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偶遇”为题作文600字急~~

以“偶遇”为题作文600字急~~,第1张

(1)

散步偶遇

晚饭后,跟妈妈去散步。一路沉默着,来来往往的路人从我身边走过,没有谁多看我一眼。突然间,我心里就好出一个怪怪的念头:将来有一天,我走在这条路上,来往的路人都向我投来敬重的目光。想着想着,便禁不住望着天空笑了。不巧被妈妈发现了,于是她训斥了我几句“走路就好好的走路,自己莫名其妙的笑什么?”好吧,不过我不喜欢这样,单纯的为了锻炼而走路、跑步。我喜欢一边运动一边遨游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一路慢走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总会出现妈妈的熟人,而我总会吸引她们的目光。这时,我唯一的作用就是顺着妈妈所说的,问一句:XX好。然后就是那些我听腻了的赞美之词。她们无非就是夸我长得高、长得俊之类的。我总觉得这种赞美简直可笑:长相是父母给的,有什么好夸的呢?况且我哪有那些人夸的那么好看!一路茫然着,看着两边无比亲切的校园,我和妈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而我心里却在想:再过几时我才能回到可爱的校园?然而只是心里想着,默默的走过了,我的幼儿园、初中、小学。我们路过青少年宫,夜色笼罩的马路边停着一辆汽车。它是那样的不起眼,银灰色的外壳融入了夜色。不是妈妈说了一句,我几乎都没注意到这儿还停着一辆汽车。妈妈说:“咦,这不是你们体育老师的车么?”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不清车牌号,仅仅是车身看上去很像。不管是与否,我都愿意相信这就是她的车,她就在这附近。当我们正准备往家走的时候,远远的看见我们的老师从青少年宫出来,仅仅相隔一条马路,‘如果我喊一声,她一定会听见。’我想。但我最后还是没有这样做。那不是我一贯的风格,再说我身边还有妈妈。妈妈看过我的日记,她应该知道我在日记中写了好多体育课的片段,也知道体育老师是我喜欢的老师之一。我就是怕我这一喊,妈妈也许会冒出什么阴阳怪气的话来,比如什么“谁生养的你?老师又能给你什么好处?”于是,我们静静地走远了。她不知道,在黑暗中有个学生,用敬重的目光送她离去。恰似我开头所说的。即使这样,在茫茫人海这见到一个我的熟人,依然会让我开心。毕竟我的熟人,太少了,太少了。一次没有见面的偶遇,开心而又落寞。哎,平凡人的快乐。足矣。

(2)

邂逅(偶遇)李白

静谧的夜晚,凉风习习。疏梅筛月影,愈显幽静,那月下的人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好诗啊!好酒啊!品酒,吟诗,赏月,此乃人生之快哉!”咦,那认识?李白!一身白衫清袖,手持金樽,这就是千古美名的诗仙李白,我终于见到您啦!

此时我的内心澎湃,激动得不能自已,只顾迎上去自报家门:“在下乃一区区书生,才疏学浅,不足挂齿。久闻执事大名,对您的学识颇为敬仰,不料在此偶遇,实乃缘分啊!”本以为像李白这样大名鼎鼎的大学士,一定不会在意我这种小人物,没想到诗仙竟丝毫不摆架子,反而语重心长地向我讲起了他的心事,“我正愁没有人倾诉,不如我们聊聊如何?”受宠若惊的我也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对诗仙的另一番敬意。

从与李白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淡泊明志的人。虽说当年寒窗苦读十余载,为了仕途劳碌奔波,可在涉猎了政事之后,他深感官场的黑暗,世态险恶,于是,决意找一远离尘世的地方隐姓埋名,孤老终生。当我问及他在与唐太宗相处时的那段经历时,他感慨万千,我更是对他当时的放浪不羁望洋兴叹。那时,玄宗看好李白的学识,李白却不屈于权贵,反而恃才放荡,“力士脱靴,贵妃研墨”,岂是一般人所有的胆识。最后我问了他在唐朝走向衰败后的感受,它沉默,忽而又言:“我来到山下,寺钟不响,桃花不开,这是亡国的昭示,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曾经的桃花争妍斗艳,分外妖娆,寺钟响彻天空,一派繁荣景象,而当时,衰败与死寂笼罩着整个国家,我知道,我朝已经濒临灭亡。”说到此,诗仙竟拂袖抹泪。

就在我们的谈话到了伤感的时候,殊不知,李白忽然间来了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接着举起酒杯,大笑三声。直饮下去。酒入愁肠,三分化作剑气,七分化为月光,琇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本想安慰她几句,可现在看来,已经不需要了。他大笑着吟诗,又回到了那个不拘小节,放浪不羁的诗仙李白。他说道:“知己啊,再会呐!”随后,扬长而去了。

我望着诗仙远去的背影,说着:“诗仙,再见了,有机会我一定再来拜访您。”到这里,我与诗仙李白一段美妙的邂逅就告一段落了,我只记得,那是一个美美的梦境……

我与李白的亲密接触------------

当今我朝,文人墨客,唯有李白是令我仰慕已久,今天我特邀太白兄一起去游览祖国的锦绣山川。

我们顺着长江三峡直流而下,周围的景色令我们大饱眼福。霎时间,我们就来到了“天门山”。此时,我早已仰慕太白兄的大名,不妨让他赋诗一首。太白兄早已看出我的用意。不禁脱口而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妙哉,妙哉”不愧被人称为“诗仙”。当我们游到天际相交之处,太白兄此时诗性大发便脱口而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善哉善哉”真是妙极了!

我们游遍了长江三峡。我和太白兄弃船而下,快马加鞭来到了庐山脚下,郁郁葱葱的草丛映入眼帘。一边走一边玩,走着走着,一条“银河”扑入眼帘。太白兄即兴吟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和太白兄在夕阳西下,互相诉说着依依惜别之情。临别前他深情地说:“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我和李白有个约定

  我乘坐着多啦A梦的时空穿梭器到了许久前的唐朝。还望着周边的景色,虽然不是那么清静,但我总能感觉到那惬意的气息。在那里到处散发着片片树叶的香气,天空总是显着那样的晴朗,白云总是显得那样清亮,鸟儿正在自由自在的翱翔。几乎什么都不用顾及,真是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我走着走着,只见那屋子上袅袅的炊烟在徐徐升腾,我走近了那座小屋,轻轻地敲了敲门,突然有一位风度翩翩的人推开了门,我疑惑地对他说:“你是谁呀?”“我姓李,名白。字太白,请问这位是?”“对,自我介绍下,我叫王妮,今年十三岁了,见到你很高兴!”“我是从21世纪来的。那里有先进的设备,发达的科技,搞笑的游戏,风驰电掣的汽车,无所不能的电脑,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好东西呢?!”李白一头雾水地说:“我们这里是唐代,所以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这里也很快乐,有摇摇晃晃的马车,有欣赏不完的风景,有……”我们聊呀聊,慢慢地夜幕悄悄地降临。

  俗语说话“月明星稀”,今天晚上也是如此,李白看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不禁深情的吟诵道: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听了这首《静夜思》,再望望那一轮明月,脱口而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听了,欣喜道:“好诗!好诗!果然是江山自有才人出啊”。我暗笑道:“哼!这又不是我写的!”

  又是一天的清晨,我告别了那位大诗人李白,消失在了那片茂密的森林中。体验了那“床前明月光”的来历以及过程,明白了《静夜思》的真正意思,见识了“传说”中的诗仙,欣赏了唐代热热闹闹的场面,我已心满意足!

李白,他豪迈、奔放,充满着浪漫、雄奇的色彩,他带着我一步一步地走,走过那十多个岁月。

十多年来,我呱呱落地,悄悄地来到人间,我认为自己只是赤裸裸地来到人间,又赤裸裸地走到天堂罢了,一生禄禄无为,可李白却对我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从此,我开始了我的人生征途……

光阴似箭,几年过去了,我开始了学校的生活,与李白更是形影不离,他每时每刻都与我牵手。在学习中,未免会碰壁,当时,我手中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哎!为什么会掉在这个深渊呢?我该怎么办呢?放弃吧!这时,在我旁边的李白,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他触在我的耳边,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从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大浪翻腾,长风刮过,这样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但美丽的梦想,总在风雨之后……

伴着学习而来,紧张的学习之中,我独自在书房中学习,仰望着那宁静的夜空,我徘徊在孤单与寂寞之中,我无心看书。朋友不在身边,遇到难题没人与我讨论,心中很烦闷。此刻,李白从窗口中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了,天空繁星在闪烁,月亮在微笑,有什么理由说自己孤独呢?

奔迈着激情的李白,微笑着面对人生,乐观地面对挫折,满怀激情地与我同行。在我失败时,是他把我拉到希望的渡口;在我孤独时,是他把我拉倒热闹的天街……成长的路上,他是我最好的引路人,他带领着我欣赏人生的美景……

我爱古诗词说起古诗词,我与他可有着很深的渊源。记得童年时代,妈妈就开始逼着我读古诗,背古诗。那时,我就像只失去自由的小鸟,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其他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嬉戏时,我只能可怜巴巴地趴在窗台上,眼里羡慕地看着他们,嘴里却机械地背诵着一首首古诗。转眼间,我上了小学。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次古诗朗诵会,老师说,谁会背的古诗多就给谁一份“惊喜大礼包”。我看了看周围,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思索了一会儿,心想:“小时候,妈妈不是让我背了不少古诗词吗?那就来试试吧!”于是,我怯怯地举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了起来,一连背了《望天门山》、《山行》等好几首古诗。果不其然,我一举夺下了“小诗王”的头衔,赢得了那份“惊喜大礼包”。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还热烈地为我鼓掌。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背古诗还能给我带来这么多荣誉。从那时起,我便渐渐地爱上了古诗。现在我背古诗还能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从中我还明白了不少道理。如《游子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告诉我们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李白、杜甫、孟郊、李商隐等几位“忘年交诗人”,他们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怎么交朋友。其中,“诗仙”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了,他诗中的豪迈充分体现了他性格上的豪爽直言,相传李白“斗酒诗千篇”更是妙不可言。古诗给了我很多快乐,咜就像我的老师、朋友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将来,我会坚持背古诗,让古诗成为我的终身伴侣。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08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