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景点介绍太原旅游介绍推荐

太原景点介绍太原旅游介绍推荐,第1张

1太原旅游攻略景点推荐

太原市旅游景点有晋祠、中国煤炭博物馆、太原动物园、太原北林公园、刘固村。

1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的晋河畔,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皇帝唐叔虞而建的祠庙。晋国的祠堂被称为俗语如果你不你去不了晋祠。我将白去太原。在晋祠下车后,首先到达晋祠公园,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穿过公园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晋祠主城区。

2中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太原迎泽街与晋祠路交叉口,1989年9月30日建成开馆。博物馆分为东屋和西屋,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由展厅、中国煤炭科教文化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科研楼、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先后被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3太原动物园——位于太原市北部,是一个非常适合小朋友玩耍的地方。动物园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大量的盆花点缀其中。公园里的道路四通八达。进入动物园后,游客可以根据园内的指示牌前往园内各个景点。

4太原北林公园总体布局分为南北两个公园,呈带状。北园主要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轴线对称的庭院风格,由碑堂、碑亭、假山、小桥、水池、碑廊、长廊、接待室等组成。南园以自然造园手法为基础,由管理室、创作室和碑廊组成。林园的景观古朴庄重,典雅独特,墨香四溢,景色秀丽。是夏季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5刘古村,——刘古村是一个未开发的地方。景色醉人,还能闻到青草的香味,这种香味一般只有在农村的早上或晚上才有。闲暇时,一家人来这里,或烧烤,或搭吊床,享受着微微照进树林的温暖阳光。它非常舒服。

:2太原市旅游景点攻略

1迎泽公园,街道整洁,建筑规整,河流清澈,绿意盎然,让人流连忘返。迎泽公园是太原最大的公园,晚上灯火通明,风景优美。亭台楼阁、水榭、曲径通幽、景色优雅,免费向公众开放。况且迎泽公园位于市中心迎泽街中段,交通便利。

2森林公园,绿树长,树多,阳光被树挡住了。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坐在树下的石凳上让你感到凉爽,还有很多健身器材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在湖上划船。百鸟苑鸟种繁多,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植物园、狩猎场、百鸟园、模拟。

3龙山石窟,龙山石窟是道教石窟。虽然这座山的石窟规模不大,但雕刻工艺奇特,而且该地区是方圆。服装厚重,线条简洁,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中国北方最大的道教石窟有以下景点:虚拟皇帝龛,三清龛,卧佛龛,甄_龛,驱魔龛,奇真龛和两个道教龛。

4晋祠景区,其中难老泉、少女像和圣母院像被称为晋祠三绝,历史悠久。是太原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大厅里有北宋彩陶,门口有雕龙的大公园。圣母院是宋代的经典建筑杰作。

5蒙山大佛旅游区,名为蒙山大佛,是一个舒适的徒步之地。沿路可以看到土地庙、皇家大桥、铁佛寺、李连塔、开化寺,还有

6东湖醋园,一个可以充分展示醋文化和历史的地方,来这里欣赏醋文化。这里收藏了西汉以来的各种制醋用具。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不同年代、不同口味的醋,还可以近距离练习醋的酿造工艺。

3太原旅游景点大全攻略导游

世界道教宗祠重阳宫是世界道教的主流,又称重阳万寿宫、祠堂。它享有世界道教宗祠和全真圣地。它位于西安户县安祖镇陕西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西安西南40公里市中心。

崇公是中国全真道三大宗祠之首,是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早年出家、丧寿的地方。王重阳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宗旨是三教灵活,知心见性,皆真。因此,他把他的教导命名为“真实”。他的弟子丘处机很受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越来越兴盛。崇公就这样成了全真的祠堂。

西安的重阳宫安是全真教创始人的祠堂。虽然北京白云寺和山西永乐宫也被称为祠堂它们实际上是由王重阳的信徒建造的。

:4太原旅游攻略景点推荐理由

1九龙国际文化生态公园

公园位于太原五龙沟,开发了许多有趣好玩的项目,如:九龙国际滑雪场、户外拓展基地、高尔夫俱乐部、网球俱乐部、CS野战俱乐部、水上运动等。现在,公园为游客建起了啤酒庄园、黄河世家以及各种配套的娱乐休闲场所,是太原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2太原动物园

位于太原市卧虎山,占地7936公顷。有小世界专为儿童设计的景点百花园以观赏各种花卉为主的景点,以及中央休闲娱乐由生态餐厅和游乐场组成的区域。公园定期举办大型游园活动,如动物游戏和庙会每年太原哪个地方最好玩,最好休闲,最好科普。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3泰山滑冰世界景区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占地1960亩,是一座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参观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景区内有滑沙、滑草、滑拉链、滑雪、骑马、真人CS等娱乐活动,还有各种自然文化博物馆和遗址模型。是太原一个有趣好玩的动感体验乐园,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5太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太原的景点有蒙山、泰山、天龙山、太原植物园、晋祠、玉泉山。清宫,太原古县,晋阳湖,双塔寺,

6太原旅游攻略景点推荐一日游

如果要选择一个夏天值得一去的避暑胜地,太原很合适。没有青海湖、喀纳斯那么火爆,气温也没有网络名人里的杭州、武汉那么热。所以,在众多避暑目的地中,小马认为太原也是一个绝佳的避暑旅游地。

小马推荐理由:

17-8月份,即使是国内大部分城市还很热的时候,太原的最高气温也就30出头,最低气温12度,可以感受到相对凉爽的感觉。

2如果来太原一日游,选择还是很多的。可以选择去山西博物馆感受山西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可以选择去太原的标志性建筑双塔。可以去中国最大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感受石窟文化;还可以参观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的古建筑,所以一日游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3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那么像平遥古城和王家大院这样的古建筑可以在一天内完成,让你感受山西的魅力。

4在您的太原之旅中,您还将品尝到许多山西特有的美食,甚至在o

如果你对文物感兴趣:

山西省博物馆

自从《国家宝藏》播出后,许多旅行者对博物馆产生了强烈的热爱。那么,作为山西文化的聚集地,太原的山西博物院一定是你能去的不要错过。虽然不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有名。说到藏品和展品,山西博物院一点都不差。

山西省博物馆的藏品已达40万件。兽形饰物、鸟像、胡夫酒瓶、庙底沟彩陶壶、雁鱼彩绘铜灯、金龙墓木漆画等。都是小马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展品。

山西省博物馆没有门票,你可以16o时钟。可以说,如果你不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山西旅游,你可以提前快速地欣赏山西的旅游景点。比如可以看到各种型号的晋商四合院,如王嘉四合院、常家庄园等。而且你还可以了解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很多景点。所以小马个人认为很值得一去。

可以重点关注2-3层,镇馆之宝基本都在这里。

小贴士:

如何去山西博物馆:可乘坐865路公交车,在山西博物馆站下车;乘坐69路公交车,在省博物馆站下车。

另外建议租一个翻译,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山西的文化。

如果你对古代文化建筑感兴趣:

可以说,到了太原之后,人文和古建筑是主要参观的对象。太原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地方,可以好好体验一下。

纯净宫殿

说实话,这是一个让我特别惊喜的旅游景点。本来以为是个景点,没什么可看的,但是去了之后发现里面藏着很多古代文物和一些古建筑。

那么纯阳宫到底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呢?

也是山西省美术馆,这里道教文物很多,佛教等文物也很多,古物也不少。(不过这里主题不太明确,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不过门票到30元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到达纯净宫殿:

外环89路/611路/838路,并州宾馆下车,然后步行。(也就是五一广场西侧)

晋祠

这是太原最值得一去的景点,也是很多游客来打卡的地方。它叫做北方小江南。这里藏着三宝,一是宋代修建的古天桥——鱼沼梁飞,二是晋祠现存最古老的主体建筑——圣母院,三是供奉祭品的地方,没有一颗钉子。

晋祠旅游坑预防指南:

1晋祠有两个景点,一个是晋祠公园,一个是真正的晋祠。晋祠公园是离晋祠公园站很近的景点。到了公交车站,会有很多野导来吸引你。面对这样的情况,拒绝是最好的办法。

上图为假晋祠,即新建的晋祠公园。

2真正的晋祠门票是80元。在晋祠公园站下车后,沿晋祠公园直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真正的晋祠。

所以出发前需要查看交通情况,以免被司机和野导游盯上。

如何到达晋祠:

在太原乘坐308路公交车,在晋祠公园站下车。

让下面我们来画一张假晋祠和真晋祠的图,供大家参考。

如何规划太原一日游;

根据小马经验推荐一日游。总结:上午:山西省博物馆;下午:晋祠;晚上:如果喜欢热闹,可以去柳巷吃好吃的。

山西省博物馆参观时间:建议花2-3个小时参观博物馆,最好租一个讲解员。

晋祠游览时间:可以说晋祠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景点,建议花3个小时仔细探索。

太原有哪些值得一吃的美食:

虽然是一日游,但是有空的时候还是可以尝试一些好吃的小吃。和很多古城一样,走进一条街就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可以重点看看太原柳巷,新美食街,桃园巷,老军营,体育路,文星路,那里有很多可以边吃边享受的东西。

可以考虑以下美食:

刀削面

这几乎是来到太原乃至山西必尝的一种面食。太原的刀削面淋上卤汁,入口滑有内筋,越嚼越香。刀削面里有很多汤头卤汁。作为一个旅行者,你可以考虑牛肉或羊肉是最有特色的。基本上太原每个面馆都好吃。

面条

是一种用荞麦面做成的面食,一般做成面汤,汤头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牛羊肉的肉末。

猫耳朵

就个人而言,小马还是很喜欢这种面食的,因为它看起来很好看。它通常由白面粉和荞麦面粉制成。一般也做成面汤,肉汤,猫的耳朵和素菜,这是混合在一起,加上辣椒。吃完了,很满足。

羊杂碎汤

喜欢汤的,一定不能错过街边的羊杂汤。一碗羊肉杂碎汤很丰盛。羊肉肝、肺、胃、肠、心煮熟,加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满满一碗有山西特色。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好吃的不能错过,豆沙糕、脑花、焖面、羊排、莜面、蒸饺等。

太原哪里旅游生活?

如果它如果是一两天的旅游,我个人建议住在火车站旁边,这样可以方便出行。

如果它这是一次3-5天的深度游。s建议可以分两个地方住。如果去参观博物馆,双塔,纯阳宫,可以住在迎泽桥或者五一广场附近。它去省博会、美博、地博、纯阳宫、五一广场、崇善寺、文赋寺等景点都很方便,无论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还是步行都可以。如果去晋祠旅游,不妨建议住在晋祠镇。

五一广场和迎泽桥标注如下:

当然,小马也建议你花3-5天游览太原及太原周边景点,坐动车去平遥看平遥,逛双林寺、振国寺;可以坐车去榆次,参观常家庄园,榆次古镇等等。总之,这是一个一定会让你惊喜的地方。

7太原必去景点攻略

汾河南中环桥、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华辰农耕园、开化寺李连塔、太原宝源老陈醋广场、太原晋商博物馆、文英公园、龙山景区、鱼沼飞梁、绝维山景区、汾河景区、春阳宫、二龙山、福山北林公园、泰山、晋祠博物馆、蒙山大佛旅游区、青龙

分类: 地区 >> 山西 >> 太原市

解析: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 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 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 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 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 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 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 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 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22℃为夏季,小于等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节的划分原则,太原地区可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四季分明的温暖区 包括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和清徐县等海拔高度在760米~900米之间的盆地平川地区。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6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77天。

冬长夏短温和区 包括东山和西山丘陵区、阳曲县丘陵区、古交市和娄烦县的河谷地区,其海拔高度在600米~1200米之间。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1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80天以上。

夏季不明显的温凉区 包括东山、西山、阳曲县、古交市和娄烦县海拔高度在1200米~1500米之间的山区。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秋季长56天,冬季长达202天,夏季的气候很凉爽,气温在22℃以上的天气只有三十天左右。

冬长无夏的凉爽区 该区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地,这些地方,没有夏天,春秋两季在140天左右,冬季长达220天,气候相当寒冷。

第二节 辐射 日照

辐射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其地域分布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4月~8月太阳辐射总量占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5%左右,其中5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大月份,为666兆焦耳/平方米;11月~12月太阳辐射总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1%,而12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少月份,仅250兆焦耳/平方米。

日照

太原市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5月份日照时间最多,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05%;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8%。

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为南部少于北部,盆地少于山区。

第三节 降水

降水量

太原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20毫米~457毫米,比山西全省平均年降水量518毫米低61毫米~98毫米。总降水量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盆地、平川区年降水量为440毫米~457毫米。丘陵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14毫米~440毫米。山区降水量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多,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的山区,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古交市的梅洞沟,海拔高度1600米,年平均降水量达550米~600毫米。

降水变率

太原市最多降水年是1969年,年降水量为749毫米;最少降水年为1972年,年降水量仅180毫米。年降水量以300毫米~500毫米的频率为最多,约占到统计总年数的58%。百分之八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百分之六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430毫米以上,出现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或高于700毫米的年份,大约30年一遇。较高山区降水量出现频率也基本一致。

最大降水量

据太原气象资料记录,1969年7月27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835毫米。另据梅洞沟水文雨量站记录,1996年8月4日,一日最大降水量314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达883毫米,10分钟最大降水量262毫米。

太原盆地连续4天~5天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年份约平均4年一次,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降水日数

全市各地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80天左右。7月~9月出现频率占45%,为最多;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27天。其中,7月~9月出现频率占60%;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15天,7月~9月出现频率占68%;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1天,7月出现频率占60%,8月出现频率占40%。

降雪

太原市最早降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10月24日。平均始雪日期为11月27日,平均终雪日期为3月26日。最晚终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5月6日。年平均降雪日数171天,年平均积雪天数199天。太原市各地最大积雪深度,太原16厘米,南郊区17厘米,北郊区14厘米,清徐县12厘米,阳曲县16厘米,古交市15厘米,娄烦县20厘米。

第四节 气温 地温

气温

年平均气温 境内年平均气温78℃~103℃。其中,城区及各县(市)、区的平原区域年平均气温95℃~103℃;山区年平均气温78℃~92℃。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

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后期至7月底,为361℃~394℃之间;1955年7月24日,太原气温达394℃,为全市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之间,亦有地区出现在2月份。1985年12月8日,娄烦县曾测得零下268℃的气温,为全市最低气温。从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全年最热时期,而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为全年最冷时期。

全市月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介于285℃~311℃之间,以阳曲县为最。

月平均气温 太原市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51℃~零下80℃,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低月份。7月份除娄烦县的平均气温为217℃外,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介于23℃~24℃之间,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4月份平均气温96℃~123℃,10月份平均气温86℃~109℃。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以秋季为最,春季次之,夏季最小。2月至3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62℃~72℃;10月至11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77℃~84℃,与夏季各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16℃~20℃比较,春秋两季气温升降迅速。

太原市各地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以太原为例,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年份1955年为零下10℃,最高年份1979年为零下42℃,二者相差58℃;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年份1955年为256℃,最低年份1969年为221℃,二者相差35℃。

气温的日变化 以太原观测值为代表的平原地区,年气温平均日较差为134℃。一年中春季和初夏的日较差较大,最大的月份出现在5月份,达152℃。夏季气温的日较差最小,最小月份出现在8月份,为108℃。日较差一般从北向南逐渐减小。

气温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15时左右,最低气温多出现在日出以前。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春、夏季为6时左右,秋季约7时,冬季8时前后。

积温 太原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0℃的日数年约为250天~270天,大于或等于积温为3800℃~4180℃;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总积温减少,每上升100米,总积温约减少130℃~150℃;农作物生长期缩短5天~7天。

大于或等于5℃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200天~230天,且从3月下旬开始到11月初终止。

大于或等于10℃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75天~190天,从4月中下旬始,10月中旬止,积温百分之八十保证值在3500℃~3900℃之间。

大于或等于15℃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25天~145天,从4月底5月初始到9月中下旬止,积温为2600℃~3100℃。

地温

地面温度 地表覆盖物黄土的蓄水性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地面温度变化快、幅度大,春季增温迅速,秋季降温甚快,夏季强烈吸热,冬季大量散热。

地温年内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夏季地温高于气温,冬季则由地形而定。地面温度的年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气温的年变化幅度。

年平均地面温度为93℃~128℃。

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38℃~685℃之间,一般出现于7月~8月。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5℃~零下311℃,一般出现在1月~2月。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温差减小。月平均土壤温度与气温的比较随季节而异,冬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夏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春秋两季为变化过渡期。

除1月、12月外其余各月平均地温都高于平均气温。

热岛效应

太原城区工业企业集中,人口密集,热岛效应较为明显。据气候观测资料:太原10天温度的平均值,在南北方向城区要比郊区高2℃~3℃;东西方向,城区比郊区高1℃~15℃。热岛中心有两个,一在太原钢铁公司地区,一在柳巷北路和五一广场一带。

第五节 风 气压

太原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域,冬夏受着不同的气团控制,产生了明显的季节风。地面风盛行风向由于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城区及南郊区常年以偏北风为主;娄烦县以西南风为主;北郊区在冬半年以西北风为主,夏半年以东南风为主;古交市则常见西风;清徐县冬季盛行西南风,其余季节多东北风;阳曲县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西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24米/秒,其中除北郊区较小外,其余地区都在2米/秒以上。春季处于冷暖气团交替时期,风速较大。秋冬季风速较小。风速大于或等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介于38天~315天之间。其中,太原年平均大风日数315天,古交市为193天,阳曲县为186天,北郊区为64天,娄烦县为38天。

风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在17米/秒~23米/秒之间。4月份气旋活动频繁,是风速最大的季节,平均风速介于26米/秒~33米/秒之间。夏季风速普遍较小,介于15米/秒~21米/秒之间。10月份,大部分地区风速在15米/秒~21米/秒之间。

气压

太原市地面气压年平均值在8848百帕~9279百帕之间。分布状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范围在431百帕之内。年变化基本属于大陆型,秋末冬初11月至12月最高,月平均最高气压平川为9297百帕~9350百帕,出现在12月份;山区为8904百帕~9204百帕,出现在11月份。夏季7月最低,月平均气压为8779百帕~9187百帕。年较差为128百帕~163百帕。

地面气压的月际变化值冬夏小,春秋大。山区从11月,平川从12月以后气压开始下降,以春季期间下降最快,7月份达最小值。从7月以后气压开始升高,以8月至10月份升高最为显著。极端最高气压9055百帕~9524百帕,极端最低气压8646百帕~9075百帕。

气压的日变化有着相当明显的周期性。一般情况下,日变化呈两高两低型,一日中除了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外,还有一个次高值和次低值,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时~10时和15时~17时,次高值和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时~22时和3时~4时。

第六节 湿度

绝对湿度

境内年平均绝对湿度在73百帕~93百帕之间,分布状况有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且月际变化较明显。月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其最大绝对湿度为168百帕~210百帕;月平均最小值出现在1月份,其绝对湿度为16百帕~20百帕。年内最大绝对湿度284百帕~339百帕,出现在夏季8月份;最小绝对湿度00百帕~01百帕,出现在冬季1、2月份。绝对湿度的日变化视季节而异,冬季日出前最小,午后最大,且日振幅很小。夏季日变化有两个高点和两个低点,接近日出前有一低点,午前11时达次高点;16时~18时出现次低点,22时~23时达最高点。春秋季日变化与夏季相似,只是高低值出现的时间有些不同。

相对湿度

太原市年平均相对湿度53%~60%,其分布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但在古交地区有一相对低值区。在一年之中相对湿度的变化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且冬春季最小相对湿度各地都出现过0%的极值记录。

春季相对湿度在全年中为最小值,月最低值出现在4月份,为41%~49%,这是由太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风速大的气候特点决定的。夏季相对湿度急增,为全年最高值,以8月份最高,为69%~77%。秋季相对湿度开始减小。

相对湿度有显著的日变化,通常一日中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出现在15时左右。阴天,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幅度很小。

第七节 蒸发

太原地区一年四季的蒸发量以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冬季最小。

第八节 雾 无霜期

雾日数全年平均为12天~13天。最多年份雾日数25天,出现在1976年;最少年份雾日数仅两天,出现在1957年。雾出现时间多在秋季,春、夏两季相对较少。

无霜期

各地无霜期以清徐县、南郊区、北郊区等平川地区较长。无霜期初日始于4月下旬,终日在10月上旬,80%保证率无霜期长达135天~157天。随着地势升高无霜期递减率为每百米4天~5天。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区,如南郊区天龙山、北郊区马头水、古交市姬家庄等地,80%保证率的无霜期长约130天左右。地势较高的娄烦县、古交市、阳曲县部分山区,无霜期长约120天左右。古交市、娄烦县部分高寒山区无霜期仅有100天左右。

第九节 物候

北郊区

太原市北郊气象站自1988年开始进行物候观测,观测的动植物包括家燕、加拿大杨、垂柳、榆树、枣树、蒲公英、车前草。物候变化主要特征是:冬末春初,3月下旬到4月上旬,木本植物杨树、柳树、榆树处于叶芽前动期和芽开放期;草本植物蒲公英、车前草处于前动期。春季4月中下旬,杨树、柳树、榆树、枣树展叶开花,蒲公英、车前草也开始展叶开花。4月中旬至5月上旬,家燕开始由南方迁飞到太原。秋季,杨树、柳树、榆树叶变黄并开始落叶。9月上中旬枣树果实成熟。家燕于8月下旬到9月下旬开始南迁。初冬,10月中下旬到11月份,木本植物进入黄枯期,叶落尽;草本植物则全部枯黄。

阳曲县

阳曲县的山区与平川气温悬殊,自然节令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平川比山区早半个月。平川物候现象为:3月18日,表土日消夜冻。3月31日,旱柳发芽。3月10日,河水始融。3月17日,土表解冻。4月7日,始闻雷声。4月26日,梨树开花。5月12日,玉米出苗。5月17日,马铃薯出苗。6月6日,大麻出苗。6月8日,臭椿开花。6月25日,莜麦出苗。7月17日,马铃薯现蕾。7月17日,谷子抽穗。7月18日,黍子拔节。7月29日,黄豆开花。8月3日,谷穗挂籽。8月11日,小豆开花。8月11日,荞麦盛花。8月16日,莜麦抽穗。9月20日,小豆成熟。9月30日,土豆成熟。9月31日,黄豆成熟。11月15日,谷子成熟。10月14日,玉米成熟。11月14日,土壤表层夜冻午消。12月15日,河水结冰。

娄烦县

2月下旬,土壤表层开始解冻。3月中旬,土壤30厘米开始解冻。3月下旬,终雪。大雁始鸣。4月中旬杏树开花,榆钱散落,家燕始鸣。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开始播种。4月下旬,布谷鸟始鸣,杏花落。5月上旬,谷子出苗。6月上旬,农作物全部出苗,有的开始拔节、分蘖。7月上旬,杏成熟,玉米抽穗。7月下旬,开始收割小麦。8月中旬,大秋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农作物普遍抽穗、灌浆、结荚。9月上旬,农作物开始成熟。9月下旬,大雁南迁。10月上旬,杏叶始黄,10月下旬农作物收割完毕。11月下旬,土壤开始冻结。

清徐县

县内无系统的物候资料。近40年内,正常年分物候现象为:2月下旬,土壤表层日消夜冻。3月上旬,湖水、河水冰层消融,榆树发芽,冬小麦返青。3月中旬,土壤解冻,野草发青,大雁北飞,蜜蜂群飞。3月20日左右,柳树发芽。4月上旬,玫瑰发芽,桃、杏树开花,燕归来,终霜。4月9日左右,终霜。4月中旬,葡萄发芽。4月下旬,枣树发芽,棉花、玉米、大豆、瓜类开始播种;蛙始鸣;冬小麦拔节。5月初,始闻雷鸣,高粱播种,黄瓜上架。5月上旬,柳絮飞,玫瑰、洋槐开花。5月中旬,榆钱散落,杨柳飞絮,小麦抽穗,小地老虎成虫出现。5月下旬,枣花开,种谷子,小麦扬花,布谷鸟初鸣。6月初,杏始熟。6月上旬,蝉始鸣。6月中旬,葡萄花开,枣花盛开。6月下旬,桃始熟,合欢开花,小麦黄熟,蝉始鸣,棉现蕾。7月上旬,谷子拔节。7月中旬,玉米抽穗。7月下旬,葡萄果实始着色,家槐始花,布谷鸟终鸣。8月上旬,蟋蟀始鸣,大蒜成熟。8月中旬,芦苇扬花。8月下旬,复播谷子,糜子抽穗。9月上旬,燕南飞,枣儿红。9月中旬,大秋作物开始收获。9月下旬,葡萄成熟。9月底,蝉终鸣,野花开花,冬小麦播种。10月上旬,草枯黄。10月10日左右,初霜。10月中旬,雁南飞,野草全枯黄。10月下旬,枣树叶尽落,蟋蟀终鸣。11月上旬,杏树、加拿大杨、榆树叶尽落,河水始结冻,土壤表层始冻,葡萄枝条埋于土内。11月中旬,湖水结冰。

第十节 气象观测事业

清末、民国时期的气象观测

近代气象观测事业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在太原创办山西农林学堂,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民国元年(1912年),该学堂改为农业专门学校,民国三年,学校成立了测候所,观测场设在杏花岭,所记录的气象要素有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和部分天气现象等17个项目。

民国十一年(1922年),山西大林区署在太原北十方院建立林业试验场,场内增加气象观测内容。民国十六年,林业试验场归山西省实业厅管辖,气象记载分别报山西省 及实业厅和中央气象研究所。仪器装备和技术操作较为规范化。民国二十一年,山西省建设厅在许坦村购地400余亩成立山西农业试验场,并建立测候所。

日本侵略军占领太原后,山西农业专门学校测候所和山西省实业厅林业试验场以及山西农业试验场测候所的气象观测全部停止。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伪政权将原山西农业试验场改为山西省立农业试验场,场设农务股,进行农业试验和气象观测。与此同时,日伪政权又在太原新建了一个太原测候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山西省立农业试验场更名为山西省第一农业试验场,并接管了日军所建太原测候所的仪器设备,恢复了农业试验和气象观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央气象局所属华北气象台派员筹建阳泉和太原测候所。太原测候所设在山西大学内。当时,太原测候所曾用过“泰山测候所”的名称。

新中国的气象观测事业

1949年5月,中国人民 华北航空处派员成立太原航空站,并成立太原航空气象站,既担负航空军事任务,又作为全国气象站网,每日24小时观测。从1950年起,增添了天气预报制作任务。此时,由人民 接管的亲贤民航飞机场,也开始进行气象观测。

1954年,山西省 组建山西省气象局。同年10月,在许坦村成立了太原气象台。12月该台增设了高空气象探测。1959年,太原气象台更名为山西省观象台,台址迁至殷家堡村。1960年以后,在太原市所属的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南郊区、北郊区相继建起了气象站。

1975年5月,太原市气象局成立,统管太原地区范围内的气象工作。

太原地区的气象观测机构,除市属及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南郊区、北郊区气象站外,还有省气象台、省观象台,均为规范化、标准化的国家定点台、站。

1960年~1982年,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曾在农村人民公社建立过40个农村气象哨,并培训农村气象员50余人。此外,太原市少年宫、太原钢铁公司和一些驻并部队,也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了小型气象站,开展气象观测记录,为少儿科普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专项资料和服务。1982年后,除个别气象哨外,大多数已撤销。

国家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工作,大体分为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云图资料接收和农业气象观测。市属各气象站主要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北郊站进行农业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日照、辐射、蒸发、地温、冻土、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观测使用的仪器有水银温度表、气压表、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雨量筒、雨量计、电接风向风速仪、日照计、蒸发器等。云状、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等由气象观测员进行目测。

山西省观象台自1950年开始,使用经纬仪探测数10米高至20公里左右高空的风向、风速。1954年,增加用无线电探空仪探测高空的气压、气温和湿度。1974年省气象台增设了卫星云图接收设备。1976年,使用天气雷达探测200公里以外的高空云层和降水状况。

1985年开始,太原市气象探测业务开始使用PC—1500型计算机。

太原市北郊区气象站自1988年起,开始进行农业气象观测,观测内容有农作物发育期、生长状况、密度、田间操作、自然灾害和土壤湿度等。其他五个县区气象站也开始土壤湿度测定工作。

截至1996年,全市从事气象测报工作的技术人员约40人。共设县级气象站6个,形成了全市的气象观测网。太原各级气象台站开展的主要服务项目有: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服务,气象情报资料服务包括雨情报、墒情报、温情报、农业气象旬报、灾情报等,专业专项服务如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专题气候分析、森林火险预报、省城大型社会活动的现场气象服务等,基本满足了太原地区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发展的需要。

1 山西太原气温概述

山西太原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域。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春秋温差较大。气候特点决定了太原的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干燥,是一个典型的“酷暑严冬”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3℃。

2 太原气温季节特点

(1)春季(3月-5月):春季气温较为宜人,但昼夜温差较大。春末夏初气温急剧上升,早晨和晚间仍然较为凉爽。

(2)夏季(6月-8月):夏季属于高温季节,7月份是太原的高温月份,气温一般在30℃以上,夜晚最低气温在20℃左右,夜间比较凉爽。

(3)秋季(9月-11月):秋季气温适宜,温度不高不低,随着天气变冷,气温逐渐下降。

(4)冬季(12月-2月):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最低气温可以降至-20℃以下,需注意防护寒冷天气的侵袭。

3 太原气温变化原因

太原气温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理位置:太原市地处山西中部,黄河西岸,地势高低落差大,气温受到地形和地貌的影响较大。

(2)大气环流:太原受到东亚季风、西风带、青藏高原冬季大陆性高压等多种气象环流影响。

(3)人为因素:城市建设、交通、工业等人为因素的增加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4 太原气温对人们的影响

太原气温的变化对居民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1)高温天气:夏季气温高,人们要注意保护皮肤和眼睛,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2)低温天气:冬季气温低,人们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病人等特殊人群。

(3)降雨天气:太原受到东亚季风影响,降雨偏多,需要注意防范洪涝等自然灾害。

5 太原气温预报和应对措施

气象部门会发布太原市的天气预报,提醒居民们注意气温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1)夏季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午后阳光直射,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外,多喝水保持水分,衣服宜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服。

(2)冬季低温天气时,保持室内通风,衣物要保暖厚实,可多穿几件衣服,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遇到降雨天气,减少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尽量避免到水深处行走,及时了解当地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洪措施。

6 结语

太原气温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典型的“酷暑严冬”气候,需要居民们特别注意气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自身安全与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7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