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问题

梁祝的问题,第1张

检举http://wwwyinyue123com/musiclibphpsorttype=uploadtime&pagenum=237&page=1

%MUSE2

T: 梁祝

T:

T: 本曲只作演奏用

C: _____________

C: |佚名 |曲 |

C: |———-——|

C: |杨柳 |录入 |

C: |————-—|

M: 4/4

L: 2/4

Q: 1/4=45

K: G

V:1 style=jianpu play=1 instrument=0 volumn=127

V:2 style=jianpu play=1 instrument=0 volumn=127

[V: 1]

E/ G3///A///|c3///d/// A///c///G//|g3///c'/// a///g///e///g///|d4//|

d//d///e/// B//A//|G3///A/// c//d//|E//c// A///G///A///c///|G4//|

e3///g/// B//d//|A///c///(G// G/)|E///G///E// G3////A////B///d///|A3// G///A///|

c3///d/// g//e//|d//e///d/// c//A///G///|E/c/|A3////c////A///G/// E///G///A///c///|

(G2/|G2/)|

E/ G3///A///|c3///d/// A///c///G//|g3///c'/// a///g///e///g///|d4//|

d//d///e/// B//A//|G3///A/// c//d//|E//c// A///G///A///c///|G4//|

e3///g/// B//d//|A///c///(G// G/)|E///G///E// G3////A////B///d///|A3// G///A///|

c3///d/// g//e//|d//e///d/// c//A///G///|E/c/|A3////c////A///G/// E///G///A///c///|

(G2/|G2/)||

[V:2]

C,,///G,,///C,///E,/// G,///C///G,///E,///|A,,///E,,///A,,///C,/// E,///A,///E,///C,///|C,,///G,,///C,///E,/// G,///C///G,///E,///|G,,///D,,///G,,///B,,/// D,///G,///D,///B,,///|

C,,///G,,///C,///E,/// G,///C///G,///E,///|G,,///D,,///G,,///B,,/// D,///G,///D,///B,,///|A,,///E,,///A,,///C,/// E,///A,///E,///C,///|G,,///D,,///G,,///B,,/// D,///G,///D,///B,,///|

E,,///G,,///B,,///E,/// G,,///B,,///D,///E,///|A,,///C,///E,///G,/// A,///C///G,//|C,,///G,,///C,///E,/// G,///C///G,///E,///|A,,///E,,///A,,///C,/// E,///A,///E,///C,///|

A,,///E,,///A,,///C,/// C,///E,///G,///A,///|F,,///A,,///D,///F,/// A,,///C,///E,///G,///|C,,///G,,///C,///E,/// G,///C///G,///E,///|A,,///E,,///A,,///C,/// E,///A,///E,///C,///|

G,,///C,///E,///G,/// C,///E,///G,///C///|E,////G,////C////E////G,////C////E////G//// C////E////G////c////E////G////c////e////|

C,,///G,,///C,///E,/// G,///C///G,///E,///|A,,///E,,///A,,///C,/// E,///A,///E,///C,///|C,,///G,,///C,///E,/// G,///C///G,///E,///|G,,///D,,///G,,///B,,/// D,///G,///D,///B,,///|

C,,///G,,///C,///E,/// G,///C///G,///E,///|G,,///D,,///G,,///B,,/// D,///G,///D,///B,,///|A,,///E,,///A,,///C,/// E,///A,///E,///C,///|G,,///D,,///G,,///B,,/// D,///G,///D,///B,,///|

E,,///G,,///B,,///E,/// G,,///B,,///D,///E,///|A,,///C,///E,///G,/// A,///C///G,//|C,,///G,,///C,///E,/// G,///C///G,///E,///|A,,///E,,///A,,///C,/// E,///A,///E,///C,///|

A,,///E,,///A,,///C,/// C,///E,///G,///A,///|F,,///A,,///D,///F,/// A,,///C,///E,///G,///|C,,///G,,///C,///E,/// G,///C///G,///E,///|A,,///E,,///A,,///C,/// E,///A,///E,///C,///|

G,,///C,///E,///G,/// C,///E,///G,///C///|E,////G,////C////E////G,////C////E////G//// C////E////G////c////E////G////c////e////|

c////e////g////c'//// c///e///g///c'///||

--------------------------

:化 蝶

T:《梁山伯祝英台》主题曲

T: 手风琴演奏曲

C: 何占豪 陈 刚

C: 姜 杰移植

C: 输入:易 喆

I:委婉 深情地

M: 4/4

L: 1/4

Q:1/4=60

K: G

V:1 style=staff play=1 instrument=21 volumn=64

[V: 1](B,D3/4E// G3/4A// E//G//D/ )|(d3/4g// e//d//B//d// A2)|(A3/4B// F/E/ D3/4E// G/A/ )|(B,/G/ E//D//E//G// D2)|(B3/4d// F/A/ E//G//(D/ D))|(B,//D//B,/ D//E//F//A// E3/2)(D//E// |G3/4A// d/B/ A/B//A// G/E//D// )|B,G(E3/8G1/8E//D// B,//D//E//G// )|dz/ b//d'// a//b//a//g// f/e/ |d2z2|z2d3/4g// e//d//B//d// |A2z2|z2z/ (G/ E//D//E//G// |D2)z2|z2z/ (B,/D/E/ |G)zzz|z4|zz/ ([g//b//][a//d'//] [e//a//][g//b//][e//a//][d//g//] [d/f/][B/e/] |!$f'MAESTRO'$s'40'$in$bn$un\185![A2d2])z2|]

[V: 2]

[K:bass]z4|z2(d3/4g// e//d//B//d// |A2)z2|z2z/ (G/ E//D//E//G// |D2)z2|z2z/ (B/ d/e/ |G2A2|(B2)c^c|d3/2)z/ zz|(B,D3/4E// G3/4A// E//G//D/ )|(d3/4g// e//d//B//d// A2)|(A3/4B// F/E/ D3/4E// G/A/ )|(B,/G/ E//D//E//G// D2)|(B3/4d// F/A/ E//G//(D/ D))|(B,//D//B,/ D//E//F//A// E3/2)(D//E// |G3/4A// d/B/ A/B//A// G/E//D// )|B,GE3/8G1/8E//(D// B,//D//E//G// |D2)"渐慢 rit"z2|!$f'MAESTRO'$s'40'$in$bn$un\185!!$f'MAESTRO'$s'40'$in$bn$un\185!z4|]

-----------------------

T: 《梁祝》主题

M: 4/4

L: 1/8

K: C

I:(2 6弦)

C:王志伟改骗

V: 1 style=jianpu

[V: 1]

|:E2G>-A c>-d (A/c/G)|g>-c' (a/g/e/g/)d4|dd/-e/ {d}B-A G>-A c-d|E-c (A/G/A/c/)G4|

W:柔和而富于表情地

e>-g B-d A/-c/G-G2-|E/>(G/E G/)>(A/B/d/) (A3G/A/)|c-d g-e (de/d/) (cA/G/)|

E2c2 (A/>c/A/G/) (E/G/A/c/)|G3 (E/G/ D/E/D/C/ B,A,):|

M:2/4

E2G-A|{A}c>-d {c}A-G|{e}g4|a2c'-e|(de/g/) (cB/A/)|{c}d4|d(d2e/g/)|G2{B}d-B|A2zB/-d/|

W:慢板 惋惜地

AA ZE/-G/|AA Zc|A>c d-g|(ed/e/) B-A|G{e}g2a/-c'/|g4|(ga/c'/) (a/g/e)|d3-e|d>-g (e/g/e/d/)|c>(e/ d/e/d/B/|

A){B}(d BA)|G3(A/c/|G/A/F/E/ D/C/D/E/|G3)(A,/C/|G,/A,/F,/E,/ D,/C,/D,/E,/|G,4)|

(g2ac')|(c3{d}B)|A-a g-e|d4|d2e-g|G3-A|G>-A B-d|A4|A-a g-e|d4|A-a (g/a/g/e/)|d4|

d(d eg)|c>-d A-G|(E/>G/E/G/) (A/G/A/c/)|G,4|

M: 4/4

E2G>-A/ c-d (A/c/G)|g>-c' (a/g/e/g/ )d4|dd/-e/ {d}B-A G>-A c-d|E-c (A/G/A/c/)G4|

W:充满幻想的

e>-g B-d A/-c/G-G2-|E/>(G/E G/)>(A/B/d/) (A3G/A/)|c-d g-e (de/d/) (cA/G/)|

E2c2 (A/>c/A/G/) (E/G/A/c/)|G4G(G/E/ D/E/G/D/|E3G) (Ad BA|G3)(A cA ge|

de/g/ dc) (A/c/G/A/ d/c/B/A/|G4)G-E G-d|c3-E {E}G3A|G>-A d-B A-{B}d B-A|G8|g4z4|

--------------------------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李世济曾在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时上演此剧。

芗剧传统剧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编剧,源出“锦歌”唱本。剧本保留了“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几乎每一场都有大段独唱或对唱。其中“英台哭灵二十四拜”最为突出,一百多句唱词缠绵悱恻,曲牌使用了芗剧的所有哭调,一拜一调,连接紧密和谐,组成了类似曲牌联缀体的成套唱腔。在“安童买菜宴山伯”、“楼台宴请十二盘”等出中,从菜名、菜谱到俗例、俗语都来自闽南特有的民情风俗。“讨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丝、割裤带寄赠,也属闽南风俗。全剧情节不同于其他剧种。如英台无父而有母张氏,马俊也同在杭城求学,无“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见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着重表现英台奔丧哭灵。幕表戏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狱见证前身”、“还魂生子征番”等情节,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尽情倾吐了梁山伯爱、恨、恋、怨的复杂心情。1978年岁陈德根根据邵江海本、台湾歌仔戏和越剧演出本综合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漳州市芗剧团演出,在一个剧场曾连续上演三百场。1979年,钱天真、洪彩莲分别扮演祝英台、梁山伯,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

另外,豫剧、评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

近年来有两台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剧目引起争议。一台由沈阳京剧院迟小秋和朱强主演,一台是杭州越剧团排演。这两台新戏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主题开掘,特别在舞台的呈现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传统般的“跳跃”,由于演出场次不多,范围也不广,笔者无缘窥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评论,只就所见到过的迟小秋的“哭坟”一折说几句当时的观感。这一折戏给我的整体感觉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编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忆部分的唱腔设计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开始几句有些“绕”,听起来不顺。

近年,浙江越剧团的傅派传人陈艺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坟”和“化蝶”两场。

总之,经典就是经典,仿佛有演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意韵,道不完的感叹。

还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足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莉叶故事媲美。有人声称,它是中国古典悲剧的颠峰,最完美地表达了东方男女的纯洁忠贞的情感。这个立场就是数百年以来梁祝故事阐释的主流。

梁祝传奇始见于唐代的《十道志》和《宣室志》等,尽管文字比较简略,但五官眉目都已成型。而更为详尽地叙述其细枝末节的,当推清代俞樾《茶香室四钞》援引的《祝英台小传》,它这样告诉我们说,东晋时代有个女子祝英台,小名九娘,出身于浙江上虞富家,“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想要为她择偶,她却推辞说,女儿应当出外游学,去寻找真正的贤士。于是就改扮男妆,自称“九官”,云游江湖,路上遇到会稽(今绍兴)人氏梁山伯,惺惺相惜,于是一同到江苏宜兴善权山的碧藓岩下搭建书房,刻苦读书,同居同睡长达三年之久,而梁竟不知道祝是个女子。分手时,祝英台嘱咐梁山伯,要他务必在指定日子里来家里赴约,他会告知父母,把自己的妹妹“九娘”嫁他,这其实就是以身相许的秘密承诺。

但梁山伯却因家贫自卑,不敢前往,拖过了约定的日期。于是祝英台父母就跟富豪马家订下女儿的婚事。后来梁山伯当了鄞县的县长,赴任时途经祝家,查询“九官”这个人,家僮回答说,家里只有“九娘”,并没有“九官”这个人。梁山伯这才惊悟,便以同学友情为由,恳求相见。英台以罗扇遮面,出来作了一揖,仅此而已。梁山伯追悔莫及,思念成疾,竟然不久就病死在任上。

《小传》进而描述说,第二年英台出嫁马家,下令水手绕道前往梁山伯的墓地凭吊。抵达时风涛大作。英台在山伯墓前失声痛哭,大地忽然裂开,英台坠入墓穴,外面仅留下她的衣裙,却也化作蝴蝶飞散而去。宰相谢安听说了这个故事,上奏朝廷,皇帝感念英台的忠贞情爱,封她为“义妇”。如今山上杜鹃花盛开的时候,常有大碟双飞不去,相传是两人的灵魂所化,所以世人称这种大蝶为祝英台。明代陈仁锡的《潜确类书》称,南齐建元二年,当地人在当年读书的老宅上建了“碧藓庵”,刻有“祝英台读书处”字样,来纪念这个不同凡响的女性。至此,梁祝悲剧变得情节曲折,委婉动人,已大致完成了其叙事结构的发育过程。

同性恋语法下的梁祝传奇

然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并不是寻常的 “男欢女爱”。尽管祝英台爱上梁山伯,确乎是女人对男人的传统爱慕,无须大惊小怪,但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却是大有蹊跷,很值得我们细加玩味。十五年前我就曾撰文,指认它是经过伪饰的同性恋范例,显示了中国同性恋文化和美学的基本特征,但这一长期流传于吴越乃至长江流域的悲剧,同时也是话语误读(或掩蔽)的一个范例。从被言说和传播起,直到在越剧中扩充与定型,“梁祝”一直遭到异性恋话语的阐释,以致它的真实语义被长期歪曲,并且以后还将被继续歪曲下去。

梁祝故事之所以遭到误读,乃是由于其主要角色是一对男女。消除这一语误的方式,就是运用同性恋语法对文本展开重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梁祝”文本的入口,伫立着梁山伯的英俊身影,他正形单影只地行走于访学的道路,这时,另一个出门访学的婀娜“男子”(由祝英台假扮)出现在他孤寂的视界里。这个陌路相逢的“男子”用“他”的秀丽、娇羞和温柔,点燃了梁山伯的情火,促使他以“友谊”的名义与之同行乃至结庐共居。他们同宿一室,朝夕相处,感情日益深厚,而梁则在等待一个感情出击的适当时机。

祝英台化妆成男子后究竟是怎样的形象,这点可以从越剧《梁祝》中获得启示。由女演员扮演的祝英台,尽管一身文士装束,却依旧是眉黛含春,从骨头里散发出女人的妩媚。但不同寻常迹象在于,这种“娘娘腔”不但没有触发梁山伯的反感,反而令他对前者产生了一段非凡的“友情”。

祝英台并未意识到梁的“友情”中所隐含的特殊意味。她私下爱慕着梁,以为只要她还原为女妆,梁一定会加倍欣喜和娶她为妻。在分别之际,她含蓄地向梁山伯发出了隆重邀请,希望他能准时到家里迎聘她的妹妹(她本人的一个代码) “九娘”。这是一个旧时代女子向男人所发出的暧昧而动人的呼吁。

然而,梁山伯并并未如期赴约。他事后对人辩解说,因为家境贫寒,无钱置办聘礼和婚仪。这显然是一种推脱之辞。而更符合逻辑的推断是:他对娶一个女人没有任何兴趣。他仅仅喜爱哥哥“九官”而已。为避免“娶亲”造成的“麻烦”,他压抑下了与祝英台重逢的强烈渴望。他的计划是先拖过下聘礼的约期,使婚姻成为不可能,然后再登门造访,以了却对祝英台的无限思念。但这一举动严重打击了祝英台。她的父母不容许女儿继续为一个贫穷弟子耗费青春,决定将其许配给富豪马家。祝英台找不到任何理由推诿,只能应允这种父母之命。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双双“觉醒”

此后的事件发展变得越来越富于戏剧性。当梁山伯在赴宁波当官途中专门前往探视祝英台时,家童声称府上只有“九娘”而没有“九官”,这使梁猛然意识到他犯了一生中最严重的错误——爱上了一个真正的女子。震惊之余,他要求亲眼见一下祝,以证实家僮的说法。祝英台用罗扇遮着脸腮,出来向他袅袅作了一揖。梁又惊又怒,以为受了莫大的欺骗——这个女人,竟然伪装成男子欺骗他,把他置为感情的掌上玩物!这再度证实了世上女人的险恶。然而,祝的妩媚形象却继续纠缠和折磨着梁,使之无法从往事的甜蜜追忆和残酷现实中摆脱出来。尽管担任县令符合他大济苍生的理想,但致命的精神楚痛,最终竟把他推向了病魔、伤痛和死亡。

惊悉梁山伯病逝的噩耗,祝英台最初的反应是难以言喻的悲伤和悔恨。她把梁见到她“真身”时又惊又怒的情形,当作梁热恋和追悔的证据。她后悔当初未能及时揭破自己的性别,以致对他心灵造成了无可挽救的致命打击。但这时一些有关梁山伯同性恋的风闻可能已经断续传来。她半信半疑,亦悲亦恼,心情复杂地踏上了出嫁的道路。

为证实民间的传言,她下令船夫专门绕道清道山,并以风浪太大为由停船靠岸,然后只身前去祭扫梁墓。从这时到她“自杀”为止,其间一定发生了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使她最终了解到梁山伯对她的感情的真正实质。她意识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欺骗和羞辱:她对梁山泊的爱情,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而已。

在梁祝事件的结尾,祝英台肯定是以“失踪”方式离开我们的。她绝望地留下自己的“绣裙”,并再度改换男装,向一个我们无法知晓的地点逃亡,从此隐名埋姓,下落不明。

为了对祝英台的失踪找到一种合理解释,作为地方富豪的马家可谓费尽了心思。他们编造大地(墓室)裂开,祝台跌入殉葬的情节,以瞒天过海,欺骗世人。就连国家官员和皇帝都对此深信不疑。在真假奇迹相混的东晋时代,人们可以轻信一切奇怪的事情。我不想对此有所物议。我所惊讶只是,尽管这宗案件破绽百出,但经过近千年的探询和阐释,却至今都没有人对此提出必要的异议。

“蝶恋花”还是“蝶恋蝶”

在梁祝悲剧的结尾,出现了双飞不散的大蝶。据冯梦龙《情史》记载,祝英台死后,她的家人在墓前焚毁她遗留的衣物,那些衣服竟在火焰里化成了蝴蝶。当地人称黄蝶为梁山伯,黑蝶为祝英台。这再度向我们显示了“梁祝”故事的同性恋语义。

《岭南异物志》记载说,南海有一种巨型蝴蝶,形状大如船帆,除去翅膀和脚足,还有八十斤重,味道极其鲜美。这种超级肉蝶如今早已销声匿迹,而人们所看见的蝴蝶,只是纤弱而美丽的鳞翅目昆虫而已,它象征着人类的自由与欢乐,以及对美丽事物的贪恋。它同时也是男性爱情的奇异代码。此外,蝴蝶和花(“蝶恋花”)还是男女爱情的对偶象征。

对于蝴蝶的哲思,最早出现在庄周的寓言里。正是道家大师第一次揭示了这种昆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他们可以在梦的无意识状态中互相转化。庄周的蝴蝶梦表达了物体间界限的消解。《搜神记》(《太平寰宇记》所引之版本)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宗化蝶奇案,发生在战国时代的齐国。当时的昏君宋康王,霸占了手下官员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含愤自杀,而他的妻子也从青陵台(今山东郓城)上跃下自尽,宋康王的侍卫急忙去拉她的衣裙,不料那些碎片随之化成了美丽的蝴蝶。

梁祝故事似乎是何氏悲剧的某种延展,但其语义却大相径庭。我们发现,蝴蝶的蛹变过程是意味深长的,它从圆筒形或纺锤形的蛹里羽化而出,暗示着“女人”(幼虫期的毛虫)蜕变成了“男人”。祝英台的蝶化(男化),无疑就是针对梁山伯的情感承诺,即在经过性取向的转变之后,祝最终实现了他对于梁的非凡爱情。这是男同性恋者所期待的伟大时刻。蝴蝶在那个短瞬的时刻里脱颖而出,身上布满彩虹般的图案,在花丛里翩然起舞,变得仪态万方,光华照人。在生命形态的最终阶段,它向我们展示了其最灿烂的容貌。

蝴蝶与花的关系,暗喻着男人对女人的爱情,但一对蝴蝶间的关系却是截然不同的,它要演绎的只能是两个男子间的爱情。这种情感无疑是难以启齿的。尽管东晋的宫廷和士大夫社群中流行“男同志”之风,但在一个儒学日益昌盛的时代,要完成对它的叙事,仍然必须借助转喻、双关和借代等修辞技巧。它的语义被含蓄地书写在比翼双飞的蝴蝶里,变成一个秘不可宣的哑谜,留待聪明的世人以解读。

这就是“化蝶”在整个梁祝叙事中的核心价值。我不知道这个完美的结局究竟是什么人的杰作,但它无疑是整个传说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躲藏在故事尾部,向我们揭示了整个悲剧的真正本质。

越剧的“女同志美学”

在结构和元素没有受到任何毁坏的前提下,仅仅变换了一种密码,我们就获得了有关梁祝故事的全新版本。这与其说是一次标新立异的阐释行为,不如说是对梁祝故事的语义还原。正是这样的民间话语为近代戏曲提供了不朽的源泉,使它充满着某种迷离的异常情调,并且让那些寻常的情感文本黯然失色。

尽管有过京剧(《英台抗婚》)、川剧(《柳荫记》)等各种梨园样式,但置身于江南民间同性恋的家园,越剧才是讲述梁祝悲剧的最佳曲种。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以后又重新整理上演,在1952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演员一等奖等,倍得殊荣。1953年,该剧又被拍成首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此完全确立了越剧阐释梁祝的威权地位。

梁祝故事与越剧与的这种亲缘,还因为其演员都由女性担纲。从“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到“化蝶双飞”,一群美丽女子演出着男女众生的痴情故事,圆润婉转的舞蹈、软侬香甜的唱白、低回悠扬的丝竹,把被水乡环绕的戏台转换成了纯粹的女儿国度。“文革”企图改造越剧,强迫其纳入男性演员,但其结果竟然完全一样――所有男角都散发出女性的妩媚光辉。甚至连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都不可阻挡地洋溢着女性般纤细柔软的情调。

越剧的“功绩”就是从一个隐秘的角度改造了梁祝故事,把这一“男同志”的哀歌,悄然置换成“女同志”的情感圣剧。梁山伯看起来不是一个男性,而更像是“女同志”中扮演主动角色的T角,“他”逾越了男权文化的界限,书写着民族同性恋美学的瑰丽篇章。在前总理周恩来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情探》、《追鱼》和《碧玉簪》的不倦打造,越剧已经逼近这种美学的核心。

然而,真正重要的事物也许并不在戏台之上,而是在戏台的四周。一方面是戏曲演员的言说影响了观众的言说(倾听)方式,一方面是观众对戏曲话语的强有力的设定,这场围绕舞台所展开的对话是没有边界和终结的,但支配戏曲语法的终级之手肯定不是表演者,而是那些脸庞隐没在黑暗中的民众,他们的趣味支配了戏曲。在民众的指引下,越剧沿着同性恋的方向胜利前进,达到了它们在上世纪中叶的高潮。(作者:朱大可,原载《南方都市报》)

参考资料:

百度上查的,建议你以后都到百度查,那儿都有

豫剧《拷红》别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豫剧《拷红》是豫剧常香玉大师的代表剧目之一,和《白蛇传·断桥》《花木兰》并称为“红白花”,代表了豫剧常派声腔艺术的骄人成就。《拷红》全剧分《绣楼》《书馆》《约会》《拷红》四场演出。

《西厢记》是描绘"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拷红》又是《西厢记》全剧中最经典的一段,主要情节是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生,事后为崔老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以理服人,最后老夫人实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促成了两人美好姻缘,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豫剧《拷红》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题材来自于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据说《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有据可查。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今焦作市博爱县)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拷红》通过对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为争取婚姻自由、自主结合的爱情故事演绎,表达了对古代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的认识、追求美好爱情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民主和谐社会,仍有着较强的积极作用!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主要内容:

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

白、青被子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扩展资料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

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1

 秋已经去了,又来了冬。绿叶不见了,只剩下枯瘦的树干。心还在吗?

 这个冬季来的些许有点早。我的思绪很多还停留在秋日夕阳的梦里,反反复复的似不愿清醒,终日迷迷糊糊的过在萧瑟的冬天里。别过的往事,再去寻找,谈何容易?

 荒野一片静寂,远处仍有炊烟,因为这是早晨,在这千百年不变的尘世里,留下的这一抹美丽,在多久的将来,终将消失的无影无踪,无迹可寻。草,全部成了荒草,干枯的让人不敢相信,曾经的它是那样充满着生机。小河的水碧绿的冒着寒气,河里的水藻哦,似躲在了水里,仿佛它也知道似的,这是寒冷的冬季。

 我总感觉自己孤零零的,是那么的漫无目的。很冷,穿再多的衣服,却温暖不了孤寂的心。如果可以,我愿化成清风随意飘然而去;如果可以,我愿做一只水藻,躲在冷冰冰的水里,虽然我不知道它是否是在孤寂。

 淡定一下思绪,平静一下心情,漠然的望着天际,也许冬季的天空也时常有云飘去,可云来与去,如浮萍的聚与散,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我却不能忘记你。

 想起你,本不该在这荒凉的冬季里,想起你,本不该这样伤心,想起你,曾经多少美好的记忆,想起你,往事中却未能模糊记忆。

 往事一幕幕,勾起多少伤心和甜蜜,我很懂你,却受不了了你,更不愿极力的讨好你,你却不懂我,一次次让我的心情变成愤怒,变成灰心,爱若看不见,就让恨来成全,可我却恨不起来你。

 你的自私,任性,小脾气,你的无礼取闹,变本加厉。我躲在世界的另一头,却逃不出你。

 这就是冬季吗?的确像你!

 看吧,过不了多久,那雪将会铺天盖地,将会重新充满诗意,掩去所有的不如意,即使雪化成水,也把心融进了泥土里,带着新的希望,在来年,在春风里,长出绿叶,开出花儿,充满生机!

 冬季,我在冬季里迷失了自己,可我在冬季里,更看清了你,所有美丽到了冬季,都化成泡影,但,并未因此而死去,只待春光一缕,山河依然秀丽,草木依然成绿,而我,也渐渐的懂得生命的意义。

 冬季,虽然你并不美,可我却不愿错过你。

 冬季,虽然你并不温柔,可我却不想失去你。

 冬季,在人生轮回的冬季里,感受生命的真理!让生命更充实,让人生更有意义!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2

 饭后无聊,漫步冬日河边。荒草凄凄,寒波荡荡,渔人却依旧:早早来到岸边,抛饵垂钓,寒冷似乎从未影响过他们。

 河边幽径,清风拂过岸柳芦花,犹如一曲悠远的老歌,轻轻的,瑟瑟的,有着古朴稚雅的韵味。想着偷了浮生半日闲,或坐在小窗下,石桌旁,品一杯清茶,或斜倚桥栏畔,碧水缘,想花谢花开,云聚云散。或画一幅山水,捧一巷诗文,品味千古人生,感受万种风情。心里便无端有些慨然。看似红尘中平常的追求,却于各种情形下失之交臂。

 一丛绿草不期然扑入眼帘,在这落木萧萧,万物凋零的世界里,它是那样清新悦目,它是坚忍执著的生机的守护者,有它在,大地就有了火种,人心就有了希望。放眼四野,又见各种各样的绿正于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在树下,在草丛,在岩隙,在路边,在水畔,在许多无名的地方,一缕或一片,一茎或一丛,或墨绿,淡绿,或黄绿。它们在坚守生机,也在等待,在期盼,在传递,直到严冬过去,春暖花开,那时它们功成身退,隐入生机的海洋,它们就如我们的民众,有英雄时它们安然知命,当英雄隐去时它们以别样的形式姿态守护英雄,看似平凡卑微,却坚忍伟大,只有在残酷的冬季才能见识到它们真面。它们虽无英雄的丰姿,却有英雄的本色。

 太阳缓缓,如一个燃烧的火球半悬于东方的树丛中,金光四射,灿烂夺目,在它的普渡之下,树木的断枝残叶一扫以前和颓废,振作起来,披上了耀眼的锦绣一般挺立于地平线上,芦花从来就是红尘中最平凡的,既无美丽的花,也没有奇异的果,就是它那葱绿的密叶,也因有刺破皮肤的危险而不讨喜。但在这冬日里,它摇曳的白发,笼在金色的晨晖里,犹如笼上了靓丽的霞帔,竟然有了炫目的效果。它们在风中摇曳着,翻飞着,嬉闹着,对冬的凛冽全无怨怼,对冬的温暖却有满满的感激。河水碧波荡漾,流光溢彩。不止眼前,极目远眺,九洲八荒都柒上了温暖的光环,在这北中国的平原,创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油画。

 偶见一棵树,长在大树丛中,头顶大树伸出的枝杈,脚踩密密交织的荒草,仍然潇潇洒洒地舒展着虬枝,坦坦然然地正视着苍生,心不由地就一软,我错过了它坎坷时拼命挣扎,我忽略了它恣意纵横的青春,现在它枝秃叶残,却不卑不亢,自自然然,我却与它相遇了,也许是它千百次的回眸等待的结果。虽不是在它最美的时刻,但比起那些终其一生也不得见的等待,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幸运了?滚滚红尘中,遗憾太多,我且珍惜珍惜眼前的偶遇吧。

 “辕门外那三声炮。”一阵嘹亮的豫剧唱腔传来,那是河口公园一个环卫工人在边工作边享受了,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他常常早早起来,趁公园无人打扫前一晚的垃圾,等人们起来晨练时他已经清洁完毕,手抱唱戏机边听边唱了。他常说:生活要靠自己经营,你用心,生活就处处美好。听着他的戏,想着他的话,心里就有些赧然,生活并没有优遇过他,但他却总是那样豁达大度,让人不由地敬佩,尊重。生活并没有苛待过我,我却总是郁闷怅惆,牢骚满腹,同是华夏后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小河很长,但幽径却短,待我走完这幽径,心里忽然就一下子轻松了,仿佛这冬日再也不若前些天那样阴冷,漫长了。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3

 窗外面下着雨,冬天的气息弥漫了整座城市,让我也添起了衣服,让我不禁想说,这鬼冬天,为何这么冷,给我一种诗中“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的凄凉感觉!,而非是诗人眼里那如琉璃世界的冰雪情怀。 嘟!嘟!嘟!电话响了,果然如此!是家里的电话。我刚接了电话,就听到我妈说:”天冷了,记得多穿衣服,没钱了,给家里打电话!不要自己扛着,有时间就回来看看吧,我们还在呢"!听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或许是因为我那多愁善感的心禁不起这孤独的冬吧!我压住自己的情绪,对这母亲说道:“妈我还有事情,等会说”!我就这样挂掉了电话。其实并不是我不想接电话,而是我不想把自己的脆弱给父母看,虽然在他们眼里我根本就是个小孩!但这可能就是我那不争气的自尊心在作祟。

 我望着窗外,想着刚刚母亲说的话,我的心情又澎湃了,是啊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家啊。我不禁想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啊我是该回去了!在这繁忙的工作里,我似乎忘记了那两个家里的老人,我好久没给家里打过电话了?好久没有和他们谈心了,好久没回去了!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翻着手中的书,读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突然心中泛起一股思家的热潮,幻想着坐在楼前老梧桐树下,和父亲喝着酒,和母亲聊着天。吃着自己最爱的菜,心里暖暖的,仿佛这个冬天也不冷了。

 常回家看看,倒一杯茶,装一碗饭,问一句寒,简简单单却足矣,常回家看看,即使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或许痛苦或许无奈,但成为过去。真的要常回家看看,不要等错过了之后才后悔,毕竟那是家,没了就真的没了。

 我不禁想到,如果有一天,家人老了,不能给我们打电话了,我们如何知道父母的近况?如果我们还是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家庭,我们以后会不会后悔?如果我们现在想着以后说着: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的时候!有没有敲醒心灵的警钟!有没有看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生匆匆八十载,南柯一梦醒方生。莫道此生无所忆,奈何桥上悲恨生”!

 这个冬天虽然很冷,但我的心里暖暖的,

 像是一座熊熊燃烧的火山,即将爆发!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4

 当瑟瑟的冷风扭着腰肢钻进人们的衣领,引起皮肤和血管的阵阵共鸣,冬早已起步。它悄然而至又大张旗鼓,静谧和喧闹古怪的共存,日光匆匆飞逝,孤月清瘦落寞,枯黄的野草,冷艳的黑夜,于不经意间,对一切删繁就简。

 在冰峭的冬日,缩在被窝里,听窗棂呜呜作响,风像有经验的鼓手奏着节拍,落叶、沙尘被风夹卷着高高掠起,又像失了重量的弹簧狠狠摔下,冬天的风,失了柔和,多了狂野,一直肆性而为。都说寒冬,仅一个寒字便抽干了人们对冬日的向往,剩下的是身体无法舒展的硬伤,不知何时开始,天凝地闭,风厉霜飞,已成为冬的全部意象。昏昏睡去,似梦似醒之间,儿时对窗呵气以手作画,滚雪球堆雪人,东躲西藏捉迷藏,双手和小脸冻得红扑扑,眼里的笑意仍不减半分的画面反复出现。清晨醒来,一个人透过玻璃看屋外飞霜缀满大地,拼命抑制住对各种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和惶恐。过去无数个冬天,刮过千百万计的风,考验着人类,躲不开命运浩然的林林总总。

 一块石头,一棵树,年轮自转,白云苍狗,今年终将过去,更替的季节拌上薄脆的光阴,轻轻一触,顷刻支离破碎,这强硬的四季之末,寒风、霜冻、夜雨,白雪,齐齐而至,像极了人某一段记忆中的决绝,跋涉途中不可抗拒的胁迫。

 在混沌的冬日,桌上的日历被无情翻尽,过去的记忆忽远忽近,积淀的火花忽显忽隐,在这个12月,思虑中居然衍生出一丝忧郁,稚子开口学语,柳枝透出新绿,白霜爬上父母的眉毛,人生,本就是天地间的太极,平衡制约,不偏不倚,离开和相聚,不过是道跨不过的固定轨迹。喜悦的你,沉默的你,悲伤的你,甜蜜的你,都将成为过去,是我们限量版的唯一。

 所幸我不是游子,没有体味到漂泊,没有回头怀念某处,这是我的家乡,在这里长成,也终究在这里老去,年轻的时候怀揣梦想,渴望执剑走天涯,最后才发现那样的愿望只是人间的沙砾,御空的清风,不见踪影。等到年岁渐长,忙着为生计奔波,渐渐习惯世界的喧嚣,遇事遇人学会衡量,终日与俗世的烟火欢喜打闹,一年过下去,只有到了深沉慵懒的冬日,才不禁让我们可以稍作休整,想念温暖,缅怀春光,透露出对365个日夜的徐徐回望。

 在干燥的冬日,我却闻到了一种潮湿和欲望,青葱欲滴的吊兰兀自挂落,娇俏的花苞羞涩的缀满了蟹爪兰的肩膀,随意敲击键盘,看看旧照片,三年前的,五年前的,十年二十年前的,一张张对比下来,发现很多东西忽然出现过又忽而消失了,比如眼神;我认真寻找一些几十年下来不变的永恒,历经岁月依旧无痕,比如笑靥。初中时候穿男式校服的我,短发刺刺的我,一件白衬衫青涩小清新的我,一生中美到夺目的时光,跨过轮回过往,在如今平静的心里依旧掀起了风浪。我知道,不管再过多久,我多老,再见亦是当初,它暗含的力量,是《武林外传》中的“排山倒海”,发挥出无穷的正能量,是人生渴望分享又精心呵护的极致典藏。

 在含蓄的冬日,我愿意时常这样,用年华冲破冬日的灰暗荒凉,让明朗一寸寸蔓延开来,芦苇一样,朝天疯长,在眼前,在眉间,在拈花微笑的光阴里,倾城怒放。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5

 总是这么一个季节,滋生解不开的心结,总会有太多的春花秋月注定遗落在没有结局尚且轮回的故事里,默默抚一慰陈旧的伤痕。

 总是这么一个季节,蹒跚的脚步带来心中隐隐的灼痛,总会有理想的`翅膀陷入无垠的苍茫,渴望着残冰化乳的风信。

 总是这么一个季节,迟迟的赶在四季即将谢幕的舞台,许多飞越的激|情和热烈的掌声已成为慵懒的回忆。此时,只能低吟留恋的心曲独自安一抚苍凉的胸怀。

 总是这么一个季节,找不到归途的阡陌和前进的路径,找不到寄予希冀且能指引行程的旗幡和一腔诚心实意的嘘寒问暖。找不到春天的欲|望、夏日的火焰和秋季丰硕的波涛,孤身迷失在自己皑皑广阔的苍茫期待着和风酿暖的轮回

 唉,总是这么一个季节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6

 由于习惯早起,也就有机会目睹了那些早晨的风景。

 天上的风景。在冬天,早上五点钟天还没有亮,如果没有月亮的时候还是满天繁星。那大熊星座、小熊星座,那横贯天空的银河,还有那不时划过天空的流星,都让天空显得有些光怪陆离起来。最后,自己也会将目光停留在那柄熠熠发光的北斗七星身上,再循着天枢星、天璇星的连接找到那颗虽不起眼却始终给迷路的人们指示方向的星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上的星星渐渐少了,只留下几颗晨星在迎接曙光的到来。

 地上的风景。最开始的群山都是黑黢黢的看不清模样,那些绿树不见,那些岩石不见,唯有浑然一体的黑色成为山的主体。偶尔的几声鸟鸣从那些黑色里发出,会给你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些早醒的鸟儿应该是这黑色群山的灵魂。后来,随着天色渐渐发亮,山的轮廓出现了,那逶迤的山脉,那陡峭的山势,那伸展胳膊的树林,让山脉有了更加清晰的形象。最后,天彻底亮了,棱角分明的群山也醒了,我看见鸟儿在群山之间来回飞翔。

 不管什么季节,都有风景,但我独爱冬日的晨景……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7

 近几天,虽说天气越来越冷,但我的心情明媚如春。因为每天早上走进办公室,办公桌上总有一杯热茶正氤氲飘香。

 我知道这是丽的功劳。丽每天总是比我早到,她不仅把办公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还不忘给我倒杯热茶。我感激地冲她笑笑,她也笑,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温暖的气息。

 丽的善举,让我想起了爸爸念念不忘的事!

 那年冬天,爸爸带奶奶去青海二姑家。那时车少,他们计划到灵宝坐车。前一晚,住在卢氏外婆家。外婆的邻居,是一位和善的老人,她知道外婆身体不好,第二天早上四点多,爸爸刚起床,老人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听说你们娘儿俩要赶车,我起早包了点饺子,大冷天的,吃了好赶路。”看着老人捧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爸爸说,那一刻,他的心里热乎乎的。

 几十年过去了,每次爸爸说起这件事,都感动不已!

 其实,这种温暖又何止在熟人之间传递呢?

 那年,我一个人远行。刚上车不久,我晕车的毛病就犯了。头晕、恶心!无奈中,我弓了腰,头紧紧地抵着前面的座靠,一手捂了肚子,一手捂了嘴,紧闭了双眼,说不出的难受。“来,换换位,你坐窗口,吹吹风会好点儿。”邻座的中年妇女轻轻地拉了拉我的衣角。我顺从地和她换了座位,清凉的风扑面而来,果然好了许多。“给,吃个苹果,也会好点。”她微笑着递过来一个红红的苹果,我不好意思拒绝,冲她一笑。攥着那个苹果,感觉竟舒服了许多!

 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相貌我已记不清晰,但那个红红的苹果,却芬芳了多年的岁月!

 一杯水、一碗饭、一个苹果,虽微不足道,但它们给人带来的温暖是无价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举止有情,做一个温暖的人,让爱传递,再平淡的日子也会生香,再平凡的生活,也会闪亮!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8

 秋高气爽的日子早已远逝,微微寒风已迎来了早冬,如水的日子浅浅的过着,平淡中早已没了波澜壮阔。

 曾经寻求的不平凡且刺激的人生被现实摧残的面目全非,似乎只剩下得过且过,并且自我安慰着,既来之则安之,归于平淡也是一种幸福。

 自欺欺人的抛弃掉脑海中的梦和远方,日子也越发的空闲,梦一不小心走丢了,便无处寻觅。而剩下的只有用书来打发自己,弥补内心的空虚。

 人本来就是个矛盾体,过于安逸且想着颠沛流离,流浪远方。几经周遭且想着隐居山林,归于田野。所以你永远不会明确的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正应了那句话,谁的青春不迷茫。

 曾经的想法很多,两只手多得数不过来,在岁月流逝中若隐若现,那些曾经都变成了只是曾经,而如今,怀想着那些曾经,苦笑着问自己,你原来的你去了哪里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刘若英的那首歌: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哦,原来你还在这里。

 还在高中那会儿,深深迷恋着三毛,那时候想着快点长大,等长大了,就可以流浪远方,去欧洲,去北非,去寻找三毛的足记,如果三生有幸的话,要去三毛住过的地方探访几遍,尤其是那个叫做撒哈拉的地方,即使日子再苦,心里也是乐着的,当然,梦是美的,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到了大学,也走过几个地方,可梦里的情思却怎么也达不到心灵的满足感,这些热爱并不是内心深处的热爱,爱山爱水,也探访过山水,邂逅的只是饱饱眼福,图个新鲜,长长眼界,真实的心灵的东西触之甚少。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精神总有一个在路上。万水千山走遍,只为途中与你相遇,而你在哪里呢?邂逅的不过是千遍一律的风光和数不尽的,定格在相册里的是回忆。

 不满足生活,必定会折腾出点什么,这个夏天,想出去体验生活,感受人间疾苦,体验人情冷暖以及世态炎凉。

 果然随了我的愿,把自己折腾的体无完肤后不得不感叹,城里的套路太深,我想回校园安静的待着,再也不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世间的繁华了。

 道不尽的苦水,体验不完的生活,我和闺蜜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月,热情高涨的推销着那些冷门的产品,冒着高温酷暑,在室外温度高达三十七八度的状态下,额头数不尽的汗水,脸被烤的通红,始终坚信着,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所收获。可生活告诉我们,事与愿违的事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唯有这样,你才会成长。到头来,产品没有推销出去,还晒了一脸黑,就连最后到手的工资也折算了一半,还死乞白赖的厚着脸皮去要的,那一刻,真是有苦没处说,自认倒霉。

 那一刻,觉得学校的生活就如天堂般温暖,那一刻,多希望回归校园,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再也不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和远方了,踏实地活着就好,安逸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寻的,珍惜当下就足矣。

 所以说,人是个永远不会满足的物种,当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要怎样珍惜,当你失去的时候,又是百般后悔莫及。前方到底有多远,一路走着,一路看着吧,你若盛开,清风自会来。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9

 南昌的冬天虽冷,大部分都是灰蒙蒙的下雨天,寒风吹彻。但在那些仅有的为数不多的晴日里,却让我无比贪婪。在农大,晨有花开伴雨露,昏有夕阳拂落叶,还有大约8小时的日照时间。我小心翼翼地收集这些日子。每每遇到,心便随着暖阳融化在学校北区那片高大阔叶林的上空,在像海一样湛蓝的平面上,化作了一叶小船,自在徜徉。

 昨晚下了些雨。不知道是深夜什么时刻,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我在朦胧的梦里听到无数小雨滴在树叶上,房屋上,土地上的活泼蹦跳的声音,顿时醒来,思绪开始四处游荡。

 交完外国文学试卷,一个人背着书包,从二教走出来。北区的林荫路,湿漉漉地闪烁着太阳的光芒。一教旁边的树木,高大,挺拔,大部分落光了叶子,粗壮的树干,笔直地伸向高空,纤细的枝桠,在空中画着各种涂鸦。树下的枯叶,铺天盖地一般裹挟着这一片大地,昨晚下过雨的痕迹在枯黄的颜色里清澈明亮。我身在其中,突然想起来顾城的诗:“人生很短,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落叶之静美”,或生或死都无所谓了,我只知道,我要寂静的感受这一刻,承接温暖的阳光,像落叶一样躺在其中,酣畅地发呆,休息。

 在小小的落叶丛里发现了一簇簇的细细嫩嫩的三叶草,剔透的雨珠还在绿色的叶片上伸着懒腰。继续走,一抬头看到在一枝光秃秃的灰色枝桠末梢,七八片枫叶挤在一起,有着火红的颜色和清晰的纹理,高傲地在天空中唱着特立独行的歌。所有的叶子都落光了,只有这几片,还依然红得通透彻底,在阳光下明媚灿烂,倔强的姿态让我想起最喜欢的五月天的《倔强》:“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路过老馆前的那一条林荫路,我的快门就停不下来了。那一排足有一百米长的高大樟树,每一棵都有百来年的历史,遒劲粗壮的枝干上,绿色的青苔流溢四周。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植物,满树的苍绿,壮阔又静谧。我真希望可以变成一棵这样的大树,没有悲欢的姿势,任岁月往来又去,只静静地承接阳光雨露,向高空不断生长,内心越来越开阔,宽广,碧绿和无垠。

 在四五点,太阳开始下沉。西方的晚霞在云层里幻变着颜色,红色、紫色、紫红色,白色与蓝色交织在其间,云海起伏,在地平面上空,上演着最后的高潮。壮阔浩渺,绝美短暂的画面,成为视觉里追寻的某种无法割舍的意象,“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是这样的黄昏时刻,那转瞬即逝的一小段时间,连接了一个又一个我们生命里的今天。而我们一年中能够真正停下脚步,享受这样的时刻又有多少呢?

 冬日,不眠。眠的是身体,不眠的是心。若有这样的晴天,出去走一走,让身体醒过来。也把心里的东西,拿出来晒晒,坚定一些不死的决心和梦想。

散文随笔:冬日随笔10

 桌上还算整洁,摆放着几支毛笔,一个砚台,一个笔筒。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字,一张画,一首诗。它们总是静静的在我眼前,在我疲倦的时候,抬起头便能看见它们。那蓝色皮肤,白色肚皮的小龙猫正斜着眼对我瞅着,旁边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也以其淡雅,清秀脱俗的诗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我。每每抬头,竟能看见故乡的明月。这个时节,故乡的明月是凄冷、孤独的。在我右边的书架里,堆满了各种文学心理的书籍,它们是我悠闲时的伙伴,也是我内心苦闷,满腹牢骚时的慰藉。我是个珍爱书籍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次读书,我都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孩子很好奇,很天真,喜欢追问。

 小小的台灯下,是我所有的思绪打结的地方,也是我看清手中道道的手线和指纹的地方。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命运。我总是认为灯下的人最美,小时候那里有母亲缝衣服的背影,再大些,那里有老师在开着丁香花的窗前俯身批阅的身影,如今是我在灯下安静地翻阅着书,练几个字。母亲的背影越来越远了,有着丁香花那样芬芳气质的老师也已年迈了,我在这做着未来父亲的梦,未来老师的梦。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命运。

 寒冬渐渐来了,大片金黄金黄的银杏树叶撒落了一地,我们踩着这软软的树叶,缩着小脑袋,围着大围巾,嘴里还哈着白气匆匆地走过。记得它们还在树上的样子,是那样的庄严与肃穆。那时,我想到了北国的秋天,想到了京东和奈良,是那样温雅——我的心虔诚了起来。那是一位风尘仆仆的朝圣者,一位步履阑珊的苦行僧。

 十一月的寒风,稍不留神就怕自己的思绪被冻住了,冷不防的一个哈欠,就忘记了要去干嘛。我向来不喜欢躲在被窝里,早起以后,直到晚上我都不会进被窝的,所以午睡也少。白天偶尔打个盹,那还是天气暖和的时候,这个季节,想来也是没有倦意的。要是我也老是呆在被窝里,但是又睡不着,对我来说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想起晚上失眠,总让人揪心的疼。午夜之前能睡去是最好的了,然而哪能每次都在午夜之前睡去。

 天寒了,隔壁的开了空调,呼呼的暖风,穿件单衣舒服的很。我们这每天还忙着这里擦擦,那里拖拖,这件衣服要晒,那件衣服要洗,哪天垃圾桶满了,哪天厕所没冲干净了等等。我们都是不爱受那空调的味道的,久了容易闷,空气不好流通,自然一点,方能留的一屋的清雅。这雅,天地中有,万物长存。端端的隔绝了那空气,可不是好的。那盆粉掌,冬天里的温度也是不能低于25度的,室内若是太热了,可不好让它消受,怕冷着吧,这兴许也是多疑了,这几人在这,断是冷不着它的。

 过些日子天还会更冷些,雪还没有要降的迹象,我也估摸着今年会有一场大雪。那雨雪纷纷的景象,在我们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浮现。七年前的那场雪,至今我还记得。那山里的野鸡,野猪,冻得到处跑,麻雀总是往我们屋子里窜,那年的雪人堆得大,路口堆起来的那尊弥勒佛至今难忘。虽是雪堆起来的,走进了看到,都有跪下来拜拜的心意。那是村里雕刻菩萨的师父堆起来的,他的手红了,脸红了,菩萨也笑了。没穿金装,却是素白的,纯洁的雪花砌起来的,世人看见都笑了,啧啧的称赞。师傅在旁边,拿着雪铲,笑呵呵的,我们在一旁也都笑呵呵的。那天的雪还是前天晚上下的,我从没看过那样大的雪,兴奋的我们直跺脚,还用嘴接最大的雪花。那天晚上睡觉也是兴奋的不得了的,我和奶奶,弟弟,爷爷挤在一张床上,那温馨的画面,暖暖的被窝,足矣让我的记忆停住。弟弟和我都在等待,明天一大早看到的就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天地都是纯洁的,都是净美的!爷爷在床头,又会叨唠,多少年前那个大雪天哦,那雪比今天的还大

 爷爷,在家要注意身体,奶奶,天冷了要多加几件衣服。爷爷,夜里起来要批件厚点的外套再下床,电视机要记得关,不要总是开到半夜自己睡醒了再关。我又啰嗦了,时候也不早了,都早点睡吧。我有点想家,有点想你们。

原文:

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遂结为夫妻。

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出处: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民间传说白素贞被收于法海钵下镇于雷峰塔,只是在传播于民间期间以讹传讹的影响。传说师从黎山老母。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也称白娘子、白蛇娘娘。

扩展资料:

后世根据此传说又添加了一些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内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时。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

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许仕林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91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