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个晚上在火车里遇到的神秘的先生。
我们是黑人。父亲西蒙·阿历克斯·哈利,1892年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农场里。作为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可以想见他的地位之卑微。当他吵着要去上大学时,祖父总共只给了他50美元:“就这么些,一个子儿也不会加了。“凭着克勤克俭,父亲艰辛地读完了预科班,接着又考取了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堡大学,勉强读到二年级。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父亲被召进教师办公室。他被告知:因为无钱买课本的那一门功课的考试不及格。失败的沉重负担,使他抬不起头来:“也许该回农场去了吧。”
几天以后,父亲收到客车公司的一封信:“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的临时服务员。”父亲匆匆忙忙地去报到,上了布法罗开往兹堡的火车。显然,不积累点路费,又怎么回农场呢?
清晨二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子叫住了他,他说他与妻子都无法入睡,想要一杯热牛奶。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这人递给他妻子一杯,又递给父亲5美元小费,随后,慢慢地从杯中一口一口地呷着牛奶,并开始了交谈。
“你从哪来?”“田纳西州的大草原,先生。”“这么晚了,你还工作?”“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太好了。做这工作之前你干甚么?”“我是格林斯堡大学的学生,先生。但我如今正准备回家种田。”这样交谈了半小时。
整个夏季,父亲一直在火车上干活,他积攒了不少钱,远远超出了回家的路费。父亲想,这点积蓄已够整整一学期的学费,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甚么样的成绩?他又回到了格林斯堡大学。
翌日他就被人叫进校长室。父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这位威严的人面前坐定。
“我刚收到一封信,西蒙。”校长说,“整个夏季,你都在客车上当服务员?”“是的,先生。”“有一天夜里,你为一位先生端过牛奶?”“是的,先生。”“是这样的,他的名字叫M·博西先生,他是那家发行《星期六晚报》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总经理。他已为你整个一学年的伙食、学费以及书费捐赠了500美元。”
父亲惊讶得目瞪口呆。这出人意外的恩惠使父亲不用再每天奔波于学校、打工餐馆之间,使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最后父亲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纽约埃塔卡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30年后的一天,巧了,我也来到了《星期六晚报》社。那是这家著名的报社为我写的《马尔科姆自传》的修改问题而请我去的。坐在豪华的大办公室里,我突然想起了博西先生,正是他的帮助,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发展轨迹。
提称语
启事敬语
开头寒暄语
中
部
五、正文
尾
部
六、结尾应酬和敬语
七、问候祝颂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时间(也可加写信地点)
九、附候与补述
(—)称谓
称谓,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笺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我国习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所以,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特别重视称谓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笺文中的称谓包括名字(或号)、公职位、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尊词等等。上述四者,在有的信中单独使用,如“主席”、“妈妈”、“大哥”、“爷爷”等;在有的信中则两项联合使用,如“希哲老师”、“母亲大人”、“王涛先生”、“春生儿”等等。在实际使用中,四者如何结合,值得注意。
1.关于名、字、号的选用
受信人是晚辈,信可以称名。除此以外,凡有字号的,都要称“字”或“号”;也可以从受信人的字号中选一个字,下面加一个“公”或“翁”、“老”等。
依照习俗,对名、字、号的选用有下列原则:
对儿女称名不称字号;称学生可称字,也可称名或号。
对尊亲不称名号,直写表示关系的称呼,有的在称呼下加尊词“大人”。
对尊长以称字号为敬,字号下加书职位、称呼或尊词。
2.关于公职位称谓的选用
公职位,即在社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企业公司等)中的职务、职称、地位。如主席、总理、部长、局长、校长、主任、经理、董事、会长、秘书长、理事等等。如果受信人有过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职衔),甚至同时身兼数职,这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称呼。选择的原则是视书信内容与受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密切。如受信人从前是寄信人的老师,现在当了局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叙师生情意,那么这封信的称谓就应以表示师生关系为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十分重视师生、同学、同乡等早年的情谊,民间习俗无论对方职位、境遇有何变迁均以早年交情为重点,如上例中的受信人虽然是局长,但因为曾经有过师生关系,写信人哪怕是公事,选用“老师”作为公职称谓的习俗依然十分流行。
3.关于私关系称谓的选用
所谓私关系的称谓,即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之间在家族、亲戚、世交领域内相互关系的称呼。如祖父母、曾祖父母、父母亲、叔、伯、兄、弟、姐、妹、姑、舅、姨、岳父母、内兄、内弟、外祖父母、世伯、世侄等。对上述这些称呼选用的原则有二:一是确切表示受信人与发信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合于习俗,令受信人感到自然、亲切。
家族关系称谓表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
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
家族中人
父
父亲的
母
父
祖
母
儿
孙
女
父
令祖
母
父
家祖
母
父
父亲的伯(叔)
母
父
伯(叔)祖
母
儿
侄孙
女
父
令伯(叔)祖
母
父
家伯(叔)祖
母
父
生养
母
父
亲
母
男(或儿)
女儿
尊
令
堂
父(严、尊)
家
母(慈)
兄
父亲的
嫂
父
伯
母
儿
侄
女
父
令伯
母
父
家伯
母
弟
父亲的
媳
叔父
婶母
儿
侄
女
叔父
令
婶母
叔父
家
婶母
兄(哥)
兄妻
兄 哥
(或某)
嫂 嫂
弟
妹
兄
令
嫂
兄
家
嫂
弟
弟妻
弟 弟
(或某)
弟妹 妹
兄
姊、姐
弟
令
弟妹
弟
舍
弟妹
姊(姐)
妹
姊(姐) 姐
(或某)
妹 妹
弟
妹
姊
令
妹
家姊
舍妹
丈夫
夫子(或夫君)
某某(单称名
或字)
妻
某某(单称名
或字)
某先生
(或尊夫君)
外子
妻子
吾妻(或贤妻)
某某(单称名
或字)
夫
某某(单称名
或字)
尊
夫人
嫂
内子(人)
子
女
儿 儿
吾 (或某某)
女 女
父
母
郎(或公子)
令
媛(或爱)
儿
小
女
子
兄(弟)
女
侄(或侄儿)
侄女
伯(叔)父
姑 母
侄
令
侄女
侄
舍
侄女
子
儿子的
女
儿 孙
儿孙(或某某)
女 孙女
父
祖
母
孙
令
孙女
孙
小
孙女
子
侄儿的
女
孙
贤侄
孙女
祖
伯(叔)
祖母
孙
令侄
孙女
侄
舍侄
孙女
儿
侄 媳
孙
某某
贤媳(或 )
某某儿
父
伯(叔)祖
母
儿
令侄 媳
媳
儿
小侄 媳
孙
父
丈夫的 亲
母
公 父
(或 亲)
婆 母
媳(或儿)
公
令
婆
公爹
家
婆母
父
丈夫的伯(叔)
母
父(翁)
伯(叔)
母(或婶母)
侄媳
父(翁)
令伯(叔)
母(姑)
父(翁)
家伯(叔)
母(姑)
注:
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
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亲戚关系称谓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
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
家族中人
姐(妹)
父亲的
姐(妹丈)
母
姑
丈
侄(或内侄)
侄女(内侄子)
母
令姑
丈
母
家姑
丈
父
母亲的
母
父
外祖
母
孙
外
孙女
父
令外祖
母
父
家外祖
母
兄(弟)
母亲的
嫂(弟媳)
父
舅
母
甥
外
甥女
父
令舅
母
舅
家
舅母
姐(妹)
母亲的
姐(妹丈)
母
姨
丈
甥
姨
甥女
父
令姨
母
父
家姨
母
伯(叔)
父亲的表
嫂(弟媳)
父
表伯(叔)
母
侄
表
侄女
伯(叔)
令表
伯(叔母)
伯叔
家表
伯(叔)母
兄
母亲的表
嫂(弟媳)
父
表舅
母
甥
表
甥女
舅
令表
舅母
舅
家表
舅母
父
妻子的 亲
母
父
岳
母
子婿(或婿)
岳
令
岳母
岳
家
岳母
父
妻子的伯(叔)
母
父
伯(叔)岳
母
侄婿
岳
令伯(叔)
岳母
岳
家伯(叔)
岳母
父
兄(弟)的岳
母
公爹
姐(妹)的
婆母
父
姻伯(叔)
母
侄
姻
侄女
令亲
舍亲
父
儿子的岳
母
公
女儿的
婆
翁
亲家
母
弟
姻愚
妹
翁
令亲家
母
翁
敝亲家
母
姊
的丈夫
妹
姊(姐)
丈
妹
弟
内
兄
妹
姨
姊
令姊(妹)丈
家姊丈
舍妹丈
姑 兄
家的
姨 嫂
兄
表
嫂
弟
表
妹
兄
令表
嫂
兄
家表
嫂
兄
妻子的
弟
兄 兄
内 (或)
弟 弟
妹
婿
姊
兄
令内
弟
兄
敝内
弟
姊
妻子的 丈
妹
兄
襟
弟
兄
襟
弟
令僚婿
敝连襟
侄
妻子娘家
侄女
侄
贤内
侄女
姑丈
侄
令内
侄女
侄
舍内
侄女
儿
女儿的
女
孙
贤外
孙女
父
外祖
母
孙
令外
孙女
孙
舍外
孙女
儿
姐妹的
女
甥
贤
甥女
舅
愚
舅母
甥
令
外甥
甥
舍
甥女
女儿的丈夫
贤婿
岳
愚
岳母
令婿
小婿
儿
表兄弟的
女
侄
贤表
侄女
伯(叔)
愚表
伯母(叔母)
侄
令表
侄女
侄
舍表
侄女
侄
姻亲家的
侄女
侄
贤姻
侄女
愚
令亲
舍亲
注:亲戚中的姻伯、姻叔、姻兄、姻侄等,均指联姻的亲戚中无一定称呼者,如弟兄的岳
父母、内兄内弟、姐妹的公婆、姐妹丈夫的兄弟,乃至妻子的表兄弟等。
师友世交关系称谓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
师友世交
对他人称自己
师友世交
父
老师的
母
公
太师
母
门下晚生
老师(男老师)
老师的妻子
老师(或吾师)
师母
生(或学生、
受业)
业师
令
师母
业师
敝
师母
老师(女老师)
老师的丈夫
老师(或吾师)
师丈(或某
先生)
生(或学生)
业师
令
师丈
业师
敝
师丈
父
世交的叔(伯)
母
父
世叔(伯)
母
侄
世
侄女
兄
世交的
姊
兄 兄
世(或吾)
姊 姊
弟 弟
世(或吾)
妹 妹
令友
敝友
比自己年长
的同学
兄
学长(或学)
姊
弟 弟
学 (或)
妹 妹
贵同学
敝同学
比自己年幼
的同学
弟
学
妹
学兄 兄
(或)
学姊 姊
贵同学
敝同学
自己的学生
弟
仁棣(或学 )
妹
小兄
(或友生)
愚姊
令高足
门人
敝
学生
注:
世交中的平辈人,如果交情比较深,则称吾兄(或某某兄)、吾姊(或某某姊)、某弟、某姊更为亲近;
世交中的叔伯之分,视双方父母年龄大小而定。
4.关于尊词的选用
尊词是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尊敬之情而附加的称谓词语,它在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方面不表示很实在的内容,主要表示对受信人尊敬的感情和态度。以前贯用的尊词如“大人”等,国内现在很少用了,一般直呼表示关系的称谓即可。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台、港、澳和海外华人中,传统用法依然流行。
现在常用的尊词有“同志”、“先生”、“女士”、“吾兄”、“仁兄”等等。尤其是“先生”,用得极为普遍,弹性极大,对没有适当称呼的受信人,用“先生”称呼他,一般不会错。“吾兄”、“仁兄”普遍用于对平辈的尊称。
关于称谓的知识与选用的学问,不仅在书信中需要,在其他礼仪性的应用写作中都需要。对于重人伦、讲名分的中国人来讲,称谓之说是一个不小的文化系统,上表家族关系称谓表、亲戚关系称谓、师友世交关系称谓可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人伦间各种关系的称人和自称。
(二)提称语
提称语是用来提高称谓的语词。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
道鉴
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
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祖父母、父母
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
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三)启事敬辞
启事敬辞,即表示开始叙说事理的敬辞。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传统启事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
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恳者 敬托者 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
(四)开头应酬语
开头应酬语是在述说正事之前,写几句问候、寒暄之类的话,以导引正事。开头应酬语属客套话,现在大多用“您好”,然后连接正文。
现代礼仪简捷明快,但却过于单调,传统礼仪虽然繁杂,但自有一番人伦亲情,详见下表,相信达者在二者之间可以找到一种文化的延续。
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常 用 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
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
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
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
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
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
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
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
分 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
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
分 别
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
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
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五)正文
正文是笺文内容的主体,也即书信所要说的事,所要论的理,所要叙的情。
正文的写作,除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之外,还须注意措辞得体。书信叙事论理与一般文章不一样,只要事真理直即可,须根据受信人的特点及发信人与受信人的特殊关系来进行措辞,这方面的要求无定格定式,都凭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等全部交际经验去处理。
(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结尾应酬语的写作原则与开头应酬语同,须从正文内容引出,要简捷自然,不落俗套。一般来讲,从书信中心内容自然引出的结尾应酬语就比较活泼和谐。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结尾应酬用语
应用对象
应用环境
常 用 语
长
辈
亲
友
临书
谨肃寸禀,不尽下怀。
肃此奉陈,不尽欲言。
请教
乞赐 指示,俾便遵循。
幸赐 清诲,不胜铭感。
请收
伏祈 莞存。 伏望 哂纳。
候复
乞赐 钧复。 恳赐 钧复。
申悃
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保重
寒流来袭,伏请 珍卫。
寒暖不一,千祈 珍重。
平
辈
亲
友
临书
临纸神驰,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不尽所怀。
请教
乞赐 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赐 兰言。
请托
如承 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 通融,感激不尽。
请收
敬希 鉴纳。 至祈 台收。
候复
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申悃
特此奉闻。 草此。
申复
专此敬复。
申贺
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申谢
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辞谢
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感谢
感荷 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可直言。
请鉴
伏乞 鉴察。 伏祈 垂鉴。
敬祈 明察。 并祈垂照。
馈赠
土产数包,聊申敬意。 附呈薄仪,聊申下悃。
谨具芹献,借祝 鹤龄。 薄具菲仪,用申贺敬。
保重
秋风多厉,珍重为佳。 暑气逼人,诸祈自卫。
吊唁
恭陈唁意。 借申哀悃。
居丧人
节哀保重
伏祈 节哀顺变。 还乞 稍节哀思。
(七)问候祝颂语
书信中说完正事之后,向对方表示问候与祝颂,皆属礼貌之举。常见的问候祝颂语有很多,现代的如“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传统的如给长辈写信用“敬请×安”或“敬颂崇棋”;如果给平辈写信,一般则用“即请大安”、“顺颂时棋”,假如给晚辈写信,只用“即颂”、“顺问”即可。
传统请安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
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尊长
恭请福安 敬请康安 顺请福履 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 虔请崇安 恭请福绥
老师
敬请讲安 虔请诲安 肃请麈安 祗叩教安
上级
恭请德安 敬请勋安 祗请钧安
平辈
祝你安好 此颂曼福 即请道安 敬颂台安 敬颂大安
顺颂时绥 即颂时祺 此颂时祉 敬候佳祉 即颂佳胜
即颂近祺 此祝康吉 即候日祉 顺候起居 并祝安健
小辈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即问日佳
文化人
敬候撰安 敬祝著安 即颂著祺 敬请文安 即颂文祺
祗请著安 祗颂道安 顺颂撰安 即颂文址
女性长辈
敬颂壶安 敬候坤祺
女性小辈
此询壶佳 即询闰好
商人
即请财安 顺颂筹安 顺颂商祺
旅途者
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顺颂旅祺 顺候旅祉
贺喜信
敬请俪安 恭贺燕喜 顺贺大喜
贺年信
敬贺年禧 敬贺年禧 顺贺新祺 顺贺新禧
季节
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候夏址
此颂暑安 即候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及时间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自称,是对受信人的自称,如给祖父母写信时自称“孙”(或“孙女”),给老师写信时自称“学生”,给哥哥写信时自称“小弟”(或“小妹”)等等。一封信中的自称与开头所书受信人的称谓是相呼应的,它们之间反映着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反映特殊的感情或自谦。
书信中署名的一般运用规律如下:
直系尊亲给子孙写信时不署名,只写“祖父示”、“父(母)字”即可;
给家族中或其他关系中特别亲近的人写信时署名但不写姓,只写名或字,如“男伟”、“女儿迎峰”、“挚友洪东”、“愚兄晓林”等;
其余关系用全姓名,如“学生林涛”、“同学赵白帆”等。
关于礼告敬辞,如 “学生赵白帆敬启”、“男伟叩”、“鲁迅启上”等,这些便是自称、署名、礼告敬辞三者联用的形式,其中的“敬启”、“叩”、“启上”等,即所谓礼告敬辞,也叫做“末启辞”。
礼告敬辞的使用应切合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
时间是书信写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按常规,都把写信的时间写在最后,在礼告敬辞之下;如果省略掉礼告敬辞,则时间便写在署名之下。
传统礼告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直系尊亲
谨禀 敬禀 叩禀 叩上
长辈
谨上 敬上 拜上 敬启 谨启 谨上 谨肃 肃上
平辈
敬启 拜启 谨白
晚辈
手书 手谕 字 示
(九)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给亲朋写信时,如果与受信人的家人或身边朋友、同事也有交情,或者写信人的家人及身边朋友、同事也认识受信人,往往在信中附带致以问候,表示思念及之情。所以,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
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
例如:
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
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
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
例如:
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
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
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补述语不宜过长。
传统信札附带问候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长辈
令尊(堂)大人前,乞请叱名请安。
某伯(叔)处,烦叱名问候。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平辈
某兄处,祈代致候。
某友处,祈代致候。
附带问候
受信人的晚辈
顺候 令媛近佳。
顺问 令孙康壮。
代长辈附带问候
家严(慈)嘱笔问候。
某伯处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带问候
某兄(弟姊妹)嘱笔问候。
某兄附笔道候。
代晚辈附带问候
小儿(女)侍叩。
小孙随叩。
三、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俗话套话
态度端正,立意诚恳,述实在之事,多肺腑之言,少虚饰,勿卖弄。
(二)措辞得体
准确把握双方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称谓及各种礼貌语言,语气要合乎身分,语言风格要适应对象特点。
(三)注意书写形式
抬头是在行文中对言及的人、事、物表示尊敬的一种书写形式。常用的抬头形式有两种,即平抬与挪抬。
平抬,即在行文过程中,遇有须表示尊敬的词语抬至与各行开头齐平的位置另行接写。但行文中平抬过多,往往造成笺文形式上的零乱感,所以人们又创造了挪抬的形式。
挪抬,即将要表示尊敬的词语,在原行中与上文空一格写。
在行文中,对抬头的处理应酌情而定,其使用原则有二:一是看有无必要,二是照顾笺文的整齐美观。一般说来抬头不宜过多,要避免一行中有两次以上的挪抬;平抬更应尽力减少,平抬过多,没有几行写到底,笺文显得头重脚轻,令人觉得虚浮。
侧书,是用来表示谦逊的一种书写形式,在书信行文中,凡写到自称或与自称有关的事物时,想表示提及这些内容时的谦逊态度,则将有关这些内容的词语做侧书处理。侧书即不正书,以表不敢居正之意,竖行的侧书写在行中右侧,字略小于上下文字;横行的侧书写在行间的上侧,字略小于前后文字。
侧书的几点注意事项:
(1)首侧余不侧。
(2)生侧死不侧。我国有“亡者为大”的礼俗,按身分地位位应该侧书的人,如果已经死亡,则不再侧书;
(3)人名不分落两行。
现代书信已经不大注重这些,诸君自斟。
第三节 书信封文的写作
所谓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
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