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余光中的一首自由诗《寻李白》
全诗如下: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扩展资料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的《隔水观音集》,诗里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而《隔水观音》为余光中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一年作品的结集,收新诗五十余首,格调老成沉郁,思维深刻,而其风貌潇洒容与,蕴藉委宛多情,维持著诗人创作突破的艺术精神。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
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象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象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参考资料:
杜甫与李白的交往故事
在我的想象中,李白一生浪迹天涯,漂泊不定,似乎始终都在不停地四处漫游。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讲到李白在开封有个牵系着他后半生的家。 故事发生在大唐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相聚开封,同登吹台饮酒赋诗。有一天,他们正在吹台开怀畅饮,忽听窗外传来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间,李白即兴赋诗,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园吟》。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丫环来到这里。她云髻高耸,裙裾飘飘,站在壁前反复吟诵那气势磅礴的诗篇,如醉如痴,连僧人进房都未能觉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墙壁被涂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气,举布欲擦,却被这位姑娘拦住。经过一番交涉,她取出千两银子,买下此壁,保住了墙上的诗句。不久,李白听说此事,深受感动,便托杜甫和高适作媒,娶这位宗氏才女为妻。
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
这个“千金买壁”的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却确有此人。据郭沫若考证,李白“在梁园也有家,往来于此,累十年之久。”宗氏的祖父名叫宗楚客,在唐高宗时曾做过宰相,后因依附韦后,被唐玄宗所杀。李白和宗氏结婚后仍四处漫游,也常回家看看。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他才带着宗氏与她的弟弟宗昂逃到江南避难,结束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诗人在十年间曾多少次回到这里、每次在
家里住多久,但即便他是一叶任意漂荡的孤舟,想必在疲惫的时候也
会停靠到自己的港湾。家是思念的方向,是梦中的牵挂,是诗人漂泊
孤旅中洒到床前的那缕月光。有了这个家,李白落拓失意的后半生,
便有了一份无可替代的心灵慰籍。
二
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
陇
西或山东,
青莲乡或碎叶城
/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关于李白的身世,
历来争论颇多。按较为普遍的说法,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其先祖于隋
朝未年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五岁左右随父亲迁
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有感于“铁杵磨成针”而发奋好学,
“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还热衷于剑术和纵横术,青年时代就游遍了蜀
中名胜。
26岁那年,李白仗剑走出巴山蜀水,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在湖北安陆,他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此后8年,他对出仕为官满怀自信,四处求仙访道,结交各方人士,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后来,他又举家迁往山东济宁,仍然奔走于各地,向官员锐身自荐,苦苦寻求出仕的时机。不久,妻子许氏病故,李白又与一刘姓女子结婚,并迁居安徽南陵。但这次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二人分手后,李白与一山东女子再次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天宝元年秋天,唐玄宗接受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举荐,征召李白入京。此时,李白已经42岁了,正住在安徽南陵一个小山村里。接到消息,他欣喜若狂,连忙烹鸡置酒,高歌取醉,还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可谓意气扬扬,踌躇满志。他原以为,此去定可以酬其为帝王师、画经纶策的的夙愿,不料,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他得到的翰林供奉不过是皇帝为附庸风雅而设的一个闲职。
当时的唐玄宗在位已三十年,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久疏朝政。这使李白感到万分失望,他不能忍受“以俳优蓄之”的待遇,不甘心扮演一个跟在帝王、贵妃身后赋诗纪盛、歌咏升平的角色,时常借酒浇愁,亦醉亦狂。即使这样,他还是遭到了权贵的谗毁与排挤。“君王
虽爱蛾眉好,无奈后宫妒杀人”,在朝仅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李白便怀着失望与悲愤走出了长安。
三
走出长安,李白向东漫游,一路凄凄惶惶、无限迷茫。被召进宫的恩宠已恍若隔世,才济天下的宏图大愿也随京阙城楼渐渐远逝,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呢?疲惫与失落中,他让流浪的长靴踏进了洛阳的街巷。于是,杜甫走进了他的视野。
此时,李白44岁,杜甫刚满33岁。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官
宦世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为奉天县令。杜甫自幼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七岁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时,他到洛阳参加科考,却未能及第。从此,他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过着“放荡齐
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也许前世有个约定,让李白与杜甫终于在洛阳邂逅。他们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几番把酒长谈之后,相约汴州同游。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惺惺相惜、商定前往开封之际,同样落拓失意的高适,正流浪在开封街头。
高适自幼学书学剑,雄心勃勃,非常自负。与李白一样,他也不屑于走科考入仕的常道,而寄希望于经人举荐得到天子的赏识,一鸣惊人。20岁时,他曾西游长安,首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此后十年间,他居住在开封一带耕田读书,等待时机。后来,又北游燕赵,试图走从戎入幕而登仕途的道路,仍然失败而归。“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两次求仕失败,使高适贫困潦倒,但凄草荒田掩不住他过人的才气,他那雄健奔放的诗句早已让他的名字远播四方。
李白来了。杜甫来了。于是,三位诗人携手登临高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酣饮豪歌,慷慨怀古,在猎猎秋风中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
据说,文坛三杰吹台相会之际,都曾写下传世诗篇。高适的《古大梁行》古朴豪迈,杜甫的《遣怀》沉郁苍凉,李白的《梁园吟》则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正是这首《梁园吟》,让宗氏才叹为折服、如醉如痴,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
四
吹台相传为春秋时期乐师师旷所筑。汉孝文帝时期,深受宠爱的皇子刘武被封到开封为梁孝王。梁孝王在吹台四周兴建亭台楼阁,遍植奇花异草,常在此饮酒作赋,因而得名“梁园”。
到了唐代,梁园的富丽堂皇早已湮灭,但开封作为全国的水运中心却日渐繁华。也许是为开封迷人的风光所吸引,怀才不遇的三大诗人来到这里,有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心灵对话。
这次欢聚深深刻进了杜甫的心灵,他一生都在苦恋着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动则写诗感叹,深情吟唱。直到晚年,他在诗中还这样写道:“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挥手告别吹台,高适东游江苏,杜甫西行长安,李白则继续四处浪游。一年之后,李白和杜甫虽然在山东又见过短暂的一面,但分手以后各自飘零,动如参商,再也无缘相见。
笃于情谊的杜甫对李白无日不忘,写下了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杜甫写及李白的诗竟有十余首之多,而且几乎每首都是呕心沥血、情真意切的名作。“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社会秋水多。”……千载之下读这些一往情深的诗句,仍然令人情动衷肠。文人历来相轻,尤其是在年龄相近的男人。萍水相逢的男人可以产生深厚的友谊,但象杜甫这样在梦中呼喊着李白的名字、醒来后情人般为梦中男人写诗的,似乎绝无仅有。
在李白的诗中,写及杜甫,也有“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何时石门路,重有开?”等表达友情的诗句,但远没有杜甫的诗深切感人。这可能与二人当时的名气有关:李白已名震天下,而杜甫在世时诗名不显。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性格使然,因为李白不是一
个儿女情长的人。
五
李白狂傲不羁,超脱豁达。他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结交朋友,却从没有哪个人能让他长久地放在心上。年轻时,他认识了比他大岁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表达出在他诗中极少见到的钦佩之情;应诏到长安后,李白与贺知章交好,同为“酒中八仙”,贺称李为“谪仙人”;有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对李白十分崇拜,追顺随他来到开封,随后又到山东、到江浙,千里迢迢苦追不舍,一直追到扬州才追上,李白大为感动,引为知己,还将诗稿相托付。然而,对这些朋友,李白也和对杜甫一样,相聚时酒酣意浓,分手后极少牵
挂。
对朋友如此,他对妻子也显得无情无义。李白长年游荡在外,在他的诗中却几乎找不到思念妻子的作品。“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在仅有的几首写及妻子的诗中,也都是这样无情无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对李白来说,家在哪里似乎并不重要,无非是漂泊中的一个驿站。他一生真正情有独钟、念念
不忘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出仕为官。
李白浪迹天涯,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机会,希望能够
得到朝廷的任用。即使在从政失败、走出长安以后,他仍然时刻渴望
着重登龙门,再摄魏阙。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江南漫游。唐玄宗之子永王璘在江陵起兵,征李白为幕佐。诗人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满怀热忱地从戎入幕,却糊里糊涂地卷入了皇权斗争。为时不足三个月,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经受15个月颠簸流离的流放,遇朝廷大赦,他才得以到回到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政治上两遭惨败,他并甘心也未死心。61岁这年,听到李光弼出兵东南的消息,他按捺不住心潮的狂涌,前去投军,不幸半路病倒,次年在贫困潦倒中死去,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李白不适合于官场,他情绪冲动,耽于幻想,天真幼稚,放荡不羁,这种气质和性格,决定了他的仕途蹉跌和悲剧命运。他那激情浪漫的诗魂只属于山水,妻子的温柔缠绵留不住他,家庭的幸福温馨留不住他,朋友眷恋相恤更留不住他。他忘记故乡在哪里,家园在何处,走了一生的迷途。
好在他还有诗,还有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酒入豪肠大唐
——读李密《大唐李白传奇》有感
久闻被誉为“西北笑星”、“西部怪才”的李密的大名,去年隆冬时节因去聆听他的一堂讲座方得见其真容。在钦服于李密“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是一台戏,哪里就有一片笑声,哪里就是诗书画艺的‘课堂’”的同时,更对他已六十有余仍笔耕不辍心生了深深敬意。此后,在不同场合与李密有过几次近距离接触。
数日前,李密打电话来,诚邀我为其十年磨一剑的泣血之作《大唐李白传奇》写篇读后感。我心下诚惶诚恐不敢应承:以我一个业余作者的资历及文笔妄议大家之作,岂不是不自量力贻笑大方?然既承蒙李密抬爱,若一味推托反显得过于矫情,纵然不济,也少不得多用点心勉力为之就是了。
1半个盛唐:我眼中的李白
如果要评选一位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人,那一定非李白莫属——用“中华诗坛第一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李白,是大唐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位诗人。
“大唐帝国充满活力,疆域辽阔,外交频繁,各种思想、文化、艺术交汇,儒、道、佛三教自由发展,诗人思想空前解放、创作领域空前广阔。一大批诗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诸如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大多经历过困顿或流浪生活之磨炼,对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有切身之体验。是以,他们对于大地山河、战场边塞、乡野农村、市井城镇、百姓生活、政治现状、阶级斗争、历史事件等,无不加以描写,寄情抒怀。扩大诗之境界、丰富诗之内容、提高诗之地位,为诗注入新鲜活力、为诗形成严谨格律。盛唐时期,涌现出李白、杜甫已及众多诗家,灿若繁星。流派丰富多采、千姿百态,创作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军旅诗派,各树一帜于诗坛,各领风骚千百年。万千佳作,或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之浪漫气质;或恬静优美、自然纪实、展现淳朴无华之现实画卷。波涛壮阔之伟观,鲜明独特之风格。或飘逸若仙、或宁静澹泊、或雄健悲凉、或豪迈奔放。盛唐诗歌反映出盛唐蓬勃向上、昂扬奋进之时代精神与风貌。社会之壮观气象渗透诗歌,诗歌之繁荣气象光照千秋,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甘肃社会科学》2003第6期,黎传绪《论盛唐诗歌特征及其成因》)
在大唐灿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短短61年的传奇生涯中,李白共创作了1000余首诗,有990余首传世,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展现出的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很妙,而兼长五绝与七绝且同臻极境的,却唯有李白一人。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不拘常调。在他身上,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禅者的玄思独绝……真是难以想象,在一个人身上,何以能呈现出如此丰富多变的景观,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来的一种融合万物、顺应自然的美,以至于后世的人们一说起李白,脑海中闪现出的便是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历代研究、阐述李白生平、文学成就的文字、影视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我最钟爱的却是台湾文学大家余光中老先生的那一句:“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2怪才李密:自称“李白之后”
“用13年时间写成万行疯狂长诗《大漠歌魂王洛宾》的‘新疆怪人’、‘西部怪才’……的李密,绝对是一个少见的世间‘奇人’,他每天泡在酒缸里,思维流淌在语言的长河里,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其痴,其狂,不可一世,自称‘李白之后’。”
这,是李密朋友眼中的李密。
而我当时所了解的李密,似乎更多地来自于纸媒和听讲座时的介绍: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石河子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专门从事曲艺表演、艺术创作、诗歌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十四媒婆走天山》、《阿凡提带你游新疆》等曲艺作品,轰动一时。《十四媒婆走天山》由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李密声名远播,被誉为“西北笑星”。1993年底报名参加了“中国首届模拟表演精英展示演出”,以高超的技艺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比赛第一名!
有人说,这些年,李密“‘一双狗腿走天山,两片巧嘴说人间’,诗歌、烟、酒、奇石、说唱、朋友……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但从李密每每聊及《大漠歌魂王洛宾》的只言片语中,我却觉得李密此生最引以为傲和珍视的,与“一代歌王”王洛宾先生的忘年之交应该是其中的一个。1994年春,李密揣着北京“国际名人研讨会”的介绍信,来到了已80岁高龄的“一代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家中,两人一见如故。王洛宾先生手把手给李密传授曲艺艺术,李密则陪伴一代歌王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三年光阴。自结识王洛宾老人起,李密便产生了用长诗形式为老人树碑立传的念头。为体验一代歌王的艺术创作经历,13年间,李密踏着王洛宾的人生足迹,先后到过兰州、青海、北京等地以及王洛宾被关押过的监狱,体验王洛宾所经历的辉煌岁月和人生磨难,广泛搜集整理王洛宾的创作故事,将海内外耳熟能详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名曲的创作背景一一揭示了出来,为这部长诗耗尽了几乎所有精力和财力:这部长诗五易其稿,手稿累积起来在20万行以上,用去纸张超过20公斤,摞起来足有半人多高。最终,这部全面展示王洛宾先生一生的艺术追求和对中国西部民歌搜集整理的贡献,诗意地表现王洛宾先生“虽九死而不悔”音乐艺术生涯的《大漠歌魂王洛宾》出版了,其中首次发表了许多王洛宾先生的珍贵照片。
在完成《大漠歌魂王洛宾》后,2004年,李密的另一部长达18000行的诗歌《黄河母亲》也接近了尾声。
“为支撑《大漠歌魂王洛宾》、《黄河母亲》两部万行长诗的酝酿和创作,这些年我踏玛河上下,百里山月,寻班驳陆离,奇石万千;用文字编织摇篮,用劳动耕耘人生;生就鹰的羽毛,飞别人没有飞过的天空;活着像只鸟,死去才像鹰。”李密说。
诚如“有人说,李密是个‘铀原子’,有超强的辐射力,凡与其接触无不受其影响”那样,在聆听讲座后,文友吉祥瞬间“路转粉”,回程途中依觉意犹未竟,竟随李密去了他家准备继续畅聊。当晚,两人相见恨晚,对酒当歌,诗词歌赋,交谈甚欢。第二天早上酒醒后,李密发现自己家中竟有一双陌生的男士皮鞋,而吉祥也发现自己竟穿着拖鞋回了家!脑补着吉祥半夜穿着拖鞋打车时的“狼狈”像,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时隔一年有余,每每忆起,依然忍不住莞尔一笑。
3痴人梦呓:《大唐李白传奇》
卡尔维诺说:“有些作品实在太有名,人人能出口道得,遂人人都以为自己已经读过了。”那么我们也可以引申开来:有些作者实在太有名,人人都以为自己已经认识他了,比如李白。当拿到李密的《大唐李白传奇》书稿时,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个自称“李白之后”的人,会用怎样的视角和笔墨来描绘他的先祖、这个名传千古的大唐诗人呢?(据史料称:盛唐约指的是玄宗至代宗的开元天宝年间。而《剑桥中国文学史》进一步把它收窄于712-755年,李白生卒(701-762年)几乎与之盛时重合、稍涉其衰。因此,后人不称“盛唐李白”而称“大唐李白”,除了那股啸然豪气以外,还有大者兼备盛衰之相也。)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文人墨客望尘趋拜的同时,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既是一个天才,又是一个另类:写诗,他独创一格,是在格律诗的年代不肯守格律的规矩;做人,他错认了那个时代,他把唐朝当战国,想凭一己之力,纵横捭阖,却忘了唐代建制严格,跳脱之难,他因出身商人之家,没有科考的资格,只能另辟蹊径,以诗、道两界博取声名。在没有机会成为时代核心人物的那个盛世里面,李白可能是当时游历最广、接触各色人等最多的一个诗人,以他一身所涉,展开的是一幅比清明上河图更庞杂的若实若虚的绘卷。自由来自李白的傲骨,重量来自现实门第和文学法度对自由的压迫,恰恰那个大唐“盛世”偏由这两者支撑起来,李白跌宕走过,自由是他的倚仗,也是他的包袱。因此,在李白那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的诗篇中,读者纵然感受到的是“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的豪放、洒脱与乐观,但更多地品味到的却是一种“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寂寞、孤独和悲凉。
或许,正是因为“每天泡在酒缸里,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其痴,其狂,不可一世”的李密,颇有几分其先祖李白“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的遗风,故而他深深地“懂得”李白,遂将心中对李白深入血液、骨髓的痴迷与热爱,化成了历时十年的苦苦追寻。我似乎很难给这部书一个准确的定义,它有点像“考古”,在李白那些浩如烟海的诗歌上,努力恢复、还原其真实的心境与旧貌,因旧貌不可能完全恢复,故而得运用非凡的想象来诠释和填补,因此我更倾向于它是一部考古形式的小说。小说不是“故事”,而是“说故事”,这个“说”字,变幻莫测,不同的作者便有不同的“说”法。而李密的这本书则是将李白置身于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及大唐由极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中,透过梳理李白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及其少长巴蜀、出蜀漫游、交游干谒、奉诏入京、敝屣富贵、寄情山水、误设永王、得罪流放、病逝当涂的传奇人生经历,以唯美、以深情、以夸张豪迈、以横决奇突的艺术想象,来解读这位天才诗人独立特行的伟岸人格,展示其大气如虹、绚丽似霞、狂逸如仙的诗仙风采,发掘其盛名之下的真实自我。这种写法,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建构出了一个更为浩大的世界,字里行间又处处融汇了作者与李白共有的侠义情怀,构成了此书独特的阅读乐趣。
4艺术想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中,想象是最活跃、最开放、最拓展的心理活动。想象力强的人,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认识事物的范围比一般人宽得多,理解事物的程度也深得多,办事更有预见性和创造性,成功率往往会高许多。
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创作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只剩下赤裸裸的语言文字符号,文学作品就缺少必要的张力、活力,不仅鲜活的文学形象无法获得,作品中深刻的思想蕴涵也就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文学作品的美了。”(《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那么,李密又是以怎样“唯美、深情、夸张豪迈、横决奇突”的想象,为读者“造成令人新奇的形象”的呢?翻开本书,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山川河岳、人鱼花鸟的瑰丽想象可谓信手拈来、比比皆是:
“只见一窈窕女子怀抱古琴,款款走到李白对桌,要了一壶上好清茶,未得一呷,便柔情万般自顾自陶醉地弹奏起来……其音韵和谐,格调清新隽永,完整明丽,活泼动人,将这美貌**的心境,演绎得缠绵悱恻,深情细腻,仿佛是刻意冲着诗人而来,那天真无邪的玄语,妙趣横生……一时间,李白便在音乐的溪流踏歌而上,抚掌称快……稍顷,琴音戛然而止,那**自便小口啜饮起茶来。(第十一章《长干里》)
“天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穿云的玉兔越发的明亮可人;黄河犹如一匹银练静静奔流……第一轮酒喝完,李白默不作声,操起那柄削铁如泥的看家祖传宝剑,舞将起来……直看得元丹丘和岑勋眼花缭乱,大气不敢出一声,不知从哪里来的束束白光团团将李白罩住:那如虹的气势,使人想起漫天的雪花柔柔飘落在天边的古树,其出手之快状似银龙探海,腾空跃起像鹰抓雏鸡……李白走南闯北,逍遥半生,而今这身武功更是炉火纯青,越发熟透,慢说三五闲人,就是当今世上武林高手,恐怕也没几人及李白的境界!(第二十章《黄河酒家〈将进酒〉》
“酒壮人胆,胆生豪情!胡人打响了手鼓,那鼓声苍劲有力,回声铿锵!李白舞技生痒,便邀胡姬二人对舞开来:开始时轻歌曼舞,犹如一对春天的花布谷鸟比翼双飞,你追我赶,不一会儿鼓点骤疾,两人舞得天旋地转,眼花缭乱……舞步踏着鼓点,配合得天衣无缝,纹丝不乱!胡姬美目流盼,波光闪闪,腰肢如风摆杨柳,面若透红牡丹;李白也不示弱,两臂似雄鹰展翅,腿如马踏飞燕,腰若犟驴拉磨,响指打的劈啪作响,脚跺得天摇地颤……一时间,围观的市民挤满了门窗当院,无不拍手称快,惊叹叫绝!更有甚者,都想挤进来显露耍弄一番……”(第二十六章《走马观花》
如果说如此这般只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那么,《梦游天姥山》、《采石矶捉月归天》便称得上“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了(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李白梦见自己的两臂生出扑天白翅,正遥遥高飞在天姥山云空,云霞明暗,那仙山横卧天际,一片烟波浩渺之中,万千峰峦像把把利剑刺破云端,闪着令人胆寒的银光。遥不可及之处一声长鸣,天鸡在神台发出震耳欲聋的长嘶,那一声高过一声,声音中仿佛带着威吓和训斥,天摇地动。那鸡鸣就是这世界的主宰,掌管着生杀大权。
李白似觉双臂被捆,正欲抬腿拾级而上,只见幽岩绝壑,奇花异草,尽皆天上所有,并非人间所生。少顷,阴云毒雾又从脚边陡崖横升而起,不由得叫他倒吸一口寒气!好像暴雨将临,长天似一口倒扣的黑锅,任你怎么用力挣扎,都不能挣脱锅内的黑暗!突然电闪雷鸣,雷若巨掌击打耳门,电闪如箭正刺向他的双眼,无法躲避……雷雨夹着山洪浊流而下,山崩地裂!泥石之中,他随之翻滚,在崩陷坍塌之处,他不觉掉入了石门大开的一座深深洞府……咦!这里怎么突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日月同辉,在天空散射着迷人的光芒!蓬莱仙境就在头顶不远,一群仙人衣袂飘飘,笑眉善眼,手执拂尘,纷纷降落到不远的地方落定……举目细观,他们好像身着霓虹似的绸衫,鸾风驾的彩车似乎还有童子簇拥着,游龙给他们引路,小白虎在他们身边当卫士!这是一群人不人、神不神、鬼不鬼、仙不仙、龙不龙、虎不虎的方阵,密密麻麻熙熙嚷嚷直向李白头顶压来,躲避不及,他又一跤跌下了九霄云层,急忙伸双手,结果无物可抓,连根救命的稻草都没有,天地可落,深渊万丈,黑不见底……(第四十三章《梦游天姥山》)
在李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的艺术想象中,其艺术感觉和艺术发现转化成了能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同时,更是随着李密的情感和思绪,或莞尔一笑,或暗自唏嘘,或悲愤交加,或扼腕长叹,……尤其《采石矶捉月归天》一章,我简直难以想象,当“脉搏里仿佛流淌着他滚烫的血,胸腔里流动着他英武的情,骨骼里伫立着他民族的魂,心神再也没有离开他那美妙的诗歌”(《边走边说》),仿佛已经与李白合而为一的李密,此时面对李白的即将逝去,是怀着怎样痛彻心扉、悲痛欲绝的心情,写下这段含泪泣血的文字的:
“一轮斗大的中秋圆月映衬着李白的身影,他仰面朝天,又不知跟月亮在说些什么,谈点什么,念叨些什么,好像只有满天的星辰在侧耳倾听……
这几日天气渐渐转凉,树叶慢慢变黄……连服几剂药后,李白的面色稍显红润,胸肋疼痛,只靠偷喝几口药酒麻醉自己,时不时拄着藤木拐杖,在房前屋后、山边溪旁散步而已。独自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微微喘息,口中还念念有词——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死生一变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
那声音一声紧似一声,渐强渐弱,渐弱渐强,击打耳膜,扩张心胸,直撕扯得胁骨了隐隐作痛。他听到了来自丝路的清脆驼铃,听到了遥不可及的高昌城头的诵经声,听到了那来自西域的风,……
悠然,他看到从苍穹深处划出一颗耀眼的流星,带着刺目耀眼的弧线,不知从何而来,又将归落何方,不,它不会陨落,它竟然带着火、带着冰、带着光、带着无限的神秘,摇曳着挂在了天庭之上,挂在了这颗蔚蓝而又碧绿的星球上,似乎岿然不动。难道自己就是那颗星么?既来人世,何惧背影?既已苦旅,谈何笑容?既已吟出大唐千秋诗韵,岂管身后千古不死的英名?
……
他撩了撩风中的长衫,缓步走下了采石矶前的江涛,随手解开江边一系轻舟的缆绳,颤抖着翻身爬上这如似一叶芦苇的小船,顺波顺涛、任风任水,飘摇而去。
……”(第八十三章《采石矶捉月归天》)
突然发现,此时的我,已是情难自禁、泪湿眼眶……
就像“一千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李白。一如只关注于宝黛恋的读者很难体会到红楼之美那样,如果你单单为了寻找你心中的那个“李白”而读《大唐李白传奇》,或许难免会有些失望,而不拘泥于“李白”本身,只当欣赏沿途绝美风景,大抵更能体会得到心旷神怡、不虚此行的满足与快乐。
2016年12月21日
这是 余光中《寻李白》中的句子。
李白嗜酒成性,有一腔侠气豪情,所以说酒入豪肠,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但几首描写月光的诗句尤其有名
余光中<<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感受人间诗意,让我们的内心水草丰美,我们就能在人间诗意的栖息。
感受生活:诗人海子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感悟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身边的一切。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他一起品读生活就会明白,生活就是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个能打动自己的地方栖息。就是这样简单。我想,我会和他一样隐居在一片翠绿的竹林中安度晚年的日子。
感受人间诗意,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孤独,比再寂寞,不用再独上高楼。
感受李白:诗人余光雨在《寻李白》中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而凡人则酒入愁肠,化做思乡泪。可李白何曾
不是在消愁呢?“但愿长醉不愿醒,”也只为“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是注定要独上高楼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他却在明亮的月光下,独乘小舟,在那醉梦中,去寻那容得了他的世界。他离开了人世,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吗?让高力士脱靴,让扬贵妃磨墨,的确不过是小意思,因为当我回望唐朝时,皇帝又算得了什么
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李白啊!
感受诗意让我们的精神不甘匍匐,而精神灼照痛苦总是甜蜜的。没有过感受诗意心灵是粗糙的。人是需要文字来安抚和慰藉的。因为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感受诗意后才会知道,有一种美丽的生活,叫做诗意的生活,有一种美丽的心灵,就是为天地立诗心。
李白为什么嗜酒如命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李白好饮酒,常杯不离手;李白爱写诗,常诗不离酒。他一生诗酒相伴,留下许多饮酒诗篇。
先来看《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九(14-15页)》收录的几首李白饮酒诗(本文引诗如无版本说明,均出自清乾隆间编纂《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容。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帽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九日登山》)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从他对重阳登山宴饮的反复吟咏中,不难看出他对酒的情有独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饮酒是李白看透人生的清醒选择,他嗜酒有因:
第一,以酒作乐。醉酒是李白一大人生乐趣。他认为“壶中别有日月天”(《下途归石门旧居》),“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十二首》之三),“人间无此乐,此乐世中稀”(《赠历阳褚司马》)。他认为饮酒取乐比个人名声更重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因而没酒时“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郁郁寡欢;有酒时“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豪气冲天。为行乐“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喝得“北窗醉如泥”(《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为尽欢“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拟古十二首》之五),喝得“醉倒卧空山”(《友人会宿》)。有钱时“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纵情醉酒;没钱时“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照样畅饮。
第二,以酒解愁。“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月下独酌四首》之四)人生在世,愁绪万端,唯美酒能浇胸中块垒,消腹底忧愁。朋友相聚,固然要“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友人会宿》),以酒洗愁;朋友分离,也必定“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送梁四归东平》),借酒浇愁。
第三,以酒传情。酒是友情的标志和象征。李白好交友,朋友往来,推杯换盏,自然少不了酒:“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离别情。”(《口号留别金陵诸公》)思念朋友便“相邀共醉杯中绿”(《对雪醉后赠王历阳》)、“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早春寄王汉阳》),以酒相邀;送别朋友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江夏别宋之悌》)、“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杯酒传情。
第四,以酒避世。李白抱负远大,青年时代就形成了自己的治平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七)·卷二十六(3982页)·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他怀才入京,以布衣干谒明主,就是想通过做官实现兼济天下的治平理想。而当这种理想被现实中的宫廷权贵彻底击碎后,酒让李白佯狂出世,远离宫廷纷争,游走于江湖,躲进朋友圈,得以独善其身:“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第5763页,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1版)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春日醉起言志》)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有一种看透的悲凉。
第五,以酒养生。李白认为酒具有道家“金丹”一样的养生功效:“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拟古十二首》之八)秋衣生露,百草飞萤,日月销毁,天地枯槁,要想长寿,饮酒为好。
第六,以酒养性。“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至情至性是李白的诗人本色。酒滋养了他狂放不羁率性自为的个性。酒令他狂态十足:“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一)酒令他不可一世:“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洲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洲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酒令他豪情万丈:“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 芳。”(《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酒令他诗兴大发:“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铜官山醉后绝句》)假如没有酒,他还是那个狂放过人的李白吗
第七,以酒促诗。酒是灵感的酵母和催化剂。杜甫《饮中八仙歌》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盛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殷璠云:“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钦定四库全书·河岳英灵集·卷上》5页)认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和豪放飘逸诗风同嗜酒息息相关。
酒让李白身心获得足够自由,催生了他自在无碍的想象力, 了他的创作灵感:“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三)刬却君山,平铺湘水,以水为酒,醉杀洞庭。酒让李白的想象突破空间的阻隔,心灵与外物融为一体,使诗歌意象实现超时空对接,从而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浪漫豪气。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酒后写诗是李白的拿手好戏,他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和《清平调词三首》皆醉后所著。《宫中行乐词八首》题注云:“明皇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宛丽精切。”(《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7页)《清平调词三首》题注亦云:“天宝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会花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中弟子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歌之。太真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词,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偏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8页)作为专职陪侍皇帝游乐的翰林供奉,李白比位高权重的翰林学士得到玄宗更多的垂爱,酒后写诗的才华功不可没。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虽为奉诏之作,但却词清句丽,光彩照人。其一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仅一句出人意表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便以反弹琵琶的拟人令所有以花比人以云喻衣的诗句黯然失色。
晚唐皮日休《七爱诗·李翰林》(《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10页)赞曰:“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对李白酒后写诗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嗜酒为李白赢得酒仙美誉,写诗为李白摘得诗仙桂冠。酒入豪肠,将诗人的至情和酒徒的至性、诗仙的浪漫和酒仙的潇洒熔炼成绮丽华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香飘千年,万世景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