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振翅飞越迷雾
胡蝶是中国早期影坛最灿烂的明星,是家喻户晓的“**皇后”。胡蝶则有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她展现给人的始终是深深的酒窝,含蓄的笑意。
要做自由飞翔的“蝴蝶”
1908年,胡蝶出生在上海提篮桥怡和码头附近的辅庆里。当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驾崩”,末代皇帝宣统即位。后来胡蝶的母亲还常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
父亲任京奉铁路总稽查,胡蝶从小跟着父亲“跑铁路”。每到一地,为了能尽快找到小伙伴,她常常模仿当地人口音。幼年的胡蝶对语音极为敏感,这对她以后踏上戏剧之路带来帮助。母亲出生在大家庭,受教育不多,却很懂得为人处事,胡蝶在《回忆录》中提到,“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没有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是这句含有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当我步入影坛,她又告诫我:‘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胡蝶回忆录》,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这一年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演员训练学校——中华**学校,实际这只能算得上演员短训班,对入学条件无严格限制,学时半年,学费低廉,不过教学严格,学生每周能在上海大戏院免费观摩两部西方**。著名编剧和导演洪深负责教授表演课。报考中华**学校时,胡蝶想给自己取个艺名。她原名胡瑞华,考虑改名“胡琴”,转念一想,胡琴岂不是整天让人拉来拉去吗?也不知哪来的一下灵感,脑子里浮现出‘蝴蝶’二字,“蝴”与“胡”谐音,当个“蝴蝶”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学习结业后,胡蝶在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战功》一片中出演配角,接着在友联公司的《秋扇怨》中升任主演,绽放着两个甜甜的酒窝,胡蝶开始崭露头角。翌年,胡蝶和天一公司签订了两年合同,拍摄了《白蛇传》、《孟姜女》、《珍珠塔》、《儿女英雄传》等十余部影片。
最“乖”的明星
《白云塔》是胡蝶进入明星公司演出的第一部影片,另一位女主演是阮玲玉。片中胡蝶曾反串翩翩公子,鼻梁上架一副圆边眼镜,阮玲玉演一个小鸟依人却行为不端的**,这是二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遗憾拷贝今已散失!
摄影场的胡蝶以“听话”著称,她很听导演的话,也很敬业,演戏严谨认真,深得明星公司三巨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的赏识与喜爱。**圈是个是非之地,胡蝶时时都很注意自己,力求给人以无懈可击的印象。
不过麻烦有时会自己找上门来。1931年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刊出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作的打油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诗中影射张学良因和胡蝶跳舞而不顾抗日,一时流言纷至。此时胡蝶正随明星公司在北平拍摄《自由之花》等片外景,气愤的市民找到片场,声讨胡蝶“红颜祸国”。胡蝶返回上海,在《申报》刊登启事辟谣,张石川、洪深、龚稼农等明星公司演职员也在报上为胡蝶作证。梅兰芳还出面表示,九月十八日晚张学良将军来看他的戏,言下之意将军与胡蝶跳舞乃无稽之谈。后来有消息披露是日本通讯社造谣中伤张学良,马君武激于义愤,未经查实将胡蝶也牵连进去。
**皇后,风光无人比
今天提起胡蝶,都绕不过“**皇后”的光环。从二十年代开始,新闻界及商家常发起明星票选,进入三十年代,这些民间选举得票最高的几乎总是胡蝶和阮玲玉,胡蝶多次当选**皇后,被人成为老牌皇后。影响最大的一次是1933年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的评选,候选女星有几十人,最后胡蝶获21334票荣膺“皇后”。“海上闻人”王晓籁等集聚“大沪舞厅”举行庆典,名义很堂皇:“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这比“**皇后加冕”自然更加光明正大。胡蝶到得很晚,献唱歌曲《最后一声》:“您对着这绿酒红灯,也想到东北的怨鬼悲鸣?”歌词听来几乎有讽刺意味。胡蝶在回忆录中谈及此事只是轻描淡写:“几十年来这个象游戏之举的称号一直跟着我,这是观众对我的爱护,我自己都不敢妄自尊大。”(《胡蝶回忆录》)
胡蝶从天一公司转到明星公司后,迎来了全盛期,她的几部影片都创造票房记录。《火烧红莲寺》是无声片时代的武侠大片,由明星公司于1928年摄制,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该片轰动全城,明星公司赢利颇丰,从1928年到1931年,一直拍到十八集方告收兵,自第三集开始,胡蝶加入剧组,扮演“红姑”。自从明星公司“放了第一把火”,影坛一片“火烧”,各公司竞拍神怪武侠片,片名纷纷冠之“火烧”二字。
1931年3月公映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腊盘发音的有声片,胡蝶扮演京剧昆伶红牡丹,由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合作录音摄制。片中穿插京剧片断,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听戏”。因为拍有声片还处在摸索阶段,《歌女红牡丹》反复试验,耗资甚巨,上映后盛况空前。
《姊妹花》是又一部票房冠军之作,胡蝶一人分饰贫富悬殊、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当两个胡蝶同时出现在银幕上,能想象当时的观众该是多么新奇和惊讶。影片在1934年的上海连映六十多天,打破国产影片上座率最高纪录。
1935年莫斯科举行国际**展览会,苏联当局发给南京外交部的电报中特别指名邀请胡蝶参加,胡蝶随中国**代表团共七人一同前往,参展的八部中国影片中,《姊妹花》和《空谷兰》两部由胡蝶主演。此行胡蝶还赴英法德意等欧洲各国考察,畅游一路。出远门前,她特意到阮玲玉家辞行,这竟是两位影星的最后一次会面。就在胡蝶饱览异国风情受东道主热情款待的时候,突然得到晴天霹雳般的消息,阮玲玉一个月前在家中自杀。“倘若人们知道我和她的友谊是如何深厚,就不难想象我当时的悲痛。”(《胡蝶回忆录》)
尴尬的韵事,为难的选择
早在友联公司拍摄《秋扇怨》时,胡蝶和片中男主演林雪怀相识恋爱,1927年3月22日两人举行隆重的订婚仪式,众多朋友前来道贺。此后胡蝶的**事业不断精进成为上海滩头号女明星,林雪怀却在影坛日趋没落,胡蝶自筹一笔钱,给林雪怀在四川路上开设一家胡蝶百货商店,林雪怀经营不善,差不多把资本耗尽,而且行事日益荒唐。这时,一个叫潘有声的男人出现在胡蝶生活中,他在洋行做事,有事业心,为人持重,胡蝶的情感天平渐渐离开未婚夫倾向潘有声。胡蝶与林雪怀从订婚到解除婚约,可谓满城风雨,还闹上法庭。不久林雪怀与他人结婚,就在胡蝶游欧之际,林雪怀转辗各地就医无效,旋即病故。潘有声原有结发之妻,还有女儿,为了胡蝶,他抛妻别女。经过马拉松式的恋爱,1935年11月23日,胡蝶潘有声热热闹闹办了喜事。
故事却不像童话中最常见的那一句——“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一个人,可能是胡蝶最不愿提起的。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胡蝶与潘有声及家人离开上海到香港避难。1941年底,香港沦陷,胡蝶举家迁往大后方,在重庆时,传出胡蝶被戴笠软禁霸占。关于这个敏感话题,知情者言之凿凿,而胡蝶在回忆录中只一笔带过曲意回避。戴笠是国民党军统首脑,人称特务头子,权倾一时。被戴笠看上的胡蝶,委实十分为难。如断然回绝,无异以卵击石,戴笠很可能对丈夫潘有声不利,甚至横加杀害,对于习惯搞暗杀的戴笠,胡蝶不得不小心提防。可是如答应戴笠的求婚,和潘有声正式离婚,这也是胡蝶所不愿的,她不愿委身屈从。1946年3月17日戴笠从青岛乘专机赴沪转渝,飞机失事,摔死在南京近郊。这一趟绝命之旅,据说戴笠是要去上海和胡蝶结婚的,他的意外死亡,却解救了胡蝶。
这期间,如何安抚丈夫潘有声,如何应对戴笠,都非常之难。胡蝶需要的不仅是智慧,还有坚韧,和不得已的委曲求全。面临难关,身陷飞短流长,胡蝶没有像阮玲玉一样选择一条不归路,可能因为有家庭的支撑,她不至于像阮玲玉那么绝望无助。
抗战胜利后第二年,胡蝶一家又迁居香港。拍**之余,胡蝶帮助丈夫潘有声开了一家暖瓶厂,生产蝴蝶牌暖水瓶,后来,潘有声身患癌症,临去世前,所办暖瓶厂和一家洋行已形同倒闭。1959年,胡蝶重回银幕,主演的《街童》、《两代女性》等影片使人们又看到了这位**皇后的风采。1960年,她主演的影片《后门》还获得日本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谢世。
1946年3月末,时任国民党军统局长主任秘书的毛人凤召开了一次有关于军统局的会议,这次会议进行得十分不顺利,大家都带着悲伤的神情,甚至已经有人在脸上挂上了泪水。
因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商议寻找戴笠——国民党内部的一位高级军官,也就是曾经的军统局长。
戴笠的飞机于1946年3月17号失事,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寻到任何飞机残骸。 秉承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理念,毛人凤提议让在场的特务们前去寻找戴笠,哪怕戴笠已死,也要把她的尸体带回来。
但是会议当中的军统和特务们却有些畏畏缩缩,他们哭着说当前局势紧张,国内的形势很不太平,如果贸然寻找的话,可能会中了圈套,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所有人都在千方百计地推脱着责任,希望这件事与自己毫无关联。只有一个名叫沈醉的处长愿意前往,但这样的高难度任务仅靠一个人是显然不够的……
正当毛人凤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了: “我愿意和沈处长去寻找!”众人望去,说话的人正是受到戴笠重用的姜毅英。
看到自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姜毅英沉了沉气,又说: “士为知己者死,你们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代局长的提拔和认可,在他没出事之前,你们都说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如今怎么都像个缩头乌龟一样畏畏缩缩?”
听到了这番话,满屋子的男人全都低下了自己的头,他们知道姜毅英说得没错。姜毅英看着面红耳赤的众人,又说:“ 即使死了,我也可以骄傲的去地下与戴先生交代,死亡总比假惺惺的哭泣要体面的多得多!”
姜毅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何能有如此的胆魄,又是什么力量驱使她与20多个同事为敌,只为了维护已经逝去的戴笠呢?
姜毅英出生于1908年的浙江,她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日子还算过得去。姜毅英的父亲常年从事木匠类的行业,“大灾天饿不死手艺人。”
哪怕身处乱世,姜毅英一家的生活也还算有个保障,所以姜毅英在童年时就有进入学堂读书的机会,比同时代的其她女性要好上很多。
进入学校之后,姜毅英刻苦用功,各项成绩在班级里都名列前茅。她的父母想让她日后从事文教类工作,但是姜毅英却认为国家现在正处于危难之际,急需军事上的人才来维护国家的发展。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考入了浙江警官学校,半只脚踏入了军队的大门。
从警官学校毕业之后,姜毅英正式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并且加入了声名远扬的 “特训班甲班”,这个班级里的学生都是被当做特务培养,在这个班级当中,姜毅英找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方式。 抗战爆发之后,姜毅英便开始了她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周旋的使命。
在抗战期间,姜毅英立下过汗马功劳,如果当时的美国人愿意听她的话,那美国人也许就不会遭受珍珠港事件这一滑铁卢了。
1941年12月末,姜毅英和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情报分析工作,但是一则神秘的电报却吸引了她的目光……
这则电报的内容极其混乱,但却并非是有迹可循。在长达几日几夜的不眠不休努力之下, 姜毅英终于破解了日军的电报内容,得到一个惊天的秘密——日本人将在12月7号偷袭美军的珍珠港!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姜毅英一刻都不敢耽误,就将整则电报的内容如实上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在深思熟虑之后也同意将电报内容转达给美国友军,但是, 美国人在得知这个消息竟是被一介女流所破译的时候,心中满是不屑。他们认为这是中国人技术落后的体现,丝毫没有在意已经到达了警告。
而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确在12月7号偷袭了美军珍珠港,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整个太平洋舰队基本全部毁灭,好几艘战舰被击沉。如果他们愿意提前按照姜毅英建议的那样做好防御工事,事情的结局一定会被改写。
本次成功破译日军的电报,也让姜毅英一举成名。 蒋介石亲自破格提拔她为军统局译电组组长,美国人也对这个女子刮目相看,在对日本正式宣战之后,他们派来了大量的谍战人员,来到中国交流信息。可以说,姜毅英凭借着一己之力,促进了中美两个国家在战争时期的谍战合作关系。
在与美国人交流的时候,姜毅英的许多建立,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人都十分吃惊。要知道日军当时那封电报,他们自己也成功截获了,但却并没有理解到其中的内容。姜毅英之出色的谍报能力,也让美国人对她极为重视,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
在这之后,姜毅英名声大震,彻底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经常参加一些十分重要的会议,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是 她从来没有忘记能够给予自己这一切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戴笠,在1933年,正是戴笠给予了自己加入“特训班甲班”的机会。
特训班甲班的前身是杭州特训班,它们的创立者正是戴笠。在1933年时,戴笠早已经是名震四方的大军统。他的军事才能十分出众,深得蒋介石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信任。
在创立特训班甲班的时候,戴笠找的学员全都是应届的毕业生,在这些毕业生中,他赫然发现姜毅英与自己竟然是老乡。 于是戴笠兴致盎然地把姜毅英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和这个女子交谈了起来。
戴笠发现姜毅英的长相很甜美,就好像是邻家小妹一样人畜无害。但她在学校当中的成绩却是名列前茅。数据表明,这个女子的战斗力以及情报获取能力都是十分优秀的。
在交谈的过程中,戴笠惊讶地发现姜毅英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有着极其崇高的理想抱负,并且在学校的学习期间也刻苦努力,有着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很适合作为班级内的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在日后一定可以成为军统高级特务。
戴笠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他立刻给予了姜毅英很多的便利。让她在班级当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以便于她在日后的发展。
戴笠对于姜毅英的信心和帮扶,也成为了姜毅英在日后的动力。其实姜毅英的原名是姜鹤根,姜毅英这个名字则是戴笠亲自为她取的,意思就是让她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坚“毅”,一定要成为一届女中“英”杰。
姜毅英的成功与戴笠的提拔是离不开的,在刚刚加入军统特务处的时候,姜毅英没有一个朋友,身边的同事也和自己素不相识。
一时间孤独的负面情绪几乎笼罩了她,好在戴笠时常和她攀谈,给予她表达自己负面情绪的机会,最终姜毅英才稳住了自己的心态,在军统局内大放异彩。
由于自身的出色能力,也因为戴笠的刻意提拔,姜毅英在军统局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没过几天她就被提拔为译电科长,甚至在后来被戴笠提拔为了处级干部。 对于姜毅英来说,戴笠就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是她的引路人,更是她最为尊敬的老师。
虽然姜毅英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内的高级军官,但是在戴笠的要求之下,姜毅英也没有疏忽掉每日日常的训练,后来她的儿子回忆到:“ 我母亲当时接受的训练十分冗杂,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不仅要学射击爆破这样的热兵器作战,甚至还要学化妆和摄影这样伪装自己的手段。”
正是由于戴笠的高要求,姜毅英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军统处生活当中大放异彩,并且逐步站稳了脚跟,直到她独立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密码。
戴笠不仅是姜毅英的老师和贵人,他还是姜毅英的“红娘”。 1933年前后,戴笠需要将自己的心腹派去云南进行间谍与情报工作,最终他选择了姜毅英,和与姜毅英一样优秀的叶文昭。这两个人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混入了云南昆明。
整个行动的过程其实十分危险,云南在当时属于边陲地区,经常爆发动乱,外国人也经常偷偷过来烧杀抢掠,所以姜毅英和叶文昭都是在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工作,在这样的相处环境之下,两个人彼此之间产生了一股不一样的情愫,最终确定了关系,喜结连理。
遗憾的是,虽然姜毅英和叶文昭成功地结为了夫妻,但是这段婚姻却并没有长久。
由于自身优秀的工作能力,姜毅英在后来被提拔为了少将,比叶文昭的官衔要大上好几轮,这也让两人的爱情之中滋生出了缝隙,最终在一阵不快之中分手,老死不相往来。
虽然姜毅英在当时许多人的眼中都是一个女强人的形象,但她毕竟是一个心思缜密细腻的女人,只是因为形势的动荡和战争的所迫才让她变成了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在她的心中其实有着柔软的部分存在。
在“殉国女电译员七姐妹”的葬礼上,姜毅英就曾经发表过一番感人肺腑的言论。
这七位女电译员,是于1942年3月,跟随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的。 在异国他乡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要掌握对方已知的情报,以信息差的方式来弥补地理和环境上的劣势。
因此,情报工作被中国远征军看得极为重要, 这七位女电译员在工作当中也出色完成了她们的任务,帮助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掌握了敌方大量的情报,以少敌多,将多于自己数量几倍的敌人连连击溃。
奈何蚂蚁多了咬死象,孙立人的部队虽然英勇作战,但由于人数上的悬殊差异,新三十八师还是不得不踏上了撤退的道路。在撤退的过程中,七位女军统电译员以及随行的士兵们遭到了日军的埋伏,顷刻之间,炮火轰鸣。七姐妹被敌人逼得连连败退,最后到达了一处绝路山坡。
在被逼上绝路之后,这7位女军统没有一人选择投降,而是不约而同地拿起了自己的手雷,拉响之后便跳下了山崖,没有一人被敌军俘虏。 这样惨烈的事迹在传到国内之后,也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高度重视。
戴笠得知此事之后,心中很是难过,作为当地最有名望的军统,这七个以身殉国的女孩都曾是他手下的精兵悍将,所以戴笠决定要在军统局成立纪念日大会上,为这7位女英雄进行哀悼。
出人意料的是,戴笠并没有亲自进行会议的组织,而是把任务交给了姜毅英。 他认为,姜毅英是最能体会到这七姐妹心情的人,毕竟她们同为女性,而且都出色地从事着情报与间谍工作。让姜毅英对她们进行缅怀,无疑是最好的尊重了……
登台之后,姜毅英一改往日的强硬,用十分温柔的语气向在座的所有人员致辞。举手投足之间,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国民党内的女少将,大军统领。而是一个缅怀自己姐妹的普通女人。
姜毅英说: “战争已经带去了我们太多同胞的生命,虽说这是无可避免的,但生命的逝去必然是一个令人神伤的事情,在缅甸以身殉国的那些同胞,都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她们的功绩……”
话说一半,姜毅英的眼中已满是泪水,她开始想起自己最初的理想抱负,这些以身殉国的姐妹们,正如她年轻时一样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与侵略者们艰苦卓绝的进行斗争。但她们并没有自己这般幸运,而是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缅甸。
姜毅英沉了口气,又缓缓说道:“她们是中国军人的骄傲,是全军学习的楷模,她们用生命谱写了对于国家的忠诚!我们一定要学习她们为国奋斗的决心和勇气,海不枯,石不烂,绝不做半点改变!向军统七姐妹学习!”
这番温文尔雅又慷慨激昂的演讲,引得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潸然泪下。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之中,所有为了中华民族而奋斗的战士,都是值得铭记和尊重的。
整场会议结束之后,姜毅英独自来到了自己办公室的窗外。久久矗立之后,她种下了一根美人蕉。这根美人蕉长得十分奇特,足足有七枝连根。象征着那7位为国捐躯的伟大女性,在种植的时候,姜毅英又一次潸然泪下……
如果没有战争,哪个女孩子会想成为军人或者间谍呢?姜毅英虽然已经成功,但她知道在整个中国还有着大量怀揣崇高理想,每日奔赴在沙场前线的同胞,他们的生命随时可能迎来终结,但为了国家和人民,这些人并没有后悔。这种伟大的平凡,正是战争所带给我们最为纯粹的东西。
擦干眼泪之后,姜毅英再一次将自己投入到了谍报工作当中。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解放战争正式打响,姜毅英缜密的思维让她发现国民党内部其实已经烂到了根里,在打跑日本帝国主义者之后,大多数国民党军官都已经把自己未来的目标定在了如何享乐上,丝毫没有考虑人民和国家。
高额的赋税,百姓们的哀声叹道,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姜毅英深觉恶心,这并不是她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更不是她所期待的结局。 而在这时,她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恩人戴笠也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了。
让姜毅英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军统局之内愿意冒险去寻找戴笠遗骸的竟然只有沈醉一人,要知道这些军统能有今天,完全是由于戴笠的一手提拔。这也让她彻底感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冷淡,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虽然姜毅英在后来也没有如愿以偿的寻找到戴笠先生的遗体,但至少她敢于在危机时刻表明自己的忠心,能够为自己的贵人冒着生命危险寻求安息的机会。
由于姜毅英在解放战争当中表现的极其不积极,因此有关于她的授衔到了少将就停止了,哪怕如此,姜毅英也是国民党内部军统局当中唯一的一个女少将。
1949年,国民党政府彻底倒台,姜毅英也从上海逃往了台湾。 到达台湾之后,她为国效力的热情再一次被削减,作为一个在大陆出生成长的孩子,她甚至都没有机会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故土,只能说:一步错,步步错……
在台湾时,姜毅英的谍报工作进展也并不顺利,久而久之她也逐渐淡出了整个国民党的谍报系统。 于1957年正式离开情报局,利用自己在战争时期积累的人脉,姜毅英成功的担任了一所小学的校长。
在命名学校的时候,姜毅英想都没想,就把这座小学命名为了“雨农国民小学”,雨农正是戴笠的字,用自己生命中贵人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学校,无疑是对死者的纪念……
成为校长之后,姜毅英的身份彻底转变,她再也不用躲躲藏藏,而是可以亲切的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对这个亲切的中年女人也十分喜爱,在姜毅英的努力之下,雨农国民小学逐渐成为了一所十分优秀的学校。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校长正是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更没有人知道她有着少将的军衔。而姜毅英也将自己的过往彻底尘封,一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在这期间,姜毅英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与一个商人结婚。还生下了几个孩子, 在1980年退休之后,姜毅英回归到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了相夫教子的普通生活。
随着 历史 的车轮不断前行,姜毅英的真实身份逐渐被人遗忘。与她同时代的人大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姜毅英却一直非常硬朗的活到了九十多岁, 在晚年,她经常出席有关于戴笠的活动,每次都十分的庄重严肃,哪怕在后期她的身体条件已经十分不好,也还是坚持出席。
由于姜毅英曾经所从事的是保密程度极高的间谍工作,因此哪怕是国民党军方也对姜毅英的过往,几乎没有了解。在当时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眼中,姜毅英也只是个曾经在党内任职的普通老兵。
直到2006年,姜毅英以98岁的高龄在自己的家中安详去世,国民党内部的秘密档案才被真正公开。 人们这才认识到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过往的 历史 ,在得知她曾经的丰功伟绩之后,所有人都对她心生敬佩。
姜毅英的孙女倪雅伦是台湾的一个著名模特,在奶奶去世之后,她才得知了奶奶的过往 历史 。每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倪雅伦总是骄傲的说: “我奶奶是个女中豪杰!”
军统这个机构绝大多数人应该不陌生,它是国民党最著名的特务机构,主要从事间谍、暗杀和情报收集为主,在当时是令人谈之色变的机构,他最为著名的***是戴笠,在1946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但有关戴笠死亡之谜,民间多有说法。
戴笠死亡之谜:戴笠早年间因为在上海结识了蒋介石等人,后来蒋成为国民党最高领袖之后,因为深得蒋的信任,而出任军统局局长,专门帮助蒋介石清除异己、杀害对其有异议的人,不过在抗战时期,他也曾暗杀汉奸和日本人,不过抗战胜利后,却意外死亡。
关于戴笠死亡之谜,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官方的说法是因为当天戴笠乘坐的飞机,遇到不良天气,所以才导致飞机失事的,据悉1946年3月17日当天,戴笠本打算从青岛飞往上海,可飞机刚刚起飞,上海机场发来的消息,因大雨飞机无法降落。戴笠只好临时决定,改飞南京。
当专机飞抵南京上空时,南京同样也有大雨如注,但机场却接到飞机正在降落的电讯,随后飞机失联,于3月19日凌晨,才发现戴笠专机坠毁南京岱山,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戴笠的尸体也确认。蒋介石知道之后时,他沉默良久后,说了一句话:“戴笠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
我们知道戴笠作为蒋介石的信任的人之一,他的去世应该是让蒋非常痛心的,但得知他的死亡消息,他的态度着实让人不解,而且说得那句话中的“死也为国家”,意义深远,因为在此之前,国民党的政敌和人民都认为军统罪行满满应该取缔,全国打到特务的呼声也很高。
而且抗战时期,因为发展需要,军统势力遍布全国,让蒋介石很忌惮,担心尾大不掉,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与戴笠之间也出现间隙,戴笠对于蒋的一些命令也不是完全照做,所以有人推测蒋介石为了应对当时的政治需要,减小对自己的政治威胁而派人将戴笠杀死。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戴笠的军统肆无忌惮的监视当时的军政要人,所以引起了“政敌”们的不满,加上当时清算军统人员的呼声很高,所以就派人在飞机上做了手脚,导致飞机失事,也说因为当时戴笠的下属为了上位,加上蒋与戴笠之间出现嫌隙,所以就趁机杀了戴笠。
而且作为戴笠曾经最得意、最信任的手下陈华,她认为这一次坠机是戴笠一手策划的,他在乘坐飞机时右手举起来是想要用枪打死飞行员,所以才导致飞机失事,而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当时国内的舆论压力以及蒋介石给他的压力,但是这结论并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也只能算是猜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