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了解孔雀特征的基础上,夸大并任意变形孔雀尾巴,启发幼儿想象,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造性作画,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2。发展幼儿观察、求异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3。锻炼强化意识,一眼无拘无束创造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活动背景说明:

 1。幼儿已有经验(去动物园玩,看到过孔雀)

 2。创想画课程开设较多的是绘画物体,因而本次活动以动物为主题,让幼儿发挥想象来创作绘画。

 3。上学期我们尝试的创想画基本都是生活中的物品,本次的教学活动初步尝试对动物进行创想,变形,这个效果也是不错的。

 活动过程:

 一、欣赏孔雀舞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舞蹈,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谁知道这是什么舞?(孔雀舞)

 二、看ppt,观察孔雀

 1。整体观察

 师:孔雀长什么样?

 2。局部观察

 师:孔雀的头、脖子、身体是怎样的?

 3。细节观察:孔雀的尾巴最特别。

 师:孔雀和其他动物相比,有哪个地方最不一样?

 三、启发想象

 局部变形启发想象:你们看,孔雀的尾巴变了,变得怎么样了?你可以把这个尾巴变成什么?为什么这样变呢?

 四、创造作画

 引导幼儿创造作画:小朋友,把孔雀的尾巴变成其他东西,就能变出很神奇的形象来。让我们开动小脑筋,一起来试试吧!

 五、利用投影仪进行讲述、评价

 1。自我讲述画面内容。

 2。同伴互评。

 3。教师评价。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舞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一下就被舞蹈吸引住了。接着出示ppt图来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并了解到了原来孔雀的尾巴会开屏,还可以通过自已的创想用其他东西来变出孔雀漂亮的尾巴。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们掌握的较好,很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创想画出了不同物品的尾巴。孩子们本次活动完成的较好。在教学中,我通过跳孔雀舞、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不足之处:

 开头欣赏舞蹈时间稍长,短一点效果更好。画孔雀时,个别幼儿头和身体的比例失调————头大身体小)以后还要多思考把握好每个细节。画孔雀变尾巴时个别幼儿模仿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绘画,下次绘画时需要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想象去绘画。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活动激发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色彩的感知力;

 3、能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多彩的树冠,并能通过团结协作展现出七彩的树林。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画树木。

 2、难点:用不同的色彩表现秋天的树林。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油画棒、黑色或棕色水彩笔、绘画纸;

 2、秋天树林的录像;电脑范画;背景音乐;秋天风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秋天树林的录像,观察秋天多彩的树林。

 提问:小朋友,请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引导语:前两天,老师去“秋天的树林”玩了一圈,发现景色特别的迷人,于是录了下来,想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请你看完后告诉老师“秋天树林里的树叶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观看录像)

 提问:秋天树林里的树叶都有什么颜色(红、黄、绿)

 师小结:秋天树林的颜色丰富多彩,树的叶子有红色、橘**、土**等等,还有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常青树。

 过渡:老师今天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片小小的树林,瞧,可爱吗(师将“小树林”拿出摆到了幼儿桌子上。)

 (二)活动展开

 1、观察小数的形状,学画小树。

 提问: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树是由哪两个形状组成的(三角形、椭圆形)

 (1) 树干的画法。

 引导语:树干是个“高高的”三角形,怎样能花好这个三角形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先在纸的中间画一个小点,再在下面画两个距离较近的小点,最后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瞧,一个高高的三角形就画好了!

 (2)椭圆形的画法。

 树冠是一个“瘦瘦的”椭圆形,老师同样有一个好方法:先在树干上点两个点,然后用一条弧线往高处画,将两个点连起来。孩子们,一个可爱的小树就画好了!

 (3)再次示范,请幼儿伸手在空气中模仿画。

 2、出示范画,感受绘画中树的大小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过渡语:那么美丽的秋天的小树林,老师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呢。瞧,这就是老师画的《七彩的树林》。(出示电脑范画)

 提问:画上的小树一样大吗为什么

 师小结:画的大的树是近处的树,画的小的树是远处的树。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提要求:在涂色的时候,蜡笔要按一个方向一笔一笔的从头画到尾,中间不能留白;请安静作画。

 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进行引导、指导。

 4、讲评:请画完的小朋友将画贴到秋天背景图上,幼儿进行自评或互评。

 (三)结束

 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用色彩丰富的小树展现出了《七彩的树林》,那么漂亮的一幅画,让老师忍不住要吟诵诗歌一首歌呢,希望大家会喜欢!

 附诗歌:《秋天的落叶》

 秋天的落叶是小蚂蚁的摇篮,摇啊摇,小蚂蚁渐渐的睡着了;

 秋天的落叶是小知了的扇子,扇啊扇,小知了渐渐的停止了叫声;

 秋天的落叶是小青蛙的铲子,挖啊挖,小青蛙造好了自己的家;

 秋天的落叶是冬姑娘送来的信,她告诉我们,冬天就要来了。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彩色水滴吹开、吹散,体验吹画创作的乐趣。

 2、根据图案大胆想象添画,创作变形超人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吹画材料:颜料、水粉纸。

 2、课件。

 3、表演道具:头饰半成品、打好结的方巾等。

 4、经验准备:课前丰富变形超人的科幻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

  二、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奇和趣;同时了解作品独特的创作方法。

 1、引导幼儿欣赏4幅作品。

 师:这里有几个中(X)班小朋友用颜料吹出来的变形超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在幼儿欣赏讲述后小结:这些变形超人有的有很多手臂、有的很多头发……,我们也来试一试。

 3、教师演示挤颜料过程。(提示幼儿水滴不大也不小。)

  三、幼儿尝试吹画,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吹画的基本要领,初步体验吹画的乐趣。

 1、鼓励幼儿交流初次尝试吹画的体验。

 (1)引导幼儿发现吹画时要对准水滴用力吹开。

 师:谁已经把水滴吹开了?怎么吹的?吹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尝试将水滴向不同方向吹散。

 师: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朝不同方向吹出了变形超人的`手臂和腿,怎么吹出来的呢?

 (通过幼儿个别示范,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可以转动纸、侧着头吹等方法向不同吹。)

 2、幼儿大胆体验吹画创作过程,并根据吹画画面想象添画。

 3、教师观察,适当指导。

  四、相互欣赏后集中评价,并扮演超人,跳超人舞结束活动。

 1、鼓励先完成作品的孩子到一旁将画粘贴成头饰,并带上披风扮演超人形象。

 2、幼儿相互欣赏,集中评价:你喜欢哪个变形超人?为什么?

 3、听音乐表演超人舞,退场结束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中班美术教案: 我的好妈妈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画妈妈。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和妈妈的亲情,使幼儿懂得从小关心热爱妈妈。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观察妈妈的特征。

 2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通过提问,了解妈妈的特征。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妈妈吗?

 (2)那谁来告诉我,你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她的脸蛋是圆圆的还是尖尖的?她的头发是怎样的?还有她的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妈妈平时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还有什么跟别的妈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些妈妈戴眼镜)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三八妇女节也是妈妈们的节日,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妈妈画一幅画,送给她当做节日礼物吧!”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抓住妈妈的特征画。

 4评价和展览。

 表扬作画认真以及画得好的小朋友,把作品展览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了解鸟窝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尝试自己用泥设计不同的鸟窝。

 2能用辅助材料对鸟窝进行装饰。

 3体验爱小鸟,帮助小鸟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泥巴、稻草、棉花、碎布、毛线头,枯树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了解鸟窝的作用。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鸟窝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2)了解鸟窝的基本外型。

 教师:你们见过鸟窝吗在哪里见过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幻灯),了解鸟窝特点及其构造

 (1)通过欣赏鸟窝,体会情感和感受温暖。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鸟的窝,我们一一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鸟窝像什么蛋宝宝住在里面感觉怎么样(出示有蛋的鸟窝)

 (2)通过欣赏鸟窝,了解鸟窝的不同外型,移情小鸟在窝里的感觉。

 教师:这个鸟窝像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啊(出示燕子窝)它是什么形状的小鸟它是怎么进去的它住在这样的窝里感觉怎么样(出示椭圆型的窝)它是怎么做的(出示草绳盘绕的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鸟窝,它们都有哪些形状(同时出示鸟窝图)如果你是小鸟,你住在这样的窝里有什么感觉

 3介绍操作材料,幼儿了解操作方法。

 (1)激发幼儿制作鸟窝的兴趣。

 教师:我们平时看到的小鸟都在天上飞,到了晚上,我们小朋友都回家了,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

 (2)出示操作材料,自由讨论制作和装饰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泥巴,你打算做个什么样子的鸟窝呢会用什么方法

 教师:鸟妈妈看到你们做的鸟窝非常高兴,但是它想让这个鸟窝变得更漂亮,让宝宝睡上去觉得更温暖,它又找来了一些东西进行装饰,如果你是鸟妈妈,你会用这些东西怎么装饰这个鸟窝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用泥巴做一个你喜欢的鸟窝,再想一想怎么样能让鸟宝宝睡在里面觉得暖和,鸟妈妈看到了外面也觉得漂亮,想好的小朋友请轻轻走到后面开始制作。

 5通过操作,体验成功、关爱的心情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鸟窝。

 教师:你们做的都很好,那今天你帮助了小鸟,你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请幼儿讲解自己做的鸟窝(造型、装饰)

 (2)自然结束活动,体验成功、关爱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把做好的鸟窝放到外面的小矮树上,让鸟妈妈带着它们的宝宝到里面来休息吧。

 《小鸟的窝》活动设计思路:

 结合主题《小鸟,你好!》的开展生成的一节活动,活动名称中用的是“窝”,而不是“巢”,主要是因为“窝”这个名称更接近孩子,让人听上去更温暖一些。

 (1)这个活动主要是以泥塑鸟窝的造型为重点,我为孩子了一种材料——泥,让他们用泥这种材料来设计各种造型的鸟窝,让幼儿的精力集中在“形”的塑造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同时,迁移了幼儿在上个主题中,用泥做碗、罐子的经验。

 (2)在造型材料相对固定的基础上,我又为幼儿了开放性的辅助装饰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给幼儿了更大的想象、创作空间,也让幼儿的作品具有个性化。

 (3)活动中一直以让爱鸟、护鸟、帮助鸟情绪贯穿始终,为了营造这个氛围,我在出示上进行了考虑,前两幅让孩子体验情感和感受温暖,后两幅,让孩子注意到形状上的特别,这样是为了后面创作做准备。我用语言“如果你是蛋宝宝,住在里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到了晚上我们都回家了,小鸟没有家怎么办”让孩子移情,体会小鸟的感受,从而更爱小鸟(展示鸟窝、放鸟窝是让孩子进一步体验——我帮助了小鸟我感觉到快乐,体验那份成功。)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画的方法将果实图形变成不同的造型。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画有苹果、香蕉、梨、花生等果实的方形纸若干。

 2果实造型画,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会有哪些果实

 2观察果实,启发幼儿想象。

 请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果实,说说它们都像什么,还能把他们变成什么呢(如:香蕉变成小船,橘子变成太阳等。)

 (二)师幼作画,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画,有以果实为辅的变形画,也有以果实为主的变形画。

 2启发幼儿说出:果实都变成了什么你还想把他们变成什么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三)用添画的方法进行果实造型

 1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果实,进行添画造型。

 2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根据果实的特点,大胆想象、添画。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同伴作品中的创意。

 (五)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创作的作品装饰自己的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81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