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的特点.风格等等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风格等等,第1张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四是查玛。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上,在“殿宇雄壮、比拟佛国”的科尔沁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绝大多数寺院召庙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们表演这种舞蹈。至今,部分召寺依然传承表演这种舞蹈。查玛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古族因族内地区差异导致民间舞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种,蒙古族舞蹈有:1、自娱性民间舞蹈《安代》;2、宗教性舞蹈《萨满舞蹈》《查玛》;3、表演性民间舞蹈《筷子舞蹈》《蛊碗舞蹈》《好德钦》等舞蹈。这些舞蹈表演形式虽然不多,但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及其深邃的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内涵。

丰富、含蓄、舒展、豪迈。

根据蒙古族舞蹈草原随想表演显示,这段舞的特点是丰富、含蓄、舒展、豪迈。

蒙古族舞蹈一般指蒙古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

特点不同:1蒙古族舞蹈: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2藏族舞蹈: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继承和保留了在古格王朝时已有的《布马》等民间舞蹈形式。二、分类不同:1蒙古族舞蹈:主要分为安代、顶碗舞、筷子舞、盅子舞、角斗、普修尔乐舞、圈舞。2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

  一、蒙古族舞蹈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历史的波涛穿透了无数次社会的变迁,蒙古族舞蹈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的发展和变化着。面对新时代的审美变迁,面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冲撞,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统的审美观受到很大的冲击。生活内容、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和审美需求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因此,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风格模式,对新生活、新理念、新的时代精神的彰显已经力不从心。"粉墨当随时代"的舞蹈艺术,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既成模式",也就是"舞蹈形式感"的改造,新的创作思维、结构方法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和形象的舞蹈作品。我们必须以蒙古族传统风格化的舞蹈图式和韵律为依据,作为舞蹈创新的动机源点,因为那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精神和性格的形象积淀,在这基础上,用现代生活情感、审美意识,发展和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民族舞蹈作品,使蒙古族舞蹈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而发扬光大。

  二、创作借鉴现代编舞技法,丰富传统舞蹈的单一性

  传统民间舞蹈有较鲜明的特定风格和模式,正是这一点在创作中,各种新的生活、新的情感的表达与典型形象的塑造受到束缚,所以编导在不改变其主体风格和蒙古族舞蹈特定的审美心态的前提下,借助现代的、先进科学的编舞技法,在动作结构上改变其固定的单一性,打破传统的动作连接逻辑,开发多方位、多角度的动作变化,展开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让传统舞蹈动作元素和动机不再单一和重复,而是通过空间、幅度和力度的多变性,节奏的更加丰富,使舞蹈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丰富的可能性,在舞蹈画面的运行方向和调度线条,以及造型定位上,可选择不对称性、自由性、出乎意料的变化性和新奇感,打破原有民间舞的单一规整性,从而加强视觉艺术的魅力,使蒙古族艺术更加绚丽多姿。

  三、现代音乐给传统民间舞注入新活力

  现代音乐的发展和丰富性,推动了传统民间舞的固定形态和动势风格的发展变化,使舞蹈散发出时尚的气息,现代音乐的结构立体交叉,结构丰富多彩,音乐配器新颖、独特,富有灵动的新激情,能引导舞蹈编导进入的新的想象空间,引发新的创作灵感和冲动。

  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多样,变化奇特,它的融入会给传统蒙古族舞蹈新作品的创作注入新活力和生命力。

  四、传统风格与现代人思想个性的相融

  现今,有许多民族民间舞蹈,已从单一展现风俗、传统形态的层面,提高到了开始关注现实生活、生命与真情的高层面。在当下的蒙古舞创作中,传统风格的语汇模式,一定程度制约着鲜活的形象塑造,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舞蹈人,他们迷茫、不知去向何方?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创作和表演欲望,他们激情满怀、向往无限,我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同时,也感悟到创作的方向应该是传统舞蹈风格模式与新时代的生活图景、人物个性的相互融合,建构出新时代特征的民族舞蹈语汇形象。在此必须强调,是建立在蒙古族传统舞蹈风格上的创新,如果我们在享用自由的天空之时,放弃了生根的民族文化土壤,根无所系,便无从滋养,就会随风漂浮的无影无踪。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浓郁的传统舞蹈风格特色的同时,创新和宣泄新时代的精神情感,需要的是"生命化创作原则"的融入,使新的艺术理念和具有时代个性的舞蹈作品更加多姿多彩。让传统蒙古族舞蹈的现代步伐更加扎实有力,让蒙古族舞蹈之舞台艺术更加鲜艳夺目,在创新发展和求索进步的同时,牢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http://wwwnmonlinecomcn/s/ProductShow_other_shareaspID=480&ClassID=9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171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