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王维的那篇《山居秋暝》的具体诗意和哲理 谢谢~~

我想知道王维的那篇《山居秋暝》的具体诗意和哲理 谢谢~~,第1张

共帮你找到了五篇,请选择

一、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青松、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发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wwwruiwencom/news/

二、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春芳虽歇,秋景也佳,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恍映在眼前的却是一幅——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王维《山居秋暝》却挣脱了悲秋的传统审美视野,营造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清腴”(沈德潜《说诗啐语》,意谓风清质腴)雅洁、自由轻灵的慕秋意境,颇具创造性,这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把握的第一要略。如同我们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样要留意,写荷、状月之文枚不胜数,而将二者对举为一个意象的乃朱先生首创,明晰了这一点,欣赏时才能探其门径、得其精髓。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由下文可知,此空非虚也,实乃清、静。“晚”字亦很传神,曲折地道出了诗人盼秋之心、慕秋之情。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景物明丽、章节谐和、风格灵动而卓绝千古,此句内在的审美机制在于诗人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活,且活得如此“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相依相托、血脉通连,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天人合一!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上联合璧,动静相协、视听互动、情景交融,浣纱之女穿梭于茂林修竹之间,渔樵之男荡舟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拙美和野趣,洋溢着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人生之感。

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知,上述之“画”还承载着诗人来自社会的信息。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从整体上看,此诗深得《东坡志林》中所讲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之趣旨。本诗(亦或本画、本图)从构图上看,远景是空山新雨、天气晚秋,近景高处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处是模特儿似的浣女与渔人,末句是虚写,其意已于前三句之远、近景中暗示出来。因为“远山无色、远水无波”,故首尾两联实是背景与画外音,而中间两联才是浓墨重彩之处,因而我们只要紧紧抓住“松、竹、莲”这三个典型的表示诗人品性之刚直不阿、超凡脱俗、典雅峻洁的意象,并仔细体验作为诗人山居理想之化身的浣女与渔人的质朴自由,本诗的意境——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就美妙无比恍在眼前了!

资料:http://wwwhaishanqdedunet/peoplepage/chihui/g2chinese-3/jiaoxuecankao/7%271shjqmjc2shangxihtm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一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傅如一)

赏析二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三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花源记》),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徐昌才)

步骤一:准备

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塞上的气候和地形,带上适合的衣物和鞋子。其次,要准备足够的食物和水,因为在荒漠中,没有水和食物的支持,我们很难生存下来。最后,要带上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指南针、地图、手机、手电筒等。

步骤二:出发

出发前,我们需要确定好路线和目的地。在塞上,没有明确的道路和标志,我们需要依靠地图和指南针来确定方向。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不要走到危险的地方,比如悬崖、沙丘等。

步骤三:感受大漠的苍茫

在塞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漠的苍茫和壮美。在广袤的沙漠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沙丘和黄沙,感受到沙漠的沉默和孤独。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奇特的景观,比如沙漠中的绿洲、沙漠中的湖泊等。

步骤四: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塞上,我们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需要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和破坏生态。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自然,不要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结尾

使至塞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在荒漠中,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也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七年级语文 古诗词中有很多景物是常客,理解诗意时若能抓住这些景物的代表含义,则很容易进入诗词意境。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龙钟:淋漓沾湿的意思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题解]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 唱歌 。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选自《刘随州诗词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他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朴素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注意读音

 杳(yǎo)荷(hè)

 译文: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我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

 独自向青山归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黄梅时节: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译文]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论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 文章 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这些古诗,对这些古诗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课外汪国真经典诗文

 1、《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3、《学会等待》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

 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4、《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5、《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6、《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7、《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8、《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9、《自爱》

 你没有理由沮丧

 为了你是秋日

 彷惶

 你也没有理由骄矜

 为了你是春天

 把头仰

 秋色不如春光美

 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10、《思——题油画》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11、《豪放是一种美德》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12、《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13、《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14、《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

 15、《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16、《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17、《永恒的心》

 岁月如水

 流到什么地方

 就有什么样的时尚

 我们怎能苛求

 世事与沧桑

 永不改变的

 是从不羞于见人的

 真挚与善良

 人心

 无论穿什么样的衣裳

 都会 太不漂亮

 18、《默默的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清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19、《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不要给我太多情意

 让我拿什么还你

 感情的债是最重的呵

 我无法报答 又怎能忘记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 温馨又飘逸

 20、《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21、《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 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22、《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wwwlz13cn)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诗词鉴赏# 导语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边塞诗:王维《少年行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译文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注释

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苦:一作“死”。

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重:一作“群”。

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欢宴:指庆功大宴。

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轩:殿前滥槛。

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录此四首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根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及组诗所反映的少年游戏精神面貌来看,这四首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赏析

 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诗的后二句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所谓“论交从优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正表现了他们同声相应的热情。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酒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诗为人物写照,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诗人撇开楼里的场面,转而从楼外的景象落笔,其实写外景还是为内景服务的。末句中的“高楼”不仅和首句呼应,暗示了人物的豪纵气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扫鄙陋猥琐之态;“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时,又显得蕴藉有致。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第二首,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第三首,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第四首,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这四首绝句独自成篇,各有侧重,但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94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