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原文_翻译及赏析

谒金门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天似水。池上藕花风起。隔岸垂杨青到地。乱萤飞又止。露湿玉阑闲倚。人静自生凉意。泛碧沈朱供晚醉。月斜才去睡。——宋代·何光大《谒金门》 谒金门 天似水。池上藕花风起。隔岸垂杨青到地。乱萤飞又止。

露湿玉阑闲倚。人静自生凉意。泛碧沈朱供晚醉。月斜才去睡。猜您喜欢与君别,情易许。执手相将,永远成鸳侣。一去音书千万里。望断阳关,泪滴如秋雨。到如今,成间阻。等候郎来,细把相思诉。看着梅花花不语。花已成梅,结就心中苦。——宋代·陶氏《苏幕遮(闺怨)》

苏幕遮(闺怨)

与君别,情易许。执手相将,永远成鸳侣。一去音书千万里。望断阳关,泪滴如秋雨。

到如今,成间阻。等候郎来,细把相思诉。看着梅花花不语。花已成梅,结就心中苦。江干蹭蹬,镇寻常、怀想京城春色。静倚山亭凝望处,惟见鸟飞云蓂。拂面埃尘,跳□□□,老却风流格。年来却有,短蓑轻棹胸臆。闻与俊逸嬉游,笙歌丛里,眷恋中 。况是韶阳将近也,应办青骢金勒。丰乐阑乾,西湖烟水,遍赏苏堤侧。举觞须酹,天隅犀渚孤客。——宋代·白君瑞《念奴娇(寄临安友)》

念奴娇(寄临安友)

江干蹭蹬,镇寻常、怀想京城春色。静倚山亭凝望处,惟见鸟飞云蓂。拂面埃尘,跳□□□,老却风流格。年来却有,短蓑轻棹胸臆。

闻与俊逸嬉游,笙歌丛里,眷恋中 。况是韶阳将近也,应办青骢金勒。丰乐阑乾,西湖烟水,遍赏苏堤侧。举觞须酹,天隅犀渚孤客。山如翠浪经雨涨,开轩似坐扁舟上。西风为我吹拍天,要架云帆恣吾往。太行一千年一青,才遇先生醉眼醒。却笑刘伶糟曲底,岂知身亦属螟蛉。——元代·刘因《饮山亭雨后》

饮山亭雨后

元代刘因

上阕中我们看到一匹马正在关山重叠的岔路上奔驰,一个神情郁郁的旅人骑在马背上缓缓地摇着鞭子,此刻时令已到深秋,在落满霜花的树枝上,禽鸟迎着晨光喳喳地哀啼。这一阕另然仅有四句二十一宇,但却将游子行旅的时间,环境,动作和目击的情景作了十分形象的描绘,真可谓文约而意丰,言简而意赅。“秋已暮”,不仅点明节令已是深秋,而且意味着其时四野正笼罩着一片秋日的暮霭;“重叠关山歧路”,点明游子行旅的空间环境,关山重叠的崎岖与“歧路”的漫长悠远已把旅途跋涉的苦况泄露了出来。“嘶马摇鞭”写出了马行的踟蹰与马嘶的悲凉,而这也正是从侧面写出游子迟迟不忍前行而又不得不摇鞭催马的矛盾情怀。“何处去”。这一小小的设问更道出游子飘泊的景况,这种在人生道路上无目的的追寻,其内心的悲凉自不待言。“晓禽霜满树”不但以五字三“象”(禽一霜一树)浓缩了游子的所见,而且与“秋已暮”相呼应,更见旅人暮行而复晓行的旅途的辛苦与劳顿。古人作诗讲求炼字炼句,此句即炼句之范例:黎明时分,禽鸟啼叫在结满霜花的树枝上,亦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似的,短短的语境涵盖了众多的意象和丰富的意蕴,这幅“晨霜鸣禽图”岂不也是游子景况和命运的一个象征,他的心岂不也在人世的风霜中悲衰地呻吟。

下阕写游子去后思妇的愁苦寂寞也极显功力:紫禁城的晨钟幕鼓,惊断了她与所思暂聚的梦影,点点泪珠滴湿了她那散发着檀香的枕衾。“一点凝红新薄雾”,写得极工极巧,我们的女主人公在荧荧泪光中瞥见室内的孤灯,犹如一团红光隐现在薄雾之中;或者是她滴泪到天明,红日的光影透过窗棂射到她迷漾的泪眼中,她也觉得有一团凝聚的红光在薄雾中闪烁。《沧浪诗话》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延巳此句即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尾句“翠娥愁不语”也极工丽蕴藉,词人仅仅抓住蛾眉颦蹙含愁不语的情态,便突现出美人外貌的忧郁美和内心的哀静美,一如影象的定格,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谒金门·春又老》

 宋代: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注释

 ⑴谒金门:词调名。

 ⑵春又老:语本柳永《留客住·偶登眺》:“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老:迟暮。

 ⑶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唐人徐晶《赠温驸马汝阳王》:“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卢照邻《长安古意》:“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⑷“落花”句:语本唐人温庭筠《春晓曲(一作齐梁体)》:“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⑸“梦回”句:语本冯延巳《更漏子》:“情悄悄,梦依依,离人殊未归。”其《归国谣》亦云:“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⑹红笺:一种精美的笺纸。裴说《闻砧(一作寄边衣)》:“时时举袖匀红泪,红笺谩有千行字。书中不尽心中事,一片殷勤寄边使。”

 ⑺“细写”句:语本张仲素《燕子楼》:“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⑻几行书:指书信。唐女诗人李冶《寄校书七兄》:“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⑼揾:揩试。

 赏析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这里有对比的意思。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这几句就很简单了。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扩展阅读:王安石散文成就

 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扩展阅读: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王安石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闺怨词。上片缘情设景。春天,触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和感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不仅是青春、生命的象征,还是表示男女之欢的代名词。眼看春天已过去一半,闺中人的心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似乎来不及细细描述春光,起笔就尽情倾吐了由这春光触起的满腹愁怀。可不,倚遍了十二栏干,也未能稍解郁结心中的愁苦。倚阑,在古典诗词中是闺中女子排遣无聊心绪的典型表现,但往往是愈“倚”愈愁,“危楼十二阑干曲,一曲阑干一曲愁”(朱淑真《元夜遇雨》)。“十二”示极多,一个“遍”字,更鲜明地突出了愁情之深与重。诗人一声长叹: “愁来天不管”。春光消逝引起闺中人强烈的感情波澜。

下片续写春光。融情于景,由景生情。她用所擅长的白描手法,淡淡几笔,绘出了两个不同的春天。风和日暖,莺燕争喧,是大自然的妍丽的春天。但诗人却从愁着眼,“输与”句构想奇特,仿佛是愁人把这芳菲世界让给黄莺紫燕去消受。这一来,引出了下面愁人眼中的春光:庭院清冷,落红满地,重帘不卷,萋萋芳草,献愁供恨,遥接远天。韦庄《谒金门》词有“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句。此二句脱胎于此,但却化静为动,化客观之景为愁人眼中之景。尤其一“远”字,一笔宕开,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望不到尽头的芊芊碧草,意境更为开阔深远。这里诗人不直言望,而望人、怀人、盼人之情全在“远”字这一词眼上透露出来。以景语作结,又不停留在眼前景上,含蓄隽永。结构上也遥相呼应,使上面的“倚阑”、诉愁都有了着落。

从现存朱淑真三十来首词看,体调多花间词、南唐词所用之小令,风格也接近情致缠绵、吐属清华的南唐词风,又别具自然明畅的艺术特色。这首词虽也是传统的伤春怀远的题材,但写得情真意切,语言明秀,造境幽婉。陈廷焯评曰: “凄婉,得五代人神髓。”( 《大雅集》)可谓一语破的。

谒金门·风丝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谒金门·风丝袅》译文

风像丝线一般的缠绕,雨水把蓝天浸染得清晰舒晓。水中倒影的乌云连绵还未曾散绝,雨过天晴的春意却扰乱纷繁。睡梦里粉黛娥眉的颦蹙谁能扫净抚平。窗帘外的落花又红又小。一个人独自醒来的心情忧伤,我这忧愁应该寄托在什么地方才好?

《谒金门·风丝袅》注释

①一镜句:谓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春草草:意思是说雨过天晴,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草草,劳心烦恼之意。《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李白《新林浦阻风诗》:“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③轻螺谁扫:谓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螺,螺黛,为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亦称螺子黛。欧阳修《阮郎归》:“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谒金门·风丝袅》赏析

此篇写法别致,即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凸现了伤春意绪,伤离哀怨。上片写清晓雨霁,水天青青,柔风细细。这本应该是一片令人振奋的风光,但词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转,露出了心中的苦涩。过片点明烦恼之由,即梦中曾与伊人相守,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故生惆怅,难以排解。结二句直发胸旨,表达了孤寂的情怀。

《谒金门·风丝袅》作者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性澹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性德的其它作品

○ 长相思·山一程

○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纳兰性德更多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23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