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书出在那里.什么书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书出在那里.什么书,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这句话自古流传很广,有很多版本,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意思是说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

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

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至于出处,我只知道是魏晋时期民间流传的,好像没说出自那本书吧!有的话可能也是魏晋以后的了呵呵

也大概是句俗语,古已有之,所以要追究是哪一个人最先说的,恐怕不易。不过从白话意义上说我想可能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中隐》最先把它通俗易懂地归纳出来。

你可以读一下:

白居易《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还有一种说法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出自孔子的"古训"

其实隐者本无大小之分,退而隐,原本已然抛弃了红尘俗事,哪管的旁人指指点点?!又怎会在意是大隐还是小隐?!这和禅宗的佛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中的是内心清静的本质,而不是出家在家的形式

愿能结芦山野,退而隐,依木闲坐,隐而狂。

何时能,披发仗剑破门去,采菊南山香满襟。

也有人说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1

我带过一年语文课,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白居易的《琵琶行》。一个女生当堂发出灵魂一问,一语惊人,她说:“ 老师,白居易是个渣男,我们为什么要学他的诗 ?”

闻言,学生们立马躁动起来。

我说:“白居易人不错啊,他怎么就是渣男了?”

女生说:“唐朝诗人有三个渣男,一个是杜牧,一个是元稹,一个就是白居易。白居易不算很渣,不过见一个爱一个,也算是比较渣了。”

同学们激动了,议论纷纷。

我笑了,我说:“某某,你对渣男很有研究啊。”

同学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热烈,差点失控。

接下来我给他们介绍了我所理解的白居易。

我所理解的白居易,不只不是渣男,恰恰相反,他是一个专情、痴情、又深情的人,在唐朝那样由士大夫主导的封建时代里,白居易的专情称得上是楷模。

在印象里,白居易好像一个才华横溢的轻浮的浪子,他总能在各种场合认识各种美女,不论是浔阳江头还是鄂州河畔,都是他撩妹的好地方;不论是深闺怨妇还是江南名妓,没有他撩不到的。

他搭讪的套路只有一个,就是在各种场合,醉眼迷离、故作深沉地问人家:“姑娘,我有烈酒,你有故事吗?”再不就是:“姑娘,唱首歌给我听,我做首诗送你。”

屡试不爽。

但这都是表象,如果你读白居易的诗,只看到这些,那你只能认识一个极其肤浅的白居易。而真实的白居易,是很有深度的。

2

我们看一个人,尤其是 历史 人物,不只要看他做了什么,还要看他为什么这么做。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有些没落的官宦家庭,从小家教极严,白居易从小就有诗名,被誉为神童,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他的母亲是个“虎妈”,对白居易要求极高,她要求儿子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告诉他你是官宦人家,以后要考功名、当大官,不能跟村野的孩子们出去瞎玩,你跟他们不一样。

白居易是个孝顺孩子,很母亲的话,一心读书,很有成就。

在白居易19岁那年,他认识了一个15岁的乡下姑娘,姑娘名叫湘灵。

他们俩一见钟情,相爱了。

两个人经常私下约会,情深意笃。

白居易为心上人写了情诗,他是这样写的:

这样直白浅显的情诗连识字不多的湘灵读起都毫无障碍。

白居易不是不会写晦涩的诗,他就是要让心上人看得懂,他就是要告诉她,在他白居易的眼里,他15岁的女朋友有多美,她的身材曼妙胜过天仙,看到她,就像白天里看到嫦娥仙子下凡。她往那里一站,就好像旱地里生出的莲花,一尘不染。一有空闲,她就会站在碧纱窗下、绣罗床前,反复读我写给她的情诗。

少年多情,少女怀春,谁不愿沉溺在如此美好的爱情里。

白居易送给湘灵一面双龙铜镜,做为定情的信物,他告诉心上人:

他们私定了终身,而且偷吃了禁果,以至多年之后,白居易后悔给曾经的爱人带来了伤害。他在诗里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3

这段如水的深情,终于被白居易的母亲发现。

白母极力反对儿子和一个乡下的村姑在一起,一来怕影响了儿子的学业,二来她压根就看不上湘灵这样一个村姑。她的儿子是“神童”,那是要考功名,做大官的,怎么会娶一个村妇呢?

这对鸳鸯被拆散了。

贞元九年,白居易随父亲迁居襄阳。

一对恋人,两地分别已不可避免。临走时,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湘灵将铜镜还给了白居易,对他说:“ 我等你把这面铜镜再次交给我 。”

白居易含泪点头,写给湘灵一首《留别》:

我想留下来,这个念头只能想想。我想带着你走,我的能力又做不到。以前发生的事谁也料不到,以后会不会见面真的很难说。只有不断滚落的泪水,沾湿了你我的衣襟。

两人分别以后,白居易并没有忘记恋人,他经常给她寄去情书,在 《寄湘灵》 里,白居易写道:

他相思成疾,对湘灵的思念从来没有断绝过,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白居易写道:

4

贞元十年,白居易的父亲死了,按唐制,他需要为父亲在家丁忧三年。

三年守孝期满,白居易已经20多了。

在唐朝,这个年龄的男子已经是大龄青年,跟白居易一样大的同龄人,用现在的话说,孩子都能在大街上跑着打酱油了。

白居易还是孑然一身。

他再一次向母亲恳求迎娶湘灵,毫不意外再一次被母亲无情地拒绝了。并严令他不许再和湘灵来往。母亲想让白居易娶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对他的仕途有帮助的那种,白居易同样都拒绝了。

贞元十四年,23岁的白居易借恋人的视角,写下了那首《长相思》:

这首诗有没有感觉很熟悉?

哦,没错,35岁的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

“连理枝”这个词,相隔十二年,出现在不同的两首诗里,深情一以贯之。

所以白居易写的《长恨歌》,究竟是写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还是写他自己和湘灵的爱情呢?还是他们的爱情有相似之处,最终都以分离做为终结,以此类比?

5

37岁那年,由于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结婚了

他娶的妻子是同事杨汝士的妹妹,也算是名门之后。

37岁对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苏轼在36岁就开始自称“老夫”了。

现在50岁的人会自称老夫吗?不要说50岁,上了60岁也不见得会这样称呼自己。

身为文化明星,官居高位的白居易,可以说是老年初婚。在这方面,在提倡早婚早育的封建时代,白居易是个另类。

44岁那年,白居易被贬官江州,他和杨夫人一起,在途中遇到了漂泊异乡的初恋湘灵。当时的湘灵40岁了,仍未出嫁。两个抱头痛哭,最终洒泪作别。这一次遇见,白居易写下了《逢旧》:

一年之后,白居易45岁,贬官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夜遇琵琶女,听闻琵琶女的遭遇,白居易感同身受,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他在诗的末尾写道:

只是感慨贬官的际遇,就会令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男人痛苦流涕吗?不会的,只有想起他刻骨铭心、深情负尽的恋人湘灵,才会令这个老男人如此失态。

他所念念不忘的恋人,可不正像这个琵琶女一样,正在江湖中无依无靠的漂泊吗?

琵琶女还有一技傍身,而他的恋人湘灵可什么都没有。怎不令他悲从心来,痛不自禁。

6

结婚之后的白居易就像变了一个人,从一个痴情种变成了浪荡人,纵情声色,纳妾狎妓,放荡不堪。

白居易人品很差?都是这个时期给人的观感。

在感情上,白居易放弃自己了。在对感情的坚守上,他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可是他再放任,对恋人的思念,却从来没少过。

40岁那年,结婚三年,白居易在一个难眠的雨夜,写下了我最喜欢的那首《夜雨》:

老白说:白居易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他不是一个渣男,我在此为他正名。

说到白居易人品差,我请这位"语文老师″明确说出:是因为娶妻而其母不准以棒打鸳鸯,还是因为因为在家养妓被人骂?

实际上这都不能说明白居易人品差,在那个时代两个相亲相爱却不能结婚,遭到母亲阻止,必须另娶他人!在这个封建 社会 是常有的。谈不到对与错。

白居易在家养妓?这是因为白居易看到了她的艺术才能(弹琴、书画、书法)

所以说伟大诗人白居易这能说风流而不是下流,历代人们对他的尊重和赞扬不是对他的说明吗?

如何评价古人的眼光不要脱离古人的时代生活的习性和生存环境,过于的对古人的苛求是不对的,更不能道听途说,看笔记、论野史和传闻,来评价古人,否则,就会就会有失真实的看法。

所谓“听语文老师说白居易人品很差,到底怎么个差法?”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偶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一生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题主提到的自居易的人品很差。多有道听途说的误解,如何看待古人的人品必须注重其:实性,一旦失真弯曲了古人的形象,悔对了古人是大逆不道的。白居易的 人品 从来被后人敬畏,他青年时期写的大量诗歌词赋始终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呼号,明明他自己过得挺舒坦的,干吗要写下 《秦中呤》 的佳节为民生疾苦奔走相告,并多次上书当朝皇帝反映民生疾苦,为了百姓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甚至宁可失去自已仕途的升迁机会。这样的伟大的现实诗人,怎么去看待他的人品? 他就是一位令后人肃然起敬的真真正正的君子。

对 历史 上的古人、名人怎样去评价?我认为要看一个人的主流。不能鸡蛋里挑碎骨,以人的点滴风流韵事就贬低人的正面形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实在不明的这些人,也许自已很渺小、下流,却摆着圣人的样子,纠结自居易与无背景的湘灵相恋,37岁娶了同僚杨毛女,晚年蓄养家妓,挖元稹墙脚勾引薛涛等个人生活小节,来评价一个朝代伟人的诗人的人品,真是引人滑稽可笑。就是在当代的那些名人富贵,官员大款不还是有风流韵事,甚至二奶、三奶的,你又怎么去评价呢?这毕竟是生活不检点的小事,难道白居易在那古老的习俗时代,为了自身享受生活,还有这样高的情操和自律吗?不要去骚挠古人的安息吧,做好自已就行。

听语文老师说白居易人品很差,到底是如何个差法?

白居易在 历史 上非常有名,其实在当时就已经火到极点,有人还把白居易的诗当作刺青刺在全身,有成语为证“ 体无完肤 ”。

上面刺青的市井之徒葛清、唐朝皇帝、日本人全是他的忠实粉丝,白居易到底是神还是魔?

白居易与李白、王维是同一个生日(阳历2月28日)。

白居易的第一份工作是秘书省校书郎,写出了《长恨歌》。

白居易的女人谱写的那些感情之路

小时候的白居易就受到母亲严厉的教导,不能和乡下孩子玩,必须读书,读书才有前途。告诉他:“你以后是做大官的人,可不是放牛的命!”

小小的白居易十分听话, 玩命读书,不分昼夜

在白居易19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15岁的小妹子。

一个村里面的姑娘,却美的一塌糊涂,正直青年的白居易坠入爱河,不可自拔。

村姑叫湘灵,家里特别穷。

白居易送了妹子一首诗表白:

妹子一看就知道了心意,二人私定终身,巫山云雨。

白妈妈发现大事不妙。

自己的儿子将来高中,娶的一定是达官显贵的女儿,村姑会拖累白居易的。

一处棒打鸳鸯上演,妈妈决定 搬家去襄阳。

毕竟白居易的爸爸升迁襄阳,从此脱离了贫苦的生活。

他没有忘记湘灵,写了一首诗:

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

后,白居易爸爸去世,又 搬家回到符离。

古代父亲去世,白居易三年不能亲近女色,湘灵也不能见。

和妈妈说出自己想娶湘灵,白妈妈拒绝。

去长安考试的时候, 认识了元稹。

元稹也有一个自己的红颜,莺莺。

后二人一起高中,通过了吏部考试,校书郎。

白居易还是想娶湘灵,但白妈妈依然拒绝,那年他32岁。

白居易和湘灵分手,无奈。

在37岁的时候,终于结婚了。

妻子是好友杨虞卿的妹妹。

女方是弘农杨氏,门第很好,白妈妈很满意。

这段大跨度的感情,是非人力能够改变的,白居易错了吗,没有错,错的是命运。

后来,白居易放飞自我,流连于青楼妓院,还包养妓,女。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正确的人,那就是一场灾难。(妈宝毁一生!)

白居易本不想堕落,世间太过于无情。

他的诗变成了: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这一时期的白居易,放纵自己的性情,不按世俗生活,率性而为,既然抓不住命运,于其被命运玩弄,不如好好玩弄命运,享受快乐。

“栖心释梵,浪迹老庄"晚年的白居易“ 始于儒,中于道,终于释”

75岁病逝于洛阳。

---分割线---

请不要用渣男侮辱白居易。

卢梭 、阿瑟米勒 、康有为 、徐志摩和格雷厄姆格林等等 ,他们倒是渣的名流千古。

卢梭 生活在前现代的中国就应该被浸猪笼。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更是传奇中的传奇,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

白居易其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家族成员

父亲 :白季庚

长兄 :白幼文, 三弟 :白行简

子女: 两女一男三个亲生子女,过继其兄之子白景受。大女儿金銮子早亡;二女儿阿罗平安长大,后嫁与谈弘谟,生有一女一男,丈夫早逝后回到父亲身边;三子白阿崔早亡。养子白景受官至孟怀观察支使。

白居易一生

白居易诗中唐时期有名的大才子,少年成名,年仅十六岁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从而享誉长安。二十七岁时,他以第四名的成绩高中进士,且在同榜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为此他颇为得意:“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纵观白居易一生,早年的他,抨击时政,痛责弊端,关心民间疾苦,同情老夫**。言为心声,他的一些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到《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确,青年盛年时的白居易,的确这样说,也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这时的白居易,无疑是高尚伟大的。正是因此,他险遭杀身之祸,也为此被流放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

 但一腔热血毕竟有消逝的一天,几经宦海沉浮的白居易终于人到中年、晚年了。这时的他,圆滑了,沉默了,世故了,闲散了,无聊了,无耻了。晚年的白居易,狎妓无度,骄奢*逸,并且为此沾沾自喜,炫耀于人前,却不是以此为耻,竟也沦落成了一个好色之人。一个皱面白须的老头,竟然常常说二十往上的女子已太老太无味。他蓄养着大批歌伎,供他玩乐,还卖出老的买进更年轻的。

白居易人品确实很差:尤其对待女性的态度上

白居易一生的诗作中,有130首都是描写妇女的,有40多首是描写妓女生活的。虽然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一直被后世的人诟病,但白居易还是因为他的2800多首诗篇被后世铭记。人都有两面性。白居易为官不错,在做人方面暴露了他的另一面——“好色无良文人”。另外,白居易除了在家蓄养家妓外还好出去喝花酒。他对歌妓舞女情有独钟喜爱,常以鲜花来隐晦表达 情感 ,比如“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故而白居易又被称为“风流太守”。

人们常用“行文如刀,笔墨诛心”来形容原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文字,经过运用,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划过人心,字字诛心,文字,真的可以“杀人”。1100多年前,著名诗人白居易便用文字“杀”死了一个叫关盼盼的女人,她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生于一书香人家,然而不久关家落败了,关盼盼沦落为一代名妓。其中有一位名叫张愔的人,对她一见钟情,迎娶了关盼盼。可惜两年之后,张愔就病逝了,关盼盼决定终身为张愔守节,转眼间,10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为张愔守节的故事,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给关盼盼: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说:既然你对你丈夫如此情深义重,为何不在他死后,殉情于他?关盼盼看到这首诗后,开始绝食,数日后便命丧黄泉。

白居易在官为正四品刑部侍郎时,只能蓄女乐三人,但是他家里除了家伎樊素、小蛮和春草以外还有上百专管吹拉弹唱的家伎,曾有这样一首诗描述他们家的家妓: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可见白居易府中的家妓既要充当侍妾又充当歌女、舞女、丫环,而且这些家妓还是主人的地位与尊严、经济实力与人品的一种体现。因此白居易总是忍不住到处炫耀。

白居易与元稹倾心交往三十载私交甚笃,却在元稹抛弃薛涛之后,写了一首《与薛涛》将他对薛涛的狭亵之情求欢之意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元稹已经抛弃薛涛,但薛涛仍然以元稹的外室自居,但是白居易却对朋友之妻毫不掩饰,也将白居易的好色表现的一览无遗。

白居易是个滥情的人。他年轻时曾经喜欢过很多女孩,诗中曾多次出现湘灵这个名字,并有一首诗《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晚年的白居易更是逍遥自在,在家养了三十名歌妓,歌妓人老珠黄,白乐天就嫌弃了,换了一批又一批。这就是白乐天,一个曾经为民发声的诗人,晚年却成为渣男。

说起大唐诗人白居易,在我看来,他确实是才华横溢,但人品也的确堪忧。都说文人风流不是罪,但你要是堕落到下流的境界,那就另当别论了。白居易,可以说是一个下流的诗人!

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喜欢白老师诗歌的朋友不满意了,不过我说几个白居易干的事儿,看看能否动摇“白粉”们的信心!

22岁左右,白居易与邻家小妹湘灵相恋,花前月下,鸿雁传书的热恋之后,37岁时,白居易却转身娶了背景强大的杨氏妙龄女。如果说是因为湘灵没有背景,或者说是因为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才移情别恋,那么他和好友元稹的情人薛涛玩暧昧又作何解释?

元稹大家不陌生吧!就是那个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千古传诵佳句的唐代诗人,据说这句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而作。不过这家伙也不是好鸟,他和白居易可以说是一丘之貉。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喜欢上了当时的西湖名妓商玲珑,而好友元稹听白居易对玲珑女的赞美后,屁颠颠赶来,当然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同狎共享商玲珑。莫非小猪喜欢玩的“多人运动”就是效仿古人?

白居易和元稹这一对好友,你玩我的玲珑女,我勾引你的情人薛涛,真是你来我往,互不吃亏。当然,在那个年代,文人狎妓叫风流而不是下流。不过按照现代观念,这俩货都是十足的渣男。

玩弄感情也就罢了,白居易还作诗逼死了名妓关盼盼。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而白居易游历徐州时,张愔作为地主设宴款待了他,酒桌上,白居易认识了张的宠妾关盼盼。两年后张愔不幸病逝,众多姬妾树倒猢狲散,唯有关盼盼为张愔矢志守节。

十年后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他不仅不为之所动,反而认为关盼盼应该以死殉夫,才能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好成就千古美谈。为此作诗一首送给关盼盼,诗曰:“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当关盼盼看到这首诗后,她悲愤交加,大哭一场后绝食身亡。白居易用一首嘲讽的诗歌,生生逼死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贞烈女子!这分明是用粗暴的男权主义,来逼迫关盼盼殉葬!

此外,白居易不仅喜欢在外面眠花宿柳,他还有蓄养家妓的爱好!家花野花他都爱!54岁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此时的白老师,薪水丰厚自不必说,有道是“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兜里有钱,欲念当然更加膨胀,随后白居易蓄养了大量的家妓,据说侍妾三年一换,忙里偷闲时,白老师还为最有名的家妓小蛮和樊素量身打造诗歌,著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就这么流传千古!

说到这里,朋友们还不认为白居易的人品很差吗?在我看来,作为纯粹的文人而言,白居易的作品当之无愧流芳百世;但从他的私生活而言,白居易的个人人品可以算得上是遗臭万年!

恰恰相反,白居易是有品位有爱心有思想的诗人。他作诗有文采,做官有成就。

白居易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在长安蜚声文坛,又以优异的成绩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正所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走入官场之后也是清明廉洁有所作为。在朝廷,他敢当面说“陛下错”,差点丢了性命;在江州,他同情命途多舛的琵琶女;在杭州,他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离任时老百姓排成十里长队,挥泪相送;在苏州,他伸张正义,为民除害,发展经济。如今的苏州还有白居易纪念馆,且是免费开放的。退休后,他居住在洛阳,拿出全部的积蓄开凿八节滩,为黄河通船运输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他写诗,追求通俗易懂,直到老太太都能听懂才定稿。他发起“新乐府运动”,反对诘屈聱牙的诗歌。他主张文学要有“刺美”,就是对执政者有讽谏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并且身体力行。他带头写作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以便让朝廷了解民情。他的《长恨歌》直接讽刺皇帝“重色”,不爱江山爱美人。他的“新乐府”“秦中吟”就是直接为老百姓鸣不平的。白居易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等名句至今流传。

白居易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国家,献给了他热爱的文学。白居易去世后,皇帝李忱痛心不已,作出“缀玉联珠六十年”的好评。这样的一位好官好诗人,怎么到现在成了“渣男”了呢?不错,白居易有两个小妾,一个嘴小叫樊素,一个腰细叫小蛮。这在当时是合法的,并不违规。古代为官的文人墨客哪个不是三妻四妾的。韩愈身体那么差不也照样寻花问柳吗?不如此,你就无法跻身文人雅士的行列。风气放在那里,老白只是顺应潮流。

限于篇幅,我就不多说了。多读点书,做点研究,说白居易是“渣男”的人,也许能够改变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个对个人 历史 评判问题。

首先, 历史 文献及记载只是参考,要尊重 历史 。评价一个人是对他人的尊重。这需要客观公正。

第二、我没有查阅过白居易的正史及文献,无理无据也不敢去说,也不想道听途说,没有任何意义。这对我没有任何影响。

不好意思,这个语文老师不是 体育 老师,而是喜欢搬弄是非、夸大其词之辈吧?!

白居易,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号称“诗魔”和“诗王”,另外两个当然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问题既然提到白居易人品很差,为什么不解析两句呢?

白居易的被人批评之处,我只知道一点,那是他晚年学东晋名士,在家中蓄伎供自己玩乐。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从他的诗歌中记录的有姓名的有十几个。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因为这个事情,后世有人借此大肆批判白居易不尊重女性,压迫女性。可是,要知道,蓄伎玩乐,始自东晋,到了唐代就比较普遍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居易对他家中的歌伎舞姬非常好,后来他年老体衰,准备将她们遣散,很多人竟然不舍得离去,特别是刚才提及的小蛮和樊素,哭着喊着不肯离开白居易。

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离开了。白居易写诗表达自己对她俩的思念:

要说白居易的人品,从他的作品应该可以看出的,我以我手写我心!

这些千古名句,没有岁月的深情与伤痛,哪能随意写出?他的这两大名作,和他的人生、初恋的经历,和他可爱而不可得的湘灵姑娘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最迟起码在18、19岁的时候,就已经和湘灵姑娘相恋,写的《邻女》就是她,“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据说两人私定终身?

然唐代门户之见阻绝两人在一起的愿望,白居易是官僚世家,湘灵家只是普通农户。中间有多次抗争,无果,到他后来搬家,结束两人十几年的感情。“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44岁白居易贬官九江,《琵琶行》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在浔阳江头意外偶遇湘灵父女,卖唱乞讨,湘灵终生未嫁。这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见面,因为后来到他们约定的时间,在家乡,白居易已经找不到湘灵。

其实如果从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白居易到了老年的蓄伎供自己玩乐,对自己的稍有放纵,可以说是对年轻时恋爱受的伤痛的补偿。即使我在冷冰冰的电脑前打下这些文字,也是为他惋惜不已。

要说白居易的人品不行,这个算他的人生污点吗,爱情的悲剧!

看他的一句诗就知道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两个绝色侍女。

我们在谈论白居易时,又怎能不提元稹?

“元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合,忽视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失色不少。

贞元十八年(802),白居易与元稹相遇于长安,两人一块准备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且一见如故。考前,白居易写了首《秋雨中赠元九》: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诗中的“二毛”指的是白发,“二毛年”即老年。白居易比元稹年长七岁,初识时,白三十一岁,元二十四岁。

白居易为元稹写下了这第一首赠诗,元稹立即以一首《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作了回应: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自此,两个才高情深的男子拉开了长达二十七年的唱和交往的序幕。

第二年的春天,白居易和元稹一同制科登第,一同进入秘书省担任校书郎,住处也离得很近。“朋友一生一起走”,好吧,走起!

三年的校书郎生活,白居易有很多的日子与元稹一同交游,其中的快乐自是不言而喻。

校书郎任期结束后,两人又携手走进永崇里华阳观,关门闭户几个月,共同研究探讨政策时事问题,写下了七十五篇时政论文,以应对接下来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

自然,两人又是顺利通过了“才识科”考试,不过,再分配工作,两人就分开了:白居易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当了县尉,元稹则在岳父韦夏卿的关照下,在京当上了左拾遗。

这期间,元稹在《酬乐天》一诗中这样写道:

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愿为云与雨”,不是一般的哥俩好!

在左拾遗任上,元稹因为年轻气盛,结果得罪了一些朝臣,终致被贬为河南县尉。恰遇母亲去世,所以他就没去上任。

在元稹丁母忧期间,白居易就借钱给没有经济来源的元稹,帮他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三年后,元稹升为监察御史,元和五年(810年),因为得罪宦官仇士良,元稹再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次年,白居易的母亲陈氏病故,白回到渭南下邽丁忧。此间,两人频繁互赠诗歌,或抒写心中不平,或讽喻现实不公,或互相安慰,或互相劝勉。

白说: 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听说你给我寄信来了,我惊喜得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连衣服都穿颠倒了。

元说: 封题乐天字,未坼已沾裳。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拿到信,一看信封上你的名字,我就忍不住落泪了;拆开后,我把信读了好多遍,边读边哭。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治今河南泌阳)奉召回京,来到长安附近的蓝桥驿时,有感而发,在驿亭壁上写下一首诗。时隔八个月后,由左赞善大夫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经过此处,恰巧读到元稹的诗,他因此百感交集,立即写下了《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元稹回到长安不久,就又被安排到偏远的通州(今四川达县)当司马去了。

通州环境恶劣,加之心情郁闷,元稹到此不久就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了。病中得知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消息时,很是惊讶,带病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到了江州后,听说元稹生了病,很是着急,怕他耐不住热,就买了轻薄的夏衣寄过去,还在包装纸上题了诗:

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

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不仅送衣服,还要送凉席——蕲州簟: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  

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  

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  

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

如此体贴入微,是一般的朋友能做到的吗?可以想像,每当元稹一家人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书信时,该是怎样的激动?元稹《得乐天书》一诗给出的答案是: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一个在通州,一个在江州,两个沦落的司马,同命相怜,同声相应。

元稹在江陵时曾写过《放言五首》,白居易在江州也写《放言五首》。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等七年期” ,事物的真伪优劣须经时间的考验,友情何尝不是如此?

就是在梦中,白居易和元稹也经常会面。元和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又梦见元稹了,他把这事用《梦微之》一诗向元稹作了汇报: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元稹见诗后,马上回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白居易江州任满,又赴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任,走到夷陵,竟与日思夜想的元稹意外相遇了。

元稹是去赴虢州长史任的。两人于是抓住这欢聚时刻,同船同宿,喝酒赋诗,互诉相思,三日方别。白居易的给元稹赠别诗,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

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

长庆三年(823年),元稹去赴越州刺史任时,在杭州又与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欢聚了数日。此后,两人继续以诗唱和,次年冬,元稹还编成五十卷《白氏长庆集》并作了序。

就这样,慢慢步入晚年的元、白二人一边牵挂着,一边唱和着,大和二年(827年),白居易还把他们的唱和诗作编成两卷的集子——《因继集》。

大和三年冬天,两人同时迎来“老年得子”的喜事:白居易添了儿子阿崔,元稹添了道保。

白居易写了《阿崔》一诗,还写了首《和微之道保生三日》。

可是,元稹只活到了大和五年,年仅五十三岁。我们可以想像到白居易在失去挚友后的哀痛。

次年,白居易为元稹写墓志铭,元家人执意给他润笔费。实在推辞不过,他就把收下的钱全部捐给了洛阳香山寺。

在白居易余下的十几年的时光里,他对元稹的思念从未间断过。

这个被称作“诗魔”的诗人,又被一种心魔所困扰。

在元稹去世两年后的一天,白居易听到一歌女唱起元的诗句,歌女刚开口,他便不胜其悲:

新诗绝笔声名歇,旧卷生尘箧笥深。

时向歌中闻一句,未容倾耳已伤心。

九年后,白居易依然在梦中与元稹携手同游: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就是在朋友家中,看到元稹与别人唱和的旧作,白居易也会禁不住伤心流泪。

白居易和元稹,关系就是这样的好,好得甚至让无干的人都会心生醋意。

他们哥儿俩互相活在对方的心里,活在对方的诗句里。

还是在元和五年(810年)的时候,时为翰林学士的白居易为遭遇不公的元稹鸣不平,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千字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开头在回忆到两人当初同授校书郎时,这样写道: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肺腑无隔,自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白居易与元稹,让一种友情浓到极致之境。

白居易所写的《宝塔诗》分为两篇,一篇是《大雷音寺》,一篇是《小雷音寺》。

《大雷音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经过朱雀桥、乌衣巷口时,看到野草花和夕阳,会想起王谢堂前那些飞翔的燕子。这些燕子如今已经不在王谢堂中了,它们来到了寻常百姓家里。

大都市里,书香门第失去了诗翰,散落在平民百姓家中。

大千世界里,美好的东西不会只留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而是飘散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去何须问津坛。

江南江北梅花发,又闻子规啼夜阑。

我们在轻舟中穿越了数不清的高山,到达了一个没有人问津的地方。江南江北的梅花正在开放,我们听到子规鸟在夜晚无休止地啼叫。

这里描述了生命的旅程,在一路历经万难之后,我们可能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那些我们追求的东西。

《小雷音寺》

寺临一片水,楼观出林间。

潺潺向西去,波荡广寒间。

小雷音寺建在水边,楼阁从树林中挺立而出。水向西流去,波光粼粼,宛如在广寒仙境中。

清凉优雅的景色,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忽闻歌古调,胜管在禅关。

板洛钟声断,夜永猿声寒。

我们突然听到古老的歌曲传来,笛子声从禅关处飘来。板洛(一种佛教打击乐器)的钟声打破了安静,夜场的猴子声也传入听觉。

这里描述的是,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意外的声音和杂音可能揭示出存在的内涵和哲学意义。

黄叶散连天,楼上独行客。

愁心摇落一江春,独倚西楼叹。

秋天黄叶飘散,连绵不断向天际飞去。身为独行客的自己孤独地站在楼上,看着愁绪满满一江春水缓缓流逝,心中惆怅无比。

这里道出了一个人孤独的心境,怀着失落和哀愁的情感面对世界。

 导语:《与元微之书》是唐代白居易的一封书信。下面是我整理的与元微之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元微之书文言文翻译 篇1

 原文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译文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你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你的信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与你竞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与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老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你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你的病情,其次叙述你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眨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

与元微之书文言文翻译 篇2

 与元微之书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翻译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注释

 乐天白:乐天告白。白,陈述。

 欲:将要。

 离阔:阔别,久别。阔,久远。

 胶漆之心:比喻感情亲密。

 置:放。

 胡越:胡在北,越在南,形容相距遥远。

 相合:在一起。

 牵挛乖隔:牵挛,牵掣。乖隔,隔离。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浔阳:古县名,即现在江西省九江市。

 熊孺登:钟陵(在现在江西省进贤县)人,元和年间,在四川任职,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多有交往。

 札:短信。上;首先。

 交分:交谊,情分。

 危惙:指病危。惙,疲乏。

 数帙:几包。帙,包书的包袱或口袋。

 白二十二郎:指白居易,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十二。

 代书:代替信。

 左降:即左迁,贬官。

 幢幢:影子摇晃的样子。

 且置是事:暂且放下这事(不谈)。

 涉:经历,过。

 方寸:指心绪。

 诸院:同一大家族中的各支。

 提挈:提携,扶助。

 顷:不久前。

 泰:安适。

 风候:气候。

 瘴疠: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虺:毒蛇。

 湓鱼:湓江出产的鱼。湓,湓江,今名龙开河,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西南青山,经九江市西入长江。

 江酒:江州的酒。

 门内之口:家里的人口。

 量入俭用:衡量收入,节俭用度。

 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胜绝:绝妙。

 乔松:大松树。乔,高大。

 修竹:长竹。

 墙援:篱笆墙。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

 周:环绕。

 殚:尽,全。

 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动,动不动、常常。弥,满。旬日,十天。

 忧望:挂念,盼望。

 条写:一条条地写。

 去:离。

 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尘念:世俗的思念之情。

 余习:没有改掉的习惯,这里指作诗。

 牵:牵引,牵动。

 笼鸟槛猿:笼中的鸟,槛(木栅栏)中的猿。这里比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

 顿首:叩头。

 创作背景

 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47岁。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赏析

 这封信,是作者被贬江州过着“笼鸟槛猿”的生活时写的,因而流露的情绪比较消沉。不但一再发出“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人间相会是何年”的哀号;即使是报告平安,陈述“三泰”,也不过是一家人“得同寒暖饥饱”,“身衣口食,且免求人”,庐山草堂“可以终老”而已!丝毫没有早年那种“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的“兼济天下”的精神!

 信的第一段就是作者对人各处一方而长久不得相见的喟叹。共三个句段。第一句段用反问来表示感慨:人生能有多长,能如此久别远隔?指出互不见面已经三年,不得书信亦已两年。第二句段是叙述自己和微之天各一方,身置南北;既不能相会,又不得相忘,各有拘牵,渐入老境。第三句段是感叹语气,老天爷如此安排,叫我怎么办发出了呼喊苍天的感叹。信的开头和段尾,都有“微之微之”重叠呼喊受信人的名字,既亲切又能动情,表现出发信人和受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信的第二段是概述元微之来信内容及作者读后动容之情。带信人是熊孺登,时间是初到浔阳时,即元和十年,当时微之正在通州司马任上,获悉乐天贬谪江州的消息时正患疟疾,缠绵于病榻,惊痛之余写下了这封感情色彩浓重的书信。信的内容有三:①报告病状。②叙述病后心态。③论述二人平生交谊缘分,最后附七绝诗一首,诗题为《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信后附诗,不仅显示了两位诗人的身份,也使写信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可谓凄切动人,情谊深厚。全诗意境有三:一日“夜境”。“残灯”、“此夕”、“暗风吹雨”诸意象,均说明作者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听到挚友贬谪消息的。二日“病境”。“垂死病中惊坐起”,说明元稹即在病重时,也为乐天遭贬吃惊不已,暗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三日“愁境”。残灯无焰,光线暗淡,风雨入窗,挚友左迁,兼感自身多病,都是助人凄凉。全诗真情涌动,悲剧气氛之浓,不仅使受信人感动,也足以打动读者之心。

 信的第三段是信的主体部分,向友人报告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表现出知足常乐、随遏而安的旷达情怀。第一件值得宽慰的事是:来九江三年,身心俱安,家中老小,均在眼前,同寒暖,共温饱,亦可同享天伦之乐。第二件值得宽慰的事是:江州地理环境尚佳,传染病不多;鱼肥酒关,其他食物跟北方相似;司马薪俸虽不高,量入计出,衣食口粮,亦可自足。第三种值得宽慰的事是:去年(元和十一年)秋,在庐山东西两林间香炉峰下,建造了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周围环境极其幽关,天下称绝。白居易每次入庐山,必在此草堂盘桓十余天。白居易认为:不但平生所好,尽在其中,而且可以终老。作者即以此“三泰”相告,让好友微之放心释念。

 最后一段,点明写信时间是在元和十二年四月十日夜至次日拂晓之前,地点是庐山草堂窗下,以及所见到的或坐或睡的山僧一两人,所听到的山猿谷鸟,哀鸣啾啾,深情诚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挚友微之的怀念。最后也以一首六言诗相赠作结,同时回应了微之从远方带来的赠诗。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因为两年前,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白居易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从金銮殿到庐山庵,作者自然不平而鸣,愤懑不已。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当时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

 这封信表达的感情十分真挚动人。在抒写别情、絮道家常时,语言淳朴自然,充满深情,使两人深挚的友谊跃然纸上。在描写草堂景物时,以写景如画之笔,细致入微地把草堂周围的景物真切地描摹出来了;而且情景交融,借助骈句,巧妙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还有,信中两首抒写彼此相念的赠诗,更使信增加了感人的力量。

1小学生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作文400字 篇一

从幼年起,书就早已悄悄进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开尘封的记忆时光开始倒流,我似乎回到了我的幼年时代。

 那时,年幼无知的我,便经常跟爸爸妈妈去书店,让爸爸妈妈买一些故事书,然后由妈妈讲给我听,通常,一个故事我都要听好几遍。那时,年幼的我,便经常为善良的白雪公主而流泪,为虚心的乌龟而大声叫好……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书,书也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上了我形影不离的知心朋友。

 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才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五年级的大姐姐,人们都说,女大十八变,我也不例外,但是,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如饥似渴的“啃”着每一本好书,还经常摘抄每一本好书,还经常摘抄每一本书中的好词佳句,有时,妈妈嫌我买的书太多,我就去图书馆看书、借书。

 我在书的世界里无虑的生活,我似乎与每一部小说、戏剧的主人公合为一体,和他们共悲伤共快乐。我和书的故事是那么多,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2小学生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作文400字 篇二

书,是我成长的伙伴,就像高尔基先生说的那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有很多好处,但是有时也难免因读书而误事。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去年的一天,妈妈因为厂里有事出去了,临走前叮嘱我说:“厨房里烧着水,水开了别忘了把壶拿下来。”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妈妈哪里知道她的话,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冒。妈妈走后,我大喊一声:“解放了!”跑到我的房间读起书来。我拿起一本《益智故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水已经开了,可我哪知道呢还在房间里埋头读我的书。不一会,我觉得口渴了,这才想起了妈妈走前嘱咐的事,便腾云驾雾般的冲进伙房,只见伙房里早已热气腾腾,我见情况不妙,连忙伸手去拿壶,不拿不要紧,可是一拿,手上立刻起了几个又大又红的包,疼得我在厨房里嗷嗷直叫。幸亏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我这副狼狈相,急忙给我敷药,在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刮了我一下鼻子,关切的说:“以后不要因看书耽误事了。”的确,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看书而误事。

 因看书虽然闹过笑话,但是读书对我仍有着极大的诱惑。平时,老师总表扬我的作文写得好,这都是多读书的结果。

 读书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应该好好的感谢书。

3小学生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作文400字 篇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每一个人爱不释手的,如果你问到我读书的滋味,我会说:“读书就像一串百味冰糖葫芦,酸、甜、苦、辣……”

 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我的成绩一直不好,那时我就因为习作而烦恼。我又对书“恨之入骨”,当老师发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书籍时候,大家都沉浸在书的海洋津津有味地享受阅读快乐的滋味。只有我不肯投入“书网”,听老师和同学们说书中有美好的东西,或许我也应该去看看。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听别人说有一本书很好,妈妈就立即去书店买了一本。妈妈回到家里,我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就觉得很好看。我从早上一直看到下午,我如醉如痴地看原来老师说的话没错,书中的确有美好的东西。

 从那以后,我爱不释手地看,百看不厌,享受着回味无穷的读书乐趣。这时的我,博览群书,文章几乎都是在全班之冠。

 朋友,拿起书来吧,享受回味无穷的滋味吧!

4小学生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作文400字 篇四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我从小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爱读书是因为我可以在书里学到很多知识。比如:我在《成语故事》学到了许多有用的成语;我在《古诗三百首》里诵读了好多优美的古诗;我在《小幽默大道理》中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每次,我都在家里急切的等待,等着妈妈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终于等到了,我迫不及待的从妈妈手里接过书,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了起来……

 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所以很容易就能从学校读书馆借到书,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妈妈帮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不读书就睡不着觉。我要谢谢妈妈,要不是妈妈给我借书,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读书的乐趣。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书是我最紧密的伙伴。

5小学生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作文400字 篇五

那天,坐在床前,翻开我最爱的古诗文,静静地看着。

 最爱看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却蕴藏着力量。看着《卖炭翁》,想着雪地里那一串孤独的脚窝,我也不禁痛恨罪恶的宫市,同情起苦难的人民来了。翻开一页页书,我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打动;被“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美景所吸引;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悠闲所感染……抚摸着书,我思绪万千。

 还记得三四岁时的我,看书只挑顺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我的最爱。常常在床上,我还捧着书念着。我只爱顺畅,难读的就被我删除了。

 七八岁时,我享受在幻想的海洋,最爱看的是有图画的诗篇。两个书生身上背了个小包,头顶飘了一片白云,便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便想象着两个书生骑马远行。天天想着美妙的意境,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渐渐地九、十岁时,我爱看内容丰富的诗。看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图:李白迎着那皎洁的月光,端起酒杯,邀它一起饮酒。多美的诗意,我便开始自失起来,仿佛我便是李白,皎洁月光下,一饮而尽……

 看着那本陪伴我多年的书,我猛然发现: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学习永无止境。如果我们浅尝辄止,只停留在事物表面,便不能探寻到它深处的宝藏。与书籍相伴,我收获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26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