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听闻女儿病危,为救其性命下令动用特权,事后立即写检讨信

朱德听闻女儿病危,为救其性命下令动用特权,事后立即写检讨信,第1张

朱德的一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近代革命和奋斗的缩影

从参加辛亥革命,到反袁世凯、段祺瑞;

从远赴德国寻求共产主义并加入中国***,到参与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地调研,成为向中央撰写调研报告最多的人。

朱德一生战功赫赫,又始终脚踏实地,在中国***人前行道路上披荆斩棘,始终坚定方向,被周总理誉为“ 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毛主席也称赞他为“ 人民的光荣 ”。

然而人非圣贤,朱德元帅一生中也不是没有过徇私的时候。

他唯一一次动用特权搞“特殊化”,就是为了救下自己一生历经磨难的女儿——朱敏的性命

朱敏是朱德的唯一一个女儿。

在朱德坎坷的婚姻生活中曾经先后出现过六位女子,她们有的在战乱中与朱德失散,有的病逝,也有人为革命而牺牲了。

朱敏的生母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贺治华,也是唯一一个与朱德离婚的女人。

(一) 懵懂之时,父母离异

1926年4月18日, 朱敏出生于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里。

在她出生前不久,朱德刚刚因为从事革命活动而被德国反动政府驱逐出境,不得已带着怀孕的妻子来到苏联, 迫于形势只能将妻女安置在一个农庄中

比朱德小17岁的贺治华原本是四川开江县女子中学的一名教员,在当时因美貌出众而被称为“开江之最”。

最早她也是一名有志女青年, 因崇拜当时已经在革命中立下赫赫功劳的朱德而嫁给了他。

但是婚后不久贺治华就发现朱德并不浪漫,不符合自己对于完美爱人的期待, 早在德国时,她对朱德的态度就日渐冷漠。

朱敏出生时,朱德已刚好40岁, 老来得女的朱德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并根据自己的名字给女儿起了名字“四旬”

但是女儿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贺治华对朱德的印象,两人的夫妻关系濒临崩溃。

因为嫌弃朱德所起的名字土气,贺治华还将女儿的名字改成了“菲菲”。

1926年5月,朱德接受党中央的任务,回到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贺治华并不愿意和朱德一起离开。

当时的她已经不再将革命理想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 而是更加希望能够过上物质生活丰富,爱人又浪漫的生活

不得已,朱德含泪离开了自己刚满月的女儿,并给妻女留下了充足的生活费用。

然而在朱德离开后不久,贺治华就与一位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读书的青年恋爱了。

为了没有女儿“碍事”, 她让妹妹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接回了四川成都,改名为贺飞飞。

自己则在莫斯科与男青年结婚,她与朱德的婚姻也从此刻结束了。

后来,贺治华还曾因为赏金背叛革命,导致罗亦农被捕。

从朱敏记事开始,她的童年里就没有父母的身影: 朱德因革命活动常年奔波在外,周转在各国、各地之间;母亲贺治华则为了自己的爱情和享乐没有承担起抚养责任。

朱敏被小姨带回成都后,一直是由外婆抚养长大的。

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 朱敏直言自己“常常怨恨母亲”。

(二) 出国求学,深陷敌营

虽然朱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朱德,但 由于当时国民党对***人的围剿和追杀无处不在 ,朱德虽然很想将女儿接回自己身边,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直到1938年国共抗日统一合作战线形成之后,在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妻的不断寻找下, 12岁的朱敏才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同志们。

但当时一手拉扯她长大的外婆舍不得让娇娇外孙女跟着她的父亲四处周转,受奔波之苦, 没有同意周邓夫妇将朱敏带走与朱德团聚

直到两年后邓颖超再次来接她,外婆才勉强点头同意。

就这样,1940年年底, 已经54岁的朱德终于再次见到自己阔别14年的女儿,14岁的朱敏也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有所耳闻的生父。

团聚的时光只有一个多月,1941年1月30日, 朱敏和其他革命家的孩子一起被送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这也是保护他们远离战争的一种方式

对于这次莫斯科之行,朱敏最早是比较兴奋的,这毕竟是她的出生之地。

为了防止身份暴露,朱德将朱敏的名字改成了“赤英”,是红色英雄的意思。

但是莫斯科之行对于这群孩子来说并不是一次幸运之旅,而是十足的磨难。

**《红樱桃》中的小女孩楚楚,就是 以朱敏和另一个女孩为原型塑造的。

在**中,楚楚的父亲是为国牺牲的战士,她在夏令营中被德军抓住,很多孩子死在了德军的折磨中,楚楚则因为好皮肤被一个瘸腿军官看中了。

这名军官自诩为“艺术家”, 他在女孩的背上留下了纳粹鹰徽的巨幅刺青,遍布了女孩整个背部。

栩栩如生的刺青使得楚楚成为了将军最满意的“作品”,这却成为了楚楚一生的耻辱, 为了保住她背后的刺青,她甚至不能死去。

在被营救之后,因为刺青的存在,楚楚也成为了其他人恐惧的对象。

故事的最后,楚楚接受了一次成功率很低的植皮手术,而她背后的刺青一旦取下就会成为一座纪念 历史 的“丰碑”。

经历五年的时间,各国专家会诊之后, 手术还是没能成功,主人公楚楚回国之后一生未嫁,于1990年去世。

作为楚楚的原型人物之一,朱敏虽然没有经历刺青,但她在集中营中所受到的苦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1年6月21日,她因患哮喘病被送到白俄罗斯的一个夏令营中养病, 刚到达不久,夏令营中的其他20个孩子就都被德军俘虏,并在当地被囚禁了两年时间。

1943年,朱敏和另外五个年满14周岁的女孩一起被德军押送前往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

在被押送的闷罐车中她发了高烧,险些丧命 ;在进入集中营的搜身中, 父亲送给她的派克钢笔也被搜走了 只有一枚列宁纪念章被她含在嘴里偷偷保存了下来。

不得不说,朱敏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那只派克金笔上有着朱德的名字,若不是负责搜查的德国看守不懂中文,她一定活不下来。

从1941年6月到1945年1月30日, 朱敏作为德军俘虏,度过了整整三年半的时光,其中有近两年时间是在集中营中度过的。

14-18岁本应该是一个女孩最美丽的年华, 朱敏的这段时光却成为她一生难忘的磨难和耻辱,还有她后半生大半病痛的来源。

在这里她们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经常看到德军残忍杀害犹太人的恐怖情景,随时有可能被德国看守用皮鞭抽打,即便是生病了也得不到很好的医治……

在集中营中的生活让朱敏的手磨得像矬子一样粗糙;为了保护自己,她三年多很少说话,以致于几乎丧失了语言能力;因为只能吃发霉的黑面包,她的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个子再也没有长高过一厘米。

朱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国医生唯一一次给她“治病” ,那是因为她颈部淋巴结核发生了溃疡,脓血糊满了衣领,看守才不得不将她带去治疗。

然而那些医生直接用剪刀,硬生生将脓血挤了出来,甚至没有给小女孩打上一针麻药。 这样的“治疗”让朱敏的溃疡面积进一步加大,也在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三厘米长的,再也无法褪色的疤痕。

集中营里的孩子们也并不是没有努力斗争。

她们的工作是每天装填子弹,在战争后期法西斯节节败退时,她们的工作量也更大了。 但是孩子们也意识到了当时的形势,她们开始向子弹盒里吐口水,以求让子弹受潮变成哑弹,一天下来每个孩子都是口干舌燥的。

1945年1月30日清晨,德军撤离了这个集中营,并且在撤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做一次大屠杀, 朱敏就这样幸运地活了下来。

接下来是长达几个月的流浪,几个从集中营里逃出来的孩子白天向东方奔跑,晚上风餐露宿。 在漂泊到波兰的一个小镇后,朱敏因为发烧与同伴们失散了,并被送到了难民收容所。

习惯了保护自己的朱敏在收容所里依然沉默寡言,只是默默地在厨房里干活。

几个月后,这个收容所里来了一个新的政委,他判断朱敏应该是一个中国人,于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盘问朱敏的身份。

最开始朱敏谎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老中医,在政委反复多次和她交流,并告诉她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朱敏才终于流泪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朱德元帅的女儿。

这名政委大呼这是一个奇迹。 确实,元帅之女这样的身份没有被敌人发现,最后还活了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 其中既有朱敏的谨慎小心,也有相当的运气因素。

政委告诉朱敏,当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了大力气寻找朱敏,要求“ 解放一个城市,寻找一个城市 ”。

1946年1月30日,阔别家乡五年,历经无数磨难的她乘坐第一列从波兰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回到了她五年前本应该过来学习的地方。

在国内的朱德元帅闻讯后寄来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女儿的歉意—— 由于这几年苏联也在进行卫国战争,所以他一直不愿意因私人原因打扰苏联政府,没想到让女儿受了这么多苦。

在信的最后朱德元帅写道:他希望女儿可以原谅父亲。

读信后,这个挺过了三年多集中营时光的女孩崩溃大哭……

为表彰朱敏在卫国战争期间严守身世,避免了成为法西斯方面的棋子,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时,俄罗斯政府向她颁发了一枚叶利钦亲笔签名的纪念奖章,也算是对她在集中营中所经历的苦难的一个交待。

在朱敏晚年时,她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两枚纪念章, 一枚是1995年所获得的纪念奖章,另一枚是1943年她藏在舌底留下的列宁纪念章。

这两枚纪念章,是她一生中最苦难日子的见证和记录。

(三) 坚持求学,回国任教

1946年回到莫斯科后,尽管十分思念家乡,思念仍在前线战斗的父亲朱德,朱敏仍然选择了留在莫斯科完成未尽的学业。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她始终牢记当初父亲送她来到莫斯科时所说的话: “你到那里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国多做贡献。”

凭借相当顽强的毅力,朱敏在最开始的儿童院坚持学习知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掌握了俄文,后来转到另一所学校学习中学课程。

1949年, 朱敏完成了所有的中学课程并考入了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

1950年,上大学的她在暑假期间回国探望父亲, 距离父女二人上次相见,已经又过去了十年时间。

在俄罗斯生活的10年里,最开始为了隐瞒身份,后来为了尽快开始学习,朱敏很少使用汉语,对于汉语的记忆也越来越少,以致于后来给父亲写信都是通篇俄文。

直到有一次朱德写信强调不能忘记自己的母语,她才重新开始学习汉语。 后来朱敏笑称自己在与别人交谈时经常会冒出几句俄语,即便在回国之后,她的俄语也要比汉语流利一些。

195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苏联访问期间曾专门将朱敏接到了他们下榻的斯大林别墅。

面对毛主席对她未来打算的征询,朱敏表示自己愿意学成之后再回国,并谈到自己决心选择教育专业。

毛主席当即称赞道: “当老师很有意义, 社会 主义建设是需要大批优秀教师的。”

1953年朱敏回国, 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的一名教授 。朱敏时年已经27岁,父亲朱德已经是将近70岁的老人了。

就在刚回国工作的时候,朱敏刚好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朱德也在古稀之年终于当上了外公。

原本,她希望能够在家里多陪伴父亲一段时间,享受祖孙三代的天伦之乐,但是朱德严肃地对她说: “你回来的任务是为祖国做贡献,而不是做孝子贤孙。”

被父亲赶到北师大集体宿舍居住的朱敏不太能理解父亲的做法,一度耍起了小性子,赌气很长时间不回家,直到朱德特意派警卫员将她请回了家。

一进家门,朱敏就看到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在玩“扎胡子”的 游戏 ,她的心结一下子就解开了,自此她按部就班地每周只有周日回家团聚,其他时间都住在学校,将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

在北师大宿舍里,朱敏一住就是四十年。

在俄语系做教授并不是很轻松的任务,最开始她教的是俄语新生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她的教学经验又不足,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是当时中苏之间的合作如火如荼, 学生们需要学习俄语才能与苏联人交流,尽快地学习和了解先进技术。

为此朱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且从不摆元帅之女的架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与学生融洽相处,并从自己的事业当中获得了快乐。

多年后朱敏还会想起父亲的教导: “干哪一行,就要把哪一行搞好。”

在怀念父亲的文章中,朱敏写道: “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四人帮”粉碎后,朱敏迎来了自己工作的第二个春天,并在这时被提拔为教授,继续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事业。

1986年, 年满60岁的朱敏退休后也没有放弃她坚守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岗位。

80年代中期正值部队整编,大批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些战士为保卫祖国奉献了青春,但是在适应 社会 经济发展方面有些无所适从。

为此,朱敏提出创建一所专门为部队战士和基层干部服务的成人高等院校。 不久,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成立,朱敏本人出任校长。

(四)命悬一线,破例用权

在《我的父亲朱德》中,朱敏写道: “我深爱我的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又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朱德元帅一生光明磊落,牢记为人民服务,极讲原则。即便自己只有一儿一女,也从未让自己的子女沾自己的光,占国家的便宜。

他唯一的儿子朱琦在铁路上的工作是从锅炉工开始的,儿媳妇赵力萍在天津工作了47年都没有被特权调回北京。

而在北师大宿舍里“蜗居”的朱敏和丈夫刘铮, 即便是一家八口都挤在宿舍楼里,也从没有让朱德动用特权换一栋大一点的宿舍,或者干脆搬出来住。

但是作为朱德唯一的女儿,又是年少时曾经经历无数苦楚的女儿, 她也是唯一一个让朱德破例动用特权的人。

事情要溯回到1965年初,39岁的朱敏随北师大工作组来到了山西省武乡县工作。

由于在集中营中长期劳动导致的后遗症,年纪轻轻的她就患上了青光眼,右眼视力已经到了接近失明的程度,高血压也十分严重。

鉴于她的身体情况,学校本来不建议她到山西工作, 朱敏却表示,身为朱德的女儿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武乡县地处太行山麓深山区,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异常难行,朱敏刚刚到此工作时对地形也不熟悉。

某天晚上她摸着黑回家,结果失足滑进了一个山崖之中,当即人事不省。 同行的同事在等了很久之后没看到她回到住处,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急忙外出寻找她。

在被同事找到的时候,朱敏已经奄奄一息了。

很快她被送到了当地的医院,但是武乡县的医疗条件本身并不好, 当地的医生在检查过后表示对朱敏的伤势无能为力,必须要送到大医院就诊才有可能活下来。

当时我国的基建事业才刚刚起步,没有如今这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如果通过 汽车 等方式将朱敏送到大医院,预计要消耗七八个小时的时间, 朱敏可能在路上就没命了。

学校的同事们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打电话向朱德求助。

在这天的夜晚,朱德突然接到了来自远方的电话,对方一开口就是告诉他女儿朱敏的伤势非常严重, 希望他能够派一架直升机将朱敏送到大医院。

朱德当时的心就乱了,他自己戎马一生,在生死边缘徘徊多次,心理素质相当强大。 但任何一个父亲在听到女儿濒危的消息时,都不可能镇定下来。

然而,派一架直升机的要求让朱德十分犹豫,这绝对属于动用特权的范畴了,大大违背了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原则。

但自己的女儿一生中已经经历太多苦难,如今又性命垂危……电话那头的人听到朱德迟迟不做声,再次强调: 朱敏的病情真的非常非常危急!

终于,父爱战胜了原则,朱德立即打电话派出了直升机。

两个小时之后, 朱敏就从武乡县被接回了北京,朱德也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小时,亲自接回了女儿并将她送到医院。

好在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朱敏成功保住了性命, 但是右眼还是彻底失明了。

主治医生都表示, 如果再晚一会儿,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朱德松了一口气,他不后悔做出这个决定,同时他立即提笔给中央写了一封检讨信。

当然,中央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对朱德作出惩罚。

(五)后记

朱敏前半生颠沛流离,坎坷异常,后半生则始终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耕耘,无论是在集中营中谨守身份,还是后来在北师大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多年,她始终表现出了坚强、勇敢以及为国奉献的精神。

2009年4月13日,朱敏病逝,享年83岁。

在谈及朱敏时我们难免要加上“朱德女儿”的标签, 纵观朱敏的一生,她也无愧于“朱德女儿”的身份,配得上朱德曾经给她起的名字——“赤英”。

-完-

2003年 主演《生死邂逅》 饰反一 美亚 导演 司晓东

2005年 主演《雕刻时光》 饰女一 陆晓露 导演 李小平

2005年 主演 《绝对现场》 饰 白海灵 导演 郑晓龙

2007年 主演《爱到不能爱》 饰 梅梅 导演 姜凯阳

2009年 主演《媳妇的美好时代》饰 白雪 导演刘江

2012年 主演《相爱十年》 饰 程露 导演 刘惠宁

苍狼

咱们结婚吧

一路狂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37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