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第1张

读《西游记》有感范文1500字(精选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读《西游记》有感范文15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西游记》有感1

 我坚信,于是我等待见到阳光为我驻足的那一刻!放学时,一出校门你就闪的没影了。我微笑过,我朴素过,我真诚过。提着金鱼我们又来到了菜园?直到第二年又能看到那坚强而有魅力的牵牛花。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着优雅的文明举止。春天我们漫步在百花丛中观赏嫣红的牡丹、纯洁妩媚的芍药?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读《西游记》有感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它虽然只是一只石猴,但却能俯无愧于天,仰无憾于地。为求长生,它走名山,访大川,拜师学艺,终于在菩提老祖处习得七十二变化,得长生不老之术。后来只因贪图炫耀自己本领。被师父逐出师门。在临走时磕三个头,以报师恩。以后虽三番四次经历磨难,也遵师命不说出师父之名。后大闹天宫,只为报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为报大恩,它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虽有顽性,但忠心不改,历次遭贬,却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边。当唐三藏遇到危险,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它走三山,访四海,遍寻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师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动天地。师徒二人虽有离隙,却始终不离不弃,终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见一斑。

 唐僧我觉得他是个迂腐者,老好人,但他又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宗教信徒,他品行端正,不怕千刀万剐,有毅力,一有空就打座念经,是一个虔诚善良而柔弱坚强的和尚。沙僧是一个憨厚老实、心地善良、和唐僧一样的老好人。虽说沙僧没有多大本事,但他很勤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愿当后勤。

 再来说说猪八戒,八戒形象的生动不亚于次于孙悟空,但他在书中的形象与孙悟空截然不同。八戒与沙僧一样,憨厚、老实,虽然本事没有孙悟空大,但是他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可是,八戒身上有不少的小毛病,比如,贪心,好色,懒惰等。他的贪婪自私最令人可恶了,一遇到好事总是不让自己吃亏,遇到困难先想着自己该怎么逃走。《西游记》这本书文字幽默诙谐,灵动流利,吴承恩不仅塑造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为我们描绘出了各种奇幻的场面。这本书描写了当时的黑暗社会,而孙悟空等人则代表了那群顽强、不屈不挠的人民,表达了吴承恩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顽强意志。

 孙悟空的感恩之心让我想到了自己,细细想来,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师父,而我不就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吗父母生我养我,不正是师父助悟空脱离苦海吗细细想来,父母的每一次帮助都是一份爱,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帮助都是发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内心的。我也才曾有几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认为这只是他们应该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时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难忘:

 那是一个风雨夜,我突发高烧,妈妈抱我拦下一辆三轮车,我当时全身发热,唯独脸被风吹的冷,妈妈把我放在坐垫上,用身体挡住风,到医院挂号,看病,拿药,做完这些事把她也累坏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我看在心里,胸中那颗感恩的心也在跳动。那时的我小,胸中满腔感动写不出,现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笔写出我的心声,父母的爱感动着我,也呵护着我。父母不管何时那灿烂的笑容,是我最感动的。他们教会了我乐观,教会了如何正视挫折。让我敢于面对,敢于承担,使我开心快乐度过每一天。细细想来,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帮助过我的人,我也应该要感谢他们。

 《西游记》是一部让我学会感恩的书,我感谢吴承恩写了这部书。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西游记》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想: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要在生活中敢于克服困难。

读《西游记》有感3

 光阴在点滴中沉浸,凝聚了那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故事,那艺术殿堂中熠熠生辉的明珠,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西游记的故事深入人心,被他们津津乐道;甚至梨园子弟们演绎,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不退色的鲜明画卷。几百年后的今天,唐僧师徒四人那跋山涉水不畏艰险的精神仍鼓舞着千千万万人们,向着胜利勇往直前。那么为何它又有如此魅力呢?

 我认为其中自然有他的奥秘。于是在冬日的午后,一壶清茶伴我开始了与西游记的邂逅。

 “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为陛下取得真经……”他,便是一心向善的唐僧,漫漫取经路上,甚至连卑贱如草芥者都不忍伤害;也许只是善良,所以他博施济众,尊重卑微,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又有谁会留意路旁一株葱葱绿草,“脚”下留情呢?但他无时无刻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在颠簸的马背还是半夜三更;他的心中始终树立着信念,始终都不忘自己面对天下苍生当年许下的承诺,难道那些半途而废者不感到相形见绌吗?他又视美色如粪土,无论前面是高官厚禄的诱惑还是妖精的威逼。他始终面不改色,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难道不是应为他像千百年来的文人志士一般,守卫了自己的气节吗。然而有时他却因为自己的太过心慈面软而变为了迂腐,甚至善恶不分!他不分青红皂白,屡屡听信猪八戒挑拨离间,一次次误会了法力高强,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却正中了妖精们的圈套。直到自己身陷囹圉时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然而却又一次次不撞南墙不回头,唉,真是令人为他拘一把同情泪,然而他亦是团队的“主心骨”,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则贤愚混淆,更甚者颠倒黑白,这又何尝不是太过“心慈手软”的缘故。

 令我感动的另一个人物非被毛主席誉为“金猴奋起千钓棒,玉宇澄清那万里埃”的悟空莫属,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曾一度令人闻风丧胆,但最终应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与目中无人而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五百年是对他的磨砺,不禁一番风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五百年不但是对他以前惟我独尊、狂妄不羁的威慑;这五百年的修行即使必然也是未然,这既对是对他的一次重新定位,也是对他做出一番成就的基础,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若是没有这五百年来的沉淀与积累,又何来以后的战斗圣佛。又有谁知道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泪水,汗水甚至血水呢?

 火眼金睛的他每次都识破了妖精的阴谋诡计,为了唐僧的安危,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即使被八戒挑拨的师傅责骂,悟空永远忠心耿耿。在危难关头仍然为了唐僧而不顾一切,无论妖精布下的天罗地网是多么狡诈,他总能化险为夷。

 我静静合上了书,这一切仿佛在眼前浮现:菩萨心肠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搬弄是非的八戒,少言寡语的悟净;他们各有千秋,也许,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组织才是成功的,这也是西游记给我所上的一刻吧。

 那桌上的香茗依旧散发着点点醇香。

读《西游记》有感4

 “西游记是一篇神魔小说,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老实憨厚的沙和尚,一心向佛的唐僧,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西游记的序文中这样描述到。

 在我还不会自己看书的时候,倒是通过动画片了解到了这些故事的大概,还记得当时动画片中的孙悟空最厉害,似懂非懂的看个热闹。读小学后,奶奶给我买的第一批书中就有这本书,爸爸妈妈似乎担心我还看不懂并不急着让我看,直到二年级的时候,每晚妈妈才会陪着我读一到两个章节,我才发现文字的描述更有趣,因为可以让我展开无限的遐想。

 就像序文里写的那样,《西游记》这本书的人物太生动了,每次看书时觉得书本中仿佛会跃出孙大圣的灵动、猪八戒的憨态、唐僧的善良,就像观看一场场无比生动的话剧一样,我想这是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并让中华子孙为之自豪的原因吧!

 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第三章:龙宫喜得宝、第十七章:偷吃人参果、第十八章:三打白骨精和最后一章:功德中圆满。

 金箍棒是个神奇的助手,之所以我觉得它是助手,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个武器,它有自己的灵性,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可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岂料被孙猴子撒泼打赖就无奈的被降走了!我认为像金箍棒这样的神器当然得配得上的主人拥有它,仅仅埋没在海底就太可惜了。我也很想拥有一个,妈妈提醒我,这只能是我的一个梦而已,哈哈……

 师徒一行来到五庄观后,唐僧有幸得庄主款待品尝人参果,阴差阳错的却生出了一场打果、伐树的闹剧!哎,这次孙悟空确实是做错了,猴子脾气耍起来连自己也控制不了,闯了大祸的孙悟空最终只能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得以化解这场危机,我想这泼猴确实应该自此多收敛收敛,不要贪一时之气,坏了取经的大任。

 白骨精的出现,让唐僧和大徒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唐僧的善良、悟空的鲁莽,让狡猾的白骨精有了离间师徒的机会!为了能够赶走有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白骨精幻化成人,取得唐僧的同情;悟空护师心切,却不想还遭到师傅的责骂和咒语,被贬回了花果山。读到这个章节的时候,我却急坏了,生怕他们真的闹翻,那唐僧剩下的取经之路少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该怎么办妈妈告诉我,这个只是他们之间的误会,后续孙悟空会为了再救师傅而重新回到师傅身边的。妈妈还说最近**院中还放过一部很火的**《三打白骨精》,影片就是依据这个章节改编而来的。为了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不建议我先看**,因为还是有部分的细节跟原著不同的。等我深入这个故事以后,再去影院看**,就能感受不一样的故事讲法,体验场面的震撼。

 就像很多童话书一样,结局都是圆满的,这本也不例外。最后当然是师徒一心、克服一切困难取得了真经,返回了大唐。我想如果有幸能看看他们取得的真经是什么样子那就好了!

 整本书中,唐僧师傅历经了层层磨难,千辛万苦,才修得了功能圆满。妈妈告诉我,真经取得虽然不容易,但是这一路路途遥远,其中磨难后的师徒之间的真情也是非常珍贵的。风雨中,我们看到的是互相搀扶,互拧湿衣;阳光下,我们看到的是互递茶水,互遮烈日白光;你救我于五行山下,我救你于虎口深渊;误会过后是相拥而泣,嬉笑之间是真情流露!无论是怎么样的长路漫漫,有了这份真情,就有了勇敢面对困难的坚韧,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吗

 和这些比起来,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小困难,就都不是问题了。老师的无私奉献和悉心教导,同学的打气鼓励和友爱互助,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和包容理解,都成了解决困难的法宝,有了这些我就不羡慕孙悟空有金箍棒了!面对困难我就有了勇气,坚韧不懈的迎接困难,而不是自私和逃避,这是我和妈妈一起读完这本书后总结的!这些总结对于日后我的成长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阅读不止,学习无尽!

读《西游记》有感5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但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

 从小就爱看《西游记》,而取经女儿国这一集更是从这首《女儿情》开始迷恋上的,知道今天为止,每到看到这一集到会感到非常欣喜,我想这就是所谓经典的缘故。

 《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电视剧是我国电视界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最早改编拍摄的,在《西游记》改编的过程中始终以“忠于原著,慎于翻新”为指导思想,所以才有这样一部既不脱离原著又有新意的优秀电视剧。其中《趣经女儿国》一集是改编最为成功的之一。此集根据原著第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三回而来,其实在原著中对女儿国一难只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但是经过改编之后丰富了故事情节、深挖了人物心理、发掘了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此集的男女主人公“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分别由当时的著名青年演员徐少华和朱琳扮演。他们二人的表演到位,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由杨洁导演亲自作词、许镜清作曲的《女儿情》从内心唱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美好向往。‘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营造出一个诗一般的境界;‘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更是唱出了二人的心声!观众恐怕此时已经为之深深的陶醉了,

 徐少华饰演的唐僧的的特质是温文尔雅,有礼有节。由于取经人的心理活动、形象定位既无文献可以参考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需要由演员自己揣摩,再加上对外形上的要求使得唐僧的形象塑造相当有难度,但是徐少华确实将唐僧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而在这一集中,徐少华更使得人性在这位被神化了的取经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朱琳饰演的女儿国国王则是温柔善良、美丽纯洁,既不失一国之主的矜持,又反映了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此集中大量的运用了“蒙太奇”手法拍摄和镜头语言,比如在御花园这个场景中,从水中的鸳鸯拉回到站在桥上观看的两个人,拍摄的相当成功。遍剧有意营造了“梦境”、“游园”、“赏宝”、“送别”四个场景,可以说赏宝一段是该集剧情的颠峰之做!在柔情万种的女王面前,就再是圣人也孰能无情?!通过一段精彩的对白,更是将两人的内心活动刻画的淋漓尽致。就在观众为唐僧是否能够坚持取经大业而担心的时候、也就是唐僧内心的取经大业与儿女情长两种思想进行斗争的时候,蝎子精出现了!可以说是出现的恰倒好处,这就是编剧的高明之处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对于唐僧来说取经还是大事,在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之后唐僧终究还是义无返顾的走上西行路。

 女王对唐僧的爱情是高尚的、纯洁的、理想的,是不带有任何色彩的!唐僧最后还是取经去了,女王也仍然在做她的女王。虽然说在原著中“宏扬佛法”的主旨已经被冲淡,可是爱情绝对不是主旋律,所以说这次短暂的爱情遭遇也只是漫漫西行路中的一个小插曲,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四个字的高度概括就是“西梁遗梦”。或许早已被人淡忘,或许成为了人心中永恒的回忆。

 促使唐僧下最后决心的不是那些所谓的清规戒律和崇高的信念,而是蝎子精的出现使得事情的发展来了一个大转折,这其中的奥妙就要观众自己细细的体会了!其中唐僧被蝎子精摄到妖洞之后,女妖说:‘你能与那女王卿卿我我,难道就不能与我做个长久夫妻?!’唐僧则说:‘人与妖岂能相提并论?!’。这句话完全表白了唐僧此时此刻的心情。

 看送别那场戏更是将整个剧情推向了最后的高—潮,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充满了凄凉和惋惜!四个字的高度概括就是“西梁遗梦”。或许早已被人淡忘,或许成为了人心中永恒的回忆。

 结束曲《相见时难别亦难》字字扣人心弦,无不使人对最后的结局充满了遗憾!

;

众所周知,86版《西游记》中朱琳饰演的女儿国国王是"第一美人",而在唐僧的三位扮演者中,最帅的当属徐少华。

喜欢《西游记》的朋友没有不喜欢《趣经女儿国》这一集的

徐少华和朱琳确实是演得太好了

他们俩人把一出凄美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

这一集中,他们的每一句对话,

每一个表情都令人难忘

这集作为86版《西游记》里最出彩的一笔,

端庄又娇羞的朱琳,是无数观众心中永远的“女儿国国王”,

而这集徐少华演的唐僧,更能展示他那演技了。

徐少华用自己端庄清秀的形象、温文尔雅的气质,和不温不火的表演将唐僧柔弱、善良、坚定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很多人都说,《趣经女儿国》是整部《西游记》中最唯美最经典的一集。

是朱琳演艺生涯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徐少华演唐僧的最后一集。

这一集叙述了唐僧面临美貌正经、柔情似水的女儿国王,动了真爱情。但想到取经大业没有完结,就断然拒绝了女儿国国王的爱恋。

在踏入女儿国这片宁静的温柔之乡,不曾想,却邂逅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

虽然《西游记》是一部神话传奇故事,但里面也穿插着不少的儿女情长,所以使得这部神话片充满了人情味,更赢得了无数女观众的喜欢。

女儿国这场戏编导进行了改编的,但我和周围的一些朋友都特别喜欢这一改编,增加了人情味,使得唐僧这一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回想起当初看《趣经女儿国》这场戏时,真的是心跟着戏在走,

缠绵的音乐穿插于剧情之间,两位演员的表演更是丝丝入扣

徐少华在感情戏上的表演绝对不输于现在这些青春偶像。含蓄中透露着真切,表演非常细腻,是真的从内心打动人。深夜的王宫,灯光摇曳,一片寂静。他颤抖的眼神……

朱琳曾经说过她演出了女王那种没见过男人,那种情窦初开的感觉。

她的端庄,秀丽,内心纯净,温柔,目光,期待之情。

原著里并没有表现出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 情感 ,而只是在用悟空的计谋摆脱她。电视剧里大胆的加入了他们细腻、婉转之情,这点有人可能会批评不忠实于原著,但我觉得这是超然于原著的。

剧中的额头汗珠渗出,其实也是一个最大的看点。

不要多说一句话,这样的紧张,就可想他内心很喜欢女王。听说他们在拍这一集的时候,MG过很多次。

女王对唐僧痴迷的 情感 和唐僧内心的纠缠表现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当他与女王的深情回眸悄然相遇,看得出他心中那根一直沉寂的情弦剧烈地颤动。徐少华的他把那种又惊怕又惊喜的震撼诠释得太到位了。

从配乐到演员的动作,台词,甚至是一个含情脉脉的眼神,都值得细细品味,深深回味。

呆坐许久,心潮难平,悄悄擦去额头汗珠。

当年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觉得徐少华演得好像,把唐僧的“呆”刻画得好完美。

记得这一幕,女儿国国王:“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眼看看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

朱琳演的国王既有端庄的一面,又有娇羞的一面,把剧情烘托到了一个高度,让观众看了心里直叫好。

娇俏温柔的女王,正轻轻将头放在唐僧的肩膀上,短短的一刻,像是一生。他竟然,没有任何力气将他从他身边推开,而是静静的,享受这片刻的沉沦。

长亭送别这一段更是感动至深,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让我们觉得动人心弦。

当女王盖上国玺

抬起那双含泪的眼睛

与唐僧并行在红地毯上时,徐少华微低着头,从他那压抑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惆怅

当女王停下脚步含泪看着他时,他也看了女王一眼,然后又低下了头,把唐僧的留恋与歉疚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少华对于唐僧的宝相庄严,处理很妙。

当他从女王手中接过通关文牒时,他的眼睛却忧郁地看着女王,然后向女王深行了一个礼,抬起头时,依然凝望着女王。

徐少华本身长相就很温柔,善意盈盈,他看女王的眼神里全是戏。

接着猛然转过脸,徒弟们走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心底的痛

当他纵马而去,这一声令人心碎的“御弟哥哥”,又令多少人心驰神往、唏嘘长叹。

徐少华清隽静美的气质,含蓄留白的演技,让这位高僧显得脱尘遗世。

倚树驻足时的望眼欲穿把朱琳的痴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也许今生只有那深情的目光一直相伴。从今后的取经之路,再也与爱无关。

这一集有一种不出的水润的美感,小时候看西游记,那时候还没有形成审美观,只是喜欢看故事。当时知道女儿国国王好看,但不知道徐少华版唐僧那么帅。

现在看这场戏觉得实在是太精彩了。多一分便入下流,少一分便不动人。

这一集中的插曲《女儿情》、《相见难别亦难》就是今天听来都是真情流露的上乘佳作。

很多观众都有说如果当时给迟重瑞或汪粤演这一集,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网友们的评论更直接 搞笑 ,如果不是徐少华,女儿国国王不会爱上他,哈哈,真是脑洞大开。

迟重瑞可以说他更宝相庄严有佛根一些,也更本能化演出一些,他缺少白面少年的诱惑感。徐少华的扮相是三人中最好看的(同时也是最柔弱的,感觉更容易虐一些)他是在用经典的表演手法来塑造角色。汪粤,有精气神有那个年代的风骨,给人一种坚韧的苦行僧之感。

如果当时这集给他俩演,效果会是?欢迎小伙伴留言哈!

1986版《西游记》是世界影视 历史 上的不朽丰碑,仅用一台摄像机就缔造了万人空巷的演艺传奇,在今天看来略显粗糙的特效,却愈发古朴与雅致,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配音者到位的诠释,拍摄中取景的真实,剧情里有趣的设置,都足以让这部电视剧成为绝世的经典。

86版《西游记》陪伴了好几代人,是好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更是百看不厌的荧幕传奇,时至今日亦为老少咸宜的艺术佳作与追求信仰的理想宣言,围绕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前后,曾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颇有奇幻,很像史诗。

在86版《西游记》里,其实蕴藏着当时大陆影坛中的诸多美女演员,着实养眼,颜值极高,很多人在童年时代却只看了猴哥,而忽略了这么多的美女,剧中的美女都透露着典型的古典美与东方美,是难能可贵的遴选。

比如饰演女儿国国王的朱琳,惊为天人,华贵得体,有典雅之美;更有演遍四大名著的美女演员何晴,她饰演了文殊菩萨的化身莫怜怜;剧中的嫦娥是舞蹈演员邱佩宁饰演,婀娜多姿,翩若惊鸿;饰演杏仙的王苓华,在荆棘岭的含情脉脉,惹人怜爱,她后来移居加拿大,八十年代著名的聊斋**《鬼妹》里她还饰演了小谢;饰演万圣公主的张青长得也十分美丽,尤其是那双眼睛极为有特点,原著中说万圣公主“生得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张青的饰演是完全对得住这个评价的。

饰演玉兔精的李玲玉,不但漂亮而且有才,著名插曲《天竺少女》就是她所唱的;陷空山无底洞的“地涌夫人”是美女常青饰演;再就是饰演高老庄高翠兰的魏慧丽,她在《三国演义》里还饰演了邹氏,倾国倾城的容貌让曹操也神魂颠倒,甚至为此付出了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的性命。《西游记》里的美女演员多如牛毛,比比皆是,当年的导演杨洁真的是物色了一大帮既美丽又给力的女演员,真是人间尤物,美不胜收!

在《西游记》当年的拍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改革开放不到十年,依然处于物质缺乏的年代,拍摄条件是极为艰苦的,资金也是很缺乏的,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有着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与工匠精神,他们坚持实景拍摄,绝不会跟现在一样去“抠图”,所以拍摄团队和演员团队跑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来真实取景,野外的拍摄,条件很简陋,演员们都特别辛苦,要么有严寒,要么有酷暑,拍摄火焰山的时候,实景拍摄的师徒四人真是被热得够呛。

演员们的辛劳暂且按下不论,因为资金不足,因此当年只拍摄了十几集,就难以为继了,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剧组辗转各地拍摄,还被人写信举报了,一度被派驻检查团进了剧组,以审计有无贪腐问题,虽然剧组人员两袖清风,未受影响,后来事实也证明了是有人眼红作乱,但是依然没改变央视当时决定不再出资继续拍摄的现状,面临名著影视拍摄搁浅的窘迫,情势危急,是剧中饰演“蜈蚣精”的 李鸿昌先生 到铁道部工程局拉来了赞助三百万,才让这部经典得以拍完,这足以值得铭记;因为没有他,我们今天真的无法看到一部完整的艺术精品,所以今天我们在看《西游记》的片尾字幕时,经常会看到对“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鸣谢,其渊源即在于此,但即使是这样,因为资金的短缺和技术的落后,“救难陈家庄”、“真假美猴王”、“大战狮驼岭”等情节依然没能在当初拍摄,直到2000年的续集这些情节才被补拍上。

86版《西游记》自从当年首播就引得万人空巷,热议不断,时至今天依然话题感十足,各种八卦信息也特别多。

比如因为剧中“趣经女儿国”单元中,饰演女儿国国王的 朱琳 表现得含情脉脉,而饰演唐僧的徐少华在剧中大汗淋漓,似乎也动了情,感觉两人好似假戏真做。这一难的确是唐僧最难过的一关,当年觉得这一难最无趣,卿卿我我,儿女情长,但今天看来,这一单元却才是最经典的部分,缺憾之美震撼人心,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渴望,很多人大抵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吧。

因此从当年就有一种绯闻,说是朱琳进西游剧组后,对唐僧饰演者徐少华动了真情,而徐少华进组前刚新婚燕尔,而朱琳为了他,整整二十年未嫁,一直在等他。其实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因为《艺术人生》曾做过一期有关86版《西游记》的特别节目,节目里朱琳为了节目效果说了一句“许久不见,御弟哥哥别来无恙,她只为见御弟哥哥而来”,结果被八卦网友各种解读,各种曲解两人关系,造成了不大不小的误会;实际上两人都各有家庭,也并没有剧中的那种情愫,朱琳也在拍摄完《西游记》后不久,就寻觅到真爱继而结婚了。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绯闻是主持人周涛曾出演过“宝象国”单元里刺杀奎木狼黄袍怪的舞女,那个舞女是小白龙所变,虽然饰演的演员确实跟周涛长得很像,但真不是周涛,是一个临时找来的女演员,叫任文坚。

与此类似的还有车迟国国王的饰演者赵玉秀老师,他因为长得跟著名捧哏相声演员李文华很像,因此常被认为出演了《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李文华当年跟姜昆一起说过不少相声,也是家喻户晓的笑星,更是现在比较红的相声演员孙越的姥爷,因此这个绯闻也在民间有着不少的影响。

《西游记》当年拍摄“殷温娇抛绣球”等情节的时候,找了著名黄梅剧艺术家马兰来饰演唐僧母亲殷温娇,当时是专门等马兰的档期,并安排她乘坐飞机到拍摄地,赶拍出来这段情节的。

《西游记》前后曾经找过三位唐僧来饰演,很多观众当年竟然没发现唐僧换过人,第一任是 汪粤 ,他总共拍了四集,分别是试集《除妖乌鸡国》、《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其中试集《除妖乌鸡国》因为拍摄于1982年,各方面准备不到位,因此最终被补拍,所以这一集汪粤的戏份被迟重瑞所代替,汪粤因为担心饰演唐僧影响以后的戏路,结果拍了三集就打了退堂鼓,后来拍了很多其他影视,但最有影响力和被人熟记的却只有唐僧,真是造化弄人;第二位唐僧是 徐少华 ,他还饰演了唐僧父亲陈光蕊,他当年长得确实很俊美,山东大帅哥一枚,还同时饰演过《聊斋》里的“乌头”以及《三国演义》里的张辽,他在拍摄了十几集后,要上学也选择了辞演;第三位唐僧是 迟重瑞 ,是最终取得真经的唐僧,他最被人熟知的是娶了中国顶级富婆陈丽华,陈丽华是胡润财富排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里的常客,更拥有中国紫檀艺术馆,身价很高,但迟重瑞不贪恋她的钱财,与她几十年以来的感情甚笃,并引为一段佳话。

《西游记》里的“小白龙”是由 王伯昭 饰演的,他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他却拿了几乎最高的工资,他一个人拿了1500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第一主角孙悟空的饰演者六小龄童跟组拍摄了六年,才拿了2000元左右的工资,所以对于这件事的后来,王伯昭很是懊悔,觉得不该在那个年代要这么多酬劳。

说起“小白龙”,还有一件事值得提一下,当年剧组因为种种原因,一开始找不到白马,竟然找到一匹其他颜色的马,刷上了涂料才得以应付过关,成了以假乱真的“白马”,后来在一次“白马”涉水的拍摄中,白马泡进了水,原形毕露,白色涂料都被冲刷掉了,这都是剧组当年不堪回首也颇有趣味的记忆。

据不完全统计,《西游记》已经重播超过三千多次,在世界上也是破了记录的,每逢寒暑假这是中国的必播剧目,而因此大获成功的首要人物,便是孙悟空的饰演者 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出身“猴戏世家”,他的父亲六龄童就是很经典的“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里,就出演过孙悟空,这部**曾获得毛主席的观看和赞誉,并写下了著名的诗句:

因此,在《西游记》筹拍的时候, 杨洁导演 曾一度希望六龄童出演孙悟空,但六龄童年龄大了,在给了很多建议后,举贤不避亲,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六小龄童来出演。

杨洁在最开始并不看好六小龄童,碍于六龄童的面子与推荐,才让六小龄童试试,六小龄童是个近视眼在打斗中当时经常无意打伤其他演员,而且眼睛没有神,但是在六龄童的指导帮助下,六小龄童苦练凝视,终于练出“火眼金睛”,今天我们能看到六小龄童的表演非常精湛,眼神非常到位,浑身都是戏,就得益于当年的苦练,功夫还是不负有心人的。

六小龄童因为孙悟空的成功,享誉海外,而且他在剧中还邂逅到了真挚的爱情,就是剧组里的场记于虹,她在“天竺国收玉兔”单元中还饰演了天竺国王后。在今天,六小龄童依然在竭力推介“猴戏文化”,发扬“西游记精神”,因此也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与赞美。

《西游记》近年来被不断热炒和研究,不再被简单的认为是一部神魔小说,也为很多细读的人发现了其中不少的玄机。

当前,在各大论坛里解读《西游记》的很多,形成了一种热络的文化现象,他们通过对原著原文的考证,得出了很多惊人的结论,引人入胜,很有嚼头,这也说明了《西游记》很有内涵,研究价值极高,需要好好去探究和学习,希望《西游记》也跟“红学”一样形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

86版《西游记》之后,该剧又被翻拍了两次,乃浙版《西游记》与张纪中版《西游记》;围绕“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前后的故事,其衍生的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比如《齐天大圣》、《西游记后传》、港版《西游记》、《天地争霸美猴王》等等。

无论怎样,86版《西游记》都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更是中国影视剧 历史 上的标杆、榜样与示范,是中国早期电视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史,值得每一代人的致敬,更配得上被不断重播,因为那是青春,因为那是记忆,因为那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备言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猪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拢著马头,孙行者执了铁棒,剖开路,迳下高山前进。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师徒们行罢多时,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堤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麼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麼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人间就有这般大门?」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那里就有这般大堂屋,却也没处买这般大过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八戒听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只当转些时回去罢。」行者道:「不必乱谈,只管跟著老孙走路。」

好大圣,横担了铁棒,领定了唐僧,剖开山路,一直前进。那师父在马上遥观,好一座山景。真个是: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彷佛接云霄。青烟堆里,时闻得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得松间鹤唳。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好山!看那八面崖巍,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盤翠盖,枯摧老树挂藤萝。泉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巅峰屹,清风射眼梦魂惊。时听大虫哮吼,每闻山鸟时鸣。麂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獐结党寻野食,前後奔跑。伫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四边俱有豺狼。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罣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师徒们玩著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那长老在马上遥观,只见那山凹里有楼台叠叠,殿阁重重。三藏道:「徒弟,此时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罢。」行者道:「师父说得是。不要忙,等我且看好歹如何。」那大圣跳在空中,仔细观看,果然是座山门。但见:

八字砖墙泥红粉,两边门上钉金钉。

叠叠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

万佛阁对如来殿,朝阳楼应大雄门。

七层塔屯云宿雾,三尊佛神现光荣。

文殊台对伽蓝舍,弥勒殿靠大慈厅。

看山楼外青光舞,步虚阁上紫云生。

松关竹院依依绿,方丈禅堂处处清。

雅雅幽幽供乐事,川川道道喜回迎。

参禅处有禅僧讲,演乐房多乐器鸣。

妙高台上昙花坠,说法坛前贝叶生。

正是那林遮三宝地,山拥梵王宫。

半壁灯烟光闪灼,一行香霭雾朦胧。

孙大圣按下云头,报与三藏道:「师父,果然是一座寺院,却好借宿,我们去来。」

这长老放开马,一直前来,迳到了山门之外。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甚麼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甚麼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後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馀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行者收了法身,道:「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三藏道:「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请师父进去,不必多言。」

那长老却丢了锡杖,解下斗篷,整衣合掌,迳入山门。只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著一对金刚,装塑的威仪恶丑:

一个铁面钢须似活容,一个燥眉圜眼若玲珑。左边的拳头骨突如生铁,右边的手掌崚嶒赛赤铜。金甲连环光灿烂,明盔绣带映飘风。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

三藏见了,点头长叹道:「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去西天去矣。」正叹息处,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像,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进了二层门里,又见有乔松四树,一树树翠盖蓬蓬,却如伞状。忽擡头,乃是大雄宝殿。那长老合掌皈依,舒身下拜。拜罢起来,转过佛台,到於後门之下。又见有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像。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装塑的那些虾、鱼、蟹、鳖,出头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长老又点头三五度,感叹万千声道:「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

正赞叹间,又见三门里走出一个道人。那道人忽见三藏相貌稀奇,丰姿非俗,急趋步上前施礼道:「师父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的。今到宝方,天色将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待我进去禀他一声。他若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不留你,我却不敢羁迟。」三藏道:「累及你了。」

那道人急到方丈报道:「老爷,外面有个人来了。」那僧官即起身,换了衣服,按一按毘卢帽,披上袈裟,急开门迎接,问道人:「那里人来?」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後边不是一个人?」那三藏光著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後门首。僧官见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麼多虚少实,报我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麼?」抽身转去。

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忏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又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噫!可怜啊!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们宿便罢了,怎麼又说这等惫懒话,教我们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话不与行者说还好,若说了,那猴子进来,一顿铁棒,把孤拐都打断你的。」长老道:「也罢,也罢。常言道:『人将礼乐为先。』我且进去问他一声,看他意下如何?」

那师父踏脚迹,跟他进方丈门里。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唐僧不敢深入,就立於天井里,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问讯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烦他进里边来的意思,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道:「你是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乃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活佛求经的。经过宝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那僧官才欠起身来道:「你是那唐三藏麼?」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僧官道:「你既往西天取经,怎麼路也不会走?」三藏道:「弟子更不曾走贵处的路。」他道:「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宿。我这里不便,不好留你们远来的僧。」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麼不留我,却是何情?」僧官怒声叫道:「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三藏道:「何为油嘴油舌?」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三藏道:「怎麼『日前坏了名』?」他道:「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於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三藏道:「有甚麼不公的事?」僧官道:「你听我说: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

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

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见了三个徒弟。那行者见师父面上含怒,向前问:「师父,寺里和尚打你来?」唐僧道:「不曾打。」八戒说:「一定打来;不是,怎麼还有些哭包声?」那行者道:「骂你来?」唐僧道:「也不曾骂。」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骂,你这般苦恼怎麼?好道是思乡哩?」唐僧道:「徒弟,他这里不方便。」行者笑道:「这里想是道士?」唐僧怒道:「观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行者道:「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

好行者,按一按顶上金箍,束一束腰间裙子,执著铁棒,迳到大雄宝殿上,指著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

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被行者咄的一声,諕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脸,又是一跌;吓得滚滚蹡蹡,跑入方丈里,报道:「老爷,外面有个和尚来了。」那僧官道:「你这夥道人都少打。一行说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甚麼?再说打二十。」道人说:「老爷,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躁,没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样?」道人道:「是个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手执一根棍子,咬牙狠狠的,要寻人打哩。」僧官道:「等我出去看。」

他即开门,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道:「赶早将乾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僧官躲在房里,对道人说:「怪他生得丑麼,原来是说大话折作的这般嘴脸。我这里连方丈、佛殿、钟鼓楼、两廊,共总也不上三百间,他却要一千间睡觉,却打那里来?」道人说:「师父,我也是吓破胆的人了,凭你怎麼答应他罢。」那僧官战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罢。」

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们从小儿住的寺,师公传与师父,师父传与我辈,我辈要远继儿孙。他不知是那里勾当,冒冒失失的,教我们搬哩。」道人说:「老爷,十分不尴尬,搬出去也罢,扛子打进门来了。」僧官道:「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人四五百名和尚,往那里搬?搬出去,却也没处住。」行者听见道:「和尚,没处搬,便著一个出来打样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与我打个样棍来。」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那等个大杠子,教我去打样棍?」老和尚道:「『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麼不出去?」道人说:「那杠子莫说打来,若倒下来,压也压个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说压,只道竖在天井里,夜晚间走路,不记得啊,一头也撞个大窟窿。」道人说:「师父,你晓得这般重,却教我出去打甚麼样棍?」他自家里面转闹起来。

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甚麼打与你看看。」忽擡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觔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问你: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战索索的道:「前後是二百八十五房头,共有五百个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爷爷,若是不打,便擡也擡进来。」行者道:「趁早去。」僧官叫道人:「你莫说吓破了胆,就是吓破了心,便也去与我叫这些人来,接唐僧老爷爷来。」

那道人没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门,从後边狗洞里钻将出去,迳到正殿上,东边打鼓,西边撞钟。钟鼓一齐响处,惊动了两廊大小僧众,上殿问道:「这早还不晚哩,撞钟打鼓做甚?」道人说:「快换衣服,随老师父排班,出山门外,迎接唐朝来的老爷。」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著了偏衫;无的穿著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腰裙接起两条披在身上。行者看见道:「和尚,你穿的是甚麼衣服?」和尚见他丑恶,道:「爷爷,不要打,等我说。这是我们城中化的布,此间没有裁缝,是自家做的个一裹穷。」

行者闻言暗笑,押著众僧,出山门外跪下。那僧官磕头高叫道:「唐老爷,请方丈里坐。」八戒看见道:「师父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麼就有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唐僧见他们磕头礼拜,甚是不过意,上前叫:「列位请起。」众僧叩头道:「老爷若和你徒弟说声方便,不动杠子,就跪一个月也罢。」唐僧叫:「悟空,莫要打他。」行者道:「不曾打;若打,这会已打断了根矣。」那些和尚却才起身,牵马的牵马,挑担的挑担,擡著唐僧,驮著八戒,挽著沙僧,一齐都进山门里去,却到後面方丈中,依叙坐下。

众僧却又礼拜。三藏道:「院主请起,再不必行礼,作践贫僧,我和你都是佛门弟子。」僧官道:「老爷是上国钦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邂逅相逢。动问老爷: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荤?我们好去办饭。」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这个爷爷好的吃荤。」行者道:「我们也吃素,都是胎里素。」那和尚道:「爷爷呀!这等凶汉也吃素?」有一个胆量大的和尚,近前又问:「老爷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饭方够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问甚麼?一家煮上一石米。」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锅灶,各房中安排茶饭。高掌明灯,调开桌椅,管待唐僧。

师徒们都吃罢了晚斋,众僧收拾了家火。三藏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宝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三藏道:「我师徒却在这里安歇?」僧官道:「老爷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区处。」叫:「道人,那壁厢有几个人听使令的?」道人说:「师父,有。」僧官吩咐道:「你们著两个去安排草料,与唐老爷喂马。著几个去前面把那三间禅堂,打扫乾净铺设床帐,快请老爷安歇。」

那些道人听命,各各整顿齐备,却来请唐老爷安寝。他师徒们牵马挑担,出方丈,迳至禅堂门首看处,只见那里面灯火光明,两梢间铺著四张藤屉床。行者见了,唤那办草料的道人,将草料擡来,放在禅堂里面,拴下白马,教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间。灯下,两班儿立五百个和尚,都伺候著,不敢撤离。三藏欠身道:「列位请回,贫僧好自在安寝也。」众僧决不敢退。僧官上前,吩咐大众:「伏侍老爷安置了再回。」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请回。」众人却才敢散去讫。

唐僧举步出门小解,只见明月当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来侍立。因感这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诗云:

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

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盤爽气旋。

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

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

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

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

庾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

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

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家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

前弦之後後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沙僧在傍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後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

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

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

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

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八戒上前扯住长老道:「师父,莫听乱讲,误了睡觉。这月啊: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

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黏涎。

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

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却又领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见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见,经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经儿?」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行者道:「既这等说,我们先去睡也。」他三人各往一张藤床上睡下。长老掩上禅堂门,高剔银缸,铺开经本,默默看念。正是那:

楼头初鼓人烟静,野浦渔舟火灭时。

毕竟不知那长老怎麼样离寺,且听下回分解。 祖师道:“你既通法

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

“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

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

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

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

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

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

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

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

叩头礼拜道:“万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

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

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

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

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

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

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

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

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东海借兵器: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巜西游记>>全书故事梗概(300字内)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小说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故事梗概40字以内 快啊快!

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谁有,西游记 故事梗概,有劳啦

我特别熟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面前,只是个陌生人…

物是人非,连回忆都显得多余…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肯定正确!~

嘻,肯定有的啊,确定对滴有``

我晓得哦,张伟文,肯定正确有``

求,西游记 故事梗概,劳驾大神

本人清楚,杨增元,一定无误有``

欲找,西游记 故事梗概,各位辛苦

Hey,这个倒不清楚,分要记得给呢有``

西游记降伏黄袍怪故事梗概

黄袍怪居住在碗子山波月洞。原是天上二十八宿的奎星,也就是奎木狼。他因在天界时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有情,“恐玷污了天宫胜境”,思凡下界占山为怪,不负前期,摄来托生为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的玉女,与之作了十三年的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后被猪八戒、沙僧从空中摔死。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碗子山,因孙悟空在前路被唐僧赶走,八戒与沙僧两人合力仍难敌黄袍怪,师徒三人被捉进波月洞。唐僧被百花羞公主暗地放走,却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猛虎。八戒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孙悟空寻他不著,因见他认得自己,上天界求助。玉帝令四天师查勘,方知是奎星下凡,遂命二十七宿星员收他上界,贬其去兜率宫为太上老君烧火,带俸操作;有功复职,无功便罪加一等。 后在西天取经路上,奎木狼官复原职,与孙悟空不记前嫌,大战小雷音寺、四星捉犀牛怪。

西游记故事梗概白话文

A。西游记是四个和尚和一匹马的取经故事

B。西游记是记述唐朝玄奘法师率领三个因触犯天条需将功赎罪的徒弟和一匹同样遭遇的白马到西天取经的过程的神怪异志类小说。

《西游记》的作者、朝代、故事梗概、

西游记》故事梗概

在遥远的古代,东胜神洲海外傲来国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众猴说:“谁能从这瀑布中钻进去看个究竟,我们拜他为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石碣上镌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过了很多年,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盗。在海上漂泊了几日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他参访仙道,但是无缘得遇,这样过了八、九年,一日,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又飘过西海,直西牛贺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铁,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在蟠桃园中,悟空听说蟠桃是仙桃,六千年一熟,吃了会体健身轻,长生不老。孙悟空知道后大喜,便偷吃光了园中大桃。过后不久,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但没有请他,心中十分恼恨。到蟠桃会这天,他骗走了赤脚大仙,自己冒充成赤脚大仙,进开会的地方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玉帝传旨处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豪发无伤。太上老君见状,禀告玉帝道:“这猴子吃了我的仙丹,不如让我领去,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用文武火烧炼,既可炼出丹来,又可将他化为灰烬。”玉帝应允,于是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了八卦炉中,经过49天烧炼,太上老君以为悟空已死,谁知悟空不仅活着,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炉,挥动金箍棒不分上下,东打西敌,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大乱天宫。玉帝束手无策,求助西天如来。悟空对如来说:“玉帝不把天宫让与我,定叫他永不太平!”但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吃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如来为劝化东土众人为善,令他的高徒金蝉子投生陈状元家,但他尚未出世时,父亲就被人害死,母亲也遭人霸占。他生下后,母亲把他放入木盆抛入江中,后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后,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请入长安宣讲佛法。这时,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的法旨,带着袈裟等五件宝贝,跟惠岸行者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的人。观音变成一个癞头和尚,将袈裟、锡杖赐与玄奘,说道:东土皆是小乘佛法,还无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苦人脱苦,功德最大。指点玄奘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大乘佛经三藏经。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作者明代吴承恩.

择日不如撞日。

读音:xiàng qǐng bú rú ǒu yù 

释义:

真正去邀请,还不如偶然遇见的好。相请,就是邀约;偶遇,就是邂逅。事前邀请,不如偶然相遇。一般用于偶然相见的场合,或对吃饭\请客\聚会等等场合偶然出现的人进行解释。

择日不如撞日,顺其自然,既然一起来到某场合,就不要再择日再相聚了。也可以比喻成: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造句:

1、择日不如撞日,相请不如偶遇,你这样出现,才叫惊喜啊!

2、只听那鹰钩鼻怪声怪气道:“哎呦,这不是青岚妹子吗?怎么有雅兴来醉仙楼吃酒?真是巧啊,平时请不到,今天正应了一句古话,相请不如偶遇,这顿我请了。

相关诗句。

1、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释义:一叶浮萍归向了大海,人生在哪里不能再次相逢呢

出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创作年代:明

2、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释义:如果看见了雷州寇忠愍公,人生真是在哪里都能相遇啊。

出处:《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创作年代:宋

3、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释义:一曲歌舞一杯满酒,人生在哪里不能相逢啊。

出处:《金柅园》作者:晏殊创作年代: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04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