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和席慕容的诗或文章

小思和席慕容的诗或文章,第1张

《路上谈》

《承教小记》

《丰子恺漫画选择》

《日影行》

《不迁》

《彤云笺》

《香港文纵——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

《香港文学散步》

《纤夫的脚步》

《香港家书》

小思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竹 谈

“小斋洒洒颇宜贫,清有竹,静无尘。”

闷热的夜里,读着竹的诗词,不禁又想起了京都嵯峨野。看竹,自然想起嵯峨野。

那边的竹林,有一个叫筛月林,全是纤弱纤篁,没试过夜访看它如何筛月,只觉植在寺院里,还嫌可惜,潇湘馆伴着冷雨敲窗,倒十分配衬。

天龙寺再过去一点,那参天的竹薮,是常去的地方。里面总有烟雾如萝带,清澈空气透着阵阵竹香,仿佛跟外边世界毫不相干地存在;几声鸟鸣响得就似发自耳畔。偶尔抬头,有一丝一丝阳光,经竹叶筛过才下来,闪亮着神秘如月的光芒,我常眯着眼,看这像夜空的奇象。有时,来一阵好风,萧萧索索,使人步步想到:衣袂飘然,持酒狂歌的七贤。

当然,我一定说到直指庵。

那藏在竹林中,洒洒小斋,有如隐者。小小木庵里,住了一个老尼姑和两只猫。向庭院一边的台阶上,铺着红毡。客来,可盘腿静坐,看雨后初晴下的苔痕白沙。几块钱,要来一盏茶,有人浸入禅思冥想中里。我总爱倾听完全寂静时,耳朵里响着的无声之声;也看老尼姑低头兀自拿着毛笔和了墨,在卷轴上正写些什么。更多时候,会全心看住那只纯白的猫,低眉闭目,似佛,在红毯上睡去。它真像佛,或该说似马致远。当它醒时,我看过它的眼——了解猫,应看眼,完全一派“物来不乱”的神态。对于这只猫,简单不敢动念去摸一摸它,甚至不敢当它是猫。想想:竹林丛中,红毡之上,它不吃人间烟火。

爱竹,绝不是为了什么清俗——反正,我同时也爱分花拂柳的艳媚。而是,竹薮里真有一股幽深,叫人从淡中,洗涤了许多杂念。

六月天,能到竹林里,然后,清凉得一心如洗回来,是此刻想做的事。

1977年6月14日

怀 旧

怀旧,不该是一股潮流!

怀旧之情,永远藏在我们生命里!

多少过去了的人、事、物,无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美的丑的,都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跟我们乐过忧过。

不是时刻缠在回忆里,但偶尔,在某一瞬间,会无由地泛起几乎在记忆中湮没了的一个名字、一节情景、一种滋味、一段对话,或者一件完全无关重要的旧事。清晰得如在目前,可是再仔细追查下去,它们又会变得朦朦胧胧,仿佛像梦的碎片,叫人无法捕捉得住。

在匆匆的步伐中,只有回顾,才看得清楚自己走过多少路,留下多少笑和泪。

现在,怀旧潮来,但愿它带着“不忘故旧”的温厚感情,回看我们今天铺路的昔日一切。又或者,不必计较什么成败得失,不把事情看得那么严肃,只在匆忙的今天生活中,稍作温馨的回望。

思 索

工作极度繁忙的五月过去后,我把积存下来的报纸杂志逐一看完,发现一口气要消化许多大问题小问题实在不容易,但毕竟那些都是必须思索的问题——尽管思索也未必找到答案,尽管有人摇首慨叹:社会已经坏到这个地步,一小摄人的力量和心愿没有什么作为,我们只好无可奈何地活一天过一天。

人能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又能自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可跟不同意见的人论辩,目的不在妖言惑众,而在寻求对人类有好处的结论,这样的社会,到底还有它的优点,这样的群体,还是有希望的。但思索和论辩的过程中,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守,否则,既得不到圆满结果,也看不出问题的症结,甚至很易流于意气之争。

激动的情绪最有碍于思索,而且往往会把问题局限或停滞在某一点上,这样便无法追根寻源,来来去去在中间层面转。

不够客观和冷静,就看不见人家的优点,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争论下去,只有各走极端。最后,最不幸的就是演变成了私人恩怨。

普通人的私人恩怨,顶多连累两人的一生一世,但遇上有权有位或具有无形影响力的人,就会连累许多无辜的人。

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又横生了枝节,有时甚至枝节惹来的麻烦重重叠叠把原来的问题遮盖了。到头来,竟忘了原本要寻求的答案。这样的论争,对甚么人都没有益处。

我很怕论争,因为怕自己不够冷静,更怕遇上诡辩或根本不守原则的对手,但我愿意思索,希望从思索中,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可惜,现在是一个热烈论辩的时代,有人告诉我:默默思索,已经不合时宜。这也是个值得我思索的问题。

短调两章

读着古老的中国神话……

盘古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了一万八千年。当他突然睡醒了,只见四周黑漆一片,不禁闷得心慌,便抡起大斧,朝着混沌砍去,哗喇!混沌初开。轻清的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沉沉下降,变成了地。于是,乾坤始奠。

这一斧,使光明初露,让天地开始新的生命,并不简单啊!力量和勇气,孕育了一万八千年。要说这不过是个神话,倒不如说是壮伟、坚忍的开天辟地、人类历史故事。

在博物馆里,看到原始人类用过的石球、古斧、石铲,就不禁想:人类从无到有,是多么的艰辛;而当第一个人懂得利用石器作工具,解决了一些生活难题时,那是多么重要的时刻!这个圆滑石球、锋利石斧,扁平石铲,背面可能含着始制人的许多血和泪——为了磨制石器,他也许已损破十指,但人类,从此有了工具。

从茹毛饮血,到首次领略火的无穷妙用,相信这开始也不容易,一定有人受惊,有人牺牲。但从此,人类便世世代代有了火。

始!真是一项壮伟,而需要勇敢和坚忍的行动。

每次,看见这个字,就会想起《流浪者之歌》里的西达塔——那个聪明、渴求知识、毫不满足要探究自我的人。当他一生不断地寻觅理想,经历了苦修,繁华欢乐之后,还是觅不到令自己满足的路向时,竟来到了一条极平凡的河边,跟摆渡人学习最平凡的事;怎样照顾船,如何砍柴造桨……

更重要的是向那条河学习,如何用一颗平静的心去聆听别人的话。终于,他就觅到了最高的境界。

为了追寻理想,西达塔曾跑了许多冤枉路,受过许多苦,到头来,却在最平凡的坟觅得,那就是:认真生活和用爱来对待所有生命。

仲夏小令

我常常渴念,那些晴朗的日子。无一事,阳光肆意洒落在年轻的草树身上。

一双初遇的小蝶偶然停翘于小篱笆,它们一定不知道世间有过“梁视”的故事。

蓝天挥一挥长袂,使燠热下午奕得温柔。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缘由,我遗失了那些日子。

诗人赶一百里路,去看想看的向晚天空。

他想找寻如散落桃花的晚云,他想展开一卷彩云笺,读西风写下的名句。他想饮一勺夕照细酿的流水,他想目送金色鸽子回到天边。他想聆听黄鹂说一个遥远的爱情故事。

可是,他看见——晚云如山,渐渐暮色沉落,天地宛似自梦魇中醒来,怔仲而迷朦。

他慌张得不能自持,忽然想起宋词半阕:“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每逢想起纤夫,我就总不免忧伤。

船不是注定由桨由帆来主宰的么?为什么岸上的人会跟船结下这段缘?

两岸的石子给纤夫的脚磨得圆了,两岸的草给纤夫的汗浸枯了。

两岸的路是一生走过的路,一船重担是一生的功业,可是,谁会记得起纤夫的面貌?

1982年8月31日

翠拂行人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年,湖畔有香尘十里,春风把柳陌的碧绿都凝住,映着半湖闲闲春色。

那时,我还年轻,总爱过着雕鞍顾盼,有酒盈尊的疏狂日子,等闲了春的殷勤,柳的依依。

有一天,我向江南告别,只为自信抵得住漠北的苍茫。我对拂首的柳说:“你别挽留,我有出鞘宝剑,自可不与人群。”

蓦地,我从梦中醒来,发现了雨雪霏霏,发现了满头华发,发现了四壁空虚。我已经很累了,甚么都不愿想,只想念曾拂我首的柳丝。

一肩担尽古今愁

丰子恺有一幅画,远处半轮冉冉下沉的太阳,倚在山树之间,一行曲折足迹,近景是个弓背老者,担负着有伞有帽,重甸甸的行囊。

一肩担尽古今愁!是这画的题目。人世间,有人背一肩担尽——担尽古今愁!是何等的气慨,又是何等的悲壮!但又该是多么无奈,因为无论不自觉还是毅然挑起这一担子,必须有齐天的气慨。这一担子一旦承受了,有生之日又难以卸下,怎不悲壮?亘古以来,为了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沉重。担尽?行吗?明明白白知道担不尽的仍无反悔的担起来,我们应体察那种无奈。

也许,在功利尺度下,这是傻瓜才会干的事,但毕竟,就有人干。也许,最初,担子里装的并不那么多,可是,却在日后,一点点加重了,当挑者蓦然回首,原来是一担子古今愁。那时候,已经不容仔肩暂卸,只为人人倚望着,自己也深感担子和生命连成一体,放下来又不知道谁能承受,就必须,如期啊!

默默地肩负下去,直到一天,步履停在一个遥远而寂寞的尽头,在人们纷纷用自己以为得体、了解的议论中,放下担子,(有时,担子的影子还会覆盖在身上。)向遥遥的路告别,让沉重的身体,化成灰尘、成尘。

如今,世界的步伐太急促,快得有点混沌,再没有一个站得稳、挑得动的人物。人慨叹:“英雄的时代消逝了!”我们并不希罕英雄,但却深深忧虑,傻瓜的时代也随着逝去,只有傻瓜,担了古今愁,实实在在走过几步路。

我不写英雄的赞歌,但请接受发自心底的敬礼;那沉默负担的远行者!

1977年1月25日

中庭树老阅人多

我已经很老很老了。

历史的红尘冷雨覆我,我听过渔樵的对话。冯异在我身旁默然独立,只为不贪功禄,于是人叫他作大树将军。陶潜徘徊不去,告别了折腰生活,人叫他田园诗人。有人折我以遗所思,有人借我系住征人瘦马。人忧、人乐,人乐、人忧,全都容在我心。

没有泪,也没有笑,只有守了千年的沉默。年年,我青青若此。

从前,有一个词人,竟怀疑了,就如此说:“树若有情时,哪得会青青如此。”

我依然沉默,非因蔑视,只因——惟其沉默,才容得下更多。

绣帘一点月窥人

一沙可见世界,一花可证天国!

那就千万别小觑窗外一点月。因为,那一点月是月的自己,是月的整体。远在天外,亿万年前,先于人类,它已负荷了圆缺,在宇宙间永恒奔波。

这一点月曾照古人,今回也来窥我。这一点月曾印千万悠悠,古人、湖山都在我思中。也许,我更在古人、湖山思中。

常自觉所见的一点,就真的只是一点,那会迫使自己面临闷局。尝试相信:天地含情,万物化生,皆自一点始,大宇宙便在眼前。

衔泥带得落花归

春来,春尽,本是无比平凡的事,但年年,总惹来无数的兴奋、叹息,只为她曾灿烂得如此动人心弦,又曾零落得一去无迹。

竞夸轻俊的燕子,该是细意营巢,却又带来片片落花,惜春者便另有怀抱了。那边,有人袖手轻喟,为的是“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这儿,有人凄然下泪,是因“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尽管竭力留春,她还得要去!

就只好,留了点点残英,记取许多回忆。也让她洁来洁去,漂流处,莫趁潮汐。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古来圣贤皆寂寞!那只为那情操那襟怀,少人领受得了!在高处,悠悠茫茫,古人足音渐远,应来者未来,那岂只是寒?

遣怀、遣闷、遣闲,有酒有酒!

陶潜低吟:“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刘伶一笑:“枕曲藉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传说鬼为夜哭,只为仓颉造字透露了天地机微。那么,鬼应再哭,因为人造了酒,也透露了人性的机微。醉眼中,定有一片苍茫!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一发”是最小境界,“五湖”是广大境界。

能把一发溪水,当五湖般观看,那个“作”的工夫,就不等闲。千万不要以为是“做作”的“作”,也不要残忍解为“自我欺骗”,而是处于狭窄拘促的现实里,心境的恒常广大。

在荒谬的世代,静土何处?五湖何处?谁能天天安躲静土?谁能日日浪游五湖?于是只有“作”了。

心境是自己的,可以狭窄得杀死自己,杀死别人,也可以宽广得容下世界,容下宇宙。是忧是乐,由人自取。市尘蔽眼处,我心里依然有一片青天,喧声封耳地,我心里依然有半帘岑寂。狭如一发之溪,能作五湖看,则对现今世界,当作如是观,当作如是观。

前面好青山,舟人不肯住

好一个聪明快乐的舟子。

好山好水,本该依依才对。他却偏不肯住,还说他聪明?是因他心不旁骛直奔前程吗?是因他快去快回,能多赚几个铜板吗?都不。根据佛家说,世上好的坏的都是虚幻。过眼云烟,看看倒不妨事,否若执着地要住、要占有、要属于,那就是把心托在虚幻上,仿似想站在云端,自然到头来了无着落,痛苦烦恼便由此而生,因此,《金刚经》说:“应无所住生其心。”

从前听说僧人不会在阴凉桑树下住上三晚,为的是怕生了感情,伤了静心,觉得十分不对劲,但自己失落得太多之后,就只能说服了,服了。

细 雪

满窗吵闹的阳光,我却想起《细雪》。

那个没有故事的故事,也许,有它迷人的地方。譬如沉默微带忧郁的窗下少女,侧首凝视神态,仿似竹久梦二画中精灵。譬如嫩红似醉的垂樱,瓣瓣轻然飘落,既动魄又缠绵。譬如西阵锦缎纷阵的和服,一针一剌交织成的眩目华丽,不是衣服,而是少女待嫁的美梦。譬如闪着柔光黑发之下,斜掀衣领之上,如德化窑月白釉般的颈项。譬如烧山似的红叶,投影在游人衣袂,有挥不去的放荡。譬如……但,我想起的却不是这些。

要重述那个故事,是很困难的。也许,里面的确有些情节:弄不清的不是善不是恶的人间矛盾,难于避免的恋情,甚至有人疏忽地以为那是个姊妹争产的恶俗故事,又或者以为不务正业阔少爷和倔强女孩子才是主角,又或者……但,我想起的却不是这些。

在春意迷离又还未暖的季节里,不撑一把伞,不穿风衣,在没遮拦的小径上走,你会明白细雪。细雪,不成丝不成片,却无声地浓浓锁住你。头发没有水滴,衣履不见湿痕。可是,水意已渗得满身满心。从外边回来,别人并不会发现你遇过细雪,也不会迎上一句:“啊!你湿透了!”只有你自己知道,满身有抖不落的水意。拨一拨头发,盈掌是粘缠感觉,你实在惊讶,连呼吸里都有细雪的味道了。在细雪中,中年男人喝完一杯又一杯清酒,对着一个无关痛痒的人说:“她嫁人了!”然后,眼中一滴泪缓缓流在脸庞上。她——那个女孩子,叫作雪子。他好像没有爱过,却原来深深爱着的雪子,永远获得这个男人这一滴泪。窗外细雪如初,雪子并不知道遥远角落里,有一滴如期的泪。这是个淡然而忧伤的故事,我想起了。

1984年5月10日

不 再

假如:时光倒流七十年,假如:时光倒流四五年,假如时光倒流二十四小时,你会再怎样过日子?

是谁想出来的假如?那一定是个存心开人生玩笑的智者。是谁会认真地编造令人安心答案的?那一定是个天真的傻瓜。

一点雨水晶莹悬在垂枝末梢,浑然如与枝端连成一体,难得的是像没牵连,却又如此相依。

你就凝神看住它们罢,多一分钟,那浑圆的水点,会微微变了形。

地面有一种力,毫不显露地力拉它,它支持一阵,弱得你不察觉风的拂过,它似乎挣扎了一下,就猝然掉下来了。从此,它不再在枝头。假如,时光倒流一分钟,你要那水点仍上枝头。但你明白,这是只是假如。

也许,很快就会有另一水点在那枝梢出现,那已经属于另一个故事了。

这叫做“不再”。

一天早上,你从窗楞上看见一只稍作勾留的小鸟。出门时讶然遇到一片久违的阳光。一瓣不知名的落花飘在你的襟上。车厢里,邻座小孩无意地拉一拉你的衣袖,喔喔说了些你不懂的话。

那种心情,那种景况,是独一的。

这叫作“不再”。

朋友相聚,适合的时间,协调的心情,一个毫不重要的话题。一丝体谅的微笑,一次颔首,一瞥默许的眼神,一下轻轻扶持,一回情意相遇的讶异。凡此种种,都不会再重现。

这叫作“不再”。

世间没有倒流这回事,不紧握此时此刻,等一切去后,追寻也是徒然,天地间,一切不再。

1983年3月20日

月上柳梢头

今夕何夕?依旧垂柳,依旧冷月压人。

眼中没有火树银花,并不晓得金吾不禁。只道倚暖了弱柳,拍遍了栏杆。不要问我为何冷落了满城的欢乐,不要怪我垂下头来,辜负了好月的情意殷殷。

心里记取的灯月交辉,印象犹新,就伴我渡过这漫长的等待。柳条啊!别轻拂。好几次,惹得我既惊又喜,满以为有人分花拂柳来了。

黄昏已逝,是该走的时分,因为今夕是今年的今夕,但让我多伫立一回,让我多伫立一回。

在乎的,天长地久

朋友说,你分明跟大众过不去,人家正流行说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你却说什么一生一世,现在哪有一生一世的事?

我说:他们都没有用心看那套电视广告,只用了耳朵去截取两句说话,然后再用一般薄情心态去诠释,于是演变成一种似是而非的“哲理”,来为自己的不能一生一世作解释。

火车站,曾是一个美丽爱情故事的开场,也是一个哀伤爱情的终结。一列火车的来去,时空就在转移了。温馨的许诺——天长地久,并不虚假,刻在一个人心中。哀伤,因为有人不守这许诺,也许出于误会,也许他真的不懂得什么叫天长地久,如果不是这样,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伤情故事了。我们看到那不忘天长地久的人,那曾经拥有的人,惘然遥望,想起一件又一件叫人心碎的往事——往事越温馨,如今想起越苦涩。她在乎的,她在乎那天长地久。说不在乎,是另一种凄然。看她惘然而沧桑的脸上那一滴泪吧!她在乎的,天长地久,哪怕梦也生疏,那一个故事已铸就,擒住她一生一世。

情薄的人,不必说天长地久,就是连曾经拥有也并不在乎。在乎曾经拥有,那拥有过的就会在心中天长地久,只可惜太多人不明白“在心中天长地久”的道理,太多人看不见那一滴泪。两句话,说在口中,信在心中,变成都市人情薄的“真理”。

我不是跟大家唱反调,而是深深相信,人间有情,就是最情薄的人,终会遇上一个人,一件事,他在乎曾经拥有,也在乎天长地久。

1988年8月30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从前,满腔疏狂,便常笑王粲。要剪要理,也觉只不过是后主多情。偶尔,爱上层楼,就坦然说:“哦,那是年青。”

今夕,风静得像一根系舟的缆,把时间系住。月也无言——能说甚么?在这缺得如钩的夜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该谢过诗人的怜念。

今夕,夜深得似一口无底的井,把时间困住,月也无言——对谁说呢?在这缺得如钩的夜里。

夜深了,怎还不睡?那只为:

我爱造一个归去的梦,但又怕煞,怕那醒后的无凭!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见灿烂,没有摇曳, 当我踩着黄昏, 去访那荒凉庭苑, 在刚受火烙的石墙边, 就看到了如此黄花!

读诗念词, 人家说这"瘦"字最具神韵.思索多少遍,我依旧摇头,为的是捕捉不住迢遥的隽茂.看看在阴郁的墙影下,她果然带了微微佝偻,肩负了无比岑寂,却有一面傲风欺霜的颜色.我终恍然:她傲,她瘦!

这个染污的时代,纵得见南山,也不再悠然.东篱寂寞,渊明也许折腰去了.只有她,在那儿瘦了一个秋,又一个秋.

一阵西风,我瞥见你,比黄花更瘦!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但,谁会就在当下记取了这聚的欢愉,作日后散的印证?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惘然中迫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捕捉住几度留痕。

聚、散、聚、散,真折煞人了。

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来?不来?在那一弹指顷来?在千万劫后才来?还是日换星移了也不来?

如果肯定是不来了,我会痛痛快快一走了之,虽然很苦,但也很痛快。或许,我会哭着哭着,吊那逝去的梧桐影子。偏偏就碰上这“不可预料”。不能走,因为恐怕刚走开,便来。也不能哭,生怕来了,赶不及抹去泪光。更也不能生气,只为没谁说过来或不来。

是谁?是果陀还是撞树的兔子?

“若有所待”!是它描绘了整个人生!

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只有两三枝

乘一阵寒波,侵晓无言,春已彩化了天地.人虽然后知后觉,幸仍赶得及策杖而来.

疏影幽香,只是古人的吟咏.但触目动情,又岂限在这些字句?仰首处,枝头朵朵竟遮住了云淡风轻的日子.别笑痴傻,真有人呆得穿红着绿,妄想与她竞艳,指指点点,也有人说我爱上整座梅林.

爱梅林,可以.爱三两枝,可以.这算是随缘随分.大千世界,满目繁花.有时候,就单只爱上那两三枝--于是,两三枝就是目中心里的整座梅林.

花中有你,你中有花,缘便如此定了

这些总有你要的给分吧!!!!!!!

《梦二画集·夏之卷》([日本] 竹久梦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_PapfLhOk9taTgkqRQiGw

 提取码:9493    

书名:梦二画集·夏之卷

作者:[日本] 竹久梦二

译者:郭尔雅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

内容简介:

日本天才画家竹久梦二处女作首次完整与中国读者见面

《梦二画集·夏之卷》,以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4月第1版为底本,依据原版封面以及开本尺寸进行翻译出版,原书封面及版式皆为竹久梦二当年亲自设计,这是《梦二画集·夏之卷》出版105年来第一次在中国译介出版,其中收录的大部分画作与诗文皆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夏之卷》是竹久梦二继《春之卷》之后的又一代表作 ,收录了梦二早期的作品。

竹久梦二的画风深刻影响了去日本学画的丰子恺,促使丰子恺找到自己绘画之路的灵感,丰子恺从日本归国后还请友人从日本搜集《梦二画集》,得到后珍藏如宝贝。

“终有一日,我们的无声诗能够作为一种创作,占据杂志的一页。”——竹久梦二

作者简介:

竹久梦二(1884-1934),本名竹久茂次郎,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著名的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他的画独具风格,多描绘羁旅行怨、美丽的女性和童真童趣。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

代表作有《梦二画集•春之卷》《梦二画集•夏之卷》《梦二画集•秋 之卷》《梦二画集•冬之卷》等。其中《春之卷》是竹久梦二在25岁时出版的处女作,《春之卷》的出版给梦二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极大启发了后来的丰子恺。

丰子恺经典语录

丰子恺经典语录,句句都是人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下面和我一起欣赏丰子恺经典语录。

丰子恺经典语录1

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丰子恺

一、丰子恺作品:

《护生画集》,丰子恺著。“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是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故读《护生画集》,须体会其‘理’,不可执着其‘事’。” 所谓护生,其实是护心,爱生敬养,慈悲为怀。

二、相关评论:

1、没有他,就没有丰子恺……他是竹久梦二,日本大正时代的艺术家艾,鲁迅、周作人、叶灵凤等都是他的粉丝。“竹久梦二要比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大得多,丰子恺吸纳的只是竹久作品当中关于日常生活童趣的那一部分,而只是这一小部分就成就了一个丰子恺。”(止庵)

2、“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沈复)

三、关联图书:

《花花世界》,智海著。“所谓寄托,不过简单如一朵花。为了有花,得有种花的环境:清空净水肥田,本是天赐不收分钱,现在竟变奢侈,人多谈金谈忧,却少谈生。”所以香港漫画人智海画小女孩花花的世界,这个世界质朴温情,有关爱她的爸爸,还有小狗比比奥、小猫比比亚,让人想起丰子恺。

四、丰子恺其它语录:

1、语录1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2、语录2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丰子恺《豁然开朗》

3、语录3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4、语录4

你住几层楼?——“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

5、语录5

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

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丰子恺

丰子恺经典语录2

一、经典语录

1、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如何看懂印象派》

2、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同感。——《缘缘堂随笔》

3、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看见那光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非常细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竹影》

4、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丰子恺

5、人们谈话的时候,往往言来语去,顾虑周至,防卫严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样。我觉得太紧张,太可怕了,只得默默不语。——《静观人生》

6、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丰子恺

7、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缘缘堂随笔》

8、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给我的孩子们》

9、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缘缘堂随笔》

10、世间的人,本来都有像你那样的天真明净的生命,一入人世,便如入了乱梦,得了狂疾,颠倒迷离,直到困顿疲毙,始仓皇地逃回生命的故乡。——《缘缘堂随笔》

11、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的本来的心,这心是从世外带来的',不是经过这世间的造作后的心。——《做人得有点“童心”》

12、夜本来是一日的最深沉的,最幽邃的一部分,就是一日的神秘的时间,又可说是人的退省时间。——《青年与自然》

二、丰子恺个人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 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 李叔同夏丏尊金石篆刻的东石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亦师亦友,有一个小故事

丰子恺正式与鲁迅先生认识始于风云变幻的1927年。当时鲁迅辞掉广州中山大学教务长的职务,刚到上海不久;丰子恺从日本回国后,经常去四川路的内山书店购书,和书店主人内山完造产生了友谊。鲁迅当时是内山书店的常客,经内山完造介绍,两人便认识了,他们只见过几次面,没有深谈。

  丰子恺和鲁迅有亲密的接触和深谈的一次,是在陶元庆陪着丰子恺去鲁迅的家中。陶元庆是去向鲁迅请教编印《陶元庆的作品》问题。陶是鲁迅的同乡,又是鲁迅的学生,曾多次为鲁迅著作设计装帧封面。因为陶元庆和鲁迅是熟人,那天上午10点后,许广平便把他们两人引到楼上鲁迅的床边(此时鲁迅还躺在床上)。鲁迅拥着被子坐在床上和他们谈话。

  鲁迅一开口就很幽默地说:“人家说我动笔就骂人,我躺着不动笔,让他们舒服些罢。”丰子恺和陶元庆听了,相视而笑。这是丰子恺第一次拜访鲁迅先生。鲁迅出生于1881年,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两人相差17岁。当时丰子恺还是个青年,但他早就仰慕鲁迅先生,此前读过鲁迅的许多著作。

  当时丰子恺翻译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这本书,他后来知道鲁迅也翻译了这本书,两个译本“撞车”了。丰子恺的译本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鲁迅的译本在北新书店出版。丰子恺因为不知道鲁迅已经翻译了这本书才译的,为此,丰子恺通过陶元庆的关系到鲁迅家,向他说明这个意思。鲁迅对丰子恺说:“这有什么关系,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本也不算多。”鲁迅的话消除了丰子恺的顾虑,两人一下子亲近起来了。

  两人一见如故。当天,鲁迅同丰子恺谈了不少对美术的意见。鲁迅先是问了丰子恺对日本美术界的看法。丰子恺说,他对竹久梦二和路谷虹儿的作画风格非常钦慕,特别是竹久梦二,往往寥寥数笔,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他的眼,还以诗的意味感动他的心。鲁迅同意丰子恺的看法,说:“路谷虹儿的画也这样,用幽默之笔,描绘出美的心灵……不过,竹久梦二的画东方味道浓,路谷虹儿的画西洋风味多。”鲁迅感慨“中国美术的沉寂、贫乏与幼稚”,希望陶元庆和丰子恺“多做一些提倡新艺术的工作”。

  鲁迅还告诉两人,为了使中国的美术青年有所借鉴,他正在编辑一套《艺苑朝华》,准备把《路谷虹儿画选》作为其中的一辑,介绍到中国来……鲁迅谦虚地说,他对艺术界的事知道得极少,但总以为新的艺术要发展,就要突破两重桎梏:第一重是墨守成规的旧桎梏;第二重是全盘欧化的新桎梏。创造新的艺术,一定要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但又不能丧失中国固有的民族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一番话,对年轻的丰子恺启迪良多,使他终身受用。晚年时,丰子恺先生谦逊地说:“我也是在鲁迅先生的鼓励下才更有信心地从事‘子恺漫画’创作的。”

  丰子恺,这个从桐乡石门镇走出去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不断探索创新,终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代漫画大师。

竹 子 精 神

张兴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 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 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竹影

丰子恺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 “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管夫人是谁?”“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的男画家。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己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 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耍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

盯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他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

《春天在到来的路上》((日)竹久梦二 绘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CwFzFyOIwuSplchfgyGQw

密码:9vnd

书名:春天在到来的路上

作者:(日)竹久梦二 绘著

译者:曾杨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6

页数:256

内容简介:

《春天在到来的路上》是日本画家兼诗人竹久梦二创作的童趣小品集,展现出一个诗人和父亲用纯粹的童趣,对少年时代的纯净追忆。书中收录了竹久梦二创作的58篇童趣小品文,以及110余幅手绘儿童画,可以说是国内迄今为止收录竹久梦二儿童文学作品(不包括童谣)最全的中文译本,体现了他在儿童插画、儿童故事创作领域的成就。

作者简介:

竹久梦二(1884—1934年)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的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被称为“日本名片式的人物”。其作品深受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喜爱,对日本美术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除了童趣小品问,他还为儿童杂志、诗文作品绘制了大量的插画,受到评论界界广泛的追捧,在日本至今仍有影响,拥趸甚众。

《梦二画集·冬之卷》([日本] 竹久梦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0Kxv-uwwnD7vD9bv65w2A

提取码:7chd

书名:梦二画集·冬之卷

作者:[日本] 竹久梦二

译者:郭尔雅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

内容简介:

★《梦二画集·冬之卷》,以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1月第1版为底本,依据原版封面以及开本尺寸进行翻译出版,这是《梦二画集·冬之卷》出版105年来第一次在中国译介出版,其中收录的大部分画作与诗文皆是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冬之卷》是竹久梦二继《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之后的又一代表作,收录了梦二早期的作品,也为竹久梦二的诗画创作完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一个完整轮回。

======

1909年竹久梦二25岁的时候以处女作《梦二画集·春之卷》崭露头角,此后陆续出版了《梦二画集·夏之卷》《梦二画集·秋之卷》《梦二画集·冬之卷》等。这是竹久梦二的成名作更是代表作。竹久梦二的画风深刻反映现实又自成 一体,诗句也精炼富有韵味,深深影响了我国漫画大师丰子恺,并深受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大文学家所喜爱,同时也获得现代读者持久的喜爱。

作者简介:

竹久梦二(1884-1934),本名竹久茂次郎,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著名的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他的画独具风格,多描绘羁旅行怨、美丽的女性和童真童趣。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

代表作有《梦二画集•春之卷》《梦二画集•夏之卷》《梦二画集•秋 之卷》《梦二画集•冬之卷》等。其中《春之卷》是竹久梦二在26岁时出版的处女作,《春之卷》的出版给梦二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极大启发了后来的丰子恺。

★ 梦二的十六页着色插画,照例用那梦二式的柔软的笔致写儿童生活的小景,虽没有梦二画集的那种艳冶,却另外加上一种天真,也是书中的特彩之一。——周作人

★ 梦二所作除去了讽刺的意味,保留着飘逸的笔致,又特别加上艳冶的情调,所以自成一路,那种大眼睛软腰肢的少女恐怕至今还蛊惑住许多人心。德法的罗特列克与Heine自然也有他们的精彩,但我总是觉得这些人的挥洒更中我的意。——周作人

★ 你总该记得,有一个黄昏,白马湖上的黄昏,在你那间天花板要压到头上来的,一颗骰子似的客厅里,你和我读着竹久梦二的漫画集。你告诉我那篇序做得有趣,并将其大意译给我听。——朱自清

★ (《梦二画集》)中有许多画,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中,使我至今不曾忘怀。倘得梦二的书尚在我的手头,而我得与我的读者促膝晤谈,我准拟把我所曾经感动而不能忘怀的画一幅一幅地翻出来同他共赏。把画的简洁的表现法,坚劲流利的笔致,变化而又稳妥的构图,以及立意新奇,笔画雅秀的题字,一一指出来给他看,并把我自己看后的感想说给他听。——丰子恺

★ 亲友将箱中之书抄一目录寄来,见内有日本老漫画家竹久梦二全集,亦在目录中,甚为欣喜。此乃弟昔年宝藏书之一。此书在战前早已绝版,乃弟亲自在东京神田区一带旧书店中费了许多心血而搜得者,在今日此书当更难得。弟于故乡已无可牵恋,除非此“梦二全集”等书耳。——丰子恺

★ 我热爱竹久梦二已有多年。我去过的日本地方,东京、伊香保、伊豆、草津等地,都有竹久梦二的足迹。我在日本见过竹久梦二许多原作,有肉笔画,也有版画。我痴迷于竹久梦二那哀愁、凄婉、孤独无告的美。——止庵

★ 无论是作为明治到大正初期的风俗画家,还是作为情调画家,梦二都是相当卓越的。他的画不仅感染了少女,也感染了青少年,乃至上了年纪的男人……我少年时代的理想,总是同梦二联系在一起。——川端康成

★ 梦二先生台鉴,先生画集,虽经四版,亦皆售卖一空,吾于此诚心以贺。先生绘画,开我画界近年新风,画风着力简省笔墨,寥寥数笔,尽点关要,得见者无一不印象深刻,此种笔力,小生敬服。是以博文馆诸杂志方屡请先生画稿以作插画,或已令您不堪烦扰,实因先生之画,一经面世便好评如潮,吾等亦觉赏先生画可增平生见识。若蒙惠赐,不胜欣喜。——坪谷水哉(作家)

★ 若夫兄之画才,天地间鲜有企及者。画中文字,皆堪称无声之诗,时日愈久,愈觉其意蕴深远。——竹越与三郎(日本历史学家、政治家)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竹影》写童年生活的趣事为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79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