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木头眼镜——看不透
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半夜聊天——瞎说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爆竹脾气——一点就着;点火就着
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争先恐后
变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不见兔子不撒鹰——做事稳当
下雨泼街
刮风扫地——假积极
吃枣子不吐核——囫囵吞
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的现象表达意思。
如: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包脚布上飞机——一步(布)登天
鼻梁上推小车——走投(头)无路
蚕爬扫帚——净找岔(杈)
苍蝇飞进花园里——装疯(蜂)
晁盖的军师——无(吴)用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炒咸菜不放盐——有言(盐)在先
虫子钻进核桃里——假充好人(仁);冒充好人(仁)
出国的大轮船——外行(航)
厨子回家——不跟你吵(炒)了
从河南到湖南——难(南)上加难(南)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解析:
芝麻开花-节节高,歇后语,意指事业或学业越来越好,一步步达到顶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意思是:形容心中十分慌张,坐立不安,很担心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喻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显示本领,互相竞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比喻清请楚楚明明白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
1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用十五个吊桶从井里打水,七个上井,八个下井。形容人心神不定。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汉钟离、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他们都能用各自的方法御风驾云。比喻都有本领或都有背景。
3猫哭耗子-----假慈悲
其中“猫哭耗子"是举的一个例子,它引申出来含义是对一个人的关心是假
的,并不是真心的。
4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前部分是一个现象,后面是对这个现象表面意思的说明,这里则引用了谐音字来表达其它的含义,指的是事情进行的方式按照惯例进行。
5摔了个跟头捡了个元宝——歪打正着
形容事情十分凑巧,偶然获得成功。
6竹篮打水——一场空
用竹篮打水,水会从缝隙中流走,所以是白费功夫。比喻花了时间,精力或吃了苦头,到头来却什么也没得到。
楼主您如果还需要
在告诉我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用歇后语表达构思巧妙,幽默风趣,往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十分耐人寻味。
常用: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不正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歇后语的解释
[a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equel]
由两部分组成的固 定语 句,前一部分多用 比喻 ,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 不言而喻 详细解释 用歇后法构成的一种熟语。分两种体式:(1)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意思。 晋 陶潜 《庚子岁 五月 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诗 之一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 洪驹父 诗话谓:‘世以兄弟为友于,子姓为贻厥,歇后语也。’”(2)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 示意 。如只说:“泥 菩萨 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 双关 的办法。如“ 孔 夫子 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 实际 运用, 滥觞 于 晋 ,至 唐 而 广泛 流行。
词语分解
歇的解释 歇 ē 休息:歇憩。歇脚。歇晌。安歇。歇凉。歇心。 停止:歇止。歇业。歇工。停歇。间歇。歇班。歇后语。 很短的一段 时间 :过了一歇。 部首 :欠。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