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力与美,古罗马的辉煌,文艺复兴的灵感,工业革命的喷薄,航海的新发现,尖端科技的勃兴,一切的一切,都见证着欧洲文明深刻的影响力。现代的欧洲无疑集中全世界最好的建筑、人文、艺术、环境, 欧洲城市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纯净、唯美,且内涵深远。美景人游历欧洲四国,踏访人文艺术之巅峰,移植欧洲生活的灵感,融合英、法、意、荷四国风情,在未来70年最适合居住的土地上,建造一个纯粹的欧洲品质生活社区;精致情怀,高雅格调,为郑州人带来全新都市时尚体验。尖塔、圆拱、列柱、喷泉、广场、雕塑 、庭园…构成了美景天城不可抗拒的魅力,也构成美景天城人居道道风景。
NO1 人居 / 郑州三大标志,引领城市新生活
美景天城,位于郑州东南郑东新区与郑州城区的连接纽带区域,北邻河南最大的主题公园--880亩世纪游乐园,南临代表郑州形象的世纪迎宾大道(107国道);随着郑东新区开发的直接驱动,世纪迎宾大道(107国道)的改建,美景天城抢占都市生活的制高点,成就郑州新生活的代表---人居形象大使。
NO2 规划 / 游历欧洲四国,踏访人文艺术之颠峰
美景天城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分四期开发,汇集英伦、法国、意大利、荷兰四国建筑风情,融入欧洲文学、音乐、艺术、时尚及生态科技,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用精美的建筑,收藏世界美丽的风景,充分体现欧洲中产阶级的生活、居住品位,以欧式典型低密度花园洋房为主力形态,突出浪漫和人文的异域情调,鼎力建造一个纯欧洲经典社区。
1期康桥印象:纯正英格兰风情,简约大器,天蓝色的基调,浸染玫瑰与书香交织的古朴。
2期香榭里舍:浪漫的法式建筑,以美丽的淡紫色为主色调,流淌着咖啡与人文的浓香。
3期罗马假日:以细节精品表现罗马风的文明和艺术,暗红色屋面、白色墙身及石材的局部点缀,一种永恒的奇迹,一种永恒的放逐。
4期荷兰花香:纯朴的建筑,生态的概念,自然、唯美的砖红色和木色,风车·木鞋·郁金香,演绎纯粹荷兰的田园风情。
NO3 景观 / 在家的版图上,收藏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美景天城处于城市未来的形象展示区,东北面俯瞰880亩世纪游乐园园景,景致非凡;南面、西面均视野开阔,一马平川,整体外部景观突出。除开阔的外部景观,还聘请名师主笔美景天城园林环境,尽得欧洲园艺之神韵,12750平方米加佐尼生态谷、7736平方米赛提那勒广场,615米的启元塔、7306平方米赛纳河风光公园、尚瑞斯风情大道、廊桥后现代广场、香榭丽舍大道等,风景是心灵的湖泊,各组团环境均由喷泉水景、主题园林、雕塑、休闲座椅等组成,让家的版图,收藏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社区实现立体绿化,标志性街景和庭院对景交相辉映,景观层次绝对鲜明,步移景换,异常丰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进入社区,靓丽的风景总在眼前,让回家的脚步都成为一种享受。欧洲文化的宽放博大,私家园艺的内敛丰华,辅之现代的造园理念、极简主义的手法,水乳交融的艺术情境,全力打造郑州城市标志性景观轴。
NO4 会所 / 法兰西风情大会所,一个浪漫与自由得演绎
3000平方米大型法兰西风情会所,浓缩了法国所有梦幻美丽的元素,为华丽的心境寻找一个心灵的依归。以浪漫为灵感,用舒适来设计,精心建造恒温泳池、左岸咖啡馆、赛纳河吧、阅览室、健身房、韵律室、儿童天地、棋牌室、多功能展示大厅等,体验优雅健康的娱乐休闲。在这里可以感触与巴黎齐步的流行印象,在这里可以有更高更多更美的生活想象。
NO5 教育 / 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美景天城将全套引进武汉大学附小、幼儿园,在灵隐路入口建造独立学区,美丽的校舍,幽美的环境,创新的思维模式,世界性的标准,成熟的精英教育机制,将启迪孩子们的无穷智慧。每一天,您都可安心目送孩子们快乐去上学;每一天,您都会感到他们身上的力量无可比拟;让您的孩子赢在起点,让您的孩子生命更加完整!
NO6 商业 / Shopping Mall,家成为精彩的世界
时尚是一种让整个世界不再枯燥不再寂寞的力量。
美景天城规划的商业区,分布于世纪迎宾大道(107国道)与石化路,由主力店、人气店、精品步行街、商业广场四种形式完美组合,组建以美食、服装、视听、美容、收藏品、花店、音像、书店为主题的专业店及社区店,丰富的形态组合,融休闲、购物、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以都市时尚、休闲高雅为格调,颠覆原有业态,高起点打造新型商业模式--郑州首家社区Shopping Mall。
NO7 户型 / 花园房演绎健康自然家
花园是房子一个美丽的梦,美景天城,纯正景观洋房,品味健康自然居家
本着环境生态化、居住人性化的原则,遵照3A住宅设计标准,美景天城专注于户型的考究,力创精品,以未来理念改换居住空间。在合理控制套内面积的基础上,保证每套户型的精致实用;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环境资源,使每户均有南北双向景观;增加生态绿化环境、将绿化引入家中,每户均设有宽敞的绿化平台或空中前花园。一期所有单元均为一梯两户,除方正实用、通风采光外,达至空间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享受与众不同的生活品质。
NO8 物管 / 贴身大管家,呵护生活每一天
美景天城的物业管理,以国际化的服务标准,遵循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保安、清洁、维修、社区文化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呵护,为业主营造安全、整洁、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让业主享受精彩的每一天。
徜徉在美景天城这个自由与浪漫的国度,忘掉城市,忘掉旅途,忘掉过去及琐碎,只有充实与快乐,只有生活的馨香,只有每一日的参与和激扬。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绝对主角。 有了七彩,达芬奇为世界带来了罗丽纱的微笑。
有了七彩,歌德为建筑带来了索菲亚教堂的宏伟。
有了七彩,三宅一生为时尚带来了褶皱的美感。
有了七彩,美之域为您带来的不只生活,更是世界。
世界的七天,生活的七彩。,美之域与您共同见证。
阳光孕育七种颜色,彩虹散发七色的光彩,世界的姿彩,在城市汇聚,在生活每处闪耀。
世界的七天,生活的七彩!
美之域,于城市未来核心区,与您共同见证!
邂逅,藏于七彩的世界
大紫美景 德铭元年——2008,和谐美景 高远美景
美景置业传承人居哲学,从美景天城到美景花郡,从郑州人居形象大使的非凡荣耀,到郑州时尚人居样板的经典延续。成就了大郑州的美好生活。
德铭置业传承美景血统,集美景置业创新理念与成熟的开发经验为综合优势,锁定郑东新区远大发展前景,以锐意的时代精神执著追求完美,创造城市醇美生活领域。
2008,从美之域开始,德铭置业将以美景置业的和谐高远为主导,将用生活之美呈现在城市眼前,成为郑东区舞台上大红大紫的耀眼主角。
“橙”熟地段 预约多彩未来——多元城市规划,汇聚世界精彩
崭新的城市,孕育未来的无限精彩。
美之域,占据郑东新区核心,未来地铁、城市轻轨连接新老城市,交通十分便捷。
规划中的郑州中央商务区、商住物流区、龙湖生态区、高校园区、科技园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环绕周围,共同造就着未来城市集合生态、人文、教育、商业、文化多元享受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领域。
美之域,城市中心纯美生活领域,预约未来“橙”熟之美。
城市“黄”金比例——聚集城市财富,共享200亿的时代潜力
城市的财富,造就城市的美好生活享受。郑州政府计划投入200亿,将郑东新区打造成一个集行政、商业、文化三大中心于一体,凝聚三千繁华,标杆城市未来的人居地块,美之域,处于中心区域的繁华重地,更是连接新旧城区商务重地、这里将成为新中心未来人居的黄金焦点,升值潜力无限,这里也将聚集城市和时代最领先和优越的生活享受。成为为区域人居价值之最,共享200亿的时代潜力。
造就一个价值200亿的耀眼中心领域。
在新中心,礼遇藏于生活的七彩。是生活的梦想,也是美景的承诺。
世界的七天,生活的七彩!美之域,于城市未来核心区,与您共同见证!
礼遇,藏于七彩的生活
花境——内外双景 生活与美景相守
花境与人文眷恋,成就一方生动的人居境界,自然的名义下,我们感恩土壤发芽,万物荣生,轻舞飞扬的是园丁精心栽蕴的四季花卉,适宜当地气候生存的新贵植被,孕育着新奇的缤纷世界。
在内部景观规划上,住宅底层全部架空,开辟新绿朗阔领地,与中心庭院绿化连成一体,烂漫光影里凝听芬香花语,在城市中修行,在花景中养生。
小区景观分为“动感区”、“温馨区”、“恬静区”、“浪漫区”,不同的分区、丰富的意境,动静悠然,心灵安然栖息,与四季“长相守”。
通过绿化、水景小品等的设计,无论是办公之余还是生活散步都能到达娱乐、休闲的场所,以纯美双景为画板,精心调控出不同特色的心灵空间感度。
当“红”不让——BEAUTY空间,质感生活
不论世界何处,城市新中心的生活总令人向往,被人喜爱。
不仅因为城市的多元空间汇聚着来自世界的精彩生活,
更因为城市的日新月异不断创造着与时代同步的美好享受。
美之域,坐拥郑东新区核心,完享中心优越配套与强大发展潜力,
纯美空间、城市质感生活,当红不让!
GREEN生活态——城市绿岛,空中景观花园
绿,是自然乐观的态度,是健康生活的美好理想。美之域,用自然的理念打造城市中的健康生活,独特赠送空中景观大花园,让绿色充溢着小区的每个角落,造就城市中心的生活绿岛,也造就生活中心的柔美景致。集景观绿化、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架空园林,不仅在城市中为生活创造新鲜多氧的健康空间,更为您的生活带来一个咖啡茶座,一个闲散公园,更提供了一个休闲运动的自然场地,让您与阳光亲密接触。
“青”之于蓝 ——美景置业三度臻善力作
对美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
美景地产,以“美丽地产,美好生活”为理念,从美景天城、到美景花郡,再到美之域,美景置业三创佳作,以锐意的时代精神执著追求完美。
美之域,美景置业三度臻善力作,以更丰富的经验、更完善的规划、更细节的品质,打造城市中心的完美生活空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美之域必将创造出更进一步的生活之美。
生活的气质,源于姿态的优雅和高尚的享受。
优雅生活蓝调——成熟物管,高尚生活享受
生活的气质,源于姿态的优雅和高尚的享受。
美之域,由具备5年管理经验的美城物业管理提供配套服务。其凭借成熟稳健的“零时差、零干扰、零距离”的3零服务体系和以多年的服务经验为您提供更全面,更尊崇的服务,最大限度的为您节省一杯咖啡、一盏茶的时间,让您尽情享受美之域带来的高尚生活享受,品味优雅生活蓝调。
主演:范冰冰迅
别名:
导演:曹保平
编剧:
年份:2016
地区:内地
语言:汉语普通话
片长:
上映日期:2016-12
类型:爱情情
剧情介绍
**白麻雀剧情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川藏地区部队文工团里的故事。文工团的何小蓉(周迅饰)邂逅了藏族女孩斑玛措(范冰冰饰),拉开了两个女孩纠结半生的情感故事。
藏族女孩斑玛措因为天生的好嗓门被挖掘进部队的演唱队,但是为了迎合更大众审美,斑玛措那独具藏族特性的气质和音域在王老师的训练与规范之中渐渐弱化、之后就消失殆尽,再也没有本源的特征,最后成了部队精简裁员的首选对象。
来自于文革的压力、部队的的压力,让斑玛措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了焦虑,为了寻求自我的救赎,于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同性女孩何小蓉的身上,但她自以为和小蓉之间产生的类似同性恋的情感,最终还是被小蓉老公不可撼动的地位所取代。这个故事里,呈现了两个女孩纠结半生的情感。
**白麻雀相关消息
在出演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后,范爷马不停蹄筹拍新片,不甘被视作花瓶的她显然有意打磨自己的演技,走实力派路线。据娱乐圈情报站等爆料,她将与曹保平导演合作,担纲《白麻雀》女一号。
范爷近期在微博上频频晒出日常照片,她蜗居在较为逼仄的空间内刷牙、打水洗脚,装扮朴素:这样的日子也挺好,谁不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真没什么大不了!言语间依旧彰显着我是女汉子的豪爽,吸引了不少粉丝。
此外,范爷还晒出自己喝酥油茶的休闲照,风景秀逸清朗,恍如身在世外桃源。据悉,范爷这次正是为了《白麻雀》而来到藏区体验生活。
**白麻雀剧照
曹保平导演一向以严格要求演员著称,邓超与段奕宏在《烈日灼心》中的几场飙戏让不少影迷大呼痛快,而周迅在《李米的猜想》中的表演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这些都与导演的指导和要求密切相关。拍《白麻雀》对于能够仅凭颜值就迷倒众生的范冰冰来说,显然没那么简单,然而她似乎已经做好充足心理准备。
《白麻雀》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短篇小说,藏族女孩班玛措天生歌喉独特,进了文工团之后邂逅何小蓉,班玛措对何小蓉产生了一种莫名而深厚的情感。然而班玛措独特的歌唱方法在受训于王老师之后渐渐消隐不见,最终那种发自于本真的野性之美被磨灭而空。
从故事来看,班玛措性情刚烈倔强,而她对何小蓉的情感无疑是其生命中最为沉重而珍贵的一段经历,因此两位主演的演技基本上需要撑起整部影片,这对演员来说难度极大。在范冰冰加盟后,谁来与范爷对戏也是这部影片的看点。
一
叩访大藏寺,是在秋末冬初,马尔康下了第一场雪。我们行至大藏乡春口村,在观景台眺望四周,群山白头,松披雪衣,屋顶纯净,晒台铺冰。前方的一片佛堂禅院,正是大藏寺,那金色的佛塔,衬着洁白霜雪,显得更加肃穆庄严。
大藏寺近在咫尺,真正要叩访拜谒,却不是一件容易事。 汽车 翻越大山,山路呈之字形,仅容一车行驶,每隔百米,折返一个三十度的斜坡。车辆像一头矫健的豹子,在崎岖的路上奔跑,吼叫着向上攀援。目光落向窗外,沟底的路越来越远,我们如同悬在半空,伸手能摘枝梢的积雪,抬头可望雪山的白云。
朝圣的路,原本就不会轻松。来时路上的风马旗,在河谷山坡,迎风摇曳。印着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以及那些经文佛像和吉祥物的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构成了连地接天的浩瀚境象。这些经幡和飘过的风,知晓这里人们的幸福和幸福的来处,红幡插草坪,如鹿角光芒耀眼;红幡插屋顶,如红火永远兴旺,于是幡旗成为自然的点缀,自然又成为幡旗的怀抱。铺天盖地的风马旗,猎猎舞动,慰藉着此刻的路陡途险,心跳目眩。
汽车 在大藏寺外戛然停下。我的双腿有些虚软,也许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缺氧的反应,也许是离开空调的车厢倍感寒冷,身体还未适应这里的温度。继而感知,古人将寺庙修在山高林深,或者气候苦寒之处,其实也有其用心和妙处。修行者只有真正隔绝红尘,与喧嚣和繁华断了往来,才能真正地静神潜心,专注于修炼;朝圣者倘若不经历一番艰难跋涉,轻而易举就能礼佛问道,哪里会因肉身的磨难,明明白白感到痛楚与不适,反而受到精神的洗礼呢?那么灵魂的升华,就更加遥不可及了。
大藏寺的牌匾高悬庙门,藏南底子鎏金大字。题字落款者是“爱新觉罗恒懿”,她是中国末代王朝的皇室直系后裔,端王载漪的曾孙女,也是宫廷画派的重要传人。这块牌匾,是大藏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后邀请她题写的。明清时代,大藏寺倍受历代帝皇及朝廷尊崇,长期得到皇室的供养,包括法物、印章、黄金、宝物、布料及僧人日用所需。由末代皇族恒懿书写寺名,可谓传统使然,遵循了 历史 之规。
风风雨雨六百年,时间在大藏寺面前,缩成一道亮光。从过去到现在,此岸到彼岸,法螺沉沉,诵经声声,循着光,辨着音,不觉沧海桑田,大梦初醒。
二
雪层覆盖了大藏寺的屋瓦,檐下结成了冰凌,触手可寒,难挡我们一行访客的心念热切。一颗红尘中跌宕辗转的心,带着一丝好奇,一种求真,靠近传说中的寺庙,去寻找也去叩访,去顶礼也去仰望。
大藏寺位于曲科尔山腰,山形状如一头巨象,寺院建在“象颈”的位置。附近山势环绕中央,自然形成了一座十三尊威德金刚坛城之排列。在寺院中心,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各有一峰,肖似坛城的四方护法。
初雪浸染山头,远处云遮雾罩,峰峦尖顶如同落下了盐末子。大雪还未邂逅封山,仁慈地留下小道野径,供人行走。一只苍鹰,从远处飞来,在天空盘旋一圈,又如箭矢般射向陡峭的岩壁。白的山巅,黑的鹰翅,像是一幅稍纵即逝的画面,在天空中荡下恣意豪迈的一笔。寺外不远处,矗立一棵大树,许是受了苍鹰飞行轨迹的触动,梢顶摇晃,竟“爆”出几十只雀鸟,拍打翅膀,像一匹流动的黑绸,朝着河谷方向倾泻流动。
一只短尾黄狗,四蹄落在雪上,印出朵朵梅花。它从门里台阶一跃而下,仿佛很快辨出我们不过是朝圣的旅客,心怀慈悲善意,很快闪到门边,友好地摇动短尾,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
迈入寺门,经过约二十米宽的广场,拾阶而上,是雄浑庄重的大经堂。大经堂正面悬挂着黑底白纹的八宝图,屋顶镀金。从灰白云层中,透出几缕顽强的阳光,追光灯一般投射到人间,让白雪擦洗过的翘檐闪闪发亮。四下空寂,人们的脚步声响也像一种惊扰,房顶雪团纷纷坠落。飞溅的雪粉钻进脖颈,带来清凉触觉,精神为之一振,同时屏气凝神,持一颗虔诚清静之心,敛眉垂目,脱鞋缓步走进经堂。
经堂内饰繁丽,墙壁上层,是精致的唐卡,栩栩如生的画面,传递着佛经故事。殿堂中间,用供曼扎供奉着佛像与活佛画像,左侧耳殿,石墙供奉了千尊佛像;右侧耳殿,供奉的则是千尊度母像。
黄缎包裹的一根“神柱”,被誉为“大藏寺第一柱”,相传是由寺庙的创建祖师阿旺札巴选定,迄今已有六百年 历史 。曾经的苦难和辉煌,被时间澄净的河水无数次淘洗,是乎洗旧了模样,但只要将额头轻触神柱,双手抚扶方方正正的柱体,一股来自六百年前的风,拂动前额,吹散迷雾,沿着一条神奇的时光隧道,神思辗转,溯游到最初之地。
那时,世上还没有大藏寺,但有了一位名叫阿旺札巴的佛家弟子,小小年纪,因为资质聪敏,才学过人,从而颇负盛名。
三
十四世纪中叶,阿旺札巴在嘉绒地区呱呱诞生,于1381年赴西藏中部,跟随格律派初祖宗喀巴大师学法。宗喀巴大师对这名弟子有着一份沉沉的喜爱和期望。
1409年的一个清晨,阿旺札巴向宗喀巴大师描述梦境:天上降下一双白螺,二螺合一,跌入他的怀中。他信手取来,朝着东方一吹,螺声清越响亮,即刻震动了整个东方。
大师认为阿旺札巴的弘法因缘是在他的家乡,即西藏东部。螺声宏亮,启示了弘法事业十分广大。
阿旺札巴依依辞别恩师,临行时宗喀巴解下自己的念珠,赠给心爱的弟子。阿旺札巴手持念珠,发下大愿:“这串念珠有多少颗珠子,我便建立相同数目的寺院以报师恩!”
在大藏寺诞生之前,阿旺札巴已经在嘉绒地区建造了107座寺庙。佛的慈悲,让阿旺札巴忘记了疲累,对于恩师的盟誓,是阿旺札巴不倦行走的坚强动力。他信念纯真,如同皑皑白雪,不染俗世纤尘。
为了承诺和信念,阿旺札巴宁愿付出一生所有,仿若磕长头的藏民信徒,不远千里万里,历数经年,不计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依然无怨无憾。每一次叩首触额、触口触胸,是让身体语言、意愿与佛相融,也是凡体与神佛的一次庄重交流。已经建造完工的107座寺庙,耗费了阿旺札巴大量精力和心血,但他仍旧爬山涉水,对于最后一座寺庙认真选址。
到达曲科尔山附近,阿旺札巴难以抉择哪一处最好。犹豫不决时,一只乌鸦飞来,衔去他的哈达,飞到了一棵高高的柏树,将哈达挂在树枝上。阿旺札巴看见树下有许多蚂蚁,忙忙碌碌来来去去。他心中大喜,这是寓意将来寺院僧人众多的预兆,决定将柏树的枝节修去,以树干为宝殿之其中一柱,围绕此柱,建立了寺庙的主殿。这根树干修成的殿柱,即是至今屹立殿内,黄缎缠裹的“神柱”。
神柱从此年年岁岁,守护着大藏寺,并以自己的血肉筋骨,融入大藏寺牢固的一部分。它用如钢似铁的脊梁,撑起了一座寺庙,撑起了六百年的雪雨风霜。
靠近神柱,让静静的空灵,放轻手脚,舒缓呼吸,用虔诚与它交流,以心神与之共振,无需恳求功名利禄,只要掌心贴着它就好,就像贴着 历史 的余温,如同贴着心灵的一份懂得。懂得的,必将懂得,就像归返游子的故里,触目都是熟稔,随手就能采撷曾经。原来人世的轮回,封存了秘密,时光已经凝成了木头的纹理。
神仙和凡人,神树和信徒,在时空的漩涡中,交汇有时,分别有时,就像大藏寺中著名的六臂玛哈嘎拉护法塑像,在不朽的传说中熠熠生辉。
四
当年大藏寺快要建成时,阿旺札巴一时找不到塑造佛像的巧匠善工而心中苦恼。有一天,三个自称来自印度的黑人前来寺庙求宿,并说自己是造像师。阿旺札巴十分欢喜,邀请他们为大藏寺塑造佛像,最终只有一位黑人应允留下。
寺院就快举行落成大典,黑人已造好了其他佛像,唯独一尊六臂玛哈嘎拉护法像,只造好了上半身,未能及时完工。无奈之下,阿旺札巴还是决定,如期举行竣工典礼。
就在庆典的尾声,黑人造像师戴上了一个巨大的护法面具,旁若无人地表演舞蹈。众人看着他,他浑然不觉人们惊诧的目光,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越舞越快,身姿灵敏,如风如电。眨眼之间,黑人造像师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被风刮走一般。大家擦擦眼睛,视线落到地上——地面只剩下一个面具,还因着惯性,微微颤动。
一位僧人指着六臂玛哈嘎拉护法塑像,忽然惊呼起来。人们纷纷转过头,这尊原本未完成的护法塑像,不知何时已经造好,色彩鲜艳,栩栩如生。阿旺札巴明白,黑人工匠乃六臂玛哈嘎拉的人间化现,以自身融入护法身像的方式,完成了塑像。
神迹令人信服。神与人,原来并无天堑相阻。阿旺札巴想起黑人工匠曾说:“我不需索要特别的谢仪,只需寺僧所得的供养,我也要一份相同的。”从此,大藏寺便有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传统,凡是有施主来寺庙分发供养,领诵师都会朗声提醒:“请勿忘记给‘黑人’一份供养!”
在大藏寺中,僧人将六臂玛哈嘎拉视为活生生的僧众成员,即使是在计算寺僧人口时,也会郑重其事地把他纳入其中。
神以人的形貌出现,又与神的塑像合一,留在人间的叮咛,却是“与寺僧无异”。看似一次曲折的神人交融,也许表达了大藏寺的普法精神,潜心修法,但不要将神佛想得高不可及。他们就在身边,在每个行善之人的心中,你我皆是凡人,却都可能具有慧根,都能修得佛性。
六臂玛哈嘎拉的洒脱与率性,在众僧面前显露了一出“肉身的藏迹”,皮囊只是我们生存的一个依持,假如不注入生动的灵魂,它只会如同空空如也的容器,毫无意义。人生在世,有时难免陷入欲望的纠缠,为了肉身安享富贵荣华,不惜蝇营狗苟,甚至遗忘良心。神佛是否带着一点嘲讽与悲悯,俯身看着地上奔走的人们,再用一次显身与隐归,一次无痕无迹的离去,将无言的点化,传授给真正懂得的人呢?
寺院终于圆满竣工,阿旺札巴大师如释重负地喊了一声“大藏”,藏语就是“完成了”的意思,大藏也就成为寺院的名称。大藏寺,意为“圆满的信心”,它是念珠上的第108颗珠子,是阿旺札巴对恩师的铮铮承诺,是马尔康的一束灼灼火光。
马尔康在藏语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依偎雪山而生的马尔康,纯然剔透,宛如一颗浑圆的珍珠,它是贝壳中的一粒泪,呼吸着远古的呼吸,宁静着今夕的宁静。1414年,大藏寺落成,这里有了燃烧得格外蓬勃的一簇火苗,雪山相围,星月朗照,与天很近,与太阳很近。法螺声响,穿过迷雾,撕开阴云,懂得的人莫不含泪低头,为天上的神,也为了人间的慈悲。
五
倘若没有悲悯,世界将是一片寒冷。而雪野一缕吉光,已翩然降临,它也许不能融化当时的冰雪,却能温暖后世,传颂至今。
在大藏寺的右方,有一座小石碑,上面刻着观音大士的形相。这是纪念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到访而立的石碑。
仓央嘉措如同一个永恒之谜,也是世间不老不朽的传奇,在漫漫 历史 的所有僧人喇嘛之中,他也许是最受民众倾心的那一位。他曾在诗中写道:“住进布拉达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虽有达赖喇嘛之名,仓央嘉措的生活遭到禁锢,他不甘受人摆布,内心抑郁,更加激发了对于自由和爱情的向往,这也是他对强加戒律与黑暗权谋的故意反叛。
仓央嘉措的一生,只在世间度过了二十三个年头。在有限的光阴中,能有一段隐姓埋名于大藏寺修行的时光,于他,也许是上天极其仁慈的安排。
深山中的大藏寺,在静寂的呼吸中,迎来了雪域最大的王。
仓央嘉措将内心的苦闷,化作“放荡形骸的举止”,他喜欢扮作普通僧人,云游四方。到达深山中的大藏寺,他感受到了内心难得的平和宁静,像是一只飞过千万里征途的鸟儿,找到一处丰美温暖之地,能暂时休憩疲累的翅膀,安放动荡不安的灵魂。
仓央嘉措巧妙地装扮自己,躲藏于护法殿中,混杂在一群喇嘛里修持,冷静旁观,对于大藏寺的规模以及僧人修学的勤奋甚为嘉许。如同一滴水,隐藏在整个大海中,仓央嘉措的心是澄澈的,波澜不惊,拥有身边这群修行的同伴,他感到欣慰和温暖。他们纯粹到了简净,将自己放得很低,低到无影无痕,这让仓央嘉措生起奇妙的悸动。他过去在拉萨街头,恶作剧般扮成贵公子或乞丐,也是为了抹去显贵的身份,这身份是纯金的冠,沉重不堪,压得他快要喘不过气来。
仓央嘉措的隐藏,被一位到过拉萨,曾经晋见过他的老僧发现。老僧瞅着他这般眼熟,心中狐疑,遂恭敬相询。
老僧到底认出了仓央嘉措。他嘱咐老僧为自己保密,但老僧恳求他留下一些驻锡大藏寺的纪念。仓央嘉措便说:“待我走后,你在我俩见面之处,立一个观音大士石碑,见碑者如见我本人!”
老僧郑重允诺,后来果真在该地立了石碑。
一生难逃羁绊的活佛,虽已离去两百多年,他的美丽诗歌仍在随风流传。“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的心,一半是献给神佛的,一半却是献给心爱的姑娘。他终极一生,努力追寻一点自由和快乐,求索人性的本真之美,这却成为他的罪证——“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康熙下旨废黜他,相传他在被押解进京的途中,于湖滨打坐圆寂。一代达赖,一代诗僧,终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那一刻,仓央嘉措会想起马尔康白雪山头的大藏寺吗?他曾在寺中,离罪恶很远,离神佛很近。
我回望仓央嘉措昔日打坐修行的地方。靠着山的心房,铺了薄薄一层雪,像是温润的絮语,像是绵绵的佛号,佛的弟子,还在念着古老的经文。可叹世间已无仓央嘉措,他走得无挂无碍,无泪无怨。
当日的我缓步大藏寺,所体验到的从容平和,欣然而喜悦。也许,这正是仓央嘉措所感受过的,在瑰丽的群山之中,环抱静寂禅寺,在如洗的蓝天之下,涤荡喧嚣,安然静思。世间万物,莫不都是因循自然,让善吸引善,美黏合美,在莲花盛开的心湖,开出更加纯净的莲花来。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想我不能再去打扰仓央嘉措安静的魂灵,也别苦苦追问大藏寺是否还记得他的清俊身影。所有发生过的,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世间原本是一场空,空莫旷阔,才会生长雪山巍峨,泉水叮咚,才会呈现世间百态,爱恨情仇。一段传奇,一次路过,一回遇见,已足够我们久久咀嚼,长长回味。
六
擦擦的出现,不知是不是藏地“泛神”的理论推演与人间再现呢?
在雪域藏民的心中,世间一切物质,都能制成佛像佛塔。他们打水擦、打火擦、打风擦,是奇特而真实的情景,内心深信不疑的,是温润的水,热烈的火,飘散的风,已化作无量功德,护佑苍生。万物皆有灵,无私地给予人类繁衍生息之地,果腹强身之食,安居乐业之所,人对自然,却往往索取多过感恩。藏民以无形的擦擦,幻化满天神佛,也是向自然表达一种感谢和馈赠,只有世间最纯洁的眼睛,才会看清最高深的真理,只有最柔善的心灵,才能体悟信仰的可贵。
信念是一株苗,纵使外面世界风狂雨骤,有爱相护,有善为伴,它都能安然度过,一重又一重的劫,一道又一道的难。
往昔岁月峥嵘,大藏寺享过众多皇家荣光。寺内保存有乾隆皇帝所赠象牙印章、所供织锦布料、御赐天衣、五佛冠散件、历代圣旨、诏书及明代大将军所供铜锣。除历代帝皇以及西藏中部的无数珍贵供品极至高尊外,大藏寺在 历史 上,亦得当地十八土司的支持及供养,成为当时嘉绒地区格鲁派的佛法权威与中枢。 历史 上的大藏寺颇有名气,在拉萨布达拉宫,有一幅“西藏重要寺院”壁画,其中就包括这座大藏寺。
大藏寺原有弥勒殿、宗喀巴大师殿、大雄宝殿以及护法殿等六座佛殿,又有祈竹楼及堪康楼各一座,作两位法台历代住锡之处。寺院后山有一座闭关院,供寺僧禅修闭关之用。寺院前方有一座佛塔,足有三十米高,巍巍挺立,内有无数珍贵圣物。
如此壮美的大藏寺,在 历史 上也曾被无情损坏。为了毁灭它,有人甚至动用了炸弹,整个寺院,除了护法殿被当时征用为村民仓库,幸免于难,其余房舍均被夷为平地。
一场浩劫,让大藏寺成为一片焦土废墟。人们不知大藏寺是否就此陨灭于残桓断壁,星落于冰凉黑夜,悲叹绵绵,无可奈何。
寺院的一个老喇嘛,不能说会道,却做出了一件淡看生死的大事。他将大藏寺的护法像装进一个糌粑口袋,不管去哪里,都背在身上。别人讥讽他惜命如金,生怕被人偷了他的口粮,须臾不得分离。殊不知他是用生命,让寺庙护法像不被损害。
这位老喇嘛也是肉体凡胎,当时各种声音震破苍穹,诉说自己的正确和荣光,喧嚣粗暴篡改了静默,恐惧与惊栗如同阴云笼罩头顶。老喇嘛却能在纷纷扰扰的嘈杂吵嚷中,保留一片初心,不改昔日信念。他用这份信念守着护法像,护法像也默默守护着他。
也许世上本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壮丽如大藏寺,也难逃这一定律。它曾是人们用心供养的一座佛寺,甘愿放出心头的血,织就牢固的愿,搭一座桥,到修为深厚的国度,看佛祖的拈花一笑,听清心的暮鼓晨钟。可它和善慈悲的胸怀,终究未能抵御命运无常。
也许世间没有真正坚固的东西,纵是坚如钢铁,也能将之轻易切割。人心,却是比钢铁更加坚硬的东西,从人心生长出的正信,历九死而不悔,总有一天,正信会再放光明。
当所有的挣扎都归于宁静,当所有的哀乐都化为无嗔,当所有的来去都成为永恒,一片犹如黄鹂嫩羽的雪,在心头开成了斑斓盛景。情在情的河流中沉浮,悟在悟的镜像里显形。
无痕的信念,终有一天,会让已成旧忆的大藏寺,再露真身,再现荣光。
七
祈竹仁宝哲将“智慧与慈悲”视为心灵的良药,认为这才是能治愈世间一切病苦的途径。当他1993年重回家乡马尔康,去往他四十年前,亲眼见识过盛况的大藏寺讲经说法。他虽早已得知寺院被毁,但眼前所见,仍让他“呼吸困难,一时之间很难适应”。出现在祈竹仁宝哲面前的大藏寺,只剩下几道破墙。
没有殿堂可用,祈竹仁宝哲只好坐在露天泥地上讲法。现场几万信众,席地而坐,凹凸不平的地面,砖石树根,挡不住人们热切的向往,大部分人激动得泪雨纷纷,泣不成声。人与人之间,因为信仰结成一道桥梁,心和心一起跳动,同频共振,一起感受着幸福和悲伤,落泪便是理所当然的事。
祈竹仁宝哲无法忘记这次回乡所见的情景,发愿重修大藏寺。此后二十年,他数次返乡,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商量重建寺院事宜。整个修建过程犹如朝圣之旅,每推进一步,都需付出全身心的努力。但祈竹仁宝哲没有轻易放弃,家乡的人民,以及他在全世界的信众都没有放弃。众人拾柴,熊熊火焰,耀亮了天空,一座斩新的大藏寺,在添加的一块砖一片瓦中,慢慢矗立起来。
重建后的大藏寺,有金顶大雄宝殿、弥勒殿、供有八米高的宗喀巴像的祖师殿、大悲殿、不动殿等,还建有寺史文物馆、辩经学院、佛学院、大型僧舍及集体用餐所用的食堂。在弥勒像及宗喀巴祖师像中,供奉多套《大藏经》、佛陀舍利、阿底峡祖师遗灰、宗喀巴舍利发及历代大师的圣物。在寺院的外围,又建造了一千个转经轮的围墙及供朝圣者绕寺转经的小径。
大藏寺的鼎盛时期,曾有上百间建筑物,如同一座小城,寺僧超过八百人之多,文献上一般记载为五百之数,是取自佛教史上五百罗汉之意。1993年,祈竹仁宝哲归乡讲法时,他亲历的僧众仅“四、五个左右”,随着寺院的修建重振,僧团的建设也日渐恢复,修学体系重新建立,寺中又有了暮鼓晨钟,诵经念佛。
喇嘛诵念的经文,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不过这并不妨碍内心的澄净。走进大藏寺,间或听见雪从松塔和屋檐落下的声音,人们自觉放轻了脚步,压低了嗓门,不去打扰清修的人,更不打扰圣土的安宁。身在滚滚红尘,千丝万缕相绕,“宁静”是难得的心态,就如甘冽泉水出尘的罕有,浮躁倒像令人沮丧的黑影,步步相随。行走大藏寺,我仿佛听懂了佛经,懂得蕴含的静和善,美和暖。僧人们所念与所求的,是天下所有生灵的平安,万物和谐,彼此有爱。
脚下的冰雪,发出轻微破裂的声音,如同过往太过执着而形成的“障”。破了障,明了目,静了心,让这次的行走和造访,充实而欣悦。邂逅大藏寺,就是对我的温暖仁念。
接近黄昏,太阳收敛了一半阳光,躲在云层隐去半张脸。顺手从灌木上握一把白雪,捏成球形,它渐渐光滑而瓷实,又渐渐崩析与融化。雪水沿着手指淌流,透过指缝的阳光,似有五彩光线,随着晶莹的雪水闪烁跳跃。
雪落无声,但能积下一地的白;踏雪有痕,却能让我们放下纷繁俗世。恰如有形又无形的佛,只要心中拥有,内心都会安定平和。大雪纷坠,情之浮躁归于清净无痕,再无流离,荣辱两忘。以雪之纯净,洗出一个清凉天地,以大藏寺的风云变幻,垒出一个心的憩园。
乡的松
涛
每当我看见那挺拔的
时,总会勾起我对
的记忆——看松海
涛。
我的家乡山美水美,风景秀丽。我生长的
坐落在群山怀抱中。群山虽不见巍峨险峻,却是浑雄瑰丽。那
的山岭是那样的繁茂,葱郁如茵。从山脚至山腰是青翠的
,从山腰至山顶是墨绿的
,远处眺望,是竹的
的洋。
小时候每逢周末
放假,都会相邀几个
到
中打柴拾
捡蘑菇。
不仅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而且使我们学会了品赏
的韵味。
进入茫茫松海,那铺满
的厚厚的
,如金**的
,或行或站或坐或卧都会使人感到那么的软柔舒适。粗细不一、高低错落的
舒展着繁茂的枝叶,在
中撑起了宽旷的
。林中清新湿润的空气弥漫着
的芳香,令人浸润惬意。林中宁静而又富有生气:茂密的枝叶遮天避日,仿佛隔绝了人世,
得连自己的呼吸声和踏在柔软
上的脚步声也清晰入耳。而飞临上空的
的呜啼、林中穿梭
、枝干上跌落的残枝、枝头上坠落的
常常打破这般宁静。环目四周,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散落在
上的
和各色蘑菇像撑着的
;拨开林地厚厚的松叶,还见许多族拥着
往上窜的
;
的
很有组织性地忙碌着它们的事业;松躯上被“放
人”铲出的流槽,渗着乳**
,无私地为人类捐献财富。你只要在林中散步或小憩,你会被松林中宁静平和的气息而
,忘却了人生的喧嚣和吵噪;会被松林中
的气息而欣慰如潮,忘却了一切事务,
。
走上视野开阔的
,缠绵的群山尽收眼底。
上几株硕大挺直的
,
擎着青天,长得像长臂的枝干舒展着伸向远方,仿佛在呵护着漫山遍野的子子孙孙。我喜欢凝神专注着眼前的这一切。山风吹来,远近的山峦绿波翻涌,青翠泛波。敛气
,侧耳细听,“沙~沙~沙”、“哗~哗~哗”……啊!这就是松涛。松涛从
中和声四起,松涛随风力大小变化而
。它时而如琴声合奏、悠悠
,时而如
、
,时而如
奔腾、
,时而如
滚滚、峰谷掠过,时而如
、
,时而如涓涓溪流,叮咚欢歌……。
飒飒的松涛声深远
,如同一个庞大的
演奏着高山、流水、
的壮美
,
、百听不厌。松涛,它使人百感交融、万丈豪情;松涛,它勉励人生,催人奋进。
聆听着这
,凝视着山峦松海,我忘却了打柴拾松叶摘蘑菇捡花儿般
的活儿;忘却了
在我身前穿梭任凭它
;忘却了
逝任凭
;忘却了
任凭
。我沉迷其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尤如一棵苍劲挺拔的
与松海倾心互诉;我感悟其中,赞美
的常青和坚毅,赞美生命的真谛和坚定的人生。
“风住
顿停息,群山死寂万赖音,醉依
待涛起,心
花意尤新。今日幸听芦芽涛,耳脑共净豪气森。身经
难为浪,登过芦芽不是云”(今人
的《芦芽听涛三十韵》)。那正是对松涛常听常新听不够的真实写照。
相见恨晚,忆往昔如梦
人间的缘分,也真是奇妙得很。谁人皆是天涯飘零客,在苍茫的旷野中如蒲公英一般,风起时,便游弋四方;风停时,便在落脚之地暂且休憩。
“大南门附近,有一座草堂,是为城南草堂。草堂之北是青龙桥,岸边垂着杨柳,每逢孟春,翠绿如蓝,随风而舞。春草绵延而去,野花葳蕤摇曳。东面即是黄浦,江上帆樯来往,热闹非凡。房子旁侧有小浜缓缓淌过,浜上横跨一座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的那两棵合抱粗的大柳树,想必有些年头了。庭院中栽植的多是李叔同不曾见过的江南植物,四季常青,花开时,幽香满院,花落时,风雅不减。草堂置于闹市之中,却又如空谷幽兰般,独处于喧哗之外,自有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气韵。
李叔同第一次来此地时,便深深为之迷恋,仿佛啜饮了佳酿般,醺醺然中竟以为这座草堂是为他而生的。自然,震惊的并不仅仅是他,草堂的主人更是喜出望外。许幻园看着走进庭院的李叔同,戴着丝绒碗帽,帽子正中缀着一方白玉,身穿曲襟背心,花缎袍子。丝缎衬得肌肤堪比女子,眉目流盼间宛如月映深潭般熠熠生光。他的头抬得高高的,更有一种不染俗尘的遗世独立气质。许幻园不由得为之折服,心生相见恨晚之感。
他在华亭中站定,与许幻园寒暄。两人心照不宣,许幻园喜欢李叔同满腹的才情,更羡慕他于喧嚣世界中,那份气定神闲的姿态。李叔同则羡慕许幻园有一个红袖添香的妻子——宋贞,夫妻二人闲居在草堂的天籁阁中,如神仙眷侣般将生活过得如一首雅致的小诗。兴致来时,两人续写《红楼梦》,不知不觉中,竟铺衍出了八种结局,分别为《复梦》《补梦》《后梦》《绮梦》《重梦》《演梦》等。故而,这座草堂又有“八红楼”之称。而自己的妻子俞氏,只知做些缝缝补补的家常事,至于文人间的雅事,她不懂,也没有机会懂。
一切皆是天意,违背不得,执拗无用,唯有顺着既定的路途跋涉,方才看得到未来。李叔同走进这座城南草堂,亦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喝茶谈古今,煮酒论诗词,想必再也没有比这更惬意更风雅的事情了。
其实,在李叔同来上海前一年,城南文社便已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中成立。宝山名士袁希濂、江阴书家张小楼、江湾儒医蔡小香,无一不是喜好摆弄丹青之人,时常聚在一起泼墨文章。文社每月会课一次,切磋诗文辞章,且出资悬赏征文,以添雅趣。
那一日午后,李叔同正用茶点时,有意无意中翻了翻当日的报纸,右下角那则城南文社的悬赏征文点亮了他的眼睛。纵然这是个私人文社,亦是崭露头角的机会。于是他便遣人拿来笔墨,略加思索,便遵循征文要求做好了一首格式规范、文辞缛丽的诗歌。斟酌再三后,他又替换掉第二句中的一字,使整首诗读起来既有严谨之感,又不乏灵动之韵。
俞氏端来糕点时,见他白皙的面颊上又因喜悦添了一层红润,就像洁白之云染上了夕阳之光。她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于她而言,相较于丈夫的门第,丈夫的才情更让他倾心。这一次,她与往日一样,并没有过多过问李叔同因何而喜,而李叔同也并未向她吐露只言片语,只是以温暖的笑意回应她内心的追问。
寄出的征文,好似黑夜中的航船猛然寻到了对岸的灯塔,竟连续三次名列榜首。这让许幻园大为惊异,亲自致信邀他加入文社。
上海的冬天,不似北方之冬那般执拗的寒彻,但从黄浦江吹来的风中,还是有着侵入骨髓的力量。街上的路人,三三两两,裹着棉布衣瑟缩而行,脚步越来越快,到最后竟忍不住小跑起来,以便早点回家避避寒风,烤烤炉火。然而,李叔同坐在黄包车里,第一次觉得在大上海寻到了自己的存在。冬日的阳光本是微弱的,而他仿佛沐浴在热情、炽烈的骄阳中。一切皆随他的心动而富有魅力。
当他走进城南草堂时,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以及其他文朋诗友早已坐定。他与大家寒暄一番后,即走向为他预留的空位上。会课由儒生张蒲友主持出题,并阅卷评定等级。课题分为文题与诗赋小课,前者须当日完成,后者则三日交卷。李叔同将这次入社作诗,当作一场才情的华丽演出。这是命运对他的考验,若是胜了,他就是经纶满腹的翩翩佳公子;若是负了,他就只得做人们眼中避难的庶出之子。于是,他激情澎湃,迫不及待而又格外矜持地想要在聚光灯下,用丹青泼墨出赢得满堂彩的折子戏。
此次文题是“朱子之学出于延平,主静之旨与延平异又与濂溪异,试详其说”,这算得上大观园的戏台,他准备好一切只待粉墨登场。稍加思索之后,他执笔在砚台中蘸好墨,挥手书写,淋漓而尽,顷刻之时,文章便成。王孝廉与众人看过之后,无不为其丰富畅达的文思,极速快当的成文之速惊叹。
冬天,风一日比一日寒,清晨时甚至能看到橱窗中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李叔同的下午茶点也由庭院挪到了书房中。在这场文采之戏中,他全情投入,诗赋小课为《拟宋玉小言赋》。在李叔同的认识中,宋玉之美,美到让登徒子这般人嫉妒;宋玉之才,惹得君王欢喜不已。于是,李叔同在作这篇赋时,格式规范而严谨,辞采华美而缛丽,铺陈淋漓而充沛,无一字可删改,无一字可增添,是为极致。
三日后,王孝廉阅完所有文社成员的诗赋后,手执毫笔在李叔同之卷上写下“写作俱佳,名列第一”八字。
戏曲演毕,掌声如潮,赞赏如浪,他终究是胜了。在这个陌生的大上海,上层名流中都知晓李家三少爷,有着秀丽干净的容貌,有着吟诗作赋的才情,有着风流儒雅的风度。更重要的是,在消遣与享受中,他赢得了能与自己过招的知己。
多年以后,李叔同与他的弟子丰子恺提起在上海的时光,仍不无留恋地说:“我从二十岁到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于他而言,幸福之定义,即是寻到了真正的自己,做内心想做的事。
天涯五友
卜邻里距离城南草堂并不远,不过几分钟的车程。许幻园夫妇因钦羡于李叔同的才情与气质,便向其发出携妻眷搬来草堂同住的邀请。李叔同向来听母亲的,归家之后便向王凤玲说了此事。王凤玲也觉得卜邻太过冷清,孤零零的,好似跌进了无人的山谷。于是,李叔同一家便从租来的宅子里迁出,住进了城南草堂这座大观园。
草堂客厅左临的书房,便是李叔同的居所。客厅正中挂着一块名为“醾纨阁”的匾额。许幻园见右侧的书房尚缺一匾,便效仿名流自题斋名堂号的做法,乘兴写了“李庐”二字以赠。自此李叔同便有了“醾纨阁”“李庐”之室名,以及“醾纨阁主”“李庐主人”等新的别号。
烛光摇曳,觥筹交错,吟诗唱和,这画一般的景致,诗一般的快意人生,当只存在于诗词的字里行间,殊不知李叔同竟真如贾宝玉一般,将最虚幻繁华的梦境,嫁接到了最真切的现实中。
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李叔同情不自禁作了这首《清平乐·赠许幻园》。篱畔菊花,颇有陶潜乐居山林的兴致;岭头梅花,自有林和靖于月黄昏之时静嗅暗香的雅趣。
人间的缘分,也真是奇妙得很。谁人皆是天涯飘零客,在苍茫的旷野中如蒲公英一般,风起时,便游弋四方;风停时,便在落脚之地暂且休憩。此生相遇且相知,算得上天赐的恩惠。许幻园与李叔同本各有各的江湖,此时却同居一舍,朝夕相对,以诗为乐,以酒助兴。
每日看着两人在庭院中醺醺然醉倒在诗词中,许幻园的夫人宋贞便免不了在风雅的唱和中,温婉地添上一笔叮咛与嘱托。“研前写画身犹壮,莫为繁华失本真。”李叔同看到这句“莫为繁华失本真”时,先是一怔,眼下的繁华究竟是真是幻,是实是虚,又或者这本就是一个咿咿呀呀唱着的戏园子,辨不出真幻虚实。随即李叔同抿嘴一笑,人生不过短短几十载,有几人幸运如自己,可以如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那般,得以与许幻园相识。故而,李叔同以诗作答:“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曹公说得实在是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人生如戏,真真假假,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世间究竟有无天之涯,海之角,谁都无法说得清,道得明。或许,天涯海
角不过是一种形容,一种感触,身在此岸,彼岸便是天涯海角。如此说起来,每个人皆是人间的过客,不曾带来什么,也无法带走什么。行走在路上的人,难免会邂逅飘零的同类,以相互取暖,抵御雨雪风霜。
那一日午后,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三人又提着酒肉而至,许幻园与李叔同脸带笑意忙从客厅迎出来。佳酿伴着诗香,唱和伴着谈笑,光阴就这样一寸寸溜走。天色就如砚台中的墨,由淡而浓。新月攀上树梢,清浅之塘横斜着梅花疏影,风过竹林飒飒而响,甚为惬意。
月色浓,醉意浓,也不知是谁提议说,五人何不结为“天涯五友”。此言一出,人人皆拍手赞同。日后回忆起来,李叔同总觉得那段日子好像是一朵开不败的紫罗兰,时时散发着浓烈而不甜腻的香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