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逝去的电视节目,你还记得吗?看过的都已经长大了

那些逝去的电视节目,你还记得吗?看过的都已经长大了,第1张

1、东芝动物乐园

《东芝动物乐园》是北京电视台自1994年10月推出的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大型综艺栏目。它内容新颖,风格独特,以世界野生动物为素材,以擂台竞赛为形式,以动物的各种习性、生态现象为线索,对参赛队和嘉宾提出问题,并在动物的行为中得到答案。

东芝动物乐园

2、 三星智力快车

2000年7月16日开播,2009年10月25日开始更名为《智力快车》。原《三星智力快车》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智力竞赛节目,奖励金额最高的智力竞赛节目。自开播以来它就以比赛的公平性、竞争的激烈性、知识的权威性在中国同类竞赛中独占鳌头,深受电视观众欢迎,特别是在中学生当中具有极高的人气。

方琼与《三星智力快车》

3、幸运52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设的一档益智性互动性节目。节目创办于1998年,由李咏担当主持。

幸运52

停播的原因:郭振玺坦言,王牌节目一朝舍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伴随观众审美品位和电视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频道需要升级,益智娱乐节目需要升级,李咏也同样需要升级。

主持人李咏

4、小神龙俱乐部

小神龙俱乐部 是迪士尼公司制作并运营的中国儿童节目,在中国大陆约40多家城市电视台每天播出。小神龙俱乐部1994年9月19日由美国广播公司 (ABC) 创办,后来 (1996) 年 ABC 被迪士尼收购,小神龙俱乐部开始播出大量迪士尼的节目,包括动画片和自创儿童节目,并正式成为迪士尼动画的家。除了动画片之外,小神龙俱乐部也有播出自制的互动节目。主持人是榕榕。在2014年1月5日停播。

小神龙俱乐部

艺术创想

5、正大综艺

开播于1990年4月21日,是目前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最长、播出数量最多(每周一期)的大型电视综艺益智栏目之一。

正大综艺

早期的节目现场

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媒体的产生,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而是开始主动的选择和参与了。这就要求栏目在新的竞争形式下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新版节目在保留原有《正大综艺》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以前没有的元素和内容。《正大综艺》全新改版,转身开始承办吉尼斯中国之夜,获得了热烈反响。

6、超级大赢家

1999年的4月23日,带着巨大的压力,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诞生了。一句"超级大赢家 WINNER"让全国的观众认识了它。这是自安徽卫视上星两周年后第一档王牌娱乐节目。

超级大赢家

不到半年就稳居全国收视桂冠(含央视)。它的出现。引领了新一轮的娱乐潮流,“一字千金”“小鬼当家”“谁是大头王”“婆婆妈妈踢踢乐”“超级偶像”“超级新人秀”“疯狂节奏王”“爱要怎么说出口”等等一系列的独创单元深受广大热心观众的喜爱。知名主持人“李彬,周群,郭德纲,刘刚,李黎,王馨悦”也都是从这里开始起步,从而奠定了当今主持界的名嘴基础。

安徽电视台娱乐节目资深制作人耿小强感叹:“《超级大赢家》的停播,标志着安徽卫视一个时代的结束。”

7、超级变变变

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电视台(NTV)制作出品的长寿综艺真人秀节目,为变装创意作品的现场竞赛节目。于1979年12月31日开播,每年举办一至三届,是单发型特别节目,截至2016年2月,已播出93集。

超级变变变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休、圣斗士、龙珠、名侦探柯南等日本电视动漫作品一代代进入中国儿童的世界。差不多在《名侦探柯南》进入中国的时候,有一档日本的创意搞笑节目也悄然无声的登上了我们的电视荧屏,可爱、智慧、合作,欢乐无限,大家多半都会有印象,它有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台湾风翻译——叫做“超级变变变”。

兔女郎

8、开心100

《开心100》于1998年开播。作为东南卫视周末黄金档综艺节目和重点王牌综艺节目,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艺节目之一。凭借其温馨、欢乐、回味无穷的特色,成为最适合全家观赏的优质节目。 节目收视率一度逼近40%,创下无法超越的收视神话。2011年4月3日播出最后一期后正式停播。

小时候周五全家必看节目阿

9、第10放映室

《第十放映室》栏目是在原《视觉》栏目的基础上扩充、整合而成的。节目时长90分钟,不同于其他的**栏目,大量展示**的主要画面,由于有精彩**的画面的二次剪辑,使节目也具备有了很强的娱乐性,同时很多资料镜头的使用,也使节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第10放映室》就以“敢说真话”的风格被网友们誉为“专业吐槽栏目”。

10、正大剧场

正大剧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正大综艺引进国外优秀影片的播放平台,为那个时代的观众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现已停播。早期正大剧场无论在选片,翻译还是在配音,制作等方面都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它代表着中国译制片的又一段辉煌。可以说正大剧场对很多人,特别是对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将是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回忆。

无论选片还是配音,都无敌啊

11、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谈话类节目,在下午5点左右皆有播放。《实话实说》和《艺术人生》被并称为央视所推出的最成功的谈话类节目。节目由于收视率不理想于2009年9月底停播。

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

12、希望英语

《希望英语》栏目开播于1999年6月18日,2001年7月9日进入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科教频道。是由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教育专题部制作的以英语爱好者为收视对象的,休闲式的介绍英语语言文化的教育类栏目。 栏目口号是:Making your outlook brighter”2011年7月30日停播。

希望英语

主持人赵音奇

13、有老毕的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是展示普通观众才艺的舞台,主要是对百姓歌手的展示。 节目以擂台赛的形式依次决出周冠军、月冠军和年度总冠军,该节目的评委全部来自于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没有老毕支持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味道。

星光大道走出的明星

14、《梦想中国》

15、银河之星大擂台

自1998年1月3号开播以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和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在大陆及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主要电视话题,综观该档栏目的成长历程,笔者以为从中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2005年7月3日改版为不叮不停, 2006年3月31日正式停播。

虽然我不爱看 但想想这个可是好早期的选秀节目 顿时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貌似也是学台湾的节目。

16、挑战主持人

《挑战主持人》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2000年12月推出的三套固定栏目。

当时印象最深的是N期擂主尉迟琳嘉

栏目自开播以来,始终是在主持人能力的竞争上形成节目的看点,同时在主持人能力的挖掘上形成节目内容的多样性。

17、非常周末

主持人陈怡

该节目被观众比喻为一股快乐的源泉,流淌到哪里,就将快乐带到哪里。成功的节目定位,精彩的节目内容,出色的主持人,再加上大家的“捧场”,使得《非常周末》的收视率近六年来稳居江苏地区综艺类节目榜首,暑期更是连创佳绩,多次勇夺南京地区AC尼尔森节目50名排行榜的第一名。 改节目后因收视率问题于2010年5月29日起停播。

“《第十放映室:**过年》节目因言辞犀利被禁播了!”近日,央视《第十放映室》栏目解说员龙斌在博客上报料称,因为审片时领导不喜欢,因此该栏目今年春节的特别节目胎死腹中。此外,龙斌还在博客上贴出了原本写好的“**过年”的解说词以表愤慨。

《家有喜事2009》:本片不但水准低劣,而且毫无诚意,拉开了港产烂片2009年在内地抢钱闹剧的序幕。

《花木兰》:对白的信息量少到甚至连剧情都无法推进,直接导致本片的故事一直在按一种奇怪的叙事节奏推进,忽快忽慢的步伐不但绕晕了观众也绕晕了导演。

《追影》:当**结束之后,观众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默默起身,鸦雀无声地离开,仿佛是走错了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追悼会。

《寻找成龙》:本片讲述了一个追星男孩儿最终得以圆梦的故事。这个故事所透露出来的含义,不得不让家长们不寒而栗———它无疑是在鼓励那些幼稚的追星族少年,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犯傻,最后就会有无数好人帮助你实现最荒诞不经的念头。

《气喘吁吁》:对于任何一个期待看到一部喜剧的观众来说,看这部**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看自己如何站上茶几变成杯具的故事。

《机器侠》:作为一部大肆宣扬的所谓“科幻**”,《机器侠》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彻底无视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的基本水准,以及中国数量庞大的科幻迷和影迷的基本底线,用香港僵尸片和神棍片的风格,再加上许多早年香港娱乐片的陈腐桥段,最后包装出了一部让人浑身麻酥酥的“科幻**”。

《火星没事》:一个愤怒的观众看完本片后在网上留言,“火星没事,观众有事”。希望本片编剧和导演看到这句话后能深刻地意识到,地球很危险,赶紧回火星去吧。

《刺陵》:对于稍微严肃一点的**观众来说, 《刺陵》则是一部愚蠢到了一个新高度的**,完全是在植入广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放了一些不带情节的动作场面进去

《 恋爱前规则》:本片的一句台词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本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这基本上是一个日趋靠拢相声的小剧场话剧和电视情景喜剧的混合体,虽然是根据一部网络上很红的小说改编的,但唯一能让观众留下印象的节,就是那些态度坚决姿态强硬的插入广告。除此之外,这部**只能用“乏味”来形容。对这样乏味的一部**,也就没必要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赤壁》:对于一向缺乏选择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作为消费者既然无从选择,那就只能从唯一的选择里各取所需——想看爱情的就看爱情,想看战争的就看战争,想看帅哥的就看帅哥,想看美女的就看美女,反正《赤壁》这部**对方方面面的观众都照顾的很周全,作为消费产品它无可非议。但是《赤壁》作为一部商业**,唯一没有被照顾到的就是影迷,因为他们从中看不到**和故事。

《孤胆义侠》:地球上或许没有最好的导演,但却有最烂的导演——德国导演乌维·保尔正是这一“殊荣”的获得者。乌维·保尔专门拍摄根据电子游戏改编的**,因无聊至极的拍摄风格和奇差无比的作品质量而“声名显赫”,其“代表作”包括《死亡之屋》、《鬼屋魔影》、《吸血莱恩》和《地牢围攻》等。《孤胆义侠》在国内公映时,号称是“本月惟一进口惊悚大片”。作为一部能把观众看笑的惊悚片,本片在国内票房居然有3000万人民币左右——作为一个对比,本片在全球范围的票房只有7000万人民币。

可能是受到这个票房成绩的鼓舞,乌维·保尔执导的另一部著名影片《地牢围攻》也已经被国内引进,原计划于2009年11月27日在国内公映,后来推迟到2010年。国内译名尚未最后确定,可能会翻译为《地牢围攻之以国王的名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导演,乌维·保尔在国内已经开始拥有一批口味独特的影迷,他也被这些粉丝亲昵地称为“宝哥”,并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宝哥出品,必属精品”。

《风云2》:对于《风云2》这部**,有一句网友的话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一部分观众的感想: 风哥哥,云哥哥,你们不要再打了,我是多啦A梦还不行吗?作为一部100分钟的**,80分钟的打斗场面。为了在剩下的20分钟里交代一下剧情,本片用了200句惜字如金的简短对白完成了这个任务。虽然在精彩的特效帮助下,这些打斗场面都眩目而精彩,但对于大多数并非原著漫画爱好者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能看到一点点故事将这些打斗场面串联起来。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失望了,如果说《刺陵》的故事很糟糕,糟糕到根本没故事,那么《风云2》这部**就根本没剧本。

恭贺2010—2009**回顾(一季度回顾)

〔精彩片花剪辑〕

对于中国**来说,2009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

中国**市场积蓄多年的力量,终于在今年爆发。不断攀升的票房数字,以及更加诱人的愿景,让许多人期盼的“中国**黄金十年”,仿佛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曾经高不可攀的单片亿元票房,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式大片的票房及格线,而中国**市场上有史以来的三部单片票房超4亿元的影片,它们分别是《变形金刚2》、《建国大业》、《2012》,全部集中在2009年出现,并且均匀分布在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三个档期,构成了年度票房的基准线。

作为这种**票房井喷式增长的基础,经过2007、2008两年的基础建设,中国**市场的银幕数在2009年开始了令人惊讶的增长,总银幕数已经逼近6000块,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年内还会继续高速增长。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3D**市场,拥有的3D**银幕数仅次于美国。如果2010年能够按照业界期望的那样成为“3D**元年”的话,那么中国**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加可观。

但是在市场的红火热闹背后,中国**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2009年贺岁档作为第一个有好莱坞分账大片进入的贺岁档期,气势如虹的《2012》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贺岁档的票房争战,但它还是出乎意料地成为中国**市场票房总冠军,并直接压缩了之后上映的贺岁档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计,在未来这种挑战和威胁只会更加明显。对于中国**来说,争夺市场空间的份额则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生存问题。只是,中国**用什么去争取观众的支持呢?2009年它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赤壁·下》

作为在2008年暑期档创下中国**市场票房新纪录的《赤壁·上》的续集**,《赤壁·下》曾经有一个备选片名是《赤壁·决战天下》。不过本片在公映时还是改回了低调的《赤壁·下》。据说,中影集团一直在努力打造一部单片票房超过一亿美元的**,《赤壁》自然就成为这部肩负重任的影片。根据片方公布数据,上下两集《赤壁》的国内票房总额约为58亿人民币,已经很接近这个目标了。

也许是2008年的中国实在太不平静,中国观众到了年底就一窝蜂地拥进**院寻找欢乐,于是连《非诚勿扰》这种勉强和喜剧沾点边的**票房都过了三亿人民币。考虑到《赤壁·上》曾经在暑期档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欢乐,大量患有“喜剧饥渴症”的观众就不由分说地将《赤壁·下》当成了贺岁档喜剧**替代品,努力在其中寻找着喜剧元素和搞笑台词,完全不管导演和片方的本意是什么。

《赤壁·下》也成功地迎合了观众的这种饥渴和期待,很多台词飞快地出现在网络和媒体上,然后被封为“年度最囧”或“年度最雷”之类的头衔。对于一部以追求最高票房和最大利润为出发点的**来说,这种关注并非坏事——因为评论的好坏并不能影响票房,只有评论的数量才会和票房有某种正比关联。特别是对于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赤壁·下》来说,任何表扬或批评其实都不会对它的预期票房有影响,因为观众根本没得选。

对于一向缺乏选择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作为消费者既然无从选择,那就只能从唯一的选择里各取所需——想看爱情的就看爱情,想看战争的就看战争,想看帅哥的就看帅哥,想看美女的就看美女,反正《赤壁》这部**对方方面面的观众都照顾的很周全,作为消费产品它无可非议。但是《赤壁》作为一部商业**,唯一没有被照顾到的就是影迷,因为他们从中看不到**和故事。

作为一部时间长度有两个半小时的**,《赤壁·下》令人困惑地几乎没有讲述故事。这个问题其实同样也存在于《赤壁·上》中,但那时考虑到这部《赤壁·上》其实算是一部超长预告片,对于剧情的要求相对可以降低,毕竟还有《赤壁·下》可以期待。但现在面纱揭开后,所有的期待都变为了困惑——加在一起有五个小时的**,居然没有能够讲述一个让观众可以有所期待的故事。

按照好莱坞的编剧规律,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可以很简洁地用一句话表达出来。但是对于《赤壁·下》来说,这个故事是如此简单,以至于片名就可以讲完这个故事。

片中出现了诸多明星,他们如同出席春晚一样依次露脸,但其言其行都苍白无力,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狂热影迷,都只能把他们当成影视明星而非**演员。片中还出现了诸多战争场面,其火爆程度如同一只穿越时空的现代军队正在对一只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展开屠杀。但这些暴力和爆炸都只能给观众带来逐渐麻木的视觉刺激,没有一个人的死亡能够让观众的内心有一丝颤抖。

作为一个在中国脍炙人口的通俗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几百年来被各种流行文化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表述过,如何能把这样的故事讲出新意,的确是导演吴宇森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我们不知道这个剧本是如何出炉的,但从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效果来看,**《赤壁》在各种利益和力量的影响下,最后选择了一条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方式,就是用金钱堆砌出一个张牙舞爪的视觉怪兽直接横扫市场,但它虽然貌似庞大无比,但却内里空无一物。

这个吸金怪兽是如此地庞大,以至于《赤壁》无论其成本,其票房,其影响,都注定会被载入中国**的史册。对于这样的**,过于苛求它的艺术属性可能是吹毛求疵了。因为这就是中国**工业的现状。

国产商业大片贡献了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它们支撑着数以十亿计的中国**产业,它们构成了中国**产业原始简单但已具雏形的产业链。如果没有这些国产商业大片,中国**还会停留在小作坊阶段,根本无从谈及产业化。

但如果仔细看看2008年之前的中国**市场,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里基本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本和票房动辄过亿的国产大片,一种是成本和票房都始终徘徊在百万级别的国产低成本影片。而中等成本中等回报的国产影片,则是中国**市场最稀缺的类型。很明显,这个市场中的某种渠道出了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个古怪的蜂腰格局,低成本国产**无法积累利润进行产业升级,而高端市场的利润则无法返回并滋养根基。

我们的市场现状,就决定了中国商业大片和高成本主旋律**必然会成为中国**产业的主要构成,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大片能够在违背**观众需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拥有对中国**市场化红利的全面控制权。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观众的意愿被稀释到了最稀薄的程度。这些影片可以完全无视观众的基本娱乐需求和**的基本叙事规则,却还能如此从容地在市场上独霸天下。因为影响票房的根本因素还是资本运作和档期,影片本身的质量已经不再影响利润的产生,于是一部又一部的所谓“国产商业大片”在一次又一次的票房胜利中,已经从看不起观众演变为看不见观众。

《疯狂的赛车》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疯狂的赛车》拿到了公映许可证。这个应该完全是巧合的日期,却有意无意地让《疯狂的赛车》具有了某种里程碑般的意义。凭借本片出色的品质,以及未映先红的口碑和良好的档期,《疯狂的赛车》最后取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而这种成功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在异常喧闹的2008贺岁档上映的**中,无论制作成本还是票房成绩,如果仅仅只看数字,有太多的国产**刷新了纪录。但是真正能够对于中国**产生影响的,以至于能够变成标志性事件的,却恰恰是这部《疯狂的赛车》。

因为《疯狂的赛车》是一部“中等成本”的“类型片”,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够在“中等成本”和“类型片”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就获得了一次解开中国**市场困局的机会。

在中国**很短暂的市场化过程中,中国**的成本瓶颈一直是制约中国**发展的致命问题。在以《英雄》为首的国产大片时代来临之前,中国**无论产量还是效益,都基本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既谈不上技术进步也谈不上产业升级。一个产业的年产值常年徘徊在十亿人民币左右,好莱坞**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在现在看来简直是摇摇欲坠。

当国产大片时代来临后,虽然它们能够带动市场消费,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产业体系,但为了能够让这些吸金怪兽活下来,有限的**市场资源不得不被倾斜使用。在整体市场还没有足够大之前,这种大片对于档期、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垄断,更是进一步恶化了低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以至于现在的**市场现状就是只有成本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高成本影片才有最大的利润回报,百万级别成本的低成本影片基本只能跟在大片后面舔盘子,依靠残余的市场空间勉强苟活。

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中等成本的类型片如果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其意义之大绝对可以说是中国**市场化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标志着中国**产业链开始初步形成,只要**行业能够抓住机会,也许会有机会再次迎来一个中国**的黄金十年。

很多观众知道宁浩导演就是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的。这部影片以300万的制作成本,获得了将近3000万的票房收益,虽然其中有太多不可模仿的偶然因素,但还是由此掀开了中国**一轮低成本喜剧的投资高潮。不过对于诸多跟风者来说,这种低成本模式下的模仿,各种偶然因素实在太多,以至于成功者寥寥无几。

从2008年的4月份起,那时还叫《银牌车手》的《疯狂的赛车》就开始不断传出即将上映的消息,然后就是一次次地推迟——五一黄金周被取消,512汶川地震,奥运会,国庆,贺岁档,《疯狂的赛车》虽然是中影力推的新人新作,但在种种必须回避的因素面前,它都只能无奈地继续等待。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十全九美》这样一部技术指标和艺术质量都异常粗糙的低成本影片,却因为能够抓住奥运档期的机会,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而《十全九美》被认为是票房黑马的重要标志,就是票房成绩超越了《疯狂的石头》。

对于《十全九美》这种山寨**来说,票房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它的票房成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制。2008年急剧扩大的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奥运会导致的影片类型空缺,才让这样一部粗糙和简陋的影片获得了投机成功,很难指望再有类似低成本影片能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成功。对于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来说,真正能够起到完善产业结构和完成产业升级的影片,还应该是象《疯狂的赛车》这样的中等成本的类型片。

2008年中国**票房总收入达到了43亿人民币,2009年则达到了57亿人民币。对于这样一个正在迅速扩大的市场,即使主管部门在政策和市场上继续给予国产大片支持,国产大片在这个日渐扩大的市场中也不可能从头吃到尾,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扶持中等成本影片的健康发展也是必然的。

对于一个市场来说,全部都是高成本影片的格局无疑是古怪的,也是不可能稳定的。而如果都是低成本影片的话,无论制作质量还是叙事模式都必然无法和国外影片抗衡,在互联网时代的资讯冲击下,这样的市场是否还能存在都值得怀疑。中等成本影片的存在就成为一个必须的环节,从而让整个产业成为一条具有循环功能的链条。

在巨大的断裂之间,大片所需求的人材无法从小片的拍摄中得到锻炼和选拔,而小片所需求的资金又无法从大片的利润中得到回馈,从而失却了生机——对于一个创意产业来说,源源不断的新鲜创意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可能比资金更加重要。如果在大片和小片之间存在一个成规模的中等成本影片层面,那么这个产业链就能够完成输送新鲜血液和养分回馈的循环。

当制作成本从300万升级到1000万后,《疯狂的赛车》带给观众的已经不仅仅是故事规模和画面质量的改变。从**工业体系的角度出发,《疯狂的赛车》和完整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当然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当事情做到这一步后,剩下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疯狂的赛车》在市场上的成功,一定会带动更多中等成本影片的成功。因为作为一部类型片,它的成功模式是可以精确分析和大量复制的,而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其贡献一定远远大于票房数字。

家有喜事2009》

作为一个原本很有口碑的香港**系列,《家有喜事2009》彻底断绝了这个系列在内地的口碑和市场前景。本片不但水准低劣,而且毫无诚意,拉开了港产烂片2009年在内地抢钱闹剧的序幕。

余家有“长女未嫁,弟妹不能嫁娶,否则多灾多难”的家规,然而吴君如扮演的长女余珠年近四十却依然待字闺中,害的郑中基扮演的弟弟余宝和女友相恋八年却无法结婚,导致女友和他分手。余宝为了拯救自己的爱情,请古天乐扮演的爱情分析师曹迪克混入杂志社打动余珠的芳心,曹迪克果然在72小时之内得手。在前往千岛湖考察期间,曹迪克邂逅了单纯美丽的甜品店老板小敏,余宝则与粗鲁张扬的龅牙珍不打不相识,余珠更与跟踪小敏的私家侦探成为朋友,三对男女在征服爱情的同时,闹出一连串笑话。

1992年第一部《家有喜事》大获成功后,直到1997年才有第二部,2009年出了第三部。但是冷饭放十多年都会馊,更不要说是一个**创意了。没有诚意的馊饭,就算拿出来翻炒,最后炒出来的也还是馊饭。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香港导演都知道,北上合拍才是出路,但是却不认真融合香港**和内地市场的优点,只想大干快上,赶紧数钱走人,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不但消失殆尽,还让进**院的观众落得一身内伤。

《孤胆义侠之异形浩劫》

地球上或许没有最好的导演,但却有最烂的导演——德国导演乌维·保尔正是这一“殊荣”的获得者。乌维·保尔专门拍摄根据电子游戏改编的**,因无聊至极的拍摄风格和奇差无比的作品质量而“声名显赫”,其“代表作”包括《死亡之屋》、《鬼屋魔影》、《吸血莱恩》和《地牢围攻》等。

作为一部在2005年就已经上映的外国影片,本片原名直译为《独身在黑暗中》,港台地区译名为《鬼屋魔影》。作为一部进口批片,本片在国内公映时的片名译为《孤胆义侠》。本片在著名**网站IMDB(互联网**数据库)上评分只有22,其水准可想而知。它之所以在这里被提及,完全是因为本片导演乌维·保尔。

在10分为满分的IMDB网站上,乌维·保尔所有的作品都奇迹般地徘徊在1分和2分之间,居然没有一部**得分超过3分。他在接受MTV**频道的采访时,称自己曾联系过暴雪公司,商议暴雪公司出品的著名游戏《魔兽世界》的**改编权,而暴雪公司则回应说:我们不会出售魔兽世界的**改编权,尤其是你。”

《孤胆义侠》在国内公映时,号称是“本月惟一进口惊悚大片”。作为一部能把观众看笑的惊悚片,本片在国内票房居然有3000万人民币左右——作为一个对比,本片在全球范围的票房只有7000万人民币。

可能是受到这个票房成绩的鼓舞,乌维·保尔执导的另一部著名影片《地牢围攻》也已经被国内引进,原计划于2009年11月27日在国内公映,后来推迟到2010年。国内译名尚未最后确定,可能会翻译为《地牢围攻之以国王的名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导演,乌维·保尔在国内已经开始拥有一批口味独特的影迷,他也被这些粉丝亲昵地称为“宝哥”,并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宝哥出品,必属精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00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