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连舟这一计策是庞统献上的吗

铁索连舟这一计策是庞统献上的吗,第1张

事情是这样子的,于禁只是奉命行事,献计的庞统。

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中计误斩蔡瑁、张允;其后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当时于禁为水军大都督,庞统献连环计后,于禁奉命建连锁战船。

三国演义原文:次日,水军都督毛玠、于禁诣帐下,请曰:“大小船只,俱已配搭连锁停当。旌旗战具,一一齐备。请丞相调遣,克日进兵。”操至水军中央大战船上坐定,唤集诸将,各各听令。水旱二军,俱分五色旗号:水军中央黄旗毛玠、于禁,前军红旗张郃,后军皂旗吕虔,左军青旗文聘,右军白旗吕通;马步前军红旗徐晃,后军皂旗李典,左军青旗乐进,右军白旗夏侯渊。水陆路都接应使:夏侯敦、曹洪;护卫往来监战使:许褚、张辽。其余骁将,各依队伍。令毕,水军寨中发擂三通,各队伍战船,分门而出。是日西北风骤起,各船拽起风帆,冲波激浪,稳如平地。北军在船上,踊跃施勇,刺枪使刀。前后左右各军,旗幡不杂。又有小船五十余只,往来巡警催督。操立于将台之上,观看调练,心中大喜,以为必胜之法;教且收住帆幔,各依次序回寨。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

原因非常简单,自从鬼才郭嘉死后,荀彧又与曹操因为“匡扶大汉”起了分歧,如今曹操的“智囊团”可谓群龙无首。当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其中很大部分功劳都在郭嘉,甚至有“每有疑虑必问郭嘉”的说法。可郭嘉却在曹操征讨乌桓后病逝,曹操便失去了这个顶梁柱。徐庶虽也在曹操营中,却也因其母的缘故,终身不献一计一策。而当时的荀彧正镇守许都。

又会有人问了,那程昱、贾诩等人呢?曹操帐下精英汇集,怎会有人看不出其中端倪?事实上,曹操帐下大都为北方谋士,又不识水战,铁锁连船这个计策,他们甚至还要跳起来给曹操鼓掌呢。再说除了当地人之外,谁又会知大冬天的吹东南风?

但总有些无名小卒,刚刚入营的南方谋士不是吗?是的,但不妨站在他们的立场想想此事。如今“智囊团”中没有一人讨论铁锁连船的弊端,我一个无名小辈,说出的话又有谁人可信?再者言多必失,倘若破坏了曹操的心情,逐出帐营还是小事,若是一怒之下把自己斩了,那不是得不偿失?所以那些看出来的谋士仍然不敢给曹操泼冷水,以增祸端。

再看曹操营中将士的情况,北方人本就不识水性,且因此多患疾病,如今铁索连舟计策一处,众将士欢欣鼓舞、士气大增,这正是曹操想要看到的局面。这里我们抛开演义里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借东风”,事实上,因为周瑜等人自古占于江东,熟悉江中天气,自是知道何时刮南风、何时刮北风,曹操怎么都料想不到,这一仗,“天时地利人和”他一个都没占到,又怎么能取得胜利呢?

小说为了贬曹尊刘,也为了显示孙刘两家联手以弱胜强,君臣一心,足智多谋的一面,反映出曹操平定北方后踌踔满志,骄傲自大、骄兵必败的必然性。铁索连环计是苦肉计之后,诈降计之前非常关键的一环,没有铁索连环计,苦肉计、诈降计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威力,赤壁之战就不会有如此酣畅淋漓的大胜。

本篇,谈一谈曹操势力在这次重要战役中的具体情形。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势力作为战败的一方,虽然没有孙权集团、刘备阵营那样夺人眼球,但亦流传下不少大家熟知的经典故事,如:铁锁连舟、横槊赋诗华容道等。

一、到底有没有铁锁连舟

小说中,曹军用铁锁将战船连在一起,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单船行舟的颠簸,缓解曹军晕船的问题。除此之外,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亦能增强水师的战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曹军将战船连锁看似缓解了曹军出现的问题,实则是联军安排好的计策:曹军只有将所有船只都牢牢锁在一起,联军的火攻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造成损伤,给予曹军致命地打击。因此,小说中,劝说曹操将战船连锁在一起的任务落到了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身上。曹操在一见到庞统时分外热情(笔者按:小说中初见庞统时的态度,曹操胜过孙权和刘备),并虚心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笔者按:《三国演义》中有两处连环计,第一处是王允利用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第二处即庞统劝说曹操将战船连锁,第二处的连环计偏向于字面意思)。

历史上,庞统不曾在赤壁之战中现身,也没有前往曹操军营进献连环计,且是否真有铁锁连舟记载也十分模糊甚至混乱。以下是《三国志》中相关的几处记载:

《三国志 武帝纪》载:“(曹)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其中只说到曹军士卒水土不服严重,并未提及铁锁连舟之事。

《三国志 先主传》载:“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里除了提到曹军疫病蔓延,同时也提到了焚毁曹军的战船,但也没有说明被焚毁的曹军战船是否连锁在一起。

《三国志 吴主传》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这里的说法又不一样,其指出是曹操自己烧毁自己的船只,并非联军纵火。此外,曹操自己烧毁船只的记载还有几处,如《三国志郭嘉传》载:“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三国志 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曹操写给孙权的书信内容:“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以上记载都没有提及曹军战船相连之事,仅有《三国志 周瑜传》正文提到了相关的内容:“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这里提到了曹军“船舰首尾相接”,再结合之后火势的描述,似乎可以推断曹军船只以铁锁相连。《资治通鉴》的记载与之类似,亦出现了“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的字眼。

综上所述,对于曹军是否铁锁连舟以及曹军损伤的情形,历史记载不一。可以看出,没有提及铁锁连舟的均强调曹军水土不服、士卒多生疫病。提及铁锁连舟的,则侧重说明曹军受到火攻计的杀伤严重。由此也可推测:小说中铁锁连舟和火攻计的关系在历史中似乎有零星依据。

二、横槊赋诗的故事组成

小说中横槊赋诗的故事既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才情,也突出了其狠辣的一面。即兴创作《短歌行》彰显了曹操优秀的文学功底,而《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抒发的是曹操对人才的渴求,这是横槊赋诗表现曹操正向的一面。然而,仅因扬州刺史刘馥对《短歌行》中词句有不吉之意进行批评就一槊将其刺死却反映了曹操气量狭窄、反复无常、凶狠毒辣的性格,突出的是曹操反向的一面。史书中似乎没有直接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记载,只是在后世的一些著名的文章中有涉及相应的内容。如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提及“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这里横槊赋诗的主人攻并非仅是曹操,而是曹氏父子(曹氏父子三人都颇有才名)。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提及曹操曾经横槊赋诗。在笔者看来,后世文章所言横槊赋诗大抵是依据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形象所构造出的意象,真实历史中不一定存在。

此外,小说中横槊赋诗的故事似乎又可以分解为好几个构成要素。一是《短歌行》。小说中将《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定格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而有人根据《短歌行》末尾突出的对人才之渴求推断其创作于曹操颁布求贤令时(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战后)。因此,《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尚无统一的定论,曹操横槊赋诗所赋为《短歌行》大抵亦即小说的一种观点。二是刘馥的逝世时间。《三国志刘馥传》载刘馥逝世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好是赤壁之战这一年,但其逝世原因并非小说中因触怒曹操被刺死。故而小说中刘馥之死亦仅仅是时间上巧合,其逝世原因系虚构。

综上所述,横槊赋诗的故事大抵是多个历史元素和巧合拼接而成,其中的不少疑问亦无定论。而笔者推测,罗贯中先生在构建《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这一情节时,其目的大抵是想表现曹操复杂的人物性格。

三、华容道的实情

小说中曹操在赤壁为联军所败,一路为周瑜、诸葛亮布置的追兵、伏兵袭扰,仓皇逃窜,至华容道遇关羽,最终为关羽所义释。此外,小说中曹操败逃时的经典情节是三次大笑,其每败退至一险要处都要讥讽周瑜、诸葛亮一番,认为如果在此处埋伏,曹军必将大受挫折,但每每笑后,都引出埋伏,情形颇为狼狈。历史上,关羽并无在华容道设伏,故亦无义释曹操的情节。而曹操的三次大笑亦无历史依据,系小说虚构。

不过,曹操败走华容道确乎于史有载,但表现的是战争的残酷。《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载:“(曹)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资治通鉴》也记载了相应的情形:“(曹)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从上述史料中可以看出不少曹军的病弱士卒最终被残忍地利用和抛弃,情形颇为惨烈。

总而言之,曹操势力在赤壁之战的整体情形历史记载较为模糊,某些事件存在不同的说法,一些疑问缺乏定论,这给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故而,小说中铁索连舟、横槊赋诗、华容道等故事情节中一是出现了一些并未在此间登场的人物(不乏著名人物),如铁索连舟中的庞统、横槊赋诗中的刘馥、华容道中的关羽;二是增加了不少丰富的内容,如曹操即兴创作《短歌行》,曹操在败逃过程中三次大笑等情节。

那个谋士就是徐庶。因为徐庶当初过来曹操阵营,是被曹操抓了他母亲作为要挟才不得不过来的。徐庶原来是刘备的谋士,曹操用了卑劣手段胁迫,徐庶才进了曹营。但徐庶对刘备发过誓:去了曹操那里,也绝不会为曹操献一谋一计。

所以中国有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0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