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雨季一般是几月份?

云南的雨季一般是几月份?,第1张

云南5~10月份是雨季,正常情况下是5月来临,随入夏降水增加,7、8月份偏多,后开始递减。

云南从4月开始进入雨季,一般要持续到8、9月份,4至7月受到太平洋季风影响,而8月开始就进入西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雨季长的话,可以持续到11月。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地形地貌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南溪山的最早开发者是唐实历间的杜管观察使李渤, 他酷爱此山的碧水幽林, 今山洞中尚存其《留别南溪》诗的石刻。公园有白龙洞、刘仙岩等多个岩洞, 两峰间有龙脊亭, 为登高观赏城南北风光的佳处。南溪河上, 建有白龙桥。山北溪边有白龙泉, 为桂林名泉之一。

正因为有诗人的心血、心语,使“南溪新霁”在桂林八景中榜上有名。

桂林石山,多呈青黛,雨后千山墨如铁。惟南溪山山呈玉色,雨后斜阳,七彩生辉,把个南溪山映照得五光十色,似如彩屏。旧时南溪遍种莲藕,雨后金光灿然,不难想象,南溪山是怎样的艳丽。

南溪山你别看它山体不大,山中上上下下全是空心的,据说把所有岩洞 的面积总和起来,能超过桂林最大的岩洞七星岩呢。因而发生在南溪山的故事,老百姓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五代时期,大将军彭晖颜驻守桂林,在南溪山设关守卡,击退了南汉的入侵,保护了一城百姓的平安,故城民就将南溪山下的安溪桥改名为将军桥,以表对彭大将军的敬意。

到了清朝,太平军攻打桂林城,也是在南溪山将军桥一带设下埋伏,用火炮击中从广州赶来增援的清军将领乌兰泰,乌兰泰败退到阳朔便一命乌呼,真个成了“乌烂汰”。但南溪山最为传奇者,还数刘仙人。

根据桂林文史大家苏洪济先生的考证,南宋末年,道教中的南宗孕育出风靡全国的全真教后,道教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道教南宗的初祖是紫阳真人张平叔,而他的道统,指航人就是桂林的刘仙人!

刘仙人名景字仲远,是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他生于北宗乾德五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享年118岁,是桂林有史记载的第一高寿者。为防故弄玄虚,宋代的地方官员吕愿忠、张孝祥等人都认真考查过其年岁真伪,最后都认为是真实的,而刻石在刘仙岩内明示后人。

刘仙岩在南溪山的南麓半山之间,该岩明亮宽敞,其间石床、石桌、石凳、石灶天然生成,无一不具。还有一点与桂林其它岩洞截然不同的是,该岩石壁之上,几乎所有的石刻,不论何朝何代所刻,其内容几乎都与刘仙人有关。

就道教发展史而言,从东汉到南宋,其过程都有一条比较明晰的发展脉络,惟有北宋中期的一段时间,道教的衣钵似乎并不是明确相传。写道教史的学者都懂得,这一段时间的道教史最不好弄,因为可以资作旁证的史料太少了。而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内的有关石刻,恰好填补了这段时间的空白。

据《桂林刘真人传迹》及其它有关史料,张平叔在桂林结识刘仙人时,尚是一个因失火烧毁公文而被发配岭南的小吏,而此时的刘仙人已经是具有相当道术的真人了,年龄也比张平叔大17岁。张平叔随刘仙人学道,刘仙人理所当然就是张平叔的师傅及传人。

张平叔来到桂林后,当上了当时桂州经略安抚使陆诜的属吏,时间是北宋英宗治平元年,他当时已是80高龄的人了。后来陆诜调职四川,张平叔随同前往,终于在四川成就为道教一代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南溪山也因了刘仙人的存在而成其为道教圣地,南溪山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自然就不同凡响。流行文化虽然能轰动一时,哗众取宠,但它毕竟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惟有传统文化能天长地久,地老天荒。

云南5~10月份是雨季,正常情况下是5月来临,随入夏降水增加,7、8月份偏多,后开始递减。

云南从4月开始进入雨季,一般要持续到8、9月份,4至7月受到太平洋季风影响,而8月开始就进入西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雨季长的话,可以持续到11月。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地形地貌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云南5~10月份是雨季,正常情况下是5月来临,随入夏降水增加,7、8月份偏多,后开始递减。

云南从4月开始进入雨季,一般要持续到8、9月份,4至7月受到太平洋季风影响,而8月开始就进入西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雨季长的话,可以持续到11月。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地形地貌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自贡南溪有多个水库,以下是其中几个比较知名的:

首先是佛泉湖水库,位于自贡市南溪区航天路以南约15公里处,是自贡市南溪区的城区饮用水源,集水面积达5322平方公里,库容达336万立方米,目前已成为南溪区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其次是张关水库,位于自贡市南溪区横山街道办事处张关村,库容为202万立方米,是南溪区电力、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同时也是农村生态经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还有一座比较古老的水库是大堰水库,位于自贡市南溪区金华镇、马山镇交界处,是全区最早建设的一座水库,建成于1958年。这座水库是南溪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当地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除此之外,自贡南溪还有许多其他的水库,这些水库的建设与运营,对于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斗鸡山 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斗鸡山

  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是桂林旅游之最大特色,乘船游览漓江(龙船坪码头—木龙洞),期间可欣赏到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穿山、塔山斗鸡山、骆驼过江、七星山、老人山等等,行程轻松惬意,免去爬山劳顿,尽享市内山水精华,特别携适合老人小孩一同出游的游客。

  南溪山 桂林古八景之“南溪新霁”

  南溪山

  南溪山两峰对峙,高突险峻,犹如两扇白色屏风,南溪河从山北穿公园潺流过。南溪山的最早开发者是唐实历间的杜管观察使李渤,他酷爱此山的碧水幽林,今山洞中尚存其《留别南溪》诗的石刻。它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雨后新晴,云雾初散,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霁”就是桂林八景之一。

  穿山、塔山 如月宫仙境,风光无限

  穿山、塔山位于桂林城东, 以穿山为轴心, 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 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景观之一。穿山隔着漓江与象鼻山相望, 与江西岸的龟山,,形如两只相斗的公鸡,,合称斗鸡山。穿山前有塔山, 山顶有明代寿佛塔。小东江在两山之间蜿蜒流过,,山倒影江中。

  七星山 北斗七星落人间

  七星山位于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面积1374公顷,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

  象鼻山 桂林城徽象鼻山

  象鼻山,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伏波山 半立江中半倚岸

  伏波山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回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还珠伏波而得名。唐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庙。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等名胜。

  叠彩山 喇嘛式石塔--木龙古塔

  叠彩山东麓,山间萝悬绝壁,藤绕苍岩,古树繁茂,四季常青。建于唐代。圆形喇嘛式。高4.34米。塔基由三层鼓石叠成,鼓壁刻有仰覆莲花纹。塔身为宝瓶式,四面有龛。东西龛内刻佛像,南北龛内刻菩萨,均结瑜跏坐于莲瓣须弥座上。塔颈有十二层相轮,上覆六角伞形盖,冠以葫芦形宝顶。伞形盖六角均有孔,原悬挂铜铃铁马,现无存。此塔独具一格,塔为唐代所建,是广西最古老的石塔之一。

  老人山 桂林奇景“老人高风”

  老人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个威严的老人坐在那里,老人头戴风帽,眉、目、口、鼻、须毕现,神态从容而慈祥,有长者之风。老人山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最美的风光不一定是要在公园,不一定要到身临其境,也许最美丽的风景也可以远观。 在老人山前,谁敢自称“万岁”?

外面的雨下了好一阵子了,不知何时才会停。

我打开窗户,看着孜孜不倦的春雨,从近旁的几棵樟树上缤纷洒落。

就在这一片好听的沙沙雨声里,我忽然怀念起那些在异乡邂逅的雨来。

去年到桂林阳朔的那次,是三月的一个阴天。第一站是在南溪山公园,走到樱花园时,导游说,平常的这个时候,樱花差不多次第开了,因这一两个月雨雪都较多,所以我们没法观赏到樱花满园的热闹景致了。我凝神细看,果见偌大的园子,只有光秃的树木尴尬的站着,连开出一点点花苞的都寥寥无几。我正想象着在明媚的阳光下,在蜂蝶翩翩起舞时,各色樱花纷纷绽放,会是多么唯美的一幅画面,不合时宜的雨突然就下起来了,我们只得加快脚步,匆匆结束了本次游览。于是我只能遗憾的想:樱花未开,我且当你开过,我也已看过,过,也曾留连过吧!

后来晚上在榕湖边时,我们选了一处空旷的岸堤,兴高采烈的不停拍照,至于背景正是享有盛名的日月双塔。雨在这时又不厌其烦的开始了,因为是轻轻飘落的迷蒙细雨,我们都未放在心上,和我一道的十个中南的学生,仍是兴致极高的拍了许多合影和独照,直到雨越下越大,大家才怪叫着把伞打开。而把伞落在了车上的我,只好顶着瓢泼大雨,准备往湖边茂盛的榕树下躲,这时,中南的一个女孩,把伞递给我说,同学,你拿着吧!然后跑去和另一名女生,挤在了一把小小的伞下。那种忽如其来的感动,和温暖的感觉,今日忆起,仍清晰得犹未褪去一般。

再就是去年的七月,在苏州的留园。我和姐姐进园没多久,就看到一名怀抱琵琶,着蓝红轻纱的古装女子,款款步入湖边停靠的木舟,我们便倚在一旁的亭栏上静静欣赏。阳光灿烂的天空,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下起一阵喧嚣的雨。于是湖面骤起涟漪,那亭亭玉立的荷叶,在猛雨中艰难的撑起又掉落,掉落又撑起一颗颗晶莹滚动的水珠。而那木船上撑船的妇人,并未将木舟停岸。虽有船篷遮雨,但疏狂的雨,仍是敲打得船篷水花四溅。不过看那船中女子,却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仍是专心致志的轻拢慢捻,低眉信手续续弹着怀中的琵琶。这场随心所欲的太阳雨来得快,去得也急。我再抬眼时,亭子对面的高台上,已有一对青年男女已有一对青年男女各持弦琴,准备开始苏州评弹的表演了。放眼看去,湖中徒留一叶木舟,似乎还在微微荡漾。至于那抚琴女子何时离去,我似目睹,又如未觉……我就这样久久的沉醉在了这个,仲夏午后的江南梦里。

最近的一次则是前几日,在凌晨的广州。我本以为在这个以高温著称的南方城市,会遇见大片久违的阳光。结果却在淋湿的火车站广场,错愕了大半晌。如果只是一直持续这样的毛毛细雨,也就罢了,偏偏我在火车站附近,还没好好的逛上一圈,还没完全做好接受在另一个城市,同样拥抱寒冷的准备,就率先遇见一场猛烈的暴雨。整个城市都在安睡,只有我这个异乡的过客,独自站在街边的屋檐下,看这场凄清的冷雨如何登场,又如何谢幕。时间太早,才凌晨五点多,无处可去的我,在一辆公车刚好停下的时候,想也没想,就走了上去。最后,我竟然被这辆公车带去了一个偏远的无名小镇。

虽然异乡的雨来得突然,常让人猝不及防,而且在当时的情境下,充斥心中的无一例外,都是惆怅,无助,忧虑等负面情绪。但一旦时过境迁,再往回看时,又会觉得在遥远的异乡,遇见一场雨,是多么难得的事。

如今又是一个雨季来临,望着窗外下疯了的雨,我却希望此刻的我,是一名思归的过客。然后在潮湿的三月,在望不见归程的雨夜,写下一段不朽的思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266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