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爱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爱情,第1张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爱到深处诗传情

——读《宋词中的缱绻爱情》

你所知道的宋词,你所不知道的一往情深——写在开始

爱情,亘古的话题,弥香的情味。纵使时间流逝,男女之情永远是文学书写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经历,就有了不一样的书写与表达。“后之览者”,品读前人留存的关于爱情书写的诗文,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字,其间叙述的爱情故事,要么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要么是有情总被无情伤的悲,都会引起情感的共鸣。尽管是局外人,以旁观者的心态咀嚼,但过滤掉时代的残渣,萃取出来的都是人之为人生命本体最纯粹的东西。以诗文观照自我,或多或少从中间都可以找寻到自己似曾相识的影子。不过,真正“有感于斯文”,与那年那月那人所经历的要么缠绵悱恻、要么痛彻心扉的情感历程重合度较高的毕竟很少。故此,今人读前人之作,除了感动于他们为经营和守护爱情而表现出的至诚至性,就是感受其优美的、富含深情的文字。

《宋词中的缱绻爱情》是中国出版集团当代出版社出版的“枕上诗书”系列图书《读最美的诗,品最深情的词》中的一本。从书名看,该专辑主要选取了宋代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人,通过他们情感经历的梳理和与之相关词作的品析,展现了他们至真至情真性情的一面:“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的苏轼、“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李清照、“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的唐婉与陆游、“犹恐相逢是梦中”的晏几道、“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的张玉娘、“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的朱淑真。从作者选取的几个人物看,有妇孺皆知的名家,也有鲜为人知的无名者。但是,不管有名与否,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他们有才,亦有爱”的一面。

关于苏子,一个修行者、乐天派,他是全才型的。不论是为官、为文,还是为人,在士林中都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险峰。但是,梳理苏子的人生历程,尽管才高,但并没有表现出高不可攀,也没有傲视群芳,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穷达顺逆中调适着游走尘世的方式。在世人的眼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的才华,很少在意他身为男人对情感采取的独特经营方式。在苏子的生命中,三个女人在他不同的生命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她们——王弗、王润之和王朝云却是苏轼一生中始终无法放下的人生挚爱。一曲《江城子》可谓是字字读来皆是血,字里行间融入的是一个真男人对人生挚爱的深情。对苏子而言,在老之将至时,以“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自我人生进行总结,但宦海沉浮中三个女性的相伴相随,让他孤寂失落的内心始终有一抹阳光、一丝温度。正是如此,品读他不同时期关于男女相思的书写,都能够感受到淡淡的芳醇。

谈及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的“误入藕花深处,兴尽晚回舟”的佳句。一个生活在封建纲常森严的旧社会女子,能够带领一群**妹出入酒肆,不为世俗所绊,这本身就有一种离经叛道的突围。但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如果羁绊于繁文缛节,中国的文坛就少了一抹亮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郎有情女有意,赵明诚与李清照喜结良缘,于是一段伉俪佳话享誉文坛。共同的志趣爱好,金石字画的牵引,让两个人过起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即使生活有时候稍显清苦,但精神的富足让他们忘乎所以。因为聚少离多,所以对于李清照来说,以词寄相思、书孤独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薄雾浓云愁永昼”,还是“绿肥红瘦”“载不动许多愁”,无不写满了孤居女子的愁怨相思。时光流逝,可以冲洗掉人世间很多美好的东西,男女之情也不例外。对赵明诚的“移情别恋”,对张汝舟的卑劣猥琐,李清照除了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消解,只能把苦涩深埋在内心深处。当积淀到足够厚重浓烈,再付诸文字,于是就有了大量写满苦苦相思哀怨的经典的问世。

对李清照来说,曾经自己深爱的,不失进取心的郎君的“移情别恋”和“喜新厌旧”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当把这种心灵的灼伤化作文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了辛酸和凄苦。与李清照不同的,唐婉虽然被一个男人深爱了一辈子,但外力的强拆,让一对有情人终难长相厮守。饱受相思的折磨,郁郁而终。在陆游的情感世界里,唐婉是他一辈子最亏欠的一个女子。正是如此,即使已到耄耋之年,还依然对她念念不忘。一唱“错!错!错、莫!莫!莫”,一和“难!难!难、瞒!瞒!瞒”,诉尽人世的悲凉。沈园还是那个沈园,一堵墙上两首唱和之词珠联璧合、遥相辉映,向世人昭示着“人世最美是真爱”的真意。现如今,当漫步在沈园之中,在舒缓低沉的音乐中欣赏一花一草,呼吸着唐陆曾经呼吸空气,再品读墙上的诗文,一对绝代伉俪会慢慢站立在眼前。

相较于李清照和唐婉,张玉娘的知名度就小得多了。但是,名气无大小,只要为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可以以命相搏,都能够博得世人的仰慕。张玉娘为了生命中的挚爱,为了争得自己的幸福,身在深闺,为纲常所困,但内心始终是叛逆的。对沈佺之情、之爱,不会因为清规戒律的加持而改变。为了守护这份生命中的真爱,她不仅与家庭抗争,还要以孱弱的身躯与强大的社会世俗抗争。即使无法撼动,但不离不弃的坚守是对自己,也是对沈佺最真诚的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不能相守,死也要团聚。尽管“不是所有的痴情,都终究成蝶”,但为之不懈的努力,就是对爱最好的捍卫。

一本书的阅读,不仅仅是感动于书中描写的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感染于用生命抒写的诗词歌赋。关于爱情的抒写,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优美文辞,有不计其数的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但是,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特质,感动于那年那月的故事的同时,真正回归现实,很多情性的抒写与表达很难随其所愿。品读一本用极富个人主观体验书写的爱情的作品,感动于其优美的文辞佳句,感染于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的同时,每一个阅读者更应该思考的是,过去的,现在的,或未来的自己,当成为故事的主角时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捍卫这份圣洁与美好。开卷有益,阅读所得何如,还是谨记本书作者所言吧:“品读宋词之美,聆听岁月慢溯的回声;感受词人的爱与愁,抚慰我们无处安放的时光;邂逅宋词背后的故事,寻找你我的灵魂栖所。”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令旁人羡慕的一对门当户对又有才华的才子佳人,二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据记载,李清照当时还隐于深闺时,就名闻京城,引得当时还是太学生的赵明诚做起相思梦。据《琅娘记》卷中的引记《外传》说道,小时候赵明诚曾做梦,梦里他朗诵了一首诗,醒来时犹只记得其中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年幼的他自然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请教。他的父亲听后大笑不止,说道:“吾儿是要得能文词妇也。”明诚仍然疑惑不解。他父亲继续解释:言与司,乃词字,安上已脱,乃女字,芝芙草拔则是之夫二字。合起来看就是词女之夫。虽说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了李清照在当时的名气是非常大的。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一、伯牙与子期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二、霸王别姬

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当是百万汉军团团包围了垓下,而项羽身边只有八百名壮士了,项羽感叹自己空有一身顶天立地的力气,却不能打败敌军,发出了一声“虞姬虞姬,为之奈何”的悲叹。

虞姬为了不托累夫君,希望他能够杀出重围,所以刎颈自杀。项羽与八百壮士在虞姬后,勇敢的杀出了百万大军的包围,但项羽在最后准备渡过乌江时,却选择了放弃,最终被汉军所杀。许多人认为,项羽心中最终没有放下死去的虞姬,愿意与她一起赴死。

三、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芜州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

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四、舍命之交

左伯桃与羊角哀 两个人去京赶靠,路上遇饥荒,盘缠只够一个人,于是,一个人就把盘缠给了另一个,自己去死在一棵树下。

五、岳飞抗金

南宋时期,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岳飞率岳家军从金人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担心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到自身的统治,下令岳家军班师,并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关于柳永的想象作文1

清风飒飒,细雨潇潇,徘徊月下,露沾衣襟,心绪烦杂。百感交集之时,轻启朱唇,对月吟着风清云淡的意趣,对菊诵着清淡出尘的雅致。然而,终不尽兴,不由自主地添了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寸秋心”。的确,心愁难解,独自徘徊于长亭之上,任雨落风吹。

寒蝉凄切,树影斑驳,携壶玉浆,自斟自酌,无心无绪,“良辰美景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异曲同工的词句,却在不经意间主导了一场邂逅。

而后,长亭之上,清酒佳肴,相邀小酌,一阕清词,几句闲诗,共话愁肠。

他惜她,倾国倾城貌却无奈寄人篱下,无人相解,落得个多愁多病身。她叹他,博学多才,名比东坡,却被迫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风无声,却更寒几分;雨无言,却愈加湿冷。

同时天涯沦落人,哪堪风雨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苦。

于是,她起身,梳弄青丝,却不料几片落红掉在发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心绪便这样愈加繁杂。泪,也无声地滴落。

他亦起身,走到溪边,俯首拨弄着一汪碧水,送落樱随水东去,与她共同心伤。几声叹息,满怀惆怅:人世烦乱,有多少红颜如水般悄然逝去,又有多少女儿似花般香消玉殒。他懂,此时的她亦是如此,承受着太多太多不堪。因此,才会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悲;他懂,有太多的人不解她的情愫。因此,才会有“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的愁苦。因为他这个奉旨填词的人见过无数十七八的女孩儿在摧残下走完一声;因为他明白有无数执红牙板的女孩儿在压迫下结束了痛苦的一生。而眼前的她所追求的浪漫亦是冲撞了所谓“礼教”的。而相比之下,她的褪尽铅华更是与浮华尘世格格不入的。

而她,亦了解他的愁与怨。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断送了他一生的前程。她明白,为人所用,寄人篱下,本应听之认之。而他的真性情直刺向“礼教”的心脏。“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这样的赞叹中写满了他的真诚。比起那些自恃才高,风花雪月,骄奢无度的人来,位卑而心低的他自然也与世俗格格不入。

同病相怜,心灵相通。情到深处,浅握双手。从此,她是他。

关于柳永的想象作文2

青牙月、风起、紫薇香。红楼,灯火阑珊。高堂、伊人立坐,扶台下,群哥争闹,红楼围上,百花争艳,所曰:“乱花渐欲迷人眼,此久良宵值千金。”高堂、伊人、漠眼、伊人,惊国花容貌,腊月寒霜雪……

皇庭之上,结彩张灯,群臣百官,推杯换盏。庭中,歌舞升平,艳姬歌女,翩若群蝶于花丛,舞若惊鸿于蓝天,席桌暗角,白衣书生,淡这漠然,斟饮一人。素雅淡气,无声散出……

媚年光,户外古道,桃花深处,花香鸟语,片花落地,踏之无声,轻鞋留香。楼亭道,伊人立处,惊眸望花,花醉人亦醉。

青石极坡,书生移步,白衣袂角,化风而拂,书生,星眉剑目,英气无形而生,惊眸望花,花碎人亦碎。

白衣扬起,带走花香,青鞋踏去,花瓣落地,伊人启,树影婆娑,杨柳轻摆。

古道上,书生往,伊人行,花落下,四目见,父不离,良久,妇惊红,男忙转首。

片顷,再回首,亦羞涩,回目凝望,良久,书生前移,询芳名,答曰:李师师。

书生自荐,回曰,柳永。

永曰,修来百年良福缘,今得古道见七仙子,伊人花容惊月,沉鱼遁走,落雁羞红,所谓“琼瑶仙子落凡尘,惊却凡尘无数人。

师曰:桃花瓣开见公子,桃醉风,风醉桃。

永曰:古道踏径见伊人,蜂恋花,花恋人。

师眉轻拍,双弯明眸悦,淡这若笑,若花风吹拂。师曰:“若猖,休说轻兆之言”。

永急曰:“惶恐,失态之情言于表,失敬,话间已是手足无措。

师见,轻笑不语,屏手捂嘴,花枝乱颤,若仙子嬉笑人间。

永见久,惊醒,更不敢看,脸惊红。

师见之,更笑甚之,嬉说说……

是夜、星际、明月,在明湖畔,两人缓徐步至,河畔,幽静,浪花银闪。

望湖,永忽日:良子久混官声,方知官场昏恶,今日得见仙子,方知人间之乐,人生五味齐全,人生好戏!

师曰:红尘路上多少过程,每日强颜欢笑嬉闹红楼,才知风花寻雪月,情爱酒色如烟,人间真情才永存!

永曰:仙子、官场、情场皆如烟,不如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共行天涯,若何

师曰:名利虚幻早笑谈,今遇情缘倍珍。

关于柳永的想象作文3

他,本市繁华中的一个过客。形单影只却少不了风花雪月。历奢华,览昌盛,到头来只换得“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他喜欢良辰美景,风月琳琅。可现实回给他的却是疏影横窗,天地玄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纵然半城缟素,可那也毕竟是群妓合葬。

她,本是一代才女,天降红颜。只因丈夫的早逝,他变得消极、堕落,一次又一次的长亭远望,盼的是归人,来的却是过客。茶烟尚绿,人影茫茫,他满腹幽怨又该与谁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着愁直到玉殒琼碎,客死他乡,才化为灰烬,飘摇于莽莽河山。

他叫柳三变,她叫李清照。

柳三变与李清照的邂逅时在一艘船上,李清照的船。

柳三变只记得自己喝醉了,醒来变躺在了这船上。当他睁开眼看时,只见半轮皓月嵌在深蓝的空中,明亮而又清冷。风平浪静的湖上,只有这一片舟,漫无目的'的飘着,寻不到来路,也看不见前途。船上一位如花似玉的可人正举杯邀月,似有满腔幽怨,却又难吐衷衷肠。

“你是谁”柳永不禁问道。

循着这声音,李清照转过头来映衬在月色下,煞是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子。美中不足的是嫩粉的脸颊上多了几分憔悴。柳永只是惊鸿一瞥,却感到了惺惺相惜。

“妾身李清照,济南人,敢问先生又是谁”

“江山一过客而已。”

“是啊,匆匆韶华,似水流年,谁又能知道谁是谁呢!”

柳永有些震惊,问道“这夜色微凉,不知姑娘为何独赏残月”

“月难圆,人难圆,情难圆,江山亦难圆。”

“柳永不禁想起了自己科举落第,红尘巷陌寻花走柳度韶光的生活。”月难圆可也终究会园。江山难圆不足惜,可惜是知难而退,畏首畏尾。惟这人于情不易操控,也不可操控。“说完这话,柳永幡然醒悟与这女子相惜在哪,原来都是这人与情。

”记得他说过,幽谷听溪,寻访群岚,可后来,落花凋零,水涸潇湘;他说过月洒寒江,玉柱琼梁,可后来冷惊残沟,三更榻凉。“

柳永不语,默默流泪,原来他与她的境遇竟如此相似。

他与她的故事便这样开始,后来他们竟然相爱。可是彼此都知道,只是在寻找替代品,心照不宣罢了。他们的故事在千年前演绎着,可他与她的结局却早已注定……

他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霞染天光,确是需要一个人与你分享陌上花开的喜悦;烟笼柳暗,也的确需要一个人与你分享湖心水动的静谧;幽谷居士,也确是需要一琴一瑟方可合奏一首天籁。可这一切不是有怜悯、同情、爱惜就能完成的,更多的应是一份爱,敢于与子偕老的爱。

或者,他们的相遇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因为发生叛乱的时候,赵明诚不但没有为朝廷征战,而且弃城而逃。李清照发现与她琴瑟和谐的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大义面前,居然是个懦夫,这让李清照对赵明诚非常失望。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讲。

第一个方面,李清照和赵明诚彼此互相欣赏,前期生活太完美,后面落差太大。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婚后的生活开始是非常和谐的,两个人都有共同的爱好,喜好诗词,会护念彼此的爱好,即使生活拮据,也会买花买藏品,省吃俭用去维持生活的情调。如果日子一直太平,这样一辈子也是极好的,可惜恰逢战乱。前面生活和谐,彼此都以为对方完美,李清照一旦看清了现实,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方面,金人来犯,赵明诚表示李清照当守护收藏,和藏品共存亡。赵明诚先去做湖州知府的时候,把收藏品留给李清照随后带来,李清照问赵明诚如果遇到匪徒该如何。原本只要表达爱意,让彼此安心就好。可惜赵明诚说:“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原来在他眼中,爱妻李清照还不如一堆没有生命气息的藏品,这让李清照凉了心。

第三个方面,赵明诚在国家危难民族大义面前非常懦弱。江宁原本是赵明诚镇守的,在任期间,金人来犯,赵明诚没有顽强抵御外敌,反而弃城而逃,这让有气节有风骨的李清照很失望。现在再回头来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更能体会李清照当时失望的心情了。

以上就是我对为什么李清照对赵明诚非常失望的看法,个人观点,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305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