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下梵高的励志故事

简要介绍下梵高的励志故事,第1张

梵高生前不被人理解,直到他死后,他的作品和才华才真正为人所知。世人才真正知道一副《向日葵》倾注了他的多少热情和希望。形成极大对比的是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而死后却是追随者无数,听起来令人讽刺。

艺术家,很少有精神比较正常的,当然,梵高也不例外。说到梵高,人们不仅会想起他的画作的超凡表现力,同时也会想到他怪异、疯癫的性格。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但也由于他的作品色彩太过强烈、色调过于明亮,而因此很难被世人接受。

癫狂的他,创作的作品当然也是癫狂的,他的画作及其抽象,以至于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位绘画艺术界的天才,才发现他画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内心情感和意识。梵高的故事十分励志,尽管精神已经失常,但却是一位真正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这样总结道:“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很晚才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他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使刚开始世人无法理解,只要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专注于自己所爱,终有一天世人会理解。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 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_梵高

严格意义讲:在百达翡丽量产表谱系中并没有全球限量一只的星空腕表。但2009年在摩纳哥Only Watch“唯一腕表”慈善拍卖会上确实有过一只仅制作一枚的星空腕表Ref5106R-001(珍贵),因为参加那个拍卖会的表款都要求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星空腕表其实就是天象图腕表,需要根据表主人所在城市的地球纬度进行定制。腕表模拟一年四季的星空变化、月亮盈亏、银河位置等。仿佛将浩瀚星空浓缩在一个手表上。比较常见的百达翡丽星空表有Ref500251026002610461036102等,没有女表,除了5002和6002这样的超级复杂款式外,其余天象图结构都构建在经典Cal240珍珠陀自动机芯上。

另外,江诗丹顿、沛纳海、梵克雅宝、朗格等品牌也都有自己的星空腕表。

有不少品牌都推出过星空表,星空表是可以定制的。根据所在地不同,定制的星空表,所能观看的夜空星象也是不同的。

万国葡萄牙系列IW5041腕表,腕表采用各种表壳材质、五种不同的表盘颜色、各种镶贴式刻度及表带颜色,以及表带材质,搭配出超过200款不同设计以供选择。由于腕表的复杂性,所以产量极其有限。

有一篇这款腕表的评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http://wwwxbiaocom/iwc/19584html

江诗丹顿9720C/000G-B281腕表

2017年日内瓦表站上江诗丹顿推出的新款腕表。 这款稀世佳作Celestia Astronomical天体超卓复杂3600仅限量发行一枚,搭配鳄鱼皮表带和白金针扣式表扣,以及奢华的木质镶嵌细工展示盒。

爱彼千禧系列77315BCZZD007SU01腕表

这款爱彼千禧星空腕表,设计前卫现代,将星辰与流星嵌入椭圆形的钟表内,令美丽的星空浓缩在你的腕间,陪你走过每一个白天与黑夜。腕表绚丽多彩又不失内涵,想必会赢得很多人的喜爱。目前这款腕表在爱彼北京新光天地有售,参考价格420000元,喜欢的朋友不妨到店里亲自试戴一下,近距离感受爱彼高端精品腕表的魅力。

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屏》在17日晚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夜场中,拍出9315亿元人民币。这一价格创齐白石作品拍卖纪录,《山水十二屏》也成为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

当晚,该套作品以45亿元起拍,经过57轮竞价,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亿元成交。可见收藏家们对这幅画的钟爱程度,艺术品的价值很多时候都是无法衡量无法估计的。

既然今天说到了世界名画和艺术品,世界名画已经是不可超越的经典,那如果将世界名画和腕表融合在一起,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说到世界级别画家绝对是不得不说的还有一位大家,人人都的知梵高。梵高1890年创作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折合人民币5亿左右。

《加歇医生的肖像》

这个带着强有力的笔触的艺术家,将星夜、向日葵等多种元素带来我们身边,并让人们为之神往。他的油画世界带进腕表,又是另一件艺术品。

《向日葵》

隐藏式珐琅彩绘腕表——《向日葵》

2015年为荷兰著名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逝世125周年。Jaeger-LeCoultre积家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合作推出一款Reverso à Eclipse隐藏式珐琅彩绘腕表限量表款,表盘图案为梵高代表作《向日葵》。

Reverso翻转腕表的表盘和底盖让它成为展示大师之作不可多得的至臻表款。值此良机,Jaeger-LeCoultre积家同专卖店合作伙伴Gassan携手,荣誉推出Reverso à Eclipse隐藏式珐琅彩绘腕表的梵高向日葵限量款,纪念伟大画家文森特•梵高。

搭载Jaeger-LeCoultre积家品牌自制849型机芯。Reverso à Eclipse隐藏式珐琅彩绘腕表将珐琅微绘这种富有传统魅力的珍稀工艺完美诠释,需要极致的灵巧与耐心。因为积家的用心,现在你只需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可打开腕表表盘的帘幕,就可以领略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微绘画的独特魅力。

这款独特的艺术杰作由Jaeger-LeCoultre积家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共同打造,仅限量发行5枚。

《自画像》

隐藏式珐琅彩绘腕表——《自画像》

积家似乎对梵高的作品很是欣赏,于2016年7月倾情又呈现一款全新《自画像》Reverso à éclipses隐藏式珐琅彩绘翻转腕表,以经典的翻转表壳与梵高自画像。

梵高离世前几年,画了近四十张自画像。 作家蒋勋形容,这一系列自画像记录梵高逼视自己、凝视自己的过程,好像要逼视到灵魂最深的地方,使人颤栗,使人悸动。 画中大量运用短笔触,以及对比鲜明的撞色,将他一生的忧郁隐藏在狂乱急促的彩笔之中。

积家要用将画作巧妙地融入精准的计时功能之中,实在不容易。用细腻的珐琅彩绘将梵高自画像的神韵也要带入表盘中,独特的幕帘设计一经启动,表面便如舞台布幕般徐徐展开,显露出绮丽动人的彩绘珐琅画面。这只独特的表款,全球限量 4只,并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内展示。

《星夜》 梵高 荷兰

大明火珐琅——《星夜》

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高度夸张的强烈视觉对比中,梵高用内心的躁动 情感 创造了一个迷幻世界。而积家腕表以此为灵感,在表盘上进行了一次完美演绎。腕表搭载曾在国际天文台计时大赛中夺冠的978机械机芯,限量18只,更添收藏价值。

采用大明火珐琅工艺打造的表盘,再现了梵高的画作《星夜》的核心意境。效仿画家的创作过程,珐琅工艺大师先用白色珐琅描绘,后再经过高温焙烧、精雕细琢等多道工序,方能将艺术呈现在你的面前。

《隆河上的星空》

三问报时——《隆河上的星空》

积家另一款新作《隆河上的星空》三问表款,持续以手工珐琅微绘出梵高笔下迷人的蓝色星夜、灯火映在隆河产生的波折,深蓝与亮黄的强烈对比,表达出画家内心澎湃的感动。

此款腕表搭载机家942机芯,以按压式按钮启动三问报时装置,不但在音质方面拥有最新突破性的技术,表盘细腻的笔触再一次感受品牌将制表工艺与艺术融合的重大成就,全球限量发行18枚。

还以为自己终于能买的起、买得到“梵高的画作了”,结果又是限量发行,就算你有钱也买不到!这几款积家致敬梵高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了,价值远远高于腕表本身的价值和功能。

文章源于网络

1

朗格

2

积家

3

百达翡丽

4

梵克雅宝

5

江诗丹顿

6 雅典表哥白尼运行仪腕表

7

摩凡陀

8

爱彼

星空充满了神秘感,让人们一直想去了解它, 探索 未知的秘密。同时星空呈现出来的景象,闪烁的翻新、璀璨的银河,这些唯美的画面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百达翡丽的超级复杂功能时计系列6102O-001就是一款以星空为主题的腕表,除了这个以外也还有不少的手表设计是以星空为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吧!

这是2020年积家以宏伟的新设计重新诠释了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rande Complication。该腕表结合了钟表中两个最浪漫,但在技术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复杂功能:三问报时器和天穹星空。该腕表的表盘是以描绘北半球上方 星座 的天穹图制作而成,轨道飞行的陀飞轮,以恒星日周期围绕表盘旋转,还有三问报时。

朗格是一个顶级的德国腕表品牌,这一款朗格星空盘腕表,比较简单大方,延续了德系包豪斯美学的设计风格。39毫米的白金表壳,实心银的表盘搭配上独特的通蓝色砂金石涂层,制造出了夜晚星空一闪一闪的景象,仿佛置身在无尽的星空之中;内部搭载的CalL0931机芯。

雅克德罗成精推出过数款比较优秀的砂金石系列腕表,相信大家对砂金石都比较少吧,星空盘的盘面大多都是用砂金石制造而成的,因为这种材质能在光照下点点闪光,可以营造出荧光闪烁的效果。这款腕表最大的特地就是,将星星和月亮融为一体,在表盘上有8颗镀铑的星星镶饰和1个镀铑月亮镶饰,星星围绕着月亮,真正营造出了一副浩瀚的宇宙星河图。独特的蛇形指针,指针的顶端设计成了月亮的形状。

这款腕表是梵克雅宝于2018年推出的新品,精美的复杂设计一出场便惊艳四座,这是一款专为女性打造的腕表。腕表采用白金材质打造的表壳,表圈及表壳都镶嵌美钻,光彩熠熠。深蓝色的砂金石表盘设计完美的展现出了夜蓝星空的美妙,七个砂金石转盘以同心环的方式镶嵌于表盘内,呈现了太阳及其临近行星的运动状态,将水星、金星、地球以及月球融入当中。每个天体均按照其真实的椭圆轨迹移动。腕表的时间显示通过表盘外围的一颗镀铑金质流星,以诗意优雅的方式诠释了时间流逝。

(cr网络,侵删)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作家。

文森特喜欢远足,1876年在英国,曾好几次从兰兹吉特步行两天前往伦敦。一个人旅行,对外界往往有更细微的感知。他眼中薄暮时分的伦敦街景,我们不妨领略下:

霞光开始沉落,灯被点上了。每个人都回家去,每样事物都流露出周末夜晚的味道。万般喧噪丛杂中,自有寂静安和,令人对迫近的星期天生起一种需求感与兴奋感。

1879年在比利时波里那治,当他失业后,又有过两次远足。第一次是去80公里外的布鲁塞尔,拜访福音布道学校的彼得森牧师。牧师为人友善,喜欢画画。他带了几幅矿工素描,想给他看看。虽然他褴褛的样子吓坏了牧师家人,但牧师还是友好接待了他,为他安排住宿,给了他一些建议和返程的费用。

第二次是去170公里外法国北部的库里耶尔,他想拜访那儿的画家朱斯·柏雷顿。正是在这次远行中,他坚定了重拾画笔的信念。

已是冬天,他带上仅有的10个法郎,搭上了去库里耶尔的火车。

当他到达目的地,辗转找到柏雷顿的住处时,他止步了。那用红砖砌成的崭新画室,冷漠疏远,仿佛拒他于千里之外。看看自己流浪汉般的模样,摸摸行囊中拿不出手的画作,他失去了叩门的勇气。

真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他继续在库里耶尔寻访柏雷顿和其他艺术家的印迹,但只看到几张复制品。倒是附近的乡村景色多少满足了他的观感。他看到不同寻常的茶褐色土壤,看到黑夜在微光中渐渐转换成白昼。看到矿民,看到织工。

矿民与织工是他非常同情的一类人,他常常从这群贫穷寒微者身上,发现感人之处。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描画他们,把鲜为人知的这类人带到大众面前。

钱已所剩无几,回程只能步行应是预料中的事,但他不怕,既然顺从了远行的执念,就该有徒步的韧劲。

沿途他用几张素描换取一点食物,夜晚则露宿于外。有次睡在一辆废弃的货车里,早晨它蒙上了一层白霜。有次睡在铺得舒服的干草堆上,但是一阵毛毛雨又破坏了他的享受。

惨凄的境地竟给他一种复活的力量,他对自己说:“不管发生了什么,我要站起来。我要拾起心灰意冷时丢弃的画笔,我要画画。”这强劲的声音来自1880年9月写给提奥的信,“从那一刻起,每件事都为我重新改变了”。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终于决心要当一个画家了。他曾经考虑过很久,总以为那不可能,那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恶劣的外境激起了他的斗志,看看自己乞丐般栖身荒野,想到此番长路迢迢,不过是想邂逅几个画家,想得到他们的指点,可是却一无所获。

他进而想到,一个人租住在异国偏远的乡村,忍饥受穷,终日埋首书本与图画,是为找到一个他真正热爱、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潜能、可以完全奉献自我的职业啊。

库里耶尔之行与比利时乡村的隐居,都是为着他喜欢的事,那么尝试并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方不负此番乃至此前所受的一切委屈。

他要画画,当他做出这个如获新生的决定,当他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也就不同于从前。提奥为他寄来米勒的系列版画,曾经的同事、谷披尔公司的提斯蒂格借给他巴格的《炭笔画帖》、《素描读本》,以及解剖学、透视学的书。

他开始了大量的临摹,在他看来,临摹一些好作品,是为了有根据地去画。而那两本关于技法的书,虽然枯燥得让人发怒,他还是一点点耐心读下去。

有时也画矿工,他画了一幅矿工清晨上班的场景。男男女女的清瘦身影,行走在覆雪的路上,路边是几丛荆棘,背景是煤堆和采矿的构架。

他告诉提奥他正狂热地工作着,只要继续画下去,总有一天会开窍的。“目前虽无辉煌的成果,但我希望时刻一到,这些荆棘终将盛放白色的花朵”。

这是乐观亦是智慧的开始,在学画之初,他就意识到一幅作品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灵魂。他说,把梅庸的画与其他建筑家的画放在一起,马上就可看出梅庸的功力,其他的只成陪衬。

“这位梅庸,即使描画砖块、石头、花岗岩,甚至桥的栏杆,也要在画中注满性灵之类的东西,也感染着我所不知的内在哀愁。”

这一特点他认为在米勒、柏雷顿、伊兹瑞思的画里,表现得更为明显。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制作一些蕴含人性的作品,而目前,必须临摹画帖、学习一些比较困难的东西。

“路径狭窄,门也狭窄,而找到门径的人为数极少”。

众多的尝试者中,他会成为找到秘笈的那一个吗。虽然困难重重,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出现,重拾画笔,却让他得到无以言说的快乐和内心的平静。

他会努力画得更好,努力成为手中画笔的主人。

欧文.斯通在他的《梵高传》里虚构了一个叫玛雅的美女,让梵高在阿尔与她相遇。

玛雅在梵高的生命世界里纯属子虚乌有,这是欧文.斯通自做主张给安排的一个假想的人物。也许,这是作者出于对梵高处境的同情。梵高与高更的冲突,后来又与妓女拉舍尔发生纠葛,以至于他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她……

下面是依据:

、《梵高传》中译本的导言和附记

导 言

1927年春,我在巴黎偶然地接触到温森特·梵高的绘画。当时索尔邦大学有个年轻学生,怂恿我去参观卢森堡画廊。“……去看看温森特的画展吧,这是自从1890年他的小型画展以来第一次较大的展览。1890年那次画展,是他的弟弟提奥在他去世数月之后举办的,后来没有几个月,提奥也与世长辞了。”

画廊的墙上,并排悬挂了大约70到80幅光辉灿烂的油画,都是温森特在阿尔、圣雷米和瓦兹河边的奥维尔画的。这间稍微小了一点的沙龙,在色彩的辉映下,就像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照进大教堂一样,光波流泻,色彩斑斓。对于受过意大利宗教画和巴黎寓意画过多熏陶的我来讲,绘画已经成了一种不能令人激动的艺术。然而,此刻,突然间面对着温森特的这个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我的确被惊呆了。当我惊诧不已地徘徊于一幅又一幅壮丽辉煌的油画面前时,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在人、植物、动物从那富有生命感的大地升向富有生命感的天空和太阳,然后又向下汇聚到同一中心的运动中,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

这个如此深切、如此感人地打动了我的心,为我拨开了眼中的迷雾,使我能够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人是个什么人呢?

详述温森特的生活经历是困难的,因为关于他的文字记载寥寥无几。资料的主要来源就是他写给他弟弟提奥,又由提奥的遗孀乔安娜翻译出版的那些信件。

为温森特的一生找到史实依据的惟一途径,就是追随他的踪迹遍访英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这是一段值得纪念而又有益的经历,因为当时距温森特37岁早逝才过去40年,他的绝大多数亲友和曾与他有过交往的人依然健在。我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欧洲,住在温森特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寻觅温森特曾经在那里安插画架,把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地点。

回到纽约,回到格林威治村我的单身公寓,我意识到这样两个实际情况,其一,温森特的一生,是人所经历过的最为悲惨然而成就辉煌的一生;其二,年仅26岁、毫无写作经验的我,对于胜任写作温森特的故事来说,是太年轻了。

但是……没人愿意做这件事,我不能拒绝这个艰巨的工作。我已经被温森特的生活经历迷住了,尽管能力有限,我知道,我将会忠实地表现他那非凡的才能,并且设身处地地去写,那就能使读者读来如历其境,深入到温森特的心灵、思想和灵魂之中。

我是用六个月的时间四易其稿写成《对生活的渴求》的。不知怎么,就在几近发狂的状态下,我居然完成了写作,并尚能写得让人看懂。在此后三年中,这部手稿被美国的17家大出版社一一拒绝,其理由则总是如出一辙:

“您怎么可以要求我们,让正处于萧条时期的美国公众,接受这个关于一位默默无闻的荷兰画家(在1930年至1933年期间美国人尚不知有温森特其人)的故事呢?”

1934年1月1日,手稿终于在删减了十分之一,并由我当时的未婚妻、现在的妻子琼重新打字之后,为英国一家老出版社的小分社——朗曼格林分社所接受。在出版的即日,我曾试向该社负责人表示谢意。他神情阴郁地回答:

“我们印了五千册,我们还在求神保佑。”

他求的那个神算是求对了。据最近的统计,《对生活的渴求》已经翻译成80种文字,现已销出大约2 500万册,想必也有这么多的书被人读过吧。

不过,永远要记住,是温森特的身世打动了读者。我只不过是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它。

附 记

读者也许会暗自发问:“这个故事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呢?”

对话不得不是虚构的,必要时也有纯小说的夸张,例如玛雅一场,那是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辨认出来的;

有一两个地方,我也描写过一段尽管无据可查,然而我相信有可能发生的小插曲,例如,塞尚和梵高在巴黎的短暂邂逅;为方便起见,我采取了一些办法,诸如在温森特跋涉于欧洲期间使用的货币,均以法郎代替;还省略了整个故事中几处不重要的零碎片断。除去上述在技术上大胆采取的措施以外,本书的内容完全是真实的。

本书主要的原始资料是温森特·梵高致其弟提奥的三卷书信集。而更多的材料是我在追随温森特·梵高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踪迹,实地考察时发现的。

》作者序》受苦与救赎

我又去了荷兰,从阿姆斯特丹到库拉·穆勒,梵高早期线条粗重的笔触,勾勒着劳动下躯体变形的工人或农民,我仿佛听到如牛马一般沉重的喘息声音。

回程经过海牙,想到他邂逅了西恩(Sien),一个拖着几个孩子要养活的过了气的老妓女。他们同居了,梵高负担起了西恩一家老老小小的生活,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像“恋爱”,难堪、卑微、邋遢可笑的生活。

没有人能理解梵高为什么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西恩最后还是走到街头去接客维生,仿佛重重嘲讽了梵高:你要救赎别人?你能救赎自己吗?

梵高的故事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我们要美化梵高吗?

是的,他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他看到了初春大片大片绽放的杏花他看到了起伏的山峦与麦浪,他看到了夏夜天空星辰的流转……

但是,那是他“发疯”之后

他被邻居联名控告,要求警局逮捕强迫治疗。

2007年5月,我带着一沓稿纸,经由泰国到葡萄牙里斯本、卡斯卡伊斯、辛特卡、到伦敦,再到西班牙,在巴塞罗那,大约两个月,写完这本书。

世界名著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57ta 

 世界名著推荐有:《西游记》《世界长篇名著》等。

梵高的励志故事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物。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梵高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梵高的励志故事:1

 我曾去一家画店买扇面,和老板聊开来。我说你可以拍下店里的画放到网站上作为宣传。他摇摇头说,没用的。我诧异地问,怎么了他说,现在绘画市场萧条,除非是名家的画,不然无论怎么宣传都没人买的。你看我店里的这幅画,是我那生活在北京的侄子的,花了半年时间画了这幅油画,一直没有卖出去,急得要砍掉自己的右手了!现在把画丢在我店里。我更惊讶了,精神理想和物质生存的矛盾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想起了我脑海中常常出现的画面,那是1922年丰子恺先生在《谷诃生活》(梵高当时译作谷诃)一书里所描述的画面:“他背脊上负着极大的画布,摇摇摆摆地在田野中步行……他又屡屡遗弃画布在地上,自己完全不介意。他并不想从这等作品获得什么利益,已经描出了,就不顾它。有的时候他画毕了一幅画,就把它遗留在写生的场所,独自回家。”

 梵高虽也同样贫穷,可是他的心态和现代的这位画师迥然不同。

 梵高,一个痴狂作画的疯子,踽踽独行的天才。

 他画了很多自己的自画像,那画笔是镜面,自画像是镜子里的和艺术颜料融为一体的他。镜里的梵高是虚幻的,这幅幻影的对角线上才是真实的梵高。

 然而不理解他的世人看见的是镜子里的梵高,是当时的人们心里猜测的,不曾触到的梵高。

 有人说梵高的耳朵是自己割掉的,有的说是在他和高更起冲突时高更割掉的,有人说他被割掉的是右耳,因为画里的他是右耳被白布包裹着的,有人说是左耳,因为梵高是对着镜面画出了自己。

 他在美术商品店做学徒的时候——人们看见镜子里的他:孤傲、蔑视一切,因为他用冷眼嘲笑那些前来购买美术店里的名画的人们,和美术店经理大吵一架后卷铺盖走人。镜子外的他鲜有人懂:已经悟得真正的艺术的妙谛,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名画没有达到他的艺术标准,而他苦于自己的画作竟还没有被赏识的机会,只有冷冷地看着那些名作被人挟了大笔的金钱前来膜拜。他也没有心计,不会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肯装出谄媚的模样讨好顾客,不愿说着和内心世界截然相反的话。

 他和世人隔着一面镜子,明明他抬起的是左手,世人看到的是右手。明明他画的是如今价值上亿的艺术品,当时的世人看到的是不值一文的糟粕。

 镜子里的他:性格是阴郁的、沉默而寡言,毫无风采。在巴黎学画时,已经三十三岁的他坐在古代雕刻的石膏模型面前,背后一群青年同学在那里窥探,窃笑他。镜子外的他:一旦绘画起来就是热情的、灵动的。他画画的时候好像浑身都燃烧起来了,是那些绚烂的颜料踩着他的思想脉络跳着火舞,活跃纸上。

 镜子里的他:极端的,恶意的,狼狈的,他曾身无归宿,寄宿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的妹婿莫夫的家,却又打碎莫夫的石膏模型,而后仓皇逃走。镜子外的他:他不喜欢自命为大画家,又拿出石膏命令他画毫无生命的作品的莫夫的作为。在后来研究神学后的一段时间,他整日苦口宣教,身心都疲惫了才肯休息,把自己的生活费都让给穷人使用了。梵高的父亲见到儿子时,梵高穿着破旧的短衫在一间污秽的小舍的稻草堆里睡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极度贫穷,他穷得只剩画儿了。他还曾将父亲寄给自己的原本就不多的生活费让了一大半给了一个抚育五个无父的小儿孤苦伶仃的母亲。

 镜子里的他: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抛却利害得失,只顾着自己的性子作画,农民都不肯给他做模特儿,嫌人品古怪画风狂热的他画得太丑陋。镜子外的他:他所选的题材一般是劳动者,所产的画,大部分是劳动者的生活的'深刻表现。疲劳的人,忧愁的人,病苦的人,一直不离开他的脑际,他从不画一切上流社会的人物。《食马铃薯的人们》便是他有着这一绘画题材倾向的荷兰时期的代表作品。他体察人民疾苦,他乐于救助。他看起来愚钝,不会也不愿按照“市场价值”来绘画,可是他一直懂得追随真理。这就是真实的梵高。

梵高的励志故事:2

 文森特·梵高27岁那年,不想再当教士、给矿工们传教了,他决心当个画家。到他33岁,第一次进了美术学院,但一个月后就退学了。那是1886年,他处于人生低谷:开始当画家已有六年,离他死去还有四年;此前一年,父亲去世令他悲痛欲绝,此时他的画,恰与他的心情同样:灰暗,沉郁。那年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双鞋子,一只翻着》,只有灰黑二色,就像是矿工所穿。

 ——等一等,文森特·梵高,不是应该如阳光般炽烈、让斑斓星月漫天旋转的半疯子么而事实上,到1888年,他的确已经成了那样。那在1866年到1888年间,发生了什么,让灰黑色的静物画家变成了向太阳燃烧的金色葵花

 1886年去巴黎之前,梵高是个很纯粹的荷兰画家,秉承荷兰黄金时代的传统:长于描绘静物,对物体材质表面精雕细琢,打光精确,阴影明晰,质感到位。但1886年,他去了巴黎。他那幅《吃土豆的人》被看中了——那幅画线条粗粝,色彩阴暗,幽深莫测,但19世纪80年代的巴黎,正是对笔触造反的时节——于是他也被召邀去了巴黎,参加了印象派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联展。

 如你所知,1886年印象派正要分崩离析。12年前首次联展时以莫奈为首的主力们,正待各奔东西;点彩派诸位野心勃勃,正要造莫奈的反;1886年的画展是印象派的最后斜阳,梵高赶上了。他没来得及在这次联展成名,但是:他看到了一些画,比如莫奈的风景画,比如毕沙罗的乡村画,比如保罗·西涅克的河流景色,比如埃米尔·伯纳德的风景画——这些画现在挂在艾克·麦克雷恩画廊,一如梵高当日看见它们的样子。

 他获得了什么呢从1887年开始,他的画变了。他感受到了光线与色彩的重要,明白了粗重笔触的力量。他明白了“正确的素描”在光线下多么无力,领会了塞尚高呼的“根本没有线条,形体之间的关系靠颜色决定”这一道理,以及最重要的:他邂逅了自己最钟爱的一个人——他在巴黎的印象派诸位大师画里,找到了日本浮世绘大宗师歌川广重的身影。

 一个新的梵高就此出现了。他此前的33年灰黑色如画人生,在巴黎印象派的余晖中,被尽数烧尽,此后灰烬里,站出了美术史上最鲜艳夺目的人物。

 1888年2月19日,梵高离开巴黎,去了南方的阿尔勒。他在那里给高更写信:“我永不会忘记初到阿尔勒之日的情感。对我来说,这就是日本。”6月5日,他写道:“浮世绘的笔触如此之快,快到像光。这就是日本人的风貌:他们的神经更纤细,情感更直接。”

 是什么促使他开始燃烧生命的还是1886年到1888年,他在巴黎的见闻。他会说出这样的话:“看日本浮世绘的人,该像个哲学家、聪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不;该学习俾斯麦的政略吗不。你只该学会描绘草,然后是所有植物,然后是所有风景、所有的动物,最后是人物形象。你就做着这一切,度过一生。要做这一切,一生都还太短。你应当像画中人一样,生活在自然里,像花朵一样。”

 他的一生最后,如他所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99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