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分类作业要求,适用于XXXX区域内的居民住宅区、机团单位、农贸市场与餐饮商业服务网点的生活垃圾收运,不适用医疗、餐厨、建筑、绿化、工业固废等垃圾收运。
基本要求
(一)交通安全
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无事故。环卫作业人员应穿着统一制式环卫工作服,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夜间作业应佩戴反光安全标志。
收运作业不得影响交通通行,禁止占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车道收运作业。垃圾运输车行驶途中,装运工人不得站在垃圾车尾板上。垃圾装运过程中垃圾车应打警示灯,树立雪糕筒。
(二)收运作业
每个临时收运点的垃圾收运时间要进行公布并严格实行,原则上临时收运点的垃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
街道可自行调整本地区垃圾收集运送时间,并减少集中清理的次数,防止短时间内垃圾量剧增;运输车辆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临时收运点,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临时收运点从开始存放垃圾起,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整理现场,并联系协调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车辆在规定时间到达。特殊原因(如:交通管制、车辆事故、恶劣天气等)车辆不能按时收运,车队要提前与临时收运点告知,临时收运点对无故未到的情况要及时报告街道主管部门。
装运工收运作业中推送垃圾容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扬尘污染;爱惜垃圾容器,禁止脚踢、高空抛掷垃圾容器,禁止作业噪音扰民;在作业过程当中,不得赤膊作业,不得穿拖鞋进行作业;
(三)打扫现场
垃圾装载后,垃圾运输车辆人员要监督临时收运点应将桶(箱)归位,并保持桶(箱)干净整洁,将地面打扫干净,做到车走地净。
垃圾中转站设置与管理
1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
2当生活垃圾运输距离超过经济运距且运输量较大时,宜在城市建成区以外设置二次转运站并可跨区域设置。
3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标准
注:(1)表内用地面积不包括垃级分类和堆放作业用地。(2)用地面积中包含沿周边设置的绿化隔离带用地。(3)当选用的用地指标为两个档次的重合部分时,可采用下档次绿化隔离带指标。(4)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l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4.垃圾中转站开放时间:与垃圾收集时间对应,个别因垃圾量大,适当提前和延时开放以留出收运进站和转运时间。
5.垃圾中转站内应有防止粉尘飘散和垃圾飞扬、防污染扩散、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设施,以防止污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6.垃圾中转站内应有除臭设施,并在开放时间保持启用状态。
7.垃圾中转站内外应通风良好,无恶臭,墙壁、窗户及机械部分应无积尘、蛛网、无杂物、干净、整洁、无乱贴、乱画、站内张贴管理规章制度。周围5米内无晾晒衣服、乱牵乱搭等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绿化良好。
8.垃圾中转站应有专人管理,管理员、操作员必须经过安全、操作等相关的职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应保持相对稳定。
9.不得随意改变中转站内所有设施设备的使用功能,不允许堆放私人杂物,站内物品、工具、操作台应有序整洁,保持干净,无污物,码放要整齐,不影响观瞻,不影响车辆进出及操作。
10.如进行垃圾分类,分拣人员应佩戴胸卡上岗,分拣出来的物品按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不得乱堆乱放,中转站管理人员必须对分拣人员加强管理。
11.所有垃圾贮存设备应加盖封闭。垃圾收集车、运输车禁止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应在中转站内卸清全部垃圾。
12.在垃圾卸料、压缩过程中,应启动空气净化系统除臭降尘,确保站内外的空气清新。垃圾转运车辆作业时应控制噪音扰民。
13.装载垃圾时打开排污水阀,离站前检查污水阀是否关闭复位,并保证垃圾箱密封,确保运输途中不发生滴漏、满溢、抛撒。
14.垃圾箱装车过程中箱体离开地面时要对箱体进行清洗,垃圾箱出站后必须对站内进行清洗。
15.集装箱后门要求扣好后钩,上盖一定要盖严,不得有污物及挂物。集装箱要整洁完好,无损坏,定期油饰,遇有重大活动可增加油饰次数。
16.转运作业场地和道路每次作业完毕后,应对设备箱体和水槽进行清掏,做到槽内无垃圾、无积水、无蛆、下水通畅;对站内的卫生进行清扫冲洗,设施设备全方位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地面要用水冲刷尘土,无积水。
17.站内垃圾转运设施、设备应干净、整洁,无积垢、无锈渍,无吊挂垃圾。对转运设施定期保养,及时维护维修,各支点部位每次清除干净,润滑到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8.蚊蝇孳生季节,应每天喷灭蚊灭蝇药物,在可视范围内,基本无蚊蝇。
19.定期对空气净化设备和污水沉淀池进行检查清理,做好日常消毒杀菌工作。
20.收集站和中转站禁止转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严禁进站。
垃圾点管理规范
(一)场地秩序管理
1.场地要求
临时收运点要设置合理,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不压占盲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规范设置
(1)有条件的临时收运点应设置标志牌,公布收运点名称、管理单位、责任人及联系电话、作业时间,标志牌应保持完好、整洁。
(2)应配备冲洗设施。
3.场地秩序
地面应硬底化,垃圾桶与垃圾收集车摆放应整齐,开口方向应统一对外,不得横向占道。垃圾桶(车)文字标识应规范,不得采用手写方式进行标识。不得将破损不堪的垃圾收集车和桶摆放在收运点。
4.场地卫生
临时收运点及周边无刺激性臭味、地面无残留垃圾、无大件物品乱堆放与污水。每个临时收运点必须一天一清洗,确保地面清洁卫生,定期杀菌消毒除四害。
5.分类存放
接收生活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要分类收集,分别存放。大件物品存放要有序摆放,尽快清运。收运容器外面要统一标示,分清类别,不得混装混运。
(二) 收运工具卫生管理
1.收运容器卫生
收运容器表面无明显污渍、积尘。每天清洗,保证容器内壁无积尘、无堆积污垢、无蛆虫。
2.收运容器完好
垃圾容器完好,无破损。垃圾容器应密闭覆盖,确保无超高、超装垃圾,无裸露、暴露垃圾。各临时收运点应根据垃圾日产量合理配置垃圾桶(车)数量。
3.标识规范
垃圾容器应统一文字标识。文字标识应规范,统一编号喷涂,不得采用手写方式进行标识。具体标识为“XXX+所在街站(所)”的拼音首字母。
4.车容车貌
垃圾装运过程中垃圾运输车应保持整洁卫生,运输过程中垃圾覆盖封闭,无超高、超装、超载行为。车身干净,无外挂垃圾,沿途无垃圾漏撒与污水滴漏。
5.禁止事项
禁止使用五类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非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拼)装报废车)收集运输垃圾。
垃圾中转站不是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是用来暂时存放垃圾的地方,垃圾先放在中转站,然后再转运去垃圾处理厂。
收集到的垃圾由专门的垃圾车运到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是完全密封的。垃圾被运到转运站后要进行第一步处理。首先由分类机进行分类,被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对于大体积的垃圾还要进行压缩处理。之后,这些垃圾被分类运走。
从转运站运出的垃圾,有的被运到卫生填埋场,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加盖盖好并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在这些坑中铺有专门的管道和防渗层,用来收集垃圾发酵产生的气体和渗滤液。气体经过燃烧处理,渗滤液一部分经过净化处理成中水,用于清洁垃圾车辆以及地面扬尘,还有部分渗滤液经过过滤后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再排放出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有的垃圾被运到了堆肥厂,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用作了植物的肥料。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了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使垃圾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
扩展资料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的。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资料介绍,在1990年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2%。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垃圾处理才有了不断提高。
1999年,中国设市城市为668座,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个,其中包括不到200个的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处理率634%,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03%。
目前,中国城市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有700多个,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2%。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首先要经过收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虽然2002年中国政府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只占16%。
有,垃圾转运站需要考虑排烟。圾转运站就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垃圾中转站会有烟囱,垃圾转运站的日常运行必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设置烟囱目的是垃圾转运站需要考虑排烟。有了垃圾中转站极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垃圾中转站作为城市生活一种不可或缺的配套,承载着垃圾转移的功能,不仅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反而更有利于生活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城市要发展,配套需跟上。如今,已经建成的垃圾中转站运行良好,给周边居民带来的便捷有目共睹,而需要建设的垃圾中转站却困难重重。作为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尴尬——生活中离不开,但因一定时间段内会产生恶臭气味,大家也都对其心生抵触。
其实,在国家层面对城市垃圾中转站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它范畴于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之下的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现执行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的国家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在2003年12月1日发布实施的,其中第4章第2条的相关规定是,“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辆集中地区。”同时,现执行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自2013年5月1日实施,第4章第2条相关规定指出,“垃圾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t为单位吨,d为单位天)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转运站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宜小于800m2,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装运站。”
所以,垃圾中转站不仅仅是名众的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直接向物业提出意见。
因为根据国家住房建设部出台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中相关规定,独立式的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米,周围应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带。
而对附属式公厕(指依附于大型商场、餐饮场所及其建筑内的公共厕所)没有明确的距离要求。垃圾转运站与相邻建筑间距,根据转运规模的大小规定不同:
1、转运量小于150吨/日,与相邻建筑间距不小于10米。
2、转运量在150-450吨/日之间,与相邻建筑间距不小于15米。
3、转运量大于450吨/日,与相邻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
相关知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乡传统意义的垃圾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效、环保、节能低耗等新概念的要求,因此压缩式垃圾站的推广势在必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以其占地面积小,隐蔽性好,空间结构合理等优势,引领着垃圾中转站行业的发展。
垃圾 中转站的推广和运用,既美化了 环境,又杜绝了 二次污染,减少了蚊蝇的 滋生,提高了车载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垃圾中转站主要作用是为了将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将垃圾体积降低,减少垃圾清运次数。用在垃圾生产地至垃圾处理厂所设的垃圾转运站。
垃圾中转站将垃圾压缩,压缩后体积缩小、密度增大、减少外运次数、降低清运费用。垃圾转运站适用于城镇生活垃圾的储存、压缩和转运,通常可设置在靠近街道及居民生后小区内,是当今生后垃圾处理的理想设备。
垃圾中转站分大型、中型、小型,大型垃圾转运站一般用在城市垃圾收集、中型垃圾转运站可以用在县城、人口较多的乡镇、小型垃圾转运站一般用在乡镇、或较大的村庄。
垃圾中转站用的垃圾压缩设备分为几种不同型号,常见的有四种:地埋水平式、垂直式、移动式、分体式,根据处理垃圾的量的不同,选择的型号不同。
地埋式垃圾压缩机和移动式垃圾压缩机日处理量一般40-80t左右。应用在各公共场所、生活小区、集贸市场、学校、公园、车站、景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不用建垃圾房,减少成本。
垂直式垃圾压缩机日处理量80-100t左右,也用在小型垃圾中转站,常用区域乡镇、县城里、城市片区、或几个社区、小区集中使用。
分体式垃圾压缩机日处理量在150-300t左右,用在中、大型垃圾中转站,应用广泛。
垃圾中转站与建筑物的距离根据垃圾中转量不同规定为8-30米。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垃圾转运站一般在居住区或城市的工业、市政用地中设置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收集车的类型、收集范围和垃圾转运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型转运站每07~1km²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²,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m。
2、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km²设置一座,其用地面积根据日转运量确定。
3、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 占地面积不小于40m²。
规划选址原则
1、垃圾转运站建设宜独立占地;新开发区、工业区、新建大型住宅区、高层楼宇、旧城(村) 改造等区域可考虑附建式;确买无法选地,可考虑选在绿地、山边等区域或建地下式、半地下式。
2、垃圾转运站建设应按规划人口、人均垃圾产生量、垃圾站转运能力等条件设置。
3、垃圾转运站选址应充分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各项污染指标应达到相应环保要求。
4、垃圾转运站应方便接电、通水、交通;应设置三相动力线路,每个厢体用电功率25 千瓦; 每个站需配15 寸水表;进站路宽≥8m,入厕人行通道应与入站小型机动车或手推车通道分开。
5、应尽可能远离民居,与居民区住宅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
6、应便于连接市政污水管网,排污管直径应≥300mm;站内应采用暗管排放渗漏液,站内排放管直径应≥200mm。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