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是怎么被发现的?

冥王星是怎么被发现的?,第1张

冥王星的发现,是在一个非常巧合的且幸运的情况下发现的。在1930年,是在基于天王星、海王星运行进行研究时被一个发现错误的“断言”所发现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W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于是发现了冥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同太阳的平均距离最远,质量最小的一颗行星。它的密度只为每立方厘米18~21克,其质量是地球质量的00024倍,这不仅比水星质量小,甚至比月球质量还小。它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还要小。

在冥王星上有一个名叫查龙的卫星,它的直径为1180千米,因此对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少知又少,科学家们推测,冥王星的大气可能是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巴。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冥王星的自转方向也与大多数其他行星的方向相反。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即使冥王星的轨道看到支好像要穿越海王星轨道似的,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所以,它们永远也不会碰撞。

冥王星从来没有被太空飞行器访问过,就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因为它的距离太阳是非常遥远的,因此它表面的温度几乎接近零下240摄氏度。在冥王星上看来,太阳只不是一颗明亮的星星。

冥王星被去除太阳系是在2006年的8月。此段时间,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来自各国天文界的权威代表经过投票表决后通过联合会决议,将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列入矮行星之列。这意味着太阳系不再有九大行星。

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定义,一个天体要被称为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围绕太阳公转、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成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恰好符合这一定义,因此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是一颗“矮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形状不规则,也不能清除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众多太阳系小天体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估计有50000多颗,现在已发现7000多颗。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但通过这一决议,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其实从70多年前发现冥王星开始就颇受争议。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估错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但是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了。然而冥王星是一个异类。它个头太小,轨道太扁,有时竟跑到海王星轨道的内侧,而且轨道平面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有很大的倾斜,而不像其他行星轨道基本上与地球轨道位于同一平面上。这些种种特征使它的地位相当不稳定,最终被“开除”到了太阳系外。

在此,我们将介绍一名不知名女数学家,是她通过计算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冥王星。

未注明日期的伊丽莎白·威廉姆斯的照片。

在九十年前的2月18日,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收集了大量数据,证明了某颗行星的存在,这名行星最终被命名为冥王星。那时,天文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如果不是借助于那名被 历史 遗忘了的数学家的计算,这颗行星几乎不可能被发现。这位数学家就是伊丽莎白·威廉姆斯(Elizabeth Williams)。她曾在天文学家珀西瓦尔·洛厄尔(Percival Lowell)的手下工作,更是第一个运用理论解释第九颗行星的存在的人。洛厄尔在他的继任者克莱德·汤姆伯格(Clyde Tombaugh)最终发现神秘的冥王星之前就去世了,但这两人的研究都依赖于威廉姆斯所做的计算。但是,无论是威廉姆斯还是数学算法,他们都在发现冥王星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太多关于她的信息”来自被称为罗威尔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的博士研究生凯瑟琳·克拉克(Catherine Clark)如此告诉Spacecom,“目前有许多关于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owell)尔和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

这些计算结果对汤博最终发现冥王星至关重要。对于海王星和天王星的观测是逻辑搜索的动机。“帕西瓦尔·罗威尔第一个注意到了海王星和天王星的轨道并不完全像理论计算一样的处于它们该在的位置”克拉克这样说道。当罗威尔注意到了这些差别,他意识到那时候天文学对于太阳系的认识还是不完整的。

但需要找到太阳系地图上缺失的那块拼图离不开数学的帮助——而且是十分复杂的数学,这是威廉姆斯和其他数学家们的派上用场的地方。在计算机被发明之前,存在一种人肉计算机——一般是由女性担任,因为这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用人工完成了天文学家所需要的所有复杂计算。对于罗威尔的研究来说,威廉姆斯已经通过海王星和天王星的轨道差异计算出了计算出了他应该去哪里寻找缺失了的一个大型物体。但罗威尔从未能注意到冥王星(Pluto),所以这项任务被搁置了好几年直到汤博接手了这个项目。

在这之后的1930年,当汤博发现一个物体正在通过太阳系移动时,一切计算终于有了回报。克拉克说:“那些特定计算结果导向了一个特定的结果,这令人十分兴奋。”

但威廉姆斯不能在当场见证这一切了。1922年,威廉姆斯结婚了,当时罗威尔的遗孀觉得雇佣一个已婚妇女是不合适的行为,所以开除了威廉姆斯。于是威廉姆斯夫妇到了牙买加的哈佛天文台工作。1935年,威廉姆斯丧偶成为了一名寡妇,搬到了并搬到了新罕布什尔州,并最后死于贫穷。

自2015年起,时至今日,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冥王星详图。(致谢:美国宇航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西南研究院)。

上个月,美国天文学会第235次会议在火奴鲁鲁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克拉克就威廉姆斯和洛厄尔天文台 历史 学家凯文·辛德勒的合作,展示了威廉姆斯以及她的工作。她告诉Space,对威廉姆斯的故事印象深刻是在于“了解了女性进入这个领域的切入点以及在一开始她们被允许做什么。”而且,我认为我做不到用手去进行这些庞大的数据计算。

克拉克说,在她的工作领域上,威廉姆斯特别有才华。“撇去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计算本身,她所做的是真正的高等数学。而且她的双手很灵活,能够同时用两只手写字,”她说“她能一边用右手写着草书,一边用左手写着印刷体。” 当然,在她工作的数十年后,天文学家们不再需要手工计算轨道奥秘了。

克拉克说“现如今我们非常依赖现代机器计算机处理我们的工作,我们也用它进行一些非常疯狂的科学实验。”但在知道天文学家们以前是怎样工作的后,她说,“这让我们不禁回望天文的发展 历史 ,让我们对那些计算天文数据的人们心存感激,特别是很多女性,因为她们走在数据计算的前端。”然而威廉姆斯工作的抹去,提醒我们女性从科学史上被抹去。但克拉克说,“即使她们身处幕后,她们也仍在为这一领域做出贡献。”

相关知识

冥王星(小行星编号:134340)是位于凯伯带的冰态矮行星,海王星轨道外的环状星体。它是凯伯带第一个被发现的天体并是已知的最大的矮行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太阳外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1992年后随着在凯伯带发现的数颗尺寸与其相近的天体,冥王星行星的地位开始受到质疑。2005年,发现了一个在分散的圆盘带中的,比冥王星重27%的矮行星,厄里斯。这致使国际天文联合会在2006年的第26届联合会议上正式从学术上定义“行星”。根据“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外,并被重新定义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直接围绕太阳的第九大和第十重的已知天体。它是已知的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但是重量要比厄里斯小一点。和其他凯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冰和岩石组成,相对来说较小,大约是月球六分之一的重量,三分之一的体积大小。冥王星有一定程度的偏心并倾斜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它离太阳的距离由30到49天文单位(44到74亿千米)不等。这意味着冥王星会周期性地比海王星距离太阳更近,但海王星稳定的共振轨道阻止了他们相撞。太阳光大概要经过55个小时到达冥王星,按其平均距离(395天文单位)。

伊丽莎白·兰登·威廉姆斯(187928-1981,生于康涅狄格州普特南市)是美国人类计算机专家和天文学家。她于1903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专业毕业,是这个专业最早的一批女性毕业生之一,后于1905年被珀西瓦尔·洛厄尔(Percival Lowell)雇用在波士顿工作,工作内容是通过数学计算来预测一颗被洛厄尔认为会影响海王星和天王星轨道的行星X的位置。她是1915年洛厄尔项目的人类计算机负责人,她的计算帮助预测了未知行星位置。洛厄尔于1916年去世,这意味着该项目从此中止。20世纪20年代末,该项目重新启动,并聘请克莱德·汤姆伯格(Clyde Tombaugh)领导。汤姆伯格借助于洛厄尔的研究成果将该未知行星定位在1915年拍摄的一个天空区域中,该行星被他识别为新行星,后于1930年被命名为冥王星。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Meghan Bartels-回复很慢,Cher,Thymol酚蓝,DmK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可能感兴趣》》 太阳和冥王星相位分析

  次要相位

(1)月亮刑冥王星

这个相位显示非常困难,情感强烈,甚至可能导致心理毁灭的关系。你们可能时常争吵,感情受到伤害,打架,挫折感,生气,缺少情感的理解。这个相位还显示了强力掌控,心理压迫等。可能的危险是,他可能试图使用各种正当,不正当的手段,在情感方面占有你。

 最终,这样的关系可能导致高压,不稳定,易爆,在情感,相处,心理方面令人心生厌恶。只有情感坚强,勇敢的情侣能够享受这样的关系。如果星盘上有许多相反预示,这个相位的影响可能减小。

 (2)月亮冲冥王星

在组合盘中,月亮冲冥王星是一个极度情绪化的组合。包含了强烈的参与感和非凡的感受。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这一组合也会带来极度的嫉妒,过度的好胜心及额外的占有欲。而带来的结果将是,你们中的一人将完全控制另一人,至少也是企图这么做。而且如果这个真的发生,被控制的一方还将发现很难摆脱这一切,因为对方的手段将是颠覆性的。

 这一相位还可能带来情感上的暴力。而这可能会毁掉你们之间的关系,并在事后还会让你们留有很坏的感觉。如果你好奇想试一试的话。那么,不要!尽力让自己是正直而坦率的。但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合谐。如果你是受害的一方的话,那么直接和你的朋友谈一下,千万别让自己再这么下去。

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何谓“矮行星”?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昨晚的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告诉记者: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

阋神星和鸟神星、妊神星、谷神星等都是冥王星外围柯伊伯带内的小天体,在2006的世界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这些小天体被统一命名为矮行星!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都致力于寻找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自从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后,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格局稳定下来,一直到2005年阋神星被发现,冥王星76年的行星地位遭到严峻挑战。

阋神星位于冥王星的外围,大小与冥王星相似,重量比冥王星还重27%,由岩石、甲烷和冰组成。阋神星被发现后,刚开始发现者宣布它是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起名叫“齐娜”,跟冥王星齐名。但很快,天文学家发现,阋神星的许多怪异现象有别于四大类地行星和四大类木行星。阋神星很小,比太阳系内的一些卫星还要小得多,比如地球的卫星月球、木星的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土星的卫星泰坦等,这些卫星都比阋神星大得多。其次是,阋神星的轨道偏心率很大,它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相差两倍之多,这跟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运行规律明显不同。

第三点是,阋神星的轨道竟然“侵略”到冥王星的轨道里,这也难怪,冥王星在运行中也不时进入海王星的轨道内,这明显不守太阳系内各行星的运行规矩。最后一个是,阋神星的黄道面倾斜得很厉害,与冥王星相似。

至此,如何给阋神星定义,令天文学家困惑和为难。阋神星与冥王星极为相似,直径只相差几十公里,质量比冥王星还大17%,按此定义,阋神星也应该是行星,但从1992年开始,冥王星外侧相继发现不少小天体,对比冥王星,它们都应该算是行星,如此一来,太阳系内的行星将越来越多,秩序就乱了。而且,这些远离太阳的小型天体,与八大行星还要有很大区别的。随后,阋神星外侧的鸟神星、妊神星、谷神星等相继被发现,后续还可能再发现类似于鸟神星、妊神星的小天体,如果都算是行星,那行星也没个尽头了。

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召开大会,经过多轮研究讨论及重新定义,决定将阋神星等小天体命名叫矮行星,意即比行星 一点,级别低一点。而阋神星等海王星外侧的小天体被定义为矮行星后,冥王星的地位就尴尬起来。阋神星算是矮行星,那冥王星也应该是矮行星。于是,通过投票决定,冥王星被正式降格为矮行星。当然,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有争议的,许多冥王星粉强烈抗议冥王星降格,冥王星的发现者也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文,强烈谴责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决议。

冥王星自从1930年被发现以来,稳居太阳系九大行星之行列76年了,在太阳系行星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今被降级,多少还是令人感到遗憾和不适宜。毕竟,冥王星与新发现的阋神星不同,冥王星被叫做行星已经76年了,天文爱好者以及普通民众已经习惯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叫法,教科书中也是“九大行星”这一叫法,这一改,很不适应。假如阋神星没有被发现,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依然会稳如磐石,没人会质疑它的行星地位。

其实,严格来说,冥王星确实与其他八大行星有很大不同。它很小,甚至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要小得多,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02%、月球的17%,虽然它是海王星外侧的小天体中体积第一大、质量第二大的天体,但它跟四大类地行星和四大类木行星相比,还是小得可怜。海王星是1840年发现的,此后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下一颗行星,结果直到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期间整整过去了90年。冥王星被发现后,对它的参数进行过数次修正,1931年认为它的大小跟地球类似,1948年又修正为与火星差不多,1976年发现了冥王星的第一颗卫星“卡戎”,1992年经过计算才发现冥王星很小,直径仅2376千米,远小于月球的3746公里。冥王星的质量仅有月球的六分之一,体积仅为月球的三分之一,它实在是太小了。

除此之外,冥王星的公转偏心率和黄道倾角都很大,它离太阳最近时44亿公里,最远时竟然达到了令人恐怖的74亿公里,就是一个硕大的椭圆形轨道。冥王星公转一周居然要248年,它还周期性地进入海王星的轨道内侧。另外,冥王星的第一颗卫星“卡戎”的发现,也令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变得有争议起来。原来,卡戎与冥王星的大小比例极不协调,它们更像是双矮星系统。更诡异的是,冥王星与卡戎的质心竟然不在任何一个天体之内。冥王星的诡异让越南给它起个名字叫“阎罗王星”。

世界天文联合会在2006年重新为行星定义,提出行星需要三个硬指标:一是要绕太阳公转。二是质量要足够大。三是能清除自己轨道内其他天体。这三个条件,冥王星只勉强符合一个半。实际上,冥王星被降格也确实是有点冤,它跟阋神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阋神星的轨道偏心率和倾角都比冥王星大得多。阋神星远离太阳144亿公里,是冥王星距离太阳的三倍之多。阋神星公转周期为599年,是冥王星的两倍多。阋神星的黄道倾角为44度,也远大于冥王星的17度。如果从距离太阳的远近看,冥王星跟海王星的“亲近度”比跟阋神星大,它更像是一颗行星。

冥王星还拥有5颗卫星,比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和金星都阔绰,而阋神星没有卫星,从这点来说,冥王星对自己被降格心里不服,忿忿不平。冥王星与它的第一个卫星“卡戎”的关系很特别,甚至可以说是诡异。一般情况下,主星与卫星的大小、质量起码要达到20:1的比例,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卫星。而冥王星与卡戎的比例却只有2:1,卡戎的直径竟然有毛冥王星的一半大,质量也达到了主星的三分之一,更可怕的是,冥王星与卡戎的距离仅仅只有19570公里,这个距离是很恐怖的!要知道,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算是近的了,但也达到了38万公里之遥,而卡戎离冥王星如此之近竟然没被吸引过去,这在太阳系中无疑是个奇迹,也是个另类。原来,它们已经潜移默化成潮汐锁定的状态,卡戎永远以一面对着冥王星。还有一点叫冥王星不服气,因为冥王星有清晰的照片,它的真实面目已经大白于世人面前,而阋神星却没被探测器造访过,它的所有信息都是推测出来的,真实面目也没人见过,这是因为阋神星离我们太遥远了,旅行者一号和二号也没有探测过它。

不管冥王星有多大“怨气”,也不管它服与不服,它被降级为矮行星却是铁定的事实。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已经深入人心,在人们的脑海里都根深蒂固了,国际天文联合会却把它不合时宜的降格,实在不算是个完美之举。当然,冥王星被降格,阋神星是罪魁祸首。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关于月球

解析: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 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这个数字是不确定的,因为1、月球绕地球转,月球的位置不确定2、地球和冥王星都绕太阳转,位置也不确定。

因为冥王星的距离太远,实际上那么远来看月球和地球已经是一个点了,所以算地球的就差不多了

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很大,是个椭圆,近日点为约2966天文单位,远日点是4931天文单位,地球的轨道几乎是圆形,半径1天文单位,所以地球离冥王星最远为4931+1=5031天文单位,最近为2966-1=2866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就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50000000千米,而地月距离只有不到40万千米,可以直接忽略。所以范围大概是2866到5031天文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70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