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杰出女性都有谁:
一、嫘祖:人文母祖
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作为黄帝的元妃,她是炎黄子孙们可以溯源致意的第一位女性。
二、班昭:后宫之师
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班昭生于史学世家,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
三、妇好:第一女将
她的名字并不比商朝另一个女人更为我们所知。但是她是我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四、谢道韫:咏絮才女
这位才女并无多少名章传世,但却因其“神清散朗,有林下之风”的气质文才,得以被世人铭记。
五、花木兰:替父从军
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她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女性之一。
六、长孙皇后:贞观之魂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七、卓文君
汉代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有才气,有文名,精通音律,她的《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句子至今为人传唱。
八、王昭君:和亲胡汉
王昭君之所以被列席四大美人,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是分不开的。
九、文成公主:吐蕃之福
这位集真、善、美于一生的唐朝公主,在远嫁吐蕃之后,为藏族人民带了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十、李清照:乱世美神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十一、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自幼随父兄习武。在平定方腊的庆功宴上她结识韩世忠,成为韩世忠的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她跟随夫君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更是在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把来犯的金军阻挡在长江南岸48天。
后来独自领兵,多次击败金军,战死在抗金前线,与韩世忠合葬于苏州灵岩山。
十二、黄道婆
松江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流落崖州,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上海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
十三、蔡文姬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十四、苏惠
前秦才女苏惠,若兰容貌秀丽,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十六岁时随父进香法门寺,巧遇弯弓射鸟的翩翩少年窦滔,两人一见钟情,不久结为连理。
十五、善属文
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
十六、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只是卸下一身的哀愁,换上粗布道衣,心情平和的接受老去的事实,按享高寿,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十七、朱淑真
约1135~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十八、鱼玄机
鱼玄机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约十岁,与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相识,并吟诗作对。她出家后,对李亿却还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鱼玄机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
据记载,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判杀。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十九、周莹
清末首富,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年少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来吴家衰败,周莹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陕西吴氏的商业帝国。是当时唯一一位可以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女商人。
她任用贤能,多谋善断,诚实守信,很快打响吴家的招牌,商铺随之遍及全国。国家危难之际,她多次慷慨解囊,支援国家,共赴国难,在地方上兴修水利,办教育,赢得了巨大的人气。关中受灾,她更是多次开仓放粮,扶危济困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自古以来文人最是多情客,妙笔可生花,心有千千结。也许因为笔下世界太多美好,他们在现实中多有放浪形骸之举,看起来与周围格格不入,风流韵事也常与他们如影随形。作为千古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鱼玄机既以才华闻世,又以多情而出名,那她与温庭筠有何牵扯?她为何过早凋零呢
鱼玄机初名鱼幼微,虽然出身寒门,可她年少便有才名。当时温庭筠慕名前来拜访,以“江边柳”三字来试鱼玄机的诗名。当时年仅十岁的鱼玄机毫不怯场,挥笔便是一首隽永小诗,几乎句句都有亮眼之处。温庭筠为此叹服,自此成为鱼玄机的忘年之交,经常登门探讨诗作。后来鱼玄机父母去世,她无依无靠,温庭筠对她更是十分怜惜。
温庭筠此时已经人到中年,相貌又不出众,对鱼玄机也只是提携之意,可是鱼玄机却不可自拔地迷恋上了亦师亦友的温庭筠。后来温庭筠离开京都,鱼玄机多次以诗歌寄相思,奈何温庭筠对她并无他意,鱼玄机也就渐渐死心。当温庭筠再度回京时已是两年之后,鱼玄机此时出落得极为动人,在温庭筠家中她与状元李亿邂逅。李亿对她一见钟情,加之温庭筠撮合,鱼玄机便嫁于了李亿。
可惜的是这并不是一段郎才女貌的佳话。因为李亿已有原配,而他的妻子本人凶悍,家室又显赫。李亿不敢得罪,只能把鱼玄机送到道观中。观主赐她“玄机”为道号,李亿一去不回让鱼玄机孤寂度日,鱼玄机至此已经对男人失去信心。她收养贫家女子,在观中大肆宴请宾客,所来者不乏豪门公子,文人雅士。她随心所欲,见英俊者,就允许他们留宿于观中同眠。
鱼玄机的放肆行径也为她埋下祸端。一日,俊俏乐师陈韪来道观做客,鱼玄机以诗歌寄情。等陈韪再来时鱼玄机恰好不在,只有其婢女绿翘在观内,两人便暗中苟合。鱼玄机回来时发现此事,然后逼问绿翘,两人生起争执,鱼玄机盛怒之下将绿翘杀死并埋尸。尸体后来被客人发现告官,审判者恰是往日追求她而不得的裴澄,鱼玄机被判处斩,当时她仅二十六岁。
鱼玄机并没有对她的罪行有过否认,一五一十说出全部,但她最后的请求是要说一句话,她说此生只爱过温庭筠。其实此时的鱼玄机虽然游戏人间,看似逍遥自在,实则对人生已没有了过多留恋。她虽然与很多男人在一起,但不过是露水情缘,所贪图的不过是片刻温暖。而这一切在醒来时又归于虚无,她最爱的男人和她想要的幸福始终都难以得到。真正将她推入深渊的并不是这一起案子,而是她内心爱的缺失和有情郎的缺席。
面对妙龄少女,诗情横溢又美艳动人,流连花丛的温庭筠肯定也有过心动。他大可以娶她,或者纳她为妾,毕竟他的名声本就不堪。可他更愿意让这段感情纯粹些,他不愿破坏掉如花一般的妙龄少女。却不想他的忘年之交最后如此下场。如果我生君未老,或许这又是另一种结局了。
温庭筠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下面是我分享的温庭筠生平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商山早行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翻译及注释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著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2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3槲(hu):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4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i)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6凫(fu)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7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商山早行创作背景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商山早行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 明代 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诗词作品: 商山早行 诗词作者: 唐代 温庭筠 诗词归类: 初中古诗、写景、思乡
过分水岭原文: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过分水岭翻译及注释翻译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注释 1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2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3潺湲(chan yua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过分水岭鉴赏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温庭筠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 唐代 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具有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的效果。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得同行」的「得」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可以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慇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过分水岭创作背景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
诗词作品: 过分水岭 诗词作者: 唐代 温庭筠 诗词归类: 写水、抒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