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沙姆巴拉洞穴来历:
1938年,希姆莱奉命派遣以博物学家恩斯特·塞弗尔和人类学家布鲁诺·贝尔格为首的“德国党卫军塞弗尔考察队”奔赴西藏,这支队伍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植物学家、昆虫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这些纳粹分子拍摄的纪录片《西藏秘密》显示,他们受到了不了解他们目的的当地领主的款待。但是,这群心怀叵测的党卫军成员并没有忘记他们此行的任务。贝尔格测量了很多西藏人头部的尺寸,并将这些人的头发与其他人种的头发样本进行比对;他们还通过被测者眼球的颜色来判断其种族纯净程度;为保留数据,这些纳粹分子用生石膏对十几个藏族人进行了面部和手的翻模,制作了这些人头部、脸部、耳朵和手的石膏模型。
这次考察中,队员们还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有一个名叫沙姆巴拉的洞穴,据说那里隐藏着蕴含无穷能量的“地球轴心”,谁能找到它,就可以得到一种生物场的保护,做到“刀枪不入”,并能够任意控制时间和事件的变化。1939年8月,考察队回到德国,受到希姆莱的热烈欢迎。希姆莱向塞弗尔颁发了“党卫军荣誉剑”。1943年1月,纳粹在慕尼黑大学设立了以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的名字命名的考古与人类学学院———斯文·赫定学院,塞弗尔经希姆莱推荐,被任命为首任院长。与塞弗尔同行的贝尔格也被希姆莱提升为党卫军高级军官。由此可见,纳粹分子的第一次西藏探险活动,受到了纳粹高层的充分肯定。
1941年12月底,在苏联战场上的德国军队以损失50万人、1300辆坦克、2500门火炮的沉重代价,在莫斯科会战中遭到惨败。同年冬,百万德军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陷入被动。面对些坏消息,希特勒和他的总参谋部一筹莫展。
此时,希姆莱也在为如何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处境冥思苦想。他一方面组织江湖术士通过在大西洋地图上悬挂吊锤的荒唐办法,来寻找盟军舰队。另一方面,他想到了那个在遥远东方的“地球轴心”。此后,希姆莱面见希特勒,提出派遣一支特别行动小分队,前往西藏沙姆巴拉洞穴,找到那个能够控制全世界的“地球轴心”,然后派数千名空降兵到那里,打造一个“不死军团”;与此同时,可以颠倒“地球轴心”,使德国回到1939年,改正当初犯下的错误,重新发动战争。为此,希姆莱与希特勒密谈了6个小时,还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2000页的报告,其中的一张地图标出了沙姆巴拉的大体位置。 后来,才有了西藏沙姆巴拉洞穴的说法。
(另外,1938年,德国登陆南极,详尽的考察了南极大陆的地理、水文资料,其实这次南极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传说中的“雅利安地下城”遗迹。)!
我觉得,西藏沙姆巴拉洞穴是德国纳粹分子凭传说(或主观臆想)造出来的东西,有他的军事、政治目的,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他们不是还跑到南极找“雅利安地下城”了吗?现在看来,很荒诞!
有个传说:大家要知道现在很流行的小说《藏地密码》里写的要去寻找的帕巴拉神庙就在沙姆巴拉洞穴的入口处,好像据说现在已经给人找到,给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住,现在是高度机密,据说此洞有大量宝藏文物,和些很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还有洞穴一直通向南极,好像连接这当时纳粹在南极建的秘密基地雅利安城,但那个地方早已在一九五几年的美军和苏联的低空核试验给毁了。也很可笑吧。
目前,有人说沙姆巴拉洞穴在山南,有人说在林芝,等等。实际上它是找不到的,有人说他找到了,肯定是假的,别有用心。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16年,听到的西藏各种各样的传说太多了,有几样是真的?如果“地球轴心”真的在中国,那是好事啊,早就宣传了几十年了!
兄弟,请相信,它不是真的。有人说有,请他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全世界的媒体一天就可以把他捧成明星!
楼兰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多数人的心中,她很神秘,宛如一个尚未谋面、且天隔一方的恋人。爱恋的感觉总是过于美好,那种浓浓的暖意、飘忽不定的相思,时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欲说还休。但凡喜欢浪漫的人,对楼兰的印象大抵如此,而与恋人相会的渴望就是邂逅楼兰的冲动。
历史留给现实中的楼兰
1980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楼兰的墓葬群发掘出一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女性木乃伊。该干尸衣饰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高鼻深目,娟秀的脸庞隐约透露着白种人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后来被命名的“楼兰美女”,一个让我们最能感受到楼兰真切的存在。如果有幸见过楼兰美女的复原图,我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清新脱俗的美丽,应该还有深深的震撼。
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长河中,300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对楼兰美女的惊鸿一瞥,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记忆。一个瞬间,却成永恒。然而,我们所得到的楼兰,除了史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剩下的仅此而已,不能不说是一种凄美的遗憾 。因为,早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楼兰就迎来了第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就是以考古之名行盗窃之实的瑞典探险队。
瑞典探险队的头目叫斯文赫定,他对我国文物的劫掠,丝毫不逊色于那个“盗空敦煌莫高窟”的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至于斯文赫定从楼兰古城挖走多少文物已经难以计数,总之他搬走了楼兰人所有的、完整的生活画卷。在《亚洲腹地放行记》中,斯文赫定用深情的语言描述到:“这一定是1500年前,这座古城的最后一位居民在离开家时所开的门!”
显然,在楼兰古国消失的1500年后,斯文赫定俨然把自己当成楼兰的“主人”。但他既不是唯一的一位,也不是最后的一位。继斯文赫定之后的1905到1909年之间,先后有美国亨廷顿探险队、英国斯坦因探险队、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疯涌“造访”楼兰。他们无不空手而来,满载而归,致使楼兰古城“人去楼空”,只有那些无法搬移的残垣断壁矗立在漫漫的黄沙之中。
楼兰是个什么地方
最初的楼兰位于孔雀河上游,罗布泊北岸,是一个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野兽成群的绿州。当时,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均从北向南注入罗布泊。因此,罗布泊的最大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2000平方公里,而楼兰人就曾在烟波浩渺的湖上打渔,于岸边丛林狩猎,世代繁衍生息。而这一画面应该定格于4700年之前。显然,楼兰曾经是一个“世外桃源”。
20世纪初,罗布泊还有500平方公里的水域,到了70年代已经完全干涸。而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成为生命的禁区。有人把罗布泊比作塔里木盆地忧伤的眼睛,但眼睛里已经看不到一滴泪水,然而,我们却在还能在眼睛里看到楼兰的影子。所以,当穿越历史时间,我们可以邂逅楼兰,回到现实,楼兰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楼兰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多数人的心中,她很神秘,宛如一个尚未谋面、且天各一方的恋人。爱恋的感觉总是过于美好,那种浓浓的暖意、飘忽不定的相思,时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欲说还休。但凡喜欢浪漫的人,对楼兰的印象大抵如此,而与恋人相会的渴望就是邂逅楼兰的冲动。
历史留给现实中的楼兰
1980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楼兰的墓葬群发掘出一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女性木乃伊。该干尸衣饰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高鼻深目,娟秀的脸庞隐约透露着白种人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后来被命名的“楼兰美女”,一个让我们最能感受到楼兰真切的存在。如果有幸见过楼兰美女的复原图,我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清新脱俗的美丽,应该还有深深的震撼。
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长河中,300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对楼兰美女的惊鸿一瞥,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记忆。一个瞬间,却成永恒。然而,我们所得到的楼兰,除了史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剩下的仅此而已,不能不说是一种凄美的遗憾 。因为,早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楼兰就迎来了第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就是以考古之名行盗窃之实的瑞典探险队。
瑞典探险队的头目叫斯文·赫定,他对我国文物的劫掠,丝毫不逊色于那个“盗空敦煌莫高窟”的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至于斯文·赫定从楼兰古城挖走多少文物已经难已计数,总之他搬走了楼兰人所有的、完整的生活画卷。在《亚洲腹地放行记》中,斯文·赫定用深情的语言描述道:“这一定是1500年前,这座古城的最后一位居民在离开家时所开的门!”
斯文·赫定
显然,在楼兰古国消失的1500年后,斯文·赫定俨然把自己当成楼兰的“主人”。但他既不是唯一的一位,也不是最后的一位。继斯文·赫定之后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宣统元年(1909年)之间,先后有美国亨廷顿探险队、英国斯坦因探险队、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疯涌“造访”楼兰。他们无不空手而来,满载而归,致使楼兰古城“人去楼空”,只有那些无法搬移的残垣断壁矗立在漫漫的黄沙之中。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破楼兰
“破”在这里的意思是攻破、进攻的意思,说明楼兰与中原的关系很复杂。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西汉之前还没有见著中原史书。匈奴崛起之后,武力征服西域各国,日逐王设僮仆都尉,楼兰沦为匈奴“奴仆”。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曾经被匈奴赶走的月氏国,打算夹击匈奴。当张骞使团经过楼兰时,受到匈奴、楼兰、姑师等国的联合阻截,致使张骞被扣押十余年。后来,张骞虽然逃脱匈奴的羁押,辗转来到月氏国,但新任的月氏王已经不复当年先辈之勇,不愿卷入汉朝同匈奴的纷争,致使汉武帝的计划无疾而终。当张骞返回汉朝时,汉武帝已经将匈奴赶出河南地(河套平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阶段性胜利。
张骞
然而,张骞第一出使西域并非一无所获,他不仅成为大汉王朝认识西域的一双眼睛,而且对于匈奴人的风土人情、军事部署、战术运用、地形地貌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正是由于接下来张骞可以作为军事向导,所以汉朝在河西之战中取得优势胜利。当汉朝控制河西走廊之后,中原同西域及中亚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起来,于是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而楼兰正好处于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结果在匈奴的唆使下,楼兰沦为了破坏丝绸之路畅通的工具,因此同汉朝的恩怨纠葛就此开始。
楼兰对抗汉朝,如同蚍蜉撼大树,并非情愿,无奈受制于匈奴的逼迫。不过,随着汉朝对西域的控制,以及匈奴势力的衰减,楼兰最终彻底归顺汉朝,并且更名为鄯善。东汉时期,班勇继父亲班超之后,继续于楼兰屯田驻守。而就在此时,楼兰的生态环境开始出现恶化。最终,河流改道,风沙骤起,楼兰古城被沙漠吞没。
东晋时期,楼兰人被迫离开家园,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南北朝时,鄯善国被丁零人所灭。至此,楼兰正式以国家形式灭亡。隋唐时期,原丝绸之路故道被新开辟的伊吾大道代替(安西到哈密路线),所以楼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到了唐朝后期,就连史书上也没有了楼兰的一席之地。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们对楼兰的“叫嚣”,但凡唐朝那几位著名诗人,差不多都写过关于楼兰的诗句。而他们的诗中无一都是对楼兰“不怀好意”,比如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有喝了酒就诗兴大发的李白“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等等,类似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
为什么要“破”楼兰?其实,一来是诗人托物言志,抒发驻守边塞的情怀;另外就是楼兰的名气之大,贯穿数百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西部边关民族的代号。而真正的楼兰,恐怕这些诗人很少有人能见识得到。
楼兰是个什么地方
最初的楼兰位于孔雀河上游,罗布泊北岸,是一个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野兽成群的绿州。当时,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均从北向南注入罗布泊。因此,罗布泊的最大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2000平方公里,而楼兰人就曾在烟波浩渺的湖上打渔,于岸边丛林狩猎,世代繁衍生息。而这一画面应该定格于4700年之前。显然,楼兰曾经是一个“世外桃源”。
20世纪初,罗布泊还有500平方公里的水域,到了70年代已经完全干涸。而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成为生命的禁区。有人把罗布泊比作塔里木盆地忧伤的眼睛,但眼睛里已经看不到一滴泪水,然而,我们却在还能在眼睛里看到楼兰的影子。所以,当穿越历史时间,我们可以邂逅楼兰,回到现实,楼兰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