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清士人的东瀛之旅(上)

一个晚清士人的东瀛之旅(上),第1张

                                    金理串  摘述

        黄庆澄(1863-1904)是平阳县慕贤东乡黄车堡(今苍南县钱库镇黄车堡村)人,早年师从孙诒让、金晦。光绪十五年,黄庆澄于上海梅溪书院任教习,这期间,黄庆澄热衷于西学研究,且有出洋游学的意愿。后二年,沈仲复中丞赏识黄庆澄的学识,举荐他去日本考察,驻日使臣汪芝房编修亦出金资助。黄庆澄于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初四出发,七月初四返回上海,历时两个月,黄庆澄在日本游历了东京、西京、奈良、长崎神户、大阪、横滨等大城市,参观各地名胜,考察民情民俗,并接触各界学者七、八十人。回国后,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和个人所感整理成《东游日记》出版,孙诒让为之作序。说:“愚初之行也,盖欲谘其政俗得失,以上裨国家安攘之略,顾不得久留。”在日记中,黄庆澄考察了日本的政制,针对晚清中国的时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广泛地记录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循着黄庆澄的行程,择摘其要概述其旅日见闻。

        五月初四黄庆澄搭乘日本三菱公司神户丸号轮船从上海出发,出吴淞口,初五过黑水洋,日记描述“是日晴曦照耀,波平如镜。入夜寒月近人,娟然可爱。澄心远眺,天风泠泠,万籁俱寂。海上移情,不图于今日遇之。”

        初六抵达长崎,长崎街道整洁,人口稀少,山水秀丽,怡心悦目。虽然是通商码头,但是没有喧嚣狭隘的小气。街上看见招牌中有“官许”字样,陪同的当地华商泰记主人王晓景解释说这是已经纳税的。见到有“大勉强”字样的,王晓景解释说是格外减价的,有见写有“御料理”三字的,王晓景说这是为人办酒饭的,又写有“贷坐”二字的,王晓景说这是妓坊。之后游兴福寺,寺在东明山,相传是江西浮梁巨商刘某避明难,航海东渡,舍身于此,现经三江帮商人重建,寺旁建有商会公所一座。

        初八会见旅日华商张某,张某安徽人,为三江帮商董,旅居已经三十余年。黄庆澄问寓居日本的华商和当地情况,张某回答华商分三帮,分别是闽、粤、三江。在长崎有七百余人,在神户、大阪千余人,在横滨有四千余人。闽、粤商人早来,生意较兴盛,三江帮后来,人数寥寥无几,但近来也渐增。三十年前,华人旅居在此很受优待,特别是对华人中的文士特别尊重礼待,现在这风气稍稍淡化。日本人风气素来很质朴,未通商前,人人安分守己,几乎是道不拾遗,现在内地还保持这这样淳朴的民风,但是各口岸人口庞杂,人心狡诈,盗窃的事也有所耳闻,世风不古中外都一样,日本对禁烟执行很坚决,华人如有犯禁即交外交领事递解回国,东洋人犯禁,轻则禁锢重则判死刑。         

        初九登笠头山,观览长崎全境盛景。长崎三面都是山,海水自南向西曲折而入,港口颇狭窄,港身东西长千米,南北里许。岛屿列前为门户,民居都依山而建,也有居住半山腰的,港东北稍热闹,各行政机构都设置在那边。东边是华人和西洋人居所。西边则是山峦连绵,有造船厂,制铁厂,居民较少。港北又有炮台一座,军营一所。据当地人介绍,长崎原是一村落,大致在中国的天启崇祯年间,旧幕府设此地为通商口岸,户籍渐多,维新初设九州总督府,后又改为县。

        初十参观文庙,长崎县署,门上悬着毛笔书写的“长崎县署”四个大字,署内设风雨表,遇大风雨就高竖一红毯以预告让人知道趋避。继续参观裁判所继续参观裁判所、控诉院、警察署、邮便局、电报局、劝工场。

        十二日和华商走访山田君的长崎寻常师范学校。山田君三十一岁,懂古文,东京饱学之士,是这所学校校长,由于语言不通,黄庆澄和他在纸上谈论中西学术,问答回复写了十余张纸。谈后带领黄庆澄参观学校,学校有教师十八人,学生百多人,学校前悬挂两张牌,一张写着学校校长姓名和科目,山田君教汉文。一张是学生姓名,记录某时某学。按入学年分来排班,分科有学华文的,学日文的,学英法德文的,学国史的,学外事的,学算学的,学化学的,学光热的,学制造的,学音乐的,学绘画的,学书法的,种种书籍器具让学生使用。学堂外有接待所,会议室,有养病所,有沐浴所,房屋焕然绚丽,规章制度井井有条。山田君又带领参观化学器具,物理器具(即光热等学器具),几何器形体器具。几何形体器具最便于学算之用。黄庆澄以前接触几何时,就听说西洋人有这些器具,无处觅购,今天得以一见,心情特别舒畅。

        十三日坐横滨丸离开长崎,经过平户岛,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范文虎、阿塔率兵十万以战船九百远征日本,至平壶岛遇到海上飓风,文虎等坐坚船返回,丢弃十余万军士于山下,就是在这里,平壶就是现在的平户岛。又经过壹歧岛。

        十四日到达赤间关,赤间关又名马关,是西海道和山阳道交界之处。海面很狭窄,两面夹山,依山建城。停船一小时装煤并上下客。一会儿轮船驶出峡谷,只见两座小山仿佛中国长江上的金、焦两山,山上设有炮台,一看就是险要之处。继续过播州洋,这里有无数小岛,蜿蜒起伏,镂空玲珑。轮船经过这里要曲折蛇行,好像武陵人入桃花源,几乎让人怀疑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西洋人评价东瀛山水是亚洲之冠确实如此。日记中如此描述了其所感:“登舰面最高处,昂首四顾,月明如昼,断崖千尺,冈峦隐没,澄波砥平。独立久之,仰天长啸,翩若登仙。”十五日到达神户,神户是日本的通商五大港口之一,港面宽阔,背山建城,铁道连绵,是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停靠一天便于客人上下。这日白天上岸访友,晚上在船上看到美景如是:“是夕,凉月放晴,水流不波,轮舰碇泊,屹如山立。前有镕铁厂,火光腾射,荧荧彻夜。”

        十六日离开神户,经过熊野洋,这里有熊野山,徐福所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就是这里。徐氏《瀛寰志略》说徐福所居住的地方叫徐家村,墓在熊指山,现在不知在何处。据日本人说,徐福墓在新宫旧城里,前面有两棵老樟树,碑上刻有“秦徐福之墓”五字,墓北有孤峰,当地人称为蓬莱山,西边有小山,山下有飞鸟社,社旁有一祠,年久失修而坍塌只剩础基,距徐福墓两百多米有七个小土堆,是徐福随从的墓地。相传徐福所带的随从仅有七人,死后都安葬在这里。距小土堆几里外有秦栖村,是徐福初到此地的居处。徐福初到时是在日本孝灵帝年间,所携带的马鞍现在还藏在熊野社神库中。《瀛寰志略》里所指的熊指山,就是熊野山无疑。徐家村无疑就是秦栖村,只是所随从者只有七人,与史书记载不符。

        日本人又有传说,徐福是秦朝时的一大豪杰,秦乱之际希望能得土称王,携带童男女航海过来是意图有大作为。史记上称他求仙药不得而怕被杀不敢回,是被徐福所欺骗了。当时日本国历代都有高寿者,如神武帝、孝安帝、孝灵帝等都有百数十岁,周秦诸子传闻以为他们有仙术,因而附会海上有三神山之说所以徐福得以兜售其计谋于秦始皇处。当地人又有传说,十余年前有人挖掘徐福墓,得到古铜器,接着就得热病,很恐惧就马上重新埋于原处。这样奇异的事难道是说这些器具是周秦之宝,徐福不肯轻易让人见到吗?

我来告诉你吧,一定要给分哦

女校先生 迄今看过的最好的日本人都市小说,十分经典,连载中

觉醒恍如昨日 令狐beyond的成名作

迷失在日本人的天堂 此书不如上两本好,但是也不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88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