐州之战,关羽镇守下邳,二人打散,刘备生死未卜,关羽则是被擒到了曹营中。关羽一生义字当先,面对自己的大哥刘备生死未卜,自己自然不能投入曹营,于是和曹操约定自己投的是汉室而不是曹营,并且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自己会立马去寻找刘备。所以至始至终关羽与刘备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不会舍弃刘备而投降曹营。

关羽在曹操阵营中地位排名较低,而在刘备的阵营中他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关羽武艺高强,义薄云天,他曾温酒斩华雄,后来在曹营又帮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早已名声在外,所以关羽是极为骄傲的,而且他也有骄傲的资本,他很难容忍实力不如他之人名声与他平齐或在他之上,在刘备的阵营中,关羽是最早跟着刘备打天下的,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如果待在曹操的阵营中,关羽不会有那么高的地位,曹操阵中夏侯惇,张辽,徐晃都是跟着曹操出生入死的大将,而且关羽又是后来加入进来的,他的排名很难超过这些人,这也是关羽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关羽不会投到曹操的阵营中。

关羽忠于汉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野心昭然若揭,而刘备则是以兴复汉室为名。

刘备是汉室的后裔,在创业之初,刘备就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关羽同样是汉室的拥护者,刚来到曹操的阵营关羽就表明自己是降于汉室,而不是曹营,曹操则不同,他虽迎回天子,但实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关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遵从于自己心中的道义,关羽不会留在曹操的阵营中。

关羽在曹营期间,曹操确实对他百般优待,就连自己喜爱的赤兔马都送给了关羽,更是拜他为汉寿亭侯,关羽为了报答曹操,为他斩颜良,诛文丑,但最终关羽听到大哥刘备的消息后毅然离去,曹操最终还是没能留下关羽。后来在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堵截,关羽念及旧情,也放了曹操一条生路。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

它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此处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语贬义。在三国中,与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相关的有多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人物故事应有三人:关羽,徐庶,荀彧。

关羽简介

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故又称关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

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社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词目:

 身在曹营心在汉

 注音: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释义:

 汉:汉朝。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着刘备。人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现在多用来比喻在这里工作、任职,心却想念别处。多用来说人工作不安心,向往别的单位、部门,带上来贬义。

 示例:

 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失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歇后语:

 关羽降曹操;曹营的徐庶

 近义词:

 人在心不在

 反义词:

 同心协力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 身在曹营心在汉主角——关羽。心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面对这些无动于衷,关羽这才回答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跟随曹操。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相关故事: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演义记载: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可以指徐庶,也可以指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 刘关张三人

 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里关羽投降变节之说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个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一幕,更令无数人荡气回肠。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但徐庶却是比关羽更合成语意义的人物,他在被迫“弃刘归曹”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虽在曹营却“终身不设一谋”,因此,徐庶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光辉典范。

 通读本《三国演义》上说,徐庶化名单福,闻玄德是仁德之主前去投靠,拜为军师,接连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还袭取了樊城,使刘备声名鹊起,也让刘备集团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其身份被程昱识破,并设计将徐庶老母赚至许昌,又假借徐母家书逼徐庶就范,这就是俗语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徐母被捉,史籍与演义皆同,所不同的是细节,《三国志·诸葛亮传》曰:“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徐庶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这段记载与“演义”有两点不同。第一点,这时的诸葛亮已经在刘备阵营,说明“三顾茅庐”在徐庶辞刘之前。第二点,徐庶的母亲并非曹操用计捉取的,而是在追击刘备时俘获的,说明此时的徐庶已经将老母接至刘备军中或安排在樊城、新野居住,只是当时刘备的力量薄弱,实力不足以保护部下及家小,甚至连自己的家眷都差点被捉。

 另外,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说明单福也不是化名,而是本名。单也不是姓而是出身寒门的意思,《三国演义》正是采用了《魏略》的记载将其化名单福,显然是以讹传讹。徐庶的原名应该叫徐福,因行侠仗义不得已改名,信史中也无曹操伪造徐母家书的记载。

 徐母被捉后,徐庶急忙辞别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看来,徐庶侍母至孝,为了尽孝连王霸之业都可以抛弃,说明徐庶是个视家庭比事业更重要的理智之人,只是可惜了徐庶的满腹经纶。

 徐庶是位足智多谋又文武双全的人物,年轻的时候,他只身闯入仇家手刃仇人,武功可谓了得。后弃武从文,虽然出场很少,也是屡有建树,曹操的顶级谋士程昱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当是肺腑之言。曹操正是看中徐庶的聪明才智可以为己所用,才想方设法将其赚至自己门下,曹操爱才心切,但是却忽略了徐庶是一位真正的忠义之士。

 徐庶投奔曹营后确实谨记诺言恪守诚信,即使在曹操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也不愿透露机密,只是采用了庞统的计谋避之而去。据《三国志》记载,当时与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还有一位石韬,诸葛亮北伐时,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徐庶字)、广元(石韬字)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徐庶至曹营后的确没有进献任何针对刘备的计谋,诸葛亮之叹恰好为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了有力注脚。

 另外,刘备是蜀国而不是真正的“汉”。关羽“降汉不降曹”只是“降”而不是“心在”。他心在刘备的“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汉。而徐庶为了家庭可以抛弃刘备集团,足见其心在真正的“汉”而非蜀国,并且他为刘备举荐诸葛亮,也算是仁至义尽。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关羽。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汉语的一个成语。语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这则成语原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其结构为复句式,可充当单句的谓语,或作复句的分句,多用于口语。

于是关羽暂屈曹营,但他仍非常怀念刘备。曹操看到关羽绿锦战袍旧了,就派人做了一件新的送他。关羽却把旧袍罩在新袍上,说:“旧袍是兄长刘备所赐,见了旧袍就好像见到了他。”曹操见关羽的马瘦弱,就把当年吕布骑的赤兔马送他。关羽大喜过望,连忙跪下来,再称谢。

曹操觉得很诧异,问:“区区一匹马,你为何这样重视?”关羽说:“素知此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我有了这匹马,只要知道兄长的下落,一天之内,就可以和他见面。”

后来,关羽知道了刘备的行踪,立即挂印封金,离开许昌,前往投奔,经过五处关隘,斩了六员拦路的曹将,在古城会见张飞,终于重新与刘备相见。

成语寓意

“身在曹营心在汉”中的“曹”与“汉”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关羽身子虽然在曹操阵营里,可心还是向着刘备的蜀汉。人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

此处表现的是关羽用舍生取义的精神谱写了一段忠诚佳话,凸显的是关羽的忠义。这个成语后来从褒义逐渐变为贬义,指人虽在此处,而心却向着彼处。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解释

 [释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语出]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结构]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关羽生活在公元200年左右。关羽年轻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叫做刘备的人,两人很合得来。于是关羽便拜年长的刘备为大哥。不久,刘备拉起了一支队伍,想建立汉朝;自然,关羽成了刘备的大将。

 当时,想夺取天下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曹操。有一天,曹操和刘备为了争夺地盘,各带自己的军队,厮杀起来。刘备兵少力弱,被曹操杀得落荒而逃。关羽孤军奋战,毫不害怕。曹操很喜欢关羽的神勇,便命人前去劝降。

 起初,关羽誓死不降。后来,那劝降的人说:“你身边还有刘备的夫人,你死了,刘备的夫人也活不了,你怎么对得起你大哥刘备呢”

 关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说:“我可以暂时投降曹操。但是,一旦我得知了大哥刘备的消息,曹操必须放我走。”曹操一心想让关羽为自己出力,听说他肯投降,自然满口答应了。

 就这样,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夫人。在曹操的军营中住了下来。可是,关羽虽然身在曹营,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刘备,他还不时派人四处打听刘备的下落。为了让关羽忘掉刘备,曹操给关羽送了许多珠宝,可关羽根本不动心。

 一天,曹操又送了一匹骏马给关羽。关羽立即连连向曹操致谢。曹操很纳闷地问: “我送你许多东西你也没谢过我,为什么送了骏马,你却这样谢我呢”

 关羽说:“有了骏马,得知我大哥在哪里后,我就能更快地赶到他身边了”后来,关羽听到刘备的消息后,立刻离开了曹营,赶回了刘备营(汉营)中。

 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来历。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身在此处。而心思却在别处”,即心神不专一。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造句 举例

 1) 我们还是让他回原来的学校吧,在这里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反而做不好。

 2) 因此它也明知这次求爷爷告奶奶请来的经济学家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3) 专车司机有的虽然还在开专车,但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一部分司机干脆心灰意冷,赚完补贴就走人。

 4) 因故不得而降曹,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5) 中间又有些心志不坚的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无法一一道来。

 6) 潘“身在曹营心在汉”,加之与左翼 文化 人有旧,故周扬等人于提倡“国防文学”时期,并不拒斥他。

 7) 春节 收假第一天,不少人吐槽自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没能从走亲访友逛街聊天的悠闲中回归紧张的工作状态。

 8) 据说她曾宣誓效忠狮鹫心王朝,现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只想加入派拉达,可惜派拉达没有港口城市,而派拉达贵族中尽是些忌贤妒能的家伙,所以郁郁不得志。

 9) 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要尊重她嘛!不过虽然没有听她的胡扯,我却有意外的收获。

 10) 短时间里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相信,等你真正接触我们了解我们,你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11) “由于基层科技人才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拴心留人激励机制没有建立,一些基层科技人才‘身在曹营心在汉’。

 12) 他还点了一个草草包起来的鸡肉沙拉三明治,放在一个上有一片番茄的白卷上。这家伙身在曹营心在汉!

 13) 自从王福当了山寨的三当家的他开始了自己的新的生活,但是他的心却并没哟变的,只可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14) 去告诉韩雷,要他记得他当的还是朝廷的管带,不是什么军政府的副都督,要让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可忘了自己身份。

 15) 这一切,刘合都看在眼里,他虽然外表看起来是闭目打坐,实际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暗地里观察着。

 16) 她们与丈夫的关系每况愈下,却与情人间的凝聚力与日俱增,以至充满了“身在曹营心在汉”。

 17) 在门口望着老谢远去的背影,心中慨叹,这老家活,本来以为他沉迷于笙歌竹簧,无心理事,哪知道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吕端大事不糊涂啊。

  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内容的人也喜欢:

1 壮志难酬

2 三国的故事

3 有关典故的歇后语 ​

4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23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