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尚食》将于2022年2月22日在芒果TV首播,这本电视剧讲述的是少女姚子衿入选为尚食局宫女,一路坚持对中华美食技艺的追求,结识友情并邂逅爱情,最终与英明神武的皇太孙朱瞻基相知相伴的励志情感故事。这也是吴谨言跟许凯在《延禧攻略的》的二搭,相信大家都很期待吧。在剧中,吴谨言饰演的是姚子衿,那么你知道《尚食》姚子衿历史原型是谁吗?是孙皇后吗?
《尚食》姚子衿历史原型
电视剧《尚食》大明王朝,据悉姚子衿历史原型是孙皇后。 《尚食》的宣传出发点是继《鬓角不是海棠红》的戏曲文化,到《传家》的服饰文化的三部曲最后一曲中国传统美食,以明朝为记录点,以少女姚子衿的视角出发,穿插进永乐帝明仁宗明宣宗祖孙三代的统治历史故事,将美食与皇室亲情、皇室爱情进行融合,在展示中华美食文化自信的同时,昭示大明风华。
历史上的孝恭章皇后孙氏,(1399年-1462年),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省邹平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 明宣宗孝恭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孙皇后少年时期就颇有美色。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明仁宗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时时出入宫廷,说孙忠的女儿非常贤德,所以孙皇后才得以入宫。
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后,册封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朱祁镇继位为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孙太后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化解了危机。
电视剧讲述的是永乐十九年,大明国事昌隆,万邦来朝。为招待源源不绝的各国使节团,永乐帝不拘一格,昭选天下擅烹的女子入宫,充大明尚食局掌膳之选。经过重重选拔,少女姚子衿入选为尚食局宫女,因此与出身丐户的骆星桥、天才掌膳苏月华结识。向来得过且过的姚子衿受到他们二人的激励,对烹饪之道真正燃起兴趣。三人奇计百出,创新百道新鲜菜色,巧妙融入中华药膳,更令历代古籍名肴重现人间。子衿一步步从宫女、女秀才、女史到掌膳、司膳,烹饪技术渐臻佳境。一路苦苦追求掌明宫饮馔最高权柄的尚食之位,子衿逐渐明白“食”的真正意义,美食是促进人与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最终她放弃最高尚食比赛的角逐,离开皇宫投身民间,将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
《尚食》拍摄主要取材于永乐帝朱棣中期—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期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初期,涉及的男主角朱瞻基从少年圣孙—太子时期—青年皇帝的过渡变化,涉及的女主角姚子衿从少时为爱入宫—尚食宫升级识圣孙—册立太子嫔—册立贵妃—册立皇后的过渡变化,应该尚未涉及朱瞻基在位十年英年早逝的镜头。
皇后胡善祥自主辞去皇后一位,开始潜心道教,无心宫斗,于是立姚子衿为皇后。朱瞻基在位十年,同皇后恩爱有佳,在民间盛传着少年夫妻的佳话,朱瞻基年轻有为,施治有效,同时支持姚子衿将美食发扬到民间,因此宣德年间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朱瞻基与父亲朱高炽的统治期间便被后人称作“仁宣之治”。
历史上孙皇后和朱瞻基青梅竹马,朱棣喜欢胡善祥、姜铁丝是这样,但是从尚食简介上来看已经改了青梅竹马的设定了,历史上更喜欢胡善祥的是朱瞻基妈妈张太后,朱棣其实更喜欢孙皇后的,只是不愿意朱瞻基专宠孙皇后,需要胡善祥制衡。
姚木兰与姚莫愁虽为富裕姚家的**,却并不养尊处优,也不缠足,她们的父亲姚思安自幼就要她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她们学习之后做饭劳作。她们受的是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德言容工都出人头地,不同的是:木兰犹如灿烂明亮的春花,而莫愁好比匣中温润沉静的美玉。林语堂自己说:“木兰,乃真女子”,确实,姚木兰一面秉承着道家女儿的随缘自在聪明活泼,一面又有儒家媳妇的孝顺贤惠。姚木兰漂亮,多才,十岁就识甲骨文,会唱戏,懂得享受生活,善烹饪,知人情,体贴。她的性情多面而丰富,层次感强,有湘云之可爱、黛玉之聪敏、探春之能耐,是很好的情人、妻子与朋友。在妇女受教育缺乏的当时,在尚有足够的蒙昧与保守的世界,姚木兰无疑是众多男士的理想。林语堂也特别宠爱姚木兰,多处描写她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里的微小变化。姚莫愁则是儒家的典范,她的外表,按林语堂安排,是福相,林语堂没有刻意写姚莫愁的才华,但多处展示她的辩才,她写给哥哥体仁的信被孔立夫称为“高贵”,莫愁比木兰更孝顺,婚后,犹亲自侍奉母亲,莫愁比木兰保守,但谨慎,识事务。林语堂多次借姚木兰的口称之“有福”,也就因为莫愁的性格沉稳,安静,圆通,富足,这些是能纳福的性格,纳福、接福与惜福,是她的高贵之处。她有探春的能耐而无探春的刻薄,有宝钗的贤惠,而比宝钗收敛得更好,她宜室宜家,是最佳的妻子与母亲,只是,无木兰的明媚与伶俐。木兰自小被曾家所救,双方父母又有交情,加上与曾荪亚青梅竹马,又和曼娘一起居住,有曼娘为曾家谋划,她与曾荪亚的婚姻,似乎是名门大家的理所当然。而她自己所爱的孔立夫,她虽然明明知道自己在立夫的面前,变得活泼,有不可言喻的快乐。也知道孔立夫走了,她姚木兰的快乐也随之带走了,她会独自在校园里伤怀感叹,却不愿意与任何说这不可说的秘密,她由衷地羡慕妹妹姚莫愁,却照旧安然地过自己的日子,在礼教谨严的夫家克制地保留自己风雅的爱好,结婚之后,仍与丈夫在清晨去看荷花,收集荷花上的露珠来煮茶。有雅趣,近人情,是姚木兰最显著的特征。她的可爱在于她那现实中的不现实,一面顺从命运,一面又在这命运固定不变的大格局下来点小花样,浪漫地过日子,享受人生。木兰就好比一朵人见人爱的花,灿烂而又有节制,人人见其好。莫愁则要用心相伴,才见其温润动人。姚木兰在人前享尽宠爱,姚莫愁则能藏福纳吉。莫愁正气,姚思安首先担心木兰嫁的曾家有钱,而孔家清贫,莫愁会不乐意孔家的婚事,不料,莫愁回答说:“爸爸,我不在乎。钱并没有什么重要。”莫愁知道孔立夫必是日后的才俊。莫愁的节俭,也是《京华烟云》里令人赞叹的地方,莫愁用一分现款,胜似两分珠宝,这是木兰比不上的。木兰嫁的时候,有五万块大洋的嫁妆,而莫愁的嫁妆只用了几千块,连婚礼一起,包括姚父送的现金,一共只费了姚思安三万,连木兰都惊呼父亲不公平,但姚思安说:“你妹妹(莫愁)花一千块钱,比你(木兰)花两千块钱做的事还多。”从这里也可看出莫愁的宽容大度,她现实而有决断能力,爱惜金钱而并不争夺金钱。立夫婚后花的是莫愁的嫁妆钱,可是,结婚后一年之中,莫愁没有一次使立夫感觉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钱,这份给足丈夫面子的事情,在富家女身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她必做得柔和得体,才能令那性格里略微有些讥诮落寞的丈夫舒适自在。如果说姚木兰犹如荷花一般灿烂高洁风格亮丽,姚莫愁则好比一棵大树,浓荫密布,可庇护人。莫愁比木兰现实,木兰跟父亲与立夫等人去看大水的时候,她在家熨衣服。婚后,孔立夫发现妻子姚莫愁很乐于安排家计,每天琐碎重复的小事都可令莫愁十分满足而享受,这份过平常日子的安宁,也不是一两日就能修习而来的。莫愁的现实与中正,莫愁对大环境比木兰更敏感,所以,懂得避祸,乱世之中,姚莫愁能很早就发现立夫的危险之处,她细心地帮助丈夫孔立夫,把他那些足以引起灾祸的文字都藏起来,而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放在抽屉里,这使立夫即使被抓也没有大的罪过,莫愁相夫,简直是《京华烟云》里的一景。而姚木兰的女儿阿满死于游行,多多少少因为木兰不懂时世的大境遇,不懂得避祸。避祸,也就是惜福。木兰的情绪变化迅速,遇见感动的事情,就会流泪,放在寻常事物上,令人觉得摔性无伪,而在关键时刻,木兰却缺乏莫愁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镇定。孔立夫被抓,姐姐姚木兰晕了过去,妹妹莫愁却挺着大肚子,沉着地应付警察,其雍容与大方的作派,令警察都肃然起敬,帮她丈夫说好话且来宽慰她。这份坚强与镇定,也十分可贵。莫愁又十分息事宁人,姐姐为她的丈夫晕倒,她看在眼里,却并无任何异样。这种能忍耐的享福的性格,也令人羡慕。犹如莫愁所说:“身为玉质,有利也有弊。玉永远不受污染,并且硬而脆。但是最精美的玉应当发柔和之光”,她,姚莫愁,就是那最温润柔和的美玉。
1998年,获亚洲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姚明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
1998年5月,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耐克夏令营的篮球训练。
1998年,作为上海队主力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5名。
1998年,入选中国篮球明星队。
1999年5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1999年,参加全国男篮甲A联赛,代表上海队,与队友合作,获第5名。
1999年8至9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与全队配合重新夺回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宝座。
1999年,入选中国篮球南方明星队。
1999年5月,获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进步最快球员奖。
2000年2月,入选1999年亚洲全明星队。
2000年3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2000年3月,参加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使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0年3月,入选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全明星阵容。
2000年3月,获1999-2000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篮板、扣篮、盖帽三个单项奖。
2000年9月,参加在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第十名。
2000年9月,参加悉尼奥运会。 并去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选秀。
2001年4月,参加2000-2001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协助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2年,参加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代领中国队获得第12名。
2002年,代表上海东方队获得中国男篮甲A联赛冠军。2002年,入选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最佳阵容。
2002年6月,成为状元秀,是NBA历史上第一位外籍状元秀。
2002年10月,获亚运会男子篮球亚军。
2002年11月18日对阵湖人,9投9中得到20分。
2003年10月1日率领中国男篮拿到亚锦赛冠军,同时获得雅典奥运会入场券。
2004年02月22日对阵老鹰队获得职业生涯单场得分最高41分。
2004年02月22日对阵老鹰队获得职业生涯最高助攻7次。
2005年03月11日对阵太阳队得到职业生涯单场最高篮板22个。
2006年12月16日对阵湖人获得职业生涯最高盖帽8个。
2006年11月14日对阵马刺获得职业生涯最高抢断次数4次。
2008年8月6日在北京参加奥运圣火传递。
2008年8月8日担当中国奥运代表队旗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军团举旗手姚明2008年11月6日香港大学授予其名誉社会学博士学位。
2009年1月18日对阵热火12投12中拿到26分。2009年3月14日对阵山猫投中本赛季第1个3分。
2009年5月1日姚明NBA生涯第一次突破季后赛首轮魔咒。
2009年4月19日对阵开拓者姚明在短短24分钟内9投9中得到24分。
2009年5月5日对阵湖人的西部半决赛第一场中受伤,但经过调整后执意冲回赛场,并最终带领火箭取得胜利。
2009年5月10日,左脚骨裂,本赛季报销。
2009年7月成为CBA上海玛吉斯队老板。
2010年5月4日入选新一期男篮集训名单。
姚水娟 (1916—1976)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深意切,众口赞绝,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由此,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县、宁波、绍兴城乡。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2]
1935年8月,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仙宫艳史》,使用了机关布景,姚的演功出色,《时事公报》上称她是继施银花前辈之后的新秀,冠以花容月貌、文武兼备、青衣悲旦,并赞为“越剧主席”。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指姚水娟)从此,誉传历史。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舆论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
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场,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 000余场。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
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主演了《王秀鸾》、《千夫所指》、《新梁祝哀史》等剧。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在《罗汉钱》中饰媒婆、《一篮草子》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还主演了《秦香莲》、《庵堂认母》等。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由她口述、何贤芬笔记整理成《姚水娟表演艺术》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较早摘帽,并予平反。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文化大革命”中倍受折磨。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
2生平经历编辑
学艺初始
姚水娟,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深意切,众口赞绝,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由此,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县、宁波、绍兴城乡。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
事业走红
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指姚水娟)从此,誉传历史。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舆论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
组建剧团
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场,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 000余场。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
姚水娟演《花木兰》[3]
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
灌录唱片
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主演了《王秀鸾》、《千夫所指》、《新梁祝哀史》等剧。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在《罗汉钱》中饰媒婆、《一篮草子》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还主演了《秦香莲》、《庵堂认母》等。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由她口述、何贤芬笔记整理成《姚水娟表演艺术》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较早摘帽,并予平反。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文化大革命”中倍受折磨。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
3越剧皇后编辑
一九三八年,姚水娟率女子越剧团进入上海的孤岛时。对梅兰芳崇拜已久,苦于没有机会和他见面,姚水娟听说京剧舞台上用绣花大幕,各名家利用图案不同,梅兰芳则采用梅花作为装饰,她也模仿梅兰芳以梅花为图案,作为自己演越剧“玉堂春”的堂幔,打破了原越剧
姚水娟[4]
舞台“一桌二椅”的传统格式。
在一次盛大的会演上,梅兰芳与姚水娟偶然相遇了。那时越剧与京剧相比,当然越剧逊色多了。但梅兰芳博士早就听到过绍兴有个赛西施姚水娟很会演戏, 有“三花不如一娟”之誉,所以他特别注意 。看到台上演戏的姚水娟,果然很有光彩,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博得了梅兰芳的赞扬。未几,正值岁暮封箱的时候,有中汇银行行长魏晋三鉴于姚水娟剧艺高超,魏系越人,谊在同乡,邀约《罗宾汉报》(专谈戏剧的小报)主编朱瘦竹,代邀梅兰芳到上海知味观杭菜馆赴宴,当时我正在《罗宾汉报》任编辑,也忝末座,同时姚水娟也应邀而来。其时我遂向魏晋三建议,请梅兰芳为姚水娟提字,魏晋三表示同意。我征得梅先生的允诺, 当即由知味观司帐蔡萸英取来笔砚,梅兰芳即兴挥毫书就“水娟艺家越剧皇后”几个秀劲大字,下署梅兰芳题字样,水娟见了,乐得如获珍璧。事后还是由我去梅寓补盖印章,最后由樊篱制版刊在他编辑的“姚水娟专集”中, 一直被艺坛传为佳话。此后姚水娟获得皇后桂冠,声誉益噪。
“姚水娟专集”中除刊登梅兰芳所题的“越剧皇后”外,还有封面的“红豆馆主”题签。这红豆馆主不是别人,即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侗,他是位享有盛名的京昆艺术家,还有言菊朋、李万春、冯子和、王熙春、黄桂秋、林树森、章遏云,金素琴等百余人,其中推梅博士所题的“越剧皇后”最为名贵。
4著名戏作编辑
《狱中缘》
姚水娟自幼机智聪颖,肯动脑筋,能苦学苦练。天微明,就起来练功:三九寒天,在白佛堂冰凉的石板地上拿顶,双手冻得红肿,全身冷得鼻涕倒流,她不喊一声苦;在门口桑树地里压腿,脚搁在桑树椿上,被扣出血,也不叫痛。她能唱绍调、徽戏,又能潜心钻研,进步显著,师傅见喜,定为科班“头肩”小旦。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矮尼姑)精心传授,学就了几出“彩衣戏” (俗称小衣戏)后,表演注重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露,以神取胜。未出师门,于1932年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当时,她主演的《双珠凤》 (先演倪凤(小衣角),后演霍定金)和《十美图》(饰严兰贞)演的活灵活现。后人认为该两本戏中的“倪凤煽茶”和“盘夫”是她的成名作,是的,这两出戏是她拿手杰作,但这是以后的事,最早出名之戏,据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说,是《狱中缘》,实鲜为人知。
《狱中缘》是《蜜蜂计》中一出折子戏:有薛牢头,薛小英父女,“犯人”董良才和旗牌官四个人物。说的是书生董良才年轻貌美,其后母逼他私通,奈董不允,遂怀恨在心。一日,后母故将蜜糖涂满脸面,约董花园赏景。花园蜜蜂飞舞,闻到蜜甜,纷纷飞至后母脸上采
1938年姚水娟演《花木兰》剧照[5]
蜜。良才一见,即上前扑救,那知后母一把将他抱住,诬说他调戏娘亲,良才中了“蜜蜂计”,蒙冤入狱.戏就是良才入狱后,受到禁子之女薛小英管教,良才诉出实情,小英寄于同情,后结成良缘,并私自放走死犯而结束。全剧长达一小时,可小英与良才的戏,占了四分之三.姚水娟饰薛小英一角,通过很平常的一问一答,很枯燥的对唱对白,却始终吸引住观众,看者不厌不烦,原因何在这就是姚水娟受金荣水悉心教学“彩衣戏”,自科班就注重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所分不开。姚水娟能把人物思想变化发展,处理得层次分明,感情起伏跌宕,达到以情动人。戏始,当小英代父管教犯人时,由于思想单纯,总认为犯人是坏人,所以对良才是蔑视、厌恶。良才不守狱规哭泣时,她毫不手软,提鞭责打,酷似禁子。良才哭诉真情,小英知其受冤入狱,姚水娟表演急转突变,深表同情,显示姑娘家纯洁之真髓.出于同情,她追根寻源,盘问底细,又知董中了“蜜蜂计”,遭不白冤。又遭贪官屈打成招,身受极刑,遍体鳞伤,悲惨痛苦万分,姚水娟的表演由同情化为怜惜之情。她的怜惜来自她的爱憎分明,敢于抱打不平之心。为此,毅然不顾皇法,大胆地为良才开锁下枷,进而不避嫌为“犯人”梳洗脸面,抓虱整衣,敷伤包扎等等。姚水娟的外形动作极为细致,内心情感又非常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英姑娘的心地善良,爱憎分明、大胆敢为的品德,把广大观众引向如临现实境地。后良才进而诉了爱妻为他蒙冤而无力申诉救援,悔恨悲伤至极,自刎身亡。姚水娟此时的表演,把戏推向顶峰,思想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从蔑视责打“犯人”到同情怜惜“犯人”,后又发展到心疼爱上“犯人”。全部精力集中于即将赴刑场问斩的良才身上,表现的是情窦初开邂逅情人,心花怒放,却又羞羞答答,含情脉脉。按小英思想的发展结果,道出愿与良才结为终身伴侣。此时,台下观众无一不欢心大笑,拍手鼓掌。笑薛小英高尚风格,终与良才结缘,掌鼓姚水娟表演:时而比父亲还凶的牢头禁子,时而却成纯洁天真可爱的年轻姑娘,演技堪称绝妙。但是,戏并非到此结束,正当一对情侣处在幸福之中,突然旗牌官到来,宣读刑部批文:良才即绑赴法场监斩。姚的表演急转直下,惊呆慌张,恐吓害怕,手足无措,恰似热锅上的蚂蚁。但小英的爱憎分明,真挚的爱情,勇敢大胆的思想行为,最后说服父亲,放走了良才。
姚水娟习艺不久演《狱中缘》,能通过管教犯人的蔑视厌恶:责打犯人的严厉怒恨:同情犯人的正义善良;爱上犯人的情窦初开纯洁美丽:放走犯人的勇敢大胆等细节,表演层次分明,变化明显,起伏跌宕,把七情六欲细腻逼真的表达出来,塑造了小英的鲜明形象,观者无不如痴似醉,众口赞绝。姚水娟随着戏班不断演出,声誉鹊起,名扬嵊县及浙江城乡。
《巾帼英雄花木兰》
抗战不久,上海沦陷敌手。姚水娟率先领班进上海,于1938年春节演于通商旅馆。后又与竺素娥、商芳臣、毛佩卿等组建“越吟舞台”。并聘请原《大公报》记者樊迪民(樊篱)为编剧,开创了越剧团设专职编剧之先声。樊篱根据魏绍昌的提议,把《木兰辞》改编成新戏《巾帼英雄花木兰》,1938年9日首演于天香大戏院,由姚水娟演花木兰一角。
戏一开场,表演的是本行旦角。但其气质非小家碧玉,更非大家闺秀,乃是具有正气俊秀之农家女,别具一格。改装男儿汉代父从军后,则显得英俊威武,但又不失女儿气。充分显示了姚水娟旦角扮男生的艺术风采。这是她入科习艺初学生,后工旦所打下的基础。尤其是花木兰巡营寨一场,一手执钢枪,一手执马鞭的既舞又唱的表演更为精彩,动作干净利落,鹞子翻身有速度,有力度。既圆又灵,每一个亮相犹如雕塑,洒脱漂亮、美不可言,博得观众满堂掌声。当时上海英文版《大陆报》,赞姚**饰的花木兰,如法国的女英豪琴妮阿克。这是外文报刊第一次赞美越剧艺术.广大观众在颂赞姚水娟艺技的同时,更颂赞她的爱国热情与胆识,当时正处于日寇占领之时,她竟敢上演反对外来侵略,唤起民众抗倭寇之爱国戏,并以花木兰代父从军;最后打败外敌来影射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也必遭失败的含意,这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实是可敬可嘉。《花木兰》上演后,上海日伪汉奸操纵之报刊上,大放厥词.说天香戏院内埋有一颗“定时炸弹”,威吓姚水娟和“越吟舞台”的姐妹们。但她们没有被吓倒,连演27场、连演连满,誉满沪上。
其他
此后,姚水娟又上演了樊篱编写的新戏《冯小青》、《燕子笺》、《啼笑姻缘》、《泪洒相思地》和《蒋老五殉情记》,又一次开创了越剧演“路头老戏”走上演新编戏之先声。
姚水娟在敌人侵占上海之期,上电台播唱《劝勿囤米》的新曲,为百姓买不到米之苦诉情,揭露奸商的不法行为,同时她还反对上演妇女赤身游街有辱女性的《游四门》等坏戏。姚水娟的高超艺技,正义行动,大受沪地群众称颂。1938年9月,上海《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三家小报,联合举办由读者投票选举“越剧皇后”活动,那时在上海的女子越剧戏班有10副之多。扮演旦角之名伶济济,选举结果,姚水娟独占鳌头,荣登“越剧皇后”宝座,夺得桂冠。
5诗作编辑
有人曾写“姚伶水娟越剧皇后”八个字的藏头诗一首,诗曰:
姚姝色艺无双品,
伶界天香第一家。
水眼波回应闭月,
娟情春逗亦羞花。
越中交口称翘楚,
剧里传神惑物华。
皇度自应推表率,
后名瑞合颂柔嘉。
抗日战争前,姚水娟在绍兴、宁波等地演出已红极一时,被报界誉为“越剧主席” (见1935年8月27日《时事公报》),称她是继施银花等前辈之后的新秀,戏馆竟相邀请,身价百倍。
她在省城杭州演出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经验的丰富,声誉也越来越高,当她进“大世界”越剧场之时,一日上演传统老戏《碧玉簪》,由她饰主角李秀英。“大世界’的经理张载阳,是新昌人,很爱看越剧,尤喜看姚水娟的戏。他得悉姚演李秀英,特来观看。戏演至中途,他被姚水娟真挚动人、朴实无华的表演所感动,突手拍座椅,惊呼“妙!三花不如一娟”。此一惊呼,震惊了全场。可观众个个莫名其妙,只道他是“越迷’捧角儿。可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杭州全城,大报小刊也随之刊出。当时有位叫陈赓仙的人,与张载阳相识,特去询问,何说“三花不如一娟”张答:姚**的表演妙极了,有独到之处。尤是“归宁“、“三盖衣”二出戏为最。施银花她们虽是大名鼎鼎的名伶,可就此而论,难与相比。
张老板所说不无道理,姚水娟确是以刻划人物性格.内在感情真切丰满著称。她饰演的李秀英在“归宁”一场中:李秀英与丫鬟环春香返回娘家,李夫人为女设宴款待。席
姚水娟
间,问及嫁到王家夫妻关系时,李秀英此时的思想非常错综复杂,内心矛盾甚是激烈。她怕娘亲知道自己到夫家遭冷落之苦,因此,必须隐瞒被王玉林凌辱之真相,只好强颜欢笑,把苦水往肚里咽。又怕春香嘴不紧,道出真相,败露隐瞒事实之机关,不得不强装主人之尊严,威胁、暗示丫鬟环不许说出实情。同时又以求情之心,劝她帮助自己。可她更怕自身的后果,从近想远,从今虑后。新婚燕尔,应是夫妻恩爱情深,归宁之日,更该双双同来,可成婚一月,未曾同房共寝,何来恩,那有爱有的是冷落无情,落得红颜薄命,今后怎样度日悲从中来,但在娘的面前,非得装作“夫妻恩爱”若无所苦。这是一场里外极为矛盾的戏,姚水娟把李秀英欲真言而不可,欲哭不哭、欲笑不能、欲怨不愿的尴尬矛盾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恰如其份,以微妙的一摇手,一摆头,一跺脚,一挤眼等身段动作,又通过会说话的眼睛和脸上的表情一一传达给观众,催人泪下,台下无不感动。当玉林来书,命秀英原轿去原轿归.别母时,姚通过对母亲回头“三看” 、“三跪”、“三磕头”等较大幅度的动作,表达了她满肚哀伤痛苦,有言难开口之情,把戏推向高潮。
“三盖衣’一场,姚水娟充分运用她自己韵味浓郁、朴实的唱腔,咬字正、吐字清的道白的特长,有声有情地告诉观众,并以行如飞云的台步,飘忽轻柔的水袖相辅之,使人倾倒。当李秀英三番几次向睡坐在桌边的丈夫玉林盖衣时,她那种怕他怨他,惜他爱他的心理活动,通过云步、雀步、移步和颤抖的双手以及水袖抖、甩、抛等动作来表露,一双乌黑圆睁的眼睛,正确地显示了李秀英此时之惧怕惊吓,对他不满却又爱护怜惜之情。把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干金**的善良贤孝表现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难怪张载阳赞她“三花不如一娟”。可话又得说回来,施银花、赵瑞花和王杏花都是声望很高的名伶,施,赵是第一代女伶,比姚早习艺六年多,王与姚同属第二代。“三花”的艺技都各具特色:施银花唱如珠走玉盘,粒粒可数,又是“四工腔”的创始人,号称“越剧泰斗”“花衫鼻祖”;赵、王有“越剧魁首”和“越剧皇后”之誉.她们的表演都以细腻真切闻名于越剧界。为此,不论“三花”或是“一娟”,她们都是‘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是越剧界和观众一致公认的名角,倍受欢迎的红伶。
6墓碑编辑
一般墓碑上的文字比较简炼,并且对人的评价也比
姚水娟墓
较客观,盖棺论定,这墓碑上记载还是要看看。
姚水娟墓,首先看到的姚水娟的照片,非常漂亮,非常端庄,并且墓碑正面的文字也非常醒目直白,就是“故越剧皇后姚水娟墓”。对于越剧,从小喜欢看,知道的赏多是袁雪芬、徐玉兰等,姚水娟不太熟,而此地写着是“越剧皇后”,所以越加感兴趣。
姚水娟墓碑背后的文字:
越剧杰出表演艺术家姚水娟一九一六年丙辰八月十四日生于浙江嵊县后山村 十四岁学艺 十六岁成名 德艺超群 誉满两浙 一九三八年一月率团赴沪 一鸣惊人轰动上海 继而吸收姐妹艺术之菁华 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 首先建立正规编导制 倡导排演新戏 结束了绍兴文戏时代 奠定越剧改革发展之基础 从此越剧正式定名 扎根上海 在沪九年始终一马当选冠领群芳稳坐越剧皇后宝座一九四六年因结婚隐居杭州 一九五一年在杭重登舞台历任浙江省首届政协委员 人民代表 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七六年丙辰十月廿日病逝杭州寿满花甲 越剧从农村文化转轨为城市文化 由地方小戏转化为一大剧种 当记姚水娟奠基创业划时代之功绩 一代越剧宗师永垂千古
浙江艺术学校六五届六九届越剧班学生
浙江越剧团部分友好及弟子敬赠五千元
词条图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