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间谍战:曹操被自家间谍蒋干坑了N次

三国间谍战:曹操被自家间谍蒋干坑了N次,第1张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智慧、演技、胆量是一个间谍的必备要素。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间谍都只会谋事不成,败事有余,有时甚至还会丢了性命。

蒋干(资料图)

三国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归结起来就是间谍大战。蒋干这个三国时期第一弱智间谍,他第一次坑曹操是在赤壁大战前夕,当时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这货为了讨好曹操,大展一番身手,准备去坑自己的老同学周瑜,他们曾经同窗,感情甚好,于是他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曹操闻知大喜,说道“你若能劝降周瑜,便是我大胜东吴的第一功”,并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这天,周瑜和部下商议破曹计策,有人报告蒋干来了。周瑜一听,早就知道蒋干所来目的,设好套,大摆筵席,并在宴会上说“今日与少年旧友相逢,欢喜不尽,在今日的酒宴上不许提南北之战的事”,这话把蒋干给堵了,因此蒋干不能在宴会上提劝降的事情。宴毕,蒋干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又乘周瑜睡着,轻轻起身,翻看周瑜的案卷,得知曹军中的蔡瑁、张允二将军给周瑜写了降书,大为吃惊。后半夜,有人进帐叫醒周瑜说:"曹营有人来了,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周瑜听罢,躺下又睡。

蒋干(资料图)

蒋干把信和情报交给了曹操。曹操得知后非常愤怒,蔡瑁、张允曾是刘表手底下的人,蔡瑁还是刘表的小舅子,因此疑心重的曹操早就不信任他俩,于是就斩了蔡瑁、张允。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坑曹操一次不够,弱智的间谍蒋干还坑了两次。赤壁之战后不久,蒋干又自告奋勇跑去江东做间谍。

这次蒋干在江东巧遇庞统,庞统向他抱怨周瑜心眼小,自己在那得不到重用,蒋干说,先生您大才,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于是把庞统引荐给曹操,庞统给曹操献连环计,将大小船只搭配成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宽大木板,此等连环战船,任它风浪潮水上下,都无所惧。

曹操(资料图)

曹操听闻大喜,在周瑜火烧赤壁的时候,曹军的船只因被铁链锁着,跑都跑不了,曹军再次大败,这就是卧龙庞统献连环计的真正用意,蒋干再一次坑惨了曹操。庞统使用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十六计之一的连环计,“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

当然这只是三国演义里故事化的一种夸张,真实历史上的蒋干虽然蠢,但是没有蠢的那么离谱,但是蒋干盗书反间计的方式在历史经常出现,被反复提到过。

蒋干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与其在历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个三国中可以排名第一,历史上的蒋干以才能善辩独步于江淮地区,很少有人能作为蒋干的对手,而在三国演义中,蒋干成了一个糊涂、愚蠢、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蛋。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三国演义,很多人都不知道蒋干是谁?很多如雷贯耳的典故,比如:蒋干盗书,群英会蒋干中计,都因为有蒋干的名字,所以才让蒋干这个在历史并不是太出名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却是非常有名,因此下文中就以三国演义为背景。

曹操统领83万大军南下荆州,准备攻打刘备与孙权,在战前曹操派使者给周瑜送了一封信,想不到周瑜连信都不看,就把曹操的使者给斩了,以示对曹操不共戴天,曹操大怒,率领大军攻打周瑜,周瑜派出猛将甘宁应战。

首战,由于曹操大军不习水战,被甘宁率领的东吴水军击败,曹操退到长江北岸,当天曹操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应战的问题,在会上蒋干自告奋勇站出来对曹操说自己可以去说服周瑜来降。

蒋干与周瑜既是同乡,又曾是同窗好友,再加上两人都是帅哥,又都很有才能,正所谓志同而道合,想必两人曾经有过一段真正的友谊,所以蒋干才会自告奋勇去当说客,于是蒋干带着一个仆人,两个船工驾驶小船信心满满地向长江南岸的周瑜驻地驶去。

两军对阵,蒋干这个时候来见周瑜,是傻子也会想到蒋干是来当说客的,当然周瑜也肯定猜到了,当周瑜一听说是蒋干到了,立即就想到了一条计策,这条计策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周瑜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想到计策,说明周瑜确实聪明。

很明显,周瑜同时对蒋干非常了解,针对怎么样的人就要使用怎么样的计策,否则周瑜也不会使用这种计谋,周瑜故意与蒋干相见甚欢,安排酒宴招待蒋干,并让江东所有文臣武将作陪,以示对蒋干的尊重。

当天晚上,周瑜故意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还把蒋干请进自己的房间一起睡觉,古人同床而眠,一般表示对人尊重的意思,周瑜请蒋干同睡一张床,就是将蒋干捧上了天,而且周瑜还故意将房间内所有的军事机密情报,对蒋干开放,不设防,同时周瑜伪造了一份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投降书,放在了房间的书桌上。

睡到半夜,周瑜故意装睡,而蒋干是来劝降的,如果不能完全任务,怎么也得弄点有用的情报回去,于是蒋干开始偷窥周瑜故意放在桌子上的军事情报及文书,却无意中看到一份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投降书,蒋干看到这个,心情非常激动啊,这可是大功一件,于是蒋干就把这份投降书偷走了,这就是蒋干盗书的典故。

第二天,蒋干借故离开回到江北见曹操,并将那份伪造的投降书交给了曹操,曹操并没有详细追问蒋干是如何得到这份投降书,而是把蔡瑁和张允叫来问话,一怒之下,曹操就把蔡瑁和张戏推出去斩首了。

于是周瑜费吹灰之力,就以”蒋干传达伪造的投降,借曹操之手“除掉了蔡瑁和张允这两个曹营中唯二懂水军的将领,其实曹操杀蔡瑁和张允只不过是在气头上,等曹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中计后,蔡瑁和张允已被杀,曹操这个人是不会认错的,杀了就杀了,故意以怠慢军法的理由告知众人杀蔡瑁和张允。

曹操是不肯认错的人,虽然轻信了蒋干的话,但无奈已经杀了蔡瑁和张允,所以也不能责怪蒋干,责怪蒋干等于曹操自己认错,所以这次曹操虽然内心有怪罪蒋干如此轻率的想法,但并不能对蒋干做出任何惩罚,这一次,蒋干没事。

但事情没完,接下来的事情更加精彩,曹操吃了哑巴亏,因此派出蔡瑁族弟蔡中和蔡和诈降周瑜,趁机刺探情报,而周瑜估计到了曹操的诈降之计,于是和黄盖配合来了苦肉计,故意在蔡中和蔡和面前杖打黄盖,让蔡中和蔡和向曹操通报消息,然后黄盖再以诈降之计取得曹操信任。

但曹操终是老奸巨滑之人,还对黄盖投降有所怀疑,于是又派出蒋干去打听消息,蒋干二次到来,周瑜当然猜到了为何要来,明显就是来打听消息,于是周瑜故意责备蒋干前次盗书,不见蒋干,却又安排庞统与蒋干相见。

庞统本是名士,又有凤雏之号,蒋干一见庞统,有意引见庞统加入曹营,也不想想为什么会在这里见到庞统,庞统原本就是周瑜安排的,故意让庞统与蒋干相见,然后再一起投靠曹操。

庞统投靠曹操之后,还向曹操建议了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虽然庞统以减少颠簸为由,实则为黄盖火攻曹营创造条件,然后庞统又向曹操建议可以劝降周瑜,愿意再往周瑜营中走一趟,以说服周瑜来降。

庞统献给曹操的可是连环计,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先是欺骗曹操用铁索锁住战船,然后再以劝降为由脱身,再之后就是周瑜准备好了一切,黄盖用诈降之计借投降曹操之机,用火攻击曹营,顿时大火烧遍了整个营地,曹操83万大军也在这次大火中损失殆尽。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与周瑜的计策相争中败北,而作为关健人物的蒋干更是周瑜与曹操交锋中屡次向曹操提供假消息,导致曹操作出错误的决策,虽然第一次曹操因为不肯认借,放过了蒋干,但赤壁之战后的大败,曹操肯定会总结失败原因,并查找失败的责任人。

而两次上当中计的蒋干无疑是非常愚蠢的,连基本的常识都弄不清楚,曹操会不恨蒋干吗?当然恨,但曹操明面上不会对蒋干怎么样?因为决策是曹操自己做的,蒋干不过只是个跑腿的而已,但是蒋干必须要承担他带来错误情报的责任,以曹操的性格,一定会找个借口杀了蒋干。

蒋干最终的结局肯定是被曹操杀了,而且是找借口杀了,就像曹操杀孔融以”不孝“的罪名,杀杨修以”鸡肋“的原因一样,杀蒋干也许就是”愚蠢“的理由了。

三国演义第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黄盖被周瑜鞭笞过以后,与好友阚泽商议,由阚泽渡江向曹操献诈降书。阚泽犀利巧妙的言辞终于骗过了曹操,使其相信黄盖是真的准备投降。

火攻需要曹操所有的战船连在一起,周瑜利用再次南来的蒋干把庞统举荐给了曹操,庞统向曹操献出降所有战船连为一体就可以避免江上颠簸,北方战士不习水战的弊端的计谋。

扩展资料

庞统小说形象

刘备之军师中郎将。统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赤壁之战,统避乱江东,为鲁肃荐于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助瑜火攻大败。瑜卒,亮往吊孝,因得见统。时肃亦荐统,因统貌陋,慢孙权,不用。统遂往荆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轻之,任为耒阳令。

统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张飞往责,飞识统才,遂拜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统随先主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攻雒城,因疑亮欲争功,不从亮书劝阻,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为乱箭射死。

在正史上没有庞统连环计,当时的庞统虽然已是周瑜手下功曹,但在赤壁之战中作用不大,而且曹操的战船相连也不是受庞统连环计影响,而是自己做出的决定。

当然荀彧也没去参加赤壁之战,他是镇守许昌,而程昱参没参加这个还未知。故事出自演义,我姑且用演义来分析。

当时在阚泽献诈降书后,周瑜请庞统去曹营献连环计,目的是使曹操让战船接在一起,这样施展火攻时更为方便。于是周瑜特意安排蒋干见到僻居于小庵内的庞统,而庞统则向蒋干哭诉自己如何不受周瑜待见,不得不隐居于茅草屋,让蒋干深信自己对周瑜不满,已有离弃东吴之心。

之后蒋干带着庞统去了曹营,庞统到了曹操这,见到曹军军容,马屁一顿乱拍,什么孙吴再生、穰苴复出…要多夸张有多夸张,把曹操夸得眉开眼笑之余,还不忘数落下周瑜,遥指东吴骂道:“周郎,周郎!克期必亡!”

曹操在与庞统这一番交谈后甚是欣喜,于是请庞统入营喝酒。酒喝一半后,庞统佯装喝醉问曹操“军中是否有良医”,曹操不解何故,于是庞统乘机说道其水军有疾,并进献了连环计,然后向曹操详细解说了一番连环计的好处,令曹操大喜。在献完计之后,又以借招降东吴其他人来投降跑路,跑路之前还不忘奉承一下曹操说“丞相拿下江东后,切勿滥杀无辜。”

庞统声行并茂的一番献策,做的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每个细节都把握得很好,演得更好,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让曹操大致相信了庞统。

不过庞统之策,随后就被一人给彻底识破了,那就是徐庶,不过徐庶当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就一言不发了。

在曹操利用连环计连接战船,并将其展现在众将之前时,自此确实没人彻底识破,但依旧还是有人怀疑,有所顾忌。题主说的荀彧在演义里也是不在的,这里就不讲了。怀疑的人一个是题主说的程昱,另一个就是荀彧之侄荀攸。他们两认为若孙刘用火攻,不得不防。

所以为何不能识破呢?首先曹操被庞统影帝般的表现折服,对庞统已经比较相信了,这为计策成功奠定了基础;接着就是曹操太急了,这是他最有希望统一的一战,迫切成功的心理让他看待一些事物变得比较盲目、片面;这两点都让曹操容不下让自己不顺的建议,因此看到曹操这样,程昱他们也不必强说了,毕竟多说无益,曹操心意已决。

其实在曹操说出隆冬没东风之后,程昱等人也是觉得说的在理的,认为曹操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顾忌也就差不多是消除了,但谁能想到诸葛亮硬是在隆冬之际借到了东风呢?诸葛亮在演义内就是bug一样的存在,没人斗得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15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